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成全一棵樹六年級說課稿設計

成全一棵樹六年級說課稿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教材分析:

成全一棵樹六年級說課稿設計

中國有句老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成全一棵樹》的作者奇妙地闡釋了這句話,使之成爲貫串全文的線索。一棵“又細又小,乃至另有一些枯萎”的小樹苗,在孩子的經心照料下,茁壯地發展,“比另外樹更茂盛、更特立”;一個“一出生腿就殘疾了”的孩子,在母親的經心造就下,走出了一條樂成的人生之路。文章中,兩條線索交錯着,成爲全文情節生長的脈絡,使文章佈局緊湊,有用地彰顯了文章的主旨。本文寓意深遠。讀完這個故事,每一位讀者的魂魄都市被深深震撼:爲那棵差點被奪去生活資格而終極高峻特立的樹苗的堅固,爲那位終於樂成了的殘疾男孩兒的自強不斷與自大樂觀,更爲那位玉成了一棵樹和一個孩子的巨大母親的心。實在,玉成便是愛。

學情分析:

現在的孩子大多自私且依賴性強,缺乏自立的精神。所以,這樣一篇文章距離學生的生活尤其是心理很遠。但也正因爲如此,他們才更需要懂得自強不息、堅強樂觀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母愛不僅僅體現在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更重要的是母親帶給我們的成長,對我們成長的“成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3.學會有一定速度的默讀。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詞句,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感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成全”的內涵,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同時

2.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感情,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困境快樂、健康地生活,學會關愛,學會自強。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劉若英的歌曲《成全》。成全是所有漢語中最具有魅力的一個詞語。你有過成全別人或被人成全的經歷嗎?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成全一棵樹》。(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劉若英的“成全”爲出發點,既自然引出課文,又引發學生對成全的思考。】

二、把握內容,理清思路

1.自讀正音,檢查指導。

2.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指導學生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思考。一位母親在春天裏向別人討了幾棵樹苗栽在門前。這時,她那腿有殘疾的小兒子請求母親種下了一棵被丟棄的快要枯萎的小樹苗。(起因)經過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樹茁壯成長,而母親也改變了想法,將兒子送到了學校。(經過)許多年過去了,小樹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結果)

【設計意圖:既得出結論,又指導方法,爲學生的學習遷移打下基礎。】

3.探究線索,理清思路。

《成全一棵樹》中,你覺得誰成全了誰?文中的“樹”有幾層含義?

孩子成全一棵樹(明線)母親成全孩子(暗線)孩子成全自我(板書)文中的“樹”一指那棵樹,二指那個孩子。

【設計意圖:從文章標題入手,既有利於理解文章的中心,又能明晰作者寫作的思路。】

 三、研讀課文,探究中心

1.出示中心話題。

孩子成全了一棵樹,母親成全了孩子,這是一棵怎樣的樹,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結合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設計意圖:此中心話題能有效將課文的內容與線索整合在一起,便於學生整體探究,不致將課文肢解。】

2.結合課文談感受,交流心得

(1)這是一棵差點被奪去生活資格,最終高大挺拔的樹。

a.“那樹苗是她丟棄的……有一些枯萎。”(開始時,這棵樹苗先天條件不好,無人重視,容易被人丟棄。)

b.“可是不久,那棵樹苗……也長成一棵樹了。”(小樹的生活願望很頑強)

c.“小樹一天天長大了……趕上了他們。”

“春去秋來,那棵小樹……更挺拔。”

“許多年之後,那幾棵樹已經有一抱粗了。”

(這棵樹已徹底擺脫隨時被人丟棄的命運,他已是一棵和其他樹一樣正常,甚至比其他樹更高大挺拔的樹。)

(2)這是一個自強不息、樂觀自信的孩子。

a.“孩子舉着樹苗,滿眼都是渴求。”

(這棵樹苗和他同病相憐,它既是爲樹苗爭取生活資格,也是爲自己表達心聲。)

b.“孩子高興極了……比母親挖的'要大、要深。”

(他深知這瘦小甚至枯萎的樹苗,如果趕上或超過其它樹苗的話,除了主觀上的努力外,客觀上也需要大地母親給予更多的愛。)

c.“孩子小心翼翼……給他澆水”

“孩子經常給小樹澆水。”

“上了學的孩子還總是惦記……水塘和樹之間。”

(這棵先天不足的樹需要他更多的照顧,一如先天殘疾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愛。)

(孩子既是爲小樹,也是爲自己爭取機會,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孩子的自強不息。)

d.“孩子揹着書包……給他一個綽號:陽光。”

(雖然先天殘疾,但是他依舊那樣陽光,那樣自信、樂觀。)

(3)這是一個深愛孩子,懂得成全孩子的母親。

a.“母親望着孩子……母親點點頭。”

(母親懂孩子的心。)

b.“這棵樹能長大嗎?母親的目光是複雜的……長成一棵大樹。”

“這年冬天,母親做了一項重大決定……讓這個孩子進學校。”

(母親從孩子精心照料小樹的行動上看到了孩子那顆自強不息的心,她要給這個孩子機會,就像給那棵小樹機會一樣。他相信孩子會像小樹一樣頑強地生長,會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

c.“母親望着已到中年的兒子……偷偷地喂那棵樹哇!”

(母親當年沒有說破祕密,就像當年孩子偷偷地喂那棵樹一樣,母親也在偷偷地關愛着孩子。其實,文中的孩子就是小樹,母親成全孩子,就像孩子成全那棵樹一樣。)

【設計意圖:從以上三個方面小樹、孩子、母親來理解課文,能比較完整、準確地理解課文。】

 四、回顧課文,融情入心

從小樹、孩子、母切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閃光的品格?或學習了這一課,你意會到了些什麼?

【計劃意圖:學習此篇課文,旨在讓學生在意會的底子上能接洽並引導自己的生活,學後受到開導,在自己的生活中像誰人孩子一樣剛強、樂觀,學會關愛,纔是學習本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