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說課稿+教學反思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說課稿+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大家好!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說課稿+教學反思

我來自XX中學,名叫XX,我說課的題目是李瑛的《我驕傲,我是一棵樹》,下面我就從說教材、說學情學法、說教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是蘇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裏的一首詩歌,在內容編排上此單元屬於人生體驗類,選文的目的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對生活經歷的體驗,促進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認識.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是一篇自讀課文,是詩人李瑛1979年寫的一首詩歌,新時代的來臨,讓詩人充滿生活奮鬥的激情這首詩歌通過想象,塑造了“一棵樹”的藝術形象,抒發了關心人民、熱愛人民的深厚感情,表達了爲人類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和強烈的願望

詩人在樹的形象和特點的基礎上展開想像,展現了“我”—“一棵樹”的言行,謳歌了“我”—“一棵樹”的獻身精神課文節選的是原著一二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寫“樹”的自我介紹,層層突出這“一棵樹”的不一般讓讀者初步感覺到這“一棵樹”的驕傲所在第二部分主要寫“我”和人民的血肉關係,爲人民服務的強烈願望和崇高精神這一部分進一步揭示出了“一棵樹”的驕傲所在,正是關愛人類獻身人類的精神詩歌語言優美、凝練及富有節奏和韻律,在反覆誦讀中,能細細品味出“樹”的形象

2、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聯繫,根據以上教學理念,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這樣確立這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理解“一棵樹”的藝術形象

2. 品味詩歌優美、凝練的語言

3.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象徵手法進行習作,學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誦讀詩歌,感受“一棵樹”的藝術形象

2.反覆品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中使用修辭手法的妙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品味詩歌優美、凝練的語言,學習“一棵樹”的崇高精神

2.理解詩中的思想內容及詩人抒發了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深厚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一棵樹”的藝術形象

2.多種修辭方法和象徵手法的使用

  說學情學法

1、 學情分析

學習《我驕傲,我是一棵樹》以前,八年級學生已經在七年級和八年級上學期學習過詩歌,學生對詩歌已經有了相對充分的認識,能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能試着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的感情,本班學生大都喜愛詩歌,有一部分學生經常創作淺顯順口的小詩,有創作熱情但如何深入詩歌,走進作者,對他們來說就有些困難.

2、 說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古語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途徑,在本節課中我教學設計>設計了以下幾個學法:

一是朗讀感悟,新課標提出:要重視學生的讀,在時間上予以保證,從方法上給予指導,由實踐中獲得體驗詩歌教學中的朗讀感悟顯然爲重中之重我首先就決定這堂課以朗讀感悟爲主,並且應該保證充足的課堂時間用以朗讀培養朗讀能力,更多關注基礎薄弱學生,落實本課最基礎的目標

二是探究法,培養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通過語言分析、信息整合,達成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隱性目標

三是模仿學習,拓展思維,培養想像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聽說讀寫” 爲訓練主線,學生通過朗讀、模仿續寫、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擁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和思維形式

  說教學方法

朗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是最精妙的語言藝術,用最少的字詞,最簡練的結構,最優美的音韻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有無言之美,無盡之意因此被譽爲是“藝術中的藝術,文學中的文學”尤其是《《我驕傲,我是一棵樹》》這樣一首有深刻寓意的詩歌,更需要通過誦讀去感受詩中的情感、韻味,把握其中的美《語文教學論》中指出:“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夠激發美感,喚起內心視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葉聖陶先生也提倡過“美讀”的方法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應該是重要的一環,反覆地誦讀作品,在誦讀中把握詩的韻味

這個課,是以朗讀爲線索,串起各個教學環節著名特級教師洪鎮濤曾說一堂好課要 “ 立足文本,直面語言”,“以讀爲主,讀品結合”這個課的每個教學環節都有“讀” 每次讀都有明確的任務,注意了朗讀教學的層次性,將讀與品結合這樣層層推進,讓學生在語言的感受中,體會文章的美學生學習活動豐富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讀出了詩的韻味、情感和意境,讓學生在反覆涵詠中品味出景物之美

討論法: 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它音形色兼具的特點,創設情景氛圍,激發學生興趣,以利於學生形象直觀地把握課堂內容

  說教學程序設計

一、直接導入,示範朗讀 (多媒體顯示課題,並配以樹的背景)

1、提問:朗讀一首詩有哪些要求?

歸納總結:讀準字音、協調的韻律、節奏、重音、感情等

2、 教師配樂示範朗讀(多媒體播放音樂)

3、 學生齊讀課文,教師進行指導(多媒體播放音樂)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範讀,配樂範讀,除了實現掃除文字障礙,初步感知詩歌內容的目的外,也起到一種垂範作用用自己飽含激情的朗讀打動學生,讓他們受到感染,從而帶着感情學習體味這首詩並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重音、基調)再讓學生伴隨優美的樂曲進行誦讀,從而感受詩歌的音樂魅力反覆誦讀,是學生學習詩歌的基礎,同時,也契合了大綱中重視感悟、薰陶和語感培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

二、美讀詩歌,尋樹之影

1、學生自己有感情大聲地讀課文,思考:這棵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畫樹)

思考、交流,把握形象,組織填空:我是一棵 的樹,所以,我驕傲,評價:找得是否恰當、指導學生評價

2、請你爲這棵樹取一個名字(用四個字),找出理由(板書)

3、思考:作者要寫的僅僅是一棵樹嗎?小結象徵手法:詩人運用象徵手法和高度概括的語言塑造了“一棵樹”這一藝術形象,抒發了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深厚情感(板書)

在這個教學環節,第一個問題在於初步感知整首詩歌爲下面的主體部分作了很好的鋪墊第二個問題,“你給這棵樹取個什麼名字?找出理由”這個問題串起了對文字、意象的感悟,第三個問題,是對主題的解讀

三、融情誦讀,美點追蹤

1、一棵樹”形象的成功塑造,除了來源於詩人那噴薄的情感,還得益於詩人在語言上的錘鍊找出詩中你最欣賞的地方有感情地誦讀,並進行賞析

2、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小組派代表發言

3、提出要求:回答時先有感情地讀你賞析的詩句,然後再說說你的感受

4、歸納總結:(知識點用多媒體顯示出來)讓學生歸納詩歌的語言在表達上的的特點,教師適時補充詩歌語言的特點:精練性、形象性、生動性等一是修辭的運用,修辭是詩歌的一種重要技巧包括擬人、比喻、排比、象徵等可以說每一種表現手法都有其獨到之處比喻擬人的運用可以更生動,形象地表現詩歌內容而象徵手法,則是用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意義,這是詩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紙船》象徵了對母親的思念,如用“梅花”來象徵堅貞不屈,用“蠟燭”來象徵默默奉獻下面這幾種物體的常用象徵意義你知道嗎?太陽、蜜蜂、蒼蠅、蚊子、雪花?(光明、無私奉獻、骯髒、剝削、純潔)

爲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改變傳統的教師總結,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小結,然後教師適時引導補充這樣,既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歸納和概括能力

5、朗讀比賽

要求讓學生朗讀請每組推薦一名朗讀較好的學生參加朗讀比賽每一人讀完,請其他同學評點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新課標所要求的“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但凡讀懂了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如果不一句一句地反覆咀嚼,只是一路順暢地讀下去,結果什麼也得不到詩歌濃郁的情感、跳躍的形象、凝練的語言,決定詩歌教學的特點:反覆朗讀細細品味、啓發聯想、再現形象,其中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關鍵教師的講與新課標提倡的學生探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讓思考深入,以求突破本課的難點: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五、借鑑寫法,遷移創作(多媒體顯示要求)

借鑑本詩的寫法,以“我驕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雲、一隻蜂、一頭牛……)”爲題寫一首小詩,並進行展示、交流(只寫一節)

這樣的課堂活動是從課文出發,依託課文設計生動活潑的讀寫訓練,將學生的課文學習引向更爲深刻更爲廣闊更爲自主的境界

六、教師小結,佈置作業

(1)、男生女生分別再讀課文,

(2)、修改、完成課上的“我驕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雲、一隻蜂、一頭牛……)”爲題一首小詩,

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於學生學習根據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李瑛曾經說過:“詩要塑造美的形象,以塑造人們美的思想感情、高尚的品質和美的靈魂”這首詩就是詩人這一思想的生動體現在詩中,作者藉助想象,給人們塑造出了一個具有高尚品德和美的靈魂的藝術形象一棵樹,這啓示我把板書設計成樹的簡筆畫

在初讀詩歌,尋樹之影的教學環節我這棵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時畫下樹的簡筆畫,給學生形象的感知

在爲這棵樹取一個名字(用四個字),時,在樹幹上寫出學生歸納的奉獻之樹,明確詩人讚美的樹的精神所在。

在融情誦讀,品味語言的環節,學生歸納本課詩歌的語言在表達上的的特點,教師適時補充,把本課詩歌的語言在表達上的的特點如比喻、排比、借代等手法板書在樹上

這樣,《我驕傲,我是一棵樹》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在語言表達上的手法就一目瞭然了,簡潔明瞭,重點突出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過程,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教學反思

作爲一節公開課,無論是教師個人教學才能的展示,還是課堂教學效果,都是較爲滿意的。教學設計在實施過程中,老師學生共同協作,教師始終以引導者、合作者、學習者 、示範者的身份介入。學生們自主學習,品讀賞析,表達感悟,嘗試創作。師生們和文本、作者的思想不斷碰撞,創造火花不斷迸發。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

縱觀這堂課的教與學,小結如下:成功的方面:1、教學效果理想。抓住文體特徵,解決了本課題的具體問題: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反覆誦讀的基礎上,品讀詩歌中的經典文段,抓住重點字詞,賞析文字,表達自己的讀後感悟,學生的賞析語言精練而有詩意,具有一定的質量。

2、教學設計良好:詩歌語言凝練,適合朗讀與品析,教學第三步寫詩環節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整個過程時而活潑歡快,時而沉靜嚴肅,時而奔放豁達,時而溫婉細膩,並伴有濃濃書卷氣息和淡淡的儒雅氣質,學生自始至終都伴隨自己強烈的情感體驗。這些都得益於充分的誦讀和教師的激情創作。教師走進了詩歌,學生也跟着走進了詩歌。創作激情油然而生。

3、教學環境創設較好:精彩導入。由古詩中樹的形象導入。時而是一個好女子,時而是一個偉丈夫,時而生機盎然,時而情態萬千。教師用親切自然的教態,典雅不失靈動的語言,引領學生走進詩歌。尤其是巧妙解題,從情感上先入詩。詩歌創作環節,教師運用一些教學智慧使課堂充滿了創造力,學生的創造慾望也被激起,課堂氣氛融洽、活躍。

不足方面: 1、課堂受時間的限制,不能讓更多的學生展示深情朗讀,發表自己獨到的感悟,深感遺憾。2、由於設計中,花了部分精力於對詩歌的拓展——寫詩上,使得學生對文本研讀還不夠仔細和深入,過於表面化,雖然這首詩主題非常明瞭,但仍需細細分析。以上只是我對這一設計粗淺的看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