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5篇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9K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5篇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

設計理念:

對於含義深刻的文言文教學來說,我追求自然、淺顯、巧妙、簡單的方法,引領學生去破譯、解讀文本內涵。

教學目的:

1、 熟讀課文,感知文本主旨,瞭解孟子思想。

2、 理解重點文言詞語意思。領悟“捨生取義”的內涵。

教學重、難點:

感知課文,掌握文中重點詞語含義,準確理解“捨生取義”的思想內涵。

教學準備:

製作幻燈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1、 同學們,課前預習課文了嗎?

2、 你們都預習了些什麼呀?對於繼孔子之後又一位儒學大師孟子有何瞭解?

(生交流預習內容。)

3、 既然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課文中的這些文言詞語誰會解釋?能理解多少說多少,說錯了很正常,說對了就是超常!

4、 出示幻燈:

欲: 亦: 得兼: 舍: 也;

(指名理解文言詞語意思)

板塊二

1、 同學們很會學習,不用老師教就已經對《孟子語錄》這篇文言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和體會,爲了能夠更深一層理解課文想說明什麼道理,領悟孟子精神,我建議大家再把課文多讀幾遍,邊讀邊注意譯文內容,要做個有心的人。

2、 生自由放聲讀文。

3、 誰能夠根據老師提供的填充題,將課文背下來?

4、 幻燈出示:

根據課文內容填充:

魚,____ ;熊掌,_____ ,二者 _____ ,舍 __ 而取 ____ 者也。生,_____ ;義 ____ ,二者 _____ ,舍 ____ 而取 _____ 者也。

(引導學生背誦課文時應當要求由生疏到熟練、再到抑揚頓挫,韻味十足。)

板塊三

1、 會學習的孩子,在剛纔讀書時就已經有所發現,作爲聖人孟子,他也會和普通人一樣因魚低賤而熊掌珍貴,捨棄魚選取熊掌;但他高於常人的思想是什麼呢?你是怎樣理解“捨生取義”這個成語的含義?

板書:

捨生取義

2、 師生共同探討、領悟“捨生取義“的內含。

(從而表明孟子是一位有着高尚品格的人。生命對於人來說固然珍貴,他提出“捨生取義”的言論,證明“義”是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捨生取義”的精神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道德標準之一。)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學會“聿”字。

3、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係,懂得不斷讀書,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

三、教學難點:

領悟詩中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第16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看老師寫題目。(師板書課題)

2、誰來讀詩題?

認讀“聿”字。

齊讀詩題,讀懂了嗎?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題目的?

3、提到陸游,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他是()代的()詩人。之前,我們積累過他寫的哪些詩?還記得嗎?選一首背一背,好嗎?希望你的背誦能傳遞出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傳遞出陸游作這首詩的心情、願望。(生背誦)

4、那麼陸游想用《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詩告訴他的兒子什麼呢?我們又能從中明白什麼道理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自己先將古詩多讀幾遍,看看自己讀懂了詩中的哪些字、詞、句,把自己知道的寫在書中,等待與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誰願意來讀一讀古詩?指名多位讀。

3、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呢?說一說和大家一起共享。

全班交流。

4、還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讓大家幫助你解決。

生質疑。

5、理解了詩意,你認爲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的是什麼呢?(板書:學習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實踐)

6、這首詩是作者在冬夜讀書時的感想,也可以說是一種靈感,我想問一問同學們,陸游爲什麼突然想到要告訴他的兒子這些呢?你能走進陸游,走進他的內心想象一下,他當時是怎麼想的嗎?

學生想象,發言。

7、同學們的想象使詩歌更加立體起來、豐滿起來。請大家看插圖,在一個冬天的深夜,陸游在燈下專心讀着書,突然有了一些感想,於是奮筆疾書,之後便叫來自己的兒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訴他的兒子。他會怎麼說呢?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注意你的語氣和態度。

(1)指名說

(2)請你用成語來形容剛纔“陸游”在教育他兒子時的態度。

8、請你也來語重心長地讀一讀古詩吧。

指名讀,評價。

背誦。

(三)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積累陸游其他的古詩。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3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爲基本特點的課程,是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課程,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在一定的語境中品味用詞用語的妙處,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及進行語言的實踐活動。根據這些要求,在本節課的設計環節中,我緊緊圍繞作者對少年閏土的情感爲線索,從相識到相知到分別,來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與閏土的深厚感情,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閏土他們在海邊……他們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四角的天空”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捏、扭、胯……”等12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理解“鄭重、允許、束縛”等詞語。

2、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含義。

3、學會作者的外貌描寫方法,並進行仿寫練習。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三、教學重難點:

1、理解“他們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2、學習外貌描寫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蒐集有關魯迅的資料。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魯迅嗎?瞭解他的作品嗎?

(魯迅是我們偉大的文學家,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們學習過的《三味書屋》,他的小說《故鄉》《朝花夕拾》《吶喊》《狂人日記》,《阿Q正傳》中的阿Q成爲家喻戶曉的明星,《孔乙已》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

看來同學們對魯迅還真有一些瞭解,那你們知道魯迅的童年生活怎樣嗎?他也和我們同學一樣,有着快樂的童年,也有讓他難忘的小夥伴,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魯迅的兒時夥伴,一起走進魯迅的童年生活。(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結合上下文或工具書理解詞語。

2、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結合預習問題,在書中找出答案,並做好批註。

三、自主讀書,小組研討

1、以小組爲單位掃除字詞障礙,不理解的詞語小組交流解決。

2、交流自己解決的問題。

⑴、閏土長什麼樣?

⑵、講了有關和他的幾件事?

⑶、閏土性格有什麼特點?

3、整理沒有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全班共同探討。

四、彙報交流,小組探究

1、生字卡片出示詞語、生字(採用領讀、齊讀、開火車讀的方式)

2、彙報小組解決的問題

3、提出沒解決的問題,教師歸納,準備講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五、課堂練習,鞏固雙基

1、形近字組詞

扭()舀()拜()勁()廚鈕()稻()湃()頸()櫥

2、多音字chu

畜xu

3、加拼音

Yufz

允許廚房束縛賊

在這個環節中注意拜的右半部有四橫,捏中右上角是曰,縛中右上甫沒有鉤。

4、自讀課文,對於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扁,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銜接過渡。

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瞭解到魯迅兒時的朋友叫閏土,知道了在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讓魯迅很難忘,這節課我們就來深入地品讀課文,學習作者寫作方法,和作者一起加快美好的童年。

二、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㈠、學習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

1、讀讀第一自然段,並從中體會閏土的性格。

⑴學生讀第一自然段,畫動詞、畫外貌描寫。

⑵體會捏字的準確(用換拿把的方式)

⑶圖文結合,體會閏土的性格特點,並指導背誦。品讀用詞的準確,畫面的完美。(板書勇敢,捏,刺)

2、再快讀課文,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的句子,揣摩寫作方法

⑴畫段落,讀出來

⑵理清寫作順序,學習寫作方法(臉-頭-頸)

⑶體會性格特點(怕羞)

3、學習外貌描寫的方法,練習寫一段話,描寫一個人的外貌。

⑴練習

⑵交流

㈡、深入瞭解作者與閏土的有趣的事,體驗情感。

1、說說作者和閏土之間的交談中,閏土給作者講了幾件事?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⑴自己找畫,寫出體會(批註)

⑵小組交流,整理提高

⑶全班交流,體驗情感

答題要點:

①雪地捕鳥,掃,支,撒,拉

②海邊撿貝殼,紅的,綠的……

③月光下看瓜刺猹:捏

④沙地看跳魚

2、指導朗讀

閏土在講解這些故事的時候是怎樣的語氣,結合你生活中爲小夥伴講見聞時的感受來讀這一部分,讀出閏土當時的語氣。

3、過渡

閏土這作者講了那麼多稀奇的事,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也是稀奇的,此時如果你就是魯迅,聽到閏土的講解,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談感受)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⑴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感受,畫下來,反覆讀,揣摩作者的情感變化。

⑵讀出感悟,感受到自己的淺薄、無知。

⑶指導朗讀

(結合班級開展的與農村小朋友手拉手活動,在農村小朋友的所做所講,自己的收穫來進一步體會雖是少爺,但遠不及一個農村孩子的見識多,感嘆自己的無知,一隻井底之蛙的窘境)

⑷齊讀這段話,體會作者情感。

㈢、圖文結合說話別

1、看書中插圖,結合課文的最後一段來想象,離別時,作者和閏土間的話別場面。

⑴同桌分角色飾演閏土和魯迅,創造情境感受依依惜別之情

⑵選取小組代表全班朗讀,(配《送別》音樂,襯托當時場景)

三、拓展延伸,昇華主題

1、書中兩個兒時夥伴的依依惜別之情讓我們不免傷感,怎耐天下無不散筵席,作者說“……但從此沒有再見面。”那你們希不希望他們再見面?

2、想象練習

多年以後,魯迅再見閏土時,他的外貌什麼樣?語言是什麼?

(學生再次練習外貌描寫,再次進行語言訓練)

3、呈現結果,還原現實

其實,多年以後,閏土和魯迅真的見面了?什麼樣呢?請看文章,(介紹多年後魯迅見面閏土的文章)

㈣、總結全文

雖然成年後的閏土與兒時的差別很大,但這就是生活,一個未知數,但少年閏土的形象永遠是那麼清新、雋永,他的形象讓一代代的小夥伴追尋,這都得意於魯迅這位文豪的妙筆生花,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不僅是要認識他們,瞭解他們,和他們一起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學習魯迅的寫作方法,通過幾件事及形象的外貌描寫,讓我們的小夥伴也能在你的筆中永遠活潑、可愛。

六、板書設計

20少年閏土

講捕鳥:支、撒、拉聰明

閏土:撿貝殼紅、綠……五色的貝殼能幹

講刺猹:捏、刺勇敢

講跳魚:青蛙似的腳見多識廣

資料:

魯迅的小說《故鄉》中兩次刻畫了閏土的形象。少年閏土生氣勃勃,機智勇敢,是一個項帶銀圈、手捏鋼叉保衛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後的閏土卻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而更使“我”感到悲哀的是閏土的神情與態度:“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着嘴脣,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這兩處肖像描寫通過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饑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更感受到作品所表達出的,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4.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地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準備:

有關冬雪的錄相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瞭解作家及文章的寫作背景。

1.看錄相,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纔我們欣賞的這段錄相,描繪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象呢?(大雪紛飛時的景象)。的確,在我國的北方,每當冬季來臨,那漫天的飛雪,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思,無限的喜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第一場雪》。讓我們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入冬後的第一場雪的,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的。

2.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本文的作者及這篇課文的寫作背景呢?

學生甲:我來爲大家介紹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關資料。峻青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貧,只讀了幾年小學,抗戰爆發後參加革命。這篇文章寫於1962年。 1960年—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時期。當時糧棉欠收。國民經濟遭受到了嚴重的困難。人們多麼盼望能有一個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的農村,看到這第一場大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裏無比喜悅,就寫下了這篇散文,收錄在散文集《秋色賦》中。

二、預習課文。

1.讀準字音。

2.自學生字並組詞。

3.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閱工具書自己試着解決。

三、交流自學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燈片投影,指名帶讀。

2.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茸:本音讀“ ”,在“毛茸茸”中讀“ ”。指又短又密又軟的毛髮。

甸:本音讀“ ”。在“沉甸甸”中讀“ ”。

驟然:突然,忽然。

凜冽:刺骨的寒冷。

寂靜:沒有聲音,很靜。

諺語:在羣衆中間流傳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幾個方面來寫這場雪的?

2.指名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課文是從四個方面來描寫這場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後——聯想

(2)你能試着分段嗎?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後(4、5自然段)]

聯想(6、7自然段)

3.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給你的同桌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內容,瞭解雪後美景。

2.體會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雪不僅能給人帶來歡樂,還能給農民們帶來豐收。讓我們跟隨作者共同去體驗一下吧!

2.上節課,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你還記得嗎?

板書:雪前——雪中——雪後——聯想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一)雪前、雪中、雪後的景色各具哪些特點呢?請你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畫出重點語句讀一讀,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二)抓住重點語句深入體會。

我們就用讀的形式彙報。

1.雪前

(1)學生甲:雪前的特點就是天氣變化大。

(2)學生分別讀句子、談體會。

①前些天還暖和得如同陽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氣驟然變冷。

從“驟然”這個詞體會到天氣由暖變冷,變化特別突然。

②空中佈滿了鑽色的陰雲。中午,凜冽的寒風颳起來了,呼呼地颳了整整一個下午。黃昏時分風停了,就下起雪來。

鉛色的陰雲說明天陰得很沉,預示着大雪即將來臨。風很刺骨。呼呼地颳着。

(3)教師小結:作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大雪前氣象的變化:陰——風——雪。

(4)誰願意把這種變化讀出來呢?請學生練讀後彙報讀。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用讀的形式進行彙報。

(2)學生彙報。

學生甲:雪中的特點是雪下得很大。

(3)談重點句的體會。

①開始下雪時還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見鵝毛般的雪花,從彤雲密佈的天空中飄落下來,地上一會兒就白了。

鵝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會兒就白了,也說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靜,只聽見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

“簌簌地”“不斷”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爾咯吱一聲響,樹木的枯枝被積雪壓斷了。

“壓斷”說明積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積雪,就被壓斷了。

(4)教師小結: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點進行細緻的描寫。不僅寫了樣子——“鵝毛般的雪花,”,顏色——“地上白了”,而且寫了聲音——“簌簌地不斷往下落,”,偶爾壓斷枯枝“咯吱一聲響”,因此,這部分內容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序。

(5)練習有語氣地朗讀。

3.雪後:

(1)雪整整下了一夜,雪後的大地是什麼樣的呢?板書:景色壯麗

(2)大家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出來的?請你默讀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作出記號,用讀的形式進行彙報。

(3)學生自學。

(4)討論後交流。

①山川、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粉妝玉砌,指用白色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這裏,說明雪後世界變成了白色,非常壯麗。

②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鬆鬆、沉甸甸的雪球。

這句話作者用了比喻,把積雪的柳條比作“銀條兒”,把堆滿雪的松柏枝葉比作“雪球”,描寫出了雪後樹木的形態、十分好看。

③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着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這裏作者寫出了兩種色彩:玉屑似的五光十色的彩虹。陽光和雪花互相輝映所產生的瑰麗色彩。

(5)教師小結:作者即寫出了雪後的靜態美,又寫出了動態美,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雪景圖。那麼,雪給人們帶來了什麼?(帶來了歡樂。孩子在堆雪人,擲雪球,歡樂的叫喊聲使我們體會到人們的歡樂。)

4.看到場大雪,作者聯想到了什麼?

(“瑞雪兆豐年”。)

5.什麼是“瑞雪兆豐年”?這麼說有根據嗎?請同學們把有關的語句劃在書中,再作交流。

6.學生彙報。

學生甲:“瑞雪兆豐年”指的是這場雪下得正是時候,預示着來年是個豐收年。

學生乙:這麼說是有科學依據的。積雪可以凍死害蟲,雪化後可以促進莊稼的生長。

學生丙:農民們也有着豐富的經驗。有經驗的農民都知道積雪可以保護麥苗安全過冬。

7.作者由“第一場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甲:表達出作者對雪的喜愛和讚美。

學生乙:表現了作者的滿腹喜悅。因爲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連年的自然災害使人們企盼着豐收。看到這場瑞雪,人們必然聯想到來年的豐收,所以人們的心情萬分激動、欣喜。作者正表達了這種情感。

8.帶着這樣的情感,把這部分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自由朗讀全文,想想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呢?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本文在“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無比喜愛這場瑞雪,把這種感情蘊含在對雪中、雪後景色的描寫上,也直接通過聯想表達了出來。)

2.你認爲文章的哪部分寫得好?好在哪兒?

3.圍繞重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1)有序:按時間的順序,按下雪的過程寫。

(2)有物:從寫景到寫人,再聯想到來年的糧食豐收。

(3)有情:爲雪景而歡樂,爲來年的豐收而喜悅。

四、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看錄相資料,再次領略雪的美麗壯觀。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練習朗讀。

3.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積累在《採蜜集》本上。

五、作業

1.讀課文。

2.模仿本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歸納中心。

3、總結小隊中小夥伴笑聲的特點。

4、仿照文章的寫法,抓住你小夥伴的特點說一說,寫一寫。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創設情境導入

1、師板書:笑。請同學們根據這個字分別組成兩字詞、三字詞和—字詞。

2、人們之所以會發笑,是因爲笑體現了什麼情感?(高興、快樂……)今天我們就走進《忘不了的笑聲》,去感受同學們別具一格的笑聲。

3、指名同學補充板書課題。

二、整合學生的疑問,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引領自授,導學達標。

(一)檢查朗讀情況。要求:

1、全班齊讀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中間4個自然段由本班“朗讀小能手”朗讀。

2、在讀中注意讀準字音、讀出情感。

(二)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分享自主學習的結果,達成共識。

2、向組員請教自己疑問。

3、中心發言人準備講授。

(三)引領自授

1、中心發言人彙報本課的文章結構,作者的寫作思路,並進行互補後板書。

2、中心發言人彙報引領學習。

(1)歸納—個同學的不同笑聲、特點,並在文中用“”線畫出。

餘曉“格格格”有感力

魯珊“嘿”文雅

方萍“嘻嘻嘻”淘氣

陳立“呵呵呵”洪亮

(2)這些別具一格的笑聲,作者採用了哪些描寫?在文中用“”畫出來。

A、她正一邊笑着,一邊給同學唸作文呢。(動作描寫)

B、“嘿,‘積雨雲’來了,要不要我發表一個天氣預報啊?”(對話描寫)

……

(3)教師引領:文中的雙引號和單引號分別有什麼作用?

單引號:特指。雙引號:對話的引用。

3、概括文章的中心,總結全文。

—、拓展延伸

1、文章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生動地描寫了小夥伴別具一格的笑,把同學間團結快樂、親密無間的友情展示得淋漓盡致,我們今天也來露一手,寫寫我們六(4)班同學的笑,字數爲100字左右。

2、展示交流。

3、從同學們所寫的笑中,請你評價一下我們的班集體。我們六(—)班是,是,是,我愛我們班,我爲它驕傲與自豪。

五、師總結昇華

我們是個團結的集體,向上的集體,今天我們爲這個集體驕傲,明天這個集體會因我而自豪,讓我們把笑、把快樂留在這裏,帶着希望出發,用的成績回報母校。

本課屬於在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中的內容。整個單元主要讓學生回憶小學六年來的點點滴滴,讓他們在畢業前有一個美好的回憶。而且,綜合性學習中還要求學生製作好屬於自己的作文集,有鑑於此,我利用了這幾篇題材十分好的文章,通過學習指導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本課完成了這個任務。

本課教學過程比較簡單,在激趣導入後,學生根據要求完成老師佈置的要求,然後在課堂上進行模仿寫作。過程雖然簡單,但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了幾個要求:

一、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激趣導入的階段,讓學生說說在班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同學是誰?爲什麼?這個問題的提出,鍛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他們是否會運用總分的結構進行表述,是否能夠用精煉的語言進行描述。這都讓學生有一個鍛鍊的機會。

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課文篇幅比較簡短,內容比較淺白,學生理解內容不難,但是要求他們通過閱讀進行歸納性的問題解答,就有點難度了,特別是4、分析每個同學用了什麼方法去描寫?列舉出課文中的例子。這個問題,在教師巡視過程中,不是每個同學的能夠完成得很好,而且,課文的答案不是十分的明晰,需要學生通過歸納纔可以做出答案。

三、提高了學生的寫作速度。在課堂上,講解課文大概用了二十分鐘,我利用剩下的二十分鐘讓學生馬上動筆寫,雖然和同學相處了20xx多日子,但是,很多同學都不是十分了解各個同學的特點的,需要進行回憶、分析、歸納,但一旦動筆,同學們的速度十分快,到十五分鐘左右,已經有差不多十個同學能夠初步把文章完成。

追求簡單的教學環節,追求效的教學效果我在語文教學上的追求。本節課雖然自己覺得效果比較好,但課無完課,可能在環節的過渡中不夠好,對學生的評價不夠準確等問題,以後再進行改正。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6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揭示課題

1.從《赤壁之戰》故事引入。

師:我們已經學過一個《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戰》,那個故事是以周瑜、黃蓋爲主的。今天我們又學一篇以諸葛亮與周瑜爲主的課文。

揭題、讀題。

2.審題。

什麼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麼意思?

3.再讀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出示:誰草船借箭?爲什麼要草船借箭?怎麼樣草船借箭的?最後借到了箭沒有?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這些問題實際上要我們回答什麼?請用陳述句表達。

草船惜箭的原因、經過、結果。

2.我們把草船借箭的經過看成借箭前的準備和借箭的過程。

(出示課後題1/(2))

3.自學課文字詞,標好節號,讀通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趕造十萬枝箭

草船借箭借箭前的準備:草船、軍士

的經過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向南岸

草船惜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4.據此提綱給文章分段:一(l、2節)、二(3--5節)、三(6-9節)、四(10)

這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第l句。

什麼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從第二節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指名2生分角色讀課文第2節,師讀旁白。

大家聽2人對話共幾輪,爲每一輪編上序號。

(2)每一輪對話中,都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吧。

3.學習第一輪對話。

(1)齊讀,邊讀邊根據老師提的問題想想周瑜是怎麼想的。

師問:周瑜是大都督,難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問。

(2)那周瑜這時心裏是怎麼想的呢?兩人一組討論。

交流:2人一組,一人讀周瑜說的話,一個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可發揮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這樣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會說是弓箭,那樣就正合我意”……

(3)過渡:顯然,周瑜正在設計想陷害諸葛亮,那他怎樣一步一步進行下去的呢?

4.學習第二輪對話。

(1)指名2人讀對話,師在其間提問讓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動。

“公事”是什麼意思?“推卻”又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不能推卻?

(周瑜以公事來壓諸葛亮,使諸葛亮無法不答應。)

(2)同桌一起像剛纔一樣討論周瑜的心理活動。

交流:“我用公事來壓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學習第三--六輪對話。

(1)分四組討論~六輪對話,學着剛纔的方法,先分角色對話,再說說周瑜的心理活動。

最後一輪,周瑜沒有問話但有動作——

(2)討論、交流。

6. 小結,我們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緊逼,把諸葛亮圈入了他設置的圈套。從每一次對話中,我們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讓周瑜計劃得逞了。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諸葛亮在與周瑜對話時心理活動怎樣?

他爲什麼答應周瑜如此難辦到的任務?

默讀1~2節,思考這些問題。

(諸葛亮其實已識破了周瑜的計劃,但他以國家大計爲重,爲水戰勝利考慮,不顧個人恩怨,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

分組分角色,指名一生讀旁白,朗讀第1、2節,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四、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而諸葛亮更是立下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是怎麼發展的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一、複習引入

1.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文章分了四段。並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諸葛亮,用10天造十萬枝箭的命令來設計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就造十萬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話點出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師:課文開頭就點明瞭原因,齊讀此句。

3.課文二—四段中也有一處直接寫出了諸葛亮有才幹,快速默讀二—四段,找出這句話。(全文末尾一句。)

二、整體進入學習二—四段

1.全文末尾這句話與開頭處的句子什麼關係?指名2人對讀。(首尾呼應。)

師生配合(師首句,生尾句)讀,體會首尾呼應。

2.板:神機妙算

用詞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釋?

出示: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情勢,決定策略。

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神機妙算的呢?

3.默讀課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劃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1)第三天保管有十萬枝箭。

(2)不能讓周都督知道,否則我的計劃就完了。

(3)魯肅……回來見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諾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

(5)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6)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夭亮了就回去。

三、學習“知周瑜”

1.默讀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來表達句子的意思。

2.諸葛亮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假設?

(1)指名讀第三節。

(2)口頭完成填空。

因爲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幹會從中阻撓,所以諸葛亮要魯肅不要告訴周瑜這件事。

兩人一組討論填空、交流。齊讀。

板:知周瑜心

3.諸葛亮要魯肅辦什麼事?指名讀句:“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1)比較句子。

希望你能借船的兩邊。

希望你借給我一些船,“每隻船上要有軍士與許多草把子。

兩句句子有什麼區別?用哪句好?爲什麼?

第一句用了具體數字,寫出了諸葛亮對船的具體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現了諸葛殼對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2)齊讀此句。

師:這排的一千多個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學習“知魯肅”

1.諸葛亮要魯肅別把這事告訴周瑜,結果怎樣?

齊讀小黑板上第③句。

2.理解這句句子。

(1)“顯然”是什麼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實與所說或所科的相符。)

(2)“事實”是什麼?“所說或所料”又是誰所料的什麼?用上“果然”有什麼作用?(事實是魯肅沒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諸葛讓魯肅不要提此事。)

問:相符嗎?(相符)用上“果然”表現事實與諸葛亮所預料完全相符。

(3)齊讀句子體會。

3.師介紹:魯肅是東吳的一員大將,他爲人忠實、守信,正因爲諸葛亮知道魯肅的爲人,所以纔料到他不會把此事告訴周瑜。用上“果然”一詞也表現了諸葛亮——板:知魯肅人

4.到現在,借箭的計劃已有條不紊地準備就緒。齊讀第二段體會。

五、學習“識天象”

1.師:(指小黑板上①④句)諸葛亮曾擔保三天管保有十萬枝箭,可第一天沒有動靜,第二天仍不見動靜,直到(引讀)——

2.指名讀6-7節,說說諸葛亮爲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時候出發?

板:四更時候(這時候江上大霧瀰漫。)

(1)板:大霧瀰漫

(2)這時候江上大多瀰漫到了什麼程度?(引)——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3.有了這樣的大霧會有什麼結果呢?與借箭又有什麼關係?

出示:因爲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所以……

先默讀6、7節,然後四人一組討論用多種方法來補充完整句子。

所以選擇第三天四更出發。

所以把船靠近曹軍水寨。

所以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所以曹軍纔不派兵出來。

4.顯然,大霧瀰漫這一氣候的變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也是諸葛亮選擇第三天四更時分出發的原因。

(1)諸葛亮是什麼時候決定這一時間出發的?(三天前立軍令狀時。)爲什麼?

(2)早在三天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三天後有一場漫天大霧,這要歸功於他識天象,瞭解天氣變化情況。

板:識天象

(3)齊讀小黑板上第①、④句,體會諸葛亮識天象的神機妙算。

5.正因爲江上大霧瀰漫,諸葛亮在天還沒亮時,把船靠近曹軍水寨,並怎樣布船?引讀書中有關句子。(船頭超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

(1)看。(顯示出船頭朝西,船尾朝東。)

這樣布船的目的是什麼?(準備受箭)

(2)引讀,可這樣布船,船隊離曹太近了,魯肅不禁吃驚他說:(引)“……”,可諸葛亮卻笑着說:(引)“……”。

六、學習“知曹操”

1.這是諸葛亮的預料,事實又是怎樣的呢?引讀——(曹操在營寨裏……箭好像下雨一樣。)

2.“虛實”是指什麼?

“虛”與“實”是一對反義詞,“虛實”表示內部的實際情況。

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虛實?

用“~~~”劃出諸葛亮一方的內部實際情況。

“20只船……排在船上的兩邊。”(第四節)

3.這樣少的兵士,船上又沒有什麼武器,曹操絲毫不用害怕,可他爲什麼不敢派兵?口頭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輕易出動,是因爲(江上大霧瀰漫,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別人還也許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絕不會派兵的,因爲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4.現在你們看事實與諸葛亮的預料又一一相符,這就可用上剛纔我們學的一個詞?(果然)請根據這一內容用“果然”造句。

5.諸葛亮能預料得如此之準,就是因爲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板:知曹操性

6.這時曹操是怎麼做的,諸葛亮又是怎麼做的?

指名一人讀曹操的句子,大家齊讀諸葛亮的句子,配合讀第8節。

7.看示意圖2:船頭朝東,船尾朝西。

師:這時諸葛亮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這是爲什麼?(一邊受滿了箭,讓另一邊再來受箭。)

這不禁使我們想到諸葛亮向魯肅借草船時說:“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

現在你能說說這個“妙”,妙在何處嗎?

排在兩邊的草把,更利於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讓敵人看不清虛實……

六、學習“曉地利”

1.過渡:當曹軍一萬多個弩手,一齊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時,諸葛亮和魯肅正在船中飲酒取樂。因爲諸葛亮這樣說——(引)小黑板上第6 句。

2.天亮了,諸葛亮的船隊是怎麼回去的呢?默讀第9節,找出一個詞來概括。板:順風順水

3.第三次出示圖片投影1。

(1)根據“順風順水”這個詞再次默讀第9節,想想水往哪個方向流,當時的風向又是怎樣的?(請學生在示意圖上用箭頭表示。)→

(2)師介紹:長江江水正是由西向東流,正是趁着順風順水的時刻,二十條船像飛一樣放回二十多裏,曹操追也來不及了。

(3)諸葛亮能利用順風順水的條件是巧合嗎?

這表現了諸葛亮知曉地理的優勢,並能利用它。

板:曉地利

4.齊讀第9節。

八、學習第四段

1.學習了借箭經過,我們看到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魯肅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預料四更時刻大霧瀰漫,應稱是識天象;他更會利用順風順水應贊爲曉地利,從這三方面看,諸葛亮其無傀爲“神機妙算”,難怪周瑜最後也自嘆不如。

2.齊讀第四段。

九、複習複述

你能不能以“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爲中心句把二—四段進行簡要複述?四人一組討論準備。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知道了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在於他知人心、識天象、曉地利,按事物的規律辦事,他的神機妙算也就表現於此。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朗讀全文(分組朗讀)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1、(1-2)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以3天內造好0萬枝箭的命令,企圖暗算諸葛亮。諸葛亮胸有成竹地接受了命令。

2、(3-5)周瑜派魯肅瞭解諸葛亮造箭的情況,還給諸葛亮設置造箭的障礙;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暗暗作好借箭的準備。

3、(6-9)諸葛亮善於識別天象,正確估計曹操的行動,利用大霧的掩護,巧妙地想曹操“借”了10萬枝箭。

4、(10)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的暗算落空。周瑜不得不歎服諸葛亮的才幹,自嘆不如諸葛亮。

二、分角色朗讀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麼形式來到劃人物的性格?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呢?

2.引導歸納中心,理解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有膽有識,神機妙算。

三、完成課後練習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7

教材解讀

這篇文章被譽爲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從結構上說,這篇文章屬於總分總的結構。第1~3自然段用跳躍式的筆觸描述了充滿靈性的萬物,總寫這片土地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神聖的。第4~8自然段表達了西雅圖酋長對白人的強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轉讓了,希望白人能牢記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這部分又分別從善待河水、善待空氣、善待動物三個層面來寫;第9~11自然段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和大地的關係,指出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屬於大地,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是本文的最大特點。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表達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裏行間處處充滿着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它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反覆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使主題深化,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質疑導入

先來做個小測試:_____的土地。

師:肥沃的、貧瘠的、鬆軟的土地,使我們對土地的認識,而有些人卻認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神聖”是什麼意思?引導:我們可以用近義詞或把兩個字分開組詞的方法理解“神聖”。

師:把大家的理解綜合起來,就是“神聖”的意思,那就是極其莊嚴、聖潔,不可侵犯。誰認爲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呢?(印第安人)

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讓我們帶着這個疑問去讀書,要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開始。

二、整體感知,認識字詞

學生讀書。

學習字詞。

第一組:潺潺、嗡嗡。

生讀,注意糾正“嗡嗡”的讀音。讀了這兩個詞,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美麗的景象?

第二組:松脂、麋鹿、駿馬、雄鷹。

誰來讀第二行?讀了這四個詞,你又彷彿聞到了?看到了什麼?

師引導:

嗡嗡鳴叫的昆蟲,正潺潺流淌的小溪,這松脂、麋鹿、駿馬、雄鷹,這美好的一切,都在哪裏呀?這片神聖的土地上。他們是這片神聖土地上的一部分,在印第安人看來,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印第安人松脂、青草、花朵看作是自己的──姐妹,把他們──(指麋鹿)看作自己的──兄弟,這些動物植物和山巒河流和人列共同屬於一個家園,那就是──這片神聖的土地。

第三組:嬰兒、眷戀:

看到嬰兒、眷戀,你會立刻想到那個詞?(板書母親)你能說說“眷戀”的意思嗎?傭近義詞的方法,在書中找到這個句子讀一讀,一起讀,印第安人把誰比作母親?(板書:在“母親”前寫“大地”),從中你可以感受到什麼?生: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熱愛之情。

師:母親是神聖的,把土地比作母親,說明在印第安人眼裏,土地也是神聖的。

三、看圖片,入情境

師:大家想看看這片神聖的土地嗎?讓我們穿過時空隧道,來到19世紀50年代,共同來欣賞這片土地的神聖與壯美吧!

師解說:

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即擁有古老的冰川,又擁有活躍的火山,更擁有終年積雪的山峯,原始森林鬱鬱蔥蔥,遼闊的草原綠草如蔭,繁花似錦,河流在大地上蜿蜒,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如寶石般鑲嵌在青山綠草之間。

可是這片神聖的土地要被華盛頓白人買走了,如果你就是印第安人,此時此刻,你想對購買這片土地的白人囑託些什麼?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要保護好、要熱愛這片土地,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印第安人的首領西雅圖對白人具體的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4至8自然段,找到這三條,試着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交流:

第一個要求:要善待我們的河水?哪兩個自然段是寫“善待河水的?

第二個要求:──

第三個要求:──

西雅圖不僅提出了三個要求,還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來說明了爲什麼要這樣做,現在你們就是西雅圖,我就白人,你們發揮集體的力量,每人選擇一部分進行朗讀,先用心體會這段話的意思,可以把你的體會寫在書上,然後再把你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用你的深情的朗讀來說服我,打動我,好嗎?開始練習吧!

學生練讀:

1、善待河水:

生髮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你要善待河水,爲什麼?還有呢?

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話表達,也可以朗讀相關片斷,學生髮言後,大屏幕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經歷一個朗讀、理解、朗讀的過程。

師引導:從你的朗讀中,我彷彿看到了祖輩們在河邊繁衍生息,看到了祖輩們對河水的呵護,看到了河水伴着我們人類走到今天,更會伴着我們走向希望,走向未來!讓我們集體朗讀這一段。

我的心被你們有情有理的朗讀打動了,西雅圖們,說出你們的囑託吧!

我記住了,要善待河水。板書:善待。

2、善待空氣:

這兩段比較淺顯移動,沒有什麼難理解的句子,因此我把朗讀重點設計在第六自然段,讀出空氣給人類帶來的美好的感受。

師引導:我知道了,空氣給我們生命,也會帶給我們美的感受,你知道哪一句寫了空氣帶給我們美的感受嗎?美的事物最讓人心動,如果你把這種清鮮甜美讀出來,我就答應你們的囑託。

學生朗讀時,教師重點指導“幽香”的讀法。

讓學生想出保護空氣的辦法。

3、善待動物:

第三個囑託,我們一起讀好嗎?

出示: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這句話,我不明白,你們給我解釋一下吧?

⑴ 動物都死了,我們吃什麼?

⑵ 從食物鏈的角度講,缺少了一鏈,整個食物鏈就無法繼續。

⑶ 人類也是動物,如果動物因環境的惡劣死亡,人類也會死亡。

⑷ 如果說小蜜蜂死了,就無法植物傳粉,我們就會因爲沒有糧食吃而餓死。

師:這真是一句意義深刻,震耳發聵的話呀,讓我再讀這句話,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意義深刻的句子,你能找出一句嗎?

學生默讀尋找後交流。

⑸ 你們對我還有什麼囑託嗎?

⑹ 總結:

善待河水,照管好空氣,照顧好動物植物,就能保護好這片神聖的土地,就是熱愛神聖的土地母親。對嗎?有一句話,你反覆對我說了三次,哪句話,出示投影:讀,那你現在能告訴我這片土地爲什麼是神聖的嗎?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讓我們來共同記住這句話: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五、總結昇華

西雅圖的演講感動的白人,他們決定把這片土地命名爲“西雅圖”,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牢記着西雅圖的這句話:爲了子孫後代,我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

西雅圖的演講也感動了世界上衆多有責任感的人,他們也時刻告訴自己:──

同學們,難道只有印第安人的土地是神聖的,而我們的土地就不神聖的嗎?可是,我們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只知道從土地上一味的索取,卻把垃圾隨意扔向大地,放投影片解說:我們把污水直接排進河流,致使河水污染,一羣羣的魚兒中毒死亡;我們把廢氣排向天空,讓孩子們再也看不到藍天白雲,再也享受不到夏夜數星星的樂趣。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說出我們的心聲:爲了子孫後代,我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大地,因爲我們深知: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希望同學們這麼說,也能這麼做,把我們威海的藍天白雲、碧海青山完完全全的交給我們的子孫後代。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8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肖像、悄然、矜持、難以捉摸、臉頰”等詞語。

2.對照畫面,重點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品讀感悟《蒙娜麗莎》的魅力,學習作者按照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和展開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

3.朗讀課文中直接描寫畫作的部分,受到美的薰陶,積累語言。

4.結合課文內容和相關資料,介紹畫作。

教學重難點

對照畫面,重點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品讀,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學習作者展開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按照統一要求預習課文。

2.教師準備:達·芬奇及其畫作的資料;CIA課件、畫作。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談話導入。

2.檢查字音(多媒體出示):肖像、悄然、難以捉摸、矜持、臉頰

(1)指名讀詞語,教師相機正音。

(2)齊讀詞語。

【設計意圖:文中雖然沒有生字,但對於“悄、捉摸,頰”這幾個字,學生在朗讀中容易出現錯誤,教師有必要強調。“肖、矜、”等字是滲透性識字,學生只要藉助拼音認識即可。】

(二)明確任務、感受魅力,感悟寫法。

【設計意圖:對於略讀課文而言,教學要整體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點內容。本環節中,重點引導學生交流作者描寫畫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 5、 6、7自然段。在體會畫作魅力的同時要注意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作者介紹畫作時的觀察順序和表達方法,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積累語言,內化語言。】

1.默讀連語接,找出學習要求。

2.出示自學提示,學生按照要求自學。

多媒體出示學習要求:“默讀課文,想一想,從課文哪些描寫中看出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標畫出相關語句,並寫下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這是文前連接語中的問題,以此問題爲突破口,引導學生整體理解課文,感受畫作的魅力。學習時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形成自己富於個性的理解。】

3.全班交流,感受畫作的魅力。

預設一:引導學生從參觀的人多等語句中感受這幅畫的魅力所在。

——“我們都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隊伍像一條長龍,大家都在靜靜地等着。”

——“聽說美法兩國多次交涉,他才暫時離開巴黎的盧浮宮前來紐約。”

引導學生理解“排着長龍一樣的的隊伍”等語句,說明參觀的人多,從側面襯托出畫作的魅力。

預設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關語句,感受畫面的逼真。

(1)抓住關鍵語句體會畫面的栩栩如生。

“她的臉頰泛着紅光……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裏面流動”。

(2)讀課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作者按照什麼順序進行觀察。

(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

(3)相機指導朗讀。

預設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紹畫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畫作魅力,感悟寫法。

(1)在學生交流的同時,讓學生結合插圖體會蒙娜麗莎神祕微笑背後蘊含豐富的情感。

“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是那樣耐人尋味,難以捉摸。”

(2)讓學生反覆品讀描寫蒙娜麗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畫作的魅力和語言的魅力。

(3)作者採用什麼表達方式把蒙娜麗莎神祕的微笑描述出來的?(展開豐富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預設四:從第七自然段相關語句中感受畫作的魅力。

【設計意圖:重點指導學生觀察蒙娜麗莎的身姿、服飾與她身後的背景。從文章的語句中體會,畫面採擷了多種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恆三位爲一體,增加了畫面的藝術性和神祕感】

4.小組交流,全面感受畫作的魅力。

(1)四人小組交流:文中還有那些語句表現了畫作的魅力?

(2)師小結。

【設計意圖:文中有許多描寫反映了《蒙娜麗莎》這幅畫作的魅力,課堂時間有限,無法進行全員交流,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給學生更大的交流空間,鼓勵上課沒有機會交流的同學充分發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

5.以讀代講,體會作者欣賞畫作後的深刻感受。

引讀最後一段。

(三)揭示課題,總結寫法。

1.作者爲什麼以《蒙娜麗莎之約》爲課題?

2.教師根據板書總結文章表達、觀察方法。

(四)朗讀課文,感受語言美,積累文中語言。

1.自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直接描寫畫作的部分。(課文5、6、7自然段)

2.把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試着背一背。

【設計意圖: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學理念,教學中抽出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直接描寫畫作的5、6、7自然段,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

(五)創設情景,介紹畫作。

1.創設情景,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介紹畫作。

師:假如中法兩國經過多次交涉,這幅畫能在寧夏展出,在我們的上課現場展出,由你來擔任畫作解說員,把這幅畫作介紹給同學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

2.教師出示畫作,學生口頭練說。

提示學生介紹的方法——可以整體介紹畫作,可以介紹畫作的部分內容,還可以介紹關於畫作的創作背景及相關資料。

3.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略讀課文的教學要體現“一課一得”的教學思想,本堂課的教學把落腳點放在介紹畫作上,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準備時間,讓學生把課堂上積累的語言,學到的表達方法觀察方法進行運用。】

(六)拓展延伸。

多媒體出示達·芬奇其它畫作。

緊扣本單元“感受藝術的魅力”這一訓練重點,讓學生感受繪畫藝術魅力,受到藝術的薰陶。

(七)佈置作業(三選一)。

1.蒐集關於《最後的晚餐》的有關資料,欣賞畫作。

2.選擇一幅畫作進行介紹。

3.蒐集、欣賞其他藝術形式,感受藝術魅力,辦一期手抄報。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圍繞單元訓練重點,由易到難,學生可根據不同情況,選擇相應作業繼續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藝術的情操。】

板書設計

  傳神 側面、正面

  蒙娜麗莎之約 神祕 想象

  生命力 遠——近

  整體——局部

教後記

這是一篇介紹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的課文。文章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向我們細緻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整篇文章文筆精練,文字淺顯流暢。

學習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對照圖畫,瞭解赴約的盛況,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蒙娜麗莎神祕而迷人的微笑,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學習課文時,我還注重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關注多音字,關注比喻句的辨析,學習用“有時……有時……有時……”這樣的排比句式造句等等。

凡上過公開課的老師都有一個感覺,準備公開課是一件累人的事。 整個備課的過程就是不停地想,不斷地問,不時地改。雛形出來了,再想想又改改,然後再聽聽看看,綜合各方意見再改改,最後自己拿到大家面前獻醜!

上完了課,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同事善意地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和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比如課堂上缺少有層次的閱讀,因此學生讀的還不夠多,讀得還不夠生動,投入,由於老師的緊張,致使氛圍不夠,情感不能得到提升。這方面我要注意加強。當然本身完美的過程讓我學到很多,讓我明白了上語文課之前,應重視學生的反應,然後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探索。這樣,有助於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等。 雖然追求完美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會讓你收穫完美!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9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教學難點: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教學準備:蒐集相關事例、課件。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片段一:

導入談話:講一個關於善意的謊言的故事

1、板書“謊言”並理解“謊言”。

2、生活是複雜的,生活中有時需要欺騙,就是善意的謊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場特殊的欺騙。齊讀課題:別餓壞了那匹馬

3、關於這場欺騙,你們想知道什麼?

(1)誰在說謊,誰欺騙了誰?

(2)爲什麼要說謊欺騙?

(3)是怎麼騙的?

[剖析:通過謊言導入課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帶着疑問去了解文中講了一個什麼樣的關於謊言的故事,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生活中爲什麼有這樣的謊言?它是善意的嗎?]

(二)片段二:

結合自讀導語,默讀課文

1、文章主要寫了什麼事?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

3、反饋交流。

(1)文章主要寫了什麼事?

(2)文章幾次寫到“別餓壞了那匹馬”,用意是什麼?

(3)爲什麼會有這個欺騙故事?這場謊言的動機是什麼?

[剖析:根據課文前導語的提示,學會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以及從根據第一印象而產生的一點點體會和感受。]

(三)片段三:

抓住重點句,感悟人物品質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殘疾青年美好的心靈?

2、學生回答,

A、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爲什麼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此時,攤主是怎麼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說明什麼?)

C、“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地搖着輪椅,想擋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拿!”(他爲什麼急了?)

D、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馬草的馬呢?(同學們,“我”走進了後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馬草的馬嗎?那麼,“我”看到了什麼呢?請大家把句子再讀讀,看哪個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草一天天多起來,青年仍把馬草收下來,說明了什麼?)

“我”一直將馬草賣給青年,以爲他真的有那匹馬。現在看到了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剛纔我們通過仔細閱讀課文,瞭解了人物的情感。讀課文就是要學會從字裏行間讀出人物情感。那麼“我”難道僅僅只看到了馬草嗎?

3、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

5、作者是怎樣表達出這些人物的美好品質呢?

[剖析:本文語言簡樸,主要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和心理描寫來展現人物美好心靈,因此,抓住重點詞句朗讀、體會、感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善美,並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片段四:

聯繫課文內容,續寫一個片段

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後院,看見了一堆枯萎焦黃的馬草──前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馬草!那匹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馬草的那匹馬呢?我扭頭衝了出來……我突然間明白了。

[剖析: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涵,學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設計這樣一個練筆,幫助學生理解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體會“我”對殘疾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0

一、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脯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並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能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不能只着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春秋末年各諸侯國相互混戰的場面)師講述故事導入新課(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讀後分小組討論

(1)吳王準備出兵打敗楚國,爲什麼遭到大臣的反對?

(2)少年是用什麼方法來說明吳王的?

(3)從中可以看出少年是個怎樣的人?吳王是個怎樣的人?

3、逐步講解

問題:

(1)大臣們認爲,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

(2)吳王想到了後果嗎?爲什麼?

(他一心思想攻打楚國,稱霸)

(3)吳王聽了大臣們的話嗎?他怎麼做的?

(4)有感情讀吳王的話

(5)齊讀這一段

問題二:(一)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來說服吳王

問題三:(先不講)

(三)過渡:

吳王很固執,而且下了死命令,爲什麼少年一個“螳螂捕蟬”的事就能打動吳王的心呢?

(四)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後”

1.課件出示“螳螂捕蟬”

2.問“蟬怎樣?螳螂怎樣?黃雀怎樣?”

3.比較句子

4.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露水

蟬喝着露水

螳螂拱着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

螳螂要捕蟬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黃雀正要啄食螳螂

5.蟬、螳螂和黃雀有什麼相同?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後更隱伏着病患呢!)

6.蟬、螳螂、黃雀眼前的利益各是什麼?身後的陷患各是什麼?

這跟吳國攻打楚國有什麼聯繫嗎?

(吳國就像蟬、螳螂、黃雀一樣,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的隱患)

7.吳王明白了這一點嗎?你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吳王恍然大悟,“你講得太有道理了”

8.少年正是用這個故事巧妙地說服吳王放棄了攻打楚國,他爲了向吳王說故事,做了哪些事?

在王宮花園裏轉來轉去,露水沾溼了他的衣服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一連轉了三個早晨——讓吳王發現他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9.從中你看出少年是怎樣的人?吳王是怎樣的人?

(少年:勇敢機智,愛國)

(吳王:知錯就改)

10.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到最後

(五)口語交際訓練

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螳螂捕蟬”這樣的事呢?說一說。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1

一、教材解讀:

課文采用倒敘的手法,先寫巴西總統菲格雷特爲大瀑布主持葬禮;接着寫了大瀑布發生變化前後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們爲它舉行葬禮的情形;最後,又回到課文開頭的場景,寫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中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先寫結果,後寫起因與經過。這樣從一開始就把讀者的心緊緊地抓住,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此外,本課還採用對比的手法,把昔日瀑布的雄偉壯觀與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對比,把昔日遊客流連忘返的熱鬧場面跟如今乘興而來、失望而去的痛心結局對比,強烈地反映出葬禮的“特殊”與必要,震撼着每一個讀者的心。

教學重、難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大瀑布給人們帶來的驕傲、驚歎和它的消亡帶給人們的惋惜、無奈、震驚以及大瀑布前後景象的對比給人們帶來的啓示。

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準備: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想想我們該爲此做些什麼?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有一條雄偉壯觀的大瀑布即將離我們遠去,巴西總統菲格雷特還專門爲此舉行了一次大瀑布的葬禮。就讓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2.板書課題:《大瀑布的葬禮》

3.齊讀課題。

4.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些什麼?

5.生彙報。

6.師:同學們通過預習懂得了這麼多東西,老師發現大家真會讀書!那麼菲格雷特總統在這次葬禮上會說些什麼呢?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得方式讀最後一段。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最後一段。

2.通過讀書,你能猜測到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上會說些什麼嗎?

3.生彙報。(預設)

生:演講辭的內容可能會寫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給巴西人民帶來的歡樂和驕傲,以及那個時候很壯觀的情景和塞特凱達斯瀑布快要毀滅的時候的情景。

師:也就是說,演講的內容可能會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你認爲是哪兩個方面?

生:一個是塞特凱達斯瀑布壯觀的一面,一個是塞特凱達斯瀑布即將枯竭的一面。

師:(板書:昔日 如今 )也就是說演講辭中會講到昔日的塞特凱達斯瀑布,也會講到現在的塞特凱達斯瀑布。還會講到什麼?

生:他會叫巴西人民保護自然生態,愛護他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使悲劇不再重演。

師:對!他會呼籲巴西人民保護自然生態,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4.老師也很像知道菲格雷特總統在葬禮上會說些什麼?不過很可惜,老師找了很多地方也沒有找到,怎麼辦呢?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寫菲格雷特總統的這篇演講辭。有信心嗎?

三、學習課文。

(一)昔日的大瀑布

1. 師:菲格雷特總統在回憶大瀑布給巴西和其他國家人民帶來驕傲和歡樂時,具體會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4.5自然段。

2.學生自讀課文,

3.感受到了什麼?

4.彙報感受。

5.大家感受得都很深刻,你能通過讀把你得感受讀出來嗎?

6.生練讀。

7.指名讀。評價。

8. 想不想看看塞特凱達斯達瀑布,讓我們一起欣賞。(出示課件)看着塞特凱達斯的樣子,你想說些什麼?(太壯觀了………)

9.是呀!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啊!看了瀑布,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這段話讀得更好!

(出示課件,打上文字:“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涌的河水緊貼懸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氣勢更是雄偉壯觀,每秒鐘有一萬立方米的水從幾十米的高處飛流直下,落地撞開萬朵蓮花,濺起的水霧飄飄灑灑,水聲震耳欲聾。據說在30公里外,瀑布的巨響還清晰可聞。)

7.背誦積累:這麼美得瀑布,願意把它記在腦海中嗎?讓我們邊看錄像邊試着把它背下來吧!

8.過渡:昔日如此雄偉壯觀得大瀑布,現在怎麼樣了呢?

(二)如今的大瀑布

1.默讀第8自然段。

2.現在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怎麼樣呢?誰能用一個詞語概括一下。(逐漸枯竭)

3.讓我們來看看現在的大瀑布吧。(出示課件:現在瀑布的圖片。)此時此刻,你得心情如何?

4.同學們,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齊讀第8段。

(三)葬送的原因

1.昔日雄偉壯觀的瀑布現在卻奄奄一息,這到底爲什麼?(出示昔日和現在的瀑布對比圖,下面寫上大大的紅字:爲什麼?)

2.默讀課文第7段,找到葬送的原因。

3.生彙報,師總結。。報÷刻比讀。齊讀。 4.

(四)完成演講辭

1.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會有許多話想說,把自己當作菲格雷特總統藉助這個演講辭得格式,把自己想說的都傾訴進自己的演講辭裏。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懷着___________,爲_____________。

昔日的塞特凱達斯瀑布___________,如今的塞特凱達斯瀑布_________。

應該清醒了,熱愛大自然的人們!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開始同桌兩人練習說演講辭。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讀。

四、拓展延伸

1.同學們,菲格雷特總統在演講的最後說,願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悲劇不再重演!但我們看到在實現這美好願望得過程中,還有一些不盡人意得地方。

2.你都知道哪些破壞環境的事?

3. 聽了這些消息,你想說些什麼?你想呼籲什麼?誰來說一句最精闢的話,最有詩意的話來做一則環境保護方面的公益廣告語?

五、板書設計:

大瀑布的葬禮

昔日 雄偉壯觀

如今 奄奄一息

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自己的家園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2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學習本文寓情於物、立意獨特的手法。

2、學習本文運用對比手法突出主題的寫法。

3、學習楊柳所表現出的不求索取、甘於奉獻、不忘根本的可貴品質。

二、教學重點:

用對比手法突出重點。

三、教學難點:

寓情於物、立意獨特。

四、教具:

四張課件。

五、教學過程:

1、引題:

三則科學界對植物所做的實驗

分析:植物也有“喜、怒、哀、樂”。植物也有生命力,我們不能隨意踐踏它們,同時讓學生們知道文學家賦予植物象徵意義是有科學根據的。(激發興趣)

2、指出下列花木的象徵色彩:(課文延伸)

桃李——門生(俗話說“桃李滿天下”只門生衆多的意思)

竹——氣節(四季青翠,姿態瀟灑自若,有寧折不屈的氣節)

荷花——清白(出淤泥而不染)

菊梅——傲骨(深秋時節傲霜怒放,不畏嚴寒,獨步早春)

柳——依戀(枝葉軟如絲,風起時柔條千縷,依依飄飄)

3、

①小聲默讀課文(熟悉課文)

思考:作者讚美楊柳的什麼精神?標段

②應弄懂的詞語:荊棘宅邊冠冕執著芍藥皈依高踞

③分析1直3段,板書如下:(分析課文)

作者與楊柳有一段自然的緣分

認識楊柳偶然

批評世人虛僞

熱愛楊柳偶然

批評世人虛誇

作者:率真自然

④分析4直7段,板書如下:

作者發自內心讚美楊柳

外形:珠子S線

內質:不求索取甘於奉獻

對比牡丹、葡萄

不忘根本

對比其它花木

楊柳:樸實謙遜

⑤歸納寫作特點:對比鮮明寓情於物(整合課文)

⑥歸納中心思想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3

1、情境導入: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大家體會到了故事中動物鮮明形象,令大家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感受着故事中動物的神態行動。同樣在我們同學們的生活中肯定也會遇到過自己記憶比較深的人和動物之間的故事,可以說保護動物已經深入人心,今天我再來看一幅與動物有關的圖片新聞。(出示圖片)來完成今天的習作。教師啓發學生收集課外的相關資料、素材,指導學生根據習作要求進行定向觀察,也可根據圖畫進行合理想象。

1、閱讀課本中的習作要求將習作要求理解透徹。

2、想一想自己與動物之間的讓自己記憶深刻的事情,或者根據課本中的圖畫故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故事在自己的腦子中進行構思。

3、廣泛閱讀課外書籍,蒐集相關資料、素材,爲習作做好充分的準備。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引下,通過回顧本單元的多種方法,自己整理材料,使學生能夠更充分的瞭解習作要求,並進行資料的收集省略。

說說你是如何保護動物的?

一、觀察圖片,暢所欲言

1、從圖片中你看到些什麼?

2、從圖片中,你能想到些什麼?

二、圖文對照,明確要求

1、讀讀課本中的文字,簡要說一說圖片內容。

2、明確習作要求:根據圖片報道,展開合理想象,然後寫一個故事,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3、展開想象,補充情節教師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補充故事情節。

(1)什麼時間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漫步在溫哥華街頭?

(2)爲什麼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漫步在溫哥華街頭?

(3)幾隻小鴨子是怎樣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4)鴨媽媽看到小鴨子跌入下水道,它會怎麼想,怎麼做?

(5)鴨媽媽是怎樣向巡警求助的?

(6)鴨媽媽是怎樣帶領巡警趕到出事地點的?

(7)巡警奮力搭救小鴨子的場面?其他司機怎麼表現的?(神態、動作等)

(8)小鴨子被救出後鴨媽媽會有怎樣的表現?

(9)在救助小鴨子的過程中,路人會怎麼樣?

(10)從這個故事中你會產生怎樣的想法?產生怎樣的感受?

4、想一想:這張圖片要表達的是什麼?(動物間濃濃的親情,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人類對動物的愛護。)根據要表達的中心確定詳寫的情節。

三、組織學生討論,指導學生寫具體

1、自己選擇一個需要補充的情節,想一想:如何寫具體?

2、發言,依據學生的發言,教師提醒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點工夫:

(1)將鴨媽媽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寫具體

(2)將巡警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寫具體

(3)哪些要略寫?

四、組織討論,如何表達真情實感

五、學生自由習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節。

2、學生選擇幾個情節,把自己認爲重要的情節寫具體。

3、學生自由打草稿。教師巡視,參與習作,隨時指導、點評。

4、學生習作結束後,修改習作,自己寫出自評語。

1、認真觀察圖片。

2、學生合理想象。

3、大膽的在小組發言,和同學共同交流自己的看法,提自己的意見和看並從中學到有用的方法。

4、學生嘗試寫作。學生通過觀察想象交流,爲寫作做好鋪墊。通過交流豐富學生寫作的內容,拓寬明確寫作的方法。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4

學習目標

1、瞭解和認識爭辯,對爭辯發生一定的興趣,能積極嘗試,參與爭辯。

2、寫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事情,要有真情實感,注意環境描寫與心理活動的刻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讀題引入

1、讀課本“口語交際”,理解辯題。

2、確定觀點,準備爭辯

先確定自身是持反對還是贊成的觀點,再選擇支持自身觀點的事例,準備5分鐘。

小組爭辯

(1)八人爲一組,進行爭辯,每組優秀一人準備參與全班爭辯。

(2)辯手根據同伴的提示,對自身的發言進行補充修改。

班級爭辯

(1)說明要求:在爭辯中要做到態度誠實,語言得體,論述觀點要言之有理等。

(2)分組:根據所持觀點將全班分爲兩組。

二、爭辯

師生點評爭辯情況。

三、課堂小結

肯定雙方說得對的地方,以使對問題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明確要求

1、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心的事。出示習作要求:

2、事情發生在怎樣的環境裏?是怎樣發生、發展、變化的?

3、習作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

二、要表達真情實感

舉例啓發

(1)結合習作要求,從課文中找出適合的內容,作爲示例。引導同學體會、交流。

(2)教師總結、點撥。

三、搜索題材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協助。請打開你記憶的閘門,搜索那些令你感動的故事。

啓發同學從時間(懂事的時候、上學前、去年、今年、上個月、上星期、最近……)、地點(家裏、學校、鄰居家、外婆家、公車上、郊外……)、人物(家長、外公外婆、爺爺奶奶、老師同學……)等角度去搜索題材。

四、安排習作

根據習作要求,完成習作。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發修改興趣。

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魯迅

我把《永別了武器》的最後一頁修改了三十幾遍,然後才滿意。我把《老人與海》的手稿讀過將近兩百遍才最後付印。

──海明威

2、交流習作

大聲朗讀習作,根據教師的批閱內容,同桌間交流,互相討論、評點。

二、佳作共賞

這次習作要求大家寫生活中相互關心令人感動之事,寫出真情實感,並且注意動作、語言、心理等細節描寫。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斷的同學請舉手,或者自薦。

1、請寫得好的同學朗讀自身的習作或習作片斷,其他同學認真聽,適當做筆記。同學自評。

2、聽了這篇作文,你最欣賞的是什麼?有沒有寫出真情實感?哪些情節描寫得比較具體?是怎樣寫具體的?同學評點,教師總結。

3、教師優秀好文,師生一起評議。

三、指點迷津

1、教師提出批閱中發現的問題,師生討論如何修改。

2、動手修改

3、同學根據受到的啓發,分頭修改自身的習作。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1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一課時就能解決的閱讀課文,內容淺顯。通過對此文的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並能自主地選擇一些優秀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培養質疑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教學目標

正確地朗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能運用批註式閱讀方法進行閱讀感悟,並在自主讀書過程中隨時記下自己的收穫,能與同桌交流、彙報。同過對此文的學習,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並能自主地選擇一些優秀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培養質疑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並能自主地選擇一些優秀的書籍來充實自己,培養質疑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學會選擇合適讀物的方法。

教學構想:

先請學生說說關於讀書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然後自主閱讀感悟,開展“閱讀反思”,再讀課文質疑,培養“閱讀批判”能力,最後讀感知寫作特色,進行遷移練習。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讀書的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喚起生活積累,激發“閱讀期待”(請學生說說關於讀書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

在生活中,同學們一定都學過或讀過一些“關於讀書方法”的一些名言警句和課文吧,想一想,都有哪些?

你覺得在我們已掌握的這些好的讀書方法中,還應該注意些什麼?聽了同學們的介紹,你知道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

小結,揭題板書:讀書要有選擇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想說的?最想了解什麼?

歸納:爲什麼讀書要有選擇?可以選擇哪些?怎樣選擇?

二、自主閱讀感悟,開展“閱讀反思”

1、初讀: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問題走進課文,相信你們自己能解決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把課文讀正確,你行嗎?老師非常相信你們的能力,到時候,讓我們大家欣賞你的讀書情況。

2、指讀:安排學彙報自己讀書的情況,並隨機正音和理解重點詞語,如“無可厚非”“日新月異”等。

3、瞭解: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4、品讀:開展閱讀思考。你讀懂了什麼?運用批註式閱讀的方法自主讀文,並在書上隨時記下你的收穫。可以是關鍵詞,重點詞等等。也可與同桌小聲地進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穫。

5、評讀:交流自己在讀書時的感受,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6、小結。

三、再讀課文質疑,培養“閱讀批判”能力

1、同學們在讀書的過程中產生了哪些疑惑?請你們再快速地瀏覽一下,記下你的疑惑,可先與同桌進行交流。

2、交流:我覺得書中對“小學生可以選擇哪些讀物說的不夠全面,我認爲我們小學生可選擇的讀物還可以再拓寬些。如一些兒童漫畫、反映生活的漫畫我們也可以作爲我們的讀物;除此之外,還可引導學生對“爲什麼要選擇?”“怎樣選擇展開補充和交流”。

3、教師小結。

四、再讀感知寫作特色,進行遷移練習

同學們在讀2~5小節的時候,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

交流(條理清楚,分類說明等)

依據這樣的寫作特色,開展遷移性練習。

如:抓住“讀書爲什麼要有選擇”這個話題展開敘述,可分類進行;如抓住“我們在讀書過程中應該怎樣選擇?”等話題展開,當然也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以前選書的時候,有什麼好的方法,要注意什麼等,通過這課的學習,你還知道了應該怎樣選擇等。

作業設計:

做《同步》,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書,並寫明原因。

板書設計:

讀書要有選擇

名人傳記

文學名著

工具書

自己感興趣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