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2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2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上完了,回憶剛剛結束的兩個課時的授課情況,我感觸頗深。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傳統的、經典的文章,可以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偉大的魯迅先生用飽蘸了快樂甜蜜和惆悵憂傷的筆觸回憶了自己童年時期的一段生活,文中有優美的寫景,有詳盡的敘事,充滿了童真童趣,也有着淡淡的失落和悵惘。

首先,作者對於百草園的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孩子眼裏的世界是多麼的美好:那景色優美的大自然,那充滿誘惑的傳說故事,那雪地捕鳥的樂趣,都讓我們讀者爲之讚歎和神往。所以,在離開百草園的時候作者流露出了淡淡的失望和惆悵,這更符合一個孩子的心理特徵。

其次,對於三味書屋生活的記敘,我們同樣看到了作爲一個孩子的好奇心,看到了他對知識的渴求,也看到了一個孩子在單調的學習和課餘時偷樂的興奮。所有的這些描寫,都讓此文充滿了美好和樂趣。

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文中描寫精彩的段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發掘文中的童真童趣,並且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去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走近作者。

但是,在學習第二課時內容時,還是有不少學生對本文的寫作主旨提出了質疑,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爲了回憶他一段快樂的童年生活嗎?沒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嗎?我知道學生之所以會這麼問,就是因爲他們聯繫到了作者的身份、作者生活的歷史背景還有一直以來,各種資料和教本里所以提到的本文是一篇“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等說法,可以說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

誠然,魯迅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有先覺者的敏銳,有思想家的責任,也有革命家的勇敢,對於黑暗的社會現實,對於國家的貧弱,對於民衆的愚昧非常的痛恨。可是,首先來說,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回憶以及回憶中的快樂和憂傷。因此,當他在年已不惑的時候,在他憂國憂民內心憂憤的同時,他更加懷戀那些快樂甜蜜溫暖的童年時光,於是一篇文筆優美的回憶性散文便誕生了。

因此,面對學生的問題,我給他們講出了我自己的想法,然後讓他們自己再結合課文內容去理解作者的寫作主旨。最後,學生們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踊躍發言,談出了真實的感受,認爲作者通過對兒童時代美好生活的回憶,來傳達他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歡樂的心理。此時,我感覺學生們真的走進了文章,走近了童年的作者。我想,也許這纔是我們可敬的魯迅先生寫此文的初衷吧??

總之,當我和學生一起再讀這篇經典文章的時候,我非常感謝魯迅先生能留給我們後人這麼優美的文章,不但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的語文知識,而且讓我們瞭解到了他作爲一個偉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同時讓我們能再次回憶自己童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樂。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2

這是開學第一節課。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寒假有所鬆散,所以首先讓同學們猜讀。猜讀環節劉軻宏第一個發言,着實讓我吃驚。再安排男女輪讀。輪讀讓同學們嗓子有放鬆的時間,又能夠保證一定的朗讀訓練量。

導讀的設計同學們覺得很新奇。老師刻意放緩提示的語速,讓同學們聽清要求。許是第2段是整段朗讀的緣故,第7段有同學讀過了頭,後面就好很多了。不過朗讀的語氣、感情不很到位。老師示範朗讀第9段,同學自由讀,同學展示讀。讀好了第9段同學自由讀11段,展示朗讀。效果不錯。

第二段的品讀同學們還是放不開。

第二課時的感覺不太好。

教訓有:一。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指向性要明確;二。考慮到學生還未完全進入狀態,說話的語速有意放慢,但是事實上還可以快些;三。注意講與練的銜接語。四。注意合理分配講與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