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語文三上:《江上漁者》教案與反思

人教版語文三上:《江上漁者》教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江上漁者》教案

人教版語文三上:《江上漁者》教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學習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2.根據詩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正確背誦《江上漁者》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會情感,培養學生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集體背誦《鹿柴》;請幾名同學背。

  2.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所寫。

學生補充介紹有關作者資料。

2.解詩題。

漁者——打魚的人。

這首題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魚的人。

 三、讀詩解意。

1.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出沒”的“沒”讀作“mò”,不要讀作“méi”。

“風波”的“波”讀作“bō”,不要讀作“pō”。

2.自學詩中的生字。

(1)區分“漁”“魚”。

(2)“君”字第二筆右邊要出頭。

3.齊讀《江上漁者》這首詩。

4.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書下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往來:來來往往。

但;只。

美:鮮美。

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風浪。

(2)自己試着把詞意連起來說說句意。

一、二句: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歡鱸魚的味道鮮美。

三、四句:你看江中那隻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中飄着,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麼驚險啊!

(3)把四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四、展開想象,悟詩情。

1.請一名學生朗讀全詩,學生邊聽邊想象,打魚人那隻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裏飄蕩,時隱時現,場面驚險。

2.課堂討論:

(1)詩人在這首詩中講了幾種人?他們有什麼不同?

(2)從哪兒看出打魚人的艱辛?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通過討論,使學生了解到詩中講了兩種人:吃魚人和打魚人。吃魚人只愛鱸魚的味道鮮美;打魚人捕魚十分艱險。

打魚人爲了捕魚,每天要駕駛着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蕩,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生命危險,自身無安全保障。他們的勞動成果是來之不易的。

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反映吃魚人不知打魚人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3.練習朗讀。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裏。

4.彙報、評讀。

5.自己試着背誦,同桌互背。

6.作業:

背默古詩《江上漁者》;預習下一首古詩,查找有關詩人資料。

  板書設計

  江上漁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漁者》教學反思

爲了有效地教學《江上漁者》這課,我在教學中做了如下精心的設計。

1、簡介詩人范仲淹,並提出他的一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詩人寫的這首古詩正是他憂國憂民的真實體現。

2、學習第二段時,我讓學生自主讀課文,找出詩人站在酒樓上所聽、所見、所想的句子。第一句“所聽”,重點抓住在“南來北往、不住地、柔嫩味鮮”三個詞語,這裏有一個拓展:“不住地稱讚”,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聯想到日常生活中進餐館吃到美味時那種感覺,充分地說,大膽地說!孩子們興致很高,第二句,我抓住了“波濤洶涌”、一個比喻句和一個排比句,先用手勢比劃“波濤洶涌、浪尖、浪谷”。爲了給學生視覺上的直觀印象,我還通過課件讓學生看畫面,體會漁民打漁的艱辛和危險,學生有感纔有悟!學到這裏,不由得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漁民爲什麼要冒着生命危險去打魚?原來他們是被生活所迫,鱸魚有時南來北往的客人最喜歡吃的魚,肯定能賣個好價錢,所以他們必須去打魚,教學到這裏,已經到了**,師生和詩人一樣,對漁民的打魚生活深表同情,漁民真是可憐啊!於是詩人寫下了千古名詩《江上漁者》,最後讓學生飽含深情地讀這首詩,再背誦這首詩。

3、課文上完了,聯繫到現實生活,學習這首古詩,也有現實意義。我教育學生,我們生活得非常優裕,衣食無憂,可是有些同學在吃午餐和午點時,經常剩下很多食物,這是浪費,從今天起,我們比一比。看誰的碗裏吃得最乾淨,誰最尊重勞動人民的成果!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部分孩子學習不大膽,主觀能動性不夠,個性化朗讀有欠缺,這是我今後要改進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