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古詩《乞巧》教學設計

三年級下冊古詩《乞巧》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教學目標:

三年級下冊古詩《乞巧》教學設計

學會“乞”、“霄”兩個生字,能區分宵和霄的用法。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這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瞭解“乞巧”這個節日,瞭解詩中蘊含的民間傳說,潛移默化地體會傳統文學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把學生帶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理解詩句意思,瞭解詩中蘊含的民間傳說,激發學習古詩與閱讀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的興趣,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十二月令》是一首童謠,可以跟着音樂來念念。

出示音樂和歌謠,請學生念《十二月令》

正月燈,二月鷂

三月麥杆作吹簫

四月四,做做戲

五月五,過重午

六月六,曬黴臭

七月七,巧食喜鵲啄

八月八,月餅餡芝麻

九月九,登高送孃舅

十月末,水冰骨

十一月,吃湯圓

十二月,糖糕印狀元

這歌謠讓你聯想到哪些詩句和習俗呢?

( 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元日》《清明》

習俗:端午賽龍舟、吃糉子、祭屈原、冬至吃湯圓、春節吃餃子……)

2.這七月初七,巧食喜鵲啄講的正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乞巧節,今天我們和詩人林傑一起過一個乞巧節,(板書課題:乞巧,學生讀題)一起念念這個節日的名字。

3.教學生字“乞”。

“乞”怎樣寫又正確又好看?

師板書,生寫一遍,師隨機評價。

給“乞”組個詞。什麼是“乞巧”呢?你是從哪裏知道的。讀註釋,閱資料袋,從中獲得信息,是一種良好的讀書方法。

4.介紹作者。師介紹:這首詩的作者林傑六歲能作詩,出口成章。這首《乞巧》 是林傑僅存於世的兩首古詩中的一首。

 二、初步感知,學習生字。

1.打開書本p122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生自由讀。

2.誰先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3.學習“宵”和“霄”。

在第一句裏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宵—霄,板書)怎麼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

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快向字典老師請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向字典請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⒋運用

宵 霄

九( )雲外 碧( )

夜( ) 今( ) 元( )

 三、品讀鑑賞,積累內化。

1.學習古詩不光要會讀,我們得理解詩句的意思,更要感受詩人的情感。?自由讀,猜猜詩的意思。——相互交流

2.學習第一、二句(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讀着這兩句詩,你知道了什麼?(理解“七夕”、“碧霄”、瞭解“牽牛織女星”,說簡單的神話故事)

3.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此時,林傑仰望蒼茫無際的星空,情不自禁地吟誦道: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想一下,詩人此時臉上的神情是怎樣的?(悲傷、喜悅)隨機請學生讀這兩句。

4.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林傑想到了天上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同時看到了人間,年輕的姑娘在——(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讀着這兩句詩,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理解“家家”、“穿盡”、“幾萬條”)隨機指導朗讀,讀出人多,線穿得多。

5.他們向誰乞巧啊?是的,傳說中——(出示“織女的資料”:)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的錦緞又光又亮,光得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得勝過天上的雲霞。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的像活的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間的姑娘和人們都對織女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她們個個都羨慕的不得了

怪不得她們會——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她們乞求能像織女一樣——……,像她那樣——……

6.七月初七,月亮宛如娥眉,此時在月夜穿針多麼的困難,但少女們“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了紅絲幾萬條”,她們僅僅在乞求心靈手巧麼?她們還可能在乞求什麼?

寫話練習:女孩子們一邊穿九孔針,一邊乞求着:織女啊,織女啊————

 四、齊讀古詩,引導背誦。

乞求自身平安,乞求家庭幸福,林傑的《乞巧》道盡了古往今來多少人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我們一起讀這首詩。

師生對讀——師生對背——指學生背

有一首《乞巧歌》說得好,出示,生自己讀。

其實在七夕之夜,還有各種有趣的富有含義的風俗文化,感興趣的同學們只要可以到網上查查相關資料就可以獲得。,

 五、課堂練習。

課堂作業本p60,填寫《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