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彙編15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彙編15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課文前3個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來寫具體山裏孩子特點的。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熱愛家鄉,熱愛山裏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讀懂總分段。

教學難點:

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總分方法談談自己的願望。

教學方法:

個別、分組、嘗試、鼓勵、遊戲。

教學組織形式、意圖:

文章有3個自然段,分成3組是爲了教學的需要。

學情分析:

總分段式學生並非初次接觸,但是這篇課文從幾方面來寫具體總起句較難歸納,所以應引導學生經過有效的討論來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投影、合作學習提綱。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並理解詞語意思。

2、 瞭解課文1、2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具體寫出山裏孩子的特點的。

3、 培養熱愛山鄉、熱愛山裏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懂總起分述的一段話。

教學難點:

第一自然段總起分述的關係不很明顯。

教學過程:

一、 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幅畫,仔細觀察,說說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什麼人在幹什麼。

2、 是呀,山裏的孩子可真愛勞動,這節課就學習課文;山裏的孩子(揭題齊讀)

3、 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二、 自學課文要求

1、讀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標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想想想山裏的孩子是怎麼樣的。

4、問提幾個不懂的問題。

三、 檢查自學效果

1、 提出不懂的地方。

2、 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詞(指名認讀同桌互讀)

3、 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讀後學生評議。

4、 說說山裏的孩子是怎麼樣的。

四、 講授新課

1、 先學第一自然段。找到結實健壯的這句話劃下來,齊讀。

△健壯是什麼意思?

2、山裏的孩子身體長得結實、健康、強壯,這是爲什麼呢?讀讀第一自然段,認真想一想,輕聲說一說。

3、討論2~4句

(1) 句式:因爲……所以……或……是因爲……回並板書:爬登採拾

(2) 聽老師讀第三句,說說漏讀了哪幾個詞(每一朵、每一種),爲什麼不能漏?

(3) 滿山遍野是什麼意思?聯繫上下問,說說哪些地方有他們的腳印。這兒的省略號表示什麼?

(4) 他們在這些地幹什麼呢?說一說

滿山遍野都有他們的腳印,他們在山岡( ),在竹林( ),在小溪( ),在草叢( ),在( )( )……

(5)他們到過這麼多地方,幹過這麼多事情,怪不得長得這麼結實健壯。讀時要稍有力些,不但要讀得精神飽滿,同時還要讀出熱愛山鄉之情。

(自由讀指讀評議師生讀)

4、小結:這段話,先總寫山裏孩子是結實健壯的,這叫總起句。然後分三方面具體描寫,這叫分述句。像這種寫法,叫先總起後分述。剛剛我們是用讀、找、想、說的方法學懂的。

下面我們用同樣方法學懂第二自然段。

5、默讀第二自然段,找出總起句劃下來。

6、課文有是從哪寫方面來寫他們的熱情好客,請同學門讀讀第二自然段,想好後同桌先互相說一說。

7、全班集體交流、討論

(1) 他們的熱情好客表現在哪裏?(抓主要詞語:笑眯眯歡迎每一爲當嚮導請歇歇腳遞上)

△ 多熱情的山裏孩子,該用這怎樣的語氣讀。

(2) 想象一下,客人來了,他們會對客人怎麼說,怎麼做。(用自己的話說)

(3) 出示句子,自由讀,你能說出好在哪裏?

渴了,他們遞上一碗清涼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窩裏。

△ 是呀,喝上着甘甜、清涼的茶,客人們多舒服,多高興呀!用這樣的語氣讀讀。

8、這段話也是用先( )後( )的方法寫的,我們也是用讀、找、想、說的方法學懂的。

五、總結

1、讀1、2自然段。

2、 說說你學懂了什麼?

六、 作業: 抄寫生字(自己認爲較難的多抄寫幾遍)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邊投影移出課文插圖邊述:昨天,我們慕名驅車來到大山,初識了一羣山裏的孩子,雖然是初次的見面,但是他們的形象已經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裏,那麼誰願意來談談自己印象中的那羣山裏的孩子。

1、出示:山裏的孩子,像大山一樣結實,健壯。

山裏的孩子,像大山一樣熱情好客。

山裏的孩子,像大山一樣充滿幻想。

(根據學生的回答逐句出示)

2、把三句話併成一句話,連起來說說山裏孩子的特點。

出示:山裏的孩子,像大山一樣結實、健壯,熱情好客,充滿幻想。

〔設計意圖〕:把幾句話合併成一句話在單元練習中有要求,這裏利用課文的例子進行訓練,爲後面知識的掌握起到鋪墊作用,同時也落實了文後的練習。而且從山裏孩子的性格特點入手,能夠很自然地展開教學。

二、自學課文

1、山裏孩子的這三個特點十分可貴,現在讓你們以小記者的身份走進他們的生活,去更深刻地瞭解他們,不過臨行之前,我們還要準備一下,先根據課文提供的材料來全面瞭解一下所要採訪的對象,快速默讀全文。

2、選擇寫自己所欣賞的特點的段落按讀懂總分段的方法進行研究。

(1)回憶讀懂總分段式的方法。 自行研究。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學習的內容,並按一定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充分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分組合作學習

有句話說英雄所見略同,那麼下面讓有共同欣賞眼光的小記者組成一個記者團,共同去完成本次的採訪任務。(拿出合作學習提綱)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的有效討論,使獨立研究的內容進一步深化並趨向正確,從而突破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掌握了總分段式,提高了學習質量。

四、集體學習

各記者團都已完成了任務,而且大有所獲。下面各團來彙報一下采訪結果。

(一)、第二段

1、第二團彙報。

彙報提綱:性格特點(二)

1、山裏的孩子像大山一樣( )具體表現在以下( )方面

(1)客人來了,( )地( )客人,爲他們( )。

(2)客人累了,請他們( )。

(3)客人渴了,給他們( )。

2、通過表演來表現山裏孩子的這一特點。

3、你們的彙報十分精彩,通過表演讓我們見識了山裏的孩子熱情好客。其實作者對山裏孩子的描述也十分精彩,下面我們通過有感情朗讀來再現人物形象。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說說爲什麼喜歡。

(2)出示句子:渴了,他們遞上一碗清涼的茶,象清泉,象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窩裏。

A、體會比喻句B、體會爲什麼這麼甜C朗讀

(3)集體合作讀第2段

(二)、第1段

1、第一團彙報。

彙報提綱:性格特點(一)

1、山裏的孩子像大山一樣(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點

(1)因爲他們經常參加( )、( )、( )、( )等活動。

(2)因爲他們( )家鄉所有的動植物,愛好廣泛。

(3)因爲( )都有他們的( ),到過的地方很多。

2、通過有感情朗讀來表達自己對山裏孩子的欣賞之情。

2、他們到過的地方很多,你從哪裏看出來?(體會省略號)

3、組際開展朗讀賽。

(三)、第三段

1、第三團彙報。

彙報提綱:性格特點(三)

1、山裏的孩子像大山一樣( )主要從( )方面看出來

(1)他們想象着,讓果樹( ),讓鮮花( ),讓小草( ),讓小溪( )。

(2)他們還想給動物們一個( )的家。

2、你也是山裏的孩子,你還會幻想什麼。

2、山裏孩子的幻想是多麼的美好,就讓我們帶着他們的美好願望來讀第三段吧。

3、孩子們想象了大山未來的奇異景象,抒寫了自己對大山對家鄉美好的願望,我們也是山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美好願望,請展開想象的彩翼,模仿這一段按先總起後分述的方法來談談自己的願望,根據自己的能力,確定談幾方面。

A、自由準備B、與在座的老師交流C、完成作業本

(設計意圖):課文1、2、3自然段雖然結構相同,但語言卻是各有特色,所以在按讀懂總分段的方法掌握了總分段式後,根據各段的特色尋找不同的訓練點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以上彙報過程的安排只是教者的一種思路設想,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實際彙報順序隨機調整。)

五、總結全文

1、本次的採訪彙報已接近尾聲,通過本次活動,使大家更深刻地瞭解了那一羣山裏的孩子,可我不明白的是他們爲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性格?

2、出示:山裏的孩子在大山的懷抱裏成長。

A、把大山比做什麼B、爲什麼把大山比做母親,說明了什麼C、有感情朗讀

3、小結:是的,是大山養育了他們,他們呼吸大山裏新鮮的空氣,喝大山裏的水長大,是大山鍛鍊了他們那樣的體魄,是大山培育了他們那樣的胸懷、氣魄,他們在大山的懷抱裏茁壯成長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朗讀指導

山裏孩子健壯的身影在漫山遍野遊樂時要讀出歡快、高興的語氣

山裏孩子接待客人時要讀出他們的滿腔熱情;

山裏孩子充滿了對未來的幻想時要讀出他們滿懷希望,蠻有信心的語氣氣。

(個別讀抽讀齊讀)

二、結合板書,說說山裏的孩子有怎樣的性格?你喜歡他們嗎?爲什麼?

三、指導背誦

1、找規律:結構相同(總起分述)

2、分別寫出了什麼特點?分幾方面來寫?

3、試背。

四、 練習

1、 動詞搭配

爬 山

採 數

拾 松果

登 蘑菇

2、 用自己的話把第2段寫具體(圍繞總起句山裏孩子熱情好客)來寫一段話。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象。

4、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理解《滕王閣序》中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學會9個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準備:課件

一、導入。

1、指名讀題。

2、在這裏,少應該讀shao,用少的兩個讀音分別組詞嗎?

3、你對王勃有什麼瞭解?

4、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是如何寫《滕王閣序》的?

二、初讀。

1、自己藉助拼音讀課文,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2、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相應的生字詞。

3、出示生字詞。

(1)自生字詞。

(2)正音

昌、章:讀翹舌音。誦:讀平舌音。都、督:都是多音字,在這兒讀du。

(3)帶讀,指讀。

4、老師這兒還有文中的一些詞,你會讀嗎?(出示:滕王閣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千古傳誦。)

(1)自讀。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詞和這些詞帶入文章中,再去讀一讀。

6、(出示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自讀,看看在哪兒停頓好?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指讀。

7、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

三、理解課文內容。

1、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是什麼?經過又怎樣?結果呢?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寫出了以上問題的答案。

2、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自讀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寫《滕王閣序》的原因是什麼嗎?

(2)探望可以換什麼詞?

(3)(出示掛圖)簡介滕王閣,相機理解整修一新。

(4)當都督請人寫文章,衆人表現怎樣?

(5)齊讀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對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四、教學生字。

1、分析字形。

誦:右邊是甬,不能寫成角。

讀、篇:學習課課後筆順,並按筆順描紅。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記寫一點。

2、指導書寫。

昌、景:都含有日,寫得要扁一些,寬一些,不能寫成日,其他的'生字學生自己說出每個字的關鍵筆畫。

3、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25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象。

教學準備:課件

1、圖文結合,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詞語的意思和文章內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華,激發學生的

學習熱情。

一、複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默詞:探望、南昌、景色、宴請、文章、千古傳誦、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詞,說說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二、新授。

1、教學第23自然段。

(1)面對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這時王勃在幹什麼呢?

(2)指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看多媒體畫圖。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美景?

(4)(出示)

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輝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飄蕩

一隻野鴨正披着落日的餘輝緩緩地飛翔,燦爛的雲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①自己讀讀句子,意思相同嗎?

②有什麼不同?哪一句好?你體會到什麼?

③有感情地讀第2句。

(5)有感情地讀第3自然段。

2、教學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話就把這美景寫了出來。

(2)自讀第4自然段。

(3)齊讀詩句。

(4)理解詩意。(聯繫第3自然段的內容)。

(5)詩寫得如此棒,如此美,我們有感情地齊讀這句詩句。

(6)他爲什麼能寫麼好的詩句?

他邊走邊想,想些什麼?

(7)是啊,他寫時纔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一氣呵成,做做動作來理解這些詞的意思。

(8)還從哪裏可以看出王勃寫的詩好?請人表演都督的語言、動作。

(9)我們也不禁爲王勃的才華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齊讀第4自然段。

3、教學第5自然段,齊讀第5自然段。

三、小結。

1、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是啊,王勃確實是一位奇才。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個奇才?

3、有感情地齊讀全文。

四、指導背誦三~四自然段。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2、讀懂課文內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積累好詞佳句。

學習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秋雨的特點,感受秋雨的美。

學習流程:

一、激情導入,提示課題。

大地經過春雨的滋潤,夏天炎熱的洗禮,秋雨姑娘像把鑰匙,悄悄地打開了秋天的門……秋天的雨給我們送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好聞的氣味,還有奇妙的聲音。這節課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書課題)

二、整體把握,細讀品味

(一)齊讀課文第五段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

(二)找生逐段讀思考課後練習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的?然後回答下面的問題。

(三)賞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秋雨的顏色吧!

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3、喜愛秋雨顏色的同學們,看到秋雨的色彩了嗎?給大家講講。

(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下來,課後抄到積累本上。)

4、說一說,填一填描寫顏色的詞語。(課件展示)

()的銀杏樹()的楓樹()的田野

()的果樹()的菊花

5、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秋天的雨景。你們想欣賞嗎?

(學生欣賞美麗的多媒體畫面)

6、秋天的雨景美嗎?你們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

(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老師適時鼓勵、點評。)

7、你知道秋雨還有哪些顏色嗎?想一想,仿照例句說一說。

例:秋天的雨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

秋天的雨把()給了(),()像()。

8、小結:秋雨顏色真多!有黃色、紅色……,秋雨的顏色真是……,你能用課文裏的一個詞語嗎?(領悟“五彩繽紛”)

9、把你喜歡的`那種顏色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四)、賞讀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一讀。

2、秋天的雨滴裏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你知道講了哪些水果的氣味嗎?

3、四人小組一個水果,讓學生感覺水果的氣味。

4、除了課文裏說的水果,你還想到有哪些水果的氣味嗎?(說中擴展)

(五)、賞讀第五、六自然段。

1、四人小組自由學習,解決下面的思考題。

A、有哪幾種動物聽到秋雨吹起了小喇叭知道冬天要來了?

B、你還知道有哪些動物要冬眠的?

2、檢查學生學習的情況。

3、同學們喜歡秋天的雨嗎?

4、激情朗讀最後一段。

三、小小展示臺:

1、是啊,秋天給咱們又帶來些什麼呢?

學生展示收集的好詞佳句、自己畫的秋天的畫,豐收的莊稼和水果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能回憶本單元生字組詞,並學會分類積累,能根據句子意思。會用恰當的詞語使句子更生動。與別人進行口語交流,使學生有認真聽和想象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重點:積累成語,注意用法給出一段話續文,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

教學難點:標點符號的用法。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學生學會積累和運用詞語。

教學重點:積累成語。

教學難點:。積累成語

教學過程:

一、讀題目要求,明白意思。

1、複習本單元生字,自己試做。

2、訂正。

二、詞語積累。

1、自己試讀兩組詞,讀後你發現了什麼?

2、你還知道那些詞語?

3、自己試着寫來。

4、加偏旁部首組新字

(1)積累成語(困)

(2)、讓學生自己積累明白意思教師訂正

三、作業:分類積累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與別人進行口語交流,使學生有認真聽和想象的能力,樂於表達。

教學重點:表現自己,增強自己的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表現自己,增強自己的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自己表演

一、習作?

1、想象以後會發生什麼事?

2、準備

3、試說,並進行評說。

4、試寫。

5、發現典型,進行全班評改。

6、自己試改。

7、同桌互改互評。

第三、四課時

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能力,學習敘寫,並注意能正確的使用冒號和引號。

教學重點:,張開想象的翅膀,合理的寫出故事情節。

教學難點:中能正確的使用冒號和引號。

教學過程:

1、複習自相矛盾,並說說那個人爲什麼賣不出去他的東西?爲什麼會啞口無言?

2、假如是你發生了這種情況,回家後你的父母會怎樣勸你,第二天你怎麼賣?

3、編小品。

4、自己試着寫寫那個賣矛和盾的人,什麼也沒賣出去,回到家後對家裏人說……

5、指導修改

6、評出優秀獎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5

設計意圖:

1、以讀爲本,在讀中感悟、積累語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詩句語言的美,在讀中想象詩意的美,在讀中體會葡萄葉的奉獻情懷和葡萄成長的快樂,並通過朗讀把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

2、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的特點。具體到本課教學,就是讓學生在扮演葡萄葉和葡萄的情境對話中,在由仿寫葡萄葉上升到仿寫夢想的過程中,在“聽、說、讀、寫”的言語實踐中,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與感染。

3、巧用暗示,讓學生自悟。比如,播放《小松樹》的歌曲,暗示成長的快樂;教師範讀第二小節並描述圖畫,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引用大詩人泰戈爾的詩昇華認識等,都能讓學生聽有所得,讀有所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2、品味詩句的美,體會詩意的美。

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體會葡萄葉樂於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品味詩句的美,感受成長的快樂。

課前預習:

1、讀讀課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

2、查查詞典,瞭解“釀造”在詞典中的意思。

啓動課堂:

播放歌曲《小松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導入:

由小松樹快樂成長引出葡萄葉的夢。→讀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先讀讀詞語,再讀讀句子。

2、指名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葡萄葉的夢是什麼?

2、交流:①用自己的話說說葡萄葉的夢是什麼?②作者用哪句話表示這個意思?

3、品讀詩句:葡萄葉用整個夏天,釀造芳香和甜美。理解“釀造”一詞。→讀讀詩句。

四、學習第一小節:

1、自由讀,思考:詩人眼中的葡萄葉是怎樣的?

2、有感情地朗讀。指名讀→評價點撥→引讀。

3、交流:你爲什麼喜歡作者筆下的葡萄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並讀出自己的感受。

4、拓展:你眼中的葡萄葉是怎樣的?能像作者這樣用一句有詩意的話來表達嗎?的葉片,是。

五、學習第二小節:

1、配樂範讀:激發學生想象、朗讀的興趣。

2、自由讀。透過詩句你彷彿看到什麼?聽到、聞到什麼?

3、交流、創設情境對話,感受葡萄在葉子的幫助下快樂成長。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男、女生比賽朗讀→指名讀。

5、創設情境:葡萄和葡萄葉會說些什麼?

六、學習第三、四小節:

1、引讀第三小節,摘一顆葡萄給你嚐嚐,你覺得怎麼樣?

2、在學生的讚美中,引出第四小節。

3、質疑:爲什麼葡萄葉悄悄地笑了,流出開心的淚了?

4、在組織學生解疑中,體會葡萄葉樂於奉獻的情懷。→再讀全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七、鞏固、發散:

1、背誦喜歡的小節。

2、寫寫自然界中小鳥、小蜜蜂、小青蛙、小草、大樹、鮮花……的夢想,還可以寫寫自己的夢想。

3、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讓我們伴隨着夢想快樂成長。

八、推薦作業:

1、背誦課文。

2、積累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

3、從課外書中,讀一首喜歡的詩歌。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習一字多義

2.會背優美的古詩名句,培養學生對古詩句的欣賞能力

3.會照樣子寫詞語

4.瞭解我國的物產和風光資料,讓學生感受祖國的美麗富饒

5.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並能較好地將其寫下來

教學重難點:目標1.5.

教學設計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口語交際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最喜歡或最想去哪裏旅遊呢?(多指名回答)

(根據學生回答選幾個有代表性的地方)那我們就到這幾個地方去玩玩吧。

2.按景點數分組,組成“旅遊團”,選一個“導遊”,其他的“遊客”可以嚮導遊提問,導遊要介紹景點和回答遊客的問題。

3.生展示,評出“最佳導遊”、“最佳遊客”等。

二、習作

1.剛纔同學們的介紹真精彩,我們玩得真開心,見到了這麼多這麼美的景色,那你願意把你最喜歡的景色寫下來讓更多的人喜歡它嗎?

2.選出較優秀的讓學生讀一讀,評一評,改一改。

二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自己讀讀兩組句子和學習小夥伴的話,你有什麼發現?

2.你還能知道哪些字也有這樣的特點?

二、日積月累

1.古詩中有很多關於寫景的美句,鼓勵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並背誦下來。

2.自己讀讀三組詞語,你有什麼發現?你能照樣子說出其他的詞語嗎?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設計

1,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大榕樹上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進一步瞭解"鳥的天堂"的相關資料,開展拓展活動,嘗試寫簡短的"解說詞". 教學方法設計

(1)、 自讀自悟法

(2)、 點撥引導法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泛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三、自主識記生字

四,問題探究,自讀自悟

(1)引導學生自讀思考問題:作者和朋友幾次去了“鳥的天堂”?第一次見到了什麼景象?邊讀書邊畫出疑難問題。

(2)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五,感情朗讀.

六,總結全文.

七、課外延伸

一 、以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爲牽引,來重點感悟:大榕樹的美麗(第一次看到的)和衆鳥紛飛(第二次看到的),也就是重點學習課文7、8段和12、13段。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學生加深兩次去”鳥的天堂“的不同感受,直觀感受大榕樹的茂盛、美麗,從而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 教師播放課件,展示羣鳥紛飛的畫面。

二、 學生自讀課文,標畫疑問。

三、 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四、 加強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評價朗讀。

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美麗的大榕樹)

第一次 沒有一隻鳥 早晨

第二次 衆鳥紛飛 傍晚

課後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1.把質疑問難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培養學生帶着問題學,針對問題學,同時掌握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語言文字訓練及朗讀訓練中,讓學生讀、思、勾畫,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如詞語訓練中,用解釋、比較、聯繫上下文等方法;

2.又如指導讀,有默讀、齊讀、自由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形式,並注意啓發學生讀的慾望,提高學生讀的能力。

3.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我運用了多媒體手段,體現了文字與形象的結合。例如,研讀“羣鳥紛飛”“枝葉茂盛”這一部分時,教師動情的介紹羣鳥紛飛的情景,然後是播放課件,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接着讓學生談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語言,最後爲畫面配解說詞,在這樣的活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我的課堂上缺乏了對領會表達方面的指導,同時有些方面領悟的不夠全面,沒有讓學生深入領會榕樹的遠觀的美,沒有重視好學生對作者表達方法的領悟。如思路再拓寬些會更好。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故事生動有趣,內容淺顯,通過流利地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民谷文化的興趣,瞭解十二生肖的排序,知道如何用生肖來記人的出生年。

教學重點:

瞭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激發學生對民俗文化的興趣。

教學用具:

字詞卡、十二生肖動物的頭飾、小黑板、生肖與年號轉轉盤教具。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強化記憶。

1、 出示字詞卡,指讀:答非所問、信以爲真、老態龍鍾、爭先恐後、垂頭喪氣、悠然自得

2、 齊讀記憶。

3、 質疑激趣,引入課題。

師(1)談一談你的生肖是什麼?你還知道其他人的生肖嗎?(各抒己見)

師(2)教師點評,激趣導入學習:在生活中爲什麼有的人生肖相同,爲什麼有的人生肖不一樣?關於生肖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6課《十二生肖的故事》,並板書課題。

[說明:在此教學環節中,留給學生髮現的空間,在發現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二、合作學習、感悟內容

1、小組內交流讀文:思考:十二生肖中主要寫了哪幾種動物?

[說明: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讓其廣泛參與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去,給學生體驗和領悟的機會]

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十二生肖”及其由來。(附板書設計)

教師用簡筆畫,簡潔明瞭地表明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

[說明:此教學環節中,讓課文故事更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

3、 品讀重點句段,感悟故事前因後果。

指導朗讀,重點指導體會老鼠的精明與狡猾。

三、拓展訓練,深化理解。(出示小黑板)

1、智力熱身

花花是20xx年生的,生肖是猴,哥哥比她大五歲,哥哥是年生的,生肖是;妹妹比她小兩歲,妹妹是年生的,生肖是。

2、智力闖關。

華華12歲了,屬豬,媽媽也屬豬,請問媽媽歲生下她的。

[ 說明:拓展訓練打破了學科間的界限,充分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更體現了語文實踐性和綜合性。]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9

《給予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愛的奉獻”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一個脈脈溫情的故事。課文以愛貫穿始終,字裏行間處處洋溢着濃濃的人文情懷。

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由學生提出問題,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怎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着問題解決的過程,一層一層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課文主旨,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本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爲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課文中有多種愛:金吉婭給予母親的愛,給予哥哥姐姐的愛,給予陌生女孩的愛。而課文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愛作爲重點深入文本。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適當處理,“詳則略之,略則詳之”,在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主旨,亦是靈魂。我提出“這棵樹除了可以叫給予樹,還可以叫什麼名字?”,讓學生多元地、多維地、多角度地去誦讀文本、感悟文本,同時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後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爲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爲學生情感自在滋養的過程,成爲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二、抓住文本,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當金吉婭站在這樣一棵神奇的“給予樹”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麼呢?設計這個環節主要出於這樣的目的:對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領悟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爲,感受文字中所體會的情感。在設計時我充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領悟力,對於金吉婭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氣呵成。所以我將這個環節根據課文中金吉婭的語言,行爲分成了幾步。第一步:當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願,金吉婭第一反應是什麼?第二步:思考金吉婭爲什麼說話時聲音低,爲什麼會難過?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站在給予樹下還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婭最終選擇了女孩的原因是什麼?從而讓學生知道金吉婭內心的決定。這個心理活動的描述是充分聯繫了課文的文本,最後我出示“聯繫課文想象”,告知學生進行想象的方法。從教學情況來看,學生以課文爲載體進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錯。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認識10個字。學習運用工具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3、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上下文體會“守信”的含義,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體會宋慶齡誠實守信的高貴品質。

【設計理念】

《守信》是鄂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的主題是“誠實守信”。《守信》一文講述的是宋慶齡答應了教小珍摺紙花籃,而第二天全家準備到伯伯家去,雖然爸爸媽媽都勸她改天再教,宋慶齡還是留在了家裏等待小珍,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讚美了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

本設計緊扣第二學段目標要求,力求體現文本特點。

1、品詞析句,堅守語文教學本色。

針對文本特點,突出語言文字的教學。整體把握各板塊間的聯繫,通過朗讀賞析、比較品味、入境體味、文本補白等方法引導學生品詞酌句,習得語言,釀出原汁原味的本色語文課堂。

2、緊扣主線,恪守誠信文化之根。

從破題入手,緊扣“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一句,緊緊圍繞“小慶齡是怎樣遵守承諾的”這條主線,引導學生深入語言文字,在“充分地準備、倔強地留下、耐心地等待”的層層遞進中,逐漸被小慶齡“守信”的執着所感染,誠信的種子融入學生的心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釋義入手,破“守信”之題。

1、從“信”字入手,結合查字典釋題。

⑴(ppt出示:信字在字典中的解釋A書信b信息c信用)學生選擇“信”在“守信”一詞中的意思。

⑵學生結合“信”的意思,談談對守信的理解。

⑶小結:守信就是守信用、講誠信。

2、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曉“守信”之事。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出示多音字詞和難讀的詞,提醒學生在讀時特別注意。

2、反饋檢查初讀情況:指名讀詞,重點指導“倔強勁兒、哼歌兒、拗不過”的讀音。

3、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4、反饋交流,初步概括課文內容。

①指導概括方法:課文中提到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②學生交流概括課文內容,教師指導。相機滲透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學生學習表達。

③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梳理主要內容。

三、品詞酌句,悟“守信”之義。

(一)直入重點句,聯繫課文釋題。

1、學生再讀課文,找出文中直接解釋“守信”的句子。

2、學生反饋,師相機板書:“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二)學習第2自然段——角色體驗,感受美好的相約

1、小慶齡答應了誰的什麼事?(板書:高興地答應)

2、角色體驗,再現相約情境。

師生合作體驗,在體驗表達中體會小慶齡和小珍高興地相約。

3、齊讀第二段。

(三)學習第3~11自然段——層層推進,三步體會堅定地守約。

1、默讀3~11段,思考:宋慶齡是怎樣遵守這個約定的呢?畫出相關的詞句。

2、學習第3自然段,體會“守信”第一層次——“充分地準備”。

⑴自讀第3自然段,思考:宋慶齡是怎樣遵守這個約定的呢?(學生反饋。)

根據學生反饋,抓住重點詞(一……就、收拾、準備、等着)體會讀,引導學生感受“準備的充分”。

⑵小結:小慶齡做了充分的準備,快樂地遵守着約定(板書:守),她答應了小珍的事,正在做到呢!咱們來讀讀這一段吧!學生齊讀第3自然段。

⑶這種準備就是在遵守約定,回扣“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齊讀該句。(板書:充分地準備)

3、學習4~9自然段,體會“守信”的第二個層次——倔強地留下

⑴情境過渡,引讀4、5段:

⑵出示補充資料,情境補白文本。

①教師描述:此時媽媽還不知道她和小珍有約定呢!正準備帶小慶齡去伯伯家,老師找到了相關資料,大家來看看——(ppt出示:鴿子畫面和摘自《我不能失信》的片段文字)小慶齡早就盼着到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養的鴿子,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漂亮極啦!伯伯還說準備送她一隻呢!

②引導體會小慶齡的選擇:今天可是難得的機會啊,小慶齡想去伯伯家嗎?可是她又和小珍約好了,後來她是去還是留下了呢?

學生反饋。(教師相機板書:留下)

③小結:看來她遵守了和小珍的約定,大家自由讀讀6—9段。體會一下吧!

⑶學習小慶齡和媽媽的對話,體會小慶齡的內心活動。

①師生對讀母女對話。

②啓發思考:8歲的小慶齡何嘗不想去看最喜歡的鴿子啊,是啊,美麗的鴿子似乎出現在她腦海裏了,但她還是“搖搖頭”(ppt:“搖搖頭”加點),她心裏是怎麼想的?

學生反饋交流。

③小結:答應朋友的事就要做到啊!小慶齡雖然惦記着鴿子,但她仍然遵守着約定!

⑷學習爸爸和小慶齡的對話,品讀重點詞“改天再教”,體會小慶齡的內心活動。

①引發討論:“改天再教”,爸爸也這樣說,改天再教又不是不教,只是換個時間,有什麼不可以呢,你們認爲可以嗎?學生交流討論。

②小結:說到做到,信守承諾才能贏得朋友的信任!去伯伯家,能得到美麗的鴿子,但這樣會失去小珍對她的信任。遵守約定就是絲毫不動搖。

③教師引讀,體會宋慶齡的堅決。

⑸對比宋慶齡兩次拒絕,感受小慶齡守約的堅定。

①找出兩次拒絕有什麼不同?(ppt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變紅:“搖搖頭”和“堅決地”;“不行,”和“不!”)

②從兩次的拒絕不同體會到什麼?

生反饋交流。

梳理:如果說搖搖頭時,小慶齡還有點猶豫,那麼第二次就是堅決地選擇留下了。

③小結:這裏,兩次拒絕的變化讓我們感受到小慶齡堅定遵守自己諾言,一個不字、一個感嘆號更讓我們感受到小慶齡的決不動搖。

④師生分角色朗讀6——9自然段。

4、自讀第10自然段,體會小慶齡留下時的倔強勁兒。

師述:就是這樣,小慶齡在堅守着自己的諾言(板書:較大的一個“守”字),沒有因爲父母的再三勸說而改變。這是股什麼勁兒?——倔強。(板書:倔強)

5、學習第11自然段,體會“守信”的第三個層次——耐心地等待。

⑴情境體驗,教師描述:小慶齡一個人留下來了,空蕩蕩的房子,只聽見嘀嗒嘀嗒的鐘聲(ppt播放:時鐘的嘀嗒聲),小慶齡等待着小珍,在等待的過程中小慶齡又是怎樣遵守約定的?生自由讀讀11段。(師巡視指導)

⑵根據反饋引導:這段文字中還有許多次等,畫出這些詞,體會一下。

⑶學生反饋。(ppt相機將下列詞語變紅:等了好長時間,再等等,左等右等,一直等)

⑷師生合作讀感受等待的過程,體會等待時的耐心。(ppt播放:時鐘敲響的聲音)

啓發體會:時間在等待中慢慢過去了!小慶齡又是怎麼在等啊!

指名讀第5句。(ppt出示該句)

教師引讀,學生體會小慶齡苦苦守候,卻依然等待。男、女生讀。

⑸ 小結:小珍沒來,小慶齡等,還不來,繼續等,依然沒來,堅持等,從早上一直等到下午這樣漫長的等待,需要的是什麼啊?——耐心(板書:耐心等待)這個等可不是簡單的等候,而是一諾千金、言而有信,(回扣句子: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在漫長的等待中,她始終堅守着自己的承諾。(板書:更大的一個“守”字)

四、梳理小結,扣“守信”之旨。

小結:無論是充分地準備,倔強地留下,還是耐心的等待,(板書箭頭)小慶齡都做到了(生讀)“答應了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這就是守信啊!小珍到底還是沒有來,小慶齡該如何遵守自己的諾言呢?(板書箭頭和“?”)下節課接着學習。

【板書設計】

守信

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充分地準備

倔強地留下

耐心地準備

守平靜地對待

高興地答應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11

設計理念:

詩歌教學重在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通過多種形式反覆地朗讀,從而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反覆地朗讀詩歌,感受草坪綠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2、通過學習詩歌,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詩歌二至四小節,感受草坪綠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與交流,引導學生聯繫實際體會草坪綠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充分地預習課文,能夠讀通課文。

2、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1、情境導入

在春雨的滋潤下,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伸了伸懶腰甦醒過來了。花兒漲紅了臉,柳樹笑彎了腰,連草葉也唱起了動聽的歌兒。同學們,想不想去聽聽?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作家高洪波寫的一首優美的小詩草葉上的歌。(板書課題)

2、讀題質疑

讀了這個課題,你想說什麼?

二、自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思考剛纔提出的問題。

2、讀後反饋

誰來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草坪綠茸茸亮晶晶笑盈盈)

哪一節詩概括地描寫草坪的這三個特點?(指名回答並齊讀第一節詩)

三、美讀詩歌,讀中感悟

(一)欣賞草坪,形象感知

(二)感情朗讀,讀中感悟

1、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小節詩,感受草坪的美。

2、指導朗讀、體會第二節詩

(1)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2)指名反饋:聽了老師的朗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3)再次欣賞綠茸茸的草坪。

(4)引導想象:大森林睜開了明亮的眼睛,還看到了什麼?

(5)引讀:多美啊,綠茸茸的草坪,溢出春光的一隻瞳孔。並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把綠茸茸的草坪比作溢出春光的一隻瞳孔,說明透過這綠茸茸的草坪我們看到了到處是一片綠色的春天。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自讀指名讀男女賽讀)

3、小組合作學習第三、四節詩

4、交流反饋學習情況

(1)學生彙報交流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齊讀二至四小節詩

6、美讀第五節詩

(三)、配樂齊讀全詩

四、總結全文,體會情感

五、齊唱歌曲,昇華情感

師生齊唱歌曲《春天在哪裏》。

六、佈置作業,延續情感

1、美美地把詩歌讀給家人聽,爭取把它背下來。

2、練習寫本課生字新詞,比比誰寫得最漂亮。

七、板書設計

草葉上的歌

綠茸茸瞳孔

草坪(美)

亮晶晶明鏡

大自然(美)

笑盈盈酒坑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12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閒、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啓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穫。

2.瞭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遊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麼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師生動地講故事)

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學生採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閒、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2、注意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常”、“鏡”與“境”、“訪”與“坊”;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裏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閒” 與“閱”、“閉”,“腿” 與“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現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三、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麼人?(職業是什麼?)

2、他玩的是什麼?

3、他玩出了什麼名堂?

四、作業:

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五個自然段)

2、哪幾自然段講了列文虎克玩並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三、四自然段)

4、分組討論從哪幾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

從三個方面:

(1)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

(2)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

(3)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

5、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你認爲這是爲什麼?(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導學生簡單歸納中心內容。

7、拓展練習

聯繫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學生的思路。課文雖然講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實質是講觀察、好奇心和求知慾,它們是科學創造和發明的出發點和原動力。如富蘭克林就是由於好奇心而揭開雷電之謎的。還有愛迪生,他小時候常常對人類的各種奇異的創造驚喜萬狀。他曾悄悄把家裏的鐘錶偷出來,一件件拆開,然後再裝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祕密,相信學生會對這些事例有所瞭解,教學時可引導學生交流交流。

二、小練筆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啓發和收穫,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要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穫,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板書設計: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讀懂課文的內容,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詩歌的節奏感,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

2、把本課與本單元學習的其他寓言進行對比,注意課文在形式上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廢年華,應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爲社會多做貢獻,爲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顧享受眼前的舒適,只能換來以後的毀滅的道理。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8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進一步理解課文,體會詩歌的節奏感,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

教學難點

讓學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廢年華,應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爲社會多做貢獻,爲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顧享受眼前的舒適,只能換來以後的毀滅的道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池子每天安閒地躺在泥土裏,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河流揹負着沉重的大船和木筏奔流不息、忙忙碌碌。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範讀課文,重點指導“滔滔”“遵循”等生詞的讀音。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藉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理解詞語的意思。

(1)教讀生字並組詞造句。學習“婦、滔”這些生字可以結合圖片,學習“涯、循、驗”這些生字時要注意與形近字的區別。

形近字對比示例:

涯(生涯)—崖(山崖)

循(遵循)—盾(盾牌)—遁(逃遁)

驗(應驗)—臉(臉色)—險(危險)—撿(撿拾)

(2)歸類識字。

部首歸類示例:

氵:滔(滔滔)—涯(生涯)—池(池塘)—流(河流)

(3)書寫練習:巡視指導,並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並給詩歌劃分層次。

明確:

第一部分(1~6):寫池子享受安逸清閒的生活,不理解河流爲何那麼忙碌。

第二部分(7、8):寫河流不顧自身安逸,爲人們做貢獻。

第三部分(9):寫一年年過去,河流至今長流,池子已完全枯乾。

第四部分(10):點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會衰退,才能被懶惰支配就會一無所爲。

四、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池子爲什麼提議河流拋開原有的生活?

明確:

池子以爲自己過着安逸、清閒、平靜的生活,所以讓河流放棄那種奔流不息,負載船隻的生活。

2、品味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可是,我安閒地躺在柔軟的泥土裏,像貴婦人躺在鴨絨墊上一樣。

明確:

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泥土比喻成鴨絨墊,突出了泥土的柔軟、舒適;一個“躺”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池子積聚在泥土上的情態,表達出池子安閒、愜意的心情。

3、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規律”指什麼?

明確:

水要流動才能保持鮮活。

4、河流爲什麼會受人們的尊敬?

明確:

因爲河流拋棄了自身的安逸,年年用源源不斷的清潔的水給人們帶來了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們的尊敬。

5、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了什麼樣的人?

明確:

池子代表那些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滿足,負重前進,永遠創造快樂和幸福的人。

教師點撥: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徵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課文就運用了這種手法,以池子象徵那些貪圖安逸的人,以河流象徵那些積極進取的人。

6、你從這則故事中懂得了什麼道理?

明確:

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廢年華,應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爲社會多做貢獻,爲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顧享受眼前的舒適,只能換來以後的毀滅。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貪圖安逸的池子,忙碌奉獻的河流,你更贊同誰的觀點呢?我想,大家還是更喜歡爲人們做貢獻的河流吧。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不要學習浪費才能、貪圖享樂的池子,要做積極進取、創造價值的河流,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出耀眼的光彩。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七、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池子與河流

池子:安閒無憂無慮完全枯乾

河流:忙碌滾滾滔滔長流不斷

利用才能積極進取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融、濘、邁、虔、佑”5個生字。理解並積累6個詞語:“衣衫、融雪、泥濘、虔誠、關照、保佑”。並用學過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知道詩歌寫的是一個小夥子幫助“別人的媽媽”過馬路的事,學習他關心老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能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能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體會詩歌的韻律以及詩歌表達的感情。

2、通過讀文,感受到本課前面一長段對於老奶奶的描寫,以及當時的情況描寫是爲了襯托出了那位青年的愛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當你們走在路上的時候,有沒有幫助過不認識的人?

2、交流。

3、揭示課題:17 別人的媽媽(齊讀)

過渡語:課文講的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卻寫得感動至人,我們一起去品味一番吧!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字詞,劃出不理解的詞語,並在小組內用學過的方法理解交流。

2、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分節讀課文

(2)出示詞語:

衣衫融雪泥濘虔誠關照保佑遲疑小心翼翼

注意:融(翹舌音)、濘(後鼻音)、虔(第二聲)、積累“虎字頭”的字(虎、虛、慮……)、用合適的方法理解詞語。

三、賞讀課文,品味真情

1、默讀課文1~3節,說說當時老婦人的處境怎樣?

(1)出示1~3節

(2)指導朗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預設:

①老婦人遇到的困難:老婦人年紀大行走不便、馬路泥濘、行人擁擠、車輛穿梭等。

②讀句子:

今日的融雪弄得滿街泥濘,老婦人的腳步遲疑又停頓。

她站在十字街頭邁不開步,擁擠的行人中她沒人照顧。

(3)出示填空:

一位()的老婦人,獨自走在()的街上,當時(),使她感到非常(),她心想:()。

2、老婦人正是這麼想的,所以她露出了“求助的目光”,可是馬路上人們的表現是怎麼的呢?

(1)朗讀4~6節

人們來來往往穿過她身旁,沒有人注意她求助的目光。

街那頭傳過來叫聲笑聲,學校裏剛響過放學鈴聲。

孩子們歡跳着擦過老婦,一個個喊叫着沒人停步。

(2)出示:

馬路上,大人們,孩子們。

(3)說說你對馬路上的大人或小孩的評價。

(4)指導朗讀。

3、就在老婦人遲疑無助的時候,人海里冒出個青年。

(1)默讀7~11節,找出青年人幫助老婦人的相關動詞:冒、走、牽、扶、穿等,重點體會“冒”。

(2)談談讀了這幾節後的感受。

(3)隱去句中的動詞,試着說一說:

終於,人海里()出個青年,他快步()到老婦人身邊。

他()着她的手細聲說道:“大媽,我扶您穿過街道。”

小夥子()着腳步不穩的老婦,小心翼翼地()過馬路。

(4)指導朗讀:

我們已經學過多首敘事詩了,詩歌要讀出韻律,讀出節奏。老師以第8節爲例,遇到斜線要停頓。

出示:

他/牽着她的手/細聲說道:

“大媽,/我扶您/穿過街道。”

學生試讀、齊讀。

(5)從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間的對話總,你感受到什麼?

4、最後兩節是什麼意思?

(1)男女生對讀、齊讀。

(2)理解“虔誠、保佑”

“虔誠”常形容態度恭敬而有誠意。“保佑”指迷信人稱神力保護和幫助,課文中是老婦人對幫助她的小夥子的美好願望。

(3)說一說老婦人對幫助她的小夥子的美好願望是什麼?談談自己的感受。

(4)小結:小夥子扶“別人的媽媽”過馬路,他對老人的關愛也得到了老人的感謝。

四、總結全文,拓展學習

1、總結課文的寫法特點:

課文是一首外國敘事詩歌,詩歌的形式不常見,每兩行成一節,節內句子基本押韻。

2、從詩歌中找一找句末押韻的字。

3、把詩歌改成課本劇。

小組合作,編演課本劇《別人的媽媽》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15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理解古詩《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3、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比,射箭本領高強。

學習過程:

一、課前組內幫對檢查

學案5、6、7題完成情況。

二、課內檢查預習

1、小組交流:同學們課前都預習了課文,生詞會讀了嗎?下面小組內互相檢查:學案2(1、6號;2、5號;3、4號),隨即糾正,錯的改正過來,一會找同學讀一讀。看哪個組讀得最快、最正確。找一兩個組的6號讀,其餘同學、老師相機糾正指導。集體讀。

2、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嗎?下面小組內分工讀(組長分工),讀錯的及時糾正,再讀一讀,讀對爲止。

集體交流:找一個組同學讀課文,師生相機糾正指導。齊讀課文。

3、質疑、解疑:

(1)小組內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2)通過預習,同學們可能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組內交流一下,解決不了的小組長進行彙總,一會兒提出來。

(3)小組長彙報(寫在各自的黑板板塊上)。

(4)小組間解疑。解決不了的,老師引導讀書,思考、解疑,或者精讀時解決。

4、精讀理解,感情朗讀:

(1)齊讀1、2自然段,說說“神勇無比”的意思。當時發生了怎樣的一件事呢?

(2)下邊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你覺着李廣將軍怎麼樣?從哪裏看出,標畫出有關語句。交流:李廣將軍怎麼樣?(力大無比)讀讀有關語句。教師相機指導,讀出李廣將軍的力大無比——大家練習感情朗讀。

(3)下邊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你覺着李廣將軍怎麼樣?從哪裏看出,標畫出有關語句。交流:李廣將軍怎麼樣?(射箭本領高強)讀讀有關語句。教師相機指導,讀出李廣將軍的射箭本領高強——大家練習感情朗讀。

(4)結合3、4自然段,說說《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自己說——幫對說——集體交流,教師指導。

(5)背誦並默寫《塞下曲》:自己背——幫對檢查——集體檢查——自己默寫——改錯3遍。

5、李廣的隨從看到深深扎進石棱的白羽箭,會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話題展開想象寫一段對話。

說一說——自己寫——小組交流修改。

6、找出課文中帶引號的句子,探究一下這裏的引號在用法上有何相同與不同。

這位“夜引弓”的“將軍”(引用古詩中出現的詞)

便是被人們稱爲“飛將軍”的李廣(引用人們對李廣特別的稱呼)

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嗖”的一聲。(模擬事物發出的聲音或象聲詞)

7、蒐集盧綸的其他詩作,讀讀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