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5篇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5篇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

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肖、廟、將、勵、鍾、緩、除、邁、伐、偷、蛇、喪”12個生字;辨析多音字“蒙”。

2.朗讀課文;練習複述故事。

3.瞭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體知道如何用生肖來記人的出生年。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如何用十二生肖來記人的出生年。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出示一種動物玩具)在生日當天,我收到了朋友的禮物。猜猜朋友爲什麼會送這個禮物給我?(引出生肖)

2.你屬什麼?你的家裏分別是屬什麼的呢?(指名答)

3.你還知道哪些屬相?(課件一一出示十二生肖,引導學生觀察辨認)

4.十二生肖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我們用十二種動物作標誌,一種動物作標誌,一種動物表示一個生肖,也就是一個屬相。爲什麼古代的人們會把這十二種動物作爲生肖呢?這裏邊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則有趣的故事。(板書課題:十二生肖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詞,遇到不懂的詞畫和問號。

(三)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1.小組合作認讀生字,討論識字方法。

2.彙報交流。

(1)你覺得這些生字中,哪個最難讀?哪個最容易讀錯?

(“生肖”的“肖”的讀音是xiào,不要讀成xiāo,這個字用作姓解時纔讀xiāo)

(2)各種方式讀生字。

(3)去掉拼音,你還會讀生字嗎?先自己試試,然後請小組長拿出生字卡片,在組內抽讀生字,讀對了誇誇他,讀錯了,幫幫他。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

(4)同學們,你們已經認識並記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麼好方法記住的?

3.課件出示生字詞,小老師“開火車”領讀。

生肖神廟獎勵將要緩緩老態龍鍾

邁着除夕夜步伐偷偷蛇洞垂頭喪氣

4.找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討論交流。

老態龍鍾: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的樣子。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敏。

爭先恐後:搶着向前,唯恐落後。

答非所問:回答的不是要問的。

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沮喪的神情。

信以爲真:把假的當作真的相信。

除夕夜:農曆年最後一天的晚上。

悠然自得:悠閒從容,心情舒暢。

5.指名分段讀課文,讀得不準的字加以糾正。(注意“將”,“蒙”兩個字的讀音)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好呢?

重點指導

“勵”的左半部是“厲”,不要寫成“歷”。

“喪”的第一筆橫宜短,第二筆豎要寫在豎中線上,第五筆橫寫在橫中線上,比第一橫略長,下半部分不要多加一撇。

2.自由練習,每個字寫兩遍。

(教師巡視,及時評價,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五)自讀課文,概括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練習複述故事。

2.瞭解十二生肖的排序,大體知道如何用生肖來記人的出生年。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如何用十二生肖來記人的出生年。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你能按順序說出十二生肖嗎?

2.我們以前背過一首關於十二生肖的兒歌,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拍手讀讀。(課件出示兒歌《生肖歌》,幫助學生記憶生肖的先後順序)老鼠前面走,馬兒跑得歡,跟着老黃牛,羊兒山坡走,虎一聲吼,猴子翻跟頭,兔子抖三抖,金雞喊加油,上龍在遊,黃狗守門口,草裏蛇在扭,肥豬睡不夠。

3.再讀讀課文,想想老鼠爲什麼能排行第一?用“——”畫出重點詞句,並仔細體會。

4.彙報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抓住以下重點詞句體會並指導朗讀。

(1)“不知怎麼,貓把拜年的日子忘了,他去向老鼠打聽。精明的老鼠答非所問地要貓放心睡覺好了。”(老鼠沒有回答貓的問題,而是要貓放心地睡覺,說明它已經在想辦法,要趕在貓之前來到神廟)

比較句子:精明的老鼠答非所問地要貓放心睡覺好了。老鼠要貓放心睡覺好了。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哪句話寫得好?爲什麼?指導朗讀,讀出老鼠的狡猾、精明)

(2)“那尖嘴巴老鼠,早在大年三十夜就溜到牛棚頂上,一直觀察着四周的動靜。初一清晨,他見老牛出門了,就偷偷躥到老牛背上。”(精明狡猾的老鼠躥到牛背上隨牛去神廟。指導朗讀)

(3)“廟門打開的一瞬間,尖嘴巴突然從牛背上跳進門內,大聲叫道:‘我是第一名!’”(“一瞬間”形容時間很短,這隻老鼠不僅狡猾,而且挺機靈,出其不意地搶在老黃牛之前跳進門內,獲得了第一名。

比較句子:廟門打開的一瞬間,尖嘴巴突然從牛背上跳進門內,大聲叫道:“我是第一名!”廟門打開的時候,尖嘴巴從牛背上跳進門內,叫道:“我是第一名!”你認爲哪句寫得好?爲什麼?(指導朗讀,讀出老鼠的機靈)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角色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的感情和語氣。

2.你認爲課文中的哪個小動物最可愛。

(三)複述課文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2

教學要求

1.自學、感悟雷奈克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表現雷奈克內心感受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性學習,體會表現雷奈克內心感受變化的內容,並且明白任何一個科學家的發明都是不容易的,要學習雷奈克的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具準備:教學圖片、語段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一、知識趣味入新課

1、猜一猜世界上的種種第一個。如中國第一個發明鋸子的是誰?第一個稱量地球的是誰?等等

2、引出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老師寫課題。

雷奈克讀準名字

(導入新課方法很多,但最佳方法要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又要與新課內容密切相關。本課導入運用了趣味題競賽的方法,既有趣又有挑戰性。)

二、抓住課題想問題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麼樣子的?爲什麼要發明聽診器?雷奈克是怎樣發明的?

(“學貴有疑”,學生在上課伊始就處於問題情境中,激發了學生心中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願望。)

三、自讀課文解初問。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讀暢。

2、同桌互讀,相互指正。

3、指名串讀,全班交流,說長論短。

(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熟悉教材,這是因爲學生反覆讀書之後就有表達的願望,這時的感受纔是最真切、最自然的。因此學生在評讀讀書情況時纔會暢所欲言。)

4、出示生字詞:

聽診器思索緊貼

肺結核分析沿着

木棍改成喇叭狀效果

要求:(1)學生讀詞

(2)根據課文內容,用橫排或豎排的幾個詞語說一段話。

(將識字教學和聽說讀寫的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學生邊識字邊進行說話的練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對生字新詞的理解,另外,還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並且訓練學生說話的條理性,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5、交流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的問題。

(1)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讀課文後找到一句話: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兩端做成喇叭狀,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補充資料:因爲這種聽診器樣子像笛子,所以被稱爲“醫生的笛子”。

(2)雷奈克爲什麼要發明聽診器?(結合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

(3)雷奈克是怎樣發明聽診器的?(可以默讀全文說一說)

第二課時

一、自主讀課文,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讀書方式,體會雷奈克的內心感受。

(課標中說“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A.“看到許多病人痛苦地死去,心裏十分難過。”

(1)從“難過”一詞你讀懂了什麼?

(2)(可以補充資料:他的叔叔居洛木在雷奈克遠行時,這樣告訴他:“我的孩子,醫師這個職業就像鎖鏈一樣,只要搭在了我們身上,我們日夜都不能把它卸下來!”)

(3)朗讀這一句話。

B.“他想: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有沒有辦法及早發現人體內的這些變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1)“思索”是什麼意思?

(2)“整日思索”呢?

(3)雷奈克醫生爲什麼要“整日思索”呢?

c.“他高興極了,……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

體會雷奈克第一次用自制的聽診器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3

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1、燕子

教學反思: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只有幾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死寂,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但是,迴響上一個學期,學生的發言還是有些被動。有時,公開課上,發言的積極性也都是經過反覆的鼓勵,甚至是物質性的獎勵所起的作用。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只要是發言學生的回答的確令人滿意,學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着花樣飛行。這些固然令人滿意。然而大多數學生當的陪客卻讓人揪心。這也應該是我課堂教學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閱讀的理解能力?

2、古詩兩首

教學反思:古詩作爲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作品,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重要的組成部分。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有許多描寫色彩的詩句。教學時抓住富有色彩的詞語,對於正確理解詩的意境、領悟詩的感情,有很大幫助。所以在古詩教學時採用了抓詩眼,釋詞,順句,連篇的教法。《詠柳》和《春日》兩首詩學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感情朗讀、背誦每個環節都非常順利,但是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時就卡住了。孩子們有的拿出詞語手冊來解釋某些詞的意思,大多數能運用書上的註釋解釋。當彙報時他們充其量只能把幾個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聯起來,整句詩的理解聽上去非常彆扭。於是我進行意境的轉化教學,一節課下來,自認爲學生應該瞭解了古詩的意境,掌握了古詩的大概意思。誰知轉過天來讓學生釋義時,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講述。原詩早已背誦的滾瓜爛熟,對其意境竟然朦朦朧朧。這是怎麼回事呢?是剛開學的不適應嗎?想想也許有其中原因的一點原因,但是最終可能還是在於教學方法與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創造的教學情境不夠深入。每一首古詩,從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觀情意與客觀事物整合生成的藝術境界,即情與景的相合相容。在古詩教學中,意象的解讀是基礎,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詩教學中,意境的感悟是實現情感體驗、情感獲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驟。

3荷花

教學反思: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時預設了這幾個問題:爲什麼說這是一大幅活的畫?

誰是畫家?爲什麼說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根據預設的教學流程,我正準備引導學生學習下文,小明忽然舉手發言:“老師,作者由美麗的荷花想到了畫。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學生如此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自主精神怎能視而不見呢?給時間讓他們自由言說吧。於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發言了,應佳玉說:“老師,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詩說:“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高波平說:“我想到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孩子們各抒己見,衆說紛紜。其他學生有的說課後要去收集寫荷花的詩歌,有的說要用彩筆畫荷花,還有的說要查找其他作家寫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說得多好啊!實在令人欣喜。

4《珍珠泉》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綠、清和冒不完的水泡。抒發了對大自然景觀讚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感情。教學中主要以學生自學爲主,首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在課後的資料袋中瞭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後,再讓學生讀課文,找出珍珠泉的與衆不同的特點,學生興趣盎然,發現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這一獨特之處後,再讓學生帶着感情去朗讀,把趣味讀出來。再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課文的其它段落,感受珍珠泉的清與深及綠的特點,同時相機地指導朗讀,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情感的體驗,感受到文中珍珠泉的美,在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裏,課文中的難點輕易地解決了。在對話中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同時也不知不覺地遨遊了美麗的珍珠泉。

語文園地一

《語文園地一·介紹家鄉景物》教學反思1

如今,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着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要說閱讀教學時,師生互教互學,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感受倒是容易,但是識

字教學則不然,總覺得比較單調。

5、翠鳥

教學反思:《翠鳥》是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表達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學中,我緊抓三步:

1、三年級是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除了要繼續進行詞句訓練以外,段的訓練是閱讀訓練的重點。在段的教學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爲重點,首先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在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前,引導學生回憶描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時,作者的寫作順序,而後放手學生自讀,帶着問題,往往比“空讀”要有實效。以讀導悟,只有學生讀準了,讀會了,纔會去思考,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理清寫作的順序,抓住各部分的特點,最後達到感悟昇華。

2、抓住學生思維成長規律,促表象思維爲理性思維,讀寫結合。學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但生活閱歷比較淺,所學知識有限,思維特徵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本課第一自然段對翠鳥外形的描寫雖然栩栩如生,但因學生從未見過翠鳥,所以僅憑文字介紹依然無法使翠鳥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鮮活起來。至於習作訓練,學生雖有嘗試的興趣,但因剛開始接觸,缺少方法與經驗,寫作前往往不會觀察,寫作時抓不住主要特點。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在教學中憑藉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的優勢,逼真地展示翠鳥形象,突出作者的觀察順序和翠鳥各部分的特點,可爲學生提供一個理想的思維環境,使學生建立清晰的認知表象。針對教材特點,教學這一段時,教師把着眼點不單放在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而是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

3、積累很重要。學生每學完一篇文章,我總會強調他們的詞語積累,比書寫,比正確率,比誰找的和老師找到的最多。以此促進學生詞量的積累。

6燕子專列

教學反思:上了《燕子專列》感受頗深,這是一篇發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保教育。在課前我就向王老

師請教了課文中的重點,王老師說既然文章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就以愛作爲主線來貫穿課文打動學生。

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就注重了這一個“愛”。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背誦第一課《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是多麼快樂,在讓學生進入課文,本課中的燕子遇到了什麼困難?讓他們的心一下子爲燕子的遭遇而調動着,爲燕子的遭遇困難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個環節導入語的設計,希望學生在充滿感情的導語的引領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覺。而大部分學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課下來基本理解的透徹了,在朗讀方面都能體會到他們真的是進入了課文,被人們的愛感動了。但還有些同學在檻上我也感覺他很活躍回答問題也很正確,可爲什麼一做作業就不行了,是不理解嗎?

7、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教學反思:《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的是由於人們亂砍濫伐,原本靠鋒利的斧頭建造的美麗家園,又終究毀在了鋒利的斧頭之下。課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蘊涵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教學一開始,圖文並茂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小村莊”:鬱鬱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湛藍深遠的天空,如詩如畫,空氣清新甜潤。再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把小村莊的美淋漓盡致在表現出來,使同學們不由得陶醉其中。正當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時,我一邊出示小村莊變化後的圖,一邊說:“不知過了多少年,最後這麼美麗的小村莊什麼都沒有了。”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巨大的視覺衝擊,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爲什麼會消失呢?學生們一下了產生了懸念,從而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多元解讀文本,進行心靈對話。

閱讀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學生與文本間、學生與作者間的審美對話過程。教學中緊緊圍繞“小村莊爲什麼會消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2——4自然段,找出表示變化的時間的詞“一年年”“一代代”,讓學生體會到這個變化的時間很長很長。然後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一代代的人們都做了些什麼,把有關的句子劃畫出來。如學習重點句“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這一句時,我抓住“誰家”問學生:“你家想幹什麼?”學生們說出了“蓋新

房”“做傢俱”“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種種人們只顧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說你能從兩個“誰家”體會到什麼?學生都說體會到村裏的人對樹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說:“還可從哪個字看出他們任意砍伐樹木?”同學都說“從?拎?字也讓人體會到那些村民他們想砍就砍,沒有人管他們。”這時我順勢讓孩子觀察後面的插圖,體會村民的無度砍伐所帶來的後果。又如學習重點句“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帶着問題,讓學生再讀課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線畫下來。這樣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通過質疑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文的過程中,也藉助了課件的手段,讓學生認識了“犁”,體會了“裸露”,更通過一段真實的影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無情,內心的體驗也更加強烈。

三、通過寫話練習,增強環保意識。

學生通過感情朗讀課文以及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了課文內容,並理解了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學生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的基礎上,最後我設計了一個環節:學到這,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啥?把這些話寫下來,以通過小練筆來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學生們都能聯繫實際告誡村莊的人們以後不要破壞環境,要愛護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學生們在自主感悟與交流後,情感會自然噴發而出,對這個令人辛酸的小村莊的感嘆會油然而生,保護環境,珍愛大自然的感情也會水到渠成地產生。

8、路旁的橡樹

教學反思:我們都知道《課標》中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教參》中也明確強調,略讀課文,在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即使有些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也可以留着今後解決。

在教學中我也清楚這些,但對其精髓可能還是沒領會明白,當學生困惑的時候總想幫忙,上着上着也就把略讀課上成了精讀課。就在前幾天第一次試教中也出現了這種情況,於是我們校長和主任就給我支了一招,說你可以根據導讀中的問題設計一張測試卷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讓學生獨立完成,這樣既做到放手,又真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確實有道理,但能行嗎?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我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沒想到真的可以,給我最明顯的、有別於精讀課的感覺是我可以放手了。

在今天的課堂上大家也能看到,完全是學生在交流自己的內心感受,在認真地對待這張卷。而且經過幾次試教後,讓我體驗到了這張卷有他獨特的優勢,就是在有限的時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4

教學目標:

1、會認“縮、努”等8個生字。

2、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瞭解這粒種子最終成爲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生命歷程。

3、能根據文段結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粒種子的生命歷程。

4、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人生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能歸納一粒種子到變成木地板的變化歷程,並能根據文段結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段生命歷程。

教學難點: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生活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方法:創境激趣法,談話法。

學習方法:想象體驗,交流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播放音樂《童話鎮》。

2、出示童話故事的圖片,聊童話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節,故事的結果。

二、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板書課題。

2、結合我們剛聊到的童話故事,用”那一定會很好”練習說話。

(1)灰姑娘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2)醜小鴨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賣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他也有自己的願望,對願望他一定滿懷?帶着這樣的感覺讀課題。

三、學習閱讀提示,明確學習內容。

1、抽生讀閱讀提示。

2、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師生合作讀。

2、學習字詞。

(1)出示圖片學習“莖”字,莖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裏見過。

(2)用加一加的方法記“努”,出示“怒”讓學生猜字。

(3)說說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學習擬聲詞“吱呀”“吱吱嘎嘎”。

(5)反義詞和動作識記:推、拉

3、通過填寫這粒種子的變化過程,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4、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種子經歷的變化。

五、再讀課文,體會感悟

1、種子發生的這些變化,是因爲它有美好的願望,找找它的願望,用波浪線劃出來。

2、生交流找出的句子,要求讀出對美好願望的期待之情。

3、用“先……再……接着……然後……最後……練說種子產生願望,願望實現,再產生願望的過程。

4、引導學習第一個願望。

(1)默讀思考:它爲什麼會產生這樣的願望?它做了什麼?結果怎樣?

(2)按“原因——願望——做法——結果”引導學生複述課文。

(3)體會願望實現後種子的心情。

5、扶學第二個願望,引導學生複述。

6、自學後兩個願望,練習複述。

7、一粒種子慢慢長大,不斷實現自己的願望,最後又慢慢變老,多像人的一生啊,你認爲童話中哪些想象特別奇妙?你認爲這是怎樣的一段歷程?

8、同樣的童話,不同的孩子讀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們都覺得能心想事成是多麼美好啊!

六、拓展延伸

1、看看這些圖片,這些小動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嗎?它會經歷一段怎樣的歷程呢?選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來講一講。

2、木地板又想變成一棵樹,它爲什麼想變成一棵樹呢?那又會是怎樣美好的歷程呢?

教學反思

今天我執教了《那一定會很好》這篇童話故事,文章內容有趣,含義深刻,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特點及單元目標爲依據,做到以生爲本,落實目標,提升素養。鑑於此,我的課堂呈現出了以下特點:

一、抓住主線,凸顯主題

《那一定會很好》一文中,“那一定會很好”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線,教學時我抓住這一主線展開,引導學生默讀找出含有“那一定會很好”的四句話,並弄明白了這四句話分別是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的想法,那他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自然而然將學生引入課文之中,感受他們爲人民服務的快樂與舒服。

二、引導質疑,促進提升

常言說: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學習時引導學生質疑非常重要。在本節課學習之前,引導學生預習課文,讓學生先將課題讀兩遍,說出初次讀課題的想法,此時孩子們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發自內心的:什麼一定會很好?“那”指的是什麼?等問題油然而生。學生們會帶着好奇走進課文。當讀了幾遍課文後,又引導學生質疑,此時就不單單停留在對課題的質疑,而是深入到對課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瞭解學情,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孩子們在質疑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

三、讀演結合,激發興趣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放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以小組爲單位選擇本組最感興趣的一次變化歷程讀一讀,演一演,體會主人公的心理。孩子們興趣高漲,小組長分工安排,組員們默契配合,聲情並茂地朗讀與栩栩如生地表演將學生帶入情景之中,在讀與演中展開想象,親身體驗,感受種子的堅持不懈,大樹、椅子、木地板的無私奉獻,在評價之中又一次將文本的理解深化。

四、展開想象,獲得啓示

童話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學時我也緊抓這一點,在學生讀文中引發學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啓示。如課文引導學生想象種子在泥土中的難受及生長時的努力,體會願望的實現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車裝着東西跑來跑去的快樂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卻還給人們提供方便,感受它們在奉獻中獲得快樂的心情。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讀童話中受到啓示,這也就達到了童話教學的目標。

在看到優點的同時我也感到了課堂中的不足:

1、學生在評價種子的表演時很精彩,不但從動作中體現心理,還從神態上進行了評價,如果此時再讓另外一個學生演種子,其餘學生朗讀,相信種子那種爲了實現願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會在孩子們的心裏紮根、發芽,學生對讀演結合的學習方法也會掌握的更熟練。

2、因爲本節課容量太多,因此對含有“那一定會很好”四句話的朗讀上欠缺,致使孩子們不能真切地體會到大樹、手推車、椅子的心情。

3、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長分工明確,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這是一大進步,可在彙報之後,一節課結束時,不能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和小結,使孩子們小組學習仍處於盲目狀態,如果在課末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小組長對各組學習進行一個小結,對各位組員的表現進行點評,教師適當引導,相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會得益於法,今後會運用此法,使小組學習落在實處,並走向成熟。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5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宇,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看守、定時、清閒、放大鏡、細微、閱讀、隨意、調節、簡單、顯微鏡、擠來擠去、微生物、拜訪、玩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4.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啓發;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穫。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蒐集有關在玩中獲得的樂趣或收穫。

2.瞭解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

3.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遊戲和在玩中會到了哪些樂趣。

2、同學們在自己的玩中體會到了樂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學們想知道是誰玩出了什麼名堂嗎?請聽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師生動地講故事)

二、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學生採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

會認的字:閱、固、調、皇、俄、拜

會寫的字:堂、鏡、閒、待、閱、腿、隨、調、簡、拜、訪、具

1、其中“調”“待”是多音字,在課文中分別讀tiao、dai;還可以讀diao。(調動)dai(等待)。

2、注意引導學生區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與“常”、“鏡”與“境”、“訪”與“坊”;

3、注意“拜”起筆是撇不是橫,右邊是四橫不是三橫,“具”的裏面是三橫,不要少寫一橫。

4、比較“閒” 與“閱”、“閉”,“腿” 與“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他們分清楚。

5、同學們在玩中的發現能夠談談嗎?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三、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麼人?(職業是什麼?)

2、他玩的是什麼?

3、他玩出了什麼名堂?

四、作業:

生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五個自然段)

2、哪幾自然段講了列文虎克玩並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三、四自然段)

4、分組討論從哪幾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

從三個方面:

(1)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玩放大鏡;

(2)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

(3)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

5、課文中對小人國、居民、玩具三個詞語加了引號,你認爲這是爲什麼?(這是對微觀世界和微生物的擬人說法和對顯微鏡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號,不僅起到強調的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導學生簡單歸納中心內容。

7、拓展練習

聯繫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學生的思路。課文雖然講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實質是講觀察、好奇心和求知慾,它們是科學創造和發明的出發點和原動力。如富蘭克林就是由於好奇心而揭開雷電之謎的。還有愛迪生,他小時候常常對人類的各種奇異的創造驚喜萬狀。他曾悄悄把家裏的鐘錶偷出來,一件件拆開,然後再裝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祕密,相信學生會對這些事例有所瞭解,教學時可引導學生交流交流。

二、小練筆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啓發和收穫,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要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穫,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板書設計:

列文虎克——玩鏡片——做放大鏡——玩放大鏡——做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會寫字,會認讀5個生字,並能正確書寫由會寫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老奶奶契而不捨的精神。

4、瞭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5、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老奶奶契而不捨的精神。

2、瞭解課文敘述的順序。

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到過金盞花嗎?金盞花是一種一年或兩年生的植物,開乳黃色或橘紅色的花。它不僅花朵美,而且也是一種中藥。這種既有觀賞價值又具有藥理功能的植物,大家想不想在家裏栽種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一位老奶奶栽種金盞花的課文。(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並進行交流。

1、學生自由讀文,注意生字讀音。

2、彙報交流。

A、藉助卡片讀準字音。

B、教師範讀。

C、指導容易讀錯音的生字。

D、指名學生認讀。

3、交流識記生字。

A、加偏旁記憶的生字:鎮、試、撒、燦、爛。

B、熟字組合記憶的字:燦、爛。

C、形近字對比記憶:栽——裁

4、鞏固生字。

5、詞語釋義,積累詞語。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1、聽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輕聲跟讀。

3、男女生分讀。

四、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課文結構。

1、學生火車接龍分自然段朗讀,其他同學思考。

課文講了件什麼事?

課文可以歸併成幾大部分?每一部分各講了什麼?

2、教師相機指導。

課文記述了一位老奶奶滿懷希望,堅持不懈,培育純白色金盞花的故事,讚揚了她契而不捨的精神。

課文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一位老奶奶種花技術特別好,人們稱她爲“綠手指。”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講老奶奶看到報上的消息,不顧兒女的反對,年復一年,精心培育,終於培育出白色金盞花。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講老奶奶把培育出的白色金盞花寄給園藝所,並表示還能種出黑色的金盞花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指名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1、會議課文結構,自由討論。

2、交流課

文敘述順序。

三、精讀課文,探究釋疑。

探究學習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課文。

2、提出疑問: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各講了什麼?

3、學生交流:共兩句話。第一句寫老奶奶住在一個開滿鮮花的小鎮上。第二句寫人們稱老奶奶爲“綠手指”。

4、指導學習。

A、“因爲她種花技術特別好,所以人們稱她‘綠手指’。”

“綠手指”爲什麼加上引號?(比喻用辛勤勞動美化環境的園丁。)

B、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可被成爲“綠手指”?

C、指導練習說句:“因爲……所以……”

探究學習第二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

2、思考:老奶奶爲什麼想到種純白色金盞花?老奶奶是怎樣種出純白金盞花的?

3、指導釋疑:

A、老奶奶爲什麼想到種純白色金盞花?(老奶奶在報上看到一條消息:誰能種出純白色金盞花,就能得到園藝所的高額獎金。)

B、她的想法爲什麼會遭到兒女的反對?(老奶奶不懂遺傳學,年紀又大,而且要種白色金盞花是專家都不可能完成的事。)

C、老奶奶是怎樣種出純白金盞花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D、鼓勵學生用自己一的話說說老奶奶種花的經過。

E、老奶奶培育出白金盞花用了多長時間?齊讀相關句子。

教師相機指導:20年,的確太長了!老奶奶用了20年的時間才培育出白金花的種子,你有何體會呢?

4、再讀課文,感悟老奶奶的精神。

自學第三部分:

1、自由朗讀課文。

2、讀後思考:20年後,老奶奶爲什麼把花種寄給園藝所?

3、合作討論、交流。

4、教師指導理解:我只想問一問,你們還要黑色的金盞花嗎?我也能種出來……

老奶奶把種子寄給園藝所,是想表明自己不僅能種出純白金盞花,還能種出黑色金盞花,並不是想要那高額獎金。從中可以感受到老人矢志不移,孜孜以求的良好品質。

四、朗讀比賽,加深感悟。

五、課後實踐:種一盆花或一種蔬菜,觀察、記錄它的生長過程,體會勞動的辛苦和收穫的喜悅。

板書: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7

教材簡析:

科學技術的發展,幫助人類不斷探索宇宙的奧祕,也在不斷地改變着人們的生活。本冊第六組課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神奇的科技世界。如《太陽》一課講述了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以及與美麗可愛的地球的密切關係。選學課文《妙不可言的位置》這一篇科學常識文則進一步告訴我們爲什麼地球和太陽有這樣密切關係的道理。

學習目標預設:

1、認識本課生字詞,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弄懂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緣由。

3、培養學生探索奧祕的興趣,激發熱愛家園、保護地球的意識與行動。

學習重難點預設:

瞭解地球所處位置的`妙不可言。

利用資料交流等手段,引導學生裝真正感受地球位置的妙不可言,同時引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太陽系行星的資料、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一、揭題導入

1、認識幾組數字

1.496×108公里1.082×108公里480攝氏度

2、《太陽》一課講述了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以及與美麗可愛的地球的密切關係,選學課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則進一步告訴我們爲什麼地球和太陽有這樣密切關係的道理。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掃清閱讀障礙

1、自由讀短文:畫出不會讀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字詞聯繫上下文或討論理解。

2、認讀生字詞(同時解決部分詞義)

認讀生字詞

宇宙、奇蹟、誕生、液態水、觀測、籠罩、天堂、地獄、照射、水蒸氣、照射、紫外線、輻射、妙不可言

解決部分詞義:

誕(dàn)生:出生。

輻射:從熱源沿直線向四周發散出去。

妙不可言:很奇妙,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3、指名逐節讀文,正音。

三、深入學文,明白道理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爲什麼說地球所處的位置是妙不可言的?

(邊讀邊劃出相關語句,留下閱讀思考的痕跡)

2、瞭解文章的大意。思考:爲什麼說地球所處的位置妙不可言?

3、反饋交流:

(1)比地球靠近太陽的行星,水被揮發。

(2)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不遠不近,有液態水————生命必不可少的條件。

(3)比地球遠離太陽的行星,水以冰的形式存在。

四、拓展延伸

1、聯繫課文《太陽》,談談地球出現生命的原因

2、課外收集的有關太陽系行星的資料,請學生結合課文,再談談自己的一些收穫或交流自己學會的新知

五、小結

啓發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家園————地球,爲環保做實事。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是三年級段選學課文中的一篇科普說明文。此次教學是在學生已學習了《太陽》說明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鞏固說明方法的運用,從而感受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此外,此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是“優化練習設計提高語用能力”,因此,我通過填寫表格來鍛鍊學生概括內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反思本次整個教學過程,我發現自己有很多的不完美。下面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領悟。

從整體上看,其一、時間沒把握好,每個板塊的'用時分配不均,導致教學內容超時。其二、教師的語言表達不夠言簡意賅,有些問題的陳述不夠明確。其三、老師的牽引痕跡明顯,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不夠。其四、教學目標落實不到位,特別是學生概括內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這個知識性目標上。其五、對於學生的學情把握不夠,導致學生沒有很好的完成表格的填寫。

從教學上看,由於我的教學設計環節上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再加上自己對於表格所要填寫的信息表述不明確,導致學生拿着表格不知道如何下手。後來在課堂上採取了分步共同完成的策略,但是也正因此,導致我在這個版塊上的教學出現了較爲混亂的思路。出現如此混亂思路的原因是因爲我在教學學生如何提取信息這個能力上的學習,沒有細化步驟,讓學生學起來很吃力。學生在填寫的同時又需要兼顧說明方法的認識,體會用詞的準確性這兩大個教學重點,再加上時間較緊,使得學生在後面這兩個教學目標的落實上也就出現了不是很理想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能區別“向”和“像”,學習並積累詞語“罕見、襲擊、氾濫、心甘情願、打擾”,積累描寫大風大雨的詞語。

2、分角色讀文,能有感情地讀好描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怎麼做的。

3、通過比較不同人在暴風雨中的不同表現,體會牛頓對科學執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4、繼續幫助學生掌握整理“取得的條件”。

重點難點:

1、分角色讀文,能有感情地讀好描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怎麼做的句子。

2、通過比較不同人在暴風雨中的不同表現,體會牛頓對科學執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媒體引入,體會暴風雨的程度

1、觀看暴風雨的錄象,思考:這是一場怎樣的暴風雨?

2、個別交流

板書:罕見、特大理解“罕見”的詞意

3、找到描寫直接描寫暴風雨的語句

(1)媒體出示

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雨襲擊了英國。河水氾濫,樹木連根拔起。牛頓家的木頭房子咯吱咯吱地響着,彷彿要倒下來。

想象這場暴風雨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體會,練習朗讀。

師小結:這些畫面是我們直接看到感受到的,是對景物的直接描寫,除了這些,你還能從哪裏看出這是一場特大的暴風雨?自瀆課文,用“————”找出有關語句。

(2)交流出示

牛頓的弟弟妹妹緊挨着媽媽,他們聽着呼啦啦的風聲,心裏十分害怕。

牛頓的頭髮被狂風吹得亂蓬蓬的,渾身都被淋透了。

媽媽彎着腰,縮着脖子,頂着狂風,焦急地尋找牛頓,終於在這空曠的後院找到了。(指導描寫媽媽的動作是爲了突出風大,可以模仿動作,學會描寫)

師小結:通過人物動作、心情的描寫來突出暴風雨的程度,這樣的描寫我們稱爲間接描寫。

二、揭示課題,學會質疑,理解課文

三、補齊課題:19、牛頓在暴風雨中

學生質疑

過渡:一般在暴風雨中,人們都很害怕,就像牛頓的弟弟妹妹那樣——可是牛頓卻不見了,弟弟擔心地問——妹妹驚慌地說——,那麼,牛頓到底怎樣了呢?真的被大風“刮跑”了嗎?你怎麼知道他並不是真的被大風“刮跑”的?

理解“心甘情願”(查字典理解“甘”,再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1、默讀課文第7第8小節,用“——”劃出寫牛頓在暴風雨中是怎麼做的句子,用“~~~~~~”劃出他爲什麼要這樣做的句子。

(1)交流出示

“他像個瘋子般不停地在風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時候向着風,有時候揹着風。每跳一次,他都測量一下落點與起點之間的距離,用石塊刻在牆上。有幾次,他一跳起就用雙手把斗篷往兩邊撐開,樣子就像一隻蝙蝠。”

借用媒體講解“每跳一次————就像一隻蝙蝠”理解兩個“向”,動作理解“有時候向着風,有時候揹着風”,區別“像”與“向”

過渡:牛頓爲什麼要這麼做?他真的瘋了嗎?

(2)交流出示

“牛頓真的瘋了嗎?不!這麼大的狂風他從沒見過。他很想知道這強大的風究竟有多大的力氣,能把他刮多遠?他要了解風力。”

再次理解“心甘情願”(教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正因爲牛頓對於這麼大的狂風十分好奇,爲了解風力,所以他‘心甘情願’地被風‘刮跑’,因爲不是真的被風颳跑,因此,這裏的刮跑要加上“”

四、交流資料,完成表格,加深體會

過渡:就這樣,風一陣一陣地刮,牛頓一次一次地跳。那他什麼時候才能停下呢?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9

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裏,有一顆大樹,樹上住着喜鵲一家。

有一天,狂風颳斷了樹枝,鳥巢從樹上掉下來,三隻柔弱的小喜鵲墜落到地上,其中兩隻當場就死了,只有一隻倖存。這時,外出尋食的大喜鵲正好回來,圍着小喜鵲拍打着翅膀,叫個不停。郭奶奶發現後,把那隻存活的帶回了家,大喜鵲這才飛走。

郭奶奶和女兒對小喜鵲關懷備至。他們爲小喜鵲買來了漂亮的鳥籠,每天用小米、雞蛋餵它。那隻大喜鵲經常停在郭奶奶家門前的大樹上,唧唧喳喳地叫。小喜鵲一天天地長大了。當小喜鵲可以展翅高飛的時候,她們把它放飛了。

後來,大喜鵲在原來的那棵大樹上又造了一個新家。被放飛的小喜鵲找到了大喜鵲,樹梢上不斷傳來它們歡快的叫聲。

白天,小喜鵲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會立即飛到她們面前,歡快地跳躍不止,像一個撒嬌的孩子。郭奶奶的女兒上班,有時候小喜鵲會跟隨着她;郭奶奶的女兒下班回到家,有時小喜鵲會在門口叫喳喳地迎接她。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鵲就會回郭奶奶家過夜。

小喜鵲就這樣有了兩個家。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0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清課文條理,理解課文內容。

2、讓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學習如何去關心和愛護別人,從而使學生懂得做子女的也應當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3、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體會爲什麼說這種沉默是可貴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可貴的沉默。

2、引導學生說說什麼是“沉默”?

(沉默就是不說話)

3、齊讀課題,質疑:

師:看到題目你有哪些問題?

(爲什麼說沉默是可貴的呢?誰沉默?在什麼情況下沉默?他們沉默時的神態怎樣?沉默之後是一種什麼情景呢?……)

二、學生自學,解決疑惑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⑴ 藉助拼音通讀課文。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

⑵ 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⑶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記號。

⑷ 小組合作學習,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詞句與大家交流、 討論。

2、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

3、教師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三、檢查自學情況,深入學習課文,體會思想感情

1、讀準生字、新詞的字音。

2、理解詞義:

異口同聲:形容很多人說同樣的話。

驕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氣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樣子。

左顧右盼:向左右兩邊看。

情緒:人從事各種活動時產生的興奮的心理狀態。

索性:直截了當,乾脆。

阻止:使停止行動。

蘊藏:蓄積而未顯露或未發掘。

依然:依舊。

寂然無聲:非常安靜,沒有聲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趕。

沉默不語:不說話。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減輕或免除對罪犯的刑罰。

四面八方:泛指周圍各個方面。

繼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讀課文,理清條理:

⑴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在一節課上,老師詢問家長給學生們過生日的情況,大家情緒熱烈,滔滔不絕,可當老師問誰知道家長的生日時,教室裏立刻沉默無聲,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懂得了要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⑵ 哪些自然段是寫課上發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寫了課下發生的事?

(小組合作學習,得出以下結論。)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可以分爲三段:

第一段:(1~16自然段):寫課上老師教育我們不能只會感受愛,還要知道回報父母的愛。

第二段:(17自然段):寫家長會上,家長們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寫“我”的感受。

4、學習內容,理解重難點:

⑴ 請學生把課文中孩子們在敘說父母給自己過生日的情景時的表現,用筆畫下來,再讀讀,體會一下當時孩子們的心情。

(也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過生日的情景)

從“驕傲地舉起了手”,“神氣十足地左盼右顧”,“越點越多,越點越興奮,聲音越來越響”,“索性站起來”,“快樂地交談”等體現了孩子們得到父母的'愛的幸福。

⑵ “我想去尋找蘊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爲珍貴的東西。”

(“極爲珍貴的東西”在這裏就是指要回報父母的愛。這句話是說“我”要讓孩子們不光感受到愛,還要讓他們懂得回報父母的愛。)

⑶ 老師後來提了什麼問題,使這熱烈的場面一下子變得沉默無聲?完成下面練習,想像一下,他們在想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想什麼?

課件出示:

“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教室裏寂然無聲,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孩子們沉默着,他們想:

⑷ “沉默了足足一分鐘,我悄悄地瞥了一下這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的犯了錯誤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鐘”,表明“沉默”的時間很長。孩子們面對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這個話題,一下子從“十分熱鬧”變得“沉默不語”,“所有的人”都不說話了,並且臉上流露出犯了錯誤的神色,這恰恰是他們可愛的地方。說他們可愛,是因爲他們在覺察到自己錯了之後,毫不掩飾,坦誠地流露在他們的神色之中。)

⑸ “像獲得赦免一樣,那一雙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這句話是“我”輕輕問“怎樣才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後孩子們的最初反應。“像獲得赦免一樣”,形容孩子們的錯得到老師的原諒,心情輕鬆了許多;“躲躲閃閃的目光”,形容孩子們追問時表現出來的迴避的神色;“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說明孩子們的目光慢慢地從各個角度轉向老師,敢於看老師了。)

⑹ 老師提示了大家回報父母愛的方法,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沉默前的熱鬧已經不一樣了。到底哪兒不一樣?

(前面是說父母如何愛自己的而熱鬧,後面是爲回報父母的愛想辦法而熱鬧。)

⑺ 有感情地朗讀,體現兩種不同的熱鬧。

⑻ “啊,我真快活!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這堂課成功了,小傢伙們在沉默中終於懂得要回報父母的愛了,後來他們用各種方式回報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我”聽到家長會上爸爸媽媽說他們的孩子在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愛,這正是孩子們在那節課上沉默不語“反省”自己的結果,這也正是爲師的快樂。)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1

【教學目標】

1、在口語交際中訓練表達能力,交流資料,瞭解人文地貌知識。

2、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寫真人真事。

3、“我的發現”中讓學生認識四字詞語有不同的形式,加強了語言的形象性。

4、“日積月累”中“讀讀認認”是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讀讀背背”是讓學生積累寫友誼的名句。

5、“趣味語文”是引導學生說帶“言”的詞語。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1、2、3、4。

【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1和3。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引入

1、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世界,你會用哪個詞,爲什麼?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指導交際

1、看了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2、誰願意告訴大家,你找到了哪些資料?

3、指導分組交流。

三、交際

1、我先來介紹我想讓大家瞭解的一張圖片。

(教師介紹)

2、誰來幫我評一評?

3、哪一小組先來彙報?請其他同學認真聽,說一說你聽完後的收穫並進行評議.

四、總結

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驗,同時,我們也是幸福的,因爲我們擁有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2

教學目標:

1.認識“融、燕”等7個生字;會寫“鴛、鴦”等12個生字。

2.聯繫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瞭解“蘆芽、河豚、陰”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並默寫《絕句》。感受詩中蘊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默寫《絕句》。

教學難點:

能用聯繫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瞭解古詩大意。

教學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找有關春天的詩句。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課程:

第一課時

1、古詩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藉助註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感受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和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3、藉助此詩的學習,初步瞭解題畫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借助註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學習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感受詩人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教學理念

1、遵循古詩的教學規律,以讀促學。

2、把握古詩的特點,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學資源,拓展延伸學習內容。

4、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教學準備

掛圖、蘇軾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1、小黑板出示小知識。

課外知識積累: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與南宋辛棄疾合稱“蘇辛”。

2、板書課題: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學掛圖。

引導學生讀懂詩題,指導學生觀察教學掛圖上的內容;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蘇軾爲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畫《春江晚景》而題詩,寫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讀古詩

① 自由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② 能認識“蔞蒿”二字,正確書寫“崇”、“軾”二字。

2、學生自學。

3、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相機出示教學掛圖)。

① 識字“蔞蒿”、“崇”、“軾”

② 指多名學生讀詩,集體評價,用“/”畫出詩中停頓的地方,再齊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再讀古詩,讀懂詩意

① 再讀古詩,結合註釋,利用工具書逐行理解詩意。

② 瞭解詩人是如何描繪《春江晚景》這幅畫上的內容。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學,教師行間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並適時點拔。

3、教師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① 指多名學生述說每行詩的意思,教師及時點評。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生: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嬉戲遊玩,好像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師:“桃花三兩枝”說明了什麼?(兩三枝桃花開放,給我們報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鴨先知”表明鴨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戲。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生:這名話的意思是:河灘上已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出嫩芽,此時正是鮮美的河豚上市之時。

師:“蔞蒿滿地蘆芽短”體現怎樣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愛),“河豚”是畫中的事物嗎?(河豚不是畫中的事物)。你能結合課文和圖畫進行聯想嗎?(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② 在師生共研中讓學生知道這首詩詩人由江邊——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詠畫的景物,描繪竹林、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麗景色,第4 行詩由畫面景物跳出畫面,展開了極爲豐富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四、三讀古詩,背誦古詩

① 三讀古詩瞭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 背誦古詩。

2、學生進入第三次先學,在學習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① 引導學生概括題畫詩的特點。

出示《題畫蘭》這首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讓學生結合這兩首詩來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 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對又快。學生背誦古詩。

五、課堂訓練

1、辯字組詞:

崇( ) 蘆( ) 豚( ) 蒿( )

崇( ) 廬( ) 逐( ) 篙( )

2、這首詩中寫詠畫面景物的詩句是:

作者展開想象的詩句是:

3、古詩賞析:

① 這是一首 詩,詩的作者是 朝詩人 。

② 這首詩描寫了 時節 的景象,體現了詩人 。

學生完成練習,教師瞭解學生的練習情況。

六、總結

師:學了這首詩,從古詩的內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從詩人描給的圖畫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啓發?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對古詩的教學,我們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在把握古詩特點的基礎上,有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並使古詩教學達到生活化,努力地構建高效課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的教學上,我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思想,結合這首題畫詩的基本特點,採取了自讀自悟,以讀促學的基本理念。首先讓學生把古詩讀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後再讀古詩,讀懂詩意,瞭解蘇軾是如何描繪《春江晚景》這幅圖上的內容。在充分解讀古詩後,讓學生能瞭解題畫詩的特點,從而在學習中讓學生能讀會背會說。切實使學生的學習做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古詩教學的大語文觀,在充分地解讀文本、解讀學生的基礎上,要讓教學生活化,學生的學習自主化,教師的指導系統化。爲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分解爲三個階段目標,力爭實現“三維目標”。在每一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下讓學生能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讀書、表達、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課堂內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通過對詩的感情與深入探討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最後,在教學策略上,我通過學生對課外知識的瞭解與積累,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通過學生對古詩的賞析、品讀、感悟,進一步培養語感,能感受到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魅力四射,讓師生在課堂活動中,與詩人達成共鳴。從而激發學生樂於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認爲不論是古詩的教學,還是課文的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都離不開學生的體驗,只有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那麼才能做到教就是爲了不教,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畫家,善於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就是他爲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學自讀,熟讀詩句。

出示自學要求:勾畫不理解的字、詞,藉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 ,瞭解詩意

1.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提醒學生注意停頓。 (板書古詩並畫出停頓)

2. 春江晚景這幅畫描寫的是哪個季節?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到春天的足跡嗎? (桃花,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裏鑽出來。)

3.這幅畫一定很美,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1)你們認識蔞蒿、蘆芽、河豚嗎?師解釋。

蔞蒿:長在窪地的一種野草。

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學生描述詩中的畫面內容。

師提問:詩中哪幾句是描寫畫中的內容(前三句),那最後一句是什麼呢?(詩人

的想象)。

(3)師生共同總結古詩意思,當堂背誦。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結合註釋瞭解詩意。】

四、 當堂小結,生談感受

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根據詩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讓學生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第三課時

一、導語引入,揭示課題

1.繼續學習宋朝詩人曾幾寫的一首古詩,一起感受曾幾筆下的春天。

2.強調曾是多音字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讀古詩,補充學法

1.師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

2.學生根據古詩學習的方法自學古詩。

3.齊讀1、2句。經過自學,你學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強調“泛”“盡”的意思?

【設計意圖:回憶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勵學生提出新的學習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很好,遊興愈濃。指導學生讀出1、2句的,體會詩人的心情。

5. 詩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有些失望的時候,卻聽到樹上的黃鸝,於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3、4句。

6.此時詩人的心情一定是—驚喜的,指導學生讀出詩人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詩人那種由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7.齊讀整首詩,讀出詩人心情的變化。(配樂朗讀)

8.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全詩的意思。

三、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欣賞美麗的春色。(播放視頻)

2.用學過詩文描繪春色。

板書設計:

絕句

唐 杜甫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衢道中

宋 曾幾

心情變化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3

學習目標

1.認識“坑、考、秦、域、遺、震”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悄、閃、坑、臥、推、旅、考、秦、紀、遺、究、震”。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瞭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後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

瞭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

教學過程:

板畫激趣,談話導入

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教師板畫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請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分節指名讀課文,相機檢查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檢查預習,質疑解難。

1.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kui)李四光,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回龍鎮下張家灣村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童年隨父親入村塾讀“四書”、“五經”,學寫詩文。他勤奮好學,愛好勞動。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大地構造學家、第四紀冰川學家、地質學家。他是中國地質學的先驅之一,創立了地質力學,併爲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學生針對課文內容質疑,師生共同解疑。指導寫字,完成作業。

1.認讀要寫的字。坑、考、秦、域、遺、震著、藏、悄、閃、坑、臥、推、旅、考、秦、紀、遺、究、震

2.爭做寫字小老師:那幾個字容易寫錯,該怎麼寫,請你想一想,然後提醒大家。

3.各自抄寫。

詞語解釋:

1.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燬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爲石質的隕星。

2.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qiao)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3.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後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4.突兀:高聳。

5.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火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

6.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瞭解童年李四光對大石頭產生的疑問以及他後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係,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複習生字新詞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的他常常和小夥伴們圍着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到現場去,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電腦多媒體課件的話,繼續演示李四光圍着大石頭躲閃,大石頭遮住了李四光,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導學生根據內容描述。

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麼問?老師怎麼答的?李四光又會怎麼想?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一演。

同桌讀、演後挑選學生上臺表演。

表演結束後教師問李四光扮演者:“聽了老師的回答,你的疑問解決了嗎?爲什麼?”

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後來這個疑團有沒有解開,怎麼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後兩自然段。

讀後討論。

a.李四光怎麼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

1.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二十多年;

2.長大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裏甚至上千裏;

3.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才終於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裏來的。

b.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麼重大成果?

交流讀後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結鼓勵:

孤零零的巨石聯繫着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着大價值。願我們小朋友們也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爲國家、爲人類作貢獻。

板書:

7、奇怪的大石頭

產生疑問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學習地質

專門考察

冰川遺蹟

——震驚世界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4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紅軍被成爲菩薩的原因。

三、教具準備:

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憶,揭題導入

1.回憶《朱德的扁擔》,談談對朱德的認識

2.揭題

3.指名朗讀與課題相對應的課文段落

4.解題: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說的是誰?

5.再讀課題

(二)探究體悟

1.躲紅軍

反動軍隊對老百姓做了哪些壞事?

師穿插介紹紅軍

(PPT)理解“藏族同胞……誰也不露面。”

(1)抓住關鍵詞體會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導朗讀

朱德總司令得知後急得不得了,因爲他擔心——,他憂慮——,他不想看到——。

對比:反動軍隊的司令會着急嗎?

2.找藏胞

(1)(PPT)指名讀

(2)加標點再讀,體會語氣

(3)對比:要是反動軍隊會去找找藏胞嗎?

(4)指導朗讀

(5)生自由讀四至七段,思考: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們有菩薩般的心腸?

3.搶春耕

(1)彙報:“不能讓藏胞來年捱餓……結果……”

指名讀並說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話就是怕藏胞捱餓。

因爲種自己的地來不得一絲一毫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戰士用心耕種。

指導朗讀

理解第二句話並指導朗讀

瞭解紅軍在長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對比:反動軍隊會這麼做嗎?

(2)彙報:“這也怨不得……搶種上。”

擋住百姓眼睛的烏雲是誰?

朱總司令着急嗎?爲什麼而急?

對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讀朱總司令的三段話

4.誇紅軍

(1)得知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園,也許他們在想什麼?

(2)看到紅軍不僅不拿他們的一針一線,還打掃,整治,他們又會說什麼呢?

組內練說

班內交流

(3)他們以前傷心流淚是因爲——,他們現在感動得流淚是因爲——。

(三)延伸內化

1.過渡:同學們,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解放軍繼承了他們的優良傳統,不僅把種子種在了藏胞的心間,也種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坎裏。

2.看圖感受: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迴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讀題)

小學語文教案三年級1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會認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賽跑、憂傷、持續、安慰、日月如梭、雖然、狂奔、暑假、受益無窮、將來、假若”等詞語。

能力目標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感知、感悟課文內容

情感目標

蒐集、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體會時間的意義,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教學重點:

本節課訓練重點是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文章最後一段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本課難點是通過文中具體事例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課的開始,我向學生播放劉翔在賽場上奔跑的畫面,同時在畫面上配上時鐘,因爲學生對劉翔很熟悉,一下子就引起了同學的興趣,同時,時鐘也讓學生很直觀地理解了和時間賽跑的意思。

二、質疑定向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導入新課以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學生會提出很多問題,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概括爲以下三個問題:(出示問題)

1、時間又不是人,“我”爲什麼要和它賽跑?

2、“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

3、賽跑的結果怎麼樣?

三、探究體驗

1、合作探究

問題確定後我讓學生選擇最想探究的問題,自由結合組成探究小組並迅速確定每個人的角色。這樣就爲下邊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具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覆讀文,自主探究,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難免碰壁或者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爲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這時進行全班交流,由中心發言人代表小組進行發言。我根據學生彙報情況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2)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3)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4)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2、朗讀體驗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理解過程重,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1)用悲痛的語調讀第一自然段,體驗作者的悲痛和時間的無情;(2)用稍慢、無奈與沉重的語氣讀第四自然段,體驗時間的短暫與無情;(3)用稍快而又興奮的語調,體驗我跑贏時間的興奮和喜悅。)

四、遷移拓展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要擴大學生閱讀面,所以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理解體驗後,我會引導學生試着把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背一背,並積累下來。,學會積累併爲自己所用。同時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有關時間的名句。如:魯迅說的“時間就是生命”。孔子說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五、反思昇華

在學生積累了一些有關時間的名言後,我再引導學生讀文章最後一自然段,並結合實際進行反思昇華,使教學進入第三個階段,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1、作者寫出了這麼好的文章,可見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如果他不和時間賽跑,他會在文學上取得成功嗎?

2、假如有一天你也和時間賽跑,努力學習,並在某一個方面取得了成功,你是不是也會感到和時間賽跑其樂無窮呢?

3、說說自己和別人浪費了時間的一兩件事,並就此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通過反思,明白了不珍惜時間就不會事業有成,和時間賽跑是人生中的樂趣,而且懂得了今後該如何珍惜時間,爲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習慣奠定了基礎.

六、自主作業

新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和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爲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爲了強化學生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我安排如下作業:(出示作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題來做。

(一)、以《時間,你是我的親密夥伴》爲題,談談你浪費或珍惜了的時間及感受。

(二)、從報刊、電視、網上或生活中搜集:哪些人被譽爲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他們有哪些動人事蹟?

(三)、列舉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說說一分鐘可以做那些事。

板書設計:

和時間賽跑

的教學反思

《和時間賽跑》既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又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文中“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傷不已,後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日落日出、鳥飛鳥還等自然現象,明白了爲什麼要珍惜時間;並在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啓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本文采用的是敘議結合的方法,觀點鮮明,故事具體,值得我們學習與深思。”

時間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時間的理解比較膚淺。在學習本課時,以“謎”入手,通過猜謎、找謎、解謎、揭謎底的過程,來理解課文,讓學生結合實際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和時間賽跑》這一課的教學時,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思路設計新穎。

猜謎語是學生最喜歡,也是最熟悉的遊戲,我在準備《和時間賽跑》這一課時,第五自然段中說:“爸爸等於給我說了一個謎。”這句話中的迷字,給了我啓發,如能按猜謎語的形式來設計教學,對學生來說有吸引力,他們會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於是經過深入分析,發現這個迷就是第四自然段中“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有了謎就有了解謎過程,第八自然段和時間賽跑就是解謎過程,第十自然段“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就是作者解出來的謎底。因此我就按這種思路設計教學,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文,整篇課文也以猜謎的方式展開:找迷——解迷——揭謎底。首先讓學生找出爸爸說的迷,理解迷的含義。接着從發現身邊事物永遠不會回來,引出解謎的過程,也就是和時間賽跑的過程,爲了讓學生對作者和時間賽跑的收穫有個感性認識,對作者進行簡介。最後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了謎底。圍繞謎底,讓學生談認識、感受,通過整個解謎過程,使學生認識雖然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就可以成功。

二、從生活體驗理解教材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處處都洋溢着語文的氣息。學生是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體驗去解讀教材的。教師在教學中不要拘泥於教材,變過去的“教教材”,爲現在的“用教材教”。讓教材成爲學生通向真實生活,通向廣闊世界的橋樑。通過課本文本喚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聯繫起來,學得更深,更廣。

三、強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我們的語文教學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滿着生命的感動,負載着陶冶情操的使命。教師要善於關注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使之成爲喚醒學生心靈的源泉和動力,使學生心中美好人性的萌芽慢慢地滋生,強壯。完善學生人格,要把語文課上到學生心裏。

四、朗讀中品味情感。

隨着探究問題、理解內容的深入,我始終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個性朗讀,發現問題時讀,理解內容時讀,體會情感時讀。可採用自由讀、範讀、指讀、評讀、齊讀等。學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讀出了“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讀出“我”體驗時間流逝的哀愁,讀出“我”跑在時間前面的喜悅。通過這些豐富多采,個性鮮明的朗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明理、悟情。

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以下幾點是我不足之處:

1、關注學生做得不夠。在實際教學中,自己的評價語言還顯單調。學會讚美學生,可是一門藝術。這也是以後要努力的一點。

2、學生默讀了,心裏有了,但總覺得有點“茶壺裏煮餃子,倒不出來”的感覺,是否因爲有聲朗讀少了,值得思量。

3、學生有聲朗讀時,情感還差點火候,悟與讀的轉化在平時要加強訓練。

讓孩子們在課堂上獲得實實在在地“成長”,這是我的追求。這節語文課上,孩子們有收穫,而我的教學生活也一樣。希望在我的陪伴下她們可以健康快樂地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