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5篇)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5篇)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的交流意識。

2、啓發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通過具體的事情,真誠地誇獎別人。

3、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啓發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

教學過程:

①談話引題。

教師結合本堂課上兩位學生的實際由衷地進行誇獎,讓被誇獎的同學談談感受。

學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難忘的一次誇獎以及當時的感受。

②討論明法。

引導學生聯繫前面的例子討論:應該如何誇獎別人。

③分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組分成四組。先想想小組裏每個同學的長處,再用具體的事情來誇一誇組裏的同學。注意小組裏的每一個學生都要誇獎同學,每一個同學也都要被誇獎到。

④全班交流。

⑤填寫“成長卡”。

成長卡上分四欄:“教師說”“家長說”“同學說”“自己說”。同學間交換填後兩項。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①能發現ABB式詞語重疊部分的讀音變化,感受重疊的表達效果。積累ABB式詞語和成語

②讀背《三字經》節選,大致瞭解意思。

③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

教學過程:

我的發現

①出示“我的發現”中的列出的詞語。引導學生認真讀讀,再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②指名讀詞語,糾正讀音。

③互相交流:你發現了什麼?這些詞語都是ABB式。這種形容詞的重疊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帶有某種感情色彩。

④指導朗讀,通過讀體會這樣重疊的表達效果。⑤拓展積累。

讀讀背背

①請學生捧起書,藉助拼音,反覆練習,把韻文讀正確,讀通順。

②指名試讀。

③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進行範讀和指導。

④怎樣理解這幾個句子的意思?

⑤自由朗讀,熟讀成誦。同座互相檢查背誦。

課外擴展

有條件的,再找《三字經》讀一讀,以後背給大家聽。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能積累成語。猜字謎,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3、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讀讀記記

①自讀“讀讀記記”中的詞語,讀準帶拼音的字的字音。

②同座互相檢查是否能讀正確。大致說說詞語的意思。

③分類記憶這些詞語。

趣味語文(猜字謎)

①仔細看看謎面,你能猜出謎底是什麼字嗎?(是“口”字)

②說一說,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③請同學們在蒐集的字謎中,選一個讓大家猜猜。

④試着編一個字謎。獨立編、合作編均可。

⑤交流,並評選星級字謎。

根據所編字謎的準確和巧妙,評選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字謎。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2

學習目標

1、認識“攝、媚”等8個生字。會寫“突、按”等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小男孩對高爾基的敬重熱愛、高爾基對小男孩無比慈祥、關懷備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了解關於高爾基生平故事、資料。

第一課時

揭題導入

1、上節課大家學習了前蘇聯革命領袖列寧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今天,俺們再來學習一位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這個男孩是一個小攝影師。

2、板書課題。讀準生字:攝(shè)。

聯繫生活實際說說“攝影”是怎麼回事,“攝影師”是幹什麼的人。

3、出示教學掛圖,同學交流高爾基生平情況,教師相機補充講解。

初讀課文

1、選擇自身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開火車讀詞語,重點指導“鞠(jū)躬(gōng)”、“膠(jiāo)卷”,輕聲字“停當(dang)”、“打量(liang)”、注意:玩弄(nòng)聲母是n。

3、給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提醒同學課文共15段,小攝影師給高爾基寫信的那局部內容屬於第1自然段。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同學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5、齊讀全文後,完整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合作識字

1、小組合作,想方法記住生字字形。

2、交流識記方法:利用熟字記生字(交—膠)、形聲字構字(輛—形旁“車”—聲旁“兩”)。並且說說在書寫時應該注意什麼。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紙團牆報鞠躬打量吩咐玩弄膠捲祕書雜誌社轉告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角色演讀,體會感情

1、以小組爲單位,組長爲導演,佈置組員分角色朗讀、扮演課文第1—11自然段的內容。

提醒:以課文內容爲劇本,找出描寫動作、神態的重點詞語,邊做動作邊朗讀。

2、教師分組巡視、指導朗讀、扮演。

3、挑選一組同學上臺扮演,根據扮演情況,相機指導理解幾處重點語句。

a。點評同學扮演的動作。相機理解“鞠躬”、“打量”、“玩弄相機”、“趕緊站”等詞語。

b。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說說你扮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引導同學從中感受到小男孩對高爾基的敬重熱愛之情。

c。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尤其是“吩咐”二字,展開討論,體會到他對下一代的寬厚慈祥和關懷。

d。引讀第10自然段,注意高爾基的神態動作,指導讀好句子:“小朋友,回來!俺給你膠捲,俺這兒有很多膠捲。”讓同學反覆朗讀好這句話,從中感受到高爾基多麼想留住小男孩,協助小朋友拍成這張照片,實現他美好的願望。

4、練習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巧設疑問,昇華感情

1、提問:小男孩會回來嗎?

2、讓同學發表自身的看法,要求聯繫全文,在課文中找出自身的依據。

3、高爾基希望小朋友來嗎?指導朗讀最後一句話,抓住“不過”、“一定”等詞表示的前後態度上的轉變,再次深切感受他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深深的愛。

課外延伸,想想續寫

1、小男孩匆匆趕往高爾基的辦公室,再次見面時他們會說寫什麼?做些什麼呢?請你展開想想,接着往下編寫這個故事,同學間相互交流。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次積累運用包括“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目標

積累格言警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熟讀成誦。閱讀短文《給,永遠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聽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寫出自己對美好往事的回憶。

教學重點難點

講述具體事例,說出自己對培養美德的看法,認真傾聽別人發言,聽懂主要意思。

教學構想

逐題進行練習,使學生學會積累知識,並能在閱讀和習作中加以運用。

教學準備

投影片、《釣魚的啓示》《小珊迪》《給,永遠比那愉快》插圖、一張自己喜歡的照片。

教學時間 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讀讀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讀短文,瞭解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

1 導入。你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積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誰願意說一說?這些格言警句你爲什麼記得牢?2 教師示範背誦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導學生讀、背格言警句。

1 讀準字音。

2 注意不讀破句。

3 練習背誦,檢查背誦情況。

三、閱讀短文。

1 反覆閱讀,瞭解主要內容。

(1)初讀短文,瞭解大意。

(2)逐個自然段閱讀,瞭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個自然段的內容連起來說說,抓住短文的主要內容。

2 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高爾基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什麼?

(2)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高爾基認爲要怎樣生活纔會愉快?

(3)反覆讀“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思考:“給”字後面爲什麼加上逗號?“永遠”強調什麼?

(4)聯繫生活實際,談個人感受。

作業設計

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積累運用八

讀讀背背——格言警句

閱讀——給,永遠比拿愉快

課後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進行口語交際練習,聯繫課文內容,分銷足壇談自己的感想和收穫。

學生學習過程

一、複習導入。教師出示《釣魚的啓示》《小珊迪》《給,永遠比拿愉快》的插圖,大家還記得這三篇課文的主人公各有什麼美德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地分別在三幅圖上寫上“誠信”“誠實”“善良”“奉獻”。清同學們根據“積累運用八”中“口語交際”的要求,就這一話題,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組成小組,選擇交流內容。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聯繫《釣魚的啓示》《小珊迪》《給,永遠比拿愉快》等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說說應該怎樣培養美德,可以列舉革命領袖、英雄模範的事蹟,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向他們學習,還可以就身邊熟悉的人的故事,說說他們身上有什麼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要求:(1)講的.同學先想好內容和順序,要做到語句通順、連貫。(2)聽的同學要抓住說話人所表達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小組可展開討論。教師巡視,瞭解各小組交流情況。

三、各小組在全班彙報交流。在小組的基礎上,師生評議:哪個小組說的內容最感人,哪個小組表達的最清楚。

四、教師小結。

作業設計

寫一個有美德的人。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從小培養美德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考、秦”等5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3.讀懂課文,體會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並學習這種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1.蒐集李四光的生平、圖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詞卡片。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你見過大石頭嗎?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七課《奇怪的大石頭》。

2.過渡: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同學們想知道的很多問題,我們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簡介(結合課後的資料袋和自己蒐集的資料,說一說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各自輕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預習情況。

(1)認生字:教師出示生字詞,學生認讀,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

(2)指導生字書寫: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總結應該怎樣寫。

(3)教師點撥下面的詞語。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燬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爲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後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傾斜方向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

3.教師播放課文範讀,學生聽讀,思考:課文圍繞大石頭寫了一件什麼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三、自由朗讀課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業設計

1.教師點擊課件,學生隨堂完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鞏固新詞,朗讀課文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並組詞。

2.分組朗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感受體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課文講的是李四光小時候的事。小時候他常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圍着一塊巨石捉迷藏,讓我們一起前往現場,去看看這是一塊怎樣的巨石,他們是怎樣圍着巨石捉迷藏的。

請大家自學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

(2)李四光和夥伴們怎樣圍着石頭捉迷藏的?

(3)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找不到李四光,這是爲什麼?

2.感受好問精神

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大石頭有了疑問。他首先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是怎麼問的?老師是怎樣回答的?李四光聽後是怎麼想的?同桌之間對問對答。

引導學生思考:聽了老師的回答,李四光的疑問解決了嗎?爲什麼?

3、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他爸爸也說不清。最後這個疑問得到解決嗎?怎麼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後兩自然段。

讀後交流:李四光怎麼解開這塊巨石之謎的?

教師主要引導:

(1)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許多年;

(2)長大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裏甚至上千裏。

(3)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於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裏來的。

(4)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麼重大成果?

帶着問題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適度拓展

1.總結:孤零零的巨石聯繫着千萬年前的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可能蘊含着巨大價值。願小朋友們保持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

2.我們知道李四光和大石頭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這方面的知識?

教師點擊小閱讀,補充兩則小故事。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5

【《金色的`草地》教案設計】

【設計理念】

設計時,着重通過朗讀,再現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給我們帶來的樂趣。通過仔細品讀課文,引導學生髮現蒲公英一天裏不同時間的變化,體會觀察的重要性。最後的拓展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學情簡介】

對於縣城的孩子來說,蒲公英這種植物離孩子的生活有一段距離,孩子們之前並不瞭解這種植物及它的屬性,是本文中理解上的一個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1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善於觀察事物,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通過多種方式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鼓勵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品位語言,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善於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興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學生能夠增強對大自然熱愛的感情,體驗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增強觀察自然、瞭解自然的意識。

【教學方法】講授、體驗

【教學準備】準備稿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教學第一自然段

1. 同學們,我們的兒童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不僅有豐富的`校園生活,我們還擁有多彩的課餘生活。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課《金色的草地》。(板書課題)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一起大聲地齊讀課題。

2. 生字詞的預習怎麼樣了?誰領我們一起讀一下課後的字寶寶?

老師又把字寶寶請到了老師這裏,誰還能正確地讀出來?(小黑板出示:姜太公用直鉤釣魚,可真奇怪呀![ ]-[ ]+[ ]=攏)

3. 同學們把生字掌握得很牢固,那麼課文呢?誰能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生評價。

4. 爲什麼草地是金色的?通過預習,相信同學們已經知道答案了,誰來說一說?你能抓住書上的詞句來回答嗎?(一大片、長滿、盛開)這些詞語說明蒲公英長得怎麼樣?(多)

5. 誰能讀一讀,把蒲公英的“多”讀出來。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兄弟倆是怎麼玩耍的?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指名讀。聯繫上下文理解“一本正經”、“引人注目”,告訴學生,這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就是讀句子,想意思。

2. 金色的草地給兄弟倆帶來了什麼?(板書:快樂)是做什麼的快樂呢?(板書:玩耍)

誰來讀一讀,讀出兄弟倆用蒲公英玩耍的快樂來。

3. 你平時和小夥伴們玩耍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快樂嗎?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全班交流。

三、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這片草地除了給兄弟倆帶來了玩耍的快樂,還給他們帶來了發現的快樂。(板書:發現)

小組合作學習,思考:(出示小黑板)我發現了什麼?(草地會變色)草地爲什麼會變色?

2. 全班交流。指名說“我”發現了什麼?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早上綠色;中午 黃色;傍晚 綠色)

在理解原因時加上動作。邊讀邊做動作。

3. 小作者爲什麼能發現蒲公英變色的原因呢?(板書:仔細觀察)

仔細觀察是我們探索自然奧祕的一把金鑰匙,同學們可要做一個細心的孩子。

四、 總結全文,情感昇華

1. 蒲公英可真有趣!小作者在最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多麼可愛的草地!多麼有趣的蒲公英!

讀一讀,讀出對草地的喜愛,對蒲公英的讚美。

2. 正因爲這樣,從那時起,蒲公英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

爲什麼說“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早晨,當陽光灑遍大地,蒲公英就張開花瓣,就像我們睜開了朦朧的睡眼,所以說它和我們一起起牀;晚上,夕陽西下,蒲公英會合攏它的花瓣,和我們一起睡覺。)

3. 這麼可愛的草地,這麼有趣的蒲公英,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讀。

 五、 拓展練習

1. 大自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除了有趣的蒲公英,你還了解其他有趣的植物嗎?指名說,師適當補充。(含羞草——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一碰它它就會合攏它的葉子。

豬籠草——捕食昆蟲做食物

向日葵——托盤的背面害怕陽光,因此它總是把它的笑臉迎向太陽,這也是“向日葵”名字的由來。

睡蓮——花瓣白天張開,夜晚合攏,被譽爲“花中睡美人”。

六、 作業

今天回去後請同學們查閱資料,找找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有趣的植物,回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板書設計】

2.金色的草地

玩耍

快樂 早上 綠色

發現 中午 金色

(仔細觀察) 傍晚 綠色

 【教學總結】

這篇課文充滿童趣,特別適合孩子的口味。在寫作特色上,描寫細緻生動,抓住了時間的變化,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讀起來很優美。因此在教學中,用一“讀”字爲教學手段。通過本人的教學設想,學生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無論是對文章的理解還是同步習作練習,都落到了實處。

這篇課文的文字和內容都比較淺顯,只要引“讀”到位,學生大體都能理解課文的內容。因此本人在教學中作了課前準備,對蒲公英的生長特點及性質作了些查找。特別是我們山村孩子對蒲公英的認識並不陌生,現在正是蒲公英快開花的時節,課前我讓學生回家請教家長,並找了些。這個過程學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樂於完成。孩子們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藥,可以餵豬,牛、羊等動物都喜歡。味苦可以清熱解毒,學生算是對蒲公英有了許多瞭解。於是板書課題,揭示新課。

學生帶着興趣走進文本,本文雖然是以敘事爲主,但蘊含在其中的感情卻是豐富的,強烈的。因此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要用不同的語調變化,把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把大自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快樂體現出來,把草地上玩耍遊戲的童真童趣體現出來,語氣要輕鬆活潑,節奏速度較快。(在這一過程中,是本人在本課的閱讀指導上的重點,給足時間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品讀、跳讀、引讀、分角色讀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儘量讓孩子們在平特和、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別是文中描寫“我”和弟弟互相往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描寫生動,這部分的描寫雖然帶有調皮和玩笑性質的遊戲,卻充滿了童真童趣。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表演,並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不拘一格,多樣變化,寓教於樂,賦於生命的課堂。

引導學生閱讀感悟寫法。本文恰當地運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用手掌的張,合的動作打比方,就把一種不太容易說清楚的現象講清楚了,使人一目瞭然,形象生動。那麼怎樣打比方呢?(這是本人在這一知識點上的重點訓練)通過出示一些較爲深刻形象的例句。如,描寫看報時,可以這樣打比方:

1、看報就像喝果汁,“咕嘟咕嘟”地喝,不知是什麼味兒;如果慢慢地喝,細細地品嚐,就會感覺果汁原來是酸酸的,甜甜的。

2、時間像公平的老人,如果你能善待他,珍惜他,就慢慢地就能感覺他對每個人都不薄。

引導學生如何從生活中捕捉素材?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點講解與訓練。(複述文中描寫兄弟倆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盡情玩耍的情景,喚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慾放的'一幕。)在這環節中,我口頭出示:孩子們,我們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鮮空氣,去採集植物標本,火紅的楓葉讓人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鳥一起唱歌,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讓孩子們感到生活纔是最好的老師。在快樂的同時要用心去體會,寫作文時才能把這種感受寫得出來。比如:文中“我”無意中發現了草地顏色的變化,又發現了變化的原因。這雖然是偶然的,但卻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果換作別人可能不把它當回事,或者是輕易地放過去了。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自然現象。如:要下雨時燕子低飛,螞蟻搬家,冬天有許多動物爲了生存要冬眠。(讓學生說)鼓勵學生,凡事都要用心去體會,用心去觀察,纔會有更多的發現。(在這一環節中用一節課的時間安排了習作,訓練素材較多,寫自己家鄉的某處景物,也可以寫一種植物,還可以寫“生活中的小發現”寫“觀察日記”)等。

爲了突破難點,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的:(觀察現象—提出疑問——找出原因。)出示:例子(我家種了幾棵向日葵,我每天都去看望它們,有一天我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是爲什麼呢?最後我終於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字的認讀與書寫學生掌握比較好。

總之,學語文,無論用什麼方法教學,只要學生有興趣去讀,有興趣去寫,那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方能體現語文的實質意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6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閒”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③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並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①教師引述。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麼?爸爸媽媽是怎麼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

②學生交流。

③教師導入。玩耍常被認爲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的行爲,然而在科學史,有許多偉大的發現卻是在玩耍中產生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題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書課題並讀題)

④學生讀題,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

⑤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黑板上。如:

c.他玩的是什麼?

d.怎麼玩的?

e.他玩出什麼名堂?

初讀感知

①教師出示自讀要求。

a.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字典或聯繫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讀通句子。

b.讀完以後,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哪些問題?

②學生自主讀書。

③檢查自學。

a.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

b.出示新詞,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麼方法理解詞語的。

c.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精讀課文,領悟玩法

①多遍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②畫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學生再讀。

③教師引導: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樣磨鏡片的,他心裏會怎樣想?

④學生交流想象時,教師要注意點撥:儘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爲他喜歡,他想用它來看細微的東西,所以他才玩得這麼投入。

⑤指導朗讀。能用讚賞的語氣讀讀這一自然段嗎?

課堂練習,當堂展評

①練習寫“堂、鏡、閒、待、閱”這五個字。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③當堂展評。

課後活動

蒐集並閱讀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①認識“閱、固、調”等6個生字。會寫“堂、鏡、閒”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名堂、浪費、鏡片”等17年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從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過程中受到啓發。

③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穫。

教學重難點:寫寫自己玩中的樂趣和收穫。

教學過程

複習回顧

①聽寫生字詞。

②用自己的話說說列文虎克一開始是怎樣玩鏡片的。

繼續讀書,瞭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師引言:列文虎克就這樣玩,玩出了什麼名堂?我們繼續學習、研究。

②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想: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他發現了什麼?

b.指名學生多人次朗讀,以使學生儘可能地攝取更多信息,生髮感想。

③交流討論。

抓住以下要點:

a.有新的想法?: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會怎麼樣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鏡固定,另一片可以隨意調節。

c.有新的發現:看到了一個平時看不到的“小人國”世界。

④轉換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竟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心裏會怎樣想?

⑤朗讀體會感情。請同學們朗讀“他用顯微鏡觀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體會感情。

a.自由朗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朗讀時應該表達怎樣的感情。

b.感情朗讀,評點交流。

⑥表達感悟。瞭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發現以後,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些什麼?(可多人次談,學生交流時教師要畫龍點睛地點撥、肯定)

欣賞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國”究竟是什麼?他究竟玩出了什麼大名堂?讓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最後一段吧。

②學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一邊讀一邊畫出有關句子,可多遍地讀,另外還可參閱資料袋裏的有關內容。

b.指名學生多人朗讀。

③交流討論:a.“小人國”指的是什麼?b.他究竟玩出了怎樣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讀資料袋裏的內容,議議發現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⑤再次品讀:對這一段中的標點符號有什麼新的發現?(着重體會引號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穫

①教師引述。同學們平常都愛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穫和啓發,也得到不少的樂趣。下面交流一下我們玩中的收穫好嗎?

②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然後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

練習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顯示電腦課件中的生字:腿、隨、調、簡、拜、訪、具。

②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字寫得正確、漂亮。

③學生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拓展活動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穫寫下,準備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會上講一講。

板書:

  15、玩出了名堂

  磨鏡片

  列文虎克 製作顯微鏡 轟動世界

  最早發現微生物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情感。

3、讓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蒐集有關世界各國的資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課前佈置學生收集關於世界人種的相關資料,如文字介紹,圖片等,豐富學生認知。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請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

2、播放錄象(出示圖片),豐富學生感知。

3、同學們,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在我們這個廣闊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們,例如,我們中國人就是黃皮膚、黑眼睛的黃種人,還有白皮膚、藍眼睛的'白種人,捲曲黑髮、黑眼睛的黑種人??儘管膚色不同,可我們象兄弟姐妹一樣生活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有一位美國詩人就寫了這樣一首詩——最美的花束。

4、指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

(三)自學課文

1、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畫出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做標記。

2、檢查自學情況:請五名同學分節讀課文,引導學生評價是否讀得正確、流利。板書生字:漆、冠。

除了說“漆黑的頭髮”,還能說漆黑的什麼?引導學生用漆黑說句子。 “冠”是一個多音字,你知道嗎?學生給它注音組詞。

3、同桌合作朗讀課文,注意互相評價。

4、男女生合作讀課文,男生朗讀一、二節,女生朗讀三、四節,第五節齊讀。 5、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詩歌。

(四)理解課文

1、讀了課文,你知道或讀懂了什麼?

2、一、二節告訴我們什麼?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眼睛。(三、四節教法一樣。)

3、引導學生說一說:你覺得最美的花束是什麼?爲什麼把孩子們比作漂亮的花朵?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

4、引導學習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填一填,會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樣________。說一句話:

5、老師提出要求,學生在讀詩歌。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拓展延伸

在這廣大的世界上,世界各國的孩子都是“最美的花束”。我們都是平等的。孩子們,我們班有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你們能談談自己平時如何與同學相處的嗎?

(六)作業:

回家讀兒歌、並且練習背誦,把課文中好詞好句多讀幾遍明白怎樣用。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重難點學習藉助註釋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古詩朗誦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2.揭題釋題

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介紹洞庭湖。

二、閱讀理解古詩

1.一讀,讀準

⑴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⑵檢查字音,指名讀,指名評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2.二讀,讀好----讀出節奏

⑴自由練讀,邊讀邊試着在書上畫斜線。出示節奏,指生讀出詩的節奏。

⑵聽範讀。自由地練習。指生讀,評價。齊讀。

3.三讀,讀懂----理解詩意

⑴交流理解詩句意思的方法:結合註釋;聯繫插圖;串聯詞意;發揮想象;反覆讀詩。

⑵自讀自悟,四個交流,討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⑶交流反饋,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後說說這句詩是什麼意思?你是用了什麼方法?

⑷齊讀古詩。

4.四讀,讀美----讀出意境

⑴洞庭湖景色美麗,但是詩人卻只用了精煉的語句,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麼呢?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①湖光秋月兩相和

湖光、秋月,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一個“和”字表現出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和諧之美。(板書:和)

讀出這寧靜和諧之美。(齊讀)

②潭面無風鏡未磨

在這湖光秋月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着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麼呢?他是怎樣寫的?這裏詩人把什麼比作什麼?詩人爲什麼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呢?

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麼的細緻啊,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善於觀察的人。(板書:觀察)(指生讀,師評價)

讀出洞庭湖的朦朧美。(齊讀)

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相互映襯,顯出一種和諧之美。

秋天的夜晚,湖面上波光粼粼,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湖水與月光相互映襯,顯得非常和諧。湖上一點風都沒有,湖面就像一面未經打磨的銅鏡。請把這美麗的景色一起讀出來吧。(兩句詩連起來,全班齊讀)

③遙望洞庭山水翠

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麼景色呢?在這句詩中詩人着重寫了什麼景物?(板書:山水)這裏的山水有什麼特點?(翠)

讀出和諧之美。(指名讀、小組賽讀)

④白銀盤裏一青螺

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想到了什麼呢?這句詩妙在哪?詩人爲什麼要這樣比喻呢?

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讀出喜愛、讚美之情。(齊讀)

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十分青翠,山水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讓人愛不釋手。一起來讀讀吧!(兩句詩齊讀)

⑵小結全詩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獨出心裁地把洞庭湖美景再現於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底。讓我們再一起讀讀這首山水小詩,感受詩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採吧!(齊讀)

5.五讀,讀熟----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佈置作業z

1.欣賞有名的詩人爲我國的名勝寫下的經典名篇。

2.佈置作業:

(1)小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背給父母、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選做)

(3)小小畫家:在你的畫紙上畫一畫《望洞庭》所描繪的美景吧。(選做)

板書:

望洞庭

觀察湖月

山水

想象人景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9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樂於交流的意識

2、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3、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討論交流

①組內交流,讓組內同學充分了解大家蒐集到的祖國傳統文化。

②推選一名同學作爲小組“代言人”,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二、觀摩評選

①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②小組之間互相觀摩。

③每位學生要記住各小組蒐集資料的情況,爲評選作準備。

三、集體評議

①各組同學評議:哪組活動開展得好?好在哪裏?

②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總結、頒獎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自主發現詞語的構詞特點,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2、 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3、 培養學生的積累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瞭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文化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①回憶舊知,明其特點。

出示:“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學生說說這句話中意思相反的詞。)

②出示詞語

遠近聞名 黑白相間 輕重倒置

捨近求遠 頭重腳輕 積少成多

異口同聲 左鄰右舍 裏應外合③

a.引導學生認讀詞語。

b.引導學生留心加點的字的意思及在詞語中的位置,發現這些詞語的構成特點。

③引導學生積累詞語。

a.鼓勵學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點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b.學生讀讀記記這些詞語。

二、讀讀背背

①觀察與認讀。

a.學生觀察圖片:這是什麼?(郵票)上面畫的又是什麼?

b.學生認讀圖片下面的詞語,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

②瞭解十二生肖。

a.讓學生懂得郵票上畫的是十二生肖,這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關十二生的傳說。

c.交流生活中與十二生肖有聯繫的地方,如,人的屬相、年份。

d.學生說說自己屬什麼。

③讀讀與背背。

a.學生讀詞語,注意按一定的順序。

b.學生試背十二生肖。

三、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瞭解物候學的內容、意義、規律和發展前景等有關知識,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規律來安排文章順序的方法。

3、掌握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4、讀準“翹”“衰”“落”“觀”“差”等多音字。

5、學習說明語言的準確、生動和恰當地運用對偶、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動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

2、學習寫讀書摘要。

3、瞭解物候知識的掌握和物候學的研究在農業上的重要意義,激發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難點:

本文的邏輯順序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課文,還記得裏面是怎樣分別描寫小草的嗎?[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春天,小草“嫩嫩的,綠綠的”;冬天草色“暗黃”。從“綠綠的”知道春天到了;從“暗黃色”知道冬天已經降臨。大自然彷彿會告訴我們氣候的信息似的。這是怎樣回事呢?今天學習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將給人們解釋其中的道理。

[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

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對一些難字難詞也已經查閱過字典詞典,下面一起讀讀課文中這幾個字詞。

[利用課文“預習提示”內的5組字詞,讓學生個別讀,齊讀。]

接下來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這篇課文介紹了什麼知識?

2、“大自然的語言”比喻什麼?

3、對照註解①,說說看,原文標題是《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課文爲什麼把它改爲《大自然的語言》?

[學生髮表意見後教師歸納]

1、課文介紹了物候知識,說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語言”用來比喻無比豐富的物候現象。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把大自然中種、種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了認識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課文把原來的標題改爲“大自然的語言”,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說“物候學”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文章的特點。

下面再通讀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標上序號(一至十二),用5分鐘時間快讀一遍,並思考第一道練習題中的4個小題,填寫段的序號。

[學生讀、練後簡要討論。]各小題後括號內應填的序號爲

第1題(一至三);第2題(四至五);

第3題(六至十);第4題(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層次,剖析條理。

說明文要把事理說明得清清楚楚,讓人讀了容易理解,就必須講究條理性。請同學們圍繞課文的中心——物候現象的介紹,劃分段落,簡要歸納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題的基礎上,引導討論,然後歸納]

第1大段(一至三段):從一年四季中自然現象的變化說明什麼是物候,並進一步說明物候學和它研究的對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說明物候觀測對於農業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項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課文中心明確,條理清晰。請再進一步思考:決定物候現象來臨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爲什麼這樣安排?

[討論後歸納]

說明應有條理,即使是並列的幾個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測,而是要以一定的標準理清條理,依恰當的順序逐項說明。課文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從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從空間(七、八、九段)到時間(十段)的順序來安排的,並分別用了“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等詞語,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學習編寫讀書摘要。

同學們通過幾次通讀課文和討論內容、層次,對課文已經大致理解。在閱讀實踐中,爲了加深理解,抓住重點,或是爲了記錄資料,以備日後使用,我們常常會在大致理解內容之後,做一些讀書摘要。摘要,實質上就是對信息進行篩選,要把文章的要點或主要的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摘錄的形式,可以是分條的提綱,也可以是濃縮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今天我們先練習最簡單的讀書摘要;從課文中選出一些重要的.語句,分條抄錄在筆記本上,構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圍繞課文第一道練習中的4個小題,從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曲線。第二步,把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有時可適當調整語句或在句子前、後加上一些詞語,使表達完整。

[學生練習,完成後相互交換閱看,訂正、補充,加深理解課文內容。再將預先準備的寫有“摘要”的小黑板掛出,供學生參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師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語言》摘要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是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爲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爲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應用在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它對於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裏。

3、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四個因素:首先是緯度,第二是經度,第三是高下差異,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

4、物候學研究,首先是爲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利於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採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第二課時

(一)交流讀書摘要,加深對課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後歸納,鼓勵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經常自覺地做讀書摘要〕

(二)繼續研討寫法。

這篇課文的寫法,除了層次清晰、有條有理這個特點外,還有一個寫法特點也值得理解和學習。說明事物的時候,常常要用舉例子的方法,舉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舉一個,也可以舉兩個甚至更多些。這篇課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而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卻舉兩個例子。[學生讀課文]舉兩個必要嗎?爲什麼?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

說明文中例子舉多舉少是有講究的。讀者容易明白的地方舉一個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舉兩個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如果依次類推,就會誤以爲春天也一定來得早,一定溫暖,但是事實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連舉了“大連——北京”和“煙臺——濟南”兩個例子加以說明,使人確信無疑。

(三)理解語言的生動性。

這篇說明文的語言很生動。生動的說明才能讓人愛讀易懂。先請同學們把第一、二段仔仔細細地輕聲讀兩遍。

[同學們自讀後教師範讀一遍,然後掛上預先準備的小黑板]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回暖。

2、再過兩個月,燕子飛來了。

3、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掉到地上。

4、杏花開了,就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叫了,該及時耕作。

要求學生通過比較對照,指出上述語句同課文中相應的語句有什麼不同,啓發學生了解;兩者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課文的語句要生動得多

[討論後歸納。]

第1句沒有課文中“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這一句生動。“漸漸回暖”是一般的說法;“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則很自然地運用擬人的寫法,“沉睡”、“甦醒”兩個詞用得貼切而生動,具體地喻寫了嚴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態。

第2句沒有課文中“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這一句生動。“飛來了”是一般的動態敘述;而“翩然歸來”是輕鬆、活潑的動態描寫,而且還包含有親切歡迎回到家來的感情。

第3句沒有課文中“……在秋風中籟籟的落下來”這一句生動,“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動態敘述;而“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則是具體、生動的描寫,黃葉在秋天紛紛落下的情景,彷彿彩色電影的鏡頭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第4句沒有課文第二段中幾個原句生動。那幾句緊扣“大自然的語言”,先後用了比喻、擬人的寫法,還模仿布穀鳥的叫聲,寫成催促農民耕作的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比直接說“及時耕作”要新鮮、生動得多。

(四)複習、複述。(略)

備註

1、黑體部分的問題和答案必須抄寫在語文筆記本上。

2、三班和六班的學生參考講過的筆記,原來已經記下來的不用抄寫。原來沒講過的的需要補充在筆記本上。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習閱讀科普文章,瞭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2、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5、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並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6、培養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唐朝的杜牧有一首絕句

《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歌以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爲背景。唐明皇對楊貴妃寵愛有加,楊貴妃要什麼,唐明皇就給她什麼,這不,身在京城長安的楊貴妃要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從南方千里迢迢送來新鮮的荔枝。當然,這一路上累死了幾個人,多少匹馬,我們無從考究。只是有人有疑問:當時爲什麼不能在長安種幾棵荔枝樹呢?是啊,長安爲什麼不能種荔枝樹呢?今天,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就能基本明白了!那就是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板書)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串讀,齊讀、默讀。邊讀邊思考:能否把所讀的內容概括一下,不好概括的提出來師生共同探究。(學會圈點勾畫,是閱讀的習慣,圈點哪些語句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2、教師試讀第一段,找個學生讀第二段,齊讀第三、四、五段,默讀後文。

三、梳理結構,梳理順序

學生自學較容易把握的部分:

(1)決定氣候的因素

a能說說這麼多的內容,是怎樣快速捕捉到這四點重要信息的嗎?

b找總括句:根據經驗,這些總括句一般在語段的開始或結尾,有時在中間。

c找提問式語句:提問式語句有的以設問句的形式出現,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紹的內容,也是要重視的信息。

d銜接各段的連接詞語: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劃出來,就能比較清晰掌握文章的內容了。

(2)這四個因素的先後順序能不能調換?爲什麼?

(3)課文除了介紹影響物候的四個因素,還介紹了哪些內容?

四、精析語言,合作探究

(一)語言的準確性(以6~10節爲例)

1、理解

說明文語言準確的兩種表現:一是表精確性的語言。二是表模糊性的語言。

語言的模糊性我們其實並不陌生,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中國石拱橋》裏面講到“《水經注》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這裏“大約”“可能”都是一種模糊性語言,因爲無以考證了,只是推測的情況。不能說得太絕對。

2、探究

精確與模糊是準確的兩種寫法,那麼這樣的語言文本中有嗎?

①、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精確)

②、沿海地區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模糊)

(二)語言的生動性(以第一節爲例)

1、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句,讀一讀,評一評。

2、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說說語言生動性體現在什麼地方)

(三)朗讀並小結

第一節的每一個詞語都極具表現力,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季圖。引領着我們進入美妙的物候世界。

當然,我們說作爲一篇科普文是給人知識的,所以他的語言必須是準確的。即便是生動性的說明,也要做到這一點。生動而準確的語言體現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竺可楨就是這樣一位嚴謹的科學家

作爲我國物候學的創始人,他的物候學研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息,他依然用顫抖的筆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並端正寫上“局報”兩字。

五、延伸拓展,轉化知識

要說了解和觀察物候,農民們是的研究者。因爲他們不僅僅從書本上找經驗,更從生活中總結經驗,那就是諺語。

你知道哪些諺語呢?能不能說說這些諺語所傳遞的物候現象。

例析:

①雞早入舍晴,晚入舍雨

②雞曬翅又曬腿,出現大雨水

③狗翻肚,天落雨

④狗下水洗澡,三天有雨到

⑤蜘蛛收網天下雨

六、走出課堂,走進自然

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不僅學習物候知識,學會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摹、介紹事物,更要學習竺可楨那種嚴謹的工作作風。如果從明天,不,從下課開始,你能像竺可楨這樣留心身邊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寫寫觀察日記,作作物候觀測,老師相信,來年荔枝滿園的時候,你也許就能告訴我,自然條件下的長安,是種不活荔枝樹的。我想,這便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帶給我們豐厚的禮物。

七、課後演練,學以致用

如果有機會觀察一下向日葵,就會發現向日葵的花盤總是隨着太陽位置的變化而移動,正因爲這樣,人們纔給它起了這個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長了,花盤就不再隨太陽轉了。大家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上網或查閱相關書籍,瞭解瞭解,寫篇以“爲什麼向日葵圍着太陽轉”的文章。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在學生自主識字的基礎上,讀準字音,認清字形。通過聯繫上下文以及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婉轉、惹人喜愛、自言自語等詞語的意思。

2、學習正確的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自主識記生字,用相同部首識記:胸 脯 、散敢;舊字加部首識記:郊、渣、誠;舊字換部首:惜、低。重點指導書寫“步、或”。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圖片:他是誰?在課前你們對他有什麼瞭解嗎?

預設:

(1) 課文內容

(2) 課後資料袋

過渡:你真會學習,不僅讀了課文,還關注到了課後的資源。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資料袋中的內容,瞭解一下列寧的生平。

(二)檢查預習情況,解決識字。

1、 自讀課文,互動評價

要求: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全文13段,請13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後作出評價。

2、 識字學詞

出示新詞:

郊(jiāo)外 散(sàn)步(bù) 胸(xiōng)脯 (pú) 仰望 歡快

麪包渣(zhā) 或(huò)者(zhě) 嚴寒 自言自語 可惜(xī) 肯定

果然 歡蹦亂跳 誠實 白樺(huà)樹 婉(wǎn)轉 惹人喜愛

A、 同桌互讀、開火車讀

預設:字音不準確

B、 讀準字音、形成解釋

過渡:大家讀得真準確,那看看這些句子你能讀流利嗎?

出示句子:

①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隻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麪包渣和穀粒。

預設:出示白樺樹圖片。

學生通過查字典和生活實際理解仰望的意思(擡着頭向上看)。我們還能仰望什麼?

②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唱歌,非常惹人喜愛。

預設:學生通過查字典和生活實際理解婉轉:歌聲、鳥鳴聲等抑揚動聽。

婉轉——動聽

惹人喜愛:可通過拆詞法(我們第一課的'歡暢、敬愛是用什麼方法理解詞義的?):能夠引起人們的喜歡和愛護。

出示生字:

郊 散 步 胸 脯 渣 或 者 敢 惜 低 誠

這幾個字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字,回憶一下我們在識字時都用過什麼好方法?(熟字加減換一筆、加減換偏旁,形聲字,字理識字等)用你掌握的方法說一說怎樣記這些字?看誰想到得多。

(1) 集體交流識記方法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總結方法。

1、相同部首識記:胸 脯 散敢

2、舊字加部首識記:郊、渣、誠

3、舊字換部首:惜、低

4、多音字:散

(2)指導書寫

教師重點講解的生字:步(下面不是少)或(部首是戈) 低—設置易錯選項

(三)整體感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填空:開始,灰雀( 在枝頭唱歌 ),接着,(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 ),列寧向(小男孩)詢問。在列寧的啓發下,小男孩(把灰雀放了回來)。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於、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反覆讀和理解老人前後的對話,從後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爲什麼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麼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麼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說了什麼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裏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說得這樣具體,又說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3)老人說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說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爲什麼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爲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2)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點撥。

板書:

  16、找駱駝

  左腳跛

  左馱蜜 右馱米 觀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顆牙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 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認讀“給予、分享、試探”等詞語。

2、 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並能運用此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3、 說寫結合,初步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受到美好的情感的薰陶和感染。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理解結尾段的含意。

課前準備:

1、 教學課件

2、 準備聖誕心願卡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給予樹

2、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提醒概括主要內容小妙招: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做了一件什麼事情)

3、質疑:金吉婭爲什麼只給家人買棒棒糖,卻給陌生女孩買洋娃娃呢?

二、抓住“沉默不語”,聯繫上下文,感悟金吉婭對家人的愛。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請生劃出描寫金吉婭的句子。

△有金吉婭沉默不語。

(1)沉默不語是什麼意思?請學生表演金吉婭當時的樣子。

(2)請生聯繫上下文想想,沉默不語的她究竟想些什麼呢?

(3)此時金吉婭心事重重,忐忑不安,誰能讀出他這時的心情?指名讀,評價,齊讀。

(4)哥哥姐姐的這時候的心情呢?你能想象他們一路上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還能用哪些成語形容他們的高興呢?如果把金吉婭與哥哥姐姐樣子對比讀,就更能讀出金吉婭的心情了。指名讀,評價,齊讀。

(5)小結。

三、創設情境,感悟金吉婭的愛心。

1、默讀第四段金吉婭的話,請生用波浪線劃出描寫金吉婭這麼做原因的句子。

2、比較句子: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很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能去掉嗎?爲什麼?)

3、學生想象:小女孩沒有什麼?

4、這是個可憐的小女孩,誰來讀這句呢?指名讀,齊讀。

5、出示: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1)一直盼望是什麼意思?你從這個詞中讀懂了什麼?

(2)請孩子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她會怎樣“一直盼望”呢?

(課件出示:小姑娘多麼想擁有一個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睡覺前,她 ;夢中,她 ;早晨醒來後,她 。)

(3)從晚上到早上,從清醒的時候到夢中,小女孩每時每刻都在盼望有一個洋娃娃,這真是——一直盼望。你能讀出這份渴望嗎?(感情朗讀。)

6、 給予樹上掛滿了卡片,其中一張卡片就是這個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個小小的願望。孩子們,讓我們取下卡片,來讀一讀吧。(指名配樂讀)

7、 小金吉婭們,當你讀着這樣的'卡片,你心裏想什麼?

8、 再讀“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很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讀出小女孩的同情心與決心。

9、 小金吉婭送給小女孩的僅僅是洋娃娃嗎?還有愛與溫暖......

10、 孩子們,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帶着那封卡片和洋娃娃來到小女孩的住的地方。一個雪花飛舞的早晨,小女孩打開郵包, 。(小女孩看到會怎麼樣?說些什麼?)請孩子們拿出卡片替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

11、 正因爲有了金吉婭的幫助,小女孩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這叫做____如願以償。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聖誕音樂響起)!聽,聖誕的樂章奏響了,給予樹上,有着一個小女孩的夢想,給予樹下,另一個女孩金吉婭幫她實現了這個夢想,如果你就是媽媽,聽完了金吉婭的話,你的心情怎麼樣?哥哥、姐姐剛開始可能並不太高興,當他們知道這一切後,他們心情怎麼樣?把這情感帶入句子中讀。(導讀最後一段)

2、同學們,這不僅僅是一棵讓人如願以償的樹,更是一棵——( )的樹!(善良之樹,仁愛之樹,同情之樹,體貼之樹,愛心之樹!)

3、是呀!同學們這樣的一棵愛心之樹應該種在哪兒?(種在人們的心裏)

4、是呀!把給予樹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吧!讓我們世界充滿愛,充滿溫暖!

5、推薦幾句名言。

五、作業小超市

1、小練筆(二選一)

(1)聖誕節快到了,孩子們可以親身感受或者從電視、報紙上感受聖誕節的氛圍,並用上“誠摯、祝福、分享、甜蜜、笑容。”寫寫你心中的聖誕節。

(2)小女孩拿着卡片和洋娃娃給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時,他們會說些什麼呢?請寫一段他們的對話。如果能用上說的三種形式,那更好。

2、推薦閱讀《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給予是快樂的》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向課餘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學學習,安排好自己今後的課餘生活,且認真執行計劃。

2.習作介紹自己的課餘生活,寫好後讀給父母聽,讓他們分享。

3.發現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準確區別。

4.讀“認”,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5.熟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6.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採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課餘生活。

教學重點

學習多音字,讀讀認認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口語交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餘生活

1.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民族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祕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餘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餘生活充實而又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這樂趣與大家分享。

2.前後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餘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餘生活:自己在課餘都做了什麼事,有哪些收穫和感受?

a.可以講講課間課後同學間開展的遊戲、娛樂活動;

b.可以講講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小製作、小發明、調查考察活動;

c.可以講講自己讀了什麼好書,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講講自己在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

e.可以講講自己隨同學夥伴或家人外出遊覽、休閒獲得的.新發現、增長的新見識;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共同評議。

a.就剛纔幾位同學們交流的來看,他們的課餘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們評比誰的課餘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誰的課餘生活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課餘生活項目記錄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後達成共識:看誰的課餘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誰的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記錄本上記錄得多,而是要看誰的計劃安排得切實可行,課餘生活計劃中的各項安排得到真正落實。

b.評選出活動新穎、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穫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啓發大的同學,教師頒發“課餘生活之星”獎章。

c.談談了解了他人的課餘生活之後自己的打算。

 課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