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教學目標: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註釋理解詞義。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二)過程與方法: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語言美。

教學重點:

品味背誦詩句,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

教學難點:

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獨坐敬亭山

教學目標:

1.學習《獨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詞,理解大意。

2.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1.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畫面。2.有感情地朗讀並默寫這首詩。教學難點: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畫面

教學方法:運用插圖和教師的導語帶入詩的意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1“同學們,唐朝有一位大詩人,他喜歡遊山玩水,幾乎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人稱‘遊仙’;他還喜歡喝酒,人稱‘酒仙’;他最喜歡的是寫詩,流傳至今的詩作將近千首,人稱‘詩仙’。他是誰呢?”(學生:李白)

2李白一生詩作無數,你會背誦哪些呢?

隨着學生的背誦,引導學生說說這首詩帶給我們一個怎樣的李白。如:《贈汪倫》寫的是有情有義的李白,《靜夜思》是鄉愁滿懷的李白,而《望廬山瀑布》中的李白則是浪漫悠閒的??3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自幼敏悟好學,曾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負志漫遊,吟詩四方,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

文學成就:唐代偉大詩人,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

主要作品:《將進酒》《蜀道難》《望廬山瀑布》《靜夜思》等。

(教學分析:讀文貴入境,入境始與親。本課的導入,從作者入手,使學生知道李白是個非常豐滿的人物,這樣既鞏固了所學,又豐富了對李白的認識,也爲學習李白的新詩《獨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二、初識“孤獨”

1讀題,解題。

(1)教師:誰知道敬亭山?(講解:很多大詩人都去過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詩篇,所以後來又叫做“詩山”。———讓學生理解“江南詩山”的由來。)

(2)教師:敬亭山前面有獨坐,你覺得應該帶着什麼感情去讀呢?(感受“獨坐”,指導讀出孤獨。)

2讀詩歌。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齊讀。

(4)質疑。

教師:李白爲什麼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麼?讓我們走進《獨坐敬亭山》。(教學分析:這首古詩的題眼就是“獨”。所以,學習這首古詩,應緊緊抓住“獨”字,一步一步去深入體會作者那份孤獨寂寞之情。本環節,首先通過交流大概瞭解敬亭山的知識,接着讓學生用“獨”組詞,從而理解詩題的意思。繼而利用多種讀的方式,讓學生讀熟,進而質疑,激發閱讀期待。)

三、走進“孤獨”

1找:詩句裏描寫李白一個人看敬亭山的場景,哪些詞語告訴你只有李白一個人呢?一句一句地讀,一個一個地畫。

2交流:

(1)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抓“飛盡”“獨去”,體會滿山不見一隻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天空不見一朵白雲??此時的孤獨、死寂??

(2)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教師:此時在李白的眼裏有什麼?(敬亭山)

3體會孤獨。

(1)學生齊讀前兩句。

教師:在自然界中,鳥飛雲走是很正常的,爲什麼這時候在李白眼裏卻越發讓他感到孤獨了呢?學生交流。

(2)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羣書,以才學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的辛酸,世態的炎涼。

4配樂,教師範讀,學生齊讀。

5寫話練習:

(1)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輕輕地說:

(2)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輕輕地說:

學生寫,教師巡視,然後全班交流。

(教學分析:“衆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這兩句詩中寫鳥飛雲去,只有李白孤獨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對比中越發顯出作者的“獨”。“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此時李白的眼裏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時能懂李白。教師適時補充背景資料,拉近了學生與詩人之間的時空距離,此時進行一個寫話練習,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真正觸摸到李白那孤寂的心靈。)

四、拓展補充

出示《秋浦歌》。

1自由讀,感受李白。

教師:這首詩展示的又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

學生讀。齊讀,指名讀。

2交流。

教師: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呢?(孤獨,哀愁??)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嗎?哪些人會想着他?

教師小結:李白啊李白啊,你不孤獨!

再次吟誦《獨坐敬亭山》。

(教學分析:《獨坐敬亭山》這首詩表達詩人遭貶流放後的孤寂、愁楚。在教學結束時,補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詩解詩,引領學生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孤寂心情。這裏運用對比的教學方法:同一詩人,同一主題對比。以李白詩導入教學,又以李白詩結束教學,首尾呼應,結構精緻,給課堂教學畫上完整的句號。)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表面)獨(內心)不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