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5篇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5篇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課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作者。

1.老師出個謎語,看看誰能猜出它是哪種植物。

“根根鬍鬚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師解題:花生又叫落花生,因爲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鑽到士里長成花生莢,所以叫落花生。

3.簡介作者:這篇課文的作者許地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因爲小時候父親關於落花生的一番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決心要像花生那樣,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筆名是“落華生”。那麼,他的父親關於花生談了些什麼,是怎樣談的呢?我們來看課文。

(板書:19.落花生)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本課生字不多,但每個生字都有要提醒學生的地方。

“闢”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兩個讀音,通過組詞讓學生區分並掌握

“榨”是翹舌音zhà,糾正學生口語習慣讀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

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開闢:開拓發展。

翻地:用犁、杴等翻鬆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穫:取得成熟的農作物。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

愛慕:由於喜愛或敬重而願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泛指生物體發育到完備的階段。

分辨:辨別。

體面:(相貌或樣子)好看;美麗。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詞的基礎上,默讀課文。聯繫課文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爲什麼以“落花生”爲題,圍繞題目寫了哪些內容。

(落花生是本文議論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爲題。全文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都是圍繞題目來寫的)

(板書: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

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可能總結不全,教師指導學生讀有關句段來幫助學生概括總結。

3.給課文劃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種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爲過收穫節做了準備。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吃花生時的議論。

分段時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將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學生不會有什麼分歧;對第二段的劃分,學生會產生分歧。有些學生會將第2自然段到最後都分作第二段,依據是這一大段是講一家人過收穫節。對學生的這種分段方法教師應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使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練習分清課文主次。

(三)練習用“居然”“成熟”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2.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指名三名學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讀課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許多話題,使我們對花生也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帶着這份敬佩之情,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

1.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思考:這一段先寫了什麼?再寫什麼?

(先寫種花生,再寫收花生)

(板書:(一)種花生收花生)

2.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這些詞語能顛倒嗎?爲什麼?

(買種、翻地、播種、澆水;”這些詞語是按種花生的順序排列的,不能顛倒位置)

3.“居然”寫出了什麼?在這裏起什麼作用?

(“居然”寫出了種花生的結果,也寫出了獲得收穫時大家出乎意料地高興的心清。因爲大家沒有種花生的經驗,又是在荒地上種的,對能否收穫沒有把握。沒過幾個月收穫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詞強調了大家那種驚喜的心情。)

4.練習用“居然”造句。

學生練習用“居然”一詞口頭造句,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簡單地造出“他居然……”類型的句子。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內容。

這一部分寫得很簡略,也容易理解,教師可用簡練的語言一帶而過。

花生居然收穫了,一家人準備過一個收穫節。

(板書:(二)母親的建議)

(四)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內容,懂得道理。

1.默讀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樣議論花生的好處的?

(板書:(三)嘗花生議花生)

2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回答思考題。

(姐姐說味美,哥哥說可以榨油,“我”說便宜,大家都喜歡吃,父親說花生最可貴的是它的果實理在地裏。)

(板書:兄妹們議花生父親議花生)

3.兄妹們所說的花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父親指出的卻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視的一個特點。父親對花生作了幾次議論?幾次議論有什麼不同?

(兩次。第一次把花生與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進而說明做人的道理。)

(板書:花生桃子石榴蘋果)

(1)齊讀父親的第一次議論。思考:父親是怎樣通過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較。通過果實的樣子、果實結出時的位發的比較說明花生最可貴之處的)

教師幫助學中抓住關鍵詞語“埋在地裏”“鮮紅嫩綠”“高高地掛在枝頭上”“矮矮地長在地上”等進行分析,體會出花生的默默無聞,樸實無華。

(板書:果實理在地裏鮮紅嫩綠的果實矮矮地長在地上高高地掛在枝上)

(2)思考:花生的果實長在泥土裏,桃子、石榴、蘋果將果實掛在枝頭,是個是花生故意鑽進土裏不讓人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放意炫耀自己?爲什麼?

(這是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

(3)桃子、石榴、蘋果鮮紅嫩綠,惹人喜愛,而花生卻將成熟的果實理進泥土,等待人們來挖掘,來利用。由此,你體會到花生可貴的品質是什麼?

(不求虛名,默默奉獻,樸實無華)

(4)練習用“成熟”造句。

“成熟”有兩個義項。一是泛指生物由發育到完備階段;一是指發展到完善的程度。教師據此指導學生造句。

(5)齊讀父親的第二次議論,思考: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麼樣的人?

(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會炫耀自己,對別人有用的人)

(6)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學生背誦。

“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可是,不是而的東西。”

(板書: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

4.作者對父親的話理解了嗎?你從哪裏看出的?讀出有關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導背誦。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對作者的話理解了嗎?什麼叫有用的人?什麼叫只講外表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3)小結:作者受父親的啓發,所說的這段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做人的道理,讚揚了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謙遜樸實、不計名利、有真才實學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讚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爲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貪圖虛名,不學無術,對社會沒有用的人。父親的教導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貫徹在他一生的做人、寫作和教學之中。

(4)齊讀全文最後一節。思考:這一節對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麼作用?

(第一句講過收穫節的談話一直到深夜,交待了時間,把事情敘述完整。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話給“我”的印象之深,說明了作者在收穫節上的收穫之大,也可見母親安排這一活動約用意和父親參加這一活動的目的。這樣的結尾深化了主題。)

5.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五)練習根據課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2

【教材分析】

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着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的感染着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爲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教學目標】

1、以隨文識字爲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繫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親們的美好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掛圖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提問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21課《搭石》,(板書)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從課文當中知道什麼?(什麼是搭石?搭石有什麼作用?在什麼地方搭石頭?爲什麼要搭石頭?)

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出幾個主要問題並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你們很會思考,也很會提問題。我想這些問題在課文內容中都有答案,只要大家讀熟課文、讀懂課文,這些疑問都能解決,明白了嗎?下面,同學們就開始自由的大聲讀課文,注意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咱們看一看在文中出現的一些詞語,誰會讀?(指名領讀)把詞變成字還會讀嗎?誰來試一下?

(指明讀、齊讀。)

2、讀得都不錯,看來大家的識字能力都很強,那課文能讀好嗎?咱們來檢查一下!

(指5名同學讀。)

3、課文讀完了,大家聽得非常認真,能不能評價一下?你覺得哪個地方讀得特別好?哪裏還需要提醒一下?

(學生評價。)

4、書讀到這裏,前面提到的問題能解決了嗎?誰來說說你能解決哪個問題?

(學生解決,教師擦掉已解決問題。)

四、精讀課文,研讀品味,發現美,感受美

1、同學們,老師發現你們很會讀書,很會思考問題,剛纔的問題都解決得非常好。搭石不過是方方正正的、二尺間隔擺放的天然石塊,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作者爲什麼要寫這些石塊呢?大家讀課文2、 3、4自然段,把特別能打動你的句子畫下來,然後想一想哪些地方打動你?

(學生邊讀邊勾畫。)

3、誰來把感動你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

4、這麼多打動你的地方,都少不了誰?(搭石)難怪作者說這普普通通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書讀到這裏,你能說說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嗎?(學生暢所欲言)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板書: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靠的是什麼?(板書:用心)下面,用我們的心再次走進由搭石構成的風景,好好的體會這風景裏飽含的美!

5、請同學們默讀2~4自然段,畫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並簡單的寫出自己的感受。

6、一邊讀一邊理解這也是讀書的好方法。誰來說一說你從哪裏感受到了美:

(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受。)

⑴ 上了點年紀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招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從這幾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美?(爲他人着想)爲他人着想是一種美,誰能讀出這種美?(一名學生讀)老師聽到這位同學在讀無論、只要、一定這些詞語時,都加重了語氣,我們在讀的時候還應該把那些詞語讀得重一點,更能體會到爲他人着想的這種美。(學生說,)誰再來讀一讀,爭取讀得比剛纔好?

(指生讀、齊讀。)

⑵ 你還從哪裏感受到了美: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的協調有序!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① 你感受到了什麼美?

(風景美、音樂、動作協調。)

② 請大家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美麗的畫面。

(老師範讀。)

③ 前面的擡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讓我們感受了動作的協調美;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讓我們感受到了節奏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讓我們感受到了風景美。下面,就請同學們把這一段美美的讀一遍。

(學生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⑶ 你還從哪裏感受到了美?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收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被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① 你感受到了什麼美?

(學生說:互相謙讓,尊敬老人。)

② 尊敬老人也是一種美,你在平日裏做過幫助老人、尊敬老人的事嗎?

(找一兩個學生說。)

③ 你在幫老人做事時,你想過得到別人的表揚了嗎?你們也像這個村子裏的人,把尊敬老人看成是平常事,是理所當然的事。

④ 你們自己讀一讀,把感受的美讀出來。

(學生自讀、指一名學生讀。)

7、讀到這裏,你覺得搭石在你的心中還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塊嗎?

(學生說。)

搭石雖然還是那塊普普通通的石塊,但是它默默無聞,任人走,人任踏,不僅僅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接着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人任踏,它們連結着故鄉的小路,也連接着鄉親們的美好情感。

請同學們飽含讚美之情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五、課後延伸,拓展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用我們的心靈在平凡的搭石這一事物中感受到了什麼?(美)也在鄉親們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感受到了(美)。我想問問同學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像搭石這樣普通的事?你發現了嗎?

(學生說。)

小練筆:這麼多普普通通的事都能感受到他們中間有美,我們不能一一都說出來,那就把它們寫下來吧!

【板書設計】

用心

21搭石

【課後反思】

《搭石》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一課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這節課我主要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發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並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

針對這一課的教學效果,我的課堂反思如下:

1、課堂的調控上不夠靈活,不能很好的駕馭整堂課。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反思,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2、講課的語調平緩,沒有及時準確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的積極性不夠高。

3、課準備得太倉促,心理上還是較爲緊張,底氣不足,很多設計好的環節沒有把握好,一帶而過,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4、課文最後一句話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着故鄉的小路,也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這句話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沒有很好地讓學生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學生在感悟後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進行表達。

整體感覺教學設計還應多一些預設,課堂語言再自然些,這樣課堂會更生動。作爲一名年輕的老師我還應該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課堂纔是最美,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多吸取豐富的教學經驗,昇華自己的情感。

這堂課肯定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老師提出你們寶貴的建議。再次謝謝大家!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3

課文:《絲綢之路》

一、理解課題

1、學生交流自己所瞭解的。

2、教師指點:

(1)出示絲綢之路所經路線。(課件出示)

( 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是當時漢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們的首都北京。當時各地絲綢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長安以後,組成商隊,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之後分南北兩路,北路從玉門關出發(春風不度玉門關),經過西域、中亞,到達西亞和歐洲;南路從陽關出發(西出陽關無故人),同樣經過西域、中亞,到達羅馬和阿拉伯國家,再到歐洲;南路的另一路則是到達印度。《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走的就是南道中的這條道路。)

(2)介紹絲綢之路。(書本第9頁資料袋)

二、讀懂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自讀閱讀提示,看看學習這篇文章有幾個方面的要求。

2、交流。閱讀提示中共有3個要求。(課件出示)

(1)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些內容。

(2)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和同學交流。

三、檢查字詞預習情況(字詞見資料彙總1“識字教學”)

1、抽讀生字組成的詞語(無拼音時)

2、抽讀生字組成的詞語(有拼音時)

3、難寫字指導(根據預習時抄寫情況)

3、抽讀詞語盤點中詞語

5、抽讀補充詞語

6、出示文中多音字詞語及句子。

7、理解部分詞語意思(大部分放到段落學習中理解)

四、理清思路,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檢查預習中分段情況)

1、初步說說文章大意(圍繞課題選擇了哪些材料)(完成閱讀提示1問題)

(1)大致說。

(看見石雕引起遐想 故事 歷史意義 回到羣雕)

(2)教師指點(課件出示)

絲綢之路巨型石雕(古樸典雅),引起人們(遐想):公元前(115)年,(中國使者)和(安息國將軍)在安息邊境(互贈禮品);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經貿往來)、(文化繁榮)。兩千年後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還會引起(遐想)。

2、交流預習中的分段。(理清思路,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課件出示)

教師指點(段意是初步的,可用小標題,完整段意放到具體學習中再概括)

第一段(1):絲綢之路巨型石雕古樸典雅,引起人們遐想

第二段(2—12):中國使者和安息國將軍在安息邊境互贈禮品。

第三段(13):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經貿往來、文化繁榮。

第四段(14):兩千年後的今天,每當人們凝望絲綢之路,還會引起遐想。

五、完成閱讀提示2問題。(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1、默讀課文,思考:讀了本文,你體會到了什麼?

2、學生自由說。

3、引導學生討論:讀了本文,你覺得“絲綢之路”是一條怎麼樣的路?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4、教師在學生討論基礎上概括。

(1)中心句: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偉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課件出示)

東西方友誼交流之路

絲綢之路 東西方經濟交流之路

東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六、深入讀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誼之路”。(學習第2段)

(1)抽讀讀課文描寫大漢國和安息國使節見面的部分,思考:兩國人民友誼體現在什麼地方?

(2)交流。

(3)教師指點:

①按事情發展順序列出提綱,

迎候——出現——列隊、奏樂——問候——互贈物品——表演魔術

②讀一讀,說說感受到什麼(隆重、熱情)(感受彼此間友誼。)

③小結:有感情地讀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④理解“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中國使者的這句話點明瞭全文的中心。這條路將遠隔千里的中國與安息國聯繫在了一起,使兩國人民友好往來,互贈禮品,進行經濟、貿易與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國使者才由衷地感嘆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2、感受經濟(科技)之路。(學習13段)

(1)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爲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爲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2)讀課文第13自然段。

(3)爲什麼說這是一條經濟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

(5)有感情地朗讀。

3、感受文化之路。

(1)絲綢之路的偉大還體現在它是一條文化之路。

(2)齊讀“我國音樂、舞蹈、繪畫,由於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

(3)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的?

(4)小結:再次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七、學習首尾段

1、有感情朗讀首尾段,再次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

2、學習寫作方法

(首尾呼應)

八、總結昇華,領會現代意義

1、作者寫這篇文章目的是什麼?

(說明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2、領會現代意義

(絲綢之路對現代西部人的一種感召力──西部大開發。)

九、佈置作業

1、結合課文上所講的內容,說說“爲什麼絲綢之路是一條偉大的路”。

2、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和同學交流。

3、練習紙部分作業。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4

《鄉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一、教學目標:

1、掌握14個生字,認識5個生字,理解“時令、屋檐”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並體會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

3、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並體會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

三、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師描繪引入

同學們,當我們遠離喧囂的都市,步入鄉村,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羣的牛羊……同學們,我們今天共同走進鄉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園的詩情畫意吧!(揭題)

二、初讀課文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號,音讀不準的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內交流不理解的詞、句。

3、全班交流。

4、指7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5、默讀課文1—6自然段,想想描寫了哪幾處鄉村的風景。

第一自然段:屋前的瓜棚;

第二自然段:門前的花、屋後的竹;

第三自然段:房前屋後的雞羣;

第四自然段:屋後的小河;

第五自然段:傍晚吃飯的情景;

第六自然段:瓜架上的紡織娘。

二、學習生字

1、檢查預習生字的情況。

音:指名讀、齊讀。(重點正音:棚“péng”不讀“póng”;率“shuài”翹舌;眠“mián”不讀“mín”)

形:採用喜歡的方式記憶字形,重點指導“諧”的右下部分是“白”不是“日”;“冠”是上下結構,“寸”應寫在“冖”裏面;

意:組詞。

2、練習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默讀全文,讀完後你想說點什麼嗎?

2、想想文中描寫了哪幾處鄉村風景?

3、你對哪一處風景最感興趣,找出來並讀讀。並談談自己的看法。

4、喜歡同一處風景的同學在一起品讀,交換自己的看法。

5、有感情齊讀全文,並想像畫面。

6、你覺得這篇鄉村課文寫得怎麼樣?(形象、生動)

二、積累好詞、佳句。

把你認爲寫得好的詞、句摘抄在積累本上,並讀一讀。

三、畫。

把你喜歡的一處風景的段落多讀讀,並展開想象把它畫出來。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5

小學四年級語文《番茄太陽》課文

那年,我來到了這座城市,臨時租住在一棟灰色的舊樓房裏,生活很艱難,心情灰暗無比。

附近一個小型菜市場,一對年輕夫妻帶着個女孩兒守着攤位。那女孩5歲左右,是個盲童。每次從菜場經過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倆忙碌,女孩安靜地坐着,說話聲音細細柔柔,特別愛笑。

我去菜場差不多總是中午,這時攤上沒什麼人,那位年輕的父親拉着小女孩的手,在面前各種蔬菜上來回撫摸,耐心地說:“這是黃瓜,長長的,皮上有刺;豆角呢,扁扁的,光滑點;番茄很好看,圓圓的……”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媽媽也在旁邊笑。

每次看到這一幕,我的心就覺得溫暖起來。

時間久了,就和這家人熟了。小女孩叫明明,生下來眼睛就看不見。聽親戚說城裏大醫院可以換角膜,讓孩子復明,父母就帶着孩子到城裏來了。

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烏黑的頭髮,象牙色的皮膚,精緻的眉毛,笑起來像個天使。看着她,讓人隱隱心疼。

有一次,明明突然問我:阿姨,你是用雙柺走路的嗎?我一愣,這聰明的孩子,她一定聽出了我柺杖的聲音。

接連下了幾場雨,終於晴了。陽光很好,碧空如洗,樹葉綠得發亮,明明的媽媽感嘆道:“天氣真好啊!”

“是啊!太陽總算出來了。”我說。

明明好奇地問:“阿姨,太陽是什麼樣的?”

我想了想,說“太陽很溫暖,很大很圓。早晨和傍晚是紅色的……”我忽然想到明明根本不可能知道顏色,就住了口,不知道該怎麼說下去。

明明的爸爸挑了一個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手上,說:“太陽就是這樣的,你摸摸看。”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日子過得很快,明明像小屋裏的光線,帶給我許多快樂。她問我許多奇怪的問題,比如天上的雲怎麼飄的,雨什麼形狀……我耐心地回答着她,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有一天我去買菜,明明的媽媽高興地告訴我,他們要走了,有人爲明明捐獻了眼角膜,醫生說復明的機會很大。

要走的時候,明明輕輕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說:“阿姨,你過來,我和你說句話。”我彎下腰,她附在我的耳邊輕聲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她的小嘴呼出的溫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

那個正午我坐在窗口,看城市滿街的車來車往,眼前總浮現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臉。如同一輪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着我的心。

小學四年級語文《番茄太陽》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第四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讀好課文中的人物語言。

4.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用樂觀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做個開朗樂觀、熱愛生活的人。

教學重點、難點: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個漂亮、聰明和富有愛心的小女孩,感悟三個“番茄太陽”的含義。

預習作業:

1.將課文分成三段,歸納段意,並能說出分段的理由。

2.課題上爲什麼要加上引號?

3.課文種幾次提到“番茄太陽”,它們各有怎樣的意思?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聯繫生活,激疑導入

1.出示課題:番茄太陽。

這篇文章的題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讀者的強烈的好奇心。見了課題,你想問什麼?

2.學生自由提問。

3.大家讀了課題,一定會驚訝,大家見過番茄,也見過太陽,但番茄太陽是什麼樣子呢?這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怎麼會聯繫在一起呢?課文爲什麼要用“番茄太陽”做題目呢?學了這篇課文以後,大家一定會明白。

二、初讀課文,理清線索

1.檢查預習情況

(1)交流對生字詞的學習情況。重點正音:親戚(第一聲);字形:盲(理解:無目就是盲人)、蔬與疏、慌區別;獻

(2)抽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帶些感情。

(3)再讀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按時間順序理清線索)

(1.生活的艱難,讓“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當我看到菜場上一位愛笑的盲童的被父親拉着手,通過觸摸認識各種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溫暖起來。

2.明明問“我”太陽是怎樣的,爸爸告訴她太陽像番茄一樣,明明稱太陽爲番茄太陽。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臨別時她說要把她的腳給“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動了。)

2.練習用幾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合作探究,初步理解“番茄太陽”

1.番茄,太陽這是一個怎樣的奇妙組合呢?自由朗讀課文,找找“番茄太陽”這個奇妙的組合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哪裏?找出句子,用線畫出。

2.組織交流。

(1)根據學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①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

②看着她的笑臉,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

③紅紅的“番茄太陽”一直掛在我的心中,溫暖着我的心。

(2)自讀出示的三句話,請聯繫上下文,談談你對三個“番茄太陽”的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句話中的“番茄太陽”指明明心中的太陽,第二句話指明明的笑臉。第三句話的理解有一定難度。

3.過渡:第三句話中的“番茄太陽”似乎不明白,下節課,讓我們走近明明與作者,看看這一直掛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陽”到底是什麼?

四、作業

熟讀課文;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2.課文中三次出現過“番茄太陽”,前兩次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二、精讀感悟。

1.上堂課,我們對第三句話中的“番茄太陽”似乎不明白,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明明與作者,看看這一直掛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陽”到底是什麼?

2.讓我們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相信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文中的主人公明明一定給你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說說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詞句,感受到她的這些特點的。

3.學生自讀,做批註。

4.學生交流

(1)雖然失明,卻是個漂亮的女孩。

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來像個天使。

(2)活潑開朗:儘管小女孩的命運坎坷,生下來就沒有看到過色彩斑斕的世界,但是她從不哀怨,依然那麼愛笑。

出示:每次從菜場經過都能……特別愛笑。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陽。明明咯咯的笑聲……追着人走。看着她的笑臉……“番茄太陽”。那個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臉。

重點理解並體會這句比喻句的好處: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明明愛笑,笑聲特別感人。)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樂觀開朗,嚮往光明的生活態度。

(3)機靈聰明1.能通過觸摸認識許多蔬菜;2.通過柺杖的聲音認識了我;3.喜歡提各種問題。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嗎?明明好奇地問……她問我許多奇怪的問題

讀好每一句話,感悟明明熱愛生活的態度。

(4)善良,有愛心的孩子:雖然她自己是個盲童,但是她還願意幫助“我”,願意把她的腳給我。

出示:我彎下腰……給你,好不好?

讀好這句話,感悟明明的關愛他人。

5.就是這樣一位可愛的盲童,深深地影響着“我”,使“我”的心境發生了變化。再細讀課文,看看作者的心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灰暗——自己是個殘疾人,生活很困難。

溫暖——儘管盲童一家生活並不富裕,而且家中還有一位殘疾的孩童,但是他們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情景,讓我感動溫暖。

心疼——小女孩那麼漂亮,那麼可愛,可是命運對她卻是那麼不公,雙眼什麼也看不見,所以作者覺得心疼。

快樂——明明的開朗,對生活的樂觀感染着我,讓我也變得快樂起來。

重點體會這句比喻句的好處:明明像小屋裏的光線,帶給了我許多快樂。(原先我的心房是灰暗無比的,是明明的笑聲給我帶來了快樂,使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喜歡——明明的聰明、明明的可愛,讓我喜愛上了她。

感動——明明的善良深深打動了我,雖然她並不知道把腿給別人意味着什麼,但她是誠心誠意的,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她將好心人的關愛毫不做作地傳給了我,讓我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溫暖,讓我覺得紅紅的“番茄太陽”掛在了我的心中。

重點感悟細節描寫:她的小嘴呼出的溫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

6.小練筆:讀到這兒,你知道作者的心聲嗎?請你幫她盡情地傾吐吧!

補寫:她的小嘴呼出的溫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

7.文章學到這兒,你覺得第三個“番茄太陽”是什麼?

(是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

這顆愛心中包含着什麼?(熱愛生活,關愛他人)

8.相機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明明雖然離開了我,但是她對生活樂觀的態度,她那美好的心靈,就像燦爛的太陽一樣,溫暖着我的心。

9.通讀全文,說說課文爲什麼要以“番茄太陽”爲題?

三、作業

讀一讀《飛吧,斷翅的小鳥》,互相談談感受。

小學四年級語文《番茄太陽》教學反思

《番茄太陽》這篇課文以我的見聞爲主線,按時間發展的順序,敘述了盲童明明的言行舉止,描繪她的音容笑貌,同時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字裏行間飽含了對明明的喜愛之情。課文的篇幅較長,有三條主線:“我”的心情變化、明明的笑聲、“番茄太陽”的含義。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循着主線,通過多次的前後比較,讓學生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

主線一:“我”的心情變化。我在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時,讓學生完成《補充習題》上的第三(1)題:讀一讀描寫“我”的心情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體會我的心情變化,根據變化進行排列:灰暗——溫暖——喜歡——快樂——感動,然後在檢查預習情況中進行全班交流,並在交流的基礎上找出相關語句進行品讀,是學生對作者的心理變化有了進一步的體會了解。

主線二:明明的笑聲。“女孩安靜地坐着,說話聲音細細柔柔,特別愛笑。”“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媽媽也在旁邊笑。”“明明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明明的童心、童真、童趣給了“我”鼓舞和感染,給我帶來這樣好的心情變化。明明的樂觀、自強、開朗又是通過她的幾次笑聲表現出來的。

主線三:“番茄太陽”的含義。讓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三處“番茄太陽”的含義。第一處:明明聽了爸爸的話,用手摸了番茄後,感到天上的太陽就像番茄。這是指太陽。第二處:“我”看到明明的笑臉就像明明心中的“番茄太陽”那麼美麗。這是指明明的笑臉。第三處:“我”聽了明明的話,心裏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因此,覺得明明的童真愛心就像“番茄太陽”一樣溫暖而美好。這是指盲童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

學完這篇課文以後,我被明明感動了,學生們也被明明感動了,他們知道了人生也像月餅一樣,要有各種豐富的滋味才能圓滿起來,更何況在人生的路上,有那麼多的人在感動着你,在關愛着你,一如那可愛的明明,那永遠掛在心中的“番茄太陽”。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6

課文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舉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禮。巴西總統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的葬禮服,親自主持了葬禮儀式。這個葬禮是爲一條瀑布——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洶涌的河水從懸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塞特凱達斯瀑布氣勢更是雄偉壯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許多遊客。人們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流連忘返。

但這雄偉的景觀,竟然不辭而別。瀑布周圍的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沿河兩岸的森林被亂砍亂伐,又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的水量因此逐年減少。

幾年過去了,塞特凱達斯瀑布逐漸枯竭,再也見不到昔日的壯觀氣勢了。它在羣山之中無奈地低下了頭,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後的消亡。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見到這樣的情景,都失望地離去。

科學家們預測,過不了多久,瀑布將完全消失。消息傳開,許多人感到十分震驚和痛心,同時也喚起了人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他們痛苦地接受了現實,紛紛加入到宣傳“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行動中。

1986年9月下旬,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名生態學、環境學的專家教授,以及大批熱愛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腳下彙集,一起哀悼即將消失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

在葬禮上,菲格雷特總統用飽含深情的語調,回憶了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給巴西和世界人民帶來的歡樂和驕傲,號召人們立即行動起來,保護自然生態,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劇不再重演。

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顆美麗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孕育萬物的母親,可是如今她已傷痕累累,藍天已不在藍,碧水已不在清。保護環境、熱愛地球已經成爲擺在全人類面前的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主題。基於此因,《特殊的葬禮》一課納入了蘇教國標版第八冊中。

《特殊的葬禮》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巴西總統及一批熱愛大自然的人們爲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的事。課文講述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過去的雄偉壯觀,現在的慘淡景象,通過對比號召人們保護生態平衡,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第一段(1)倒敘式開頭,簡介巴西總統爲塞特凱達斯瀑布主持葬禮。

第二段(2-6)通過今昔對比,寫出了瀑布從“雄偉壯觀”到“逐漸衰竭”的過程以及原因。

第三段(7、8)與第一段照應,寫出了總統的號召: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3、體會課文倒敘式開頭,以及前後照應,對比、擬人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情境、對比、體會、朗讀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2、在葬禮上,菲格雷特總統的演講飽含深情,動人心絃。根據課文內容,試着寫寫這篇演說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瀑布的今昔對比中,想象遊人的感受;引導學生領悟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愛護地球的重要性;

3、在葬禮上,菲雷特總統的演講飽含深情,動人心絃。據課文內容,試着寫寫這篇演說辭。

三教學重、難點:

1、能聯繫課文內容,想象即將枯竭的塞特凱達瀑布的子及遊人的感受。

2、通過了解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四設計思路:

1、復第一課時有關葬禮的特殊所在;2、瞭解瀑布雄偉壯觀的過去;3知道如今的瀑布聯想它的未來;4、體會認爲原成的瀑布的衰竭;5、感受人類的環保的覺醒;6、呼應課文開頭的葬禮,理解文的中心:保護環境,愛護地球。7、試寫總統的演說辭

五、課前準備:課件

六、教學過程與設計理念

一、復舊知,導入新課

1、讀題,注意“特殊”

2、爲什麼說這是一個特殊的葬禮呢?

出示填空:“特殊的葬禮”之所以“特殊”,是爲1、地點“特殊”:xx;2、主持人“特殊”:xx;3、對象“特殊”:xx;4、參者“特殊”:xx。

(設計意圖:一個問題,即復了上一課時的內容,又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本課時的學。)

二、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一)認識過去的瀑布。

1、塞特凱達斯瀑布曾經是一條怎的瀑布?指名讀朗讀第三自然段,正讀音。

2、從這段話中找出一個最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這個瀑布。(雄偉壯觀)

3、學生自讀這段話。並說說哪些地方最能讓人體會出它的雄偉壯觀。(流量、洶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從天而降)

(出示瀑布畫面,配瀑布聲。)以上詞語插入朗讀

體會:讀到“咆哮想到?讀到滔滔不絕想到?讀到一瀉千里、從天而降想到?

4、指導朗讀,表現雄偉壯觀的氣勢。(男生讀)

出示:(插入補充資料:世界水量的瀑布羣之一。實際由18個瀑布個組成,平均流量達13200米/秒,洪峯期可四倍於此,水力極爲豐富。瀑布總寬90米,總落差114米,跌落聲遠至40公里。)

5、面對這一個大瀑布,會怎麼?是的,人們在這從天而降的巨大水簾面前,流連忘返。他們怎麼讚歎??怎麼做??

6、讓我們再次欣賞它的雄偉身姿。(瀑布畫面)

(設計意圖:從文到圖,再從圖到文,讓學生將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直觀的欣賞、感受以及感情朗讀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體會昔日瀑布雄偉壯觀的景象。)

(二)感知如今的大瀑布。

1、(連續放如今的瀑布畫面)並範讀第五自然段。

(設計意圖:連續播放畫面,意在讓學生心中出現一種落差,有利於深切認識瀑布的變化,激發起心中的惋惜之情。)

2、如今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怎麼了?(逐漸枯竭)

3、(出示第五自然段前兩句)如今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沒有了當年的雄姿,引讀“它在……最後的消亡。”

4、課文中把瀑布比作了什麼?這寫讓感受到了什麼?心情如何?出示填空:這段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瀑布當做一個(生命垂危的老人)來寫,讓我們心裏倍感(沉重、傷感……)

哪些詞語讓體會到傷感?生交流,師小結:生命垂危,怎不令人傷感?……

5、感情朗讀第三(男生讀)和第五自然段女生讀),進一步感受大瀑布發生的巨大變化,激起學生的情感。

(三)探究瀑布枯竭的原。

1、這個世界流量的瀑布爲什麼會發生這的變化呢?

2、讓學生輕讀這一部分。

3、討論原。出示填空:爲瀑布周圍的許多工廠xx。浪費了xx,又爲沿河兩岸的森林xx,又成了xx。所以xx

(用水毫節制、森林被亂亂伐,水土大量流失,流量逐年減少。)是人們的行爲讓大瀑布逐漸消失,這是多麼痛心的事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很淺顯,所以,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一部分的語言文字,瞭解原就可以了。)

(四)瞭解人們的表現。

1、科學家預測,過不了多久,瀑布將完全消失。

2、當看到大瀑布的變化,知道其中的原時,有什麼感受,會做些什麼?

3、人們和一感到震驚和痛心,他們宣保護環境,於是有了這個特殊的葬禮。(齊讀6、7段)

再讀第一段,體會前後照應

(五)齊讀第八段,總統講了些什麼?

1、出示填空:今昔(對比),昔日(雄偉壯觀的)瀑布,如今已(逐漸枯竭),人們內心(震驚、痛心),環保意識覺醒,所以要舉行這次(特殊的)葬禮,在葬禮上,菲雷特總統號召xx,這在全文的作用是xx。

2、從總統的話裏,能瞭解到什麼?據這部分內容,試着寫寫總統的演說辭。(提示:1、回憶瀑布曾經的風采;2、感嘆瀑布如今的衰竭;3、反省人類自身的問題;4、號召人類環保的覺醒。)

3、小練筆:試着寫寫總統的演說辭。

(設計意圖:通過寫寫總統的演說辭,讓學生對前文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回顧瀑布前後的`景象,深刻認識環保的重要性,同時,也是提供給學生進行一次練筆的機會。)

4、師準備的總統演說詞

(六)感情朗讀課文。

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領略大瀑布曾經的雄偉氣勢,一起哀悼它如今的衰亡。指導齊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拓展練

1、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悲劇已經發生了,這是由於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引起的。

2、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現象,看——(出示環境被壞的圖片)由於人們的這種種行爲,許多自然災害向人們襲來,(出示洪水、沙塵暴等照片。)

3、看了這些,有什麼要對人們說的呢?

4、組織交流。

5、讓我們攜起手來,保護環境、愛護地球,讓塞特凱達斯瀑布的悲劇不再重演。

6、出示本文的主題:保護地球,愛護地球

(設計意圖:據本課的教學目,讓學生了解大瀑布逐漸枯竭的過程及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但這個要求並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文的內容上,更要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產生深切的體會,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從自己做起,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四、佈置作業

1、試寫總統的演說辭。

2、按課文內容填空(第三、四、五段內容)。

教學反思

《特殊的葬禮》,描寫了昔日旺盛的塞特凱達斯瀑布因人類的亂砍濫伐和用水毫無節制,導致瀑布漸趨枯竭,說明了環境破壞給大自然、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對於這樣的環保文章,學生並不陌生,只是文中的瀑布遠在巴西國內,而且現又已枯竭,學生無法再領略到它的容顏。沒有視覺上的真切感受,學生很難產生環保的迫切需要。爲了讓學生有真切的體驗,真正從內心有所感悟,課前,我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環節,緊扣“特殊”這一中心,從“讀讀、說說、寫寫”三個層面來教好這篇文章。

一箇中心:“特殊”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揭示課題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然後緊緊抓住“這個葬禮特殊在哪兒?”這一中心問題展開教學,激勵學生自主閱讀、探究,使他們成爲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學生通過自讀,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很快就說出了葬禮的三點特殊性:

(1)哀悼的對象特殊。通常葬禮是爲死去的人舉行的哀悼形式,這裏則爲一條大瀑布——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的確很特別。

(2)主持人很特殊。由國家元首、公務繁忙的巴西總統菲格雷特親自主持葬禮儀式,這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

(3)參加人員非常特殊。參加這次葬禮的人有專家教授、熱愛大自然的人等等,而且人很多,來自世界各地。以上這三點特殊,學生只須通過自己讀書就能知曉,無須老師作過多的講解。倒是它的第四點特殊,即“舉行葬禮的特殊意義,不是爲了紀念或哀悼某個人的離去,而是號召人們保護環境,熱愛地球!”學生不易一下子明白,需要老師着重引導,點撥啓發。

三個基本點:“讀讀、說說、寫寫”

第二課時,我緊承上節課的內容,專門圍繞“爲什麼要爲這條塞特凱達斯瀑布舉行葬禮?它到底是一條怎樣的瀑布?”展開討論,研究“舉行葬禮的特殊意義”。引導學生反覆讀文體會,抓住一些重點詞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體會得很深刻,而且讀得也很有感情。在此基礎上,再借助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讓學生突破時空界限,欣賞到瀑布昔日的雄偉壯觀和今日的奄奄一息。在今昔強烈的對比中,學生的內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面對眼前的瀑布,他們暢談了自己的'感受,並替瀑布說出了它的心裏話。他們的發言異常踊躍,回答非常精彩,不僅認識到了人爲的破壞給環境所帶來的危害,更體現出他們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決心。巴西總統菲格雷特主持這次葬禮,無非就是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他在葬禮上所做的動人心絃的演說,爲的也是號召大家“保護環境,愛護地球”,這就是舉行這次葬禮的特殊意義所在。所以,一定要指導學生寫好演說辭。由於學生從未寫過演說詞,對於演說辭的格式和要求不太清楚,課上,我有針對地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試着寫寫巴西總統的演說辭。學生們寫得很不錯,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們的肺腑之言,從他們真切的話語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每一位孩子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善良之心。

整堂課,通過讀讀——說說——寫寫,學生在自讀感悟、情感體驗中,逐步學會了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會了讀中悟情,讀中碰撞出創造思維的火花。語文課也由此變爲學生展示自己朗讀水平、交流能力的新天地。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7

《觀潮》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字詞,理清思路,學習描寫景物的筆法。

教學難點

映襯手法的運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錢塘江大潮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一大奇觀,錢塘江觀潮的盛事古已有之,南宋時,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潮來之前有水軍操練,轟轟烈烈;潮來之時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技藝奇絕。那時從宮廷到民間,萬人空巷,觀潮者黑壓壓擠滿江頭,場面熱鬧非凡。今天,我們學習南宋作家周密寫的《觀潮》。題目中的“觀潮”,就是觀看錢塘江大潮。

簡介作者周密及其作品。

觀看中央電視臺拍攝的錢塘江大潮的景況。

二、誦讀

老師範讀課文,學生畫下生字詞。可以採用幻燈片展示課文,需要突出的字詞用紅字強調。

藉助工具書、課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

學生朗讀課文,注意準確讀出生字的讀音。採用多種方式朗讀。如個讀、全班齊讀、小組齊讀,輪讀。鞏固生字讀音,熟悉課文內容。

三、理清思路

學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討論,總結。

第一段:寫錢塘潮的雄偉景象。

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

第三段:寫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藝。

第四段:寫江岸觀潮的盛況。

四、串講

學生串講課文第一、二段:

結合語言環境解釋重點實詞、虛詞和短語,邊解詞邊翻譯句子。

既望、際天、沃、歲、艨艟、乘騎、弄旗、標槍、履、倏爾、略不、舸、逝;

以、而、於、既而、爲。

討論這兩個段落的內容和寫法。

五、小結

文章結構清晰,緊扣“觀”字,突出“潮”字,抓住典型場景,集中描述,從幾個側面把江潮壯闊景象和觀潮的熱鬧場面藝術地再現出來。

第一段起句點題,提摯全文,接着採取居高臨下、由遠漸近的寫法,着眼於色彩、聲響、力量、氣勢幾個特點,正面描寫江潮,然後以“勢極雄豪”一語收結,並引詩印證形象,使讀者一開始就對此“天下之偉觀”,獲得強烈的印象。

第二段聚焦於水軍演習。水軍演習,雖然僅是每歲一次,但它選擇在潮盛之日,作爲一項盛大的活動,這一段的描寫與對江潮的描寫映襯呼應,共同構成雄偉的奇觀。

學生進一步朗讀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文章結構單純,但內容卻豐富多彩,原因何在?

學生回答後,教師明確。

本文突出地運用了映襯手法。在第一、二段中,以滔天的江潮映襯出水軍操演的從容;水軍操練的盛況反過來也襯托了江潮的波瀾壯闊。

文章第一、二段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作用?

學生討論,老師總結。

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銀線”“玉城雪嶺”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遠而近滾滾而來的鏡像生動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鯨波萬仞”的驚人誇張,令讀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氣勢。

總結:

文章前兩個自然段生動描寫了錢塘江潮水的雄偉景象,那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的潮頭,那一年一度動人心魄的水軍演習,都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使人恍如身臨其境,目不暇接。閱讀此文,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而且能喚起我們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拓展閱讀:《觀潮》原文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農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裏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着觀潮的人羣,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着一層濛濛的薄霧。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臺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着,盼着。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霎時,潮頭奔騰西去,可是餘波還在漫天卷地般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好久,錢塘江才恢復了平靜。看看提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來高了。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 隨文識字,讀準字音

2. 品讀有關詞句,感受聾啞青年的勤奮專注

3. 理解“先游到了我的心裏”的含義

教學重點

體會聾啞青年勤奮專注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說我們這個班的同學特別聰明,那麼,今天請大家盡情地展露你們的風采吧!首先,我給大家出一道IQ題,請聽題:魚爲什麼生活在水裏?(學生回答)恭喜你,答對了!答案是“因爲陸地上有貓”。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跟魚有關的文章。(師板書:魚游到了紙上)

請看黑板,齊讀一遍課題。(學生讀課題)我從大家瞪大的雙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該不會是貓把魚趕到了紙上吧?你們對這個課題產生了什麼疑問呢?(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

大家很會動腦筋,而且,看來這篇課文對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給各個自然段標上序號,並思考這兩個問題:

1.“魚游到了紙上”是什麼意思?

2.是誰讓魚游到紙上的?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2.檢查生字讀音:花港,清澈,一絲不苟,廠徽,聾啞。

好,大家都讀完課文了吧,還沒讀完的同學也請你們先停下來。我們來檢查一下這幾個生字的讀音。(指名讀,並讓學生指出該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齊讀)

3. 解決思考問題

解決了生字讀音後,讓我們看回這兩道思考題,第1題,“魚游到了紙上”是什麼意思,誰來說說你的理解?(提問學生。魚畫得很逼真,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彷彿在紙上流動)大家的詞語積累很豐富。魚游到了紙上,這種表達方式你們喜歡嗎?仿照“魚游到了紙上”,如果要表達小鳥畫得很像,可以怎麼說呢?老虎呢?(生仿句)這麼有趣的表達方式,我希望大家記住它,以後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題,是誰讓魚游到紙上的?(一個青年,一個聾啞青年)

三、感悟聾啞青年的恆心與專心

1.感受聾啞青年的恆心

這個青年能把魚畫得那麼逼真,彷彿游到了紙上,那麼,他應該是從小開始學畫的吧?(生:不是)你從課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請全班齊讀第12段。(生讀第12段)

青年人學畫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在學畫的一年多時間裏,他是怎樣做的呢?(生: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從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樣的品質?(生:有恆心,堅持不懈)板書:恆心

2.感受聾啞青年的專心(重點指導朗讀)

文中哪個自然段描寫了青年看金魚的情景?(生:第4段)請大家齊讀一遍第4段。(生讀第4段)讀得很流利,但是還可以讀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學想讀給大家聽一下?(指名讀,並作及時反饋。你強調了個別詞語,富有節奏感,讀得很投入,你融入課文中去了,很好)

我們男生女生來比賽讀一讀。(不分高低,各有千秋)

在朗讀的時候,大家都比較默契地強調了這幾個詞:老是,呆呆地,靜靜地,從來。這幾個詞給你傳達了什麼樣的信息?你從這段描寫中看到一個怎樣的青年人?(生答。看魚看得很入神,專心致志,認真,達到忘我的境界)板書:專心

聾啞青年聽不到金魚戲水的聲音,也無法用語言呼喚那美麗的金魚,他堅持每個星期天去看魚,呆呆地、靜靜地看魚,他只是在用眼睛來看魚嗎?請大家閉上雙眼(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那個最疼愛你的人,你能看到他們的樣子嗎?好,請大家睜開眼睛,誰來說說你剛纔看到了什麼?(生答)剛纔你是閉上眼睛的,那麼,你是用什麼來看的呢?(用心,用腦子)很好,對於親愛的爸爸媽媽,我們都很熟悉,用心記住了他們的音容笑貌。那麼,聾啞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觀察金魚,眼裏有魚,而且(生:心裏有魚)。

四、解讀“先游到了我心裏”

請大家齊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生讀課文)

你們認爲,青年心裏的金魚是怎樣的?(生:各種動態的金魚都有,金魚的每個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對金魚的特點了然於心)

“魚先游到了心裏,然後才游到了紙上”,對這兩段話,你有什麼體會?(讓生講自己的體會)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聾啞青年學畫魚的恆心和專心,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來欣賞他畫魚時的高超技術。下課。

板書設計

魚游到了紙上

心裏

魚———————————→紙上

恆心、專心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9

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及單元訓練重點、本文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5個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閱讀老奶奶培育金盞花的故事,學生進一步體會“持之以恆”精神的可貴之處。

教學重難點:

從老奶奶培育白色金盞花的過程中體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明白這種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圖片激趣、導入新課。

孩子們,上課之前老師先請大家放鬆一下,欣賞一組圖片,希望能帶給你好心情。[播放課件]漂亮嗎?

說起花,你喜歡什麼花呀?看起來大家都是愛花的人。今天,老師再介紹一種花給你們認識。它的名字叫金盞花。板書:[金盞花]顧明思義,猜猜這種花什麼顏色?[黃色、金色]

真聰明,看屏幕,[播放課件]金盞花又叫金盞菊,是城市綠化美化的主要花卉。大多爲黃色、橙紅或棕色。

可是,有這麼一位老奶奶卻培育出了純白色的金盞花,聽到這個消息,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板書:怎樣培育出?爲什麼要種這種花?]

你真善於思考,問題很有價值。[板書]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快樂讀書屋七,看看這白色的金盞花是怎樣綻放人間的?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後在書中用方框框出帶有生字的詞和喜歡的四字詞語。

師:生詞都找到了嗎?[課件出示生詞]誰能領大家讀一讀?你還積累了哪個四字詞語了,快來讀給大家聽聽。

大家讀的可真認真。老師只選擇了這幾個四字詞,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課件出示:生詞和四字詞]齊讀鞏固。

師:下面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可以試着用上剛纔積累的詞。最後教師小結文章主要內容。

師:老奶奶從報上看到一條消息,重金懸賞純白色的金盞花,決定試一試,她不顧兒女的反對,自己一個人堅持種花,終於培育出了純白金盞花。最後賞金沒有兌現,老奶奶還想種黑色的金盞花。

三、精讀感悟,把握主旨

1、師: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就一研究大家剛纔提出的問題。怎樣能快速而準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老師也總結了幾個祕訣,想學嗎?[播放課件:

下面請大家認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有關語句。

2、彙報,理解:

(1)老奶奶是怎樣培育出純白色的金盞花的?

a、循環往復地種

(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相關語句:老奶奶決心一個人幹下去。她撒下金盞花的種子,精心侍弄,金盞花開了,全是橘黃的。老奶奶在中間挑選一朵顏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選取長的飽滿的種子,第二年把它們種下去。然後,再從花朵中挑選顏色淺淡的種子播種……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着。兒女遠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發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處理完這些事之後,依然滿懷信心地種植金盞花……)

怎樣循環往復地種呢?結合前文理解,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課件出示: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着。

一年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不沮喪懷疑,堅持着。

對比讀,你覺什麼不一樣嗎?

[師:要種出白色金盞花的決心從沒的動搖過,精心種植白色金盞花的勞作從沒有間斷過。]

能把你的這種感受讀出來嗎?自己試一試。指名讀。

b、滿懷信心地種

[老奶奶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着。兒女遠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發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處理完這些事之後,依然滿懷信心地種金盞花……]

師:種花的過程中老奶奶都遇到哪些困難了?可她從不沮喪懷疑,就這樣一種就是20年,想象一下:這種花的20年中,老奶奶可能還會遇到什麼困難呢?

[年歲大了,體力不足,十分勞累;沒有人幫一幫;生病了沒人照顧,還得照顧花草;……]

這一切的一切,都沒能動搖老奶奶要種出白色金盞花的決心,她就這樣[引讀: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復,老奶奶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着。]

此時此刻,你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老奶奶呢?[板書:持之以恆]

(2)種出這樣純白的金盞花容易嗎?老奶奶爲什麼會去種白色的金盞花?

交流:

重金懸賞:[老奶奶在報上看到一條消息,園藝所重金懸賞純白色的金盞花。]理解“重金懸賞”什麼意思?更突出培育這種白色金盞花難度之大。

嘗試一下[老奶奶想:金盞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議。不過,我爲什麼不試試呢?理解“不可思議”體會培育這種花的難度。[板書:重金懸賞,嘗試一下。]

重金懸賞,嘗試一下,到底是什麼讓她堅守了20年?

[主要是要種花,並沒有多想賞金的事]

你從哪看出來?

[課件出示:甚至不知道現在那則啓事還是否有效,也不知道在這漫長的歲月裏,是否有人培育出了純白色金盞花。]

兩個不知道可見老奶奶完全沒有把這重金懸賞放在心上,只想着如何種出這純白色的金盞花。

師提示:還有哪處描寫再次證明老奶奶只爲種花?

[課件出示:老奶奶對着聽筒小聲說,只想問一問,你們可還要黑色的金盞花嗎?我能種出來…… ]

老奶奶不爲賞金,只爲種花,而且把這20年辛勤培育的種子無償地獻出來。沒有賞金她還想繼續無償培育黑色的金盞花,這高尚的人格令人敬服。

4、討論:爲什麼老奶奶能夠成功培育出白色的金盞花?

板書: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四、拓展延伸:

師:古今中外,有許多人是憑着持之以恆的韌勁最終獲得了成功。 [課件出示圖片文字,配樂補充介紹:王獻之、愛迪生、陳景潤……]

老奶奶“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那麼,我們小學生在哪些方面同樣需要老奶奶的這種精神?

五、總結:

同學們,老奶奶20年的辛苦勞作,20年的執著堅持、20年的耐心等待,只爲這白色金盞花的美麗綻放。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奶奶,從現在起選定目標,並且持之以恆地去做,相信你一定是未來的成功者!

板書設計

快樂讀書屋七,

白色的金盞花,

不爲重金懸賞,目標專一

只爲嘗試一下,

循環往復,持之以恆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積累詞彙;

2、熟讀課文,學會抓住重要線索複述故事;

3、理清蘇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重點解讀“牧羊”部分,體會語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內化語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樂於將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習資料,進入課程

1、自我介紹,一兩句話,既簡潔,又能引發學生對你的好感。

2、導入: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歷史上涌現了無數傑出的愛國英雄,你幅圖畫的是我國曆史文化長河中的一個經典的故事——板書課題。這個故事廣爲傳誦,人們根據它創作了戲劇、歌曲、古典樂曲等藝術作品,爲什麼蘇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讀課文,走進故事。

3、學生自讀課文。分兩步走;

1)讀第一遍,練習將課文讀通順,做到響亮正確流利。

2)同學們讀得很認真,鱸鄉小學的的同學讀書的習慣真好。課文哪幾節具體寫了蘇武牧羊的?還有幾節分別寫了什麼?再讀課文。

3)議論以下課文還寫了寫什麼?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國。

4)分節讀課文,隨機指導。

4、簡單介紹西漢與匈奴的情況(有地圖最好,歷史書上肯定有)及蘇武出使的意義,讀好第一小節;介紹旌節(字形範寫,介紹含義)

二、指導自學,複述課文內容。

1、出示兩組詞語(組): 突然 翻臉 寧死不受辱 抽刀自盡 派人 翻臉 怒目圓睜 痛罵叛逆 ——提示:有的詞是老師根據課文概括出來的。 ——讀課文2、3節,練習運用這些詞組簡要複述故事部分 ——提示方法:讀故事性的文章,我們可以找出重點詞語(或者根據課文內容概括幾個重要詞語),抓住他們之間的聯繫,就可以將故事複述清楚。

2、生練習抓重點詞語,複述蘇武牧羊的內容。

1)學生讀課文,摘抄詞語(提示格式),告訴學生蘇武的表現的詞語可以不止兩個,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學生的作業,引導學生討論確定重點詞語,表揚優點。 參考:又生一計 心堅如鐵 毫不動搖 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 盼望回國

3)學生再讀課文,練習複述。

4)交流複述,評價鼓勵爲主。(學生講到“心生一計”要學生將“計”講明等,注意連貫,但不能簡單讀書)

三、重點讀懂“蘇武牧羊”,受到感染,發展語言。

1、教師導語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說蘇武參與內亂威逼蘇武,不成;後用勸降利誘蘇武依然不成;最後又生毒計(激情一點)

2、你知道荒漠是怎樣的?學生想象說話,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教師介紹文中“荒漠”的情況,突出該處氣候惡劣,人很難在那裏生存那麼蘇武是怎樣生存下來的呢?

3、學生讀課文:要求學生一句一句認真讀,體會,想想你能體會到什麼?(學生讀,教師巡導)

四、小組交流

——蘇武以旌節爲伴,(兩處),體會到什麼? ——句子:蘇武頑強地忍受取暖 ——幻燈突出來(換色) ——感情朗讀 ——想象他還遭遇了哪些折磨? ——聯繫“旌節”,練習朗讀。 ——最後一句:——出示插圖,觀察大雁,理解對中國人的文化意義。 ——理解蘇武的內心;聯繫“毒計”體會蘇武的痛苦與頑強。 ——朗讀句子 ——整體朗讀第五節。

五、情景練筆,拓展知識。

1、過渡:教師朗讀最後一節。

2、穿插一副回國的插圖,看圖觀察。

3、蘇武的內心在說些什麼?如果你是迎接隊伍中的一個,你會在心裏說些什麼?選擇一個寫幾句話。

4、交流。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1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最佳路徑》課文

世界著名的建築大師格羅培斯設計的迪(dí)斯尼樂園,經過三年的精心施工,馬上就要對外開放了。然而,各景點之間的道路該怎樣連接還沒有確定最後的方案。

施工部打電話給正在法國參加慶典的格羅培斯,請他趕快定稿,以便按計劃竣工和開放。

格羅培斯是美國哈佛大學建築學院的院長。他從事建築研究四十多年,攻克過無數個建築方面的難題,在世界各地留下七十多處精美的傑作。然而,建築學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點兒——路徑設計卻常讓他大傷腦筋。對迪斯尼樂園景點之間的道路方案,他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沒有一次是讓他滿意的。接到催促電報,他心裏更加焦躁。巴黎的慶典一結束,他就讓司機駕車帶他去了地中海海濱(bīn)。他想清理一下思緒,爭取在回國前把方案定下來。

汽車在法國南部的鄉間公路上奔馳,這兒是法國著名的葡萄產區,到處是漫山遍野的葡萄園。一路上,他看到許多葡萄園主把葡萄摘下來提到路邊,向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叫賣,然而那些人和車很少有停下來的。

當他們的車子拐入一個小山谷時,卻發現那兒停着許多車子。原來這兒是一個無人看管的葡萄園,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裏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上路。據說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園,她因年邁無力料理而想出這個辦法,起初她還擔心這種辦法是否能賣出葡萄,誰知在這綿延上百里的葡萄產區,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她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大師深受啓發。他下車摘了一籃葡萄,就讓司機調轉車頭,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給施工部拍了封電報:撒上草種,提前開放。

施工部按格羅培斯的指示,在樂園的空地上撒滿草種。沒多久,小草出來了,整個樂園的空地被綠草所覆蓋。在迪斯尼樂園提前開放的半年裏,草地被踩出許多小道,這些踩出的小道有寬有窄,優雅自然。第二年,格羅培斯讓人按這些踩出的痕跡鋪設了人行道。1971年在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爲世界最佳設計。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最佳路徑》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9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格羅培斯設計路徑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做事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的思維方式。

教學準備:預習課文,瞭解格羅培斯。

教學時間:1課時

一、檢查複習,導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路徑》,這節課我們提前進行了預習,下面老師來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檢查學生讀生詞:格羅培斯 精美的傑作 焦躁 微不足道 任其選擇 路徑 覆蓋 倫敦

2、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教師板書:精美的傑作,微不足道)

3、這篇課文我們提前佈置了預習,誰能用書中的語言來介紹一下格羅培斯?迪斯尼樂園就是格羅培斯爲我們留下的精美的傑作之一,下面同學們就隨着老師的幻燈片一起去迪斯尼樂園來看看。(教師課件)

同學們是不是大飽眼福了,有什麼感受?“精美的傑作”什麼意思?“微不足道”什麼意思?結合精美的傑作來解釋一下微不足道。這些詞語中還有不懂得嗎?

二、精讀課文

1、“路徑”什麼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最想提出什麼問題?

教學預設:路徑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這條路爲什麼被評爲路徑?

2、下面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去讀課文,探究問題的答案。“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動筆是學習語文的好習慣,同學們要邊讀邊勾畫,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3、學生讀書動筆

4、全班交流

(一)路徑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學習課文4、5段)

教師引導:如果你剛好經過這裏,你願意買哪邊的葡萄?爲什麼?

格羅培斯和你們一樣,他也摘了一籃子葡萄,但令他收穫的是這種賣葡萄的方法還帶給了他靈感,他可能怎樣想?

同樣是“給人自由,任其選擇”葡萄園主和格羅培斯的出發點相同嗎?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格羅培斯的什麼精神?

讓我們再讀這一段,體會格羅培斯的創新思想。

(二)爲什麼被評爲路徑?

教師引導:“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什麼意思?

如果是你去參觀提前開放的迪斯尼樂園,你會怎樣選擇?

遊人地選擇和你們的選擇是一樣的,從文中的哪個詞語我們可以看出來?

“有寬有窄,優雅自然”說明什麼?

從中你感受到格羅培斯這位大師大在何處?

在讀這一部分,體會格羅培斯的人本思想。

(三)感受格羅培斯的創新精神

過渡:格羅培斯在葡萄園主的啓發下,以“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思想設計出了迪斯尼樂園的路徑,成就了有一處精美的傑作。但在此之前,在這微不足道的路徑設計上,他卻經歷了50多次苦思冥想,之前他是怎樣做的?讀讀!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你想用哪一個?

用上“精美的傑作”“微不足道”這兩個詞語來說一句話,來讚美一下格羅培斯這位建築大師。

從這位大師身上你受到什麼啓發?

三、 總結昇華

過渡:格羅培斯不愧爲世界建築大師,他用他的創新思維方式,以人爲本的思想和對微不足道的地方精益求精的追求的精神,爲我們呈現出了一處處精美的傑作。

如果你是倫敦國際園林建築藝術研討會上的評委,你會怎樣爲格羅培斯撰寫頒獎詞?

學生創作交流

教師總結:希望同學們和格羅培斯一樣,培養創新思想,做事精益求精的追求,尋找到學習和生活的路徑。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最佳路徑》教學反思

《最佳路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建築大師格羅培斯爲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而大傷腦筋,無意中從老太太打理葡萄園的方法中,受到“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啓示,從而設計出了世界最佳路徑。整篇課文敘事形象生動,語言簡煉,人物豐滿,言簡意賅,韻味深長。

學習“遇到難題”這部分內容,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抓住關鍵的字詞句,感悟人物特點。“攻克過無數個難題”“微不足道的路徑設計”的對比描寫,“40多年的研究”“已修改了五十多次,沒有一次是他滿意的”的列舉數字,讓大家感受到格羅培斯的嚴謹認真、精益求精的人格魅力。也爲後文終於茅塞頓開設計出最佳路徑埋下伏筆。

“受到啓發”中,葡萄園主賣葡萄的方法與格羅培斯路徑設計方案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閱讀這部分內容,我直接放手,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引導他們採用讀書做記號的方法來畫出兩種賣葡萄的方法,比較結果,思考哪種賣葡萄的方法好,探究好在哪裏。充分尊重、信任學生,放權給學生,給他們獨立閱讀、思考、理解課文的機會,組織他們討論、質疑、交流,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連平時課上經常沉默寡言的人也積極舉手發言:許多園主把採摘下來的葡萄放在路邊,向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吆喝,結果卻是很少有賣出的;而一個無人看管的葡萄園,只要你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結果卻是在綿延上百里的葡萄產區,這裏的葡萄最先賣完。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感悟能力、創新思維得到了體現。他們驚訝地發現,賣葡萄的老太太就是那個“換一種思維方式”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她賣葡萄的方式與衆不同,卻體現着人文的溫情與魅力:她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給人自由,任其選擇。

在此基礎上,再研讀格羅培斯的設計,引導學生們發現總結他這樣設計路徑與老太太的異曲同工之處:採用與衆不同、順其自然的方式,把選擇的權利交給他人,讓大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也就順其自然了。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2

1《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讀懂三首古詩,感悟每首詩中描繪的獨特景色,體會表現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意思,並由此想象畫面。

3. 會認讀本課中“螺”“諳”等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5個生字,理解“閒”“厭”“和”“諳”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5. 蒐集、背誦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二、重難點:

1. 感悟詩中描寫的景色,想象美好畫面。

2.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預習:

1. 自學生字,讀熟三首詩。

2. 藉助註釋試講詩意,畫出有疑問的地方。

3. 蒐集別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三、教學過程:

1. 談話引入:

2. 讀課題,指名讀三首古詩。(檢查通過預習對課文熟悉的情況)

3. 指名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

4. 分組學習

讀熟三首詩,藉助註釋在組內試講每首詩大意。

交流預習中的疑問,組內解疑。

5. 指導朗讀。

四、教學反思:

我在黑板上給孩子們抄了一首劉禹錫的《望洞庭》,指導學生朗讀並初步理解,然後指導背誦。一節課,不僅學會了教材上的古詩,還積累了課外書上的古詩一首。這樣的課堂拓展,教一帶一,既充實了教學內容,又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課後,我進行了教學反思認爲,“課堂拓展,教一帶一”的方法,符合《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學習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學古詩《獨坐敬亭山》時,爲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佈置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彩色畫的家庭作業。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情緒也很激動,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畫交上來了,看着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畫,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

在這堂課上,在一些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在一個環節上媒體沒有同步,比如板書當中的一些失誤,以及在隨機問答中的不夠嚴密等,都是因爲準備的不夠充分,或者說是設想的不夠嚴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課後充滿懊惱,並一次次告誡自己:今後上課務必要認真、再認真,做到百密而無一疏。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讀寫“尊嚴、面呈菜色、疲憊不堪、狼吞虎嚥、骨瘦如柴”等詞語。會寫“尊”字。

(2)理解課文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2)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和動作描寫,瞭解人物內心活動,初步感知尊

嚴的具體含義和現實價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理解尊嚴的含義,初步領會做人要有尊嚴的人生哲理,樹立自尊、

自強、自立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裏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懂得什麼是尊嚴。

2.教學難點:理解“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但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 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學生談話,導入新課

1.以談話的方式引出課題。

師:生活中假如你是一個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面前,你會怎麼做?(生作答)

師:有一個年輕人,面臨這樣的問題,他是這樣做的。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第七課 尊嚴)。

3.寫一個本課的字:尊(相機指導“尊”字的寫法及易漏筆畫)

(1)生觀察,會寫的字交流、提醒。

(2)師範寫,生在寫字卡上寫2個。

(3)展示評價,誇一誇。

(4)再寫1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生詞:尊嚴 逃難 善良 樸實 款待 例外 喉結 讚賞 捶背 僵硬 許配 面呈菜色 疲憊不堪 狼吞虎嚥 骨瘦如柴

齊讀;開火車讀

2. 多音字“難”教學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讀建議: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尊嚴”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學生獨立默讀。

3.反饋自讀情況。

(1)找生簡述故事主要內容,師評價。

(2)師強調事件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3)出示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深入理解課文

1.引導質疑。

(1)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逃難人,可沃爾遜小鎮的鎮長傑克遜卻是怎樣評價他的呢?

(生回答,屏幕出示句子)

“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

(齊讀)

(2)通過讀這句話,提出質疑。學貴有疑,會提問就會學習。

(預設:爲什麼說他有尊嚴?爲什麼他什麼都沒有,卻百分之百是個富翁?爲什麼只要有尊嚴就是富翁?……)

2.自主、合作學習,走進課文,走進哈默。

課件出示:

導學提綱

①自主研讀:默讀課文,用“——”劃出描寫哈默外貌的句子,用“===”劃出描寫哈默動作的句子,用“~~~”劃出描寫哈默語言的句子,把畫出的句子認真讀一讀,在旁邊做批註,寫出自己的體會;

②小組合作:根據自己勾畫和批註的內容進行探討,並選擇感受最深的一處,準備在全班展示交流學習成果。

3.小組展示學習成果

預設:教師相機點撥。

(1)外貌描寫:

屏幕出示:

句子一:他們面呈菜色,疲憊不堪。

句子二: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

A.讀句子;

B.交流體會;

C.用心地再讀句子:你彷彿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

你看他-------------------------------------------------

D. 就是這樣一個年輕人,此時此刻他最需要什麼?可是當食物擺在面前時,他卻拒絕了,爲什麼?

(2)語言描寫:

屏幕逐句出示對話:

“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

A.小組交流句子

B.同學們自由讀讀三次對話,想一想,年輕人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C.師生對話

第一句:有禮貌;

第二句:態度堅定;

第三句:堅持先勞動,再吃食物。

D.分角色朗讀

(3)動作描寫

逐句出示課件:

1.當鎮長傑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仰起頭,問:

2.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

3.年輕人站起來說。

4.年輕人也蹲下來,輕輕地給傑克遜大叔捶背。

5.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A.讀句子,說體會:

B.理解“喉結上下動了動”“狼吞虎嚥”,說體會;

C.引導質疑,總結主題。

哈默已經飢餓到了極點,但他仍然堅持幹完活再吃飯。哈默得到的食物與其他逃難者得到的一樣嗎?

哈默僅僅得到了食物嗎?他還得到了什麼?(別人的尊重;尊嚴)

4.深化主題,推向高潮。

好一個有尊嚴的哈默,他用自己的勞動換來了食物,以自己的尊嚴贏得了人們的尊重,怪不得傑克遜大叔這樣對女兒說,(出示課件)

(“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爲他有尊嚴!”)

A、傑克遜大叔激動地對女兒說,讀―――

B、傑克遜大叔讚歎不已地對女兒說,讀―――

C、傑克遜大叔感慨萬千地對女兒說,一起再讀―――

5.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傑克遜大叔雖然沒有像哈默那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也有着獨特的人格魅力。快速瀏覽課文,說說傑克遜大叔是個怎樣的人?

總結:他是一個會尊重他人的人。

(五)拓展延伸

閱讀《彎腰拾起的尊嚴》

(六)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是傑克遜大叔成就了哈默的尊嚴。如果說沒有傑克遜大叔,就沒有後來的哈默。更沒有哈默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以我們說,文中有尊嚴的人不止是哈默,還有傑克遜大叔。一個既自尊自強又尊重他人的人,纔是真正的有尊嚴的人。

作業:

1.抄寫描寫年輕人哈默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

2.有興趣的收集哈默的資料,瞭解哈默的生平。

3.收集身邊人維護尊嚴的小故事,準備交流。

板書設計:

7.尊嚴

哈默 自尊自強 獲得成功

傑克遜大叔 尊重他人 看重人品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4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課文原文

爲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非常清靜,船上只有機器的響聲。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慢慢地在擴大它的範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不轉眼地望着那裏。

果然,過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真紅,卻沒有亮光。太陽好像負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一剎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出了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走進了雲堆中,它的光線卻從雲裏射下來,直射到水面上。這時候要分辨出哪裏是水,哪裏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爲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天邊有黑雲,而且雲片很厚,太陽出來,人眼還看不見。然而太陽在黑雲裏放射的光芒,透過黑雲的重圍,替黑雲鑲了一道發光的金邊。後來太陽才慢慢地衝出重圍,出現在天空,甚至把黑雲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發亮的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

__________

本文作者巴金,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海上日出》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結合想象及生活實際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句子,從中理解太陽從海上升起的過程。

難點:能結合想象及生活實際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策略:

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句子,以讀爲主、在讀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學生學習方法:

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指導。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閱讀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然後談一談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們想不想去那裏看看?讓我們隨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發,去欣賞海上日出的奇觀!

(三)講讀課文

1、誰願意讀一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你從這段中都讀懂了什麼?(引導:你是從那裏看出來的?請你讀一讀)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嗎,你是怎麼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話,爲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說明作者經常看日出)

講讀第二、三自然段

1、讓我們來欣賞幾張圖片,說說你看到的景物有什麼變化?(出示圖片)

2、圖上畫的是晴朗的天氣裏紅日從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實際上,日出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那麼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海上日出的過程的?我請兩個同學讀一讀第二、三自然段。(誰來說一說?)

3、那麼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麼變化?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出示圖片配合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讀中感受)

4、看到這樣的一幕,作者是怎麼做的?爲什麼?(因爲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爲什麼作者要目不轉睛的看呢?因爲怕錯過,反襯日出的美)

5、太陽還沒有露面,就已經很美了,那海上日出會是怎樣的壯觀哪?想不想去看看?請同學們自己小聲的讀一讀課文,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然後談談你自己的感受。(重點讀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這句話與太陽向上升比較哪句好?爲什麼?好在哪裏?)

6、太陽上升的同時,也在發生着變化,誰發現了太陽是怎麼變化的?

7、這真是美的感受,讓我們欣賞動畫,請同學們跟着朗讀。

8、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太陽升起的全過程。

自學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氣裏紅日東昇景象如此壯觀,那有云的情況下,太陽出來後又是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看一看作者是怎麼描寫的?(出示課件)

2、看了動畫之後,你是怎樣的感受?

(你想把這種感受讀給大家聽嗎?誰來試試?)

3、聽了大家的朗讀,我彷彿身臨其境似的,作者的語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歡哪句,請你讀一讀?

(它的光芒給黑雲(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後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雲(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

鑲透染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後感嘆道: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換成這是偉大的奇觀。好不好?爲什麼?

2、這偉大的奇觀指的是什麼?(作者在前邊講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壯麗的景象。)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讚美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語文課文教案15

《花的勇氣》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爲線索,寓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咀嚼品味。

學習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情,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的意思,領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情,樹立無所畏懼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歸納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看看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可以把自己感受較深的句子勾下來,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記號。

2、小組合作學習:輪流讀課文,相互糾正字音,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寫了什麼內容。3、學生彙報,指名學生回答。注意學生對於幾個要素的總結: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了什麼。

4、師總結

二、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表現作者情感變化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學生彙報

剛見草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

扒開草叢,見到__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

離開維也納前,感到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__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心裏_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讀 ,品味語言

1、學生自主研讀

再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多讀幾遍,仔細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細體會體會。

2、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重點體會

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綠色到處氾濫居然有如此的氣魄我的心頭怦然一震分別體會此時此刻作者的心情。

爲什麼作者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論是奮力求生的飛蛾,頑強生長的瓜苗,還是自己沉穩而在規律的心跳,讓作者感到生命的偉大。隨着文章的層層推進,作者在文章的最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不僅是作者從自然界感受到這生活的真諦,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感悟。交流收集的關於生命的名人名言。

2、結合自己的實際,談一談本文及這些名人名言對你有什麼啓發?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