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湘教版五年級上冊《5、送報的少年》教案設計

湘教版五年級上冊《5、送報的少年》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教學目的:

湘教版五年級上冊《5、送報的少年》教案設計

1.認讀“捷、聊、靦、腆、鞠、躬”6個生字。

2.朗讀課文;瞭解對比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送報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質,懂得從現在起就應該培養自己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送報少年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質。

2.難點:瞭解對比的寫作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用具:

收集有自強精神的人物故事。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感

  我們的成長經歷往往會影響我們的一生。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度過我們的童年?是一直在父母的呵護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是從小自立自強,懂得感恩?讀完這篇課文——《送報的少年》後,或許大家會有所啓發。

  (二)理清文章脈絡,學習生字詞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在初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示時間推移的字詞,理清文章脈絡。

開端——放暑假的時候。

發展——7月下旬的一天。

**和結局——轉眼到了8月底。

2.學習生字,積累詞語。

字音上,“聊”的聲母是邊音;“躬”的韻母是後鼻音;“腆”的聲母是“t”不是“d”。

字義上,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供參考:

輕捷:輕快敏捷。

淋漓:形容溼淋淋地往下滴的樣子。

靦腆: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滂沱:形容雨很大的樣子。

囁嚅:形容想說話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說出來的樣子。

  (三)自讀自悟,交流體會

這篇文章給我們刻畫了兩個不同的少年。一個是懂事、吃苦、向上的送報少年;一個是懶散又自視清高的城市少年。教學時結合課後練習第1題“聯繫課文內容談談你對兩位少年的印象”爲切人點組織教學活動。

1 . 感受送報少年的懂事、吃苦、向上的品質。 引導學生圍繞“送報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也可以寫出自己的閱讀感想。隨後組織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1) “不論晴天雨天,他都來得很準時。” “不論……都……”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少年是個恪守信譽的人。當學生提出這句話時,教師引導學生緊扣“晴天雨天”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少年恪守信譽事例的句段——

① “驕陽似火,送報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騎着車子穿街過巷。……他的日子似乎無憂無慮。” 正是因爲少年的樂觀,積極向上,所以即便是“驕陽似火”, 少年的樂觀,積極向上,所以即便是“驕陽似火”,即便是“大汗淋漓”,他都能以苦爲樂,看起來“無憂無慮”。他像是一位陽光少年,用鈴聲傳遞着他的“快活”,向人們展示着他的笑臉。

②“他渾身衣服溼透,胳膊肘上有一道摔傷的血痕,報紙也打溼了一角。他像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囁嚅着說:‘對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車不能騎了,報紙也弄溼了……’’’

這段話運用白描的手法展現了送報少年受傷後依然出現在“我”家門口的情景,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靈的震撼。在這裏,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送報少年摔倒時的情景——他當時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進一步感受少年的誠實守信。讀少年的話時,應帶着自責與難過的心情,句末省略號包含有懇求得到諒解的意思。

(2) “我曾與他閒聊過,得知他每天凌晨5點就起牀,要爲兩百多戶人家送報,而且都是樓房住戶,因此,他每天得上下近萬級臺階。”

這段話裏面有三組數據:凌晨5點、兩百多戶人家、近萬級臺階。透過這組數據,少年送報的艱辛情形真實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從這裏,我們可以感受到少年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

(3) “我爸摔傷了,身體剛剛康復,行動可能慢一點,以後若送遲了,您多包涵!” 從這裏,我們瞭解到了少年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同時感受到他成熟、懂事的性格。一個彬彬有禮、不卑不亢的少年躍然紙上。

2.體會對比的寫作手法。

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兒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語句。隨後組織全班交流,討論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① “8點多鐘了,他還穿着睡衣,蜷縮在空調呼呼作響的臥室裏。每天幾乎都這樣,千呼萬喚才起牀洗漱,然後打開電視,靠在沙發上一邊啜飲牛奶,一邊不停地換電視頻道……”

② “兒子大笑起來:‘他是幹什麼的?我是幹什麼的?……還要出國留學!’’’ 透過文字的描述,我們看到了一個既懶散又自視清高的少年。送報少年“每天凌晨5點就起牀”,而他“8點多鐘了”,還需要“千呼萬喚”;送報少年每天要爲“兩百多戶人家送報”,而他每天就是“不停地換電視頻道”……他與送報少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起到了反襯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很多孩子從小就以自我爲中心,不懂得承擔責任,往往比較任性,不善於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爲。學完這篇課文後,教師可以藉此機會開展一些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

1 . 結合課後練習第2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他可能有些什麼心事呢?

2.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開展“爸爸媽媽我能行”的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