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七律長征》優秀教案範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七律長征》優秀教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七律長征》優秀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五年級語文《七律長征》優秀教案範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七律長征》優秀教案範文1

學習目標

1、認知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句的意思,能聯繫重點詞語體會詩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手法的巧用。

課前準備

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初步感知詩歌中較難理解的詞語

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動身,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紅軍長征經此。

教學過程

誦讀品悟,領略詩境

聽一聽《長征組歌》中的段落,談一談你所瞭解的長征。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初步滲透相關的詩歌知識

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播放長征歌曲,以唱配誦。以唱帶誦

討論

在現代生活中,俺們如何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磨鍊意志,培養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小學五年級語文《七律長征》優秀教案範文2

教材分析:

《七律長征》是蘇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的第一課。

這套教材在編排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每個單元有一個單元主題,課文圍繞主題詞選材。本單元的單元主題詞爲“長征組歌”,顧名思義,所選取的課文都與“長征”有關,而《七律長征》作爲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篇幅最短,相對而言難度也較小。

學情分析:

據瞭解,學生在小學時已接觸過這首詩,甚至有部分同學已經能背誦這首詩,但小學時老師的講解卻只是蜻蜓點水似的,課文相關內容未作介紹,就更不用說引導學生做深層次的探究了。

教學目標:

針對此種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熟悉七言律詩的相關知識,體會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包含的感情;(知識)

2、瞭解作者高度的藝術概括力;(能力

3、學習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爲能圓滿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爲:

1、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等重點詩句的含義;

2、體會理解本詩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1分鐘)

二、檢測預習情況:(5分鐘)

1、生字生詞逶迤(wēiyí)磅礴(pangbó)岷山(mín)

2、有關“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詩,表明的是本文的題材(解題)

(律詩是近體詩的一種,始於南北朝,形成於唐朝。在平仄、壓韻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全首一般爲八句,超過八句的成爲“排律”。五字的律詩稱爲“五律”,七字的則稱爲“七律”)

3、寫作背景: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戰鬥豪情作下此篇。

三、課文分析:

一系列的課前熱身結束後,就該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分析了:

1、學生對照課文註釋理解課文內容,不理解的相互討論,無法解決的舉手問老師。(4分鐘)

2、有人認爲這首詩是由五幅圖組成的一組包容天地、氣象萬千的史詩般的歷史畫卷,請你認真研讀詩歌,分別給這五副圖概括出一個恰當的名稱,並從屏幕上找出相對應的畫面。(5分鐘)

3、討論詩句的妙處: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體會——實際上也就是解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等重點詩句的含義;體會理解本詩高度的藝術概括性。(15分鐘)

a.首聯:首聯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全詩的總起、總綱,“遠征難”總括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的'一切困難;“不怕”“只等閒”充分顯示出藐視一切困難的大無畏精神和戰勝一切困難的鋼鐵意志。

b.頷聯:把五嶺的“逶迤”烏蒙的“磅礴”和“騰細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說,你覺得矛盾嗎?爲什麼?(看似矛盾,實際上是一種反襯的手法。作者把綿延不斷的五嶺和巍峨高大的烏蒙山分別比作“細浪”和“泥丸”,是爲了突出表現紅軍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偉大氣魄)

c.頸聯:①爲什麼用“雲崖”而不用“懸崖”?(突出山的高、地勢陡峭)

②“雲崖暖”“鐵索寒”分別有什麼表達效果?(“暖”字既寫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風高浪急、暖氣蒸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脫險的喜悅心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寒”字則烘托出瀘定橋自然環境的險惡、反襯紅軍戰勝艱險的英雄形象)

d.1935年10月,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沒有越過岷山,這是歷史事實。那作者又爲什麼要在詩中把他說成是“三軍過後”呢?(這是因爲作者堅信紅二、紅四軍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完成長征的任務,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這充分表現了毛澤東對紅軍指戰員們的殷切希望的無比信任)

四、整體感知(5分鐘)

選取風格完全不同的兩段音樂(一較爲舒緩、一較爲雄壯),請同學們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選取與之相協調的音樂,並配合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延伸拓展(10分鐘)

20xx年,大型電視連續劇《長征》播出後,一位學生家長給央視“觀衆聯絡處”打電話:“《長征》是一部很有意義的電視劇,可以讓孩子瞭解長征、瞭解這段歷史,所以我希望中央電視臺能在學生放假時重播這部電視劇。”你能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嗎?你認爲他的要求有必要嗎?請以此爲話題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