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本課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在登上鸛雀樓後根據自己的所見有感而發,寫下的一首名詩。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學會生字,理解詞語。

3.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簡介鸛雀樓: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爲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地的名勝。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後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登鸛雀樓》。鸛雀樓也因此而名揚四海。

師板書課題 (生用手書空跟着寫)

2.師簡介作者王之渙。

過渡: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回到古代,站在鸛雀樓上看一看那滾滾流向大海的黃河。

二、看圖激趣 初讀古詩

1.師出示課文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2.同學們,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王之渙就來到這裏,看到了這幅景色,寫下了這樣一首詩。藉助文中的拼音讀一讀。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漸入詩境 理解古詩

1.自由讀古詩,讀後想想:

(1)詩人哪兩句是寫登上鸛雀樓看到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哪兩句是寫看到眼前的景象,詩人想到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3.質疑、解疑,重點理解:

欲:想要。窮:盡。目:眼睛。“千里目”是誇張的說法,指看到更遠的地方。

4.說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什麼道理。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要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聽教師範讀,體會詩的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同桌互背。

4.情境體驗:把自己裝扮成詩人,看圖吟誦古詩。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點指導:

入:與“人”的區別。

窮:部首是“穴”(穴寶蓋)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

更多熱門教學設計推薦:

1.小學一年級語文咕咚教學設計2016

2.新版語文影子教學設計2016

3.小學語文二年級諾亞方舟教學設計2016

4.S版一年級語文《我在街上識漢字》教學設計

5.2016一年級語文拼音教學設計

6.S版一年級語文《聰明的小白兔(一)》教學設計

7.S版一年級語文《邊看電視邊識字》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