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合集五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各種特性。

2、嘗試利用工具積極探索,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觀察冰塊

2、教具:吹風機、錘子、餐刀、熱水。

3、冰塊(內含一顆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大冰塊,激發孩子參與的熱情,初步感知冰塊的特性。

提問:你們看這是什麼?摸摸看,你有什麼感覺?

(教師手持冰塊讓每個小朋友先摸一摸,進行初步感知)

你們能看見大冰塊裏有什麼呢?

(糖果)

2、教師小結:原來冰塊是透明的。我們可以看到裏面有一顆糖。

提問:你們想吃冰塊裏的糖嗎?怎麼才能把糖果取出來吃呢?

(幼兒自由發言。說說自己的辦法。)

二、介紹工具

教師:老師幫你們準備了很多工具,我們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

(重點介紹電吹風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觀察冰塊,幼兒嘗試。

1、幼兒自己取冰塊,教師引導孩子觀察冰塊,進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問:你拿的冰塊摸起來有什麼感覺啊?

(冰冰的、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兒取工具,嘗試將冰塊中的糖塊取出。

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把糖果取出來的?

(對已經取出糖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請其再拿一塊冰換一種工具進行嘗試。)

四、幼兒集中分享經驗

1、提問:小朋友都很努力試過了,你們都吃到糖了嗎?

誰願意來介紹一下自己取糖的經過?

2、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很聰明,都利用工具從冰裏取出了糖,我們來給自己鼓鼓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聽聽找找已知道的小樂器,並初步認識鼓,體驗聽辨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樂器若干(各種鼓、碰鈴、響板)、音樂磁帶《小雞小鴨》等4、叮噹屋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叮噹屋。

1、幼兒人手一隻小籃子(響板、碰鈴、雙響筒等),教師出示叮噹屋在屋裏敲擊小樂器幼兒聽辯並找出相應的小樂器。“聽聽,叮噹屋裏誰在唱歌?”—鞏固聽辯碰鈴、響板等。

幼兒找出小樂器後,師生共同節奏樂《小小雞》《小烏龜背糖果》等。

2、在遊戲中對鼓的聲音感興趣。

“這又是誰在唱歌,你的小樂器籃裏有嗎?”

二、玩玩找找:小鼓響咚咚

1、“瞧,叮噹屋裏來了位新客人,會是誰呢?我讓小朋友來找一找、猜一猜。” 幼兒上前摸口袋並講述其外形。

2、出示鼓,知道名稱。

3、聽一聽:“鼓的聲音象誰在唱歌?”大膽想象。(鼓勵幼兒結合生活裏的經驗大膽講述)

知道鼓兒的聲音咚咚響

4、“圓圓胖胖,肚裏空空,敲敲聽聽,咚咚咚咚。”“這個新朋友就是鼓,找一找教室裏還有鼓嗎。”幼兒四散找鼓。

三、遊戲:狐狸來了

遊戲方法:幼兒扮演小雞小鴨,在音樂聲中游戲(歌表演)。教師拿不同的樂器代表不同的角色。

幼兒歌舞后,聽到碰鈴的聲音就是雞媽媽來找小雞了,響板則是鴨媽媽找小鴨的信號。

大鼓的聲音代表狐狸重重的腳步聲,幼兒辨別後逃走。

遊戲兩次,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並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理解並學習詞語:又×又×、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3、知道當看到朋友遇到困難要主動幫助別人。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到事情能夠試着面對。

5、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教學準備:

ppt製作的故事《大蘋果》。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內容。

1、播放ppt1:

(1)小朋友你們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誰來了?他看見了什麼?

(2)這是一隻怎樣的蘋果?(學習詞語:又×又×)

(3)看到這隻又紅又紅的大蘋果,你是從那裏發現的?(幼兒猜測)

2、播放ppt2、3:

(1)大家看,這麼大的蘋果,小老鼠用力的推,推得這麼樣了?(引導幼兒觀察小老鼠的表情、動作)

(2)豐富詞彙: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用動作學一學)

3、播放ppt4:

(1)大蘋果被推到了一條寬寬的小河邊,小老鼠會想什麼?

(2)小朋友想想,有什麼辦法幫小老鼠過河?

小朋友想了這麼多辦法,我們來看看小老鼠到底是怎樣過河的。(放ppt5、6)

4、播放ppt7:

烏龜伯伯揹着小老鼠和大蘋果遊過了河。小老鼠會說什麼?烏龜伯伯會怎麼回答呢?

三、完整的欣賞故事。

1、你喜歡故事裏的哪個動物?爲什麼?(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教師總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看到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幫助別人。

當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助要學會說'愛的甜甜話'。"

附故事:

大蘋果在綠油油草地上,小老鼠看見了一隻又紅又香的大蘋果,想把它推回家。

小老鼠用力的推,"哎喲-哎喲", 推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大蘋果被推到了一條寬寬的小河邊:"我怎麼樣過河呢?"烏龜伯伯伸出了腦袋,說:"小老鼠,彆着急,我來幫助你!"烏龜伯伯揹着小老鼠和大蘋果遊過了河。

小老鼠高興的說:"謝謝烏龜伯伯!"烏龜伯伯說"不用謝!再見!"

小百科:蘋果是一種低熱量食物,每100克產生60千卡熱量。蘋果中營養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其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感受歌曲活潑、有力的情緒,會用歡快、跳躍唱法唱歌。

2. 愉快運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 熟悉歌曲內容。

1. 教師做鍛鍊動作,請幼兒猜。(搓手、跳、跑步等)

2. 在教師語言提示下,幼兒模仿教師動作。

3. 教師與幼兒邊說歌詞,邊做相應動作。

二. 理解歌詞內容。

1. 教師範唱,幼兒傾聽。

2. 教師用問答方式說上半句,幼兒說下半句。

3. 師幼完整朗讀歌詞。

三. 學唱歌曲。

1. 教師與幼兒速度較慢完整跟唱。

2.引導幼兒唱時應跳躍些。

四. 根據歌詞表現動作。

1. 鼓勵幼兒邊唱邊即興做動作。

2. 教師注意瞭解幼兒表演願望。

3. 帶領幼兒跟着音樂磁帶邊唱邊表演。

小班音樂活動《誰餓了》

音樂活動:《誰餓了》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嘗試創編簡單的歌詞並進行演唱,培養初步的創造性。活動準備:小貓、小兔、小猴、小ji等木偶各一隻。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入場。小朋友,你們聽——是誰在走路呢?我們一起來學它們好嗎?

2、組織幼兒練聲。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貓怎麼叫嗎?我們來學學小貓叫。老師還要問你們其它小動物是怎麼叫的,不過你們要唱着告訴我行嗎?

3、出示木偶小貓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一隻大貓出來了)它怎麼了?(肚子餓得咕咕叫)你們猜它看見誰了,那麼高興?(看見了小老鼠)大貓將老鼠怎麼了?(啊嗚,啊嗚吃完了)

4、師範唱歌曲。小朋友,老師唱一首歌給你們聽,你們注意聽唱了誰?它怎麼了?看見什麼?結果怎麼樣?

5、幼兒討論。剛纔聽到老師唱什麼?

6、組織幼兒學唱歌曲。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學唱《誰餓了》這首歌,你覺得它餓了會有什麼表情呢?

7、出示木偶(小兔、小猴、小ji)引導幼兒創編歌詞並演唱。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還有誰餓了?怎麼唱呢?

8、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創編。小朋友,你們想想,還可以創編哪些小動物餓了?怎麼唱呢?

9、活動結束。小朋友,我們現在一起來模仿這些小動物邊唱邊表演好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研究要點目標]:

1、教幼兒在各種圖形的紙上用樹葉,花片粘貼成書籤,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2、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和創新能力。

[研究過程]:

一、引出課題。

幼兒聽音樂學小樹葉飛進教室,音樂停小樹葉飄到地上。(幼兒坐到座位上)問:小樹葉們飄到哪裏去了?(草地上,池塘裏,房頂上)(出示範例):有一片小樹葉飄到了紙上變成了漂亮的書籤,你們也想變成美麗的書籤嗎?我們一起動手打扮自己吧!

二、講解示範。

1、把紙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

2、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並將花片塗上漿糊粘貼在紙上。

3、用水彩筆在紙的空白處添畫上美麗的圖案。

4、在書籤的上方打一小孔,把紙繩穿入打好結。

三、幼兒操作。

書籤不要剪得太大,貼樹葉,花片時應整片葉子塗上漿糊後再貼,打孔時不能太大,能力弱的幼兒請老師幫忙。

四、講評。

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大家選出最好的作品陳列出來,然後互相交換書籤。

[研究結果]:

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夠積極動手參與,只有幾名年齡較小的幼兒在穿孔時是老師幫忙完成的,而且都能夠把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

幼兒園小班節奏遊戲:會動的身體

一、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初步感受節奏的變化。

2、樂意跟着老師一起遊戲,體驗愉快的情緒。

二、活動準備

1、會唱歌曲《頭髮肩膀膝蓋腳》

2、有快慢節奏的背景音樂

3、鼓一隻

三、活動過程

1、引出

師:今天,我們來了那麼多客人老師啊,我們先跟客人老師打招呼吧。

師:我們班的寶寶可是都很能幹的哦,我們來爲客人老師唱首歌《頭髮肩膀膝蓋腳》。

2、語言遊戲《在哪裏?在這裏》

(1)引導幼兒幼兒說出歌曲中所唱的身體的各部位。

師:剛纔歌曲中唱到了我們身上的哪些地方啊?

師:好,那請你們用手指指看。

(2)教師有節奏地提問,幼兒根據節奏回答得有快有慢,並且一邊回答一邊用手摸摸相應的部位。

師:你的眼睛在哪裏?(頭髮,肩膀,鼻子……)

幼:我的眼睛在這裏!

3、跟着小鼓有節奏地進行遊戲

(1)引出小鼓

師:這是什麼呀?

師:哦,是一個小鼓,這個小鼓還會唱歌呢。誰能讓小鼓唱起歌?(請3-4名幼兒嘗試讓小鼓“唱歌”)

(2)引出小手進行節奏遊戲

師:小鼓今天來到我們班是想和我們的小手做朋友的,那小手都有哪些本領呢?

師:看看胡老師的小手在幹什麼?(爬呀爬、捏攏放開、拍手、拍肩……)

師:哇,小手有那麼多的本領,那趕緊和小鼓做個遊戲吧。小鼓唱歌唱的慢慢的,小手也要慢慢地做動作,如果小鼓唱得快快的,那我們的小

手也要快快地做動作。大家的小手準備好了嗎?

(3)引出小腳進行節奏遊戲

師:我們的小手那麼能幹,還和小鼓做了這麼好玩的遊戲,我們的小腳想不想做遊戲啊?

師:小腳會幹什麼呢?(跺腳)

師:原來小腳可以跺跺跺,那我們也來和小鼓做遊戲吧。注意哦,耳朵聽仔細拉,小鼓唱歌可是有快有慢哦,小腳也要跺的有快有慢。

4、在手腳會節奏遊戲的基礎上,學動身體

師:我們的小手小腳會做遊戲,我們的身體也會動哦,你們看,老師的身體還會跳舞呢。

師:瞧,我可是聽着音樂做動作的哦,我一下子快快的,一下子又慢慢的。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啊?

5、結束

在背景音樂下,教師帶領幼兒有快有慢地走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