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熱】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名稱:科學:落葉樹和常綠樹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幾種常見樹木的認識,形成落葉樹、常綠樹的概念。

2、學習將對落葉樹與常綠樹進行分類。

3、發展幼兒觀察與比較的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幼兒收集各種樹葉,放在小籃子裏面。觀察認識各種常見樹葉。

活動過程:

1、複習對幾種樹木的認識

教師:我們小朋友每天上幼兒園都能看見許多樹,你見過哪些樹?你見過它們的名字嗎?

出示幼兒已認識的落葉樹與常綠樹的葉子,提問:這些是什麼樹的葉子?葉子是怎樣的?這些樹在秋天有些什麼變化?

2、觀察樹葉,按顏色歸類,瞭解樹葉的差異。

(1) 引導幼兒先說說自己帶來的樹葉,再按照樹葉的顏色進行分類。

(2) 比較不同顏色樹葉的差異。

教師:秋天到了,彩色的樹葉真美麗,黃樹葉、紅樹葉與綠樹葉,有什麼不同?

(3) 哪些樹木到了秋天會落葉?哪些樹木到了冬天光禿禿的?還有哪些一年四季是常綠的?

(4) 教師與幼兒一起概括常綠樹、落葉樹:

有些樹到了秋季,樹葉很快就枯黃落下來,最後樹枝上是光禿禿的,這些會落葉的樹,我們叫它們什麼樹呢?(落葉樹)

告訴幼兒常綠樹並不是不落葉,常綠樹的葉子長老了也會落下來,一次落下幾片,但新的葉子也在不斷地長出來,所以樹上總有綠色的樹葉。

3、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帶來的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鼓勵幼兒上來,分別將常綠樹和落葉樹放在兩個筐子裏面,對樹葉進行分類活動。

4、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樹木,找一找:常綠樹和落葉樹。

在活動開始前,利用晨間活動,有意識的讓孩子觀察周圍的樹,活動結束後,利用戶外活動,讓孩子找找幼兒園裏的落葉樹和常綠樹。

活動反思:課後帶幼兒到校園裏去找校園裏的落葉樹和常綠樹,孩子們找到了桃樹、柳樹,枇杷樹,柳樹是落葉樹,桂花樹,松樹,廣玉蘭是常綠樹,結合課件裏的各種樹,梧桐樹、松樹、柏樹,使孩子對常綠樹和落葉樹有了更好的認識。有好多的問題,我都讓幼兒自己來回答,讓他們共同來分享各自的經驗,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經驗,孩子們記憶深刻。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瞭解十二生肖所包括的動物、順序及十二生肖的循環特點。

2.在常識活動中激發大班幼兒的嘗試興趣,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3.培養幼兒對屬相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投影儀及十二生肖的投影片。

2.幼兒每人一件屬相掛件及頭飾。

3.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4.錄音機及磁帶。

【活動過程】

一、瞭解十二生肖

1.教師指着胸前的掛件,問: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胸前掛的是什麼小動物?因爲劉老師屬蛇所以我掛了一條小蛇的掛件,小朋友誰知道自己屬什麼?你們家裏人屬什麼?

2.人的屬相有哪些動物?一共有多少?邊出示投影邊認識十二生肖的名稱。

3.這些屬相中哪些動物是我們看到過的,爲什麼會有“龍”這個屬相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就發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爲標誌,一共有十二種生肖,生肖就是屬相,知道了自己的屬相就能推算出自己的年齡。

學習詞:生肖、屬相。

二、通過投影、故事,嘗試瞭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1.聽錄音故事“十二生肖”。

教師邊放投影邊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動物?它們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2.幼兒嘗試講述十二生肖的順序。

3.欣賞兒歌“十二生肖”。

鼠、牛、虎鑽山洞,

兔、龍、蛇爬大山,

馬、羊、猴練跨步,

雞、狗、豬練跳高,

按着次序排好隊,

鍛鍊身體爭第一。

三、講解十二生肖的循環規律

1.一個屬相表示多長時間?十二生肖排完了怎麼辦呢?

2.放投影提問:小紅屬馬,姚爺爺也屬馬,這是怎麼回事呢?

3.今年出生的人屬什麼?去年呢?明年呢?

老師小結:一年是一個屬相,同一年出生的人屬相相同,十二個屬相排完了,又從頭排起,十二年循環一次。

四、幼兒操作嘗試

給十二生肖排隊,看誰排得又對又快,老師巡迴指導。

五、音樂遊戲“十二生肖”

幼兒帶上頭飾,進行表演,遊戲結束後,幼兒模仿十二種動物的任何一種動作走出教室。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使幼兒發現肥皂的外形特處和用途。

2.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司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3.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皁、香皂、藥皂、嬰兒皁每組一份。

2.髒手絹若干,臉盆四隻。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嘗試一: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外部特徵,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1.請小朋友試着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筐中的肥皂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什麼味道。

2.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司進行嘗試。

3.請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介紹給大家。

4.師生共同部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味道。

(二)嘗試二:洗手間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師提問:手絹髒了,你們能把它變乾淨嗎?

2.幼兒嘗試洗手絹,教師個別指導,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洗的過程中手絹和水的變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討論:肥皂的用途。

4.總結。

(三)嘗試三:遊戲“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兒動手嘗試,引導並鼓勵幼兒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可愛的竹蜻蜓

二、活動目標

通過製作竹蜻蜓,訓練幼兒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竹籤、卡紙(畫有竹蜻蜓的葉片)、剪刀、飛機模型、風扇、橡筋、圖片(風車、排氣扇、輪船的驅動器)等。

五、活動過程

製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紙上的竹蜻蜓葉片,並用膠帶在中間纏一圈固定。

(2)將竹籤插在葉片中間,在竹籤穿入葉片的上下處,纏上膠帶以作固定。

解決的問題:怎樣做才能使竹蜻蜓飛起來?

試一試,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轉動竹籤使之旋轉,像玩陀螺一樣。

(2)用橡筋射出。

(3)搓動竹籤使之飛起。

想一想,爲什麼有的竹蜻蜓飛不起來,而有的竹蜻蜓卻能飛起來?

(1)竹蜻蜓葉片翹翹的,就能飛起來。

(2)同伴的竹蜻蜓葉片是平的,就飛不起來。

試一試,讓竹蜻蜒飛起來。

(1)將竹蜻蜓葉片的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轉葉片時,注意旋轉方向。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竹蜻蜓旋轉着飛起來了。

(2)竹蜻蜓能旋轉着向上飛,還能旋轉着向前飛。

(3)竹蜻蜓葉片傾斜方向一致,就能飛起來。

拓展應用。

(1)什麼東西能像竹蜻蜓一樣旋轉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機的螺旋槳。

②輪船的驅動器。

(2)生活中哪些東西像竹蜻蜓一樣有葉片也能旋轉卻不能飛?

①電扇。②風車。③換氣扇。

比一比,看誰的竹蜻蜓飛得高、飛得遠。幼兒分組進行遊戲比賽。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體驗法庭上原告與被告的角色,簡單瞭解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初步感知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2.能在辯論過程中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初步學習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

3.激發自我保護意識,提升躲避危險的能力

[活動重點]

體驗法庭上原告與被告的角色,簡單瞭解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初步感知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活動難點]

能在辯論過程中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初步學習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原告與被告圖片及代表牌:各種角色的語音:動物世界、豹子捕食動物,獅子摘食豹子的視頻。

經驗準備:初步瞭解法庭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界中動植物之間生存關係的知識。

[活動過程]

1.觀看視頻。初步瞭解自然界存在殘酷的捕食關係。

提間:你看到什麼?它們在幹什麼?

小結:各種各樣的動物給大自然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是它們之間存在着像豹子捕食羚羊這樣殘醋的自然現象。

2.走進法庭,瞭解法庭中原告與被告的角色。

提問:法庭上都有哪幾方?什麼是原告?什麼是被告?法官的職責是什麼?

小結:法庭上有法官,原告和被告,原告就是維護自己權益向法院告狀的一方,被告就足被原告告狀的一方,法官是作出最後審判的人。

3.模擬法庭分組辯論,瞭解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以及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在辯論過程中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1)組織辯論,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①播放羚羊,豹子的陳述。提問:羚羊、豹子分別說了什麼?你支持誰?各自討論。同伴之間說說自己的理由。

②雙發辯論,原告、被告各推薦一名幼兒發育,其餘幼兒可進行補充。

根據幼兒辯論內容,教師提供相關視頻資料:豹子被更高-級的獅子捕殺,羚羊成災的短片等等。

③提示幼兒根據剛纔的辯論,你的觀點如果有所改變,可以調整自己的支持團隊。

小結:弱小的羚羊遭遇豹子的捕殺確實非常殘忍。但是豹子吃掉玲羊也確實是爲了生存需要,這個案子很難判決。暫時休庭,請雙方辯論團再次蒐集證據,稍後繼續辯論。

(2)幼兒相互討論、分組操作。根據動植物之間的舶食關係拼擺生物鏈,瞭解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提問:如果自然界中某一種物種消失或者過多過少。會發生什麼?

(提供個別物種氾濫成災視頻)

小結:自然界中存在太多像豹子捕食羚羊這樣強大物種捕食弱小物種的現象。也正因爲這些相互捕食現象的存在,纔有了我們非常平衡的生態系統。否則。任何一個物種過常過少都會影響生態環境。

4.宜判庭審結果,引導幼幾用辯證地思維看待問題。井學會躲避危險自我保護,提間:豹子捕殺羚羊應該判它有罪嗎?

面對像豹子這種強大的敵人,羚羊怎樣盡最大努力的保護自已?

小結:豹子捕食羚羊雖然很殘局,但確實是自然界中一種正常的生態現象,所以沒法判豹子有罪。當遇到而對像豹子這種強大的我們沒有力量與它抗衡的敵人,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法一是躲得遠遠的,二是當豹子來的時候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離開。

[活動延伸]

將有關動物的光盤。書和圖片投放到圖書區。益智區等區域中,激發幼兒繼續深入探究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的分類並認識相應的分類標識。

2.初步嘗試對垃圾的簡單分類。

3.感受垃圾分類中的樂趣。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

瞭解垃圾四大類型,並認識相應的標識。

活動難點:

願意幫助地球媽媽,逐步培養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

《地球媽媽的哭泣》視頻,自制課件,不同類型的廢舊垃圾,四個帶有不同標識的垃圾桶

經驗準備:

幼兒知道一些常見生活垃圾的簡單分類。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地球媽媽的哭泣》視頻,引出主題。

師:地球媽媽爲什麼在哭泣啊?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發現了哪些行爲會讓地球媽媽哭泣呢?

小結:地球媽媽受到了傷害,是因爲人們亂砍亂伐,隨意亂扔垃圾,胡亂排放有毒氣體等不愛護環境的行爲,導致了地球媽媽在哭泣。

二、思考問題,商討幫助地球媽媽的方法。

1、引導幼兒思考,激發幼兒環保意識。

師:地球媽媽受到了傷害,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她呢?

幼:我們應該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

師:愛護環境,我們就要從身邊做起,垃圾分類是環保的第一步,讓我們一起認識垃圾分類標識。

幼:好的,我們一起保衛地球媽媽,從垃圾分類開始。

2、播放課件,講解垃圾標識及含義。

師:我國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爲四大類:①可回收垃圾、②其他垃圾、③廚餘垃圾、④有害垃圾。

第一個標誌可回收垃圾,圖標是一個循環的三角形箭頭,表示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紙類、塑料、玻璃、金屬、橡膠等。

第二個標誌其他垃圾,也是不可回收垃圾。圖標也是一個三角形,不過有兩個箭頭,而且箭頭朝下。包括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瓷器碎片等廢棄物。

第三個標誌廚餘垃圾,圖標由一個果核,一根魚刺以及半個雞蛋殼組成,很容易辨別。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

第四個標誌有害垃圾,標識上面像一顆單葉的小苗,下面是一個很明顯的叉。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垃圾。

3、動手操作,嘗試垃圾分類。

師:瞧,許多小朋友都發現了老師這裏就有一堆不同的廢舊垃圾還有四個垃圾桶。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垃圾分類的標識及其一些垃圾分類,現在請小朋友來玩一個遊戲《送垃圾寶寶回家》,嘗試去把這裏的垃圾分類,放進不同標識的垃圾桶裏去,幫助垃圾寶寶順利回家。(鼓勵幼兒操作)

三、鞏固練習。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把垃圾都分類好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分的對不對,來說說爲什麼要把它放進這個垃圾桶呢?

師:你們認識這四個垃圾桶上的標記嗎?平時在生活中有見過它們嗎?那你們現在知道它們代表着什麼嗎?

小結:這個由三個箭頭組成的特殊三角形的圖案是可回收標記,比如我們的紙、塑料製品、衣服、易拉罐等都是可回收垃圾,應該把它們放到可回收垃圾桶裏。

四、懂得保護地球媽媽及垃圾分類的意義

師:小朋友瞭解了垃圾標誌,也嘗試了垃圾分類,那知道垃圾進分類對保護地球媽媽的好處嗎?

幼:就不會亂扔垃圾,污染環境了,地球媽媽也不會哭泣了,地球媽媽也會越變越美麗。

小結:垃圾分類減少環境污染,可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變廢爲寶,環保又節約資源,將有害垃圾分類出來,減少了垃圾中的有毒污染物。

小結:師:好了,小朋友們現在知道這四個標識的含義了吧,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這樣保護環境,進行垃圾分類扔進垃圾桶,做一個保衛地球媽媽的好孩子。

五、活動延伸:

現在跟老師到美工區一起去畫一畫這些垃圾分類的標識吧,畫好後我們一起去把它們粘貼到幼兒園的垃圾桶上。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播放視頻《地球媽媽的哭泣》,從裏邊瞭解了一些常見的.破壞環境的行爲,將孩子帶到想要幫助地球媽媽的情境中,又用遊戲法,請小朋友嘗試垃圾分類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瞭解生活中的垃圾分類,懂得保護地球媽媽及垃圾分類的意義。雖然孩子們對本次活動中設置的實物分類遊戲也是很感興趣,因此在後面製作垃圾分類的標識時孩子的思維很活躍,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標誌,但是本次活動也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後的學習,來改正和提升自己。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感知比較3種常見的紙,發現它們的不同。

2.樂於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通過染紙活動,初步發現3種紙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材料準備

宣紙、畫畫紙、牛皮紙、顏料、標籤、表格、染紙樣品、塑料筐、抹布、舊掛曆紙、泡沫板。

●活動過程

1.感知3種紙的不同

(1)教師出示3種紙,並問孩子:“這是什麼紙(瞭解名稱)?”

(2)提出問題:“每人都有3種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聽一聽,它們有什麼不同?”

(3)幼兒自己取3種紙進行感知比較,發現紙的軟硬、厚薄、顏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勵幼兒相互交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5)在幼兒表達基礎上,利用表格形成集體記錄。

2.製作有趣的染紙畫

(1)引入染紙畫,出示染紙樣品。

(2)幼兒取紙,教師介紹染紙基本方法。

(3)幼兒操作。

(4)相互交流。

提問:“你們看一看這3種紙染出來的畫,你們發現了什麼?”“哪種紙做染紙最漂亮?”“爲什麼?”

小結:宣紙做染紙最漂亮,它吸水多。把這一結果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中。

利用記錄表,梳理3種紙的不同。

3.提出問題,引出新活動

“今天是用這3種紙來做染紙畫,如果用這3種紙疊成小船,放在水裏會怎樣?”

●活動評析

《有趣的紙》作爲紙的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是一個有着科學領域的明顯特點並與藝術領域有機綜合的活動。

這個活動的結構化程度比較高。這種高結構不僅體現在從目標到材料的嚴謹設計。而且體現在用一系列關鍵問題引導着幼兒的探究活動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動的每個階段,不僅在開始時有關鍵問題的引導,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時有共同的討論和回顧,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發現和記錄的事實信息,概括、總結和提升已經獲得的經驗。

在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中,關鍵問題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引領着幼兒探究的方向,保證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紙》中,在探究活動的不同階段,教師主要使用了4個關鍵問題,它們在引發和引導幼兒深入探究中發揮着不同的作用。

關鍵提問1:這是什麼紙?這個問題的主要作用在於引發幼兒回憶、確認已經熟悉的紙,同時爲了交流的方便,對紙的名稱達成基本的共識。

關鍵問題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聽一聽,它們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的主要作用在於提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同時這個問題也在提示幼兒關注自己的探究結果――發現紙的不同,讓幼兒明確探究的任務。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孩子們會關注到紙的很多外在特性,顏色、薄厚、結實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關鍵問題3:“看一看這3種紙染出來的畫,你們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主要是爲了引導幼兒關注3種不同的紙的吸水性。雖然這是一個具有一定方向性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孩子們的發現可能會有很多。

關鍵問題4:“哪種紙做染紙最漂亮?爲什麼?”這個問題比上一個問題具體,它能引導着幼兒發現宣紙做出的染紙最漂亮,通過思考原因,孩子們會關注到紙的吸水性,並對紙的吸水性發生興趣。

探究紙的吸水性可以成爲孩子們繼這個活動之後更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因爲紙的吸水性已經超越了探究紙作爲單一物質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紙與水兩種物質的相互作用所發生的變化。老師們可以在美工區投放顏料和各種各樣的紙,鼓勵和支持幼兒繼續進行染紙活動;還可以提供毛筆、毛刷、棉籤和海綿棒等工具材料,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各種質地的紙進行作畫,他們會發現不同紙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紙作畫所產生的奇妙效果。當然,在這種似遊戲、似探究、似美術的區域活動中,孩子們會體驗到遊戲的快樂、探究的魅力、美術的奇妙……總之,孩子們的獲得與發現會有很多很多!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背景:

本活動選自大班教材《我身邊的科學》這一主題。生活中的許多自然現象,如本活動中水的三態變化,蘊含着深刻的科學道理。幼兒又非常感興趣,平時遇到雨天,有孩子就會問雨是從哪來的,冰是由什麼變的等問題。幼兒對此類科學現象非常好奇,並且也有一定的求知慾,所以根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此次活動,讓幼兒通過故事、實驗等方式來更直觀瞭解水的三態變化,積累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瞭解水的三態(氣態、液態、固態)變化。

2.能安靜傾聽故事,並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冰塊、幹、溼毛巾、水杯、水、電水壺、小水滴變化過程幻燈片等。

知識準備:小朋友對於水的三態有一點點了解。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1.教師出示一杯水(透明的杯子裝的),並提問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是一杯水。

師:恩。那水會變成什麼呢?

幼:水會變成冰。

2.教師出示冰塊師:那水是怎麼變成冰的呢?

(幼兒自由舉手回答)3.前些天,天上一直下雨,你們知道雨是從哪兒來的嗎?

(幼兒自由舉手回答)4.教師出示幹、溼毛巾師:王老師這有兩條毛巾,請你來摸一摸它們有什麼區別?

幼:一條是溼的,一條是乾的。

師:你們說,溼毛巾怎麼讓它變幹呢?

幼:放在太陽底下曬曬。

幼:放在火上烤。

師:溼毛巾變幹了,原來溼毛巾上的水上哪去了?

5.小結剛纔我們小朋友說了一些有關水的變化,水一會變成冰,一會變成水蒸氣,它到底是怎麼變化的呢,爲什麼會變化,現在請小朋友來聽聽這個《小水滴旅行記》的故事,聽完以後你也許會明白了。

(第一環節讓幼兒瞭解水是會變化的,並根據經驗講述水的變化形式。)二. 欣賞故事,理解內容,初步瞭解水的三態變化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安靜傾聽師:故事聽完了,告訴我小水滴是怎樣旅行的?

2.教師提問,幫助理解故事師:一開始,小水滴們想做什麼?它們是怎麼對大海媽媽說的?

師:太陽公公是怎樣幫助小水滴的?小水滴變成了什麼?

師:小水滴飛啊飛啊,感覺冷了,它們三個一夥,五個一羣抱在一起,變成了什麼?

師:小水滴的身體變沉了,它又變成了什麼?爲什麼會變成雪花?

師: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一共經歷了幾次變化?

3.看小水滴變化幻燈片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水滴在旅行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吧4.總結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小朋友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發生變化,也就是水的三態變化過程。可是對於水到底在什麼條件下變什麼,具體應該還很模糊,老師來做幾個實驗,讓你們更清楚的瞭解水的三態變化。

(第二環節讓幼兒通過故事來了解水的三態變化)三.做實驗,讓幼兒直觀瞭解水的三態變化1.教師做實驗, 幼兒仔細觀察師:現在,讓我們一起通過實驗的方式來看看水到底是怎樣變化的。

教師把一塊冰塊投進一杯開水中,幼兒發現冰塊很快就沒了,杯子裏的水上升了。然後再把那杯水再放進電水壺燒,水燒開時有熱氣冒出來,熱氣遇到冷玻璃,又變成了小水滴。再把水放進冷凍室,水又會變成冰。

2.師:小朋友,你們剛纔看清楚水的變化過程了嗎?

3.教師小結:

水會隨着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它原來的樣子,水在很冷的時候會結成冰,冰遇熱又變成了水,水再加熱,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又會變成水。

(第三環節讓幼兒通過看實驗,更加清楚的瞭解水的三態變化)活動反思:

剛開始時,我把這個活動主要定位在語言領域,而且想以自主閱讀的形式來讓幼兒學習這個故事,後來聽了一位老師的這節課,她也把這活動定位在了語言、科學,聽完後,我總覺得小朋友應該對故事內容理解的不透徹,而且對於水的三態(液態、固態、氣態)也是稀裏糊塗,根本不能通過這個故事來理解水的三態變化。也有老師也說別的班級就這節課也用的自主閱讀的形式來上,但是效果不理想,而且要把它定位在科學領域來上是相當困難,要對幼兒做大量的知識鋪墊。他們建議我主要定位在語言領域。我左思右想,想挖掘一下故事,語言也不優美,也算不上經典,也難上。後來經師傅提點,說還是定位在科學、語言,因爲這個活動本身就屬於"我身邊的科學"這一大主題,還是上成科學爲主比較順當,於是我才決心以科學爲主,師傅給了我一些建議後,自己設計教案,把每一句要說的話,小朋友可能產生的反應都想了一下,有的都寫下來了。尤其是那些引導語和過渡語,我想了很多,總覺得不太好,寫了改,改了又改,就想使自己的課堂語言簡練又能讓幼兒聽明白。

在一開始,我先出示一杯水,讓小朋友想水會變成什麼,然後順着他們說到的展開我早已準備好的問題,在第一環節時,幼兒發言不積極,可能和我引導語、設計的問題有關。接着引出故事《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安靜傾聽。然後通過回答我提的問題幫助他們理解故事內容。因爲我的問題有些不好回答,幼兒沒反應,所以我當時把準備好的一個問題分解成了幾個,於是就給人很囉嗦的感覺,語言就不精煉了。在第二環節的最後,我就是預測到幼兒可能還不理解小水滴在故事中的幾次變化過程,所以根據故事我製作了一個簡單的幻燈片。幼兒在欣賞幻燈片時很開心,可是不知他們是否真的通過看幻燈片理解小水滴旅行過程中的變化了。所以我設計了第三個環節,讓幼兒再次理解水的三態變化,通過看老師做實驗的方式,讓他們更直觀、更清楚理解。在做實驗時,幼兒很興奮,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們的求知慾全釋放出來了,四十多雙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並能說出電腦的外形特徵,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2、知道電腦能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很大的方便。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結合生活經驗說出電腦的用途。

活動難點:能夠合理想象、設計電腦。

【活動準備】

1、教具學具準備:電腦一臺。

2、知識經驗準備:讓幼兒自己嘗試操作電腦,感知電腦的各種功能。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電腦,說出電腦的外形特徵和組成部分,激發幼兒對電腦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師操作電腦,並讓幼兒感知電腦能看光碟、聽音樂、畫畫等功能。

二、討論:電腦能給人們帶來哪些方便?爸爸、媽媽用電腦來做什麼事情?

分小組討論:我設計的新型電腦。討論結束後請各組推選一名幼兒說一說本組的想法。

【活動延伸】

美術活動:讓幼兒把自己設計的電腦畫出來。

情境延伸:將電腦放置在活動室一角,教幼兒正確操作,讓幼兒操作電腦,玩簡單的益智遊戲。

家庭延伸:家長可利用休息日帶幼兒去逛電腦城,增加對電腦的感性認知。

【活動分析】

電腦是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物品之一,選擇電腦作爲主題談話對象,能夠讓幼兒有話可說。活動中,幼兒通過傾聽別人講述和自己參與探討,始終處於興奮之中,在這樣一個開放的全語言講述的環境中,鍛鍊了幼兒的表達性口語能力,符合小班幼兒語言教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圍繞主題談話,能用短句表達自己的意思”這一目標。

【活動注意】

1、教師注意提醒幼兒使用電腦的正確操作方法。

2、鼓勵幼兒合理想象,設計出自己理想中的電腦。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2.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3.感知蛋殼藝術美,並對蛋殼工藝感興趣。

教學重點

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教學難點

讓幼兒能夠利用不同的工具區分生蛋和熟蛋,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許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紙盒,裏面有兩隻玩具小雞,生、熟雞蛋每人一枚,盤子若干。

2.手電筒20個、放大鏡20個,每個小組一盆鹽水;小粘貼、彩筆若干、黑板、粉筆。

3.教師製作的蛋殼工藝品,如不倒翁、臉譜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律動:動物怎樣叫,師生問答

我愛我的小羊,小羊怎樣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愛我的小貓,小貓怎樣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愛我的小狗,小狗怎樣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引導創編:師:我愛我的小雞,小雞怎樣叫?

2.分組討論

教師出示小雞:“可愛的小雞嘰嘰嘰,小朋友可以觀察一下,再提出一個關於小雞的問題讓你旁邊的小朋友回答好嗎?”

引導幼兒觀察並相互討論,回答對方的問題。

(二)組織活動

1.啓發思考

提問:小雞是從哪裏來的?小雞的媽媽是誰?可愛的小雞是雞媽媽用雞蛋孵出來的,是用我們平時吃的雞蛋嗎?熟雞蛋能孵出小雞嗎?

2.嘗試探索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正確辨別並找出野菜。

2、會正確地使用工具挖出野菜。

3、體驗參與野外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自備挖野菜的工具及裝野菜的袋子。

2、教師帶幼兒到附近的公園或郊外。

活動過程

1、教師帶幼兒到附近的公園或郊外,引起幼兒挖野菜的興趣。

2、討論挖野菜需要注意的問題。

師:你們都想挖野菜,也帶來了挖野菜的工具,那麼在挖野菜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教師引導幼兒注意正確使用工具;不離開同伴;如果公園有水,注意提醒幼兒不到水邊玩耍。

3、組織幼兒進行挖野菜活動。

師:每個小組都討論了野菜長在哪裏?下面我們就按你們的想法分組挖野菜,注意不要離開老師太遠。

幼兒分組進行挖野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當幼兒分辨不清時,引導幼兒進行細緻觀察,也可請挖的熟練地幼兒幫助其他幼兒。

4、回園討論,對也才進行分類。

請幼兒互相參觀同伴挖的野菜,比一比誰的多。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野菜的種類分類,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檢查,特別要幼兒區分哪些不是野菜。

5、分享野菜。

師:你們都吃過哪些野菜食品?我們挖的野菜可以怎樣吃?

教師組織幼兒將挖的野菜清洗乾淨,送廚房加工。

組織幼兒品嚐野菜食品。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設計背景幼兒進入大班後,運動能力不斷增強,動作更趨靈活,但對身體關節的作用及保護方法瞭解很少,特別是冬天的活動中容易造成運動中關節拉傷、摔傷和碰傷。由此,通過有趣的關節遊戲,關節表演等內容,使幼兒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的作用,學會在運動中保護關節的方法。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身體中的常用關節。

2、情感目標: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有重要作用,懂得孝順父母,爲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技能目標:學會簡單的保護關節的方法教學重點、難點認識身體中的常用關節,學會簡單的保護關節的方法活動準備紙筒若干,機器人兩個,幼兒遊戲中玩耍需要的光碟,人體模型。

活動過程

音樂:

小毛驢進場

基本環節:

1、(助教扮的機器人在門外敲門)很重的敲門聲,小朋友們上位,機器人進來。

(1)向小朋友們道歉;與小朋友們一起表演節目;

(2)引出機器人和我們的不同;

(3)請工程師把機器人改造得更靈活。

2、利用人體模型講解關節

(1)教師講解,讓小朋友找自己身上的關節

(2)請小朋友找老師身上的關節,找到的小朋友在關節處粘一個標記。

3、探討關節的作用。

有了這些關節人體才能怎樣?沒有這些關節人體又會怎樣?引導幼兒結合生活體驗關節的重要作用。

(1)請小朋友一手按住下巴一手捂住額頭,知道關節的動與不動。

(2)請一個教師上來表演,閉合下巴關節,引出此關節可以說話吃東西。

(3)請幾個小朋友上來戴上紙筒吃蘋果,知道肘關節可以彎曲。

(4)請機器人和小朋友比賽運球引出關節可以讓我們更靈活。

通過以上表演總結我們人體如果沒有關節就不會說話,不會吃飯,行動起來就很不靈活方便,所以說關節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我們要保護好關節。

4、保護我們的關節。

關節對我們這麼有用,我們要保護好它們,不要讓關節拉傷或者扭傷了,不要推撞小夥伴,老師把小朋友玩耍的情況錄下來,看看誰沒有保護好他們的關節,並且請他們以後改正。

5、改進了的機器人進場。

啓發幼兒觀察現在機器人和剛纔機器人的不同點,機器人邀請小朋友(自選紙筒套在身體的關節處)一起跳舞。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科學活動:

身體部位的轉動活動的生成:這些天,孩子們一直在討論生活中的轉動,電風扇、車輪、時鐘、地球儀……答案聲此起彼伏,突然有個小朋友告訴我:“老師,我的眼睛也會轉!”

活動目標:

1、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感興趣,瞭解身體哪些部位會轉動,並能大膽地用語言、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2、能利用水筆在圖片的相應的位置作標記。

3、體驗轉動的快樂。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人體圖片、水筆、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由風車的轉動引出身體部位的轉動

二、探索身體部位的轉動

1、請幼兒在人體圖上將會轉動的地方畫上標記。

2、鼓勵幼兒與周圍同伴進行交流。

3、集體交流。鼓勵幼兒大膽說說並進行演示。

三、討論:爲什麼這些可以轉動,爲什麼要轉動?

四、遊戲“闖關”請幼兒根據標記一下子說出4個能轉動的部位,若闖關成功將得到一件小禮物。

五、隨音樂放鬆地做身體轉動動作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習6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看圖列式,並懂得算式中各數的實際含義。

2、能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3、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七個小矮人頭飾若干,遊戲操作材料,膠水若干,flash課件。

活動過程:

1、設置情景,激起幼兒興趣。

七個小矮人外出回來,發現白雪公主不見了,非常焦急。正在這時郵遞員小烏龜送來了一封信,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師:(讀一遍信)小矮人們:白雪公主現在已經被我囚禁在了城堡裏面,我馬上就可以變成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了,路上已經被我施了魔法,你們快放棄營救白雪公主吧,哈哈哈……小勇士們,你們有信心救出白雪公主嗎?(有!)好,那我們出發吧!

2、第一關:通往城堡的小路一複習6的分和與組成。

師:這裏是通往城堡的一條小路,可是被惡毒的皇后施了魔法,竟然有很多大蜘蛛擋住了去路,我們怎麼過去呢?瞧,那有個指示牌,我們一起來看看上面寫了些什麼。(讀一遍指示牌內容:只有用含有正確答案的數字之箭才能將蜘蛛殺死)那我們先來看看這些蜘蛛身上到底隱藏着什麼樣的難題吧!個別回答。(利用在蜘蛛身上畫出6的分成式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因爲6可以分成1和5,所以應該用含有6的數字之箭射下那隻蜘蛛。)集體回答。(引導幼兒說出6可以分成2和4,所以應該用含有2的數字之箭射下那隻蜘蛛。以此方法,說出6可以分成3和3,4和2合起來是6……幫助幼兒複習6的組成)

3、第二關:城堡大門——看圖列式,並能說出算式中各數表示什麼。

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地方?(城堡大門)

可是城門被施了魔法,必須按對密碼纔可以,這可怎麼辦?看,有個通告!(讀一遍通告)(請你根據大門上顯示的圖片列出相應的算式,你會發現驚喜!)

我們趕緊來看看有哪些題目吧!(根據相應的圖片,請幼兒列出相應算式3+3=66—2=41+5=6……)

師:你們真聰明,列出了所有的算式。你們看,城門打開了,我們趕快走吧。

4、第三關:修橋過河——找出相應的答案。

師:你們看,惡毒皇后的宮殿就在河對岸,但是唯一的小橋被皇后破壞了,我們不能走橋上,而且也不能游過去,因爲河裏有鱷魚,會被鱷魚吃掉。

幼:河面上飄着好多被破壞的木板,我們可以修橋。

師:可是怎麼才能將小橋修好呢?小勇士們,你們仔細看看。

師:哦,原來每個木板上都有一道算式題,我們只要幫算式題找到正確的答案,就能將小橋修好,就能安全過河。現在,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

幼兒逐一撈起木板,並將加減算式補充完整。

師:你們真棒,小橋修好了,現在我們可以安全過

河嘍。

5、(分組操作)找出惡毒的皇后——進一步鞏固6的加減運算。

師:皇后的宮殿到了,可是她卻躲起來了,我們一起把她找出來,好不好?

現在我們分三個小組,每組桌上有一張大的圖片和一些小的卡片,大圖片的空白處有很多算式題,請你們在數字卡片中找到相應的得數,然後貼到對應的算式題上。最後我們把三幅大圖拼起來,到時皇后就會出現啦。(幼兒分組操作)(將皇后的圖片分成三部分,頭、身體、腿,像拼圖一樣,大圖片上是含有題的輪廓,小卡片是數字,等到幼兒把數字貼到相應的地方,將大圖片反過來就看到眼睛、鼻子、嘴巴、身體、胳膊、腿了。再將三幅圖片拼起來就是皇后了。)

6、活動結束。趕走皇后,救出白雪公主。

師:你們看皇后出現了,她被我們打敗啦,我們趕緊去救白雪公主吧!七個小矮人在城堡中找到公主。

全體幼兒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去接白雪公主。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的:

1.在觀察、探索活動中,發現燈泡發亮的電路和金屬材料的導電現象。

2.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初步瞭解其特性。

物質準備:

1.教具:一塊展示板(圖一),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的圖片各一。

2.學具: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積木、鑰匙、晨檢牌、紙片等若干。

經驗準備:通過PPT對電池有了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問題的形式,激趣引題。

(1)教師打開沒有插上電源的錄音機,咦,今天錄音機出了什麼問題?(“錄音機沒有電”、磁帶壞了……。)

(2)教師插上電源,驗證幼兒猜測的結果。

(3)師:電能讓錄音機轉動起來,電還有什麼用呢?(電能讓電動玩具動起來,電能使燈泡亮起來,電可以讓電風扇轉動……。)

2.嘗試:選擇材料,探索燈泡發亮的電路。

(1)師:老師這兒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圖一,在這麼多的材料中,有二樣材料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你認爲是那二樣?最好能說出理由。

(2)師:這二樣材料是不是真能讓燈泡亮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3)幼兒盡情地操作,教師觀察、鼓勵、引導(圖二)。

(4)師:請告訴我們,你是怎樣讓燈泡亮起來的?用這個圖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來(圖三)。

(5)師:你們用電線的一頭與燈泡接上,另一頭與電池的頂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燈泡觸到和電池的另一頭,燈泡就亮了。

(6)師:是不是這樣?這樣連接真的能讓燈泡亮起來嗎?讓我也來試一試?

(7)教師有意選擇金屬絲不露的電線操作。咦!怎麼不亮?

3.發現:創設情景,操作中發現金屬的導電性。

(1)師:你們的燈泡都亮了,我的爲什麼不亮呢?

(2)師:“小朋友,你們都認爲是電線的問題,同樣是電線,爲什麼這根電線可以,而這根電線不可以呢?”

(3)比較二根電線的不同處。

(4)幼兒比較操作,描述操作結果,大膽表述材料與燈泡是否亮的因果關係。

(5)教師對幼兒的結論進行描述:“小朋友,你們都認爲,電線露出金屬絲接在電池上燈泡就能發亮,有塑料包着的電線頭接在電池上不能使燈泡發亮。是不是這樣?(6)教師再次設疑,讓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金屬的導電性。

師:出示杯子,這是什麼材料做的?(金屬)如果把它接在電池上,燈泡會不會亮?

(7)幼兒操作,發現金屬的任何部位都能導電。(圖四)

師:請小朋友試一試,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8)猜想驗證:再次探索

①明確操作要求。

師:“今天老師還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檢牌、積木、紙片、鑰匙,先等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電路後燈泡着?哪些不亮?然後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裏。”

②幼兒操作記錄猜想結果,教師進行觀察指導(圖一)。

③師**流猜想結果。

教師對幼兒的猜測結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問,進行統計:(圖五)

提問語1:“晨檢牌接在電路上有幾個孩子認爲亮的,幾個孩子認爲不亮,(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說明一共有幾個孩子在活動?(16個)

提問語2:“紙片接在電路上有8個孩子認爲亮的,有幾個孩子認爲不亮?”

提問語3:“鑰匙接在電路上有1個孩子認爲不亮,有幾個孩子認爲亮?

④幼兒操作,驗證猜想結果,交流發現結果。(圖六)

4.拓展:提供電工用具,觀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導電與安全的關係。

明確操作要求。

師提供電工用的鋼絲鉗、尖嘴鉗、起子、活動扳手、.電工刀、電工小錘、電鑽、電烙鐵等:“接下來我們來找一找他們的把手在哪裏,看一看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爲什麼?能不能改成金屬材料?“

5.活動延伸:

師:那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材料,今天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做一做這個實驗,找找什麼材料能導電,什麼材料不能導電?

小百科:一般認爲電燈是由美國人湯馬士·愛迪生所發明。但倘若認真的考據,另一美國人亨利·戈培爾(Heinrich Gbel)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光,他亦在1810年發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光。他的發明在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經可維持400小時,但是並沒有即時申請設計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