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通用6篇)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通用6篇)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 篇1

【主題來源】:

家像一個寧靜的港灣,常常是每個人一生中魂牽夢縈的地方。對於入園不久的小班孩子來說,家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集合,孩子從一出生起就和家人親親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一起遊戲。幼兒離開自己的父母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在情緒上多少有點不適應,進行這個主題開展的目的是爲了給幼兒一個家的感覺,在情感發展上幫助他們逐漸獨立起來。爲了更好地讓幼兒體驗,整個主題活動將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將教材中的多個活動點,安排進各種區域內容中,而這些區域將以"家"的形式表現出來,滿足小班孩子的裝扮興趣,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將通過觀察和個別的指導,瞭解每個孩子的需要,親近每個孩子。

【設計思路】:

這次的主題活動娃娃家的內容要求就是:瞭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親近父母和長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這個大的主題背景下,我們班創設了打扮爸爸媽媽,和同伴分享糖果等來感受家的溫馨。這次我預設了一個運動活動引導幼兒爬着給爸爸媽媽送糖果,讓幼兒也和爸爸媽媽分享,目的是爲了幼兒練習手腳着地的屈膝爬行的動作。因爲有給家長送糖果這一遊戲情景,在孩子活動過程中,同時也培養孩子關愛父母的情感。

【環境創設】:

1、在活動室中按幼兒的需要設立娃娃家,讓幼兒的.家中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爲,體驗抱娃娃、做飯、洗衣服等的樂趣。

2、"親親熱熱一家人":將幼兒的個人照或全家福張貼在一個版面上,讓幼兒在遊戲和休息的時候看看說說,消除幼兒的入園焦慮。

3、在角區遊戲中創設和主題相關的內容:

(1)動手區:幫爸爸裝飾外套、喂麪條、打扮弟弟妹妹、幫媽媽做頭髮。

(2)生活區:幫媽媽穿項鍊、裝扮爸爸的領帶;有趣的小夾子、給小動物造房子、剝剝嚐嚐、扣鈕釦、餵食。

(3)語言區:投放家庭中相關事物和成員的圖片或照片,讓孩子看看說說。

(4)建構區:我愛我家。

活動方案】:

一、生活活動:

活動一《點名》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發展語言,並熟悉班中幼兒的名字。

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指導:

方法一: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他站立起來,招手大聲說:"我來了,大家好!"其他幼兒則一起說:"某某,你好!"方法二:當老師點到某位幼兒的名字時,課隨機問問他:"你的好朋友是誰呀?""坐在你旁邊的朋友是誰呀?"方法三:當點名結束後,老師可以問問"今天誰沒有來?"等問題,引發幼兒關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動:教師每天可利用幾分鐘的時間來介紹班級中的朋友。

活動二《寶寶學吃飯》

教幼兒拿飯碗、調羹的正確方法,能坐定進食,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活動指導:

1、用圖片,講述,演示的形式告訴幼兒正確的進餐方法,引起幼兒想要自己進餐的願望。

2、幼兒一起談談:圖片上的小弟弟在幹什麼?他是怎樣做的?我們應該怎樣吃飯才正確?

3、請個別小朋友示範吃飯時是怎樣坐的。

4、請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兒說說誰進餐的姿勢最好。

二、運動活動:

活動一《糖寶寶》

活動目標:練習翻滾的動作,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椅子若干、糖寶寶的頭飾活動過程:

1、熱身運動:學習開飛機的動作。

2、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引起幼兒的興趣。

3、幼兒扮演糖寶寶,教師扮演工人叔叔,糖寶寶四散在各處,當"叔叔"說:"機器一開,骨碌骨碌,糖寶寶出來了。"幼兒立即從四處爬處或滾出。……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做動作。

4、引導幼兒做各種不同的動作。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 篇2

一、目的要求:

1、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能按圖形特徵分類。

2、培養幼兒耐心作業的習慣。

3、培養幼兒關心他人,樂意助人的品質。

二、活動準備:

教具:圖形娃娃,三隻口袋,兒童樂園一幅,教室內佈置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學具:圖形娃娃每人一套。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師:我們小四班來了好多客人,你們知道是誰呢?(出示圖形媽媽)問:“這是什麼?(圖形媽媽),圖形媽媽怎麼啦?(哭)我們一起來問:”圖形媽媽你爲什麼要哭?

2、原來它們的寶寶不見了,我們幫它們找一找,然後把寶寶們送回媽媽身邊去。

二、請幼兒把圖形娃娃送回家。

1、師:這些娃娃都在兒童樂園玩呢,我們找到它們後,對他們說一句話: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2、教師示範,然後請個別幼兒上前把找到的娃娃送到對應的媽媽身邊去。

3、幼兒找娃娃並送回家。

師:我們先幫圓形媽媽找娃娃,找到後對它說: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現在幫誰找娃娃?怎麼說呢?

還有誰沒有回家,送它回家時說什麼?

4、師:這些寶寶都回家了,圖形媽媽應該很開心!可是怎麼還在哭呢?

原來圖形媽媽還有好多寶寶沒回家,原來它們還有許多寶寶躲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呢。快把它們送到新房子裏去吧,邊送邊說一句話。XX娃娃,我送你回家。

三、幼兒再次操作,把自己桌子上的圖形娃娃送到新房子裏。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遊戲:到圖形娃娃家做客。

1、現在圖形媽媽怎麼樣了?(笑了)圖形媽媽說我們小四班的小朋友真能幹,爲感謝大家,要請我們去它們家做客,看是哪個媽媽出來我們就去它們家去。

2、幼兒看出示的圖形,到相應的圖形娃娃家做客。

3、師:我們到圖形媽媽家玩得開心嗎?好,現在我們回家吧!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幫助泥娃娃按某一特徵進行分類並記錄。

2、感受中國民間工藝品—泥娃娃的特色。

【活動準備】

每人一套泥娃娃圖片,PPT,音樂“泥娃娃”。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泥娃娃來了。

1、播放歌曲“泥娃娃”,聽:誰來了?

2、交流:到底誰來了?你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泥娃娃是一個假娃娃,但是他有眼睛、有鼻子、有耳朵、有手腳,跟真娃娃差不多,可是,她不會動。

[價值分析:直入主題,讓孩子先對泥娃娃的特徵有初步的瞭解。]

二、介紹交流:了不起的娃娃。

1、出示1個泥娃娃,看:泥娃娃來了。

2、仔細觀察泥娃娃的樣子,交流:泥娃娃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

小結:泥窪娃是胖胖的,十分可愛。

3、是誰做出了那麼漂亮的泥娃娃?

小結:泥娃娃是中國無錫特有的民間藝術品,也叫大阿福,是隻有我們中國有的,他們是外國式沒有的。

三、泥娃娃分家家。

1、出示5個泥娃娃圖片:看,今天老師把泥娃娃請到了我們的中間,瞧,一共來了幾個泥娃娃?

2、他們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過渡:小朋友真棒,找出了這麼多的不同點。

3、老師想把他們放在教室裏展覽,這裏有一個兩層的架子,該怎麼把5個泥娃娃分別放到2個架子裏呢?

4、請幼兒按特徵分類,教師在旁作記錄示範。

[價值分析:通過觀察嘗試進行不同的分類。]

5、幼兒操作兩人一組,觀看泥娃娃的圖片,商議如何根據泥娃娃的特徵分成兩家,可爲兩家命名,並把他記錄下來。

四、幼兒操作

1、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去幫泥娃娃分一分,不要忘記記錄哦!

2、幼兒操作。

3、交流各自的記錄,並在以後的操作中繼續嘗試。

小結:我們在分類的時候可以根據泥娃娃不同的特徵來進行分類,把相同特徵的娃娃可以分在一起。

[價值分析:利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孩子鞏固根據某一特徵進行分類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將娃娃家中的物品擺放整齊。

2、懂得愛惜玩具。

活動準備

創設過家家的場景若干。

活動流程

一、導入:(出示情景)

“今天小貓和小熊在娃娃家玩完過家家的遊戲後,就回家了!現在我們幫忙檢查一下,看看它們是否把東西好了?”“沒有!”“現在我們看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最亮,發現的問題最多!”請幼兒在情境中進行觀察。(水杯、拖鞋都沒有擺放整齊;抹布沒疊就丟在一邊了;小娃娃的被子也沒有疊放整齊;玩具、彩筆沒收……)

二、基本部分:

娃娃家中的物品應該怎樣擺放呢,誰來幫幫它?請幾名幼兒對物品進行擺放,讓其他幼兒注意觀察是怎樣的,教師注意及時。(本部分除了讓孩子練習,擺放物品的習慣的習慣外,還可以將其中的一點拿出來讓孩子學習,如:怎麼擺放拖鞋;如何讓小貓的外套(抹布、牀單)變的整齊等等,並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練習。)

三、分組進行練習:

創設多個環境,將孩子們分成幾組,讓孩子們共同合作進行,讓每個孩子都有練習的機會。“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幫忙一下,比比哪個娃娃家裏的最整齊。”

四、情感教育:

讓幼兒懂得愛惜玩具。“小貓和小熊這樣做對嗎?爲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玩具被扔得到處都是,這樣玩具就會很生氣,還會跟你們一起玩嗎?所以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教師進行。

附:兒歌《愛惜玩具》

玩具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遊戲,輕輕拿,輕輕放,不扔不摔要愛惜。我的創新及反思活動一開始我就創設環境讓孩子們進行觀察,看看說說,並進行。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增加孩子們的積極性。有的孩子在時出現了困難,給小娃娃疊被子時,幼兒不知道要把邊對齊,通過老師的及時講解示範,孩子們有了初步的瞭解,在分組練習時讓孩子及時地進行了練習。通過這節課孩子們在自己的物品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讓孩子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學習使用簡單禮貌用語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遊戲。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遊戲區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遊戲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電話四部、小衣服。

知識經驗:幼兒已有參與娃娃家遊戲的經歷。

活動過程:

(一)分享經驗

1、交流遊戲經驗:玩娃娃家時你最喜歡當誰?都做些什麼事情?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相應的照片)

2、交流生活發現:爸爸媽媽在家還會做哪些事情?

(教師展示幼兒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問題,引出新的遊戲內容-小客人做客。

1、問題:娃娃娃家裏已住滿了小主人,還有小朋友想去玩,怎麼辦?

2、討論:怎樣招待小客人?怎樣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務:小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三)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入娃娃家遊戲。

1、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鑰匙"進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兒相互自我介紹,明確遊戲夥伴的身份。

(四)教師以媽媽的身份帶領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門。

重點指導:引導小主人主動、熱情的招待客人。

活動結束:

聽音樂結束遊戲,評選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爲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評選文明家庭。

幼兒園小班《娃娃家》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能按圖形特徵分類。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按圖形的特徵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媽媽各一,魔術箱一個。

學具: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娃娃各一。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教學,師幼問好。

2、引題: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圖形媽媽,想請小朋友認識一下。現在,我們歡迎圖形媽媽的到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課件,引導觀察。

這是什麼圖形?

2、摸圖形

老師和個別幼兒從摸箱裏摸圖形,其他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從桌子上找出相應的圖形。

3、遊戲:“送圖形寶寶回家”

圖形媽媽怎麼啦?爲什麼哭啊?原來它們想它們的寶寶了,我們把圖形寶寶們送回圖形媽媽身邊去。

(1)我們先去找一找圖形寶寶的媽媽在哪。讓我們一起學袋鼠跳到圓形媽媽身邊去吧!再讓我們一起學小烏龜爬爬到三角形媽媽身邊去吧!最後我們一起跑到正方形媽媽身邊去,看一看是誰先到正方形媽媽身邊。

(2)個別幼兒示範送圖形寶寶到媽媽身邊。

(3)幼兒集體遊戲,送圖形寶寶回媽媽身邊。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本節內容,講評幼兒活動情況,提出希望。

2、聽音樂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