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1

《做最好的老師》,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的精華集萃。它包含了一個教師,或者說一個作爲知識分子的教師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對師生關係的良好把握。只要你懷抱一顆對教育的虔誠之心真正地進入到具體的教育情境中,你就可能會受到感染,並於潛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教學特別是班主任工作的能力。李老師在教育實踐中所提供的,就是師生逐漸建立彼此信任關係,並共同成長的經歷。

李老師說,如果一個班級,沒有一個讓人頭疼的學生,沒有發生讓人頭疼的事情,才真正讓他頭疼。我理解這話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對教師而言,如果學生沒有任何過失,教師的能力便不能夠增長。二層是對學生而言,沒有犯過錯誤的學生,亦得不到真正的成長。到今天,教育中安全問題早就壓倒了一切,這一點導致了強調對學生嚴加控制,使之按照老師的要求順利成長,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被取消了。我們一直沒有看到錯誤的正面意義,更不願意給學生設置相關的情景來讓學生自己選擇,結果是學生逐漸喪失了思考力以及真正的行動能力。一旦學生犯了錯誤,總視爲壞事並採取嚴厲的手段加以懲罰,而沒有把錯誤當成學生成長的契機。在這一點上,李老師培養“優秀生”、改造“後進生”提供了豐富的實例,如何讓學生接受教育而不傷害到當事人,有着豐富的教育技巧,而這些技巧的核心依然是尊重。在李老師看來,師生關係的核心是民主,民主的核心則是尊重。

在現實生活中,我和許多同仁一樣,常常拖着疲憊的身子忙得焦頭爛額。而李老師和學生在一塊卻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是一種享受。不但如此,他還經常在體鍛課上和學生一塊兒跳繩,打羽毛球,真是其樂融融。或許與許多人相比,李老師是一個真正地享受教育的人。之所以能夠享受教育,跟他對學生髮自內心的熱愛分不開,更與他經過長期實踐形成的研究意識分不開。作爲一個研究型教師,李老師對教育中的許許多多別人容易忽略的細節有些超乎常人的敏感,正是因爲有這樣一雙巧手,才與學生合奏出了最美的交響樂。我在工作中好好向李老師學習,徹底改變觀念,做一個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2

最近,我認真拜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書中的觀點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這對低年級的班主任尤爲重要。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語和學生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學生和很好的溝通,換來的是自己感嘆這是一種代溝。

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作爲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儘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夠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着李老師所說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時也是如此,因爲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總是懷着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當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童心決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們當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軟件”。

 二、愛心

李老師說“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以談起”,可見教育離不開情感。

常聽到現在的一些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爲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爲。

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纔是真。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說這樣的話的原因或許是他並不懂得“愛心”的內涵,他們把愛心建立在成績的高低的基礎上來,“愛心”化作了分數,不會去考慮學生是是否承受的了這種愛之重。。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李老師書中有一個例子最能說明我們怎樣付出愛心。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蘇霍姆林斯基爲了孩子出去的快樂,自己攢錢買船帶孩子去旅行,他說“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就就是“愛心”。

 三、責任心

常認爲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一直陪着學生,學生成績好,考上好的學校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爲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爲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聖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爲。班主任每天在學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談誤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成長,進而影響着國家的未來。我們今天怎樣對待學生,今天作學生怎樣的榜樣,明天的學生就怎樣對待他人,我們手中誕生的是未來的人才,我們的責任重大。

責任心的背後是我們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現想。現今社會越來越功利化、技術化、庸俗化,我們的理想正在漸漸失落,更多的人把教師作爲一種謀生的職業,這些人把金錢的多少作爲衡量的標尺,自然談不上什麼教育理想,也就不會所謂存在教育理想即責任心。而我們需要的班主任,是應該有直面現實的勇氣,有超越苦難的精神,有披荊斬棘的雙手,有遙望未來的眼睛,在他們的心中應有永遠燃燒着教育現想(責任心)的火距。

教育者具有怎樣的思想行爲就會培養出怎樣的人,因此,我們應該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學生培養成爲現代化建設有用人才爲目標,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責任心,我們才無愧於教師的歷史使命。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含義,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在咫尺之間了。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3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給我最大的啓示是:做有思想的老師。

作爲一名教師,僅有童心與愛心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師。李老師書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師的素養”。最欣賞裏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師》、《閱讀和寫作,提高教師素質》、《從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

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雅的教師”,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纔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教師”是應該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爲一種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創新的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爲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

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爲藉口,放棄爲自己充電。現如今,如火如荼的“書香校園”讀書活動正在展開,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爲榜樣,博覽羣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爲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爲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勤于思考,勤於鑽研,並且養成習慣,從中品嚐思考閱讀和寫作的樂趣。付出多少汗水,纔會收穫多少果實!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4

暑假期間,再次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內容清新雋永,語言質樸生動,猶如夏日裏的陣陣清風,汩汩甘泉,沁人心脾,滋潤盪滌着我的靈魂。字裏行間,細細品味,禁不住總是被李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繼而爲之深深折服。書中諸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猶如一盞明燈,不僅給了我很大啓示,更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謂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反省,不斷超越,而並非與他人比較。萬千世界,人各不同,受自身條件、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的制約,我們的修爲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可以成爲藝術家、科學家、文學家;可更多的人卻最終淪爲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工人、農民、個體經營者。即便如此,我們也無需抱怨,更無需沮喪,雖然我們也許成爲不了“家”,但我們完全可以成爲最好的自己。正如李老師所說,我們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卻是婆娑的楊柳。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學會不斷反思,更應該學會自己和自己比,拿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而不是拿我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唯有如此,方能迅速成長。古語云:“吾日三省吾身”,說的不正是這個道理嗎?回想近20年來教學生涯,我也曾一度抱怨過中國式教育體制的種種不和諧;亦曾對“後進生”發出過“孺子不可教”的感慨;爲人處事雖篤信“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理念,卻總不乏被人誤解亦或埋怨。反思自己,講的、信的盡是世間大道理,卻從未想過如何從源頭、細微處入手,從日常生活、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入手,從知己知彼、推己及人的關心理解入手。相反,總是在固有經驗及學識水平的支撐下偏執、堅韌,故而往往弄得自己身心疲倦,卻收效甚微。

此次讀了李老師的書,讓我深刻意識到: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應該每天學會從以下這些方面不斷反省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我今天面對大家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也許每天都不是最好的,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只要我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學會反思,堅持自省,我就能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細細品味,覺得李老師的話語實在是精闢。作爲一名小學教師,我所面對的孩子小的6歲,大的11—12歲,他們純樸、稚嫩,天真無邪。他們的話語或許天真,沒有太多的邏輯性,卻質樸真誠;他們的遊戲或許簡單,沒有過多的刺激性,卻帶給人快樂;他們的禮物或許粗糙,不具備過多的收藏觀賞價值,卻彌足珍貴。如果我們不抱有一顆童心,那麼孩子的一切,在我們大人的世界裏又怎會得到認同,又怎能有一席之地?因此作爲教師,擁有一顆童心彌足珍貴。

回想我以往的英語教學,機械單調的的重複,導致我的學生開始討厭我的課堂,甚至對學英語表現出厭惡的情緒,究其原因,只因我的教學太過成人化,不符合兒童口味,未貼近兒童心理。而今,在課堂教學改革的今天,我摒棄、拋開自己那份固有的矜持,融入學生活動之中,和孩子們一起做着那笨拙如企鵝般滑稽可笑的動作。可正是這笨拙的動作,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我和還孩子們的距離。他們開始信賴我,願意和我交朋友,同時也更喜歡上我的課了。其實,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和孩子一起說着天真爛漫的話語,並非降低了自己作爲人師的尊嚴,相反卻是多了一種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途徑。只有懂孩子,才能愛孩子,纔會欣賞孩子。

我是學校的值日教師,每週一當我迎着第一縷朝陽站在校門口迎接我的孩子們時,我的心情總是那樣舒暢,感覺世上萬事萬物都不如那一刻美好,一切惆悵,所有的不如意都煙消雲散。孩子們見到我總是主動對我說:周老師好!老師早上好!而我也從不漠視孩子們對我的問候,我總會親切地一一回應孩子們問候,讓他們感受到我的真誠,我對他們的尊重、理解與關愛。

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學會反思,締造愛心,將是我教育生涯中孜孜以求的目標。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5

很榮幸拜讀了高金英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一書,讓我受益匪淺,《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本書總共分爲六章,種好師者的心田,用生命影響生命,這樣教學最有效,左手教育學,右手心理學,抓住教育的契機,不做名師做明師這六個方面展開敘述,書中呈現了一件件用愛心堆徹的感人事蹟,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真實事例,讓我頗有感觸。

書中有這麼一段精闢的言論: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

的確,我們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就好比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相同的一個人。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同學、老師、家長及社會的認同。

“教育的祕訣在於尊重學生”。這是美國學者艾瑪遜的名言,也許有人不以爲然,或許不夠重視,“瞭解學生”確實可以稱得上是一條重要的“教育祕訣”。教師瞭解、尊重愛護自己的學生,又會促使學生自尊心的樹立。實踐證明,自尊心是推動人們不斷上進的一種動力。學生有較強的自尊心將會促使他們努力地、創造性地學習,力爭先進,不甘落後,會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地遵守紀律,積極完成集體交給的各項任務。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爲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

閱讀了高金英老師的《做最好的'教師》,讓我瞭解了最好的教育就在我們教師的教育信仰裏,就在我們教師的師愛裏。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6

李鎮西老師的書,可以說百讀不厭。《做最好的老師》更使我受益匪淺。雖然它不能真的像一盞明燈,總在迷茫的時候點亮希望,但細細讀來,它卻出事我對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認識,解答了我困惑很久的問題——怎樣做纔算是好老師。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冠軍的運動員不是好運動員——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的這也身份中做到最好。作爲一名教師,努力幫助那些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精心備課,希望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細緻地批改、輔導,希望每個孩子的數學成績能不斷提高;我嚴格要求學生,注意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並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我想法設法養學生的創造力……總是我進自己最大努力做一名稱職、合格、負責的老師,希望做一名好老師,讓學生喜歡自己。的確,我的付出受到很多學生的尊敬,但是總有些學生不買賬,常常有學生因“太嚴”而對老師心存敵意。我一直在想:是自己做的還不夠?讀了李老師《做最好的老師》,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不是不夠,而是對於有些孩子,可能我努力的方向不對。

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作爲教師,我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

是啊,作爲一名教師,首先應該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我們追求的不是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而是讓這羣長相各異性格萬千的活生生的孩子個個都能健康地成長。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我們應該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爲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爲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不僅做學生的老師,更應該成爲學生的朋友,這這樣才能贏得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贏得了學生的尊重。

不斷品讀《做最好的老師》,我一再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一個真正的好老師。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範文7

假期裏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 ;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裏不禁問自己,在兩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爲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德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溫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衆不同的羣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然帶有“強制性”,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工作以來我都是擔任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上課遲到,不講衛生,上課講話,路隊不好……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的未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