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孔子》讀後感範文

《孔子》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大家在讀過孔子這本著作以後都有什麼感受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讀後感,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孔子》讀後感範文

  《孔子》讀後感範文一

在紀念孔子誕生二千五百四十週年的時候,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的長篇小說《孔子》問世,一部純文學嚴肅的歷史小說,居然成爲暢銷書,不少國家也翻譯出書。《孔子》這部著作之所以成功,因爲井上先生做了辛勤的長期的準備工作,讀了很多書,跑了很多路,熟悉有關當時的歷史地理。

孔子當時的生活具體細節,孔子當時吃的是不是米飯?用不用筷子?郭沫若先生曾寫過《孔夫子吃飯》,因在陳蔡之間,七天沒有飯吃,顏回出來接洽,取得農民的諒解,農民送了白米,但想到郭先生那是在開孔夫子的玩笑,是白米還是雜糧,不敢肯定。至於筷子,只知道西漢有銅筷子出土,孔子當時是否用木筷子,也不敢肯定。還有一個問題,誰給孔夫子當車伕。

大家知道,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寫海倫的美,不是由海倫自己出場亮相,是通過人們的議論來表現的。《孔子》長篇小說,佈局宏大,內容豐富它也採取同樣的表現手法,用蔫薑來回憶討論孔子的風貌與學說,比孔子自己現身說法更恰當客觀,更有說服力。這裏我們可以感受蔫薑其人,也學了孔夫子的講學方式,誨人不倦地慢慢展開下去。作爲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的孔子的偉大之處,是在這“仁”字上面,“仁”是孔子的理論道德的核心,是孔子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仁”是爲了讓全人類過上幸福生活所必須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互相幫助、互相關心、親密團結,使大家在世上活得有意義。人有權利得到幸福,也應幫助別人得到幸福,先生引用孔子的語言,而做了很好的解說,“仁”的主旨在“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愛人,所以熱心教育,提倡有教無類,因人施教的主張表現出誨人不倦的意義。而且延伸到生死與仁的更高境界,“仁人志士,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政治家必須把“仁”融進政治,從政治者抱仁愛之心,施行仁政,擴大到整個社會,“搏施於民而濟衆”。當然仁的內容與外聯,包含多方面的問題,小說不是寫孔子的思想論文,難求四平八穩,面面顧到,那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天命,要選擇它的積極的方面來說明意義,而撇開那些聽天由命,“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的消極思想,所謂天命是天賦予給人應該努力的使命,要治理亂世的使命,未必能得到上蒼的保佑,隨時都有艱難險阻,但也不能因而懈怠退縮,要爭取實現人類社會安寧幸福的環境,孔子富於理性,不宣傳迷信。孔子不談怪、力、亂、神,小說的每個字都用現代話,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釋,孔子和學生們的解說“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與道教、佛教所說的.鬼神、輪迴之類,完全不同,重真實、不重虛幻,沒有渲染宗教色彩,在那個時代,有這種卓見,也是富有使人崇敬的魅力。《孔子》最後一章,追述了在孔子一百多年前的葵丘會議,這是寫春秋諸侯以齊桓公爲首的和平會議。這表示先生希望有融洽的人類社會、和平相處的國家關係。這也是合乎時代的潮流、與世界人民的心願。企望飛來的鳳鳥自由翱翔,出現的麒麟安樂行走,那麼一個昇平的天地。

讀《孔子》之後,對孔子加深了了解,使我回顧,讓我思考。歷代封建統治者,“總是重新塑造孔子,使之成爲維護禮治秩序的精神支柱。”“用種種給他來化妝。”還有後代的腐儒,在孔子的天空散佈了暗雲,這不能歸罪於孔子,要打擊的是這些對象,不應打擊孔子本身。當然,聖人也不免有時代與階級的限制,不能要求《論語》每一句話,都完全正確。過去有一種階級分析,把孔子歸屬於奴隸主。愛人是愛奴隸主階級,因此孔子便一無是處。這實在是一種教訓,學術可以反正探索,但是不能不尊重科學。

另外是關於對傳統文化與吸收外來文化的問題,誰都明白要保持批判的眼光,不取國粹主義,也不取歐化主義現代化不等於歐化。所謂黃土色的土文化,不一定落後,蔚藍色的海文化,不一定先進。要科學地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孔學在傳統文化佔有重要位置。國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有它的潛力和活力。事實證明,它不是可以輕易打倒的。而需要重視它。我們不能摒棄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也不能死守排除現代化的傳統文化。要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必須繼承改造傳統文化,在這基礎與立場上,吸收、消化外國的優秀文化有機地融洽爲一體,藉以發揚中國特色的文化主體性。

  《孔子》讀後感範文二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着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衆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着一個時代。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覆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衆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裏。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昇華爲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爲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爲—《魯。春秋》

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裏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

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和索然無味。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