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春風化雨有感

讀春風化雨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春風化雨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春風化雨有感

讀春風化雨有感1

17日晚,我們在伍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美國電影《春風化雨》,這部影片正像片名一樣,春風化雨般的感染這我們每一個人。主人公基廷老師以改革先驅者的化身潤物細無聲地影響着教育着一羣既朝氣蓬勃又困惑迷茫的青年學子們,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理想的目標邁開了新的步伐。

影片一開始,就交代基廷老師有幸在新的學期成爲著名的威爾頓中學的老師。開學第一課,他就有針對性的別出心裁地教學生要充滿信心;接着在詩的教學上,他再出奇招——撕書,讓學生不要迷信教材,這與我們的“盡信書不如無書的”觀念如出一轍,教學生作詩——簡單而不亂;教學生看問題站到桌面上——要全面;甚至是踢球也要踢出自信來;他一系列的教育,讓學生們大開眼界下,學生開始佩服起他來,從而暗地裏模仿他成立了“古詩社”,正是這個古詩社,讓學生的個性得到進一步的彰顯,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學生變得更加自信了,張揚了。可以說基廷老師的教育成功的,觀念是超前的,是一種全新的教育。

影片的另一個主人公——尼爾卻是杯具。尼爾是一個歷來順受,聽話乖巧的孩子,他身上寄託了家長太多的夢想。尼爾有一個愛好——戲劇劇演出,但是他父母卻不近人情的堅決阻攔。苦悶煩惱的尼爾找到了基廷老師向他訴說這一切。基廷老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如何堅持愛好——教書來開導他,引導他,要他好好地和父母溝通。可是一心想要演出的尼爾最終在沒有得到父母的允許下參加了演出,儘管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並沒有打動鐵石心腸的父母,杯具無情地發生了——尼爾萬般無奈下開槍自殺了,基廷老師也被解僱了。

觀看這部影片,一方面,我被基廷老師執着的教學熱情,超前的教學理念,高超的教學水平所折服。基廷老師堪稱是一位品德高尚,人格豐滿,深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在他的教育下,學生一個個從迷茫中找到了人生的理想和目標,敢於爲實現理想而奮起反抗,成爲有希望的一代。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悲哀,爲傳統禮教而深深的悲哀,作爲教育,不分國界的中國和美國,作爲教師不分種族的基廷和我們,何其相似?回顧我國的教育歷程,教育改革不正如此嗎?舉步維將,但是,正是有基廷這樣的老師,星火相傳,改革的號角,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深入人心。我要禮讚基廷,吶喊同仁,以實際行動春風化雨般滋潤孩子們,以培養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一代爲己任,則生之大幸,教之大幸,國之大幸也!!

讀春風化雨有感2

今天,學校組織學習觀看了電影春風化雨,電影的內容是:一羣新生來到美國弗蒙特州韋爾頓學院,開始了新生活。在第一堂英語課上,教師基廷獨特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們耳目一新。基廷大膽挑戰狹隘的教學方法,啓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生活的熱愛,受到學生們的擁戴。從學校的一本舊年鑑上,學生們發現了基廷在學生時代主持過的一個詩歌團體,決心重建,恢復它的活力,經常在山洞裏舉行詩歌朗誦活動。學生尼爾不顧父親反對,偷偷參加學校戲劇演出,演出雖然十分成功,但父親強迫他轉學,尼爾憤而自殺。爲掩蓋醜聞,校方把基廷當成替罪羊,基廷被迫辭職。在他離去之前,學生們用特殊的方式向基廷表示對他的熱愛和詩社的團結。一羣受傳統教育的學生,和一位反傳統教育的老師,在他們之間究竟什麼有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在整個電影中基廷老師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一,在基廷老師爲學生上第一節詩歌課時,他就告訴學生“我們讀詩和寫詩並不是玩,我們是人的一分子,是有激情的……”,“只有在夢中,人才會有真正的自由。”,這位充滿激情的教師把他對詩歌的最深刻理解用簡單的話告訴學生。其二,當校長用很不滿意的口氣問基廷老師,爲什麼要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他們走來走去,而不是在課室裏上課。基廷老師的回答是:“教育的根本是學會自我思考”,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真實地反映了基廷老師的教學理念,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深的思考。老師的願望總是美好的,總是希望帶給學生舊能多的知識,但有時卻往往會忽視學生的需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產生了惰性,把自己作爲接受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其實現在的新課程標準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課堂真正地交還給學生,我覺得能培養出“會自我思考的學生”纔會是成功的教師。

這部電影深深吸引了我,在其中有兩個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托特是一個怯懦、沉默寡言而又勤奮學習的學生,但他平凡的外表卻隱含了激情。基廷老師要每個學生寫一首自己的詩,並在課堂裏讀出來,托特卻沒有勇氣讀出來,他謊稱自己沒有寫,基廷老師這時用親切的目光看着他,說:“你認爲你想法是沒有價值的麼?”……然後讓他上臺表演“野性的咆哮”,他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之下,終於能如實地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劇終,基廷老師要走了,托特突然站在桌子上,呼喊着:“船長,我的船長。”是什麼使性格怯懦的托特變的如此勇敢,是愛,是基廷老師對他的關心和鼓勵。作爲一名老師,一定要學會欣賞學生,其實鼓勵是學生最需要得到的。有時課堂上一句:“你說得很有道理。”“你的發現很重要。”……可能給學生帶來了他舉行努力的動力,繼續學習的勇氣,我們千萬不要吝嗇這些鼓勵孩子的`話。

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很值得我們回味,也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因爲它隱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把這些理念真切地貫穿在平實的故事中。

結合我們中國現在的教育現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以及爲了追求與教育無關的東西而誕生的各種噱頭,我深深地擔憂。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如果我們的教育領導部門不做出一些有效積極的舉措並落實,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還是一味的妥協應付的話,那該怎麼辦呢?

讀春風化雨有感3

春風化雨是一部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說的是留守兒童中心的張校長和女教師幫助留守兒童的故事。

影片中有許多地方催人淚下,比如說在張校長帶留守兒童金悅去找爸爸的情景。他們千里迢迢的來到他爸爸的新家,卻只見他爸爸抱着另一個小孩。金悅絕望極了,無助的挨在牆角,任風吹動她的頭髮。張校長見了,去說她的爸爸,沒想卻被拒之門外。他們懷着開心的心情而來,又懷着失落的心情歸來。

看了這段後,我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啪啪”地滴在冰冷的桌子上。淚水模糊了我的視線。我不懂:金悅才這麼小,爲什麼要讓她承受這麼大的痛苦呢?父母離婚又不是他的錯,爲什麼着巨大的痛苦要讓她一個人來承擔呢?在她這幼小的心靈裏你們已經劃過了千次萬次,爲何這次又要將她那即將破碎的心靈狠狠的切成兩半呢?

在此我想對那些留守兒童的父母說:“請回來吧!不要讓你們的孩子日裏夜裏地想你們。請回來吧!將孩子那破碎的心靈拼組完整。請回來吧!金錢並不重要,你們忘了自己還有人間珍寶孩子呀。請回來吧!哪怕只是一個電話,也包含溫情……

讀春風化雨有感4

春風化雨什麼意思?是指能夠使萬物復甦的風和雨,能夠潛移默化影響我們的良好教育。這也是一個電影名字,它又有什麼含義呢?我們爲什麼爲電影中劇情而感動呢?觀看春風化雨這部電影后,我深有感觸。

影片的開頭就有很大的吸引力,一位老師帶着一羣學生相聚於這所留守兒童中心,這個中心的校長是位慈祥,擁有愛心的老人,而這裏的學生都是從父母寄託在這的家境貧寒的孩子。

他們其中有一個女孩子叫金悅,令我記憶猶新……

一個明朗的日子,金悅顯得格外開心,因爲她要去見爸爸,那個在很久以前就甩下她和媽媽的人!好多年沒見了,金悅完全記不起爸爸的樣子了!在前往爸爸住處的列車上,金悅就感到不知所措,但同時也非常興奮。可是一到地方,金悅看到了自己最不想看見的情景——爸爸抱着他與後媽的生的女兒開心的轉圈,那歡聲笑語一聲聲地紮在金悅的心,金悅心在流血啊……帶金悅來的老校長前去叫她爸爸,可是她的後媽一把把她爸爸拉進院子裏,“哐!”一聲關上院門,門口只留下老校長瘦弱的身子及那不遠處小小的卻已傷痕累累的小金悅,淚水劃過她那寫滿堅強的臉滴落下來。院子裏面傳來了一聲常常的嘆息……

看完這一幕,我發現我的臉早已淚流滿面,我不是先前和同學說好不哭的嗎?我這是怎麼了?

回想那所破舊的祠堂,那個給留守兒童帶來歡笑的兒童中心是否有了新家;那個在風雨中找回孩子失望的心,找回孩子的歡笑和自信的老校長,那個想盡一切辦法挽留這所中心,挽留一個孩子的樂園的老校長,他的願望是否開花結果了呢?我想會的,一定會的,因爲他有愛,對留守孩子的愛,那種在於奉獻而不計回報的博大的愛,因爲社會還會有很多很多和他一樣的好心人,他們會用自己的愛心共同建起一個兒童兒童,幫助這些留守的孩子們。

春風化雨,我明白了很多很多……

讀春風化雨有感5

一羣新生來到美國弗蒙特州韋爾頓學院,開始了新生活,在第一堂英語課上,教師基廷獨特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們耳目一新。基廷大膽挑戰狹隘的教學方法,啓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生活的熱愛,受到學生們的擁戴。從學校的一本舊年鑑上,學生們發現了基廷在學生時代主持過的一個詩歌團體死亡詩社,決心重建,恢復它的活動,經常在山洞裏舉行詩歌朗誦活動。學生尼爾不顧父親反對,偷偷參加學校戲劇演出,演出雖然十分成功,但父親強迫他轉學,尼爾憤而自殺。爲掩蓋醜聞,校方把基廷當成替罪羊,基廷被迫辭職。在他離去之前,學生們用特殊的方式向基廷表示對他的熱愛和“死亡詩社”的團結。

一羣受傳統教育的學生,和一位反傳統教育的老師,在他們之間究竟什麼有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電影中基廷老師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一,在基廷老師爲學生上第一詩歌課時,他就告訴學生“我們讀詩和寫詩並不是玩,我們是人的一分子,是有激情的……”,“只有在夢中,人才會有真正的自由。”,這位充滿激情的教師把他對詩歌的最深刻理解用簡單的話告訴學生。其二,當校長用很不滿意的口氣問基廷老師,爲什麼要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他們走來走去,而不是在課室裏上課。基廷老師的回答是:“教育的根本是學會自我思考”,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真實地反映了基廷老師的教學理念,也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深的思考。老師的願望總是美好的,總是希望帶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知識,但有時卻往往會忽視學生的需要,用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產生了惰性,把自己作爲接受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其實現在的新課程標準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課堂真正地交還給學生,我覺得能培養出“會自我思考的學生”纔會是成功的教師。

電影中有兩個細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托特是一個怯懦、沉默寡言而又勤奮學習的學生,但他平凡的外表卻隱含了激情。基廷老師要每個學生寫一首自己的詩,並在課堂裏讀出來,托特卻沒有勇氣讀出來,他謊稱自己沒有寫,基廷老師這時用親切的目光看着他,說:“你認爲你想法是沒有價值的麼?”……然後讓他上臺表演“野性的咆哮”,他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之下,終於能如實地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劇終,基廷老師要走了,托特突然站在桌子上,呼喊着:“船長,我的船長。”是什麼使性格怯懦的托特變的如此勇敢,是愛,是基廷老師對他的關心和鼓勵。作爲一名老師,一定要學會欣賞學生,其實鼓勵是學生最需要得到的。有時課堂上一句:“你說得很有道理。”“你的發現很重要。”……可能給學生帶來了他舉行努力的動力,繼續學習的勇氣,我們千萬不要吝嗇這些鼓勵孩子的話。

影片中還有很多細節很值得我們回味,也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因爲它隱藏了很多深刻的教育理念,把這些理念真切地貫穿在平實的故事中。

這是一部奧斯卡大片,影片很美,在充滿了張力的詩意和激情的同時,還包含着教育的真諦。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末一所貴族學校裏的故事。擁有百年傳統的威爾頓貴族學校一向堅持四大信條:傳統、榮譽、紀律和卓越。開學時,學校新來了一位英語教師基丁。

讀春風化雨有感6

如果不是培訓,我不會去看這部影片,因爲春風化雨這個名字太過平淡,而死亡詩社又有些驚悚。然而,隨着電影一幕幕展開,我的心便隨之起起伏伏……電影結束了,我不知不覺得留下了淚水,爲基丁老師的離開而掉淚,爲尼爾學生的自殺而惋惜,爲最後同學們的覺醒和大膽的抗爭而感動……

難以忘懷那一個個鏡頭:陶德羞澀地出場,怯懦地上山,無助地登壇——然而,當基丁的手覆蓋住他的雙眼之後,基廷的手牽引着他迴旋之後,基丁的提詞穿透他的心臟之後,陶德的詩終於像金色的血液汨汨地、顫顫巍巍地、幸福流出——此刻,基丁在講壇之下,合掌支頜,蹲踞於地,雙目一動不動注視着陶德,他的其他學生在他的身後、在他的兩側……鏡頭下,陶德痛苦地拿起了簽名的筆……鏡頭下,基丁先生在課中進來收集他的私人物品……鏡頭下,陶德的拒絕世界、拒絕自己的眼睛與基丁先生平和、堅定的眼睛四目相對……鏡頭下,基丁正在緩緩地走出課堂的後門,“基丁先生,是他們逼迫我們簽字!”陶德站立起來,淚眼模糊地轉身呼喊……鏡頭下,陶德站上了課桌,無聲地注視着他的被冤枉、被開除、即將離去的老師基丁先生,死亡詩社其他八九位社員相繼像陶德一樣站上了課桌,教室有如密密的森林……鏡頭下,基丁站立門側,緩緩地、輕聲地說:“謝謝你們,謝謝!”然後,出門……

一個個鏡頭帶給我的,是心靈的震撼。片中的基丁老師是我們心目中的理想老師:他循循善誘,追求思想的自由和徹底解放,破除頑固不化的舊的教學思想,創造性在他那兒能夠自由地馳騁……作爲老師,我們很多時候就像一位“雕刻家”,對學生又是“錘子砸,鋼鋸鋸,刻刀刻,紗布磨……”,想要把他們雕琢成一塊塊我們構思好的“藝術品”,結果不僅是學生忍受痛苦,失去他們的本真,更讓我們“恨鐵不成鋼”。但是,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都有其自己的個性特點,學生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完全撒於學生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法改變他們,只有學生自己能改變自己。

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校轟轟烈烈開展的“求真教育”理念都是與基丁老師的教學理念一樣,教育學生,愛學生就應讓他們獲得獨立與自由,以他們的方式來愛他們,而不只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方式來打造學生,教育只有在注入了愛的理解與支持,纔會成爲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