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清兵衛與葫蘆》讀後感

《清兵衛與葫蘆》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兵衛與葫蘆》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兵衛與葫蘆》讀後感

孩子出現問題,往往能從師長身上找到原因。

志賀直哉的短篇小說《清兵衛與葫蘆》中,12歲的小學生清兵衛喜歡玩葫蘆。他的業餘時間全在玩葫蘆。每天一放學,他就一個人上街去看葫蘆。

玩的時間長了,他的.眼光不知不覺高了起來。人們都說,馬琴的葫蘆很好很有名,可他一看,就覺得不好。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個約5寸高的葫蘆,模樣雖普通,卻感覺很好。他喜歡得什麼似的,花了一毛錢買了下來。從此,他片刻也離不開這個葫蘆,連上學都要帶上。

那天上課,他偷偷地取出那個葫蘆玩,被老師發現了。

老師很生氣,沒收了葫蘆,還說:“這種小孩子將來不會有出息的。”

老師很負責任,當天晚上就來家訪,把這事告訴了清兵衛的爸媽。

老爸把他狠揍一頓後,將他從前收集的葫蘆全部砸碎了。

老師也把課堂上沒收的葫蘆隨手送給了校役。

2個月後,校役因手頭緊張,把葫蘆賣給了古董店。稍稍談了談價,就賣了50塊錢。

過了不久,古董店將這個葫蘆賣給一個當地的富戶,賣了600塊。

在這個故事中,孩子由於愛好葫蘆,已經練成了一副好眼光。如果師長不加干涉,他很可能會在這方面有大的發展。

可是,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他從此再也不敢玩葫蘆了。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孩子的愛好、特長還沒充分發展,就被家長、老師聯合起來毀掉了。悲劇在於,孩子本人幾乎沒有選擇。

這樣的事一直在發生。清兵衛後來熱衷於繪畫。可他爸爸對他喜歡繪畫的事,也開始嘀咕……

許多孩子的成長環境都與清兵衛差不多:師長只重視文化學習,把孩子的其它愛好、特長視爲異端末技,在“爲孩子好”的旗號下,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將孩子天性發展出來的愛好一個個撲滅。

鑑於這種事一再發生,人們最好是在做父母前先培訓。

不要等有了孩子後,纔拿自己的孩子做實驗。那樣代價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