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清兵衛與葫蘆》優秀教案

《清兵衛與葫蘆》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教學目標】

《清兵衛與葫蘆》優秀教案

1.理解文章的情節結構,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2.結合文章理解情節運行的基本模式及搖擺的相關知識;

3.初步瞭解情節運行的動力“危機爆發”;

4.理解文章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的情節結構,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2.結合文章理解“搖擺”的這種模式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幻燈)0.1元=50元=100元

公式是否成立?文學上的成立,源於《清兵衛與葫蘆》;請數學課代表論證這個公式是如何成立的。(這一環節即相當於讓學生複述故事情節,初步瞭解文章情節,這也是對學生預習效果及概括能力的一個考查)

(板書:清兵衛 葫蘆)

 二、情節之細節分析:

課文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這是一個叫清兵衛的孩子跟葫蘆的故事”,那麼我想問大家,這個叫清兵衛的孩子對葫蘆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

(板書)熱愛

(幻燈)清兵衛對葫蘆的熱愛是如何體現的?(這個環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找出細節描寫,並初步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

(1)第2段對清兵衛製作葫蘆進行描寫,表明他做事很認真的特點

(2)第3段寫清兵衛錯把一個老頭兒的禿腦袋當成了葫蘆這件事,表現清兵衛對葫蘆的癡迷。

(3)第4段寫清兵衛“對葫蘆熱衷得這麼厲害??每次上街的時候??總是呆呆地站在門前望。”這表現清兵衛喜愛葫蘆。

(4)第5段寫“清兵衛是一個才十二歲的小學生??每天學校裏放學回來,他也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常常一個人到街上去看葫蘆。”

(5)第5段“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裏收拾葫蘆??第二天早晨起來,立刻又打開罐子看??他永遠不倦地看着,看過之後??然後上學校去。”通過描寫表現清兵衛喜歡葫蘆

??

總結細節描寫的作用:1.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2.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3.凸顯主題。

 三、情節之搖擺與危機爆發:

(幻燈)對於清兵衛的愛好,他周圍的人是怎麼看的呢?小說還向我們講述了哪些故事? (板書)客人、父親(清兵衛)談論葫蘆

教員沒收葫蘆

父親砸葫蘆

1. 客人、父親(清兵衛)談論葫蘆

談論的結果:清兵衛——周正平凡的葫蘆

客人父親——又長又大、奇特的葫蘆

爲什麼要寫這一段對話?(對比、鋪墊——這就是“搖擺”)

2. 引入概念“搖擺”

(幻燈)搖擺: 小說在運行時不是毅然決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絕大部分時間裏出現了猶豫不決的狀態。大多數小說情節運行並不呈現一條直線,作家不會讓人物選擇捷徑一口氣跑到底,總會在某處放慢速度甚至停下來做點什麼然後再回到軌道,這就出現了情節的搖擺。

據此判斷,小說的搖擺還體現在哪兒?

(1) 當清兵衛上修身課玩葫蘆“給級任教員看見了”這一事件發生以後,先寫這個教員的愛好,再寫家訪;(爲什麼?可以讓學生重點討論此次“搖擺”,板書:武士道)

(2)教員家訪,父親恰好不在。

(3)清兵衛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蘆。

(4)幸虧教員只管訓斥,並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蘆。

(5)剛剛鬆了一口氣,父親回來了,最終注意到那些葫蘆,並粗暴地將之“一個一個地砸碎”。

3.“搖擺“的作用:

(1)對比、襯托、鋪墊;

(2)情節的跌宕起伏。

4.引入概念“危機爆發”:情節走到一定程度,預計的矛盾就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爆發。之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爆發往往是在一霎那。

 四、主題分析:

1.客人、父親與教員的愛好不同,但是他們對清兵衛的愛好所持的態度是 相同 的。——都是反對!面對這樣的反對,清兵衛有什麼樣的反應?這說明了什麼?

(1) 學生可以找到:沉默、哭也沒哭、臉無人色、發呆、臉色發青、不敢做聲??

(2)這說明清兵衛長期以來受到壓制,這種壓制讓他感到了反抗的無力,是一種欲哭無淚、痛苦無奈的表現。

2.《紀念劉和珍君》裏有這麼一句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清兵衛的愛好在沉默中“滅亡”了,但是他的葫蘆呢?

(幻燈)0.1元=50元=600元?這樣的奇蹟意義何在?

(1)肯定清兵衛的愛好;

(2)諷刺父親、教員的無知與粗暴。

3.(幻燈)儘管如此,清兵衛的愛好還是被無情地扼殺了,他只好改變了他的愛好。關於他的新愛好,我們來猜想一下,結局會是怎樣的?——新的愛好繼續被扼殺!

學生齊讀最後兩段。

(幻燈)爲什麼這樣安排結局?

(1)“留餘”

(2)前後呼應

4.總結主題:

呼籲人們要尊重個性,讓個性自由發展。

 五、主題深化:

除此主題之外,小說有沒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小說中的清兵衛是孤立的。他每天從學校回來,也不和別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蘆,就

是自己玩葫蘆。清兵衛似乎沒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蘆、他的愛好。他的世界無法跟別人溝通。這大概是一種天才的苦悶。

(幻燈) 白樺派:20世紀初在日本興盛起來的自然主義文學,已逐漸趨向末流,成爲僅僅刻板地描寫瑣碎醜惡的日常生活的文學。大部分由貴族子弟學校學習院出身的一羣年輕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對此表示不滿,他們舉起理想主義的旗子,創立獨自的一派。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派” 。

這篇作品也傳達了作者對美和自然在惡俗的時代氛圍中處境艱難、倍感孤立的憂思。

 六、拓展延伸:

學生讀下列故事,談感受及生活體驗。

1.如果你是清兵衛,你會如何?如果你是清兵衛的父親,又會怎樣?

2.如果你是老師,會怎麼對待違反紀律的清兵衛?

3.你們有沒有類似清兵衛的遭遇?你們想對家長老師說什麼呢?

  七、結語:

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都應該相信夢想的價值,堅持自己的夢想,同時,要學會尊重他人的個性,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爲天才”!

八、佈置作業

(幻燈)——任選一題

1、合理展開想象,續寫這篇小說。

2、閱讀《畫家和他的孫女》、《風箏》兩篇文章,結合課文,以自己的感受爲內容完成一篇不少於600字的隨筆;

 教學反思:

《清兵衛與葫蘆》是第五單元“情節”的第一篇小說。“情節”話題重在讓學生知道情節運行的基本方式及情節運行的動力。因此,《清兵衛與葫蘆》就是一個讓學生了解“情節”有關知識的一個範例。教學時就要緊扣“情節”與小說內容,把知識融於小說內容中,避免向

學生枯燥的傳授知識,做到理論與內容的有機結合。這是單元的起始課,讓學生學好此文,也爲學生能利用本知識進行小說欣賞打下基礎。這是我備課之初希望達到的目標。

這一次公開課,要求以“導學案”作爲背景,陳老師亦希望我們能夠上出一節別開生面的課,所以在備課時,我曾設想做一次大膽的嘗試,利用“導學案”,把問題拋向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研討課文某一方面的內容,比如“細節”、“情節的運行方式”“主題”等,最後在課堂上以小組製作的課件展示組員閱讀、思考、討論的結果。但是,這一想法由於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而沒有付諸實踐,這於是成了我備課之初的一個設想,僅僅是一個設想而已。

這一節課還是以傳統的方式展開了。課堂以論證公式作爲導入,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研討“細節”與“搖擺”這兩個情節中較爲重要的概念時,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細節”是學生先找出來相關的語句,再做歸納與分析;而“搖擺“是先給學生概念,再讓學生去找相關的情節,這樣做照顧到了新舊概念的認知程序;課堂對主題做了一些深層次點撥,也通過材料做了擴展。此外,基於這一篇課文與學生生活有着相通之處,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生活體驗“這一環節,給了學生說話的機會。

但是,我深深知道,其實這節課還存在很多問題。由於上午一口氣把這一課上了四遍,所以,對於一些改動,不能夠做出取捨,上課時思緒欠清晰。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做得還不夠,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很少,急於拋出自己的答案,對學生的答案不能做出更合理的評價;課堂的重心應該放在“情節“上,而教師卻把很多時間花在了“主題”上;對主題作出的拓展,闡釋得較爲匆忙、膚淺,學生很難理解。

每一次公開課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我感謝這個舞臺,讓我發現自己的不足,也讓我知道了前行的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