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終身成長讀後感

終身成長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終身成長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終身成長讀後感

最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MIND 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文標題是《終身成長》,作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卡羅爾認爲,人的思維模式可以分成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特別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變的。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變的時候,一系列的表現在於:急於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價值,遇到困難容易產生挫敗感,脾氣暴躁、喜歡講排場、擺架子等等。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固定型思維模式是人的本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模式。正如我在休假期間接到公司吳姐的電話通知,要我參加總公司演講比賽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演講比賽?不要吧?我會緊張啊,我演講水平不好,演講不好會遭人嘲笑吧?很多中國人跟老外在交流的時候喜歡說的一句話是:My English is very poor!這些都是一種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所以,固定型思維模式來源於認知偏誤,而成長型思維則注重理性認知。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爲成事不在天賦,而在努力;馬雲高考三次才考上杭州師範專科學校,他自己也承認在:BAT三巨頭中,他是唯一不懂互聯網技術的領導人,但是他卻是那個最敢想、最努力、最敢拼的。我認爲,阿里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馬雲內心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遠遠大於他內心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本質還是對一種人與人關係的正確處理模式。伴侶之間的關係,朋友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老闆和員工的關係,以及和自我的關係。在這些關係中,有沒有一種正確的處理模式?有,那就是從評判與被評判的'關係,轉變成成長與幫助成長的關係。這句話,值得我們反覆思考。

舉例說明——老闆在每年的會議上總是會說這樣一句:新華聯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的辛勤付出。馬雲也多次強調:感謝每一位阿里人,哪怕他只在阿里待過半個小時!這就是一種成長型的思維。對員工的努力和付出表現出由衷的讚美。在這一點上,我相信我們公司在座的每一位領導都是具有成長型思維的領導。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成長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孔子說過:君子坦蕩蕩,小人

慼慼。我認爲君子與小人也只不過是每個人心中的兩面性而已。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就是要讓君子性的成長型思維多一點,讓小人性的固定型思維少一些。這樣才使我們由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變成閱歷豐富的成年人。

那麼,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本質差異是什麼呢?

這兩者對於自身的評價的準確度差別很大。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對自身評價很客觀,很準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要麼是自視甚高要麼非常自卑,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間。

當你獲得一個機會的時候,你的思維和表現是什麼?是毫不猶豫抓住機會還是徘徊再徘徊?

興奮點體現的不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腦波亮的時候是在分析準確答案的時候,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腦波亮的時候是宣佈對與錯的時候。

對於後天努力的看法不一致。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天份,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卻相信努力。

今天我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的兩種基本心態。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關鍵在於思維模式:是滿足於現有成果、避免失敗可能的固定型?還是以努力爲主、尋求挑戰機會的成長型?決定了你能在成功路上走多遠。只有扭轉自己的思維模式,我們才能改變前進的方向。  《愛拼纔會贏》的歌詞唱到: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纔會贏。

加油吧,新華聯石油人!改變吧,我們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