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懂孩子》讀後感範文(通用17篇)

《讀懂孩子》讀後感範文(通用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懂孩子》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懂孩子》讀後感範文(通用17篇)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1

近期,在讀《讀懂孩子》這本書。書中從我們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及班主任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我感受到了讚美的神奇力量;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更領悟了“無公正則無尊重可言”的真正內涵。

作爲一名班主任教師,也是孩子的母親。讀這本書時,我在心裏暗示自己一定要多傾聽孩子,多瞭解他們的近況,多與他們交流,做他們堅強的後盾,做他們永遠的知心朋友。

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的時間,平日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來細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在其中。

由此想到了我自己:每天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小生命,有時我確實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也很恐懼,然而怯懦和迴避解決不了問題。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結合工作實際,我認爲: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地去思考問題。不管我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種愛要讓孩子感受得到。我們的語言、行爲一定要以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爲前提,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認可你、接受你、同時尊重你。良好的師生關係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嗎?

孩子們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更需要以注重學生爲本,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個學生。把我們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認可、愛撫和尊重送到每一個學生的心裏。

從《讀懂孩子》這本書中,我讀出了人生哲理和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和震撼。讀懂是基礎,這部永遠讀不完的書,我願一直這樣用心地讀下去!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2

我讀完《讀懂孩子》這本書後,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我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懂得寬容也是一種精神,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特別是其中提到師生關係與學習現象,我想很多老師都遇到過這樣的狀況。不管老師教學水平多高,只要是換老師,學生心裏自然會產對比,面對這類學生,我們會產往往產生很多困感。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我由此想到了自己,面對一個個的孩子,我確實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作爲一名教師,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我們的語言,行爲一定要以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爲準繩,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認可你,接受你,師生良好的關係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嗎?

因此,作爲教師,要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3

《讀懂孩子》這本書,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我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教師也應卸下自我。享受生活的。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

我由此想到了我自己,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小生命,我確實感到很茫然,很困惑,也很恐懼,然而,怯懦和迴避解決不了問題,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傷。”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種愛要讓學生感受得到,才能在與學生對立的立場轉化爲同一立場,我們的語言,行爲一定要以尊重學生善待學生爲準繩,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認可你,接受你,同時尊重你,師生良好的關係不正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的嗎?

作爲教師,孩子需要我們的呵護和關愛,讀懂是基礎,讓我們每位教師爲此努力吧!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4

《讀懂孩子》這本書早就買了,直到現在才斷斷續續的看完,邊看邊反思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有時還會爲書中的事例流淚,莫名的,觸動心中的某個點,只是自己還沒有察覺。這本書的到來像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在面對孩子和家人無處安放的情緒時,它讓我安靜,給了我指引,所以總想看得慢一些,細一些,更好的去體會書中的道理。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提到的五大法則,每一個法則就像生活中的一個個片段在眼前浮現。整體法則教我懂得尊重,讓我反思自己對待孩子和家人的態度,有時候過於強勢,有些霸道而蠻橫,它像一盞明燈,指引着我改進的方向。序位法則,更多的讓我看到愛人和孩子在我心中的位置,還有自己的小家庭的現狀,夫妻之間的問題,讓孩子開始佔據了我們的主要位置,我很慶幸能及時遇到這本書,發現現在面臨的問題,讓我能及早改善。平衡法則給了我更多的指引,開始平靜的面對糾結在心中的一些問題,改變了我對於家庭中一些不公平事情的看法,思想的改變帶來生活中人際關係的變化,客觀冷靜的看待問題,尊重事實,帶來情感的流動,生活中的和諧畫面越來越多。我想這是這本書帶來的最大的收穫吧。

書中提到的一些問題生活中也有類似,關於孩子的各種情況,都能在家庭系統中找到緣由,如果沒有經歷過家庭圖,我會覺得這是個神奇而又難以置信的事,在自己製作和講解家庭圖之後,更加感受到家族系統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不管是對自己還是爲了孩子,我都覺得有必要更好的與家庭聯繫,與家族和解,尊重法則,尊重系統,才能獲得更好的自我。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5

在學校未發此書之前,我手邊就有一本《讀懂孩子》(0-6歲),看完之後,作爲有兩個這個階段孩子的母親,給了我很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我認爲本書提供了全面系統、具有很強操作性的育兒方法,很多案例和處理方法都是值得我們家長學習的。

後來,根據學段,教育局又配發了《讀懂孩子》(12-18歲),讓我倍感興趣,作爲此階段的教育工作者,閱讀此書更有助於掌握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變化,從而更好的把孩子培養成會學習、愛學習、心理健康、品格良好的中學生。於是空閒時會經常閱讀。

據瞭解,很多知名人士對此書作了高度評價,《讀懂孩子》如同人的使用說明書,是家長的人生必修課;閱讀本書,如同聆聽衆多心理學家將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娓娓道來",讓家長朋友們更瞭解自己的孩子、"讀懂"自己的孩子。該書有別於以往衆多的家庭教育書籍,它不是某一個專家的育兒經驗。單一的經驗往往具有偶然性,教育一個孩子的個別成功經驗常常難以被千千萬萬個家長所複製,只有遵循兒童成長普遍規律的教育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和可遷移性;偉大的教育源於點滴的生話,成長的煩惱需要科學對待。本書以常難得地採用了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的表達方式,指導家長解決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問題。

實事證明了,邊教授撰寫的此書受到了衆多不同社會層次的青睞,也因閱讀此書而受益,其中也包括我。

《讀懂孩子》這本書,從教師和家長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關鍵和癥結所在,對如何調節親子關係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如何調劑師生關係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只要我們教師肯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的學生的信念,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拉近師生關係,切實地更新育人觀念,努力提高自己育人的水平,那麼我們培養出來的中學生一定是品格高尚,人格健全,有思想、有能力的複合性人才,這樣我們不妄社會給我們的譽稱。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6

本學期我們學校統一訂發了《讀懂孩子》一書。看完之後受益匪淺。該書分三部,分別爲0~6歲、6~12歲、12~18歲孩子的家長準備的。每一部都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主題展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家長闡述孩子的成長特點和發育規律。

作爲一名小學教師,也是孩子的.母親,讀完這本書後,我不禁在心理暗示自己一定要多傾聽孩子,多瞭解他們的近況,多與他們交流,做他們堅強的後盾,永遠的知心朋友。讀完書本,結合實際,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第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對孩子的成長起着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一個尷尬的事實是,很多家長其實並不能夠科學地教養孩子。比如:重超前學習,輕適時教育,當看到鄰居、朋友家的孩子才兩歲就已經學會不少字,熟背幾首故事,一些家長心中就開始焦慮,擔心識字教育晚了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家裏的牆上貼上了許多看圖識字掛圖,開始一遍遍地教孩子識字。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類似"早識字"的"超前學習"、"拔苗助長"還有很多,小學低年級學高年級的內容,高年級則學初中的內容……超前學習,就真的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類似"早識字"的"超前學習"誤區很多,那麼這真的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其實,起跑線應該指不同能力和品質培養的最佳期,即關鍵期。在關鍵期內,人的某種行爲、技能和能力等發展最快,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實施相應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錯過這個年齡段,再進行教育,效果就明顯差多了。因此,有些能力不需要過早培養,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會影響其他重要能力的發展,其中最讓一些家長後悔的是導致孩子走向厭學。

第二,許多家長重智商,輕情商。這顯然不利於孩子的發展,因爲情商是我們幸福生活的重要技能之一,包括自我控制能力、情緒調節能力、延遲滿足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有心理學家提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源於智商的高低,80%則取決於情商。如果把智力看做一種個人潛在能力的話,那麼情商則是開啓這些潛能的鑰匙。比如延遲滿足能力是孩子情商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家長和教師都喜歡干預學生,漠視孩子的自主成長。很多家長喜歡充當孩子人生的設計師。從孩子出生,到上學,到選擇專業,到就業工作,家長都預先設計好了他的人生髮展軌跡。其實,家長爲孩子設計人生道路是出於好意,以免孩子走彎路。家長總是擔心如果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肯定會犯錯的,總想着"孩子現在喜不喜歡沒有關係,等他們長大了就會明白我們的用心的"。但是不知不覺中,家長的過度干預和控制,會變成孩子發展道路的絆腳石,壓縮孩子成長空間,使得孩子沒有機會和動力自主探索和開發潛能。研究發現,當目標由自己設定而非他人強加時,孩子會更願意付出努力,動力更強。若孩子缺乏自我探索,只懂服從父母或他人的安排、變成他人期望的樣子,他們往往畏懼改變,遇到挫折時容易逃避問題、喪失目標和信心。

因此,孩子的人生屬於孩子,孩子的成長需要自我探索,其他人是替代不了,包辦不了的。請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成長空間,多引導和陪伴,多給孩子創造嘗試的機會,讓孩子自由、健康成長,走出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所以,瞭解了孩子的很多成長規律,我們就能解釋一些他們離經叛道的行爲並不是一下子就冒出來的,而是長期自主發展被抑制的結果,這是值得我們每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7

暑假裏,我特意讀了一本名字叫《讀懂孩子》這本書。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和內容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

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對幼兒的理解是多麼的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

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用理性的觀點看待事件,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態進行教育。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

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和撰寫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

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

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的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的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8

前一段時間郭萍霞老師推薦了幾本書,其中就有《讀懂孩子》這本書,我讀了之後,真的是受益良多。通過讀這本書我捕捉到幾個點:1.系統需求平衡;2.孩子任何情緒背後都是因爲有一些心理需求未被滿足,或者是承接了家族裏面的一些沒有去面對的事件而體現出來的情緒;3.孩子需要歸屬感。

通過讀這本書,我也是聯想到現在學校的一些問題孩子,這些問題孩子是如何出現的呢?他們所作的一些行爲又在說明着什麼呢?我的一點理解是,大多數的問題孩子就是因爲在家中,在父母那得不到足夠的愛和歸屬感,在學校也不能得到老師的足夠關注,爲了引起父母和老師的注意力,有些孩子會去做一些可能帶來嚴重後果的事情,比如打架、偷東西、談戀愛、校園欺凌等,甚至發生一些意外。而在這些行爲的背後,就隱藏着孩子深層心理中不爲人知的故事。如果我們把這些行爲簡單地歸爲“問題行爲”,把這些孩子粗暴地歸類爲“問題孩子”,那麼,除了焦慮煩躁之外,我們別無他法。所以,我們要去探究,孩子是如何被影響的?

孟子曾經說過:“人之初,性本善”,剛出生的嬰兒是純真無邪的,那爲什麼他會最終發展成現在的這個樣子呢?我覺得“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因,而“苟不教,性乃遷”纔是果,一個人的本初雖然是善良的,但是如果後天不加以教育,再善良的天性,最終也難免會變成爲非作惡的人,給自己,給家人乃至給社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傷害。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忙於工作,忙於賺錢,想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而缺少了對孩子的關注和關愛,讓孩子在家中缺少了歸屬感,那麼孩子在家中缺少的這部分歸屬感,他就會想辦法在學校或者是在社會中獲得,那麼就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文章中說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不夠他敗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掙到的錢孩子一年就掙到了!你在哪方面付出,就會在哪方面收穫,孩子的教育時效性太短,錯過了就再也沒有了!孩子優秀了,你留錢做什麼?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錢做什麼!所以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一定要學會陪伴,靜待花開!

是啊,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深知,散漫的教育只會助長不良風氣,盲目的寬容只會養出溫室的花朵。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寬嚴並濟、獎罰分明的;最好的老師,一定是既管且教、嚴慈共體的。

曾有人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光榮,一個民族出現源源不斷的好老師,是未來的希望。而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就是教育的希望,更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福氣。老師與家長的合作,是教育孩子最強大的合力。我們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朝着最好的方向前行,到達成功的彼岸。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9

很多自稱父母的人來說,過去注重能活着、吃飽飯、吃喝拉撒睡覺就像做任務一般忙碌中完成的。

而現代人更注重科學育兒的方式,一直在尋找科學的方法來啓迪自己,想讓我們的下一代得到更好的生活,所謂幸福從何而來。

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孩子,瞭解孩子的心理,當問題出現時,然後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與過去相比,現在注重與時俱進,教育總是不斷更新自我完善。

瞭解孩子的身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這本書也是爲了幫助我們的父母、孩子和老師的相互聯繫,從而幫助孩子發揮最大的潛能。

也有人認爲學習不是最重要的,可以讓孩子更快樂地接受學習,進行有效的教育才是好的。

要了解孩子的問題,更多的是受家庭環境、言行的影響,讓很多人活在當下,只有言行不以身作則,對孩子大喊大叫,是失敗的標榜。

當你讀這本書的時候,多反省,這樣的錯誤不能再犯,要從中吸取經驗。

在這樣的家庭中,成年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和父母之間的愛的傳遞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是一張白紙。當我們準備畫這幅畫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張白紙是善良的基礎。在播種之前,我們還應該讓種子周圍的環境變得和諧和快樂,這樣它才能健康地生長。

對孩子的愛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對於這面鏡子,孩子的行爲得到了反映,一旦有了問題,我們父母就是第一個問題。

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和孩子,都表達情感。要系統地理解這些情緒,還需要不斷地觀察、學習和反思。

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今天的孩子有足夠的吃的穿的,他們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滿足,所以他們自然想要更高的需求。事實上,“愛和歸屬感”是這本書中提到最多的。

事實上,這是每個人從童年到老年都需要的“食物”。無論是盲目的愛,成長的愛,還是最終成熟的愛,我們都需要學會提升自己。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10

本學期讀了《讀懂孩子》這本書。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11

爲響應黨和國家"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號召,我利用暑假時間閱讀了《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這本書。這書記錄了蘭海教育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在一段段生動可感、正在發生的故事中,蘭海透徹而全面地闡釋了她專業的教育理念,並展示出把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實施技巧和豐富經驗,爲我們帶來觀察兒童的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蘭海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獲得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三個碩士學位後,回國創辦上瀕教育機構。蘭海的上瀕教育機構,這是一傢俬營課外教育機構,雖然也有自己的課程,可是並不是我們常說的補習班,是一種模仿西方教育的教育中心。蘭海在德國學的是教育學,上瀕這個詞就是從德國引進來的。上瀕致力於用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養孩子。

六年來,在上瀕的課堂以及活動訓練營裏,發生了太多讓家長意想不到的成長故事。在蘭海面前,內向孤獨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絕,叛逆期的孩子願意順從,撒謊的孩子變得誠實,早戀的孩子能健康成長,愛打架的孩子成爲了弱者的保護神,不愛學習的孩子渴望知識,膽小自卑的孩子開始膽大自信,調皮搗蛋的孩子變得創造力驚人而所有這一切都源於她對孩子的心理、言行、個性的深入瞭解和把握,所以蘭海總是對家長說:"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12

《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這本書,通過案例以及解決方法,作者進行了深刻透徹的剖析,讓我猶如身臨其境,感受着案例中的孩子和作者之間的智慧的“較量”。

一個個所謂的“特殊”的孩子,他們到了蘭海那裏很快就不治自愈了。爲什麼?這些所謂的問題,說到底都是因爲我們不懂得孩子的心理,缺乏正確的方法引導導致的。

蘭海的教育觀點值得我們反思。養育孩子是父母第二次成長的機會,雖然有時是被迫的。是的,爲了孩子,做父母被迫學點養育孩子的知識、方法不對嗎?問題是很多家長沒有覺醒,沒有意識到養育孩子的責任重大。因此,如果家長想擁有養育孩子的方法,就必須讀書學習,掌握必要的知識。蘭海說,學習,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孩子如此,成年人亦如此。“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更何況當代是信息時代,知識更新日新月異。孩子接受的信息是我們小時候無法比擬的。以威脅、恐嚇、欺騙的方式讓孩子聽話,是父母最無能的表現,這會對孩子內心造成極大的傷害。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總是那麼一兩招,一旦不靈,就對孩子採取威脅、恐嚇、欺騙的方式,讓孩子服從,以致埋下隱患,造成孩子心理問題。

正所謂,“教育要有道,又要有術。”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光有“愛”,缺少愛的方法,只能是錯愛。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13

前段時間學校推薦我們學習《讀懂孩子》一書。看完之後,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阻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高中教師,面對的是有不夠成熟的又相對獨立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堅持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領導們要教師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14

最近,閱讀了邊玉芳的《讀懂孩子》一書,受益匪淺,書中大多是從心理學和生理學兩個方面分析孩子在各個時期的特點,科學的揭示了青少年成長規律,爲作爲家長和老師的我們提供了一個教導孩子的路標。

孩子教育是當前我國最大的難題,古典的中國式教育已經逐漸被社會所淘汰。本學期有幸閱讀了邊玉芳老師《讀懂孩子》一書,我深深感受到擁有無私與忘我的精神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領悟到了不斷的探索、創新、思索是一種快樂;知曉了尊重、信任、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文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們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是呀,就在身邊,僅在咫尺,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等着我們去愛,去發現,去激勵,去讚美。他們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靈純潔、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於是,一個決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學生爲本,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位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孩子都感到“我能行”。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的。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爲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教育他們。教師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纔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學習後產生的隨想如長河中舀起的幾瓢水,其實書中的思想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與震撼。作爲一名平凡的教師,她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15

“幫助、肯定、平等、理解、交流、自由”是《讀懂孩子眼睛》一文所提倡的六大點,從孩子的眼睛當中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做一個善於捕捉孩子信息的老師,從孩子的眼睛打開心靈的窗戶。

往往我們讀不懂孩子的眼睛,產生一定的偏差,沒有很好的走進孩子的內心“我的寶寶,你需呀什麼”,短短的一篇文章,讓我讀懂了應從全方位地區瞭解孩子的需要,要從細節入手,更好地區發現孩子,讀懂孩子,從一個又一個細節出發,讓孩子們的心中充滿陽光,他們是個有思想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見解,渴望自語,需要幫助,希望肯定,追求平等,更希望得到理解。

讀懂孩子,從理解孩子開始,去幫助有需要的孩子,讀懂孩子,學會肯定孩子,肯定他們的付出,讀懂孩子,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平臺,在這平臺上公平,民主,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這扇窗,拉近孩子心與心的距離。好書不在多,有一兩本足以,好文不在長,有那麼一兩句好詞好句,耐人尋味,找到真理,從這篇短文,我思考了很多,面對孩子,我到底讀懂幾分?需要的是什麼去支撐,渴望得到的是什麼樣的一種境界,我不由得又陷入了思考.......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16

本書是樊登老師在閱讀大量兒童教育書籍之後,融入自己帶他的兒子嘟嘟的成功經驗,寫的一本兒童教育書籍。本書內容系統而全面,兒童教育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書中都一一做了描述,教會父母該如何正確的去養育孩子。

本書從無條件愛的力量、與孩子共同成長、親子溝通的方法與訓練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講解。在序章裏,樊登老師就鼓勵家長:作爲家長,要努力學習不斷進步,向孩子展現出自己的學習決心和樂趣,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

無條件的愛

三歲以前,孩子學到的東西要之後一生中學到的總和還要多。他要學會識別顏色、辨識人際關係、學習秩序……這個時候,孩子會到處亂爬,用手抓東西放到口裏品嚐,這一方面是嬰兒在鍛鍊自己肢體協調控制能力,另外也是他認識物品,探索這個世界的重要方法。父母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講:不要亂動、別大喊大叫。這都會限制孩子的正常學習成長。這個時候,孩子做一些事情會很慢,比如反覆哪一個東西拿不起來,父母千萬不要因爲孩子慢而幫助他們拿起這個東西,而是要在一邊耐心的觀察等待。一旦父母經常幫助孩子,會造成孩子得不到應有鍛鍊,逐漸產生失敗感。孩子遇到自己喜歡的動畫片,會反覆觀看,有的時候甚至看幾十遍,父母不能理解這種行爲,有的時候會進行打斷,其實孩子在反覆觀看中努力理解這個世界,不能以成人的認知標準去看待孩子,不要打斷孩子的學習過程。還有就是不要過早對孩子進行教育,過早教育使孩子提前學會了課堂上的知識,上學以後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他都會,聽課就會變得無聊起來,孩子也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並且之後,隨着課程的加深,他也會越來越感覺到學習的困難,成績逐漸變差。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可以讓他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在家裏一定讓他適當分擔一些家務,完成以後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要避免跟孩子之間發生權利之爭。只有放棄控制,才能獲得權力。控制的結果只能是讓孩子更加不受控制。和孩子發生爭執的時候要表現出來和氣、果斷和堅定的態度(在《正面管教》),避免大吼大叫,打罵孩子。孩子總是想要玩手機,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玩手機的危害,先讓孩子自己想,想不明白的家長再補充。樊登老師和嘟嘟就一起分析過過多使用手機平板的壞處:一是對眼睛不好;二是容易上癮,一旦上癮就會被控制,那麼整個人生就完了;三是會影響學習。孩子一旦認識到這些問題,會進行自我控制,比家長強制控制有效的多。

關於對孩子的表揚,要及時、真誠、具體、多運用口頭表揚而不是物質獎勵、一件事情只表揚一次就夠了,不要重複表揚。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一書當中,對錶揚孩子有一章專門敘述,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錯誤,一旦發生錯誤就進行批評。而忽略了孩子積極的表現,不進行表揚。表揚可以改變和固化孩子的行爲,要善於應用表揚這個有效的工具。

要合理利用紀律約束,說出來的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否則就失去了意義。孩子也會因爲言行不一致而不再遵守約束。

重視工作,更要重視家庭。在離家出差或者旅行的時候,要事先和孩子講明白。如果不能及時和孩子溝通,也要留一個紙條給孩子。

不能錯過孩子青春期的陪伴和對愛人的陪伴。對孩子重要的事情可以放入日程表,比如孩子的生日紀念日。要珍惜一天早起的時間。下班以後不要在外面磨蹭而是要及時回家。要珍惜大家在一起吃晚飯的時間。給孩子各種慶祝的時候,要有儀式感。對身體不好的孩子,可以經常帶他爬爬山。如果條件允許,每年可以抽出時間全家一起度假。

與孩子共同成長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比如孩子小的時候要玩抽紙。有的家長可能覺得會浪費,不讓孩子玩。這是孩子探索和認識世界的一個過程。父母應該在一邊陪伴,不要打擾孩子,注意不要讓孩子把紙巾吞入肚子裏。

如何學習才能記憶最好呢?那就是反轉式學習的方法。所以每讀一本書,一定採用一下翻轉式學習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內化爲自己的行爲習慣或者是思維方式。

跟孩子發生爭執可以採用“積極的暫停”,這有助於問題的解決,但運用“情感引導法”似乎更能治本(見《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對於孩子的無心之過,一定不要批評,要告訴孩子沒有關係,同時要和孩子分析一下,通過這件事學到了什麼?就是吃一塹長一智。只有孩子自己搞明白了,自己想出瞭解決方法,以後纔會有效避免發生。

親子溝通的方法與訓練

一個有智慧的家長,應該懂得如何跟孩子討論感受。要讓孩子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連詞遊戲、可以一起表演話劇、可以買兩個玩偶和孩子一起玩相互對話、可以玩找辦法的遊戲、可以玩故事接龍等等,要多問孩子接下來怎麼辦?在陪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可以多詢問孩子動畫主角的感受。在生活當中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多問下孩子,鍛鍊孩子的同理心。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尹建莉老師的孩子圓圓磕碰到小凳子,這個時候不能打小板凳,而是安慰孩子:馬上就不疼了,寶寶不哭了。情況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再像對待她一樣,給小板凳揉揉疼,告訴小板凳馬上就不疼了。

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當愛有附加條件的時候,孩子就不會輕易承認錯誤了。無條件的愛不是你讓孩子做什麼都行。樂趣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尋找。如果孩子對一件事物沒有樂趣,我們不要強求,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有樂趣的事情供他探索,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這種情感表達方式和對事物的專注性。要用播種種子、鼓勵表揚的方法讓孩子學會愛上堅持這件事。

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兩個問題:一是成癮,一是叛逆。成癮多數是因爲父親的關愛不夠,造成孩子的成癮性人格。母親太容易焦慮,特別喜歡大吼大叫孩子就會變得叛逆。爲了避免吼叫,父母可以專門做一本爭吵筆記,把每次衝突的過程都記錄下來,然後自己進行分析改正,每次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要想一下你的筆記,你就會發現自己慢慢不會再大吼大叫了。孩子就像一臺攝像機,把你的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並且會複製你的行爲,在青春叛逆期表現出來。不要威脅孩子、不要跟孩子較勁、更多的時候要給孩子選擇。當父母發現自己錯了以後,一定要及時的進行道歉。父母的道歉行爲,孩子也會記錄下來,能夠學會道歉這件事。道歉有三要素,一是要表達後悔;二是要表現出你所要承擔的責任;三是要有補救措施。書中給出了很好的示範:“媽媽昨天打了你,覺得特別後悔(後悔)。媽媽錯了,不應該打你,是媽媽修養不夠,媽媽覺得很內疚(內疚)。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媽媽承諾不會再打你,爲了不讓媽媽陪你一塊到公園玩一會(誠意)。”

每週定時舉行家庭會議,會議要設計出有意思的環節,每個人輪流說出別人的優點,要表揚別人。這是一個很好的增強互動的過程。可以用一根筷子控制發言順序,誰拿了筷子誰發言別人不能插嘴。還可以真誠的向對方提出意見。

對兩個孩子之間的打架,可以拿出一個定時器過去說:十分鐘之後你們倆要妥善的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十分鐘到了沒有解決好,兩個人要面對一個共同的懲罰。還可以運用表格日曆,學會放低自己的聲音,你用幽默和創意。不要把孩子變成自己的敵人,孩子是自己的盟友,而且是提供特別多歡樂的盟友,這是一種愉快的關係。

孩子犯錯後,你可以靜候結果。孩子希望得到你的關注,但犯錯後,媽媽沒有生氣,孩子也會漸漸冷靜,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孩子說話冒犯了你,你可以再給他一次機會。你可以說:你剛剛這樣說話不夠禮貌,再重來一次,給你這個機會。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是和孩子建立情感交流的機會;孩子做對事情的時候,是塑造孩子行爲的機會。

對於10到14歲之間的孩子,需要幫助他探索自己的內心,找到什麼是他心中最需要的快樂。14歲到18歲之間,要注意:晚上幾點前一定回家;什麼樣的派對不能參加,該穿什麼衣服,要注意什麼尺度;不要過早的性感;阻止孩子和壞女孩交往;不要減肥;遠離酒精;告訴孩子網絡的黑暗面。

讀完這本書,發現自己劃線1萬多字的標註,知識點非常多,所以每讀一遍,都有豐厚的收穫。有時覺得書本中的知識很有道理,但在現實當中,卻不能付諸於實現。想來主要原因是沒有深刻的內化,在現實中也缺乏應有的冷靜。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思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纔會不斷提升,不斷改變。願與孩子同成長,共進步。

《讀懂孩子》讀後感 篇17

一次刷抖音偶然刷到了樊登老師的視頻,感覺他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很多經驗。其一自己是小學教師,小學階段正是成長關鍵期,也是行爲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再者自己也有一個咿咿呀呀的小娃娃,多多學習將來也不至於在教育方面沒有頭緒。結合實際情況,果斷入手了這本書。

這本書一共分爲三章內容,第一章是無條件的愛的力量,一共講解了6本書,分別是《童年的祕密》、《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母愛的羈絆》、《叛逆不是孩子的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和《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第二章是與孩子一起成長,講解的5本書分別是《讓孩子遠離焦慮》、《關鍵期關鍵幫助》、《翻轉式學習的》、《爸爸軍團》和《正面管教》。第三章是親子溝通的方法與訓練,主要講解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養育男孩》和《養育女孩》這6本書。也就是說通過這一本書,一共可以讀到17本家教育兒好書,真的是受益匪淺。

按道理家長讀更合適一些,但是老師換個角度也不就是家長嘛,管理着一大羣依懶你的孩子。農村的孩子家庭教育本來就比較缺失,這本書既讓我從老師的角度學會觀察孩子成長的變化,又學會從家長的角度給予孩子溫暖的教育方式,我覺得是極好的。

印象最深的是提到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這一章節的內容。書裏說到“經常採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可能會有對別人人身攻擊、語言攻擊。其實有時候作爲老師,我也有大聲呵斥孩子的時候,現在想想,方法沒用對,孩子當然會產生反向心裏了。

作爲老師,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孩子,孩子可能在很多想法上面還不成熟,作爲老師不應該總是否定孩子,而是鄭重地認同孩子,並端正他們的思想。同時,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和自由。可以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有自己的隱私。假如孩子不願意與老師交流,不要過於強迫,只要你對孩子尊重,才能夠贏得孩子的尊重。最後,可以適度對孩子關心,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但不要過度,孩子最反感我們無止境的說教。想想作爲一個成年人,我也非常討厭別人無休止的說教。

除些之外,這本書還有很多真實的教育實例讓我感同身受。書中的精闢的理論告訴我要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

讀懂孩子的心,讓孩子在陽光下成長。教育這條路任重而道遠,既然做了教師,呢就做好一個引路人,好好勾畫、欣賞這一路的“風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心無雜念,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