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體》讀後感範文(通用17篇)

《三體》讀後感範文(通用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體》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體》讀後感範文(通用17篇)

《三體》讀後感 篇1

推薦我看這部書的人是我高中時代的同學。所以要談這本書還真的寫寫他。

我們讀高中那個年代已經奧數奧物等各種競賽剛剛萌芽,還處於比較純潔的狀態。那時候學奧數奧物之類的都是學校老師們直接課後糾集一幫子好學生開小竈。然後參加市一級的考試比賽,通過的就集中參加全市最好的老師舉辦的週末集訓。所有這些都是不要花錢的,完全是優勝劣汰的集訓。那時候我比現在強多了,屬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數學語文化學物理門門都參加競賽。而我那個同學就屬於典型的偏科型的,純物理天才,每次物理考試不是他第一就是我第一,可是其他各門功課都在及格邊緣徘徊的那種。事實證明,偏科的人都是天才,像我這種全面發展的都是庸才。

考大學我不出意外進入了名校開始混日子,而他進入了二流的大學開始深造物理學。大學後我繼續讀MBA。而他考入中科院讀研究生。二十年後,我不過是商業社會裏面一個小混混,而他中科院畢業後到意大利搞研究,前年作爲理論物理學和研究粒子對撞機方面的專家回國被聘爲華東理工和北大的雙重教授,膜拜啊!

就他回國一事我還是很開心的。因爲高中時代的教育對物理學一直深感興趣,雖然大學無緣深造,但是一直有看一些物理學理論的書籍,但是苦於朋友圈子裏面沒有這方面的專家,因此有機會見到他總會帶些問題問他。而三體這套書就是他推薦的。

果然,這類硬科幻類的書籍令我愛不釋手,三天看完了三大本書。

這三本書以宇宙爲背景在一個巨大的尺度上描寫了文明的走向,並提出了宇宙倫理學的初步框架。其基於現代物理學的各種理論基礎做出的大膽設想也讓人耳目一新。

相信每個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時候。那種浩瀚無垠的星空讓我們感受到宇宙的寬廣與深厚。在巨大的時空尺度上,面對宇宙數百億年的存在,及在其存在之前的無知時間,所謂的人類的存在不過短短几萬年,其間真正稱得上文明的不過區區幾百年,渺小如一粒塵埃。而我們人類以幾十年的存在,作爲塵埃中的塵埃,卻在思考着宇宙的終極意義。多少代的科學家都在於探求宇宙的終極真理,什麼是宇宙的性質?宇宙及我們從何而來?爲什麼宇宙是現在所呈現的狀態?

應該說宇宙物理學還存在着許多的未解之謎。曾經有人認爲牛頓物理學已經構築了物理學的完整大廈,後人能做的不過是添磚加瓦。但是關於微觀層面的質疑徹底推翻了顛覆了牛頓物理學的大廈,之後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爲基礎建立的理論物理學基礎幾乎完美的統一了物理學在宏觀和微觀層面的理論。我們一直在追尋物理學的統一,因爲我們相信上帝不擲骰子。但是量子力學和不確定性原理破壞了這種統一性,但是正是這樣我們的世界纔多姿多彩,正是有着許多的未知纔會使得我們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就是希望。以我個人經驗來看,人類文明真正進入發展打不過區區二百多年的時間,如果就可以窮盡百億光年範圍的宇宙規則反而是不可思議的。

三體的基本理念,是秉承於作爲獨立系統的宇宙,其熵是傾向於增加的,而類似智慧生命體這類低熵體的存在是偏離於宇宙規則的。因此,他們通過假象的宇宙倫理學的推理推導出黑暗森林理論,從而得出文明毀滅的推論去並符合總體熵發散的宇宙規則。其第一部還是一個簡單的萌芽,而第二部已經有了基本的理論體系並命名爲“黑暗森林”。至於第三部則將這一理論從二個文明擴大到全宇宙範圍,並更深入的探討了面對外星文明地球文明發展的可能。全文中基於目前已知物理學的奇思妙想的確讓人大開眼界。關於基本粒子的內摺疊的高緯度空間可能發展的二維展開的質子人工智能。基於超炫理論的高維度空間碎片和三維空間的接觸,基於黑洞視界理論的低光束自我封閉理論等。豐富的想象給出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在科學發展中比找出正確答案更加重要的是問出正確的問題。無論是基本的方法論還是哲學命題中,正確的問題是一切出發的基本根源。而正確的問題的來源正是基於現實的想象力,我們想象各種可能,並從中找出正確的方向,問出正確的問題,正是這樣我們的文明得以正確的發展。當我們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結合,空間和時間一起可以形成一個有限的四維的沒有奇點或邊界的空間時,我們可以解釋大宇宙尺度上的一致性,也可以解釋小尺度上均勻性的偏離,但是如果這樣我們就需要一個造物主。牛頓晚年成爲基督教的虔誠信徒,因爲他的研究指向第一推動力。

愛因斯坦同樣問道“在製造宇宙時上帝有多少選擇性?”它必須是自洽的並且允許複雜到允許研究其本性的文明生物結構的存在。即使真的有造物主,那麼又是誰創造了造物主?近代科學的發展已經過於技術化和數學化了,以至於除了少數專家之外,特別是對於哲學家而言完全不可理解。因此科學家們都忙於“什麼是”的研究,而很少有人來問“爲什麼”的問題了。這讓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的哲學家的偉大傳統何等的墮落。

最後嘮叨一句關於最近很熱門的各類穿越小說穿越劇,基於目前的物理學理論,時間並不是一個維度,而是一個物質的內秉性因素,如同質量,能量等一樣。而且根據愛因斯坦質能轉換方程,光束只能無限接近而不可超越。而時間的內秉性和光是同質的,這就意味着時間是有箭頭的,只能向前無法向後,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但是如果我們以無限接近光束運動的話,相對於低速參照系我們的時間是停滯的,因此理論上我們可以到達宇宙的盡頭,即可以實現向未來穿越。

《三體》讀後感 篇2

《三體黑暗森林》主要講述的是本書的主人公之一羅輯在人類科學被三體星人封鎖的情況下,通過對葉文潔對他說的一席話的思考,從而提出令人生畏的黑暗森林法則併成功威脅三體星人放緩其對地球的佔領計劃的故事。我認爲這一部也是《三體》系列中最精彩的一部。從四位面壁者提出的出人意料的防禦計劃到太空艦隊領導人章北海那具有前瞻性的非工質動力系統和果敢血性的暗殺行動,無不令人震驚和熱血沸騰。

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的《三體死神永生》,交待了人類和三體星人的命運。在此之前兩個文明間的戰爭以及宇宙人類之間的利益爭奪,爲我們描述了種種我們未曾聽聞的戰爭方式。而第三方高級文明對地球和三體星的毀滅性打擊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人類的渺小。在此我不得不對劉慈欣老師表示深深的敬佩。

《三體》的給人的震撼之處不僅在其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三體》嚴謹的邏輯和硬派的科學理論也讓人眼前一亮。在我讀《三體》的過程中,我也對《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以及情節的邏輯產生過懷疑,但在多次思考和論證後,還是被劉慈欣老師的嚴謹深深折服。

當一個世界用光年來表達距離,用億年來表達時間的時候,我才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切一切,在宇宙的進程中,都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東西。

當然,除去那些超讚的情節,我更欣賞小說裏面對人性的討論。

當葉文潔向未知的三體世界發送信息,讓他們來取代地球文明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她對人類或者說是對人性的絕望,我沒有經歷過文革也想象不了文革,但是從葉文潔身上,還是可以看到這場浩劫給人性的重創——多次失望到最終絕望。想到我的一個朋友也跟我說過,單純並不難,難的是你經歷了許多事情,卻還能保持單純。

文中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瘋狂面前,理智是軟弱無力的。”關於這個,我想了一下。我自己本身是一個喜歡理性的人,儘管理智在瘋狂面前是多麼的無力,但是,如果能在一個瘋狂的環境保持理智,更是不易。

羅輯,一個被選中爲面壁者的普通人。在巨大的壓力下,運用自己的智慧,震懾住了三體人,保護地球免受侵佔。之後又作爲地球的執劍人保護了地球幾十年,被奉爲神靈。可是最後,他又被控訴多年前他的一次暴露一個星系位置的試驗可能毀滅了一個文明。這裏我不得不感嘆人的善變,當別人需要你的時候,可能會客客氣氣的,當你不再有作用了,便形同陌路。另外,這裏羅輯被控訴毀滅了一個文明。那麼,我們是否有權利去毀滅一個文明,甚至只是剝奪生命?我想到了之前微博上@能靠點兒譜嗎的一個討論“按下一個按鈕,地球上的某個和你不相關的會死去,然後你會得到許多許多的錢。問題是,你會按下嗎?”,也想到前幾天泛讀課老師問的,(二戰期間)你(一個德國少年)會不會去射殺一個俄國的俘虜(他是你的敵人)。我想了很久,我覺得我還是不會去剝奪別人的生命,非要給出理由的話,第一是換位思考我也不希望成爲被奪去生命的人,第二就是小說中也有提到的人可能跟其他文明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人有愛。

上面我說的關於人有愛的這一點,在另一個主角程心身上也得到了體現,她的兩次抉擇“不暴露三體文明的位置、讓星環城投降”,就是一種人性的體現。當然,她的選擇,一次讓人類面臨被三體文明侵佔的危險,另一次讓人類失去造光速飛船,避免滅掉打擊的機會。看起來出於人性的選擇卻導致了悲劇的結果,是不是她的選擇錯了呢?我想不是的,微博上@奶牛denny說過“做你所堅信的事,有可能很多年很多年,都不會有人來認可你,讚賞你。更不會被幾百人、幾千人在公共場合讚許。人生沒有任何決定是錯誤的,因爲你永遠無法知道另外一個選擇是否是正確的。但是,總有一天,有人會很誠心地告訴你,你一直在做正確的事。”我覺得,我們要審慎地做出決定,然後,就去堅持它。

《三體》讀後感 篇3

《三體》中也有聯繫到世界末日,特別是描寫了獨特三體人的末日,一羣可以脫幹身上的水變成纖維的三體人,科技中掌握中子等其他微觀領域人類科技領域未曾接觸的部分。“三體文明”在末日中痛苦掙扎時,接收到傻傻地球文明的純真尋友信號,如同在沙漠脫水的人遇見一汪清泉,那對生的渴望的執念無比堅定。隨後輕鬆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三體人龐大的宇宙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

之後《黑暗森林》中三體艦隊入侵太陽系探測器那個水滴型跟地球太空艦隊的戰爭,那才叫情節起伏!不同文明等次戰爭的格鬥,水滴的無敵形態深深烙印在讀者心間!也血淋淋地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地球應對外星入侵的“面壁計劃”一個一個被破壁,人類最後的希望一點一點破滅,真揪心!最後一位“面壁者”羅輯,曾傾向三體文明,第一個意識到宇宙文明的殘酷和法則,以暴露自身宇宙座標這一無疑是自取滅亡的行爲迫使三體艦隊停下死亡的腳步。三體系列第二部《黑暗森林》最後的結局以人類的威脅勝利和三體人的妥協應該說是比較曲折完滿的。人類最終沒有消亡,讀完後也鬆了一口氣。

也引起了我們反思,我是一個和平主義者,難道無論科技如何發達,文明如何先進都有戰爭的存在?都有軍事的存在?

從《三體》的構想中,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我也佩服作者的推導能力。從幾條基本原則出發,去推測之後的事情,厲害。宇宙的總體資源恆定不變。文明的數量很多而且日漸壯大。技術的發展和大爆炸。以及猜疑鏈的存在。最終把宇宙構想成一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持槍的獵人,每個獵人都必須小心謹慎防止被其他人消滅,人類傻傻地向外發出致命的信息,吸引了嗜血的獵人來襲!呈現的弱肉強食……

《三體》讀後感 篇4

晚上望着廣闊的天空,我都會想象在距離我們4.25光年的三體世界發生的趣事。

因爲我剛讀完劉慈欣的《三體》,對那個三體世界很好奇。讀完這部小說,覺得那個想象與現實結合在一起的文學世界,在我的大腦裏產生了獨特的趣味兒。在這部小說中,我最敬佩三個人:艦長張北海、艦隊長老丁儀和麪壁者羅輯,因爲他們沒有用精神勝利法與三體抗爭,而是用像一招致命的日本劍道見法與三體鬥爭,每個人都給了三體一記重擊。

就像大人們說正在因失敗而哭泣的小孩子一樣:“別空想,別哭,不然啥事也幹不成。”但很多人都在空想中錯過機會,從而沒有辦好事,我覺得這就是在飄忽不定,時高時低的劇情後面的道理,讓我們去重新瞭解這個世界的祕密。

劉慈欣是個沉穩機智的人,他的書可以讓人有不同的感受,對我們(包括大人)都有一定的啓發,所以我們要多看這種書,做個沉穩機智的人。不能向權勢低頭,要保持自己的觀點。不要自欺欺人,爲了自己的虛榮心做一些愚蠢的事。

《三體》讀後感 篇5

第一次讀《三體》是在五年前,只記得讀完之後久久不能平靜,並且歎爲觀止,五年後,回想起來,只記得文革、葉文潔和降維打擊了,很奇妙地又重新翻開了這個漫長的故事,紛至沓來的細節有的與記憶重合,有的卻像未開封一樣引人入勝,與第一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跟着三部曲主角們經歷現實與想象的融合,亦真亦幻。作者劉慈欣真的很會講故事,人性剖析的尤爲透徹,其知識面之豐富之專業不得不叫人五體投地。真善美在他的筆下活靈活現,卻又不能以片面去評斷某個人物代表某種品質,因爲每個人物都是千層白麪根本無法用一個詞語概括,就如亂世梟雄,總會有一些影響歷史的關鍵人物,看完書又會覺得,無論誰處於那個位置,結果未必就不同,所謂殊途同歸,那些決定命運的時刻,將整個宇宙的歷史都改寫了,但又怎麼知道它就不會如此呢?

文中對大場面的刻畫展示了宏觀宇宙的博大,對細節的把握又展現了平常人類的渺小,樣樣都被作者拿捏自如。當我掩卷三部曲之後再來回憶,發現我的記憶好似真的經過了成千上萬年的腐蝕,對於地球往事已模糊不清,僅僅記得那是一個漫長的鋪墊,鋪陳冗長卻不沉悶,那些動人心絃的橋段就不再贅述,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解讀和唏噓。或許我更喜歡的是地球之外的故事,以廣袤的宇宙爲背景,雖然深不可測,卻又充滿了殘忍的浪漫,以宇宙爲尺度的毀滅實在太令人震撼了!星球的毀滅僅在咫尺之間,毀滅即創造,這也許就是宇宙的美學。而生命,確實是一個奇蹟,說它是偶然中的必然也對,必然中的偶然也好,它脆弱又美好,堅韌又殘酷。宇宙的生滅周而復始,也可能真的不只存有一個宇宙。空間可以翹曲,而時間並不存在,只因參照系的不同,纔有了對時間的感知,大宇宙的奧祕和深邃,繁星的升起與隕落,包括四維碎片,歌者,三體運動,越是稀奇莫測的事物越讓我充滿好奇和探索欲。

小說裏的人物覺得二維化的太陽系像極了梵高的星空,不過後來,那隻剩一片漆黑,看完整個宇宙的幻滅,感覺對生命更添敬畏,更想珍惜這滄海一粟的浮生,有人活得跌宕起伏,有人過的平淡乏味。在無限的宇宙廣度下,衆生不過如蜉蝣一般朝生暮死,無論如何,能夠處變不驚的生活,大約就不枉此生了。

《三體》讀後感 篇6

星辰大海是無數少年的夢,望今夕,科技改變了命運,夢想化作了現實。從曾經的給時間以生命,到如今的給歲月以文明,人類憧憬着一次又一次的夢幻,暢想着數百年後的未來,生存在這紛繁的塵世。

危機紀元來臨之初,納米科技堪稱世界之最,這種能讓人類大規模躋身太空的技術被外星文明所窺探。身處三顆恆星周圍的他們,早已對惡劣的生存條件有了一定的抵禦能力,但行星大限將至所帶來的毀滅迫使他們成爲黑暗森林裏的獵人。

三體艦隊探測器“水滴”的侵入,以摧枯拉朽之勢將人類引以爲傲的艦隊用最原始的方式一掃而盡,提前做好預警順利逃亡的兩艘倖存者卻被人們當成叛徒,只能在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聯合絞殺下駛向茫茫星海,尋求一線生機。

幸而有人能夠突破人類社會思想和道德的束縛,力求光速飛船,憑藉強大的信念和過人的能力給人類文明帶來一絲希望,但故事的結局卻沒有因爲這一小插曲而發生逆轉。“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降維打擊之下,光錐之內的一切都化爲了梵高的星空“巨畫”。只有一艘飛船逃了出來,可這個飛船的主人卻幾度以愛的名義將人類世界推向深淵,親手將拯救人類的唯一辦法扼殺於搖籃之中。

如今,那個世界已經過去了18903729年,塵埃落盡,萬物歸於時光之中。故事結束了,搖籃裏的人終究還是沒能逃離命運,人性終是摧毀了屬於他們的小世界。

思緒飄回現實,在現代社會,人類如同造物主一般俯視着整個世界,卻無從得知茫茫宇宙中是否有其他文明像我們看待蟲子一樣看待我們。第三宇宙速度要多久才能被人類的飛行器所駕馭,我們無從得知,光速更是遙不可及,被限制在太陽系的我們只能偏安一隅,活在繁雜之中。

我們都是陰溝裏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爲了文明的傳承,多少人性遭到破壞,又有多少科學失去色彩,生存明明有更好的方式卻因圖一時私利而互相傷害。思索一番卻又覺得無可避免,就像永遠達不到烏托邦,沒有完全公平,那就必然會發生鬥爭。既然無法逃避那就只能潔身自好,在做好自己的同時儘量維護人性的美好。《三體》的故事絕不可展開在現世,更不能以愛的名義來毀滅。

牛頓曾說“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願警鐘長鳴,眼光應以長遠爲重,視野應以高遠爲榮。品一場人性的真善美,纔是一切的起點。

《三體》讀後感 篇7

《三體》一共有三部,第一部似乎更多地在回顧歷史,第二部在現代社會中,而第三部是對人類而言的遙遠的未來,在這個未來,存留不多的人再次檢視自己的文明留下的痕跡,也按照人類社會的文明規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而我覺得支撐起三部的支架,是宇宙社會學和人類的文明。

宇宙社會學的兩個公理是: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其兩個重要的概念是猜疑鏈和技術爆炸。在這種情況下,既有地球文明,亦有三體文明,還有整個有一片片黑暗森林的宇宙。

人類的文明,一開始是人類之間的欺詐、陰謀,後來是人類之間的愛,使得故事一層層展開,一層層延續。而宇宙社會學的公理揭示了地球文明、三體文明消逝的原因,引導着最後的結局。

羅輯、維德、雲天明,他們是看穿宇宙與人類文明的人,雖然看透卻無法拯救整個人類文明,最後在釋然中走向人生終點,終究歸爲滄海一粟;程心,是有些人類母性之愛的人,一生在責任、愧疚、茫然中度過,被命運拋向榮譽的制高點或制低點都由不得她,或許是因爲她一次次的錯誤選擇導致了地球文明的災難,就如她所想“或許正是她的這種愛使自己的孩子們墜入深淵”。但是也正如關一帆所說:她做出了地球文明最好的選擇。而程心與關一帆,也在最後的平靜中離開自己的小宇宙,選擇成爲大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在讀《三體》的過程中,我看到了神話、歷史、現在與未來的交織,看到了零維、二維、三維、四維還有文中沒有描繪了出的以及我現在想象不出的十維宇宙的交織,還有愛、陰謀、謊言、欺詐、敬佩的交織。

我在剛讀完這本書的兩個小時之內,無法從震撼中走出,這種震撼卻又恰似某種平靜,就如“在這個小小的生命世界中,幾隻清澈的水球在零重力環境中靜靜地漂浮着,有一條小魚從一隻水球中蹦出,躍入另一隻水球,輕盈地穿遊於綠藻間。在一小塊陸地上的草叢中,有一滴露珠從一片草葉上脫離,旋轉着飄起,向太空中折射出一縷晶瑩的陽光”。

而這個可能會是宇宙歸零後存在的唯一生命。但此刻如此平靜。即使成年,仍希望以後讀更多科幻作品我很久沒有讀科幻小說了。以至於在讀完《三體》後,感覺就像很久沒有仰望星空一樣。或許是因爲以前總覺得,幻想只屬於童年。

當然,在遠離科幻小說的過程中,我也常去電影院看一些科幻類的電影,但是它們給我的感覺總比書籍帶給我的要少很多。我們在知曉自己不想成爲怎樣的人之後,不斷摸索,尋找自己想成爲的樣子。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答案或許就在那個想象的未來中。

《三體》讀後感 篇8

當翻完《三體3》最後一頁,也昭示着我終於看完了這部近百萬字的科幻鉅著。即使不愛看科幻,也不得不爲其中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即使常提醒自己不要高估人性,也不得不爲展現在黑暗背後的人性光芒。縱使從文本角度來講,也不得不佩服作者在寫作時所呈現的完美閉環。

《三體》,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獲獎作品。雨果獎被稱爲科幻界的諾貝爾獎,是世界科幻界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世界性科幻大獎之一。劉慈欣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作家。

《三體1》從文革講起,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首次對話。以汪淼爲主線,通過三體遊戲介紹了三體這一外星文明及其對人類的威脅。《三體2·黑暗森林》則講述了地球人的面壁計劃,以羅輯這一集齊了面壁者與破壁者於一身的科學家爲主線,闡釋了地球人爲對抗三體進行的種種努力。《三體3·死神永生》則講述了地球人在與三體文明的鬥爭中,發現了宇宙之中更加恐怖的真相。這一部以程心這位民選執劍人爲主線,講述了人類的種種錯誤選擇最終使整個太陽系被毀滅。

從人物塑造方面來講,三體裏的男性角色更加寫實,汪淼的存在感最弱,感覺主要是爲了引出三體。羅輯應該是最受歡迎的男主角了,他從一個生活放蕩不羈的科學家變成了忠於職守的執劍人。章北海和維德給我一種他們是同一類人的感覺,都是爲了達成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的人,如果加上女性角色,袁文潔也如此。如果一定要說最討人喜歡的角色,大概只有大史了,忠於職守,意志堅定,又比較有性格魅力。

女性角色除了袁文潔,其他人都感覺沒有什麼性格魅力。莊顏雖美,卻像掛在牆上的畫,缺乏真實感。程心是着墨最多的女性角色,自帶毀滅屬性的聖光。艾AA是未來少女,性格有點像性轉版起點種馬文男主,生活上放浪不羈,卻一心一意“唯愛”程心。

論閱讀感受,一部比一部更令人驚奇,看完真的無比佩服作者無窮的想象力和把自己的幻想化爲故事的能力。

作爲很少看科幻的讀者,第一部小說的時代背景實在太容易使人代入現實。加上我本人應該也是暗黑宇宙學隱形支持者,看第一部的時候真的膽戰心驚。就好像三體世界真的存在,而我們遲早被他們奴役或消滅,就像人類殘忍地殺害或圈養奴役其他動物一樣。這樣的被害妄想症,可想而知這閱讀體驗多麼的“致鬱”,直到看完一半,猛然驚醒,這是科幻啊,怎麼可以當真呢,自此才加快了閱讀進度。第一部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除了三體這個世界的設定,還有作者以遊戲的方式向人類最聰明的一羣人介紹三體這個外星文明,遊戲設定的人物全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古代和現代各領域的大家。這種寫法很特別,有點像流行的無限流小說。

第二部應該是我最喜歡的一本了。這部的設定圍繞面壁者計劃展開,講述了人類種種對抗三體攻擊的辦法。這些方法對於想象力比較匱乏的人(如我)來講有點天馬行空,看得時候會覺得拖沓,但當水滴出現,終於明白前面長長的鋪墊只爲這一刻令人窒息和絕望的精彩部分!看這一部的時候,我關注了一下這本書的小說結構,發現它竟然是首尾呼應的,形成了一個閉環結構。看第三部的時候稍微留意一下,發現它也是如此,穿插在這本書裏的“時間之外的往事”在結尾處解開了謎底。

最後特別想談談羅輯的暗黑宇宙學制衡之法,如果有人看過教員制衡美國原子彈的故事,一定會覺得羅輯的制衡之法似曾相識,用一句話概括大概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還有面壁者計劃,讓人馬上響起翔宇男神那首詩“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而最後一個面壁者也果真找到了問題解決之法。

小時候看電視劇,每當主角命懸一線,各處支援也早已被拖住,總是在想怎麼才能讓他/她安全脫身呢?我是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於是就期待劇情的發展,這樣的次數多了,發現當所有已知條件都無法滿足時,導演往往會安排一個“變數”出現,或者是偶然出現拔刀相助,或者是早已佈局只是埋線頗深,這時候露出真面目來。羅輯的制衡之策也是如此,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因爲我看的爲數不多的科幻還都是劉慈欣的短篇小說,所以沒有辦法把《三體》和其他科幻小說做對比。但單純從故事的想象力來講,真的令人望塵莫及。

《三體》讀後感 篇9

《三體》這本書,簡直堪稱中國科幻小說的奇蹟。

這本書分三本講述了在未來,三體人用各種手段去攻擊地球,最後卻被一粒光速的智子擊中而滅亡。三體人剩下的軍隊則封鎖了地球人的科技,還在太陽系放下了一個二維平面並讓它迅速擴增,讓整個太陽系變成了一副二維的畫最後,整個銀河系只活下來了僅存的兩個人和一個名叫智子的自主意識機器人。

這一本書,彷彿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作家下功夫寫的。可是,你不知道,這幾本震撼全世界人的書,竟是一名電網工人寫的!

這個人叫劉慈欣,是一名國家電網的工程師,他從1999年開始創作科幻小說,至今已出版短篇小說三十餘篇,長篇小說五部,還爲中國確立了一個科幻小說的新高度!

他並不是有多聰明,只是他善於學習;他並不是有多厲害,只是他用心了,思考了;他也並不是有多少條人生的捷徑,只是他努力了或許,這聽上去很簡單,可是,你永遠也想不到這一路上的辛苦。

有一個著名的科學家,讓他的學生們每天做一件指定的事,十天後,這個科學家問他的學生們有沒有完成任務,全班幾乎都舉起了手;一個月後,他再次問這個問題,只有一半的人舉起了手;半年後,他再次問這個問題時,只有幾個人舉起了手,一年後,他又問了這個問題,結果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後來,這個舉起手的人也成爲了著名的科學家。他爲什麼取得了勝利?因爲他刻苦學習了,還堅持了,人生中,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呢?

今天,你努力了,堅持了嗎?

《三體》讀後感 篇10

我早已不看科幻小說好多年!最近在電影《超體》的影評中,看到大多都引用到一部科幻小說《三體》。大衆普遍認爲《三體》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它吸引和造就了無數科幻迷,他們爲《三體》建立了三體網站,開發了三體遊戲,三體的電影也正在籌拍中。《三體》的評價譭譽參半,因爲看懂的和看不懂的各佔一半。爭論讓我迫不及待地在上網下載《三體》三部曲,花一週時間看完,然後被深深震撼!實話說,我看過無數的科幻小說,之前從沒看過中國人寫的科幻小說,在我的認知裏中國作家的科幻想象力總還侷限在《小靈通漫遊未來》,走不出地球。但《三體》突破了我這僞科幻迷的已知認識,給了我關於文明,關於宇宙全新的理念。

《三體》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硬科幻作品,講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描繪了宏大壯麗的太空景象。通過拉伸到整個宇宙,整個時間,整個維度的視角,記述了勾心鬥角的精神歷程。書中對人類歷史、物理學、天文學、社會學、哲學、宗教都有涉及,從科幻的角度對人性進行了深入探討,格局宏大,立意高遠。《三體》非常有創意,將各種元素神奇的融到了科幻裏面,如文革,孔子墨子,哥白尼,愛因斯坦,馮諾依曼,秦始皇等等,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國人寫的書,非常的有認同感。作者擅長不斷地拋出懸念,分析過程步步驚心,經常有一種被逼迫的喘不過來氣的感覺,很有種看美劇的跌宕起伏,懸念叢生的意思。這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就像我們小時候看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不把它看完,否則便如千百小蟲在心裏咬噬。並且爲每解開一個懸念,出現的新事物都必須你花心思去理解,去想象,否則後續的劇情就無法理解。如時間的奇點,潛伏在地球的質子,能使宇宙坍塌的二項箔,我好久都沒爲看小說而動過腦,在看《三體》時卻必須得不停地停下來想象、理解。

書中提出一全新的宇宙社會學理論,光年尺度下的生存推理:“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讓我們停下來思考,在人類科技尚未達到在宇宙自由行走的高度時,是否有必要暴露出地球文明的存在?

不得不提《三體》一書作者劉慈欣,大家俗稱——大劉。生於60年代,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水電工程系(居然是同行),是山西的一座發電站的軟件工程師。他利用業餘時間創作科幻小說,現在是當今中國科幻屆無可爭議的領軍人物。《三體》的出現,讓沉寂多年的科幻小說吸引了太多的目光,幾乎是炙手可熱。《三體》的英文版已開始在美國出版發行,憑大劉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他承襲了古典主義科幻小說中節奏緊張,情節生動的特徵,並且在看似平時拙樸的語言中,濃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學和自然的偉大力量。他是一個冷漠的宇宙觀察者(黑暗森林法則),冷酷的道德評判者,再加上一個冷靜的思想者。他想像奇特,漫無邊際(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宇宙之外的宇宙)滲透了一股對宇宙的敬畏。

我一直覺得科幻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即使你所處時代的技術能力和知識力量不夠,也能夠藉助作者的想象力到達未知的世界,理解其中之美!感謝劉慈欣,因了他的思想,讓我看到了更遠處!

《三體》讀後感 篇11

初次接觸《三體》,只不過是我突發奇想,看一本科幻類型的小說。於是這本曾獲得雨果獎的長篇小說,就這麼闖入了我的生活。

《三體》由三部曲《三體Ⅰ·地球往事》、《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看第一本時,到不覺得它有什麼吸引人之處,甚至還有地方存在着疑惑。我看時只感到枯燥,心裏還在想:這就是雨果獎小說?帶着懷疑的心態,我耐着性子看完了第一本的大半部分,這時才發現它的字裏行間彷彿透着魔力似的,而且這魔力愈來愈強,而我也被《三體》那扣人心絃的故事牢牢地抓住了。

小說是圍繞“三體問題”所展開的,沒錯,就是宇宙中三個質量相等的球體的問題,簡單,卻構成了如此壯闊、如此氣勢磅礴的龐大世界觀!劉慈欣把天體物理知識與跌宕的情節完美結合,救贖與背叛被他描寫的淋漓盡致,嚴謹也不失文學上的美感,行文如泉涌沒有一絲拖沓,讀完直叫人拍案叫絕。

《三體》不僅僅是一本科幻體裁的小說,它更是一本反映人性與社會的一本哲理之書。

讓我最爲之震撼的情節還是人類剛迎接三體世界向我們的世界派來的“和平”使者——“水滴”的情景。未來,人類科技飛速發展,檢測到三體世界向人類發來“友好”的訊號。人們馬上組成由2000艘宇宙飛船整齊排列的方陣,這是地球所有人都爲之驕傲的陣列,人們都迫不及待地要向這個外星文明耀武揚威了。正當萬衆都期待着與三體文明建立友好往來時,“水滴”卻露出了它魔鬼般的面孔。它只用最原始的方法——衝撞,就讓這浩浩蕩蕩的飛船艦隊剎那間化作了無聲爆炸遺留下的太空垃圾。我彷彿親眼目睹了這個場景,那些飛船的殘留宛如一株株張牙舞爪的巨大鋼鐵植物一般,正緩慢地把藤蔓伸向整個宇宙……此時此刻,地球上所有人臉上自豪的笑容正漸漸凝固,從而變得麻木了。那“水滴”的“和平”使者身份也只不過是人類自作多情給水滴披上的一件美好遐想的衣服罷了。

《三體》的世界中沒有人們幻想的寧靜安逸,只有冷酷無情的現實。星球在劉慈欣的筆下摧毀又重塑,人類只能在徒勞的掙扎中被一步步推向絕望的深淵。我深深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同時也意識到了人類的無知與傲慢。可見,人類的傲慢是導致人類被外星文明碾得粉碎的根本。我們自以爲是地爲了我們科技而破壞自然,而所謂的科技發展也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之一角。我們天真的認爲外星文明同我們一樣,爲所謂的“友好”而來,派出了最尖端的科技,換來的卻是無比沉痛的代價。在三體人眼中我們只不過是一隻蟲子罷。正如書中所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這一切的一切只不過是一陣風拂過宇宙角落的一粒沙塵,隨即又轉瞬即逝罷。

那麼我們何不用一顆謙虛與進取的心來應對這一切呢?科技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引以爲戒,求學路漫漫也只有謙虛才能使我們不斷的進步啊!

看完了整部小說,我的心受到強烈的衝擊。原先的猜疑之心蕩然無存,心中只剩下了對書中一個個文明消逝又重生的感慨,對劉慈欣宏觀而細膩寫作手法的敬仰與對人類天性堅韌又愚蠢的無盡沉思。

小說結尾是小生態球中的日出,看到這兒才感覺到這縷微弱日光帶給冰冷世界的一絲溫暖與希望。然而,文明的種子仍存在着,人類又將何去何從?誰也猜不準。

但毫無疑問,《三體》的確是一部反映人性的史詩,是一部真正的里程碑之作,也終將是一部經典之作。

《三體》讀後感 篇12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三體》

疫情期間閒來無事,無意中看到了在書櫃裏放着的三體,腦中便產生了想再攻讀一次的想法,翻開第一部的封皮,映入眼簾的是略微發黃的書頁,上面刻滿了時間的印記。翻開書頁,慢慢品讀,我又見到了汪淼,葉文潔,楊衛東,羅輯,程心,史強,章北海。那句我最喜歡的話:“全員進入深海狀態,自然選擇號,前進四!”也安靜的躺在那裏。彷彿上一次的攻讀,還在昨天。

用了十天重新把三部曲攻讀了一遍,看到了大劉用自己的基本理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構建了這座文學史上的豐碑。

《三體》本身,對人性,有着極其準確的認知。其中,對人類的自大,無知,以及目光短淺,進行了深刻的披露。而我們,就像住在地下室,卻總想探索外面都市生活,但卻沒有能力和條件。而我們又像那從深井中仰望天空的青蛙。想探索,但卻沒有能力。

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未停止,在人類像個孩子一樣,對着深淵喊道:“嘿!這裏有人嗎?”此時的深淵正在凝視着這個無知的孩子,其他的文明早已把槍對準了他。畢竟,在這片無盡黑暗的森林裏,信誰也不如信自己,自己既是獵人,同時也是獵物,只有隱藏好自己,才能得到捕獵的資本。

而我們轉念一想,宇宙無比廣闊,而你我,包括整個人類文明,都是時間這條長河之中,激起的一朵渺小的浪花罷了,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從那個奇點而來,最終,也將歸於虛無,而人類文明的生命歷程,在宇宙這這本“故事會”之中,甚至,都算不上一個故事。

人們,總是高喊保護地球,實際,人類指示地球存在46億年中的一瞬。而我們的存在,或許就是一種幸運。就好比,一隻小鳥,大聲喊道,要保護自己的這片雨林。

這,和人類文明在其中認爲自己是浩瀚宇宙中爲數不多的高等文明一樣荒謬,人類需要保護的不是地球,而是自己本身。只不過都是想讓自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多存在一會兒,儘可能的,留下自己的痕跡。儘管,這些痕跡終將歸爲塵土。

也許,有人會問,那我們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豈不是做什麼都是無用功,沒有意義。

恰恰相反,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並不是爲了完成自己繁衍後代的任務而來,或者來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任務,並不只是單單的繁衍後代。也不是爲了進化而來。而是,爲了我們自己。“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我們的存在,正是爲了給現在的歲月以文明。爲我們現在的時光,輸入生命。我們的每一步,每一次的思考,都會給我們本身賦予意義。

“我是一束煙花。”

“我要燃燒我自己全部的生命,努力盛開的更加耀眼奪目。”

“我知道天空很大,也知道我盛開後一切還是會歸於黑暗。”

“但我知道,這片天空曾因我而絢麗過。”

“這,就夠了。”

《三體》讀後感 篇13

終於看完了《三體》這部國產的科幻小說,最開始是看到電視新聞說中國率先發射了一顆量子衛星,讀書的時候自我感覺物理成績還可以,但想不起量子是什麼?感覺有必要補一補這段知識,感覺知識已經落後於當今的時代,於是先找了一本量子知識的科普書,瞭解了量子的近代科學歷程,原來我們之前學的是經典物理,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現代的量子物理。進一步要了解量子力場,引力場,中間講了很多相對論的東西,於是又找了愛因思坦的《相對論》看了看,相對論也有經典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知識了,這些新的物量知識有點開腦洞,後面還看到了弦論,和十維空間的理論,感覺開拓了視野。最後有朋友介紹了這部《三體》,有了量子的基礎知識和相對論的初步理解,一下子就被三體這部小說深深吸引了。

從文革的物理教授葉文潔的父親說起,從解放初期國家對宇宙天體的的探索,到發現利用太陽作放大廣播,找到離太陽系最近的外星人--三體人。一些科學怪人對社會的仇視心理,人類感覺到自己的弱小無能,從自悲到鼓起勇氣的抗爭,用納米新材料作爲武器,無聲無息安靜的把壞人全殲。

第二部研究宇宙社會學的羅輯,從一個稚嫩的小教授,到臨危受命做一個拯救人類的面壁者,在關係全人類生死與強大不可戰勝的強敵三體人的巨大的壓力下去追求人最基本的幸福和快樂,能讓自己在壓力下平靜下來,找到心中幻想的美麗姑娘,去一個世外桃源的地方,安靜的生活,一起探討美術,討論一副最美的畫,就是一張白紙,只有幾個小黑點,就是雪白世界的幾個人。繁雜充滿戰爭陰雲的世界,只要自己的內心平靜雪白,一樣可以平靜的生活,人只有在平靜沒有雜念的環境下,纔可以全面的細緻的思考,思考到問題的精華,用完美的思考出來的策略去戰勝強大的敵人至少可以做到威懾。

第三部,黑暗森林法則,世界也好,宇宙也好,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不變的真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核聚變人造太陽,讓糧食食物更富足,核聚變動力的太空飛船來星際旅行。人類發展到有千萬的太空戰艦,想去打敗三體人的艦隊,但科技的差距,三體人只是輕描淡寫的一顆水滴一樣的強互作用力的小飛船就消滅幾乎所有的戰艦,有時候打敗自己的是輕敵,不懂得敬畏,驕傲自大一直是失敗的源泉。在人類面臨三體的打擊的時候,羅輯用他的思維的策略做出了廣播威懾,要麼和平,要麼一起死。他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則,誰被廣播暴露在宇宙空間,誰就被滅亡。在威懾的條件下,人類和平發展很多年。

舒適的日子過得讓男性都女性化了,人類忘記了有敵人存在,變得過於善良,找了一個柔弱善良充滿母愛的女性舒心,讓她來替羅輯做執劍人,在完成替換後,馬上打擊到來,在戰爭與滅亡的壓力下,舒心沒有選擇滅亡,她的善良讓她不忍心滅絕兩個星球的人類。導致地球人類的失敗,地球被殖民,全地球人做下等公民,飢餓沒有生存權,會發展到人吃人。做了亡球奴,人類到了一個低谷,戰爭是殘酷的,對敵人的柔弱就是對家人同胞的殘忍。人生有低谷就有轉機,這就是小說的精彩之處,殘餘的星際艦隊發現了四維空間的泡泡,進入四維空間,在四維空間裏打敗了三體的水滴,用引力波向全宇宙廣播了三體和太陽系的座標。三體星系不久就被其它高智能生物消滅,三體星系的兩個恆星被摧毀,地球也面臨同樣的事。人類在太陽系的其它行星造了掩體工程,還準備研製光速飛船。但高智能的外星人,只用了一張小小的二向箔,把整個太陽系從三維壓縮到二維空間,整個太陽系變成了梵高的一幅畫-星空,只有程心逃了出來,唯一一艘新研製的光速曲率動力的飛船才能逃離。光速的星際旅行很神奇,時間時空的轉換讓人暈,在黑域的十幾天,就可能是198萬年,宇宙在不斷的膨脹,十維空間轉爲三維空間,二維空間,然後整個宇宙再踏縮回到奇點,再次引發宇宙大爆炸,人類的後代可能會重新在十維空間裏過上田園生活。

雖然很多是小說的演繹,但很多的高科技離我們很近,強力的納米材料,核聚變的廣泛運用,核聚變可以人造小太陽,爲農作物提供光熱,人造風調雨順的環境,提升產量。核聚變提供電能,電力變得更便宜和普遍。核聚變動能的星際飛船,能長時間的提供大功率的動能。人造生態循環系統,人的冬眠等。

同時也有很多社會性,哲理性人性的觀點值得大家深思。人類在高智能外星人面前就是一隻蟲子,蟲子或是螞蟻雖然弱小,但它們堅強團結,一樣不可戰勝,面對強敵一樣有機會贏。黑暗森林法則-隱藏好自己,首先發現對手就消滅對手,程心母性的愛會帶來失敗和毀滅,但卻是人類最美好的選擇。維德不擇手段的前進,爲達目的不息犧牲一切,在宇宙法則中爲了生存是對的,但不是人類善良美好所追求的。

還有很多藝術美學的東西,作者喜歡畫畫美術,喜歡雪山,去了梵爾賽宮,看了畫展,和女朋友一直看蒙那麗莎的微笑,最後太陽系的二維化,變成了梵高的星空。

小說裏還有很多的情節是突破常規,讓人不能預測摸不透,變換莫測的人性也是精彩之處。

《三體》讀後感 篇14

《三體》這本書,在七八年前曾讀過,但當時讀到一半放棄了,可能因爲書中大量的科學名詞闡述,導致文章顯得生澀難懂,外加書中的懸念解答給出的過於直接了當,對於後續情節的發展,也多少能猜到一些。這次硬着頭皮讀完了《三體》第一部,有如下四個方面的思考:

人類的渺小。在剛剛進入太空後,“紅岸”計劃便已經向宇宙中未知的文明暴露了我們的存在,其後三體文明爲侵略作出鋪墊,對於地球基礎科學發展作出了限制,這也說明了三體文明明顯比地球文明更加發達,就像擁有槍炮的八國聯軍對着閉關鎖國的清朝,在未知的高度發達文明面前,在以光年記的茫茫宇宙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命運始終掌握在更強大一方的手中。

科技的重要。對於三體文明的入侵,因距離的關係,地球有着三、四百年的發展時間,近一百年來科技發展的迅速,我們從工業時代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三、四百年時間的發展讓三體文明也心生忌憚,所以纔會破壞地球的基礎科學,限制地球文明的科技發展,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決定了硬實力。

人性的複雜。在生存壓力的面前,人性是脆弱的,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如今,亦是脆弱的。三體文明對於生存的渴望,人類文明對於生存的渴望,因渴望而產生人性的愚昧、背叛,部分人性的光輝等等。人性的複雜性,同一個人,在不同境遇下,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在相同境遇下,同樣會有不同的結果。人性,是最不可預測的。

階別導致的信息不對稱。三明文明入侵的信息,也只有地球高層、相關科學人員、高級軍官等社會階級較高的人得知,地球人普遍被矇在鼓裏,無知地過着往常的生活。對於普通人而言,天塌了有個子高的頂着,過好自己眼前的生活就好,該來的總會來的。社會階別越低,知道的真相也就越少,或許反而活得更快樂。

對於宇宙,有一句話概括:宇宙不是童話。人生亦非童話,但心中總要有對結局童話般的期盼,生活才充滿更多的可能。

《三體》讀後感 篇15

科幻可以豐富人們的想象力,也能讓人們瞭解到這個國家的樂觀、開放。而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更是中國科幻史上的里程碑,許多人因爲這部書,開始讀科幻,這也是世界科幻史上不容小覷的一部書,書裏的每個場景,都能讓人深深地震撼。

三體裏令我印象深刻,記憶猶新的場景,例如,汪淼進入三體遊戲時,“秦始皇”所做人體計算器,那些人排着整齊的方陣,一個命令,他們就舉起手中的牌子,速度竟堪比普通的計算器,練就這樣的人,難度等同於當時秦國的虎狼之軍。還有“古箏行動”,那艘巨大的豪華遊輪,裏面載着的並不是富豪,而是一羣背叛地球的三體組織。人們爲攔截這座遊輪提出了古箏行動,古箏聲音溫和又婉轉,但古箏行動是那麼殘酷,只要踏上這艘船,場面都是慘不忍睹,在水滴攻擊人類艦隊時,人類自認爲自己的艦隊所向披靡時,卻沒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體人僅憑一個小小的水滴,就把人類艦隊打得七零八落......

三體所描繪的一切,危險而又美麗,正吸引着讀者們去探索,去研究。

《三體》讀後感 篇16

《三體》一共有三部,分別是《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三體》它不僅僅是科幻小說的巔峯,還是對人類文明的探索,是對宇宙本質的發掘。

第一部《地球往事》講述了葉文潔無意中向外太空發射了一條信息被三體人收到,三體人的星球有三個太陽,它們的軌跡十分不確定,除三體外其他行星都被太陽吞噬了,他們急於尋找一個新的家園,收到這條消息後,三體人就開着宇宙飛船來找地球了。同時,一款“三體”遊戲飛快地傳播着,汪淼博士通過這款遊戲接觸到了三體組織,知道了這款遊戲是一個星球的真實情況。在各國的努力之下,終於消滅了組織首腦伊文斯。但這只是開始······

第二部《黑暗森林》講述了三體世界向地球發射智子監督人類的一舉一動,地球選出了四位面壁人,利用智子監督不到人類思想的缺陷,設計將三體人消滅。然而三體世界知道這個計劃後選出了破壁人,通過智子看面壁人的一舉一動推動他們的計劃。前三位面壁人的計劃都失敗了,只有羅輯在墜入冰湖時,在他人的點醒下,領悟到了宇宙的生存方式—黑暗森林。羅輯利用精妙的佈局,逼迫三體文明解除入侵危機。

第三部《死神永生》講述了在羅輯的威懾時代,人們選擇了第二代威懾人程心,就在程心上任五分鐘後,三體世界乘機摧毀了向宇宙廣播三體世界座標的發射儀。人類被迫向澳大利亞移民,“藍色空間”號飛船發射了三體世界座標,三體世界毀滅了。程心在雲天明的幫助下,知道了地球不被攻擊的方法—用光速的曲率驅動飛船逃出太陽系!但法律已經不允許建造了,維德偷偷建造了一艘曲率驅動飛船,在黑暗森林的打擊中,世界變成二維化,程心和好友艾AA坐着光速飛船逃出了生天。時間加快了流逝,而故事已經結束了。

《三體》中體現作者豐富的知識和用心良苦,人類文明的每一次危機,都可以看出人性的光輝。在現在的世界,人類似乎很厲害,但對於浩渺的世界,我們又如此的渺小,可能連一粒沙子都不算。

在得知三體世界入侵時,各個國家團結一致,立刻想辦法,可我如果面臨危險,卻只會哭鼻子,不想辦法。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遇到困難和危險時,要冷靜的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

我喜歡《三體》!

《三體》讀後感 篇17

相較於那些熱情的科幻迷們,我現在才領略《三體》這部奇幻小說的美有些許爲時已晚,但慶幸的是,從這一點出發,我也感悟到了《三體》除了科幻之美的另外一層精神魅力——希望。這正是《三體》給予我最大的意義。

就書本身而言,科幻,它背後的基礎,科學,是因爲什麼而得以發展,進步的呢?是希望。如果沒有希望,誰願意天天抓耳撓腮的埋頭於數字與機械中?誰不願意吟詩頌歌過着文雅的生活?正是因爲希望,科學才如此富有魅力。擁有了希望,科學會引領我們對未來的幻想;科學會讓社會有進步的可能;科學會讓世界有更多的不同!希望推動科學發展,而科學又帶來新的希望,二者相輔相成。所以這也是爲什麼《三體》中在科學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外星文明有如此大希望和渴望,即整本書的主題與線索。

在得知三體世界的信息後,主角汪淼和丁儀果然如三體人所說的那樣沮喪墮落,人類在三體人眼裏只是蟲子,滄海蜉蝣罷了,科技力量懸殊實在太大,似乎沒有一點勝算。但是大史一句話點醒了二人:“是地球人與三體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呢,還是蝗蟲與咱們人的技術水平差距大?”看吧,三體人之所以要遏制地球人的科技發展,是因爲我們的科技水平並沒有落後多少,而且正在飛快發展着,在三體人到達地球的四個世紀後甚至有可能趕超三體世界的科技水平。而蝗蟲呢,人類有數不盡的手段將它們趕盡殺絕。所以如果從實力的懸殊來看,三體人把我們看作蟲子實際遠低估了我們(事實上這是他們恐嚇我們的方法),即使我們就是蟲子而已,但我們是弱小,不是脆弱。三體人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看看那黑壓壓如雲的蝗蟲吧,大史看到它們並不是感到絕望和無助,而是從中得到了啓示,從而激勵了汪淼和丁儀。這便是希望,像燎原之火般永不熄滅的希望。如果把我們比作星辰點點,當真相的神祕面紗一步步被揭開,那看似耀眼的天空趨於黯淡,但只要我們是有希望的星光,我們便永不放棄,燃燒着我們的光與熱。在天空隱匿之際,星光愈趨璀璨。

與其做被動的靶,不如做主動的箭;與其做頹靡的跟從者,不如做熱情的引路者;與其做順勢而倒的草芥,不如做迎風而上的參天。帶着希望前行吧,希望永存,三體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