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通用5篇)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7K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通用5篇)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 1

記得剛剛成爲一名教師時,我對於如何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基本上沒有什麼系統的認識,是學校裏的很多有經驗的老師身體力行,給了我很多幫助,使得我在較短的時間適應了工作。平時我也主動地查閱這方面的知識,吸取經驗,用之於工作當中。尤其在閱讀了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1.遵循規律,引導認識

當代小學生處於時代瞬息萬變、思想不成熟的特定時期,這對於思維感性的小學生來說往往會由此引起錯誤的認識並由此影響一生。學校思想品德工作者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從改革開放形勢下的小學生思想實際出發,不但要有敏銳的目光和紮實的科學理論功底,施以適當的方式方法,還要努力研究小學生認識的心理過程。從認識心理的規律出發,糾正小學生認識上的偏差,進行科學引導,以實現小學生內心信念的正確樹立。

2.化雨無形,潤物無聲

化雨無形,潤物無聲,這是思想道德教育藝術,是教育理想的極致。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得到家長和老師的理解,適時的傾聽,平等的交流,勝似長篇大論的勸說。平時老師多給他們一些和藹的笑容、一束信任的目光、一聲溫暖的問候、一個輕撫的手勢,會叩響學生心靈深處的琴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會使學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誨。孩提時代,學生階段,一切尚未定型,有待師長重塑。即使是後進學生、問題少年,只要我們用心澆灌,善待呵護,也會綻放出光彩奪目的花朵。

3.情感滲透,昇華理想

情感是心理的動力因素,是以個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和對客觀事物表示愛憎好惡的內心體驗。情感具有強烈的驅動力、凝聚力。情感使人際交往變得深入、豐富、細膩,它是打開心扉的鑰匙,是溝通心靈的橋樑,也是德育成功的前提。當代小學生的情感是複雜、不穩定的,他們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願望得到滿足而歡欣鼓舞,也會因一時不到滿足而失望。他們的情感一般易於外露,喜怒哀樂溢於言表,但有時也表現爲內向性和閉鎖性,這是由於他們自我意識的發展,自尊心很強,不願意和別人交流所造成的。因此,應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其得到健康的成長。

如何捕捉學生的心理變化規律,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去觀察、認識、分析、解決其思想、觀點和行爲,確定思想品德工作的重點,進而不斷提高思想品德工作的效果,就成爲做好小學生思想品德工作的重要途徑

“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我們在教師人格特徵,涉及到教師的師愛問題。林崇德教授認爲,“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爲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其實,林崇德教授就是師愛的典範。之所以如此,他今年被評爲全國勞動模範。我們有的老師,就沒有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例如,有一位中學老師,他從初一開始接了一個班,班中有一位學生,上課從來不舉手,即使老師點名,她也不發言,已經到了初二第二個學期了,她還是如此,有一天,老師爲了讓她發言,就想出一絕招。老師首先叫這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而這位學生站起來,可是頭是低下的。老師說:“請你擡起頭來,往前看,看見了什麼?”這位學生輕輕地回答說:“我沒有看見什麼?”“你再仔細看,看見了什麼?”學生還是搖搖頭,老師就指着黑板問:“這是什麼?”“哦,這是黑板,”“對,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樣黑!”老師回答說。老師從他的出發點來說,他是爲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可是,一句話,不僅傷害了那位學生,而且,傷害了全班學生的自尊心。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它由四大系統構成,即,動力系統,人格特徵系統,操作系統和監控系統。每一大系統既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又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教師的動力系統包括教師職業的興趣、動機、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師動力系統的重要內容。理想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是個體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觀形象。教師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層次。有的把個人發展作爲奮鬥目標,有的爲多培養出優秀人才作爲奮鬥目標等。由於理想的層次不同,因此在教學工作中產生的動力也不同。那些具有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努力奮鬥的教師、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才具有長遠而高尚的理想,由此產生的動力就巨大。他們不爲眼前利益所困惑,嘔心瀝血,對教育事業執着追求,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總之,從教師素質的構成要素來看,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

初讀《師德的培育與生成》只是覺得這本書中所提供的案例深深的吸引着我。案例的時間跨度從聖人孔子的“教無隱,然後能爲師”,到現在的魏書生,從邊做邊學的徐特立老先生到教育科班出身的何麗婭,有很多的教育前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案例,提供給我們成長的寶貴經驗,班級管理的經驗,教學經驗,與學生相處的經驗等等,通過這樣一個個案例生動活潑的展現出來,讓我們在享受與學生相處的故事中,體會教師成長的過程。這樣的案例才最有說服力,才能夠深深打動人的內心。

因此,我決定再讀這本書,卻被這本書的一句話,深深打動。在談到樹立教育威信的時候,王老師引用了這樣一句話:只靠行政手段來提高教員的威信是行不通的,教師教育威信的提高只能通過:一是教師自身強烈的.責任感,二是,教師自身的忠誠。爲什麼深有感觸?源於在這幾年的新課改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素質教育的關鍵在課堂,課堂的成功與失敗依靠教師,因此課改的成功與否便要靠教師來完成。

而一談到課改,心嚮往之,改起來卻困難重重,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我們的教師也希望能夠改變,但是,課改如果要順利進行和開展需要的不僅僅是熱情,是需要下實工夫的。改變往往不如保持現狀讓人輕鬆和容易得多。因此,保持現狀是很容易做出的選擇。

這個時候不可避免的就談到職業倦怠問題。表面上這種痛苦是因爲自己與同事處於疏遠、競爭和冷漠的關係而導致,在更深層次,這種痛苦是出於精神層面的。心靈是幹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如果一項工作是本人內心真正想做的,儘管連日辛勤,困難重重,也會樂此不疲,甚至這些艱難的日子最終也會使生活充實快樂,因爲這是他真正傾心的工作,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正好可以幫助其成長。相反,如果一項工作不能使自己感到愉悅,就會埋怨牢騷。當外部的措施不足以維持那些人們關注教學的最深切熱情,教育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阻礙教師的成長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而進一步阻礙教育的快速發展,這是行政命令無法做到的事情,因此師德建設任重而道遠,期待行政主管部門發揮更大的作用,引導教師隊伍的發展,順應時代的潮流,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

教師職業道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師愛爲魂,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一書在師德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與教師的心理素質、與教師的人際及自省智能、與教師的職業尊嚴、與教師的職業倦怠、與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師生的溝通、與教師的愛崗敬業方面,都做了詳細的闡述。閱讀本書之後,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熱愛學生、瞭解自己的責任,也就是要具備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下面我就從愛生和責任這兩個方面談談閱讀本書後的感想。

首先,教師對學生產生“愛”,學生對教師產生“情”,是教師與學生心理和諧共振的過程。學生得到教師的愛,同時也會激發出學生對教師的愛,形成愛的雙向互動,這種互動在教育教學中能產生良好的氛圍。然而要做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愛,並且讓愛在師生之間不斷涌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應做到:、

1.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讓自己成爲能與學生談心的好朋友。放下教師的威嚴,俯身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原來老師也可以和我那麼親近。

2.尊重、接納每個學生。每個學生的出身背景、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教師要看到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的每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3.優化與學生的溝通策略。教師要打開的門不是普通的門,而是學生心靈的大門,要藉助有效的策略讓孩子敞開心扉。

其次,教師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這一神聖的職責。

總之,我們每位教師在每天所做的極其平凡的工作之中,要始終牢記爲學生負責,爲家長負責,爲社會負責,爲國家負責。當你每天忠實的履行着自己神聖職責的時候,也就是在爲自己負責,這樣,才能成爲一名真正合格的有責任的人民教師。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 2

師德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教師是最光輝燦爛的職業,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師德在教師職業中的.重要性。

作爲一名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敢於批評與自我批評,要有服務精神、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協作精神、以身作則的精神。師德通過激勵、約束和指導教師的專業行爲進而影響學生的道德發展,教師自然而然的身教對學生的道德可以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沒有教師“身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學校德育。

教師要對學生傳授先進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知識,自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精神,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比常人更高的行爲規範標準和要求,要按《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要正確對待教師職業倦怠問題、減輕個方面壓力,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法。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 3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要做好教師,在以後的日子裏要時時刻刻的充實自己,下面談談我的讀後感:

首先,教師的思想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其實有着緊密的聯繫,在所有影響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因素中,最具感染力的莫過於教師本人的人格魅力,它勝過無數語言說教和嚴格的紀律要求。因此作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要有服務精神;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協作精神;以身作則精神,概括的講就是要有雷鋒精神;雷鋒是爲人民服務的,那我們教師可以定義爲爲人民的下一代服務。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當重視課程的內在價值,把教材看作滿足學生好奇心,求知慾以及促進學生理性能力的進步手段,它會積極鼓勵學生學以致用,並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同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貢獻,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學生養成和不斷髮展將是民主意識和行爲習慣,從而爲他在未來的'社會中的良好適應性打下基礎。

再則教師的認知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注意力)、教師的個性、教師的性格(包括熱情、民主、公正、創造)也是師德的組成部分,雖然不過幾十個字,十多個詞語真做起來要打起200%的精神去做好。

教師的工作場所在學校,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裏面也有人際關係,怎樣處理好與學生和同事以及領導的人際關係也是重中之重,要做到能夠辨別他人的情感;能從多種不同的視角來看問題;

能與他人形成、建立和維持各種良好的社會關係;喜歡以小組或小隊的方式工作學習;對別人的觀點能夠傾聽、理解並作出恰當的反應;能夠影響他人。如在對待高期望學生和低期望,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實施的方法要想對學生有利的方向發展。

對於如何處理教師的職業倦怠以及心理健康問題,我想我們教師應當調整認知以開闊的心態認識工作的意義;不斷追求目標,關愛學生,培養職業情感,積極自我暗示,學會反思,不斷進取,豐富生活,學會放鬆合理調節情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信這些都不是問題。

最後的總結讀完這本書後與我們剛開始培訓時的誓詞不謀而合,一位有師德的教師必須具備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爲人師表、終生學習這八大品質。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 4

在第一次新教師培訓活動中,教培研中心就給每一位新教師發了一本書——《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這一本書幫助我們在踏入教師生涯的同時,進一步去認識“教師”這一職業,瞭解作爲教師具有的“師德”的重要性。在專業老師指導和新教師的自我學習中,每一位新教師對我們現在所從事的職業的需要、要求,都理解得更爲透徹。書中不僅有具有科學性的理論知識,還有許多案例,通過兩者結合,更好地幫助新教師去揣摩、理解。在文中看到保羅·韋地博士歸納的12種“好教師”的品質,讓我不由得與自己的專業聯繫了起來。

1、友善的態度。

微笑,可以傳遞一個人內心的世界。往往,一般人喜歡與微笑的人交談、在一起。在幼兒園也不例外,老師經常笑一笑,孩子都會非常喜歡和你親近,覺得你是最溫柔、最可愛的老師,就像姐姐、像媽媽一樣,倍感親切。所以,讓我們在平時,放開心懷,嘴角上揚,多笑一笑吧!

2、尊重課堂上每一個人。

許多文章、報道中都說,良好的師幼關係離不開“平等”兩個字。對啊,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需要老師的關注和重視。在活動中,不管是能力差的孩子,還是能力強的孩子,都需要老師的尊重。對於孩子回答的問題,要給予肯定與表揚,因爲這是他經過思考的結果。

3、耐性。

做一個幼兒教師,也許別人會問:“孩子煩嗎?”,其實不能用“煩”來詮釋孩子,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自己,可能有的時候,這種表現方式不是最好的,那就需要老師有充分的耐心,去幫助他們用適合的方式表現,將“煩”與孩子分隔開來。

4、興趣廣泛。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作爲一名教師,也要不斷地去適應社會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重組認知框架,且涉及的面要廣。對於各方面的知識都需要教師有一個瞭解。教師的興趣廣泛了,瞭解的知識多了,也能給孩子也提供一個更好了解社會、更好認知的條件。

5、良好的儀表。

一個教師,良好的儀表是非常重要的,於自身來說,要符合自身的職業,爲自己的職業服務;對孩子來說,學齡前兒童喜歡模仿成人,在孩子眼中老師是最美的,所以教師成了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之一。所以,一個教師的儀表關係着自身的社會形象和孩子的成長。

6、公正。

何謂“公正”?書中的解釋是這樣的:“他會給予你應該得到的,沒有絲毫的偏差”。每一個集體中,有能力強的孩子,也有能力較弱的孩子,有長相可愛的孩子,也有欠缺可愛的孩子,有家庭和睦的孩子,也有家庭不幸的孩子……各種各樣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性,是這個班集體裏的孩子。教師應該做到絕對的公正,不偏袒個別,一視同仁。

7、幽默感。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喜歡有趣的故事,教師在講述有趣的故事時,要加入幽默的語調和形象的肢體動作,幼兒欣賞、傾聽起來纔會更帶勁。活動開展中,孩子要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師也可以使用一些“小手段”,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去吸引孩子。

8、良好的品行。

相信每一個人都會發脾氣,老師不是神,也不例外。對於這種消極的情緒,老師應該如何處理呢?可以向孩子講述,表達自己心中的不快,讓孩子幫助你一起來分擔。但是,絕不可以衝着孩子大喊大叫,把一切憤怒的根源發泄在孩子身上,要學會正確發泄自身的情緒。

9、對個人的關注。

在集體中,孩子的特點和能力是參差不齊的,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這就告訴教師,在關注全體的時候要注重個體差異,幫助孩子去認識自己,幫助孩子進步。

10、伸縮性。

每一個人都會犯錯誤,作爲一個教師,要勇於指出、承認自己的錯誤,積極地去改正。有的時候,孩子倒是比成人更真實,對於自己的錯誤,他們不害怕丟面子,能夠大膽的承認,這時候,孩子是成人的“老師”。

11、寬容。

實幼經驗中提到:“78.容忍孩子的犯錯和遺忘,你要做的是提醒和幫助”,這一條不就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寬容嗎?對待孩子犯下的錯誤,教師要學會寬容,也許有的時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妨讓他先說一說,老師再來與他一起討論,若真的有錯,那就幫助他來改正。

12、頗有方法。

不管是在教學活動、遊戲,還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老師有一定的指導方法。教學活動中,如何更好地激發孩子的興趣;如何在幼兒主動學習中給予隱性指導;遊戲中,教師的介入方法;日常生活中,怎麼樣避免說教……都需要教師運用一些小方法,促進幼兒的發展。

相信做一名好教師遠遠不只是這幾點,但願自己在不斷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更多的經驗,爲了這一個目標奮進!

《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讀後感 5

我有幸地參加了姚望老師培訓的課程《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聽了姚老師的課,我有了新的收穫。現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關注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把公正、仁慈、義務感作爲教師人格的基本範疇。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必然對教師的一些專業倫理精神把握得十分到位。一個合格的教師要有服務精神、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協作精神和以身作則精神。

一個教師的師德與其自身的心理素質有關,教師心理特徵對學生的心靈有巨大的影響,它作爲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的個性品質不但影響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與發展,還影響教育和教學的效果。教師的師的師德與教師的人際及自省智能有關。師德要求教師必須擁有人際智能,只有教師學會領會學生的內心世界,並懂得在處理事情時如何作出恰當的反應,纔會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這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人際智能與自我認知智能,會運用智能來調節自己的行爲,更好地發揮師德的教育效能。

教師的職業道德與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關,這就是教師的職業倦怠,教師的職業倦怠,威脅着教師的敬業精神,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很多,有職業因素、工作環境因素、個人因素、社會因素。爲了防治教師的職業倦怠症,這需要社會的廣泛廣泛關注,能辨別教師壓力的來源,正確認識教師職業倦怠問題。教師自身對自己要建立合理的角色期望,恰當地運用應付方式,來緩解壓力源的存在,同時也要提高自己對班級的管理能力,學校要改善組織環境,增強教師間的人際關係,這些積極有效的措施都有助於減少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

教師的職業道德與教師的心理健康有關,這與教師認知方面的心理障礙、情感方面的障礙、人格障礙有關,這需要教師要正確理解身心關係,塑造健康的體魄,合理作息,科學用腦,適應社會的變化,樂於合羣,善於交往,不斷補充心理營養,學會調適情緒,提高自我調節能力。

以上是我對今天的學習體會,今後我將正確進行自我調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