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集合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集合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引發幼兒關注身邊事物,具有初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能力。

2.能夠將物品進行分類,並嘗試做標識。

3.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事情,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重點:能夠將活動區物品按照不同方式分類。

難點:嘗試製作標識。

活動準備:帶領幼兒來到凌亂活動區(美工區、建構區、圖書區)。

活動過程:

一、整理活動區。

1、交流整理方法。

互動問題:“活動區怎麼了?”“與我們活動前有什麼不一樣?”“應該怎麼辦?”“由誰來整理?”“你想怎樣整理?”

2、幼兒自由分組,整理活動區。

3、介紹自己小組工作。

互動問題:“請你講一講你們組整理了哪個活動區?你們是怎樣整理?

4、教師分組小結:美工區是按照材料種類進行擺放整理;圖書區是按照圖書大小進行擺放整理;建構區是按照玩具類型進行擺放整理。

二、製作標識。

1、檢驗整理後活動區。

師幼共同進行檢驗,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2、交流製作標識方法。

互動問題:“活動區裏物品種類和數量有很多,有什麼好辦法能讓我們一看就知道物品應該擺放在哪?”

3、製作標識。

三、介紹標識使用。

互動問題:“請介紹一下你爲哪個活動區物品設計了標識?我們應該怎樣識別與使用呢?”

該活動設計主旨就是幫組幼兒掌握解決問題策略,但是從該活動設計整體來看,其設計過於以認知爲目,讓幼兒按照一定規律對活動區進行整理。缺乏對活動區整理多方式多途徑探索,在策略選用上略顯單一。

活動後急於製作標識,而在整理意義上以及整理策略應用上以及對探索過程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夠更好凸顯本節活動課主旨。且,授課內容稍顯陳舊缺乏新意。

、爲該園提供可操作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策略

爲使該幼兒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更加科學,並且能夠以培養幼兒“科學素養”作爲依託更好發展該園幼兒教育事業,筆者提出以下幾條建設性策略。

(一)實現課程結構複合化,材料提供多樣化

要實現課程結構複合化就要求在科學活動課設置上呈現出細節化特點,哈爾濱市某機關幼兒園這種籠統不細緻科學活動方案計劃是不可取。

園內製定方案教師組織應該具備相應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在結構上進行細化與完善,使一節活動課可以延伸出多個脈絡,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發展。

材料提供上更應該以多樣化但不分散,用途廣而不浪費原則基礎上爲科學促進幼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所用。

(二)重視科學態度培養,素養提升全面化

該園教師在提交報告中提到:園內教師通過觀察、詢問和引發幼兒提出問題進行討論來了解幼兒需求和興趣。在經過與幼兒討論探究某種內容後,教師和幼兒一起設計,準備所需要材料。通過讓幼兒自己來選擇材料和決定用材料幹什麼,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照自己想法和方式解決問題。

幼兒科學素養建立不僅要在培養幼兒健康生活習慣,更重要是讓幼兒具備科學態度和價值觀,能夠分辨和判斷對自己有益事物,並能夠做到對異事物保持一定警惕與戒備,至少能夠達到保護自己目。

科學態度培養是建立在全面化教育升級上,將無用認知性知識內容減少,將實用,與幼兒息息相關或者是幼兒即將迎接未來生活所必須具備能量儲備應該第一時間傳遞給幼兒。

(三)科學選用活動策略,培養方式創新化

幼兒已有生活經驗是探索未知基礎,因此在科學活動中該園教師表示提供給幼兒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感知過或觸摸過材料,由此引發和保持幼兒對材料探索慾望。

但是在給予幼兒相應科學材料同時,應當更注重科學活動策略選用。適當時候應當提示幼兒有更爲便捷或能夠第一時間採用最有效策略。探索過程固然重要,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更應當注重幼兒安全以及幼兒心理調適是否能夠適應當下所選擇活動策略。

在科學活動過程中給予幼兒探索自由同時時刻觀察其變化,尋找最合適策略建議給每個不同幼兒,形成創新、個性化培養方式,讓活動策略又自由又科學,這勢必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如此也是提高整個幼兒科學活動課程方案編制有利手段。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2

一、活動目標

發現物體的彈性,瞭解彈性與人們的關係。

二、重點難點

利用材料製作彈性玩具。

三、活動準備

細鐵絲、畫紙、圓柱體、橡皮泥若干。皮筋、皮球、氣球、拉力器等。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會跳的小狗”引起興趣,瞭解物體的彈性

我們教室裏來了兩隻小狗“汪汪汪”小狗可開心了,你們看,它們跳得多開心呀!我們歡迎歡迎兩隻小狗,不過兩隻小狗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問題,想聽聽是什麼問題嗎?

(汪汪,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是怎樣跳起來的嗎?)

誰來回答這個問題?

聽,小狗是怎樣回答的,好嗎?(你們聽好了)

“小朋友真聰明,在我們的身體下有彈簧,潘老師用力把我壓下去,下面的彈簧變短了,我就沉下去了,潘老師一鬆手呀,我們就跳起來,彈簧呢也就恢復原樣了。”

教師小結:聽明白小狗的話了嗎?噢,原來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會發生變化,鬆開力時,又恢復原狀,這就叫物體的彈性。

2、提供各種材料,讓小朋友感知發現彈性。

兩隻會跳的小狗還給我們帶來好多好玩的物品,等一下請小朋友去玩一玩,看看這些好玩的東西發生了什麼變化?

幼兒操作:拉拉皮筋會變長,一鬆手又變成原來的樣子壓皮球,皮球會扁,鬆手又鼓起來了。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樣玩的?發現它們有什麼變化?

3、彈性的作用,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尋找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彈性物體有好多好多,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東西有彈性嗎?

自行車打氣,座墊裝彈簧,是爲了減少振動,夾子、理髮推子有彈簧是爲了方便使用,沙發、牀用海棉和彈簧是爲了坐躺時更舒服,水龍頭開關裏有皮墊子是爲了防止漏水,彈簧秤用來測量物體的輕重……。

4、小製作“會跳的小人”

師:今天“會跳的小狗”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有彈性的物品,爲了謝謝他們讓我們一起來製作一個“會跳的小人”送給他們好嗎?

出示示意圖

老師帶來了製作“會跳的小人”的示意圖,請小朋友看看,你們能看明白嗎?誰能告訴我第一幅圖示是什麼意思?第二幅呢?

老師講解後幼兒操作。

5、結束:讓我們一起來和會跳的'小狗跳舞吧。

五、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爲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爲主,通過實踐操作,發現物體的彈性,瞭解了彈性與人們的關係。在最後製作活動時,幼兒能看着示意圖進行製作。不過對生活中的彈性物品、彈性的利用知識面還不豐富,課前應該製作一個課件把常見的彈性物品展現給幼兒看,這樣會更直觀。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3

一、主題選擇的緣由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日益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對人類的重要性,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僅僅擁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對科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和自覺追求的精神,具備對科學的獨特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水,是我們所熟悉的,是生活的必須品,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也是他們所喜歡的。幼兒喜歡水似乎是一種天性,只要有機會,有時間,他們就會嬉戲玩鬧,甚至有的兒童能在自家的衛生間玩一下午的水,不難看出幼兒時多麼得喜歡水。但是這些行爲往往受到家長或者教師的制止,而不能盡興。

在以往的科學課程中較多的注重是書面知識的傳授,而對動手能力操作則重視不多。爲了滿足他們對水的好奇心,爲了讓他們瞭解對水更多的知識,我選擇了本次科學活動-《神奇的`水》。在本此活動中,注重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使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究者,從而萌發愛科學、喜歡探索身邊事物的情感。

二、主題目標1、讓兒童在玩玩做做中瞭解水的不同性質,感受水的不同形態。

2、探索與水有關的各種現象,例如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探索。

3、知道水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幼兒愛護水資源的情感。

三、主題網絡設計圖

四、教育活動設計方案教育

活動一:

(一)活動名稱船兒水上漂(二)活動目標1、瞭解水上各種各樣的船,知道船是水上行駛的交通工具。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感知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沉"與"浮"的現象。

3、引導幼兒大膽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並用語言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4、培養幼兒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準備1、牛皮紙折的小船、鈕釦、泡沫、樹葉、磁鐵、回形針、盛水的盆。

2、與水有關的音響、圖片、圖書資料等。

3、抹布、記錄紙張若干。

(四)活動過程1、自由探索、發現物體的沉浮現象(1)看圖交流。

播放有關船的模型。

師:畫面上都有什麼?他們是什麼船?這些船都是做什麼用的?

(幼兒就以上問題討論後作出相應的回答)。

(2)請幼兒出示紙船,四人一組,放進水盆裏。

師:小朋友,船可以在水上漂浮,那麼我們再猜猜還有什麼東西能在水中漂浮。

(3)出示材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許多東西,你們看,有些什麼呀?(幼兒回答)(4)提問:如果我們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你猜會怎麼樣呢?並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中。(教師出示大記錄表並講解記錄和使用方法)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播放故事《咕咚來了》,聽木瓜落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兔子爲什麼嚇得驚慌失措。

(5)幼兒在記錄表上填寫猜測的結果。

(6)教師記錄幼兒猜測的結果。

師:我們小朋友猜的對不對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並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7)幼兒嘗試,比較材料的輕重,薄厚與"沉"和"浮"的關係區別,歸納哪些材料會"沉"水中,哪些材料會"浮"水中。觀察實驗結果,並把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中。

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怎樣讓沉的東西浮上來,浮的東西沉下去?

(8)幼兒交流探索結果。(請個別幼兒上來講)(9)教師操作並記錄。

2、第二次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東西和方法(1)分沉浮材料。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交流有關西瓜的經驗和疑惑,對西瓜產生探索的慾望。

2.通過實地觀察和詢問,瞭解西瓜的一些生長習性,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3.感受發現的樂趣,養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記錄表人手一張(分爲疑問、答案、新發現三部分),筆,與西瓜種植基地進行參觀前的聯繫。

活動過程

1.互相交流,喚起已有經驗。

師:西瓜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瓜果,那我想問問,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西瓜?你知道哪些西瓜的祕密呢?

幼兒發言,教師適當總結。

2.提出問題,激發探索慾望。

師:原來我們知道西瓜的這麼多事啊!那麼,有關西瓜,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幼兒的回答多種多樣,如:西瓜有沒有根?西瓜爲什麼長在泥土裏,不是樹上?爲什麼西瓜裏面有的子是白的,有的子是黑的?西瓜是怎麼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記錄表,請幼兒用簡單的圖像、符號把自己的問題記錄在“疑問”一欄中。

3.參觀西瓜地,觀察詢問,豐富有關西瓜的.經驗。

教師事先與西瓜種植基地的工作人員溝通好,到達之後,對方有專人帶領幼兒參觀,並進行集體介紹,然後請幼兒自由觀察瓜農的勞動,邊觀察邊提問。

幼兒人手一張記錄表,一邊參觀,一邊完成記錄表的另外兩欄:“答案”和“新發現”中班科學教案西瓜中班科學教案西瓜。

(大棚裏面的自由觀察環節是幼兒最投入、最喜歡的,他們目睹了瓜農剪枝、摘瓜、授粉的過程,提出了很多問題,也在瓜農伯伯、阿姨們和藹、耐心的示範和講解下,獲得很多新知識。在採摘、裝箱的地方,幼兒又學會了辨別西瓜成熟的方法。最後,他們親自彈瓜聽聲,每人採摘了一個西瓜,高興、圓滿地結束了這次參觀活動。)

4.互動交流,分享各自探索發現的結果。

展示參觀時拍攝的照片,和幼兒一起回憶經歷,幫助幼兒梳理獲得的經驗。

利用記錄表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說明

問題是科學活動的起點。活動一開始,在喚起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我請幼兒自己提出問題,就是爲了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動機和積極性。把幼兒帶到西瓜種植基地去觀察、發現、詢問,有利於拓展幼兒的學習空間,提高他們探索的興趣。同時,帶着問題、帶着記錄紙去參觀,使活動更具有目的性。這是一種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遠比簡單的“教師講、幼兒聽”“集體看視頻”等方式更有效。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發現磁鐵都有不同的兩端,磁鐵間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現象。

2、能用較恰當、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3、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活動準備

1、長條形磁鐵、環形磁鐵各17塊,柱形、園形、 蹄形磁鐵各一塊,、紙盒16個、紙板一個,小汽車與幼兒人數相等;

2、集體記錄表一張,幼兒記錄表16張,記號筆17只,√ ×標記各一。

活動過程

一、魔術表演,激發興趣。

二、嘗試操作,發現並提出問題。

三、大膽猜想,學習記錄方法。

四、探索記錄,驗證猜想。

五、再次操作,進一步感受有趣的磁力現象。

六、遊戲:奇妙的小車。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6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爲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7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瞭解影子的作用,引發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慾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慾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麼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瞭解影子與光線的關係。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個別幼兒演示並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示圖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示圖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誌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誌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我們什麼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製作影子鍾

四、注意事項

爲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爲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

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8

設計思路:

今天我的這個活動是圍繞我們的課題《大班幼兒鄉土遊戲創造性玩法的研究》來設計的,《課程指南》指出:“大班幼兒由於小肌肉運動技能的`發展,兒童的雙手很靈巧,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在體育活動中常常會別出心裁,想出獨特的玩法。”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投放了一些能激發幼兒創造性的材料,引發孩子創造性地玩。同時我們在平時的活動中發現孩子們關注自己的較多,不太善於與同伴合作遊戲,因此今天我設計這一活動,鼓勵孩子們創造性的玩,並有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 積極探索玩彈珠的各種方法,學習與同伴合作遊戲。

2、 能將遊戲結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提高記錄的能力。

活動準備:

彈珠若干、有洞的板3塊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看看今天我們要和誰來玩遊戲?

二、 自由玩彈珠

積極探索彈珠的各種玩法,提高合作能力

1、 今天,老師爲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

分別觀察各種材料,想想可以怎麼玩?

請小朋友自己選擇活動材料,並自由分組。

2、幼兒自由玩彈珠,教師指導。

集體交流:你們小組是怎麼玩的?

幼兒演示遊戲玩法,並介紹怎樣玩算贏。

三、 玩彈珠比賽:學習記錄的方法

1、你們想不想來一次玩彈珠比賽?把你們比賽的情況記錄下來,在比賽時請大家遵守遊戲規則。

2、幼兒再次遊戲,教師指導

3、幼兒介紹記錄表

教師爲獲勝的幼兒發小獎品。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9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得嘗試活動,正確說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稱和數量,瞭解它門在頭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眉的用途。

3、引導幼兒要保護好眼、耳、鼻、嘴、眉這些器官。

二、活動準備

男孩頭像一幅,眼、耳、口、鼻的器官貼絨,娃娃臉每人一張。

三、活動過程

1、利用男孩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的名稱.數量及位置。

教師: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他想叫我們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門說話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你們誰知道我這圓圓的臉上都長了些什麼?

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耳、鼻、嘴、眉的.名稱及數量。

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眉在頭上的位置。並念兒歌鼻子鼻子本領大,長在臉的最中央。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耳朵耳朵最聽話,長在我的頭兩旁。

3、找一找

教師說出五官的名稱,引導幼兒在自己的臉上找出來。

用手指一指,還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臉上找一找。

教師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眼睛,兩隻耳朵,一張嘴巴,一個鼻子,一對眉毛;眼睛裏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

4、引導幼兒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並重點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過嘗試,教師噴香水,讓幼兒聞一聞,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的。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嘴巴是用來說話和吃東西的,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眉毛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能豐富人的面部表情,雙眉的舒展、收攏、揚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等複雜的內心活動。

(2)、幼兒嘗試告訴別人: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體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是不行的。如果沒有了眼睛我們就什麼也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不能吃東西,不能說話;沒有鼻子我們就什麼氣味也聞不到;沒有耳朵我們就什麼聲音也聽不到。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讓幼兒瞭解如何保護五官。

吃完東西要漱口,不亂吃髒東西。 看電視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塵或沙子進入眼睛不能用手搓。不能用手勾鼻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把小豆子放入耳朵、鼻子裏;不玩尖銳(刀子,剪子。。。)的東西,以免刺傷眼睛。

5、競賽遊戲:指五官,即教師提問:鼻子在那裏?(眼睛、耳朵、嘴、臉)孩子邊說邊指出來。還可以玩"看誰指得快"的遊戲,即教師快說,孩子快指。或者讓孩子自由組合,一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指。

6、貼五官。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爲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纔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裏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纔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裏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裏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1

 設計意圖:

一次,我拿着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牆壁上,產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於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準備:

1.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並會用多種方法制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裏來?

①遊戲:鏡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着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牆壁上。

②提問與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麼?(光斑)光斑是從哪裏來的?它爲什麼會動?

③小結:鏡子將光反射在牆壁上就會產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爲什麼會變化?

①牆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爲什麼?(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

②光斑照在牆上像什麼?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生變化?

①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②幼兒操作、實驗。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遊戲。

③幼兒相互交流發現了什麼。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爲光源,探索鏡子能否製造晃動的光斑。

活動反思: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爲,“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本次活動的內容就是源於幼兒對光斑的興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科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並以活動材料爲載體,使活動步驟緊扣目標層層深入,有利於幼兒不斷探索、驗證。

本次活動採用了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幼兒帶着問題觀察、猜想、實驗,相互討論、交流、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發展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如:當我請幼兒想辦法使自己的鏡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斑時,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探究慾望,他們主動探索、大膽嘗試、樂於交流,表現出較強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獲得了滿足,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活動若在室外進行,並給予幼兒更多自主探索的時間,幼兒可能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能力強的幼兒不僅能用改變光源位置、在鏡上貼物等方法來改變光斑的形狀,而且還發現了多個光斑重疊,其光斑的亮點會發生變化的現象,但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幼兒未能就此問題進行深入探索。能力弱的幼兒只能按部就班地按教師的方法操作,這說明能力弱的幼兒對光斑的產生和變化還是不太瞭解。

其次,可及時滲透安全教育。在探索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故意將光反射到同伴臉上,強烈的光線刺激了孩子的眼睛,這是很危險的事。當時,我應該抓住這一事件,引導幼兒思考爲什麼電焊工要戴護眼罩、滑雪運動員要戴雪地鏡,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懂得強光對視力的影響,從而學會自我保護。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油和水傾倒、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2、能用語言和記錄的方式表達自己觀察的結果。

3、喜歡動手實驗,有積極的探索興趣,體驗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水,食用油,醋,透明一次性杯子,筷子,幼兒個人記錄表,記號筆,大的記錄表一張。

2、幼兒經驗準備:先認識油和水,感知其特性

活動過程:

一、問題引入:小朋友,你們看杯子裏有什麼呀?(出示水和醋)

如果把水和醋倒在一起,會怎樣呢?

1、幼兒自由猜想並表述。

2、教師實驗,幼兒觀察現象。

3、集體交流各自的發現:水和醋混合在了一起。

二、第一次操作:感知油和水相互傾倒後的分離現象

1、出示油和水,讓幼兒自由猜想:如果把油倒入水中或把水倒入油中會怎樣呢?教師記錄幼兒猜想結果。

2、幼兒動手操作,並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表上。

3、集體交流自己的發現及自己的記錄:你把什麼倒入什麼?發現了什麼?

4、教師小結、記錄幼兒操作結果:無論是油倒在水裏還是水倒在油裏,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們是分離的,不會混合的`。

三、第二次操作:感知油和水攪拌後分離的現象。

1、出示筷子,讓幼兒猜測攪拌後油和水會怎樣

2、幼兒動手操作,觀察攪拌靜止後的現象,並記錄在記錄表上。

3、幼兒交流操作結果。

4、教師小結:用筷子用力的攪拌,油和水還是分離的,不會混合。

教師總結:無論是先倒油還是先倒水,不論用筷子怎麼攪,最後結果都是分成兩層,油在上面水在下面,油和水是分離的,是不會混在一起的。

四、幼兒嘗試“油水分離畫”,想一想爲什麼顏料水不會和油畫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離現象在生活中的運用。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摸弄,引起幼兒對球在斜面上滾動的現象感興趣。

2、學習用語言和圖表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二、重點與難點

1、物體在斜面上會移動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體移動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在科學角活動中已對物體的滾動發生興趣。

2、已學習過作單一物體的觀察記錄。

3、網球、洗衣板、積木、記錄紙、筆等。

四、活動流程

設疑探索——討論體驗——記錄延伸

五、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

1、設疑:怎樣不用力推,球也能滾起來。

2、探索:幼兒自由的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積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討論:

(1)幼兒講述自己的方法並演示。

(2)小結:板的一端墊高了,不用力推球就會從高的地方往下滾。

二、再次探索

1、設疑:請小朋友兩個人一起玩,想辦法使兩隻球在板上滾的快慢不一樣。

2、探索: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擺弄,教師巡迴觀察。(可能出現:兩塊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積木墊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塊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塊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積木墊的一樣高)

3、討論:

(1)幼兒講述合作的.經過,並進行演示。

(2)小結了兩塊平整的板面,積木墊的低不一樣,的滾動快慢也不一樣,墊的高的板球滾的快,墊的低一點的球滾的慢。兩塊積木墊的一樣高,平的一塊球滾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塊板球滾的慢。

4、幼兒體驗

三、 記錄

1、請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記錄。

四、延伸:

今天我們玩的是球,那麼別的東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4

設計意圖:

有一天,孩子們在玩抓尾巴的遊戲。這時,劉其昕抓到一條尾巴說:“老師,看我抓到一條大灰狼的尾巴。”聽到劉其昕的話,有幾個小朋友也參與到其中,紛紛說:“不對,這是小猴子的尾巴。”“這是小兔子的尾巴。”聽到他們的討論,我找來了一張尾巴的圖片,請他們說說這是誰的尾巴,說什麼的都有,其實這是他們都認識的小馬的尾巴。可是,一旦尾巴和身體分開後,他們就不認識了。幼兒在認識動物時都是通過整體進行認識,他們看到一張完整的動物圖片時,能很快說出是什麼動物,但是將動物分割開來變成一小部分時,就不認識了。於是,爲了讓幼兒能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的更細緻的瞭解動物的外型特徵,特設計本次活動。並通過本次活動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愛動物的情感,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2、能從動物的局部判斷出是哪種動物,並能合作將動物完整的拼出來。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初步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本次活動重點是:鼓勵幼兒參與科學活動,激發幼兒求知慾及對科學活動的探索精神。

活動難點: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大森林場景佈置、東方之星動物大轉盤、動物拼圖卡片、動物圖片、盤子、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大森林的場景中。

師: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森林,你知道大森林是誰的家?(小動物)

(設計意圖:讓幼兒通過觀察,增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稱。

師:大森林裏有什麼動物?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課題,給孩子一個已有經驗的回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並使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爲下面內容奠定基礎。)

3、遊戲:《玩轉盤》

師:這些動物可調皮了,它們都藏了起來,看,有幾隻藏到了大轉盤上,你們猜猜它是誰?(教師出示大轉盤,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幼兒自己玩轉盤,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轉到哪個地方,就根據對動物的認識說出動物的名字。)

師:剛纔,你找到了哪些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玩轉盤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根據轉盤上提供的特徵正確的說出動物名字。該遊戲的難度不大,動物的特徵明顯,易於每一位幼兒的獨立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能針對動物的頭部進行推斷動物名字,初步學習推斷的方法,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幫助老師瞭解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程度。將枯燥的認知活動轉變成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在遊戲中掌握知識。)

4、遊戲:《找動物》

師:在大森林裏還藏着好多的動物?這些動物可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我們在找到後,要猜出它是誰,然後告訴老師。(幼兒到大森林裏找動物卡片。)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的尋找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並能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整體的動物,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講述自己找到的動物,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5、將動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動物的家裏。

(設計意圖:教師將動物的完整圖片展示出來,讓幼兒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

6、結束部分――《拼圖遊戲》

請找出相同動物圖片的小朋友,合作將動物的部分拼成一個整體的動物。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活動,能觀察到動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徵,並能相互配合進行拼圖,將動物圖片拼完整。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嘗試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延伸活動:《玩拼圖》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拼圖,能獨立將拼圖完成。(設計意圖: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提高幼兒對動物的瞭解。)

幼兒園科學活動方案15

一、目標:

1、讓幼兒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徵和習性,知道它們都是昆蟲。

2、使幼兒瞭解這些昆蟲和人們的關係,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消滅害蟲。

二、準備:

1、各種昆蟲的掛圖一張。

2、操作卡片“各種昆蟲”。

三、過程:

1、組織幼兒去野外觀察並捕捉樹上、花上、地上的昆蟲。你捉到了什麼?怎樣捉到的'?

2、引導幼兒觀察昆蟲的主要特徵及習性。

(1)(出示掛圖)圖上有什麼?它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樣子的?生活在什麼地方?吃什麼?

蜜蜂、蜻蜒、七星瓢蟲等,它們生活在不同的場所:花上、地上、樹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們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稱叫什麼?

有頭、胸、腹二部分,二對翅膀、三對足等。都叫昆蟲。

(3)你還知道哪些昆蟲?爲什麼是昆蟲?

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幫助幼兒分辨益蟲、害蟲。

(1)你喜歡哪些昆蟲,不喜歡哪些昆蟲?爲什麼?

(2)昆蟲裏哪些是害蟲?哪些是害蟲?爲什麼?

(3)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爲什麼?

教師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蝴蝶,蝴蝶在幼蟲時嫩菜葉等有害處,變成蝴蝶後有傳播花粉、可觀賞等益處。

(4)幼兒操作:

每人一張畫有各種昆蟲的圖片,紅筆一支,請兒用“O”劃出益蟲,“X”劃出害蟲來。

(5)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昆蟲?

保護益蟲,不隨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蒼蠅把它們打死,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髒水積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