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發現剪線長短、剪線相間距離與門洞大小的關係。

2.能自主看圖示操作,並大膽表述探究發現。

3.在嘗試、提問、分享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能自主看圖示,並按圖示嘗試操作。

2.活動難點:發現剪線長短、剪線相間距離與門洞大小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操作圖示:大的一張,小的每組一張。

2.A4紙張若干,剪刀每人一把。

3.三個不同大小的熊玩偶。

活動過程

一、遷移已有經驗剪門洞,感知邊框寬窄與門洞大小的關係。

⑴引出話題。師:老師帶來了兩隻熊,它們有什麼不同?

⑵提出要求。師:請你們在一張紙上爲大熊或小熊剪一個門洞,剪的門洞有兩個要求,一是能讓熊穿過去,二是門洞的四個邊框都不能斷。

⑶檢驗、展示。教師逐一用不同的熊對剪好的門洞進行檢驗,並讓幼兒把大、小門洞掛到有大、小標記的展板上。

⑷觀察比較。師: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大門洞的邊框和小門洞的邊框有什麼不同?

⑸小結:大門洞的邊框窄,小門洞的邊框寬。

二、觀察操作圖示剪門洞,探索三維空間與門洞變大的關係。

⑴提出任務。師:熊媽媽也想請你們爲它剪門洞,讓它能穿過去,你們能行嗎?熊媽媽的身體大大超過了這張紙,你們能剪出它穿得過去的門洞嗎?先剪剪試試。

⑵幼兒嘗試操作,教師觀察。(成功的:你是怎樣剪的?)

⑶範例引導。師:你們有沒有剪成功?有一個小朋友叫林棒.剛開始也和你們一樣,沒有成功。他堅持不放棄,不斷嘗試,終幹有一天,他剪出了一個能讓熊媽媽順利穿越的門洞。

出示大門洞範例,師幼合作讓熊媽媽穿過門洞。師:爲什麼門洞比原來的紙大?

⑷尋找祕訣。師:棒棒是怎麼剪成超大門洞的呢?他把這個剪超大門洞的祕訣畫了下來(出示操作圖示),請大家仔細看一看,找一找剪超大門洞的祕訣。

把小的操作圖示分發到每組,幼兒自主觀察。師:如果你已經有了發現,可以拿一張紙試一試,我們有五分鐘時間.看你能不能變出這樣神奇的大門洞。(爲每組提供足夠多的A4紙)

⑸幼兒嘗試按圖示操作,教師仔細觀察,對有困難的幼兒進行適度引導和啓發。

⑹交流難點。如:剪掉的陰影部分在開口處還是在閉口處?陰影部分應剪得寬一些還是窄一些?爲什麼?

小結:按圖示剪,能讓門框紙條不斷變長,這樣就會變出一個遠遠大於原來紙張的超大門洞。

三、鞏固剪門洞經驗,強化剪線長短、相間距離與門洞越變越大的關係

⑴提出新的挑戰。師:你們能不能爲老師剪一個門洞?你準備怎樣剪老師能穿過的大門洞呢?(鼓勵幼兒把準備操作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師追問:剪特別大的門洞,要注意什麼呢?(邊框儘量剪窄一點)

⑵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⑶檢驗。第一個剪成的門洞,由老師試着穿越。後面剪好的門洞,請客人老師穿越檢驗。檢驗好的門洞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掛在“超大門洞”展示板上。

⑷討論:爲什麼門洞會越來越大?(引導幼兒回答:因爲邊框越來越窄)

⑸集體穿越門洞。師:你們想不想知道今天你們剪的最大的門洞能讓幾個小朋友同時穿過呢?哪個門洞最大?估計幾個小朋友能同時穿過?請老師幫我們拍照。

活動總結

此次科學活動“會變的山洞”的教學嘗試,讓我謀深地體會到幼兒的興趣性體驗與自主性體驗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游戲情境的設計,一要考慮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的年齡特點,儘可能地賦予教學活動一定的角色性情境;二要考慮幼兒自身遊戲的需求,儘可能地把孩子的參與設計到遊戲情境之中。從爲大熊、小熊以及熊爸爸剪門洞到爲教師,爲自己、爲家人剪門洞,孩子們的遊戲興趣逐漸被調動起來,這是爲孩子們自主探究”剪線長短、相間距離與門洞大小關係”所提供的最重要的學習支撐,由此激發起幼兒的自主學習意願,使之充滿愉悅地投人到整個學習活動之中。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 通過看看、聞聞等形式,瞭解春天花朵的各種形態與美。

技能目標:學習用相應的詞、句表達自己的發現、感受。

情感目標: 萌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認識春天常見的花活動難點學習用相應的詞表達自己的感受活動準備前經驗準備帶幼兒實地去觀察物質準備各種花的圖片

活動過程導入:

帶幼兒觀察植物角,引起幼兒興趣。

回憶春天看見過的花。

今天我們要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的花。

基本環節:

二、帶幼兒實地觀察我們看到了哪些花?重點觀察:桃花、玉蘭樹、風信子等。

從花的外形、顏色等方面仔細觀察、比較。

學習用好聽的詞、句來描述。

教室用貼板收集幼兒找到的花,並標上序號和花名。

教師:我們今天認識了這麼多什麼花?你最喜歡哪朵?

結束:

五、引導幼兒萌發保護自然植物的情感。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幼兒樂意探索、尋求蛋寶寶站起來的多種方法。

2、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表達自己的意見。

3、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一個熟雞蛋、各種物品:沙包、米、泥、瓶蓋、小杯子、布等。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小小蛋兒把門開》,激發幼兒興趣。

1、幼兒聽音樂,邊唱邊做動作。

2、師(以蛋寶寶的口吻):小朋友真快樂,我也想站起來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能幫助我嗎?

二、幼兒探索活動

1、第一次探索活動

⑴讓幼兒交流爲什麼蛋寶寶站不起來?

⑵遷移生活經驗,說出哪些物體也是圓的。

2、第二次探索活動

⑴幼兒探索,藉助各種物品使蛋寶寶站起來。

⑵幼兒相互交流操作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遊戲活動:孵小雞。

師生邊念兒歌邊做遊戲。幼兒邊模仿雞走邊念兒歌:"雞媽媽真能幹,會捉蟲、能下蛋,孵養小雞帶着玩。"雞媽媽邊繞圈邊走邊問:"小雞小雞多大啦?"小雞回答:"長出腦袋和嘴巴。"最後小雞說:"翅膀出來了,我能出來找蟲吃啦!"雞媽媽帶着小雞一起出去找蟲吃。

延伸活動:

在區域活動的語言角中,投入圖片,讓幼兒瞭解小雞成長的過程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10以內的序數,瞭解序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2、感知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理解序數的方向性。

3、發展觀察、理解的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皮影戲圖片、動物若干、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情景故事,引出問題,拋出問題。

師今天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要去看皮影戲啦,它們準備出發啦。瞧、劇場裏座位這麼多。

2、給小動物找座位,引出序數。

師:小兔子,小狗和小熊想看皮影戲,但是它們找不到位置。請小朋友來幫一下吧。

師:小兔、小狗、小熊分別坐在第幾行,第幾位上看皮影戲?依次提問

知識小結:像這種排列順序的數,稱爲序數。

二、再設情景,感知序數

師:剛纔小朋友都是下往上數第幾行從右向左數第幾位的,現在小箭頭的方向變了,我們一起看箭頭的方向從左向右數,看看小動物們左的方向說說小動物分別坐第幾位。並重新排序。知識小結:序數是有方向性的,方向發生改變,序數也會改變。

三、鞏固知識

師:小貓的座位在第2行第8位。小狐狸在第3行第4位。大象的座位在第1行第7位。小獅子在第2行第5位。斑馬在第1行第9位。小松鼠在第3行第6位。請小朋友幫忙找一找。

四、指令遊戲“找座位”,運用序數小動物們已經到了它的座位,它們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觀皮影戲,你們願意嗎?(願意)

用椅子搭成三排座位,分別編上1-10的序號,幼兒每人一張有編號的座位卡。幼兒依次按照座位卡號碼找座位坐好,教師當檢票員檢票。

活動結束。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使幼兒發現肥皂的外形特處和用途。

2.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司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3.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皁、香皂、藥皂、嬰兒皁每組一份。

2.髒手絹若干,臉盆四隻。

3.吹泡泡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嘗試一:引導幼兒觀察肥皂的外部特徵,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

1.請小朋友試着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筐中的肥皂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什麼味道。

2.幼兒動手嘗試,教師引導、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感官司進行嘗試。

3.請幼兒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介紹給大家。

4.師生共同部結:肥皂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種各樣的形狀,各種各樣的味道。

(二)嘗試二:洗手間

1.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師提問:手絹髒了,你們能把它變乾淨嗎?

2.幼兒嘗試洗手絹,教師個別指導,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洗的過程中手絹和水的變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討論:肥皂的用途。

4.總結。

(三)嘗試三:遊戲“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兒動手嘗試,引導並鼓勵幼兒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歡樂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6

教材分析:

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花兒開了,小草和大樹也開始變綠了……幼兒對春天充滿嚮往和好奇。本次活動藉助幼兒園美麗的春景,引領幼兒在幼兒園及周圍社區中尋訪、感知春天的主要特徵,發現春天植物發芽的祕密及春天給人類和動植物帶來的影響和變化。活動中注重引導幼兒由整休到局部進行細緻的觀察,探究春天先開花再長葉的樹,讓幼兒在主動探究中直接獲得感性經驗;通過找找、說說等環節,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感受春天的主要特徵,發現春天氣候及動植物的變化,說出幾種春天先開花再長葉的植物。

2.細心觀察,清楚、連貫地說出春天的特徵及變化,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瞭解春天與人們活動的關係,喜歡親近自然,感受春天的美。

活動準備:

幼兒春遊的照片,桃樹、柳樹、楊樹、梨樹等的記錄表,“幼兒學習材料”—《春天你好》。

活動建議:

1.組織談話活動,激發幼兒觀察春天的興趣。

(1)提問:春天到了,你是從哪裏發現的?

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說出春天的變化。(2)組織幼兒共同討論戶外觀察的方法。

提問:春天會藏在幼兒園的哪些地方呢?到戶外觀察應注意什麼問題?

激發幼兒到室外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說出不亂跑、仔細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將自己的發現大膽表達出來。

2.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春天,欣賞、感知春天的美麗景色。將幼兒分爲2-3組,教師分頭帶領不同小組分散尋找春天。

提問:你發現了春天的哪些變化?你看到的樹是先開花還是先長葉?

及時關注幼兒的發現,鼓勵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討論、交流對春天特徵的認知。

3、舉行“春天在哪裏”發佈會,組織幼兒分享發現的春天的主要特徵。

(1)分小組討論:請幼兒小組內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再每組派出一個代表分享小組的發現

(2)請幼兒閱讀《春天你好》第4頁,瞭解春天先開花後長葉的樹,說出不同的樹開花、發芽的順序。

4.出示幼兒春遊的照片,引導幼兒瞭解春天人們的活動,激發幼兒喜歡春天的情感。

提問:春天到了,人們穿的衣服有什麼變化?人們在幹什麼?你喜歡春天嗎?爲什麼?

引導幼兒完整說出春天人們衣着、活動的變化,激發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春天的情感活動延伸:

請幼兒閱讀《春天你好》第2-3頁,說說春天藏在哪裏,進一步發現春天的特徵。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7

設計意圖:

我們班的小朋友很喜歡玩磁鐵,但是對於磁鐵的特性還不是很瞭解,有一次,我們班的小朋友買來了一件玩具,是用磁鐵做的,我們班的小朋友個個都很好奇,有幾個小朋友還跑來問我,老師,爲什麼那個小魚可以釣起來啊?於是我決定設計這樣一節課讓幼兒在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和感知活動中認識磁鐵的特性。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磁鐵的基本特性

2、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過程:

一、引題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很好玩的地方,但是去那個地方玩我們小朋友都要帶上一樣東西才能進去,我們看看我們要帶什麼東西進去?(教師出示磁鐵)幼:磁鐵師:現在小朋友們可以拿着磁鐵進去玩了?你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幼:好師:小朋友看看爲什麼磁鐵吸不住這個東西啊?

幼:因爲它是木頭的師:小朋友聰明,那你們看看磁鐵爲什麼又不能吸住這個東西呢?

幼:因爲它是塑料的師:小朋友,你們玩好了嗎?現在時間到了,你們去找個位子坐下來,老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剛纔磁鐵都吸了什麼東西啊?

幼:有釘子,有夾子,有瓶蓋,有別針師: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啊!磁鐵吸了這麼多東西?那你們看看磁鐵吸得東西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啊?

幼:他們都是鐵做的教師小結:原來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做它的朋友

二、幼兒動手操作,發現磁鐵隔物吸鐵的特性師:現在老師再請你們來玩一個遊戲,現在每個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個紙板,把磁鐵上面的東西拿下來放在紙板裏,你們再玩玩看會發生什麼事?

幼:好師:小朋友,你們說說看爲什麼這些東西在紙板上動起來啊?

幼:因爲紙板下面有磁鐵師:真聰明!老師告訴你們磁鐵還有一個祕密就是它還可以隔着物體吸鐵,但是這些物體不能太厚

三、創設情境,讓幼兒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用途師:剛纔老師不小心把很多的別針掉進了這些沙子裏,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撿起來啊?

幼:把他們撿起來師:但是這樣太麻煩了,你們有沒有更好地辦法啊?

師:剛纔我們剛剛學過了一個磁鐵的特點,你們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鐵來把老師的別針撿起來啊!

幼:可以師:啊!原來真的可以啊!

師:小朋友,原來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方便啊!那我們再來看看磁鐵還有什麼用處?

教師出示鉛筆盒,揹包,磁性玩具

四、活動結束師:小朋友,剛纔我們知道了磁鐵幼這麼多的本領,現在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教室找一找磁鐵還有什麼本領好不好?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並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爲渴求瞭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綱要》指出“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爲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爲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

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後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設計背景

對於中班幼兒來說,磁鐵並不陌生,老師貼掛圖時經常用到。在孩子們的眼裏,磁鐵是很神祕的東西,有着神奇的力量。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特別是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小貓釣魚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兒們總是愛不釋手,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針對幼兒對磁鐵的這種興趣,我設計了這一活動。試圖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現並揭示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的特性。

2.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3.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7.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探索,充分感知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的特性。

難點: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活動準備

鉛筆、積木、橡皮、回形針、鐵釘、紙片小魚、梳子、硬幣、勺子、鐵夾子、磁鐵、記錄單、磁鐵魚竿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盤子裏的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一看盤子裏有些什麼?請你玩一玩盤子裏的東西,看看你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

二、基本部分

(一)、自由探索,激發幼兒興趣。

1.幼兒自由操作探索,教師巡迴觀察。

2.教師與幼兒交流討論。

3.教師小結:剛纔在玩的時候,小朋友發現磁鐵能吸住別的東西。

(二)、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出示記錄單,瞭解記錄方法。

2、幼兒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迴指導觀察。

3、請記錄完的幼兒想個辦法將記錄單貼到黑板上,並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磁鐵能和誰做朋友。

4、教師與幼兒共同觀察、討論記錄結果。

5、教師小結:原來磁鐵能跟鐵做的東西做朋友,磁鐵只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三)、提供問題情境,擴展幼兒經驗。

1、出示遊戲材料,引導幼兒思考。

(1)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釣魚遊戲,教師出示有磁鐵的釣魚竿、和紙做的小魚。

(2)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用個什麼辦法可以把小魚釣起來,你可以請盤子裏的材料來幫幫忙。

2、幼兒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發現。

3、分享交流。

(1)你的小魚釣起來了嗎?你用了什麼好方法?

(1)請您邊說邊演示一下。

4.教師小結。

剛纔大家都想出了好辦法把魚釣起來的,原來你們是用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的辦法把魚釣起來的,真會動腦筋。

三、結束部分

分組自由活動。

四、延伸部分

請把魚放在泥工板上,想一想,你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魚遊起來呢?下課以後你們再去試一試。

教學反思

活動評析及活動反思:

活動評析:

1、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因此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我們並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

2、引導幼兒在操作的的過程中注意觀察並有目的地記錄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現象。引導過程一一轉化爲問題,因爲問題情境對幼兒來說沒有嚴格的約束,有利於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3、在最後一各環節中,我們並不過分關注幼兒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鐵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自信心、獨立性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啓發幼兒運用已有的關於磁鐵的經驗進行遷移、創造。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並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爲渴求瞭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綱要》指出“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爲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爲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

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後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

不同的聲音。

2、願意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探索的結果。

3、發展聽覺分辨能力,激發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幼兒經驗準備: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2、物質準備:

(1)、每組桌面上分別放置小鼓、三角鐵、木魚、小鈴、圓舞板、鈴鼓等各種樂器以及瓶蓋等。

(2)、和幼兒一起收集紙盒、紙杯、線、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錄有各種悅耳及刺耳聲音的磁帶、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1、通過探索,感知聲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樂器,讓幼兒瞭解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

教師:今天來了很多小樂器,你們試一試,應該怎樣演奏他們呢?

請幼兒自由玩樂器,並探索使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可以敲、搖、碰、拍、彈、晃等。

教師小結:樂器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發出聲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過操作,瞭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教師介紹小實驗方法:將瓶蓋放在小鼓上,邊敲打小鼓邊讓幼兒理解物體

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幼兒自由地再次玩樂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物體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瞭解人發出聲音的原因。

教師:我們人站着不動,爲什麼會發出聲音說話呢?

請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嚨,喊“啊——”。然後請幼兒說一說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感知聲帶的震動)。

師幼共同小結:不論什麼東西,振動了纔會發出聲音,不動它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2、自主嘗試,探索聲音

(1)請幼兒嘗試讓活動室裏的物品發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教師:小朋友,你剛纔使什麼物品發出了聲音?用的什麼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結果。

(3)教師小結: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發出聲音,發出聲音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

3、聽聽玩玩,辨別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說一說,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叫音樂,大家都喜歡聽。不好聽的聲音叫噪音,聽多了會有害人的健康。從中教育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說悄悄話,避免產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導幼兒利用收集回來的物品來自制玩具,如紙盒琴、紙電話、七音瓶等。然後玩一玩自己製作的樂器,體會聲音的奇妙。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知道真絲織物與蠶絲的關係。

2、知道抽絲的簡單步驟,學習抽絲的基本方法,探索一根絲的長度。

3、知道我國養蠶抽絲的歷史及對人類的貢獻。

活動準備

1、爲每個小組準備:一個蠶繭,一杯熱水,小蘇打,小竹條,幾種繞絲的工具:紙筒、纏線板等。

2、有關養蠶知識、抽絲錄像、真絲織物圖片(課件)

3、絲巾一條,幾種繞絲的工具。

4、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瞭解蠶絲的作用

1、出示絲巾後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說說這條“絲巾”是什麼材料做的?(幼兒猜想)

2、教師

這條絲巾是這種叫蠶絲的材料紡織而成的(出示蠶絲)

蠶絲是一種優質的紡織原料。

3、蠶絲還可以做什麼呢?

(1)幼兒猜想後觀看真絲織物圖片

(2)幼兒再次回答:蠶絲可以做領帶、衣服、被子等。

二、交流討論蠶絲的來歷

1、誰知道蠶絲怎麼來的?

幼兒回憶已有認識:蠶絲是蠶吐出來的。(蠶繭只是蠶蛹的保護體)

2、觀看有關養蠶圖片

3、教師

三、抽絲活動

1、觀看錄像,初步瞭解抽絲方法

(1)想一想人們是怎麼把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呢?

(幼兒猜想抽絲的方法並實踐)

(2)小朋友講了許多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方法,蠶繭究竟是怎麼變成我們所需要的蠶絲的呢?(觀看錄像)

(3)請幼兒說出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

教師:

蠶絲從蠶繭內抽出來的具體方法,

摘亂絲——制溶液——浸泡——挑絲頭——抽絲。

我們把對蠶繭進行處理變成絲這個過程就是抽絲的`過程。

2、指導幼兒抽絲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當一回抽絲工人,我們來抽絲。

具體方法:我們一邊看錄像,一邊學習每個環節的具體操作方法。

(1)摘亂絲(看錄像)

提問:現在誰來做個小老師,向大家介紹怎樣摘亂絲?

(個別幼兒操作)。

(2)制溶液:是將小蘇打浸泡在熱水裏。

這個溶液是小蘇打溶液。

這個溶液內小蘇打的含量不同、溶液溫度高低都將影響蠶繭抽絲效果。

由於溫度比較高,所以熱水就由老師來倒。等會在操作中我們必須要注意安全,別被燙傷了。

(3)浸泡:

讓蠶繭浸泡在熱水裏充分浸泡,爲了充分浸泡可用筷子把蠶繭壓入水中(出示圖片),直到蠶繭表面有一些絨毛出現爲止。

浸泡時間大概爲1分鐘。

(4)挑絲頭抽絲:

師:當我們挑絲時發現有好多條蠶絲一起粘在上,此時,就需要我們把蠶絲進行,並找到絲頭。

(5)有什麼好的方法?

幼兒自由發表抽絲挑絲頭的方法,並作好記錄(用表1)

請看蠶絲的錄像。

3、幼兒示範抽絲

學會找絲頭抽絲了嗎?老師這裏剛好還有一個浸泡好的蠶繭,誰來試試找出絲頭,請幼兒來做。

4、指導纏繞

當我們找到絲頭以後,我們要將絲線粘在繞絲的工具接着開始纏繞。

(幼兒說一說自己猜想纏繞工具,並作記錄。用表2)

5、幼兒小組抽絲活動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抽絲吧,但老師有一個幾個要求:

比一比哪個小組抽的好、抽的長;

安靜操作,當音樂響起活動停止;並在音樂聲中材料。

(2)幼兒操作,並做記錄,教師指導操作方法。

四、交流各小組繞絲工具與挑絲的方法,知道幾種纏繞工具的好處與壞處。

1、大家都把絲抽了出來了,但是大家纏繞用的工具不一樣,請每個小組介紹本小組的工具,

出現了什麼問題,爲什麼?(幼兒討論原因)調整自己的記錄。

2、請每個小組介紹挑絲的方法,哪種方法最好,並調整記錄。

3、教師

我們的抽絲還真得離不開耐心、細緻。蠶絲是最長的天然動物性蛋白纖維,

是高級的紡織原料,被稱爲“纖維皇后”。一般的蠶繭長度都在1000—3000米之間往往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抽完。

古代人們爲了解決抽絲時間長的難題,他們創造了各種抽絲機器。

活動延伸:

1、測量蠶絲長度並作記錄。

2、相關知識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

3、鼓勵幼兒到科學角繼續學抽絲的方法,探究抽出好絲的方法。

4、要求家長配合幫助幼兒查閱蠶和蠶絲的其他用途的有關資料,瞭解絲綢之路的由來。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預測、實驗的方法探索磁鐵的基本特性。

2.初步瞭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探索磁鐵的穿透性。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6.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7.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教具準備:各種各樣的磁鐵ppt

玩賽車遊戲的道具:長1米,寬50釐米的KT板一塊,上面有用即時貼裝飾好的賽車跑道。用紙製作的賽車,底部粘有方形鐵片。

學具準備:

1.條形磁鐵,人手各1塊。

2.動手試一試環節所需材料:積木、回形針、積塑飲料瓶、樹葉、小剪刀、鑰匙、鐵夾子、鐵盒子、小鐵環、鏍絲釘、茶杯、木板、紙、布、硬幣等。

3.探索並驗證環節所需材料:鈕釦、電池、石頭、螺絲、回形針、鈴鐺。

4.探索並驗證環節所需的記錄卡,人手一張。

5.玩賽車遊戲所需材料:長50釐米,寬25釐米的KT板7塊,上面有用即時貼裝飾好的賽車跑道。用紙製作的賽車7部,底部粘有方形鐵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磁鐵不拘一格的外形

1.教師指着吸在黑板上紅紅綠綠的圓形的塑料片,問:小朋友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爲什麼這些圓形的塑料片能粘在黑板上嗎?

幼兒交流,教師出示塑料片後藏着的圓形吸鐵石。

師:磁鐵又叫吸鐵石,它們經過人們的加工,長得也不一樣哦!小朋友們想不想和它們見見面呢?

出示ppt展示各種各樣的磁鐵。

二、通過嘗試,瞭解磁鐵的“吸鐵性”

1.師引導幼兒複習舊知: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利用磁鐵可以( )。

2.引導幼兒探索新知:磁鐵究竟能吸住哪些東西呢?

(1)幼兒取出老師課前分發的實驗材料盒。

(2)幼兒嘗試用磁鐵去吸盒內的小物件,把能吸住的放在一起,不能吸住的放在一起。

(3)引導幼兒找規律。

說說用磁鐵吸住了什麼物體。

投影顯示這些實物,引導幼兒歸類:這些物體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4)教師小結,過渡:磁鐵可以吸住鐵製成的物體,也就是鐵製品,以及鐵以外的一些金屬,比如硬幣。根據這個特點我們來猜一猜磁鐵可以吸住哪些物品。

(教師出示ppt,幼兒打開記錄表)

引導幼兒先進行預測,猜想磁鐵能吸住什麼,認爲能的在記錄表裏打“√”。

引導幼兒進行驗證,用磁鐵一一試一試,驗證剛纔預測的結果。

(5)指名幼兒彙報驗證的結果。

三、認識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1.小朋友們,磁鐵可以吸住鐵製品以及鐵以外的一些金屬,那麼用磁鐵吸磁鐵會怎樣呢?

2.教師先介紹磁鐵的兩極:南極S,北極N,並引導幼兒強化這個知識點。

兩名幼兒合作完成實驗,教師引導幼兒交流結果。

第一步:N極碰N極怎樣?教師引導幼兒交流結果。

第二步:S極碰S極怎樣?教師引導幼兒交流結果。

第三步:N極碰S極怎樣?教師引導幼兒交流結果。

3.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磁鐵有(兩極),(南極)和(北極),相同的極會(互相推開),不同的極會(互相吸引)。

四、在遊戲中探索磁鐵的磁性穿透力。

師:原來磁鐵還有兩極性,磁鐵裏的奧妙真不少,下面我們來玩一個磁鐵的遊戲,繼續去尋找磁鐵的神奇。

教師演示玩賽車遊戲。

取出用KT板和即時貼做好的彎曲的賽車跑道,將板子擱在兩張椅子中間,將板子上放置一輛底座粘貼了鐵片的紙賽車,將磁鐵放在KT板下沿着跑道向前移動。

幼兒分組玩賽車遊戲。

幼兒取出課前老師分發的道具,各小組幼兒輪流玩賽車遊戲,教師提醒幼兒磁鐵儘量不離開板子,緊貼板子向前移動,否則賽車就會停下來。

師在幼兒玩好後,引導幼兒思考:爲什麼賽車可以向前移動?

幼兒回答,師告訴幼兒:原來磁鐵的磁性有穿透力,隔着東西也有吸引力,磁鐵越大,吸力越大。

五、師幼共同總結磁鐵的特性。

師:今天我們玩了這麼多好玩的遊戲,很開心,也有很大的發現,先是發現了磁鐵能吸東西,吸什麼東西呢?(引導幼兒說出磁鐵能吸鐵的東西)師:後來又發現了一個祕密。(引導幼兒說出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磁性原理。)師:在玩賽車時我們還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磁鐵能隔着物體吸東西。)師:磁鐵的奧妙真不少,它還隱藏着很多奧妙等着我們去發現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玩磁鐵的遊戲!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於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於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於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後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範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遊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後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萌發對蛞蝓的興趣,進而發展爲對動物的興趣

2.瞭解蛞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知道蛞蝓是害蟲

3.能對類似動物進行比較分析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蛞蝓,激發對動物的興趣

難點:能區別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蝸牛的特徵及生活習性。收集關於蛞蝓的資料。

物質準備:組織幼兒捕捉蛞蝓和蝸牛,每組一個盛有蛞蝓和蝸牛的盒子

活動過程

一、觀察蛞蝓的外型特徵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讓幼兒討論再告知正確的名稱――蛞蝓。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小結:蛞蝓身體圓而長,沒有殼,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沒有腳,而是在接觸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種能動的肉足,也叫腹足兩隻小眼睛長在長觸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習性

1.在什麼天氣、什麼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爲什麼也叫它鼻涕蟲身上的粘液有什麼作用

3.蛞蝓喜歡吃什麼

4.蛞蝓生活在哪裏怎麼過冬天、夏天的

小結:蛞蝓的身體會分泌粘液,它爬過後粘液留在地上就會留下一條白線,所以也叫鼻涕蟲,它生活在陰溝等陰暗潮溼的地方,夜晚出來活動。喜歡吃蔬菜、果樹等農作物。

三、認識蛞蝓對人類的危害

蛞蝓在夜間爬出來活動,被它爬過的食物變髒,衣服變脆,專門破壞農作物,是害蟲,爲了防止蛞蝓破壞植物,可在菜園和果圓周圍撒些石灰,它們就進不來了。

四、鼓勵幼兒提出有關蛞蝓的問題,大家討論。

活動延伸

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蛞蝓。

活動評析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嘗試按磁鐵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類。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活動準備:

人手一塊磁鐵,一份記錄紙,水彩筆人手一支,能被磁鐵吸的東西和不能被磁鐵吸的東西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活動課題。

1、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玩找朋友的遊戲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嗎?

2、老師這裏還有一位新朋友呢,我們把它請出來吧,(老師出示磁鐵)你們看它是誰呀?;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它也想來找好朋友呢!你們猜猜看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猜測。

3、小朋友們猜了這麼多材料寶寶(教師出示準備的材料)老師這裏也有一些材料寶寶,(老師介紹材料的名稱)我們來猜一猜誰會是磁鐵的好朋友呢?幼兒自由的猜測(幼兒猜了之後要自己說猜的是什麼東西)。

那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現在我們3個人一組動手實驗一下,把是磁鐵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間的紅色小框裏,不是磁鐵好朋友的還是放到原來的盆裏。

要求:記住自己放的是幾號籃子。

下面的請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後派一個代表把籃子交給老師。

我們先請小朋友來說說看你找到的磁鐵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請一組的小朋友全部講完)。難道留在盆裏的材料都不是磁鐵的好朋友了嗎?我們來試一下。(師拿磁鐵到每組的盆裏試一試)

二、引導幼兒幫助把不能被磁鐵吸起的東西變成能吸起的東西。

1、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好朋友,聽!是誰在說話呢,喔,我聽清楚了,原來是桌上盆裏面的寶寶們在說“我們也想和磁鐵做好朋友,請你們幫我們想個辦法和磁鐵做好朋友吧!”誰來說說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他們,幼兒想辦法講述。我們知道這個小籃子裏的材料都是磁鐵的好朋友,請它們來幫幫忙吧。教師選擇其中的一樣展示操作。(如:我們看這張紙不是磁鐵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籃子裏面的材料來幫助它,師示範,然後記錄在記錄紙上。)

2、老師這裏有一張記錄紙,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需要幫忙的,你用什麼材料幫助它的就來這裏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組派一個代表來拿你們的小籃子,還是回到你們原來的桌上試一試,然後再記錄下來,試完一樣再試一樣。幼兒三人一組動手操作,老師巡視。

3、操作交流:幼兒展示動手操作的記錄表。你們都幫這些材料寶寶想出辦法來了嗎?誰來說說你是用什麼來幫助它的。例:用xx幫xx,有沒有其他辦法,看看別的小朋友的記錄紙誰用的辦法多(如有爭議可在集體面前示範)

三、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幫磁鐵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們還幫助這些本來不是磁鐵好朋友的東西變成了磁鐵的好朋友,你還能在我們教室幫助磁鐵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嗎?讓我們出發去找找看吧!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時科學《磁鐵找朋友》,磁鐵對於幼兒來說並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今天的科學活動主要讓幼兒對磁鐵的想象感興趣,並初步瞭解不同形狀的磁鐵都能吸鐵和鐵製品的特性。讓幼兒藉助對磁鐵的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幼兒用磁鐵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鐵的性質,幼兒再通過自己的觀察結果,會生成很多有關磁鐵的問題。充分讓幼兒自己探究並在探究中發現問題。特別是我在問他們爲什麼不能吸布條時,有幾個小朋友告訴我說,我能吸住布條,從而使讓我能爲下一步隔着物體吸鐵有了明確的指引。

在實驗操作時,小朋友能認真參與到實驗中,但是出現過於關注實驗,等實驗結束後,才發現忘記記錄了。說明小朋友還不太習慣記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記錄這種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後要讓小朋友多記錄。

在活動結束後,我將磁鐵放入區域活動中,在區域活動時,很多小朋友拿着磁鐵去找好朋友,教室裏、走廊上、活動室、午睡室。每當他們找到磁鐵的朋友,他們都會興奮不已。我請小朋友到家裏再找找磁鐵的朋友,找到了再和小朋友來分享。通過這樣的探索活動,小朋友就知道鐵和鐵製品都是磁鐵的好朋友。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形式:

分組教學

活動目標:

1、幼兒有濃厚的動手興趣,瞭解橙汁的由來,並能積極思維。

2、幼兒能親自動手,採用各種方法取橙汁。

3、幼兒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鮮橙若干、榨汁機、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帶、記錄表、彩色筆、鮮橙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師揭示課題:今天教室來了客人,老師爲客人和小朋友準備了禮物,出示橙子。

2、提問:橙子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什麼味道?橙子裏面有什麼?

3、教師小結,橙子還可變成飲料,即橙汁。

4、老師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機等給小朋友,請小朋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什麼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兒把黑板上的記錄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寫。

6、老師交待實驗要注意的事項。

7、請幼兒在《小燕子》的音樂飛到桌子的兩旁,動手操作取橙汁。

8、幼兒動手、老師記錄,並適當引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

9、取橙汁時,老師總結,並延伸到課餘,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結束部分

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5

一、活動名稱

大小、長短、前後、上下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複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後、上下的概念。

2.培養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一個、長繩短繩各一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後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一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爲幼兒人數的一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複習鞏固區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師:場地上放有許多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球有什麼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師:請大花把大球拿起來,放到大盆裏,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裏。

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大誰的小。

2、複習鞏固區別長短。

出示二根繩子,一根長繩,一根短繩。

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着兩根繩子有什麼不同?

幼:一根繩子長,一根繩子短。

師:請大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一次。

幼兒每人取一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說出誰的長誰的短。

3、複習鞏固區別前後。

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後面。

師:請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後面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裏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後面玩.再交換活動一次。

遊戲:看誰反應快。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大花站到老師後面。再交換活動一次。

4、複習鞏固區別上下。

出示大樹,讓幼兒觀察樹上有什麼?樹下有什麼?

幼:樹上有果子,樹下有筐子。

師:請大花去摘樹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樹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請把果子放到樹下小花的筐子裏。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裏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裏?再交換活動一次。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觀察,說出頭在身體的上面,腳在身體的下面。

(三)結束部分:

遊戲結束:幼兒按大小頭飾分成兩組,分別跑過長短兩座“橋”大花去拿樹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樹上的小果子,再分別到玩具娃娃的前邊與後邊。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水瓶的祕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實驗,觀察物體在透明容器裝水前、後的影像變化。

2、注意幼兒安全的操作,培養實驗的安全意識。

3、幼兒學習記錄物體的影像變化。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透明玻璃瓶,圖片,毛巾,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瓶子,瞭解瓶子的形狀,材料。

提問:“小朋友們看,這些都是什麼?”“你們看這些瓶子都一樣嗎?”“他們有什麼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從形狀,大小,材料,等方面進行觀察。)“剛纔我們說了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那麼你們看看這些瓶子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嗎?”(注意引導幼兒說出瓶子的材料和透明的特點)

“原來這些瓶子都是玻璃做的,透明的。那我們拿瓶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

2、引導幼兒透過空的瓶子看物體,觀察物體的變化並進行記錄。

(1)幼兒透過瓶子看周圍的物體。

提問:“你們有沒有試着用空瓶看東西?”“請小朋友們每人拿一個瓶子去看一看周圍的東西,看看他們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分批拿瓶子,以免過於擁擠)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提問:“你剛纔是怎麼看的?看到了什麼?有沒有變化?”

(3)幼兒透過瓶子看記錄表上的圖片並進行記錄。

(2)“剛纔我們看了周圍的東西,我們的記錄紙上有漂亮的圖片,你們可以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仔細的看一看,可以想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看,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4)幼兒相互進行交流。

3.引導幼兒在瓶子裏裝上水,透過裝水的瓶子看圖片,並進行記錄。

(1)猜想:“剛纔我們用空的瓶子看東西,請你們想一想,如果在瓶子裏裝上水,看東西會有什麼變化?”

幼兒操作驗證:“剛纔小朋友們猜得都不一樣,到底誰說得對呢?讓我們來試試好嗎?裝水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注意引導幼兒分批裝水並幫助幼兒將蓋子擰緊,將瓶子和手擦乾)

(3)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第二張記錄紙上。

(4)幼兒相互交流,教師評價總結。

4.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使所照成像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