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央視《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大綱

央視《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導語:《朗讀者》在帶領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享受人文藝術之美的同時,更滿足了不少觀衆的審美需求。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央視《朗讀者》第五期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央視《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

  央視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1】

在這個星期,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中央一套播出的《朗讀者》節目。剛聽老師說完,我很好奇,難道這個節目是一羣人在朗讀嗎?那該多無聊呀!爲什麼老師會讓我們看這種節目?

等看了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並不是我想的那樣。嘉賓都是一些知名的人士,而他們的朗讀,也不是平白無趣,而是發自內心,充滿真情實意。當節目剛開始時,主持人董卿阿姨就簡潔明瞭地告訴了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遇見。在我心中,遇見這個詞是相當平常的,不就是一個人碰見另一個人嗎?當我看到一個人時,我才發現遇見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他就是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他曾經想當宇航員,可是沒能當選。這時他"遇見"了他的父親,是他的父親鼓勵他,使他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他選擇了新的行業,並且經過多番波折,當上了總裁。看完之後,我感慨萬千:人生是多變的,但有許多人都因失敗而沮喪。可他們都未曾想過,或許他們走另一條路,便可登上人生巔峯,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了放棄,在一條路上跌倒不起。哪怕當不上白領,董事長什麼的,只要勇於挑戰,不畏失敗,總有一條路適合自己。

通過這個節目,我受益匪淺,明白了許多做人道理。

  央視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2】

在最新一期《朗讀者》中,李亞鵬不僅分享了自己陪伴女兒成長的故事,還朗誦了朱自清的《背影》,聽之讓人動容;而昔日“央視一姐”倪萍則講述了她多年爲子求醫的心路歷程,並朗讀了自己寫的《姥姥語錄》,她飽含深情的聲音直抵人心。“讓我們一起去朗讀吧!”主持人董卿的這句話,把人們帶入一個久違的場景,也讓億萬觀衆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朗讀的“引力”。繼《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後,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朗讀者》,該節目在央視一套黃金檔一經開播,迅速爆紅,受到觀衆熱情追捧,在新春伊始就讓文化類節目迎來了一個小高潮。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當下,文化生態越來越多樣化,觀衆不僅需要爆笑來解壓,更需要悠久的文化來滋養。正如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在與董卿的訪談中講的一句話:“人生就是要創造美,享受美。”相信許老這句話,將成爲更多人的共識。明晚,《朗讀者》第五期將在央視一套八點檔播出。

  節目籌備一年多

  《朗讀者》力求高而不冷

事實上,文化類節目並不是初次進入觀衆視野,從2013年至今,《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三個“大會類”節目的大受歡迎,爲《朗讀者》的面世做了足夠鋪墊。

首當製片人就推出了一個爆款,在董卿看來,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一方面,大的時代背景在呼喚着更有文化品質的節目,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我們這個節目籌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怎樣把文化類節目做得高而不冷上花了一番功夫。”據節目組介紹,每次的臺本都有將近100頁,都是董卿跟導演們凌晨4點左右收工,上午9點開始開工磨出來的。

不少人形容《朗讀者》是電視綜藝的“一股清流”。有些專家認爲,說它“清”,是因爲《朗讀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內容清新、讓人內心清淨,讓觀衆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學的力量,引發共鳴,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而這也正是節目火爆的文化密碼。

形式上,《朗讀者》每期設置一個主題,首先會分享一段人生故事,然後再朗讀一篇文字。這些文字是嘉賓一段人生經歷的投射,而不會顯得是兩張皮:故事是故事,朗讀是朗讀。兩者之間選擇一個很巧妙的切入點,這也是《朗讀者》的核心策劃所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點評:“《朗讀者》別具一格, 慢下來 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內容上,朗讀者既有濮存昕、柳傳志這樣的名人,也有蔣勵、成都鮮花谷夫婦這樣的普通人,至於讀什麼,策劃之一的劉震雲認爲,每個人都有朗讀的原動力,讀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爲什麼要讀這段文字,這段文字會與我們產生怎樣的共鳴。執行總導演夏歡歡回憶說:“我們確定要請成都鮮花谷的夫婦,但讓他們讀什麼呢?董卿聽了他們的故事後,一下子就想到了朱生豪寫給妻子的《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期節目播出後,他們的人生故事與朗讀被網友譽爲最美麗的“遇見”之一,網友評價:“雖然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不懂什麼朗讀技巧,但是他們那蘊含着感情的聲音卻不停地撞擊着我的心靈。”

  真情實感引發共鳴

  文化類節目成爲風向標

熒屏上,《朗讀者》等文化類節目異軍突起,激起了不少觀衆對詩詞、書信、朗讀等傳統文化方式的熱愛。這也呼應了董卿做《朗讀者》的初衷:“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類的一種共鳴,去喚起大家對文學的一種認知和最溫柔的記憶。”

《朗讀者》在帶領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享受人文藝術之美的同時,更滿足了不少觀衆的審美需求。當下,弘揚傳統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爲時代主流,大衆迫切需要這方面的精神食糧。從朗讀的層面看,不是每一位朗讀者都能展現出專業高水準,但真正打動人的,是朗讀者結合個人獨特經歷所傳達的真情實感,與觀衆產生了精神上的共鳴。濮存昕那句“記住幫助你的人,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別人”,迴應了人們內心對善的需求;而《願你慢慢長大》中,初爲人母的張梓琳寄語孩子的“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所傳達的,則是人們內心對安靜平和的嚮往。“漢語之雅馴,文化之寬廣,情感之豐厚,全都在節目不疾不徐的節奏中漸次打開。”

不過董卿也說,這一小高潮的到來,並不能樂觀地視爲文化類節目就迎來了春天。業內專家也表示,相較於娛樂類節目,文化類節目確實有一定的准入門檻,需要更精心的設計,也需要觀衆多一些耐心,多一點思考。但這起碼是個風向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人們永遠都有精神文化的需求,隨着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這種精神文化需求還會有更強勁的表現。如果我們表現出高度的文化智慧,還會出現更多現象級文化類節目。

  央視朗讀者第五期觀後感【3】

沒有炫目的舞臺,沒有熱辣的開場……18日晚,央視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緩緩揭開了神祕面紗。6組嘉賓、6段故事、6種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在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董卿的解讀中一一展現在觀衆面前。節目首播後,網上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9.5,張梓琳、許淵衝等嘉賓紛紛登上微博熱搜,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節目亮相】 不喧譁,自有聲

當晚,隨着李雲迪的鋼琴伴奏,《朗讀者》亮相了。圍繞首期主題“遇見”,6組嘉賓依次登臺朗讀,他們來自社會各界,有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有表演藝術家濮存昕,有企業家柳傳志,有世界小姐張梓琳,還有來自“鮮花山谷”的素人夫婦。嘉賓們唸詩,讀散文,分享情書……通過熒屏,那些令人感動的文字悄然流向千家萬戶。

從節目形式來看,《朗讀者》擴展了讀本的範圍,首期節目中,6組嘉賓爲觀衆展示了散文、詩歌、歌詞、小說、致辭等不同的文學形態,朗讀嘉賓的真情流露令這些擲地有聲的文字大放異彩。此外,節目舞臺也省略了華麗的包裝,讓朗讀者始終以絕對主角的身份呈現在舞臺上,這樣的舞臺設計也極大地凸顯了文字本身的魅力。

而節目的嘉賓採取了名人+素人的“星素”組合,首期節目中,除了觀衆熟悉的許淵衝、濮存昕、張梓琳、柳傳志等名人外,素人嘉賓也帶來了自己的故事——其中有爲了實現妻子夢想、花費十年時間建造1500畝花園的“鮮花山谷”夫婦,也有曾在阿富汗一天接生40多個新生兒的無國界醫生蔣勵。因爲擁有特別的人生經歷,他們的朗讀更加扣人心絃。與其說觀衆是被嘉賓朗讀的文字打動,不如說是爲朗讀者背後的故事而感動。《朗讀者》不喧譁,自有聲,於無聲處傳遞情感,傳承文化。

  【節目反響】 濃度高,每組嘉賓都能單剪一期節目

節目播出後,網上好評如潮。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發文點評:“滿熒屏都是明星玩遊戲,《朗讀者》卻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節目,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與此同時,網友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後感:

“在這個泛娛樂時代,《朗讀者》的出現增加了社會對國人閱讀環境缺失的關注,以文學的方式進行情感表達,讓觀衆體會到文學之美,明白讀書之於人生的重要性。”

“當96歲的翻譯家許淵衝在董卿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走到舞臺上時,當許淵衝談到翻譯神采奕奕時,瞬間淚目……”

“以‘遇見’爲主題,柳傳志暢談家庭教育、‘鮮花山谷’向我們傳達人世間最美的愛情……通過嘉賓飽含深情的朗讀,讓觀衆恰如其分地感受到文學的力量,確實是一檔值得推薦的好節目。”

“這節目濃度太高,幾乎每一組嘉賓都能單剪一期節目,這是一種奢侈。”

“看完節目,突然想放下手機 ,捧起一本書來讀一讀。嗯,這大概就是《朗讀者》最真實的意義體現。它體現了電視節目的社會引領作用,用溫度和情感,喚醒國民閱讀的生命力,重燃對經典作品的情感共鳴和敬畏之心。”

“節目中的每段文字都讓我深深地感動。文字的魅力在於它對生活的提煉昇華,沒有故事的支撐,所有文字的影響力也都會相形見絀。所以,當柳傳志講起自己的兒子女兒,並朗讀着在兒子婚禮上的致辭那一刻,在觀衆的眼中,他已不再是商界大佬,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古稀老人。”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