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央視《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

央視《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導語:“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朗讀者》第六期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央視《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

  2017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1】

之所以,《朗讀者》一推出便備受推崇,客觀因素它接棒了火爆的《中國詩詞大會》,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節目的一個填空;主觀揣測,《朗讀者》讓我們很多人找了一個“理由”敦促自己去讀書,我們終日被繁多的信息干擾、支配,但終希望自己能跳出紛紛擾擾、熙熙攘攘好好讀一章書。

是的,哪怕只是一章一段,認真地,入心入腦地讀一次。如今,我們每日過目的文字何止上萬,但能夠記住的又有幾字?我們好奇地翻看朋友圈裏的信息,看旁人曬美食美景,曬聚會秀恩愛……除了帶着獵奇和窺探的心理估計很少是關懷和嚮往。我想我平日裏發朋友圈的狀態,炫耀?抱怨?記錄?又或者是無意識地喃喃自語?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會像我一樣,十天半個月不更新朋友圈會怕別人認爲過得不痛快。

我總要發一些東西或轉發一些東西,來證明自己是積極生活着的……有時倒想關閉朋友圈或許會輕鬆些。

真正想想,自己認真讀書———是認真地念一段文字,不是愁眉苦對的公文,是放開心思的一段華美的靜謐的安寧的文字。或許,人的成長階段都會去懷疑一切,懷疑文字背後的純粹,總想去考究文字後的醜,這樣,我們就能說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失敗與頹廢都是理所當然。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們羞於表達自己,羞於表達自己的感情、意見、觀點……甚至,羞於在人前,念一段自己喜歡的文字,高聲地朗誦,屬於小學生時期的早讀堂,搖頭晃腦,津津有味。

看《朗讀者》,不僅僅是聽朗讀者的故事,不僅僅看優雅的主持人,不僅僅看名人,而是感受他們念那段文字時的動情。張梓琳唸到“願你有好運,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有許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正是因爲她成爲了母親,所以會抱以更真切的希望。

而柳傳志的“有理想而不理想化”,讓我不由得反省自己。

至於許淵衝老先生那“一樣的月光/一樣的隔山燈火”時的動情,我彷彿能從屏幕中感受到那纏綿了半個世紀的惆悵和相思。

看這個節目,會讓人有拿起一本書大聲誦讀的慾望。

我們,看過那麼多的書,讀過那麼多的文章,有哪一篇是你想要念給別人聽的?

  2017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2】

新年伊始,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檔檔節目都獲得好口碑。我們需要悠久的文化來滋養了。而有營養的節目,顯然更受追捧。

相對於詞境優美,感情純真的《中國詩詞大會》而言,我更喜歡飽含情感和“溫度”的《朗讀者》。《朗讀者》將文字、人、情感三者相輔相成,通過主題詞將嘉賓的人生故事,文字情感鏈接,朗讀者背後的故事所體現的人生態度令人爲之動容。

在《朗讀者》第三期以選擇爲主題給我的印象最深。“”我們有選擇的機會應該說是一種幸運,但是有時候,我們選擇的機會也是一份挑戰,一份責任,要去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有這樣一位朗讀者用愛和奉獻爲一羣特殊的兒童,撐起了一把傘,爲他們擋風遮雨,他就是國家唯一的一所紅絲帶艾滋病兒童學校的郭小平校長。

郭校長介紹:學校裏有33個孩子,他們大多數是孤兒,他不知道他們父母的墳在哪裏,但他每年都帶着孩子們去祭拜,並且朝着天唸叨,假如上天有靈的話,好好保佑孩子活着,好好吃藥!將來孩子考上大學,如果還來見我,我帶着他們去給你們上墳”,讓孩子們懂得感恩生養過的他們的父母。聽着介紹有一種揪心的疼,經不住淚流滿面。

郭校長選擇了拉迪亞德吉卜林的詩歌《如果》,用帶有臨汾口音的普通話念起來:“如果周圍的人毫無理性地向你發難,你仍能鎮定自若保持冷靜,如果衆人對你心存猜忌你仍能自信並認爲,他們的猜忌情有可原,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或者遭人誹謗卻不以牙還牙,或遭人憎恨卻不以惡報惡,既不裝腔作勢、亦不氣盛趾高……你的修爲就會如天地般博大,並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成爲了真正頂天立地之人。”

郭校長選擇拉迪亞德吉卜林的詩歌《如果》,是專門爲了送給學校裏的33個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平安幸福,有一個好的生活,將來走向社會,一定要堅強,不要傷害別人,即使社會上還存在歧視,自己也要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社會,堅強生活。

  2017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3】

整個下午宅在家裏,打開電腦,把《朗讀者》共三期的節目,從頭至尾看了一遍。看完很有感觸,我卻不知怎麼表達。傍晚,老公和孩子們都回家了,我將最感動的地方一一重放給他們看:柳傳志給兒子的婚禮致辭,世界小姐張梓琳給女兒讀的《願你慢慢長大》,鄭淵潔與父親共同朗讀的《父與子》以及麥家給兒子的那封信。

老公問:“你要表達什麼?你不是已經看過了嗎?”我說:“我什麼也不表達。我只想讓你感受,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一生影響到底有多大!只想讓孩子們明白,父母對他們的愛究竟有多深!儘管有時感到很無奈,甚至有時讓他感到討厭。”

孩子啊!也許你現在不明白。其實父母只想陪着你慢慢長大,願你做一個正直的人,幸福生活,沒有什麼比你們幸福讓我們更幸福的事了。

2017我要求自己做一個自律的人。從每天早起開始。不知道是牀太依戀我,還是我太眷戀它,每每都是放棄。看《朗讀者》徐淵衝先生說“向黑夜借點時間,延長我們的白天。”鄭淵潔爸爸說“堅持每天4點鐘起牀。”這些都打動了我,每一個成功者背後都是別人看不見的付出。我想我可以克服賴牀這個問題,以我的做到來影響孩子們。

一直以來都羨慕別人用文字記錄生活,用文章表達感情。看着好友的《堅持記錄,改變一生》。也曾蠢蠢欲動,但所有的僅停留在想法,從未付諸行動,也許成功與失敗,就差這一步之遙。

記得有一次參加孩子的家長會,一位家長說,好的文章不是優美詞藻的堆砌,而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也許文字記錄沒那麼難,我們即便沒有堅實的文學功底,可我們有真感情,不是嗎?

文章的作者把感情傾注到文字裏,朗讀者把感情融入到聲音裏,任何東西傾注了感情,就會波動心絃,王千源朗讀的《老人與海》,徐靜蕾朗讀的《奶奶的星星》,文字是樸實的,透過聲音傳遞出真情實感,聽起來那麼美,那麼感人!我聽得如癡如醉。聽了蔣雯麗朗讀的《百合花開》,我情不自禁地從沙發上起來凝視了一會兒家裏的百合花,看看花蕊間有沒有水珠?

這是我第一次用文字來記錄,用文字和內心對話,第一次寫雖然稚嫩,但我邁出了第一步,我想會有我的第二次、第三次以及很多很多次的。我想以我的做到來帶領孩子們慢慢跑。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