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想別人沒想到的》說課稿大綱

《想別人沒想到的》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想別人沒想到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想別人沒想到的》說課稿

  《想別人沒想到的》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教科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略讀課文

這一組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這個專題編寫,都是在用具體的事情來說一個道理。所說明的道理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學生的思想方法。

《想別人沒想到的》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卻營造出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學生讀後能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並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根據這樣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召集、駱駝、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詞語;正確理解“密密麻麻、連綿不斷、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3、結合生活實踐,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而我的教學重點則是:通過師父(畫師)的話,來體會小徒弟畫的巧妙之處。

二、教學方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三年級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故事導入、口頭複述、圖文對照、朗讀訓練等方法。

三、教學流程

(一)、情趣導入,引出課題。

這裏通過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故事《司馬光砸缸》作爲這節課的導入,能夠讓學生對以前的知識有進一步回顧。並且因此引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

(二)、感知課文,簡單講述。

1、讓學生默讀課文,再熟悉故事,並加深對生詞的印象。

[這樣的環節設計,是要讓學生養成快速默讀的習慣,並能準確把握課文中的重點詞語。]

2、朗讀生詞,並運用詞語簡單地講述故事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考慮到後進生,因爲生詞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認真就不難,所以我選擇幾位成績不怎麼好的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中也有一次表現的機會;而簡單講述故事,則是考慮到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能夠鍛鍊口才,學會複述課文。]

(三)、抓住重點,深入探究。

1、抓住三個徒弟畫畫結果的句子。

(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讚。)

2、學生針對上面兩句話,自由提問。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考慮到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要自己去發現問題。]

3、根據問題研讀課文

①瞭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別怎麼畫?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麼畫的?

[這是讓學生自己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

4、重點知道畫師的話。

(四)、結合生活,拓展延伸。

1、講述在生活中,我們有遇到這樣的事情嗎?有想別人沒想到的嗎?

2、師: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一篇。

師講述《踏花歸去馬蹄香》故事,請學生選擇。

(五)、總結道理:

師:創新的頭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要想擁有創新的頭腦,我們應該怎麼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四、說教學反思

1、個性化學習是一種自主性學習

我所教學的《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讚。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學生將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2、個性化學習要重視學生體驗

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語文,必須加強體驗性學習。然而,由於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不同,體驗和感悟也就不一樣,學生的理解就顯示出多樣化的特點。學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悟?如何深化對教材的理解與認識?在本節教學中我採用了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的形式。

  《想別人沒想到的》說課稿2

一、背景分析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是第三單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的最後一篇課文。課文是一個小故事,講畫師提出在同樣大小的一張紙上比賽誰畫的駱駝多時,三位徒弟絞盡腦汁,各出奇招。小徒弟的構思最爲巧妙,他妙就妙在僅用一頭半駱駝和連綿不斷的山峯,就營造出了駝隊行走于山間的情境,讓觀者對駱駝的數量展開了遐想,令人拍案叫絕。課文雖是一個小故事,卻讓人讀後有所收穫:唯有出奇才能制勝。

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寓言兩則》《驚弓之鳥》《畫楊桃》《想別人沒想到的》。這四篇選文雖然形式不同,卻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用一個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一個道理,從而豐富學生的思想方法。在前三篇精讀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已能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把課文讀通、讀懂,通過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了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在本課的學習中,就是要嘗試運用這樣的方法學習略讀課文。本課中,畫師最後說的那段話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全文的重難點。學生讀懂了它,就明白了爲什麼小徒弟的畫最出色。隨後,讓學生再結合實際談談“想別人沒想到的”事例,從而切身感受“創新”這一科學的思想方法。

基於以上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運用默讀課文、完成表格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提取關鍵詞的方法,並藉助關鍵詞來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對比三位徒弟的創意,讀懂畫師的話,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結合生活實際舉例或思考,增強“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二、教法、學法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可利用。“自學報告單”來放手讓學生經歷自主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先學後教——順學而導”的`教學思想。交流與彙報中要注意“語言發展”與“思維提升”並重,淡化內容分析,強化語言積累,巧妙滲透提取關鍵詞語的方法,爲高年級學會篩選信息做好鋪墊。

三、教學構想

基於以上理解,整個課堂主要分以下三個教學板塊:

(一)自主學習

1、出示人物圖片:曹衝、司馬光、愛迪生引入本課的學習。回顧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感受人物的共同點:聰明。而這份聰明源於他們在危急時刻,在困難面前,敢於創新,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樣往往能打破事情的僵局,讓事態有了新的轉機。

2、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完成自學報告單。

(1)給帶線字加拼音。

召集露出禁不住彎彎曲曲恍然大悟

(2)摘錄詞語,完成表格內容,並請根據表格用簡練的話語說說講了一件

什麼事?

怎樣畫出駱駝的“多”畫師評價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3)思考:看了三位徒弟的畫,你有話對他們說嗎?如果有機會,你會對他們說什麼?

(二)交流點撥

此份報告單從不同的層面瞭解學情,幫助學生在夯實語文基本功的同時快速把握課文要點,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1、第一題是字詞練習,主要關注常見的容易讀錯的字音。如:召(zhào)、曲(qū),與“直”相對。這一環節教師既要揭示正確答案,更要引導學生在夯實語文基本功的同時滲透一種嚴謹科學的求知態度。

2、第二題是幫助學生抓重點詞快速提煉課文主幹,並最後形成課文主要內容,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交流時,關於大徒弟,提醒學生關注:細筆、密密麻麻、畫滿、很小很小;關於二徒弟,提醒學生關注:許許多多、駱駝頭;關於小徒弟,提醒學生關注:彎彎曲曲、連綿不斷、露出腦袋、半截脖子。

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詞語的選擇與填空,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填空的過程中學會抓關鍵詞,初步學會提取關鍵信息。

建議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遵循“扶一放”的教學原則,即先以“大徒弟”爲講評對象,明白選擇怎樣的詞語更合適,然後再放手讓學生經歷“自我修改—小組交流—全班展示”的學習過程,共同完成表格內容。

交流完表格之後,請學生試着根據表格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環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發展,強化學生運用語言的意識,並且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相機滲透“抓住關鍵信息”是講述主要內容的一種好方法。對於一些語言發展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按照“起因一經過一結果”的順序進行講述,幫助他們更好地從全文的角度把握主要內容。

3、第三題是引導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貌似簡單,實則是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敢於發表自己的真實看法,並且能把想法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

“小駱駝一駱駝頭一羣山中若隱若現的駱駝”,三位徒弟都在精心構思,也都在竭盡全力去完成畫師佈置的任務,教師尤其要引導學生抓住“細筆、密密麻麻、畫滿、很小很小”等詞語,設身處地地思考大徒弟和二徒弟也是動了一番腦筋才下筆的,但卻輸在“大衆思維”上。小徒弟真正過人之處在於善於動腦,勤于思考,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

這一環節,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讓他們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然後再請學生結合插圖和畫師的話思考,感受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獨特思維,凸顯小徒弟的絕妙之處。

(三)拓展提升

1、請學生自由交流從這個故事中得到的啓示。可以結合開課前提到的幾個人物,加深體驗和認識:遇到難題,他們都能沉着應對,積極思考,他們都有創新的思維,能想到別人所沒有想到的……

2、讓學生回想:自己有想到過別人沒想到的事嗎?全班交流。這一環節是充分尊重編者的意圖,將課文中“小泡泡”的內容進行分享與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表述,使學生在說話練習中嘗試運用學過的語言,學以致用。

3、拓展《蛙聲十里出山泉》《踏花歸來馬蹄香》的故事,請學生參與其中,打破常規思維,迸發出奇思妙想的火花。建議教師請學生講述這些故事,將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