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三角形》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爲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爲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方法: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啓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遊戲法: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以遊戲的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啓發探索法: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啓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啓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1)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圖形拼圖一幅。

(3)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爲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爲了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繫在一起,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繫,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爲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2)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1)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衆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2)看圖拼圖找三角形:

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

這些拼圖像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3)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

五、延伸活動:

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爲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爲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 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爲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範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爲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爲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啓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遊戲法: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以遊戲的

不錯的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啓發探索法: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 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啓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啓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⑴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⑵圖形拼圖一幅

⑶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爲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爲了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繫在一起,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繫,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不錯的爲了小學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爲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

不錯的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⑵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⑴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衆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圖拼圖找三角形:

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

這些拼圖像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⑶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

四、延伸活動:

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認識三角形》。下面我就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這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下面我首先對教材進行簡要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幫助學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體驗和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本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並且在上學期學生已經相對集中地認識了角,認識了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平行和相交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爲進一步學習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例一首先提供現實背景讓學生從中找到三角形,並說說生活中看到過的三角形,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讓學生動手做出一個三角形,從而體會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並抽象出圖像,進而介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例二則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係,發現三角形兩條邊的長度和大於第三邊。教材還安排“想想做做”,讓學生通過畫圖、觀察、操作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爲這節課的教學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使學生聯繫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瞭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2)使學生在認識三角形有關特徵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徵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體會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並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教學目標,我制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瞭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難點:探究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原理。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感知並理解掌握新知識。

學法:在學法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擺小棒,畫方格紙以及圍釘子板等手段,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我把教學過程分成以下5個部分

(一)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課開始,首先呈現例1的場景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說說場景圖中有學習過的哪種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並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然後讓學生在場景圖中找出三角形,並沿着三角形的邊指給同桌看一看,再要求學生繼續列舉一些生活中見到過的三角形的例子。

簡潔的開場,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營造寬鬆的學習氣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架起了生活和學習的橋樑。

(二)動手操作,概括特徵

在學生腦海中已經有了三角形的表象後,要求學生自己利用材料自己動手創造一個三角形,預設:用小棒擺、釘子板上圍、利用三角尺畫等,然後展示交流學生的成功作品,並要求學生說說你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繼續觀察場景圖中的三角形和成功作品,啓發學生思考圍成一個三角形,小棒和小棒之間應該怎樣擺,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指生說說想法,再組織全班交流,明確:要圍成一個三角形,那麼相鄰兩根小棒端點和端點相連,教師在黑板上板演畫一個三角形,強調圍成的含義,讓學生自己糾正錯誤,再要求學生在本子上畫一個三角形並自學書上第22頁下面的圖,瞭解三角形各個部分的名稱,然後教師結合圖形講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並讓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標出各部分名稱。最後再次組織學生觀察這些三角形,提問有什麼相同之處,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想法,指生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總結,使學生明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它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這是三角形的特徵,要求多名學生說說三角形的特徵和圍法,加深印象。

操作讓直觀圖形給學生留下豐富的表象,爲學生進一步提升對圖形的理性認識奠定基礎,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讓學生親歷操作的過程,有助於加深學生對圖形特徵的深刻體驗,強化圍法,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探索規律

這部分,我分爲三個層次:

1.動手操作,發現問題

通過談話引導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度分別爲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任選三根圍一圍,觀察能否圍成三角形,組織學生進行操作,然後進行展示與交流,在交流中明確不是所有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能否圍成三角形和三根小棒的長度有關。

2.小組合作,探究規律

提問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小組合作探究,並提出要求:①請組長將組內的4中情況填寫在記錄紙上。②小棒的長度不同:紅(10cm)、白(6cm)、黃(5cm)、綠(4cm)。③每種情況多次實驗,確定是否能圍成後再記錄。學生操作填寫並3彙報操作結果:10釐米、6釐米、5釐米的能圍成,還有6釐米、5釐米、4釐米的也能圍成,10釐米、5釐米、4釐米不能圍成,10釐米、6釐米、4釐米也不能圍成,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分類板書。然後提問你覺得小棒的長度怎樣變化就可以圍成呢?讓學生自主驗證,集體交流總結得出把兩條邊的長度加起來與第三邊比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條邊長長度的和第三邊。

3.推廣驗證,得出結論

根據學生上面的回答進行研究,要求學生分別從能圍成與不能圍成中選一種情況寫出兩邊之和與第三邊比較的式子?指生回答,教師就其中一種進行板演5+610,5+106,6+105;4+6=10,4+106,6+104,接着要求學生觀察在什麼情況下,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三角形?先在小組中討論,全班交流,在指生交流得出結果:兩條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邊,就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大於。出示三組數:2cm、4cm、6cm;5cm、2cm、5cm;6cm、2cm、5cm,要求學生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生先獨立操作思考,指生回答並說明理由,深化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原理。

讓學生在矛盾和困惑中,產生探究的慾望,經歷由困惑到明瞭的過程,在認知失衡後實現順應,達到新的平衡,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策略。

(四)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對於練習我是這樣設計的,“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畫三角形,放手讓學生獨立畫一畫,同桌互相檢查,訂正錯誤,教師強調畫法,再要求學生說說畫出的三角形分別是用幾條線段圍成的、各有幾條邊、幾個角和幾個頂點,強化三角形的特徵。接着是第3題,在圖中找最近的路線,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出從學校到少年宮的所有路線,接着獨立思考從中找到最近的路線,思考原因,要求多名學生髮表意見,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原理。

通過練習活動,有利於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感受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

(五)回顧反思,總結延伸

在課結束之前,讓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

通過總結,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加深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的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因此它是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基礎。它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較我的感性認識,也能初步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根據上述“三角形的認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規律,以及我校協同教育實驗的有關理論,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分類能力。

3、養學生自定向、自運作、自調節、自激勵的“四自”能力及小組協作能力。

重點是掌握三角形的意義、特徵,並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難點是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爲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準備的教具與學具有:電腦軟件、小棒、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圖片。

二、說教法、學法

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傑認爲:“邏輯——數學的真理……並非是由客觀對象抽取出來,而是由主體施加於對象之上的動作,從而也就是主體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於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

現問題,“創造”新知識,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慧,增長才幹。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啓發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實施小組協同教學模式,體現如下的教學理論:

(1)主客體發展統一論。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自覺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四有”有機結合論。“協同學習”強調系統內在的自主組織性,協同教育以學生的自我發展爲核心,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四導”(導向、導行、導評、導勵)培養學生的“四自”(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能力,使學生得到自我發展。

(3)“協同效應”強化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針對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本節課通過組織小組學習,強化師生、生生的協同效應,促進良好學習狀態的產生,提高教學的效益。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結合本校的協同教學實驗,我把本節課分爲四個聯合會進行教學。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目標定向

這一階段,教師通過創設情景激情引趣,複習舊知,提問設疑等手段,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爲學生學習新課作知識上、方法上、心理上的準備,然後在教師引導下,確定學習目標。這一階段要求教師抓準知識的生長點去引導。在《三角形的認識》中,學生已有了什麼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和角的分類的知識

(電腦演示),這些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與“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當老師出示紅領巾問:紅領巾的外形是什麼圖形?當學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後,我馬上提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板書),對於三角形你認爲應該學些什麼?由於學生在學習角的認識中懂得了什麼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角的分類等知識,所以,他們很快便自行確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①什麼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②它有什麼特點③怎樣分類?這樣,在目標定向這一環節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階段:操作實踐,探求新知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把數學學習看作一種活動,他反覆強調:“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幾何形體的教學又是實驗直觀幾何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能力,通過對圖形的特徵的觀察和實踐活動的驗證,增強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1、引導操作,學習新知

在學習三角形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時,我要求同桌的同學配合分顏色圍圖形,他們圍出了以下這樣的一些圖形:

紅色綠色橙色紫色

紅色、綠色、橙色圍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如果把這些小棒都看作是線段的話,你能說說什麼是三角形嗎?由於學生有了活動、實驗的基礎,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並能說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邊、頂點和角等(電腦演示),通過觀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板書)。通過讓學生判斷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2、操作演示,應用新知

生活處處有數學,“任何的一個數學知識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學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認識後,我請他們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學生都很踊躍地舉手發言,但如何把這些生活原型再現於課堂,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呢?我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這些生活原理再現在學生的面前,並提出了這樣的一

個問題:“爲什麼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麼特徵呢?”然後讓每組的同學都拉一拉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了“三角形不易變形”的特徵(板書),再通過修椅子的活動錄像得以證實,這樣,就把教師“教數學”變成了學生創造性地學“數學”,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學。

3、小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進行邏輯思維最基本的單位,更使邏輯思維正確地進行,概念必須明確,而要做到概念明確,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內涵”。接着,再引導學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個個事物,當“一個個事物”多得不用枚舉,或者不必要枚舉時,可以用一類類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狀各種各樣,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勝一一枚舉,但可以按它的內角或它的邊分類。這節課我們先按角對三角形分類,上課前,同學們都剪了一個自己認爲最特別的三角形,我讓他們觀察三角形的角,並分別在角內寫上角的名稱,然後在小組中,把同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類,看可以分成幾類,然後讓小組彙報,有的說:“三角形的角有一個鈍角、兩個銳角的”,“有一個直角、兩個銳角的”及“三個都是銳角的”。除了這三個情況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情況呢?通過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況的三角形,然後我再請個別小組把他們組中的三角形,按這三類分好,貼在黑板上,接着讓同學對第一類三角形進行起名,然後再通過比較分析,得出“鈍角三角形”這個既簡單又能突出這類三角形特徵的名字。最後讓學生利用這一起名的方法,給另兩類三角形起名。

至此,學生根據一定的標準,依從一定的規律,以三角形的載體,通過自己運作,進行了一次邏輯思維訓練,然後通過閱讀課本和觀看電腦演示,系統一整理已學的知識,再讓他們在組內說說學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通過看三角形的其中一個角,猜猜是什麼三角形,使學生更明確地認識到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個角是銳角的就不能確定它是什麼三角形, 必須是三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纔是銳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階段:互測互評鞏固深化

這一階段,主要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並進行相應的基本性、提高性、綜合性、拓展性的練習與檢測,使學習得以鞏固,並在應用知識的同時,對照目標檢測自己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與調節(邊電腦演示)。最後,我出示了一組拼組圖形(電腦演示),讓學生觀察,這些拼組圖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並讓他們利用組內的三角形拼組一些有趣的圖形,說說這些圖形分別用到了哪些三角形。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聰明才智能和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鍛鍊。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系統建構

這一階段的總結評價是必要的,是對整一節課在知識上、方法上、態度上的總結與評價,應充分引導學生自評,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此外還應對本節學習的知識質穎解惑,把舊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系統中。形成知識網絡,爲下一階段的學習作知識上、方法上的準備。

至此,結束整節課的教學,在設計過程中,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問題,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導。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5

一、說教材

《認識三角形》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上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角,初步認識了三角形,但對三角形的三邊關係未曾探索,本課將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係,理解任意二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教材給我們提供2個例子,例題1提供場景圖讓學生觀察,並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聯繫日常生活說說還在哪裏看到三角形。通過找和說喚起學生對三角形初步認識的回憶,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題2讓學生任意選三根小棒圍一個三角形,在此活動基礎上我增加了讓學生找出第三邊的長度範圍,這樣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第三邊的長度是有一定範圍的,更容易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最後教材還安排"想想做做",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規律等方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爲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知識經驗。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新課標的要求"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知道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2.能判斷三條線段的長度能否組成三角形。

過程與方法:1.在學生探索三角形三邊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2.在學生探索發現規律後,培養學生自主總結得出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鼓勵學生探索發現,培養學生小問題大鑽研的精神。

2、在數學中很注重結論的嚴謹性,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四、 說教法學法

在教法上採用實驗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並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髮展爲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在學法指導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借鑑杜威"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分成5人學習小組,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想一想,猜一猜,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五、說教學過程

1、聯繫生活,提出問題:出示情景圖,找出圖中的三角形。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數學生活化。學生聯繫生活說說見到過的三角形,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繫,生活數學化。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再抽象出圖形讓學生認識,教師並介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讓學生思考:三角形是由三條邊組成的,那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搭成三角形呢?

2、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小學生好奇、好動,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教師要千方百計爲學生提供操作的機會,手腦並用,化抽象爲具體,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在動手操作中激發出創新的潛能,體驗到發現的樂趣、成功的愉悅。

第一層次是動手操作,發現問題;爲每組同學準備好的4根小棒(10釐米、8釐米、5釐米、2釐米),任選其中的3根圍一圍。並設計"從中你有什麼發現?"爲學生自主學習搭建一個平臺,讓學生在更自由、更廣闊的空間中去合作、探索和發現。學生在小組的合作與探究中發現不是任何三根棒都能搭出三角形的。事實推翻了學生頭腦中以前的錯誤認知,激起了思維的矛盾,使學生不得不重新認識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這種重新認識是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認識上的第一層次。

第二層次是小組合作,探究規律;我抓住契機巧妙設疑:任意選擇三根小棒,爲什麼有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祕密?提出活動二的要求:給你兩根小棒,一根10釐米,一根8釐米,你還能配多長的小棒和它們組成三角形?兩人合作把小棒的長度量出來,比一比誰配的小棒最短?誰配的小棒最長?課堂上,學生小組的合作交流、形成頭腦風暴,我有充分的時間去關注學生的動態生成,多方面的深入瞭解學生的情況,及時點撥。接着組織學生交流,交流時適時運用幾何畫板演示驗證。從而使學生知道第三條邊的長度是有一定範圍的,這種初步認識是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認識上的第二層次,也是學生思維發展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

第三層次是推廣驗證,得出結論。第一步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長度,用語言敘述三角形的三邊關係;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把結論寫規範。重點幫助學生理解"任意"兩字,我這樣引導學生思考:剛纔活動一中10釐米、8釐米、2釐米不能圍成三角形,那10釐米和8釐米的和也大於2釐米的,爲什麼不能圍成三角形?你認爲對於三角形三邊關係,怎樣表達更嚴密?最後學生終於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對"任意"二字的理解,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之間關係的認識得到了深化。這種深化的認識和理解是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認識上的第三層次。

3 深化認知,拓展應用。

基礎練習 在線測試,接着實時反饋測試情況。這部分的練習鞏固了基本的知識點,強化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對組成三角形的規律的認識,掌握更好的判斷方法——較短兩條線段之和大於第三條線段,便可構成三角形。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6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識平面幾何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總結出來一句話是先入爲主,容易形成定勢。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這不僅使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的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觀察瞭解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樣的特徵。出示三種圖形,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你們看,正方形有四條邊,上下面的邊長和左右兩條邊平平的,四條邊都相等。這個圖形像什麼?等

設計此活動的主題是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中國傳統的幼兒園數學教學非常的死板、機械,不僅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使很多老師越教越煩,還讓很多幼兒越學越厭,那怎樣才能使幼兒全身心的、主動地投入學習、探索之中呢?那首先就要對幼兒進行數學興趣的培養,才能激發幼兒學習慾望,也才能達到“先入爲主,容易形成定勢”的目的。

我在本次教學活動中的3點嘗試:

1、運用遊戲教學,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遊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遊戲活動,同時能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2、開展“連連看”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開展連連看活動能促進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圖形增強直觀形象,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易於感知。

3、讓幼兒自己動手畫畫,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自己動手畫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圖形能引起大腦的積極思維,因爲大腦皮層的分析和綜合活動來自運動器官傳輸過來的信號,當幼兒認知變爲幼兒自己動手畫圖形的轉變時,就會使大腦皮層的細胞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引起高漲的學習興趣,來提高學習的質量。

所以該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總結,對此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分別以下幾點:

1、先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認識,再複習和鞏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性。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爲第一個目標: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三種形狀和特性。希望幼兒能在舉行的活動中讓掌握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小班幼兒是通過環境、圖形的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題、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品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品準備:1.紅、藍、綠剪紙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各6張。

2.紅、藍、綠若3條。請N名小班幼兒上前進行“連連看”。

知識準備: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出臺的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教學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之外,還從中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常見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在此活動中,我設置了掛“圓形、正方形、三角”燈籠識辨圖形的情景,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圖形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爲以幼兒爲主體,教師以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二)教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角,要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更多探索活動,這不僅提高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幾何圖形。

2、交流法:幼兒之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學習的快樂,因爲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序

1、認識幾何圖形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複習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種幾何圖形,並通過眼看(觀察)、腦想(想象)、連連看、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三種幾何圖形的區別。

2、結束活動

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一起做遊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幾何圖形。

3、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形狀。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出臺的新《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認識三角形》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爲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爲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爲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範疇,從幼兒感知

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爲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爲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爲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啓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遊戲法: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以遊戲的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啓發探索法: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啓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啓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⑴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⑵圖形拼圖一幅

⑶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爲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爲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繫在一起,進一步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繫,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新知,又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爲小學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爲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

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⑴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⑵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⑴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衆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圖拼圖找三角形:

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

這些拼圖像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幾個三角形?

⑶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三角形的特徵。

五、延伸活動:

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幾根冰糕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