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認識三角形》的說課稿

《認識三角形》的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認識三角形》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識三角形》的說課稿
  《認識三角形》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認識三角形》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上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角,初步認識了三角形,但對三角形的三邊關係未曾探索,本課將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係,理解任意二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教材給我們提供2個例子,例題1提供場景圖讓學生觀察,並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聯繫日常生活說說還在哪裏看到三角形。通過找和說喚起學生對三角形初步認識的回憶,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題2讓學生任意選三根小棒圍一個三角形,在此活動基礎上我增加了讓學生找出第三邊的長度範圍,這樣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第三邊的長度是有一定範圍的,更容易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最後教材還安排"想想做做",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規律等方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爲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知識經驗。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新課標的要求"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知道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2.能判斷三條線段的長度能否組成三角形。

過程與方法:

1.在學生探索三角形三邊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2.在學生探索發現規律後,培養學生自主總結得出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鼓勵學生探索發現,培養學生小問題大鑽研的精神。

2、在數學中很注重結論的嚴謹性,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三、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在教法上採用實驗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並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動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髮展爲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在學法指導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借鑑杜威"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分成5人學習小組,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想一想,猜一猜,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師:孩子們,春天到來了,陽光明媚,春暖花開,如果能到郊外去玩玩兒,那該多好啊,瞧,一羣孩子已經來到了公園門口?仔細看看,這幅圖上有那些圖中哪些物體形狀是三角形的?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三角形的?

師:既然生活中有這麼多三角形。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趣的三角形。(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點評:既然生活中有這麼多三角形。會很快激起學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慾望,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二、操作感知三角形的特徵

1、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並找出三角形的特徵

師:三角形是我們的朋友,它爲我們日常生活、建築業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看,這些實物圖和標誌牌上都有三角形,(課件出示例1的圖的三角形),請仔細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的共同特徵。再說說什麼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形(讓學生充分觀察,自己總結出特徵)歸納: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對照圖形,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看,什麼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引導學生得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

2、畫三角形並理解三角形的特點

師:請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你喜歡的三角形,畫好後,和你的同桌說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3、辨一辨並得出判斷三角形的條件

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朋友畫的三角形,畫得怎樣?

師小結: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首先要看是不是有三條線段,其次看這三條線段是不是圍攏了。

(2)操作:第53頁課堂活動第1,2題,按要求在本子上畫出三角形,並相互檢查。

(3)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練習十第1題

[點評:學生對三角形並不陌生,早在一年級認識圖形時就初步認識了,只不過沒有對三角形的特徵進行認識,所以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在觀察中概括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三、感知三角形的特性

(1)師: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物體的形狀都是三角形的,如:電線杆架、房架等等。爲什麼要設計爲三角形而不設計爲其它的圖形呢?還有我們來看小兔家和小狗家的籬笆,誰的更好呢?

請大家猜一猜三角形到底有什麼特性呢?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2)師:這是同樣的木條,用同樣的方法,做成的四邊形和三角形,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拉一拉,你有什麼發現?

生:四邊形輕輕一拉,形狀和大小都變了,而三角形用力拉後,發現形狀和大小都不變。

(3)師小結:說明三角形比較牢固,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4)舉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三角形的這個特性嗎?

(5)師:瞭解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我想請孩子們來幫幫我。師演示可搖晃的'長方形,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把這個四邊形固定下來呢?

[點評: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通過拉一拉的實踐性的比較活動,去感受三角形與四邊形在穩定性方面的差別,從而理解生活中很多建築做成三角形形狀的理由,不是要讓學生記住三角形不容易變形這個結論。]

四、鞏固練習

練習第54頁第4題。

五、課堂總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認識?

  《認識三角形》的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

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爲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爲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

(一)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爲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範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爲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爲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啓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1、遊戲法:

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以遊戲的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啓發探索法:

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啓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啓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3、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1)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圖形拼圖一幅。

(3)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爲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爲了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繫在一起,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繫,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爲了小學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的是爲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2)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1)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衆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2)看圖拼圖找三角形: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這些拼圖像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3)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

  五、延伸活動:

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認識三角形》的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認識三角形》。下面我就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這三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下面我首先對教材進行簡要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幫助學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體驗和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本課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並且在上學期學生已經相對集中地認識了角,認識了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平行和相交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爲進一步學習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教材安排了兩道例題。例一首先提供現實背景讓學生從中找到三角形,並說說生活中看到過的三角形,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讓學生動手做出一個三角形,從而體會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並抽象出圖像,進而介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例二則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係,發現三角形兩條邊的長度和大於第三邊。教材還安排“想想做做”,讓學生通過畫圖、觀察、操作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爲這節課的教學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使學生聯繫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瞭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2)使學生在認識三角形有關特徵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徵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體會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並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3.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教學目標,我制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瞭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難點:探究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原理。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感知並理解掌握新知識。

學法:在學法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擺小棒,畫方格紙以及圍釘子板等手段,及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

  三、說教學過程

我把教學過程分成以下5個部分

(一)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課開始,首先呈現例1的場景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並說說場景圖中有學習過的哪種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並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然後讓學生在場景圖中找出三角形,並沿着三角形的邊指給同桌看一看,再要求學生繼續列舉一些生活中見到過的三角形的例子。

簡潔的開場,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營造寬鬆的學習氣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架起了生活和學習的橋樑。

(二)動手操作,概括特徵

在學生腦海中已經有了三角形的表象後,要求學生自己利用材料自己動手創造一個三角形,預設:用小棒擺、釘子板上圍、利用三角尺畫等,然後展示交流學生的成功作品,並要求學生說說你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繼續觀察場景圖中的三角形和成功作品,啓發學生思考圍成一個三角形,小棒和小棒之間應該怎樣擺,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指生說說想法,再組織全班交流,明確:要圍成一個三角形,那麼相鄰兩根小棒端點和端點相連,教師在黑板上板演畫一個三角形,強調圍成的含義,讓學生自己糾正錯誤,再要求學生在本子上畫一個三角形並自學書上第22頁下面的圖,瞭解三角形各個部分的名稱,然後教師結合圖形講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並讓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標出各部分名稱。最後再次組織學生觀察這些三角形,提問有什麼相同之處,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中說說自己的想法,指生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總結,使學生明確: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它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這是三角形的特徵,要求多名學生說說三角形的特徵和圍法,加深印象。

操作讓直觀圖形給學生留下豐富的表象,爲學生進一步提升對圖形的理性認識奠定基礎,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讓學生親歷操作的過程,有助於加深學生對圖形特徵的深刻體驗,強化圍法,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探索規律

這部分,我分爲三個層次:

1.動手操作,發現問題

通過談話引導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度分別爲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任選三根圍一圍,觀察能否圍成三角形,組織學生進行操作,然後進行展示與交流,在交流中明確不是所有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能否圍成三角形和三根小棒的長度有關。

2.小組合作,探究規律

提問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小組合作探究,並提出要求:

①請組長將組內的4中情況填寫在記錄紙上。

②小棒的長度不同:紅(10cm)、白(6cm)、黃(5cm)、綠(4cm)。

③每種情況多次實驗,確定是否能圍成後再記錄。學生操作填寫並3彙報操作結果:10釐米、6釐米、5釐米的能圍成,還有6釐米、5釐米、4釐米的也能圍成,10釐米、5釐米、4釐米不能圍成,10釐米、6釐米、4釐米也不能圍成,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分類板書。然後提問你覺得小棒的長度怎樣變化就可以圍成呢?讓學生自主驗證,集體交流總結得出把兩條邊的長度加起來與第三邊比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兩條邊長長度的和第三邊。

3.推廣驗證,得出結論

根據學生上面的回答進行研究,要求學生分別從能圍成與不能圍成中選一種情況寫出兩邊之和與第三邊比較的式子?指生回答,教師就其中一種進行板演5+610,5+106,6+105;4+6=10,4+106,6+104,接着要求學生觀察在什麼情況下,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三角形?先在小組中討論,全班交流,在指生交流得出結果:兩條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邊,就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大於。出示三組數:2cm、4cm、6cm;5cm、2cm、5cm;6cm、2cm、5cm,要求學生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生先獨立操作思考,指生回答並說明理由,深化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原理。

讓學生在矛盾和困惑中,產生探究的慾望,經歷由困惑到明瞭的過程,在認知失衡後實現順應,達到新的平衡,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策略。

(四)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對於練習我是這樣設計的,“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畫三角形,放手讓學生獨立畫一畫,同桌互相檢查,訂正錯誤,教師強調畫法,再要求學生說說畫出的三角形分別是用幾條線段圍成的、各有幾條邊、幾個角和幾個頂點,強化三角形的特徵。接着是第3題,在圖中找最近的路線,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出從學校到少年宮的所有路線,接着獨立思考從中找到最近的路線,思考原因,要求多名學生髮表意見,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原理。

通過練習活動,有利於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並感受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

(五)回顧反思,總結延伸

在課結束之前,讓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

通過總結,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加深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