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梯形的認識》說課稿

《梯形的認識》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梯形的認識》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梯形的認識》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認識》是小學數學蘇教版實驗實驗教材第八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二課時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之上學習梯形的認識的。在整個小學階段屬於最後一類直線型平面圖形,與前面已學的各種圖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繫(可以相互轉化)。所以新課標指出:這一學段的教學,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形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空間觀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二、學情分析:

本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和平行及平行線間的距離等有關內容,爲本課教學作好了一定的知識、技能準備。梯形雖然是學生初次接觸的圖形,但在生活實際中,學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難準確的抽象出它的本質屬性,另外對於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瞭解梯形各部分名稱;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質特徵,認識幾種特殊的梯形及其屬性;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類比歸納、操作想象等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

2、過程方法目標: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活動。

3、情智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審美情趣,感受數學中的轉化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梯形的本質屬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會作梯形的高。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質屬性。

四、教學方法

本課設計理念爲:

●課堂教學首先是情感成長的過程,然後纔是知識成長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數學學習理應成爲學生享受教師服務的過程。

基於以上理念,教學中,我遵循"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改思路,力求體現教學中的主動學習原則、最佳動機原則、階段漸進原則及直觀性原則。主要採用瞭如下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採取"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2、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適時運用CAI課件和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五、說教學流程:

對照新課程理念、教學目標及學情實際,我嘗試構建一種探索性數學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模式,主要分爲:"初步認識梯形—→操作體驗,瞭解特徵—→操作探究,深化新知—→遊戲活動,拓展新知—→交流評價,總結昇華"五大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分類比較,初步認識梯形

1、組織教學,複習引入: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本質特徵是(揭示:兩組對邊平行)

2、引出畫面(找出不是平行四邊形的四邊形):請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圖形,並分爲兩類,說明分類依據。(同中求異: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3、揭示課題:梯形

4、生活感悟:聯繫實際,說說生活中有哪些有一個面類似於梯形的物體?( PHOTOSTORY演示)

引導觀察比較,激發探索動機,培養髮現意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結合生活畫面引入新課,並通過兩次遞進式分類比較(異中求同和同中求異),直逼梯形的本質屬性: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形成梯形特徵認知的基礎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經驗,讓學生體驗數學源於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聯繫生活實際,引發思維共振,培養髮現能力

  二、操作體驗,瞭解特徵

1、做梯形:你能做出一個梯形來嗎?(學生用紙折、畫、釘子板圍等,給學生時間,然後彙報,展示結果。)

2、說特徵:剛纔你們在做梯形的時候發現梯形有什麼本質特徵嗎?(指名3-4人回答,小結板書: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3、比較異同: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比較,有什麼不同呢?(學生先小組說,再指名2—3名學生回答)。

4、說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稱。(引導自學課本第47頁,教學梯形各部分名稱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5、畫一畫,量一量:畫出一個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稱並作高。

本環節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比較、交流和討論,從中認識梯形,發現梯形的基本特徵,認識梯形的高,認識等腰梯形。

高的意義指的是兩底間的距離;並明瞭兩底間的垂線段(高)有無數條。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徵,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既符合直觀性原則,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動一:利用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任選其一,沿直線剪一刀,變成一個梯形。

(說明:破壞一組平行線)

板書:直角梯形

活動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線剪一刀,變成一個梯形。

(說明:創造一組平行線)

活動三:利用一條類似於長方形紙條,沿直線剪一刀,變成一個梯形。

(討論交流、歸納小結:等腰梯形)

說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兩種特殊形式。

引導主體參與,預設活動進程,強化發現能力

本環節,以小組合作、操作探究爲主,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轉換,進一步加深了對梯形本質屬性的理解,同時又認識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獨特屬性。主要優點有:

1、通過觀察思考,合作交流,動手實踐,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符合新課程要求。

2、由共性到異性,由表象感知到創造新知,體現階段漸進性原則,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

3、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開放性動態學習進程,沒有刻意區分梯形與各種圖形的特徵差異,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體現比較、歸納的數學思想。

  四、遊戲活動,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圖,設疑:圖中你能找出幾個梯形?這個梯子最多能達到多高的高度?(見課件)

2、拼一拼:

①利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出一種你熟悉的圖形。

②利用多種梯形圖片,擺出一種最喜歡的圖案。

創設問題情境,深化思維層次,構建知識體系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新課程理念。

2、教會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新知、拓展思維、加深認識,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

3、在拼擺中滲透轉化思想,爲梯形的面積推導作鋪墊,構建新知學習的立體框架。

  五、交流評價,總結昇華

1、小結全課:

談談你的收穫及感想。

2、集體評價:

自評、互評自己在本課中的表現。

完善知識結構,訓練思維品質,昇華發現能力

①通過人性化語言,體現以人爲本思想。

②引入互動評價方法,交流活動感受,形成自我反饋機制。

  六、課堂評價

本節課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比較爲主線,以師生互動、自主探究爲主要方式,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互動生成的動態結構模式,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取得了課堂教學的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