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大綱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月光曲》是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展現了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不僅語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極富感染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藝術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引導學生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樂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根據樂曲的旋律,瞭解樂曲的內容,引導學生感悟“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變成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把語文課堂變成學生能力發展的訓練場,我認真地分析、研究,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能力,有機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倒敘教學法、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糅合,展開了本課的教學。

針對高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的要求,我指導學生採用課前預習法、課堂質疑問難法、合作學習法、課後延伸法、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設計

  (一)調動情感,激發興趣。

這篇課文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經歷較遠,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親密接觸故事內容,而不僅僅是作爲一名旁觀者來看故事呢?我想:有效地搭建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樑,對我來說是責無旁貸的。上課初始,我有意設計了一個“闖關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的片斷,並展示一句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隨後顯示各關內容:

1、請你根據樂曲和這一句話,猜一個人,說出曲名。

2、你能簡單地向大家介紹貝多芬嗎?(他的生平,或他的著名作品,或者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談談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讓學生課前充分預習,學生肯定會積極踊躍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能輕鬆地讓學生認識到:貝多芬是一個傑出的音樂家,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他願意用音樂爲窮苦人造福;同時他還是個意志頑強的人,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還能創作出那麼震撼人心的鉅作,這些作品曾經使許多人振奮精神,鼓舞人們在逆境中揚起生活的勇氣。正因爲認識的深入,學生在貝多芬高尚情操的薰陶下,個人情感的調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此時教師再相機提問:你知道這麼優美的《月光曲》,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嗎?以此揭題,爲學生創設了主動學習的.氛圍,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做了很自然的鋪墊。

  (二)再現情境,誦讀內化。

這篇文章是寫《月光曲》的創作過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體描寫月光曲的呢?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在具體學習課文時我採用了倒敘教學法,引導學生直奔重點。這一段的重點是瞭解《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意境,可是文中並沒有直接描寫樂曲的琴聲、節奏、旋律等,學生僅憑皮鞋匠兄妹倆聽到琴聲而產生聯想的句子來了解樂曲,只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爲此,在教學重點段時我採用了以讀促講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地品讀皮鞋匠兄妹產生聯想的段落,然後點學生示範讀,讀後相互評議(主要從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展開),評議後再試讀。在反覆多次的朗讀後我再請學生說說讀了這一段文字的感受,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兄妹倆是根據什麼想象出這樣美好的畫面呢?”“是根據貝多芬彈奏的曲子的琴聲來想象的。”“這琴聲有什麼特點?”“應該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還應該有輕有重。”“這其實就是曲子的旋律呀!那麼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說得出嗎?

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顯現“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捲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涌”的動畫,並配上相應的三個片斷的樂曲,組織學生細緻觀察、討論,分別引導學生概括出樂曲三個片斷的特點:柔和舒緩、有力、高昂激越。教師播放課件引着孩子們欣賞、想象、感悟;鼓勵他們展開想象,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配樂表達樂曲的意境:一望無際的大海在夜晚顯得格外寧靜,一輪皎潔的明月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緩緩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銀光一點點鋪在海面上,霎時間,月亮越升越高,銀光鋪滿海面,銀色的大海顯得無比壯觀,月亮在縷縷輕紗似的雲彩裏穿行。突然海面上颳起大風,捲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斷地朝岸邊涌來,此時的大海完全沒有了先前的溫柔,到處是波濤洶涌……

最後請他們輕聲跟着老師伴隨畫面、音樂有感情地誦讀,因爲前面有了感情朗讀的基礎,所以有相當的學生已經能夠輕鬆地背誦這段文字了。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爲孩子們搭建學習的橋樑,以多媒體手段再現情境,通過各種方式的感情朗讀引導他們的情感與文本、樂曲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感悟到樂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輕鬆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點,不經意間也教會了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展開聯想的方法,使學生的積累、感悟逐漸內化。

  (三)引導探究,情感昇華。

如此優美的樂曲,貝多芬創作的靈感是什麼呢?肯定有學生說是因爲當時的環境(蠟燭吹滅了,清幽的月光照進小屋,屋裏顯得寧靜、明亮、美好)使得貝多芬產生了靈感,創作出這首曲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爲什麼這首曲子的節奏、旋律會有如此明顯的三個片斷的變化呢,這三個片斷的旋律跟什麼有關呢?”我意味深長地提出這個疑問,並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文,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展開探究。故事的起因是貝多芬到萊茵河畔的小鎮上演出,一天夜裏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的心情輕鬆平靜,這正如第一樂段的輕鬆舒緩;而後當貝多芬聽到有人彈奏自己的樂曲以及兄妹倆的談話內容時,心裏十分感動,產生了對盲姑娘兄妹的同情之心,繼而走進茅屋爲盲姑娘彈琴,當時的心情無疑有些激動,這正象第二樂段旋律漸強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認出貝多芬,貝多芬因爲能在這樣的小鎮上遇到盲姑娘這樣的知音而更顯激動,因此思如泉涌,更加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於是即興創作《月光曲》,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進入高潮。

這樣細細分析,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原來《月光曲》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盲姑娘,貝多芬是爲遇到盲姑娘這樣熱愛音樂、深知音樂的知音而創作此曲的,文章藉助窮鞋匠的想象來表達了蘊含在《月光曲》中貝多芬的內心的情感變化。自然而然地,難點就輕鬆地突破了。“那麼《月光曲》的故事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呢?”“我感受到了貝多芬的善良和偉大,善良表現在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偉大表現在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作爲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我覺得他的人格很高尚,很讓人敬佩!”“如果貝多芬沒有對盲姑娘那種高尚而真摯的情感,他肯定創作不出《月光曲》。”此刻,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知、明理、悟情、抒懷,在貝多芬美好情感的薰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昇華。

  (四)拓展創作,展現個性。

爲了使課外學習成爲課堂的延伸和補充,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爲能力,我特意設計了一項課後選擇練習:請你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月光曲》的來歷,着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寫(你可以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或貝多芬,或盲姑娘甚至是皮鞋匠)。屆時將選錄優秀的作品進入班級的版報、網站,予以獎勵。同學們積極踊躍地參與了此項活動,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不知不覺的選擇學習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獨特的個性色彩!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2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了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上,充分給予學生主動權,讓學生自己去想,去說,去做。教師引導鼓勵自己的見解,把活躍的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交往,共同發展,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轉向學生髮展,由教師"教"向學生"學"轉移。

《語文課程標準》又規定,五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揣摩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教師在課堂中應注重閱讀,儘量多給學生時間去閱讀課文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聯想,對話描寫等等表現手法,使得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於一體。

第一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段(第1—10自然段):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課文可以分爲兩段。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五,六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以及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月光曲》一課教學的總目標制定如下:

學會7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能用"格外,彷彿"造句。

進一步學會藉助課題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通過朗讀,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進一步學會藉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及分辨實際事物和聯想部分;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

4、課時安排

本課計劃3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按課後練習2中的(1)(2)小題問題研讀課文2—7自然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是:根據課後練習2中的第(3)小題研讀課文第8—10自然段。學生領會課文表現的意境並能有感情地配樂朗讀第9自然段並背誦。

  三、說教法學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下通過教師所講的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知識的。這種觀察和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是一種積極的思維。從這一點出發,本節課教法的知道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整節課的教法設計體現了"以訓練爲主的教學基本模式",儘量讓學生動腦,動口,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精講,善導,激情,引思"八字貫穿各個教學環節。

本節課使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情境法——激發學習興趣,熱情參與。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3、討論法——積極參與,得出結論。

4、練習法——感悟課文,體會內涵。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爲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目標爲中心,提問爲主線"這一原則,以達到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樣導入新課,從主觀上吸引了學生,喚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解決生字詞並整體感知課文

(1)我給學生提出邊聽朗讀錄音邊找出你認爲難讀難懂的生字詞的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聽朗讀錄音,通過聲情並茂的錄音朗讀,學生入情入境。

(2)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學會本文的7個生字,理解本文的14個詞語。

(3)鼓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四人一小組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我又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自己提出難讀難懂的生字詞及小組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爲下一個環節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細讀課文,理解教材

(1)理解貝多芬給盲姑娘彈琴的經過,即學習課文第2—7自然段。

爲什麼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貝多芬彈完一首,爲什麼又彈了一首

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在這一環節,我重點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在體會中朗讀。

(2)讓學生找出第8,9段中的實寫部分和由實際事物引起的聯想部分。

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了《月光曲》表現出的意境是多麼的美妙。學生帶着這種美的感受朗讀課文,讀的很有感情。學生也更好地瞭解了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理解第10自然段中"陶醉","飛奔"各是什麼意思,用在這裏有什麼好處。

(4)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精妙,在品詞析句中確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4、歸納總結

(1)鼓勵學生藉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讓學生按事情的發展,瞭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

這個環節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鞏固練習

(1)全班齊讀第9自然段並嘗試背誦。

這個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能力。

6、佈置作業

(1)完成生字詞的抄寫。

(2)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3)完成與本課有關的課堂練習和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