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語文《月光曲》說課稿

語文《月光曲》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月光曲》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月光曲》說課稿

  語文《月光曲》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標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科書第26課《月光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命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於一爐。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在結合人教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方面:學會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四、說教法:

爲了緊扣大綱,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採用了嘗試教學、變序教學等多種方法,利用多媒體軟件,運用“以讀代講”、“嘗試練習”、“點撥議論”的方法。

  五、說學法: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爲此我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議”、“悟”、“勾”等學法。

  六、說教學程序: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爲了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提出的嶄新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氛圍,激發學生情感。

講課伊始,我應用情景教學,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隨後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並隨樂聲簡介貝多芬,讓學生明確貝多芬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爲人民創作,爲人民演奏,人民對他十分愛戴和敬仰。創設出濃郁的情景氛圍,使學生進入情景,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暗示了課文的內容中心,引出課題。

(二)倡導合作學習,培養問題意識。

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問是一點,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就在每事問。”顯而易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相當重要。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初讀悟文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相互啓發,相互影響。讓學生質疑提問,教師梳理學生懂或不懂的內容,以學定教。這一步,體現了嘗試教學法的“自練”;體現了學法“讀”、“議”、“悟”。

(三)直奔文章重點,體會樂曲意境。

本篇課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的內容,而文章並沒有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奏及旋律,而這一內容文章是通過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表現出來的,爲此,我讓學生勾畫出皮鞋匠聽音樂時聯想的文字,合作學習,初步體會樂曲的三層變化,再用多媒體施放月色海天的圖畫,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靜”、“月亮升高,穿過微雲”、“月光照耀,風起浪涌”。並配與月色海天圖畫相對映的《月光曲》的三具樂段,即輕鬆舒緩的、漸強發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師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三層文字。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景、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音樂、美術、語文三門學科成爲不可分割的整體,深深地撼動了學生的心靈,從而突破了重點,並讓學生分辨了事物和聯想。這一步,體現了學法“勾”和“議”。

(四)追溯作曲根源,瞭解人物心境:

如此美好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造出來的呢?我讓學生嘗試自學後,出示插圖,師生共同討論得出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靜,聽到琴聲;走進茅屋,引起同情;遇見知音,非常激動;環境清幽,創作名曲。讓學生明白兄妹貧窮的現狀與貝多芬憎惡社會的激情,使得貝多芬的心情在變化,而窮兄妹倆,特別是對愛音樂又懂音樂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對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礎,從而讓學生體會了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她對勞動人民的關心、熱愛。

(五)突破文章難點,解決“兩境”統一。

爲理解本課難點“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我讓學生連貫全文,體會貝多芬散步時心裏平靜,正像第一樂段輕鬆舒緩,也如皮鞋匠聽到音樂聯想的'第一層文字描寫,當貝多芬聽到琴聲和兄妹的談話十分感動,正象第二樂段節奏漸強發展,也如皮鞋匠聯想的第二層文字描寫,當第一曲完了,盲姑娘認出貝多芬,貝多芬更加激動,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也如皮鞋匠聯想的第三層文字描寫,從而解決了文章難點“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一。

(六)釋放情感慾望,強化朗讀訓練。

進入新世紀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已經充分意識到讀書感悟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讀書是課堂訓練的主線。爲此,在教學中,我貫穿了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齊讀、分讀、品讀、讀句、讀層等,通過讀使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共鳴,受到啓迪並釋放了自己的情感,進一步體現了“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七)重視想象能力,拓展創新意識。

在作業設計上,爲了讓學生化知爲能,遷移應用,我出示文中聯想的語段,並提問“這一幅美妙絕倫的月色海天圖,兄妹倆真的看到了嗎?”進而抓住“好像”、“彷彿”引導學生進一步分辨事物和聯想,並體會寫作時應用聯想的條件和好處。之後出示兩幅圖畫,並配以音樂,讓學生領會美妙的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無限遐想,給我們帶來美的薰陶和享受,從而豐富和提高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再讓學生髮揮想象,練習寫作,力求讀寫結合,課外延伸。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旨在體現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

  語文《月光曲》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17課。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

《月光曲》是本冊第六單元第二篇閱讀教學教材,是繼第五單元安排的“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的訓練後,進行“用幾個問題,再把問題的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的閱讀訓練。這也是本冊教材閱練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文的閱讀訓練就是將上一課《兩塊銀元》中學到的方法在本課的學習時加以嘗試、運用,也爲下一課《五月端陽》的教學——即“回答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第3次訓練作了奠基。

3.教材特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全文可分爲兩段,第一段僅僅是個引子,第二段是個完整的故事,而整個故事的內容又分兩部分加以敘述,其中分別敘述了貝多芬從瞭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愛好從而走進茅屋爲她親自奏了兩曲,從而產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譜寫了《月光曲》的情景。課文語言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優雅,適宜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訓練的好材料。若是進行多媒體教學,更能激發學生情感,不僅能讓學生體會美的意境,更能讓學生受到同情勞動人民這一思想感情的薰陶。

爲了充分發揮本教材的優勢,關鍵在於讓學生正確回答課後問題,能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突破難點: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繪《月光曲》的內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貝多芬說的兩次話,體會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4.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運用“問題答案歸併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會生字“券”,理解13個詞語的意思,運用“譜寫、傳說、幽靜、純熟、陶醉”等詞,描述畫面進行語言訓練。

(3)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5)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5.課時安排:3教時

第一教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理清文脈,並學習第一段。

第二教時:按課後練習1的問題細讀課文的第二段,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後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教時: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總結課文,句段練習,進一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二、學法和教法的選擇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着指導作用。根據教材本身特點,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設計過程中不僅着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並且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讓學生在參與上耗費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

學法:

1.運用嘗試、自學的方法,掌握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2.各種感官的共同參與,調動思維的積極性。

3.溝通“語言——情感——語言”的關係,文道得到結合。

教法: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運用音樂、投影、語言描繪、簡筆畫等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月光曲》的傳說中,使學生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優化全文的教學情境。

2.講練巧配,引導知識的遷移。

學習目標的第一條落實,根據三個問題的功能和作用,有機地配合語言文字的講解,設計層次訓練步驟,讓學生掌握學法,運用學法。

3.引入各種媒體,進行語感訓練。

4.利用想象,進入角色,讀寫結合。

三、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教時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新課前,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在聽時感受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聽後告訴學生這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世界名曲——《月光曲》,爾後,引學生帶着問題:如“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曲子怎樣譜成?它的內容是什麼?表達貝多芬什麼思想感情?”等進入新課的學習(出示課題)。

(播放《月光曲》錄音,讓學生得

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誘發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初讀課文時,讓學生帶着剛纔的問題,聽課文配樂朗讀。

(課文錄音的播放,把學生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聽錄音後,引導學生自學字詞:抓字詞的音、形、義幾個方面加以檢測,同時結合近義詞辨析練習加以鞏固。

(字詞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常規訓練,在課堂上安排部分的時間練讀,便於教師個別指導,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落實字詞教學後,讓學生討論剛纔的問題以瞭解大意,於是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老師設計的由淺入深的提問。隨後簡介貝多芬。

(通過訓練,懂得《月光曲》是一首怎樣的曲子,經老師對貝多芬的生平介紹,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以此初步感受貝多芬對貧苦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三、抓住句眼,分清段落

在學生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學習課文的第一節,學習本節時,重點理解“譜寫”一詞,及本節的主要意思。

上一環問題的初步理解以幫助課文第一節的學習,而本節的學習爲理清文脈作索引。

學習時,生練說,師引導,從“譜寫”曲子,以至“譜寫”壯麗的詩篇,再擴句,使知識得以延伸,從而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學習課文第一節後,點出最後一句在文中的作用,以此理出本文以“總的介紹”、“關於《月光曲》的傳說”兩部分爲篇章結構,從而分段也就不難解決了。

(根據教材特點,充分兼顧學生實際,設計教路,幫助學生順利地理清了文章的脈胳。)

四、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語文作業本的第1、2題。

2.用“券、恬、音、鍵”等形近字組詞。

第二教時

一、研讀課丈,入情悟境

課前,通過教師語言描述,讓學生進入情境,於是設計瞭如下描述:“傳說的開頭就描寫了一個美麗的畫面:我們彷彿看到在一個月色瀉滿萊茵河的秋夜,貝多芬在一條幽靜的山路上散步,路的盡頭,有一間小茅屋的窗口裏透出微弱的亮光,偶爾還傳來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不由得使貝多芬走近茅屋……

(這樣,讓師在描述的同時,學生潛意識進入情境。)

1.目標的提出

將學生帶入情境後,引學生進入本課時的學習,然後提出學習任務,用投影出示“目標導向”及“課後第1題的三個問題”。

學習目標的明確使學生有章可循。目標的準確、具體,便於操作、檢測。

2.目標的落實

(1)結合目標導向,指導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揭示學法。

①首先讓學生讀問題,用“____”劃出疑問詞,用“”劃出關鍵詞,並確定回答的重點。

②默讀課文,找出和這個問題有關的自然段和句子。

③理解所劃句子的意思。

要解決第一題,重點理解“一天夜晚……正是他的曲子”及“貝多芬聽到……眼睛瞎了”這兩句。

如在理解第一句時,我設計訓練題,以誘發學生思考,如:“貝多芬聽到什麼?”“琴聲引起他注意的原因是什麼”及“貝多芬當時心裏想些什麼”等。

通過分角色朗讀,然後啓發學生想象,再組織語言用“因爲……所以”的句式概括回答問題。

(學生不僅瞭解貝多芬要以自己的琴聲讓買不起音樂會入場券的窮人得到藝術的享受,同時也培養了思維的嚴密性。)

④在理解第二句後,有感情地朗讀第2~5自然段。

⑤小結學法,即以上的四個步驟。

(2)分組學習課後習題1中的第二個問題:運用學法。

這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對學習和遷移的影響作用,在學法上則採用順向遷移的方法。

交流分組學習中的疑難所在,及時加以反饋,師作了小結以後,引學生進入最後一個問題的自學。

(3)自學課後習題中的第三個問題:掌握學法。

(學生將已學會的原理予以廣泛的應用,提高學法遷移的價值。)

在落實這一環節時,着重理解第九自然段中“寫實”和“聯想”部分。(結合配套投影片,展示教材中描繪的景象,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

中感受與理解)

從而使學生領悟到:以景物的變化引起曲調的變化,再以曲調的變化體會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

(4)熟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在完成文後的問題後,邊讀課文,邊歸納課後習題的三個問題,即可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步的教學是前一步教學的水到渠成,也達成了本教時的教學目標,落實了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語文作業本①p40第4題。

2.作業本第6題——歸納主要內容。

第三教時

一、入情入境,指導朗讀

1.師以形象的描敘,先將學生從《月光曲》譜成的傳說中轉入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1)先讓學生明確朗讀的基本要求,然後簡要交代朗讀課文開頭和結尾的技巧。

(2)重點指導貝多芬爲盲姑娘彈曲子這部分。

藉助投影(出示貝多芬和兄妹倆的對話),學生練讀→討論→師點撥→生有感情地讀,重點領悟兩個“您”及歎號、問號的作用。

(通過朗讀,訓練學生的語感,體會兩次的對話所體現的文章的思想感情。)

(3)在引導學生朗讀第9自然段中,根據文中描寫,藉助簡筆畫,創設情境,便於學生悟境。

a.結合“聯寫”部分的三個畫面:“月亮初升的”,“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的微雲”,及“海面上颳起大風,捲起了巨浪”,體會“緩慢舒暢→輕鬆明快→雄壯激昂”的情感變化。

b.帶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後,再朗讀文章的“寫實”部分(通過男、女生對“寫實”、“聯想”部分的朗讀,爲下一步的背誦理清了思路)。

2.導背誦第9自然段。

背誦前,讓學生回顧已學過的兩種背誦法,並指出本文宜按“提綱背誦”,然後嘗試背誦。

在細讀中悟境,於悟境上背誦,既完成了教學目標之一,又突破了難點。

二、感情朗讀,小結收穫

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後,進行小結收穫,如讓學生說說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等,最後讓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疑惑之處。

(通過談收穫,檢測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讓學生提出問題,及時補救反饋,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和能力。)

三、學習創新,設計作業

※創造性描述:

1.貝多芬回到客房記錄《月光曲》,當時他可能怎麼寫?怎樣想?

根據以上內容練習寫一段話。

2.學生描述。

(通過描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使文章的主題得以昇華。)

  語文《月光曲》說課稿3

  一、 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在這個環節,首先會爲同學們播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這是一首什麼樣子的曲子,並引導學生說出文章的課題《月光曲》。

說出文章題目後,會對學生說,看到題目後,你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與問題呢?

然後問學生文章的作者是誰,讓學生自己介紹作者,教師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指導學生掌握重要的地方。

播放月光曲是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引入《月光曲》的意境中。

  二、 初讀課文,引導學生自學文章的字詞,指導學生讀準詞語。

因爲上一環節、提出看到題目後有什麼感想的基礎,因此在這個環節首先會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通讀課文,然後教學生讀字,學會本節課的生字,並會組詞。學會生字後,我會找學生起來讀課文,在讀完課文後,指出剛纔學生讀錯或不準的字和字詞,引導學生讀準這些字詞,並理解個別字詞。

字詞教學是閱讀的常規訓練,在課堂上安排部分的時間練讀,便於教師進行個別指導,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

  三、 再次通讀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在學生掌握字詞後,通讀文章,並讓學生小組討論研究文章的大意。

通過上面對貝多芬的介紹,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對文章大意的瞭解,初步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分角色朗讀文章,讓學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月光曲》的情境。

讓學生再次帶着看到題目後的問題繼續讀課文,然後通過貝多芬爲什麼要給盲姑娘彈一曲爲引子,進入文章,通過反覆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進行分析課文,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並着重分析《月光曲》的三幅畫面,來體會貝多芬的心情,並指導學生學習作者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在這個學習中,我主要採取讓學生自問自答的方式來完成。

在讀課文時,我會伴着音樂,讓學生陶醉於音樂中,感悟音樂的意境,使學生潛意識進入情境,感受貝多芬對貧苦勞動人民同情,體會《月光曲》的在幅畫面,感悟其畫面的美景,並充分兼顧學生實際,幫助學生順利地理清文章脈絡。

  五、 配樂、分角色朗讀第九自然段,達到會背誦的目的。

通過多次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達到熟讀百遍,其意自現,體會文章的思想,培養思維的嚴密性,分角色朗讀爲下一步的背誦理清思路,在細讀中悟境,於悟境上背誦,既能完成教學目標之一,又突破難點,讓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質疑難的習慣和解決問題能力。

文章多處運用“讀”來貫穿全文,是以讀爲本,駕馭文本,立足文本,超越文本。

  六、 根據目標,設計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2、,對肖邦《夜曲》的描寫。

要求:1)運用“實寫”與“聯想”的寫作方法;

2) 用一段簡短的文字來寫。

板書設計是爲教師的教學設計服務,板書設計的合理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層次,感悟畫面。

板書設計:

26 月光曲

茵 蠟 陌 盲

鍵 粼 霎 錄

三幅畫面:月亮升起——輕幽、舒緩

月亮升高——漸速、有力

月亮照耀——高昂、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