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月光曲獲獎說課稿

月光曲獲獎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月光曲獲獎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月光曲獲獎說課稿
  月光曲獲獎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九單元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苦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聯想、對話描寫等表現手法,使得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於一體。

  二、說學生

四年級學生通過先前三年的小學學習生活,學習中已有自己的主見,並掌握了一定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學會積累語言,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樂於揣摩課文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與能力:學習本課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同情勞苦人民的情感意義,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良好品德。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要求,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我設定了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進一步學會藉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及分辨實際事物和聯想部分;

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

  五、說教法學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的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知識的。這種觀察和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是一種積極的思維。從這一點出發,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整節課的教法設計體現了“以訓練爲主的教學基本模式”,儘量讓學生動腦、動口,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精講、善導、激情、引思”八字貫穿各個教學環節。

本節課使用的教法學法如下:

1.情境法——激發學習興趣,熱情參與。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3.討論法——積極參與,得出結論。

4.練習法——感悟課文,體會內涵。

  六、說教學時間

爲了讓學生深入體會文章情感、理解課文內容,本課計劃用2課時完成。

  七、說教學準備

本堂課主要使用多媒體音像教學、ppt輔助教學。讓學生更好的,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在一個相對輕鬆、自由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月光曲獲獎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月光曲》一課是關於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傳說生動地記敘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同時表現了他所具有的卓越的音樂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注重情感體驗以形成良好語感、理解詞句意思以體會表達方式的課程目標,以及展開想象,領悟課文內容及思想感情的單元訓練要求,並聯系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第二課時中,我制定出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段落和關鍵詞句,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由同情到激動,由激動到興奮的感情變化歷程,以理解《月光曲》的內容、意境和感情,瞭解貝多芬卓越的音樂才華。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通過“自讀——品讀——賞讀”發展學生語感,加深體驗和感悟。

在這些目標中,我把重難點定在理解《月光曲》的內容、意境和感情上。

  三、說教法學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1、以讀促悟: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變成腦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貝多芬樂曲音樂的魅力。

2、情境創設:主要通過課件展示月夜圖片、文章重點句段,並播放《月光曲》,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當中。

3、適時引導:本課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現文本內容,所以採用了以教師敘述相關文本,自然過渡的辦法,突出本節課的教學中心。

  四、說教學過程

《語文新課程》指出:教師應該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爲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

(一)、激發熱情,導入新課。

1、聽曲,說感受

課首播放《月光曲》,讓學生邊聽邊想,爲後面的體會作者的聯繫做鋪墊。

2、梳理 切入

接着對主要內容回顧之後,把教學切入到理解《月光曲》的內容、意境和感情上來。

(二)、理解內容,領會意境

《語文新課程》要求教學要注意學科之間的整合。

爲了克服一味誦讀帶來的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習效率低下的不足,使課堂充滿情趣、,活力,使學習更加輕鬆、活潑,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創造性地將語文閱讀同音樂、美術聚合交叉。

1、自讀想象

先請學生自讀課文,找到暗示《月光曲》內容、意境的部分——皮鞋匠的聯想,讓學生邊讀邊想,在腦海中浮現畫面,再讓大家說一說腦海中的畫面。

2、再現畫面

根據體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把皮鞋匠的聯想轉化爲意境優美的三個畫面:月亮初升,海面上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過微雲;月光映照,海面上上波濤洶涌。

3、感覺旋律

學生對內容和意境理解後,可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貝多芬的琴聲,去領會《月光曲》的旋律。

然後讓學生聽《月光曲》自讀課文,感覺曲調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樣。

4、品讀課文

在肯定了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對《月光曲》內容、意境的理解後,請學生品讀這段文字,通過朗讀把音樂的節奏變化表現出來。

(三)、統攬全文,體味感情

《語文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爲此,在理解《月光曲》的內容、意境後,爲引導學生進一步體味《月光曲》的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可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從音樂、畫面的變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貝多芬演奏時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嗎?以此引導學生去探究貝多芬與窮兄妹倆相遇前後感情變化的過程。這時可以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抓住關鍵的語句去體會。

例如:

1、“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裏傳出來。”

2、“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3、“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貝多芬感情變化的線索就顯現出來了,即:同情——激昂——興奮。這中間每次的對話之後都引導學生去揣摩貝多芬的心理活動,或說或寫。這條感情歷程線就是《月光曲》的旋律,只不過是以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罷了。

這樣,由音樂到聯想,由音樂到感情,學生對《月光曲》有了一個透徹地理解。

(四)、配樂賞讀,昇華感情

最後再學生配樂賞讀皮鞋匠的聯想部分,以昇華感情。隨着音樂的進展,多媒體出示月光下海面的圖景,讓學生邊聽音樂,邊誦讀課文,邊欣賞圖畫。此時,學生把對美好情景的感受融於朗讀之中,從而領略到一個由文字、畫面、音樂、情感所組成的完美意境,達到對《月光曲》內容、意境、感情的真正理解。

  五、說反思

在上這節課前我十分自信,因爲我精心準備這節課,付出了許多的心血,心裏比較有底,但是課堂效果卻並不象我預期的那樣精彩。我太想把每一步走紮實,到位,卻因爲太過了,反而顯得比較煩瑣、迂迴、浪費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如在解決學生提出的那三個問題時,三個問題是互相關聯的,但我卻沒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將三個問題結合起來解決。另外,我在教學設計上有側重點,特別是難重點的突破。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突破教學難點: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貝多芬的情感變化與樂曲和窮兄妹倆的聯想之間的關係引導得不夠深入透徹,估計有些學生還是一知半解。

總之,這節課上完了,給我留下的思索是很多的,既有成功,也有不足。我想就在這樣的反覆錘鍊中,我的教學水平也會逐漸提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