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1

  說教材:

《月光曲》是選自語文注提實驗教材第十二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展現了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不僅語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極富感染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藝術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引導學生根據實在的事物,展開適當的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樂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

根據樂曲的旋律,瞭解樂曲的內容,引導學生感悟“美好樂曲的產生不

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說教法、學法:

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變成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把語文課堂變成學生能力發展的訓練場,我認真地分析、研究,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及能力,有機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倒敘教學法、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糅合,展開了本課的教學。

針對高年級語文教學要注重學法指導的要求,我指導學生採用課前預習法、課堂質疑問難法、合作學習法、課後延伸法、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說教學設計

(一)調動情感,激發興趣。

這篇課文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經歷較遠,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親密接觸故事內容,而不僅僅是作爲一名旁觀者來看故事呢?我想:有效地搭建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橋樑,對我來說是責無旁貸的。上課初始,我有意設計了一個“闖關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的片斷,並展示一句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爲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隨後顯示各關內容:

1、請你根據樂曲和這一句話,猜一個人,說出曲名。

2、你能簡單地向大家介紹貝多芬嗎?(他的生平,或他的著名作品,或者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談談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樣的人。)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闖關”,多麼富有挑戰性啊,加之課前的充分預習,學生肯定會積極踊躍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能輕鬆地讓學生認識到:貝多芬是一個傑出的音樂家,他善良且富有同情心,他願意用音樂爲窮苦人造福;同時他還是個意志頑強的人,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還能創作出那麼震撼人心的鉅作,這些作品曾經使許多人振奮精神,鼓舞人們在逆境中揚起生活的勇氣。正因爲認識的深入,學生在貝多芬高尚情操的薰陶下,個人情感的調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此時教師再相機提問:你知道這麼優美的《月光曲》,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來的嗎?以此揭題,爲學生創設了主動學習的氛圍,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做了很自然的鋪墊。

(二)質疑問難,互助解惑。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思維訓練的重要手段。在初讀課文這一環節時我着重指導學生採用質疑問難和合,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問題的難易程度,儘量地讓學生自己解決;之後,對於全體學生都感到比較困惑的幾個問題,教師則組織、鼓勵他們以小組的方式展開合作學習,各小組分別選定一個問題在組內再讀文、思考、討論、交流;最後請各小組選派代表反饋學習的情況,大家當衆交流。學生在讀中思考質疑,活躍了思維,人人蔘與,熱情很高。通過小組互助討論交流,即便是對文章的某些理解可能會有些偏頗(如“是什麼觸發了貝多芬的靈感,創作了《月光曲》?他要通過《月光曲》表現什麼呢?”等問題),但也不失爲是一次很好的互助學習,以及思維、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再現情境,誦讀內化。

這篇文章是寫《月光曲》的創作過程的,可是哪一段是具體描寫月光曲的呢?學生基本上都能找到第九自然段。在具體學習課文時我採用了倒敘教學法,引導學生直奔重點。這一段的重點是瞭解《月光曲》的旋律,感受曲子的意境,可是文中並沒有直接描寫樂曲的琴聲、節奏、旋律等,學生僅憑皮鞋匠兄妹倆聽到琴聲而產生聯想的句子來了解樂曲,只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爲此,在教學重點段時我採用了以讀促講的方法,先讓學生自由地品讀皮鞋匠兄妹產生聯想的段落,然後點學生示範讀,讀後相互評議(主要從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展開),評議後再試讀。在反覆多次的朗讀後我再請學生說說讀了這一段文字的感受,讓學生在讀、思、評、議、悟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美。“兄妹倆是根據什麼想象出這樣美好的畫面呢?”“是根據貝多芬彈奏的曲子的琴聲來想象的。”“這琴聲有什麼特點?”“應該是有慢有快,有高有低,還應該有輕有重。”“這其實就是曲子的旋律呀!那麼這首曲子的旋律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說得出嗎?

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顯現“月亮升起,波光粼粼”“月亮升高,捲起巨浪”“月光照耀,波濤洶涌”的動畫,並配上相應的三個片斷的樂曲,組織學生細緻觀察、討論,分別引導學生概括出樂曲三個片斷的特點:柔和舒緩、有力、高昂激越。教師播放課件引着孩子們欣賞、想象、感悟;鼓勵他們展開想象,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配樂表達樂曲的意境:一望無際的大海在夜晚顯得格外寧靜,一輪皎潔的明月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緩緩地升起,月亮姑娘把銀光一點點鋪在海面上,霎時間,月亮越升越高,銀光鋪滿海面,銀色的大海顯得無比壯觀,月亮在縷縷輕紗似的雲彩裏穿行。突然海面上颳起大風,捲起巨浪,雪白的浪花不斷地朝岸邊涌來,此時的大海完全沒有了先前的溫柔,到處是波濤洶涌……

最後請他們輕聲跟着老師伴隨畫面、音樂有感情地誦讀,因爲前面有了感情朗讀的基礎,所以有相當的學生已經能夠輕鬆地背誦這段文字了。

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爲孩子們搭建學習的橋樑,以多媒體手段再現情境,通過各種方式的感情朗讀引導他們的情感與文本、樂曲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感悟到樂曲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輕鬆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點,不經意間也教會了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展開聯想的方法,使學生的積累、感悟逐漸內化。

(四)引導探究,情感昇華。

如此優美的樂曲,貝多芬創作的靈感是什麼呢?肯定有學生說是因爲當時的環境(蠟燭吹滅了,清幽的月光照進小屋,屋裏顯得寧靜、明亮、美好。)使得貝多芬產生了靈感,創作出這首曲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爲什麼這首曲子的節奏、旋律會有如此明顯的三個片斷的變化呢,這三個片斷的旋律跟什麼有關呢?”我意味深長地提出這個疑問,並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文,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展開探究。故事的起因是貝多芬到萊茵河畔的小鎮上演出,一天夜裏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的心情輕鬆平靜,這正如第一樂段的輕鬆舒緩;而後當貝多芬聽到有人彈奏自己的樂曲以及兄妹倆的談話內容時,心裏十分感動,產生了對盲姑娘兄妹的同情之心,繼而走進茅屋爲盲姑娘彈琴,當時的心情無疑有些激動,這正象第二樂段旋律漸強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認出貝多芬,貝多芬因爲能在這樣的小鎮上遇到盲姑娘這樣的知音而更顯激動,因此思如泉涌,更加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於是即興創作《月光曲》,正像第三樂段高昂激越,進入高潮。

這樣細細分析,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原來《月光曲》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盲姑娘,貝多芬是爲遇到盲姑娘這樣熱愛音樂、深知音樂的知音而創作此曲的,文章藉助窮鞋匠的想象來表達了蘊含在《月光曲》中貝多芬的內心的情感變化。自然而然地,難點就輕鬆地突破了。“那麼《月光曲》的故事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呢?”“我感受到了貝多芬的善良和偉大,善良表現在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偉大表現在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作爲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我覺得他的人格很高尚,很讓人敬佩!”“如果貝多芬沒有對盲姑娘那種高尚而真摯的情感,他肯定創作不出《月光曲》。”此刻,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知、明理、悟情、抒懷,在貝多芬美好情感的薰陶下,自己的情感也得以昇華。

(五)拓展創作,展現個性。

爲了使課外學習成爲課堂的延伸和補充,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爲能力,我特意設計了一項課後選擇練習:請你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月光曲》的來歷,着重突出人物的心理描寫(你可以把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或貝多芬,或盲姑娘甚至是皮鞋匠)。屆時將選錄優秀的作品進入班級的版報、網站,予以獎勵。同學們積極踊躍地參與了此項活動,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不知不覺的選擇學習中得到培養和提高,同時也展現了他們獨特的個性色彩!

附學生改寫的作品:

那是一個秋天的夜晚,格外寧靜。我依舊像往常一樣坐在鋼琴邊,彈奏着貝多芬的一首曲子,可是反覆地彈了幾遍仍然是斷斷續續,“多難彈啊,要是我能親耳聽聽貝多芬先生是怎樣彈的,該多好啊!”剛一脫口,我就感覺到自己不該說這話。果然,聽見哥哥傷感而又滿懷歉意地說:“都怪哥哥沒用,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我連忙安慰他:“哥哥,你別自責了,我只是隨便說說罷了。”這時,只聽見門“咯吱”一聲響了,好象是有人走進來了。“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說話的人有着渾厚的、有磁性的嗓音,顯然是位先生。我連忙站起來讓座,聽他彈奏。悅耳的琴聲悠然響起,就是我剛纔彈的那首曲子,我真是又驚又喜。流暢的樂曲真令人陶醉啊,我都聽入迷了,我從來沒有聽到誰能把貝多芬先生的曲子彈得如此純熟!突然我想到一個問題:貝多芬先生不是到我們鎮上來演出嗎?他會不會就是?於是我激動地問:“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您彈的曲子感情多深哪!”奇怪的是那位先生並沒有作聲,過了一會兒,聽到他溫和地問:“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秋風拂過我的臉頰,屋裏顯得靜極了。一陣柔和舒緩的音樂漸漸響起,我彷彿看到了哥哥曾經對我描述的美麗情景:一輪皎潔的圓月從水天相接的地方緩緩升起,波光粼粼的大海一望無際,緊挨着月亮的地方銀光點點。不一會兒月亮就越升越高了,速度也似乎快了些,在一縷縷輕紗似的微雲裏穿行,海面上鋪滿了銀色。忽然颳起了一陣大風,巨大的浪花不斷地朝岸邊涌來,大海上頓時波濤洶涌,多麼壯觀啊……“哥哥,我看到了!”“妹妹,我也看到了!”“咦,那位好心的先生呢?”“他肯定就是貝多芬先生,只有他才能彈得那麼好!能親耳聽到他爲我彈奏,我是多麼幸福啊!”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八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藝術的魅力”爲主題,以“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爲讀寫點進行編排。本文按事情發展順序講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本文文脈清晰,由盲姑娘的感情發展(對聽演奏渴望——聽了演奏滿足——知道是貝多芬喜出望外——聆聽《月光曲》幸福)和貝多芬的感情發展(聽到對話被觸動——同情兄妹被感動——遇到知音而激動——用《月光曲》抒發情感)交織而成的。

課文的第九自然段是《月光曲》的具體內容,在寫作上除了對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細緻之外,突出的特點是“實”、“虛”結合,即由實在的事物引起聯想,是落實本組課文讀寫點的重點段落。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課前已經查閱了貝多芬的相關資料,又有了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的基礎,再加上學習《伯牙絕弦》後,對“知音”一詞有了真切的瞭解,因此,只要適時點撥,學生即可探尋出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原因。但《月光曲》文句優美,感情深沉,意境深遠,特別是第九自然段聯想和想象相結合的表達效果,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教師引導學習,反覆品悟語言內涵,真正讀出深層次體驗,在此基礎上達到與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通。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本設計爲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生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把握主要內容,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的基礎上進行。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語段,在讀中感悟、角色體驗的過程中體會貝多芬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及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從而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通過個性化朗讀、聽音樂讀、刪句品讀等方法體會作者在敘事中將兩者恰當結合,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九自然段。

圍繞這樣的目標,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這樣確定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貝多芬的感情變化原因及體會第九自然段實虛結合的寫法及表達效果。

  四、教法及學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較好地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深入有效的對話,把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變成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我把創設情境、角色體驗、刪句品讀、填詞補白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糅合,展開本課的教學。同時重視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採用歸納概括原因、提煉文中詞語概括畫面、批註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讀、思、議、悟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學習課文。

  五、總體設計思路: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安排瞭如下教學環節:

(一)整體感知,引出問題

(二)探尋原因,體會情感

(三)感受曲境,領悟寫法

(四)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六、教學過程:

上課伊始,我從整體入手回顧主要內容並回憶上節課質疑:“貝多芬爲什麼爲兄妹倆彈曲子,彈完一曲又彈一曲。”激起學生探究慾望,爲後面體會月光曲的內容做好鋪墊。

圍繞中心問題“貝多芬爲什麼爲兄妹倆彈曲子,彈完一曲又彈一曲”,我組織學生默讀自學,請他們快速提取信息,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彈曲原因,並和同組同學交流修正。充分落實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自學後,我採用小組彙報形式組織全班交流:探究彈曲原因。有的組在彙報中相互補充出兄妹倆酷愛音樂、家境貧窮;有的組通過填詞補白法走進姑娘真實內心體會“隨便說說”的內涵,感悟到姑娘善解人意,而這個姑娘竟然還是一位盲人;有的組運用分角色朗讀,通過朗讀體會到貝多芬的心被觸動。這時我及時小結學法:你們真會學習,抓住貝多芬的所見所聞體會到彈曲原因。學生充分朗讀感悟後,我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此時此刻,你就是貝多芬,你會怎麼想?”通過角色體驗,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到貝多芬被感動而爲兄妹倆彈曲子。

接下來學生圍繞“爲什麼再彈一曲?”繼續展開交流。有的小組彙報說:“我們小組抓住‘入了神’及對話中的兩個‘啊’體會到盲姑娘懂音樂。”有的小組補充說:“對話中的兩個‘您’使我們體會盲姑娘猜疑和確定這個人是貝多芬時特別的驚喜和激動。”大多數學生只能知道語言文字的表面意思,卻體會不到貝多芬是因遇到知音而再彈一曲。這時我通過刪句朗讀,讓學生認真看書傾聽,發現其中的不同。學生很快發現我的朗讀和書上相比少了“感情多深哪!”但他們還是體會不到貝多芬琴聲中融入的深厚感情。這時我進行點撥:一般人聽貝多芬的音樂和盲姑娘會有同樣的感受嗎?學生恍然大悟,立刻感受到盲姑娘就是他的知音。這時通過角色置換讓學生再次走進貝多芬內心:“此時此刻,你就是貝多芬,聽了盲姑娘激動的話語,你會想……”這樣學生情感與貝多芬內心就會產生共鳴,真正體會到他因遇知音而激動,所以要再彈一曲。

體會意境,感受樂曲美妙、領悟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葉聖陶曾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可文章並沒有真正描寫《月光曲》琴聲、節奏及旋律,這一內容是通過皮鞋

匠聽琴聲時的聯想表現出來的。怎樣引導學生感受、進而鑑賞這段文字?在這個環節教學中,我採用引導學生默讀思考、讀後交流、朗讀悟境、欣賞體會、感悟寫法等方式學習第九自然段內容,使《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爲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生共鳴。

學生默讀描寫《月光曲》的內容並用概括的語言批註讀後體會和感受,我引導他們從以下幾個層次彙報交流。

第一層:品味語言想象畫面。有的學生用不同語氣朗讀表現眼前出現三幅畫面;有的是從文中提煉出:“灑遍銀光、出現微雲、波濤洶涌”概括出三幅畫面;還有的能在教師:“你是從哪感受到畫面變化”的點撥中,發現“月亮升起”、“越升越高”、“忽然”這些表示變化的詞語。至此,學生已經充分感受到描寫月光曲的語言文字所呈現的美妙畫面。

第二層:體會旋律變化。學生感受到畫面後,很快就有同學體會到畫面的變化原因——樂曲旋律、節奏變了:輕幽舒緩——明快悠揚——高昂激越。這時我及時評價鼓勵:“你真會學習,透過文字體會到節奏和旋律,看來邊讀邊思考往往能讀出文字背後更深層次的意思。”

第三層:體會情感變化。學生能感受到旋律、節奏而想不到這些都是由貝多芬情感變化所致,於是我引導學生再讀前文並結合板書想一想:你還能讀出什麼?學生聯繫上文後發現——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當時心情輕鬆平靜,曲子輕鬆舒緩;當他聽到琴聲和對話,十分感動,出於對兄妹倆的同情爲盲姑娘彈琴,旋律漸強有力;一曲完了,盲姑娘居然認出自己,這時的貝多芬遇到盲姑娘這個知音更顯激動,觸景生情,即興創作《月光曲》,樂段高昂激越,進入高潮。這樣細細體味,學生思維豁然開朗:文章藉助皮鞋匠的想象表達了蘊含在《月光曲》中貝多芬內心情感變化。此時學生讀懂《月光曲》譜成的過程,體會到情感是一切藝術的源泉,進而感悟到“人物心境和樂曲意境”和諧統一的藝術魅力。

第四層:欣賞樂曲,感情朗讀。此時播放《月光曲》片段,學生會有目的欣賞,聽出其中變化,感受樂曲美妙。再通過自由讀、推薦讀、配樂讀等不同形式的朗讀,體會《月光曲》富於變化的美妙旋律及貝多芬內心情感變化。

第五層:領悟表達方法,體會表達效果。“虛實結合”是本文重要的表達方法,應該讓學生認真體會其作用。我引導學生觀察:皮鞋匠的聯想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嗎?然後刪掉聯想的`部分,讓學生讀並談感受。體會在實在事物描寫中加上恰當地聯想,文章內容會更生動,表達感情會更深刻。這樣的表達方法就叫做“虛實結合”,批註書上。

第六層:背誦課文,積累語言。學生熟讀成誦後,語言積累水到渠成。

  七、學習效果評價

1.朗讀能力的評價:課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檢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情感體驗。

2.語言積累能力的評價:課上,背誦第九自然段;課下,抄寫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3.表達方法的評價:課下,邊欣賞《月光曲》,邊描寫自己想象的畫面。

  八、本設計和以往的設計相比,有這樣三點最突出的特色:

(一)主線清晰

以盲姑娘和貝多芬相互交織的情感變化作爲教學主線貫穿全文。在回憶《月光曲》譜寫經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創作原因”這一主要問題,抓住重點語段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學習第九自然段,區分實在事物和聯想內容,體會兩者結合的表達效果。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步驟,始終緊扣行文線索。

(二)自主讀悟

環節二“探究創作原因”及環節三“感受曲境,領悟寫法”,均採用自主讀悟的方法。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在作業紙上歸納創作原因並交流修正,從文中提煉詞語概括三個畫面等學習方法,都培養了學生提取概括信息能力。通過創設“此時,假如你就是貝多芬,你會怎麼想,怎麼做”的情境,使學生走進人物內心世界,真切體驗到人物情感。自主讀悟、彙報交流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授以學法

引導學生從人物言行中體會其豐富心理和情感,深入探究彈了一曲又創作一曲的原因;品讀文中描繪《月光曲》的情景,除讓學生感受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激起學生對大音樂家的敬意外,還通過刪掉聯想部分與原文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清哪是“實”,哪是“虛”,並體會其表達效果。在獲得人文滋養的同時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六年級月光曲說課稿3

  一、說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了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努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課堂上,充分給予學生主動權,讓學生自己去想,去說,去做。教師引導鼓勵自己的見解,把活躍的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參與,相互合作,師生交往,共同發展,實現教學重心由重知識傳授轉向學生髮展,由教師"教"向學生"學"轉移。

《語文課程標準》又規定,五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揣摩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教師在課堂中應注重閱讀,儘量多給學生時間去閱讀課文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作者運用聯想,對話描寫等等表現手法,使得課文集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融傳說,美景,深情於一體。

第一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段(第1—10自然段):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課文可以分爲兩段。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五,六年級的學生要能"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以及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月光曲》一課教學的總目標制定如下:

學會7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能用"格外,彷彿"造句。

進一步學會藉助課題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通過朗讀,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進一步學會藉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及分辨實際事物和聯想部分;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首樂曲時的情和景。

4、課時安排

本課計劃3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是:按課後練習2中的(1)(2)小題問題研讀課文2—7自然段。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是:根據課後練習2中的第(3)小題研讀課文第8—10自然段。學生領會課文表現的意境並能有感情地配樂朗讀第9自然段並背誦。

  三、說教法學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對象,學生正下通過教師所講的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知識的。這種觀察和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是一種積極的思維。從這一點出發,本節課教法的知道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整節課的教法設計體現了"以訓練爲主的教學基本模式",儘量讓學生動腦,動口,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精講,善導,激情,引思"八字貫穿各個教學環節。

本節課使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情境法——激發學習興趣,熱情參與。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3、討論法——積極參與,得出結論。

4、練習法——感悟課文,體會內涵。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爲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目標爲中心,提問爲主線"這一原則,以達到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這樣導入新課,從主觀上吸引了學生,喚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解決生字詞並整體感知課文

(1)我給學生提出邊聽朗讀錄音邊找出你認爲難讀難懂的生字詞的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聽朗讀錄音,通過聲情並茂的錄音朗讀,學生入情入境。

(2)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學會本文的7個生字,理解本文的14個詞語。

(3)鼓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四人一小組討論如何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我又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自己提出難讀難懂的生字詞及小組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爲下一個環節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細讀課文,理解教材

(1)理解貝多芬給盲姑娘彈琴的經過,即學習課文第2—7自然段。

爲什麼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

貝多芬彈完一首,爲什麼又彈了一首

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在這一環節,我重點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在體會中朗讀。

(2)讓學生找出第8,9段中的實寫部分和由實際事物引起的聯想部分。

這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了《月光曲》表現出的意境是多麼的美妙。學生帶着這種美的感受朗讀課文,讀的很有感情。學生也更好地瞭解了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理解第10自然段中"陶醉","飛奔"各是什麼意思,用在這裏有什麼好處。

3)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錄下來的

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精妙,在品詞析句中確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4、歸納總結

(1)鼓勵學生藉助課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讓學生按事情的發展,瞭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

這個環節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鞏固練習

全班齊讀第9自然段並嘗試背誦。

這個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能力。

6、佈置作業

(1)完成生字詞的抄寫。

(2)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3)完成與本課有關的課堂練習和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