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角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模板(精選6篇)

《角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模板(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模板(精選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模板(精選6篇)

  《角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同學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籠統的圖形概念。對於剛上二年級的小同學來說,如此籠統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爲同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爲日後深入的學習角的含義和系統的學習直角的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同學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從實物、平面圖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標:讓同學知道周圍許多物體外表都有角,瞭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關係密切,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大膽嘗試。

3.教學重點:對角的認識。

4.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5.教材編排特點:先由實物入手,讓同學指、摸、感知角的形狀,然後利用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三層,利用活動角大小的變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最後是畫角。總體來說,教材採取小步子,從形象直觀到籠統運用的編排,符合同學發展的規律。

6.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自制活動角、三角板、直尺、紅領巾。

7.學具準備:自制活動角一個、三角板、直尺、不規則的紙。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上運用嘗試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發同學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以同學爲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學規律,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本課製成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橋樑,使同學在“寓教於樂,寓智於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獲取新知。

知識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識的過程更重要;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對同學觀察、操作、歸類的思維能力培養,注重組織同學合作討論,讓他們互相啓迪,多向交流,儘可能的給同學們多一點考慮的時間,多一分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機會,多一些嘗試勝利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活動引入: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你們知道哪些圖形嗎?出示圖形,問有角嗎?誰願意上來指一指。

意圖:根據二年級同學的特點,首先從同學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溢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設寬鬆、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同學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發明力。

(二)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習些什麼?

意圖:在此讓同學談一談自身的要求,設置懸念,把同學帶入到嘗試新知的境界,讓同學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1.(準備題)出示實物大三角板,紅領巾,一本書,在這些圖形中有角嗎?誰可以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注意引導同學正確的指角方法,並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意圖:在實踐中充沛感知角,讓同學儘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沛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嘗試題)利用自身喜歡的圓形紙或不規則紙折角,找出哪裏是角,摸摸有什麼感覺?請找出角的特點。

意圖:小朋友的智慧來自於指尖。小朋友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優秀教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符合着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同學充沛感知角的內涵,並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 出示有爭議的嘗試題:

出示摺好角的圖形 這是角嗎?

意圖:“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方法,使同學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3.嘗試練習題: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角?爲什麼?(小組間討論)

意圖: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同學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同學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區分真僞,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同學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同學思維,也發揮了同學間的相互作用。

4. 解決有爭議的嘗試題:

意圖:同學利用自身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麼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請同學們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外表有角。

意圖:由具體到籠統,又由籠統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同學在獲得了從感性資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結:第一階段的嘗試,同學在想、做、說中進行嘗試和探索,使同學對於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有較爲深刻的理解,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嘗試:

(1) 和(2)兩個角一樣大嗎?請你想想方法。

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讓同學自身想方法判斷,自身嘗試一下,從而找出好方法,爲同學提供了充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想各種方法,養成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2教師講解並歸納: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嘗試練習題,鐘面的指針間角度的大小在變化,請同學判斷角度變大還是變小了。

意圖: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是引導探究,深入理解的過程。組織引導同學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學難點”讓他們在嘗試中體味勝利。在小小的成績感面前,感受學習的快樂。

2、同學自學畫角:同學看書後,畫一個自身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討論、糾正後,再次畫角。

意圖: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課的最後一個內容,引導同學畫出任意的角,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身最爲滿意的角。

(四)第三次嘗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意圖:動手實踐是培養同學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同學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3.發展題:

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着剪一剪:

意圖: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出現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同學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同學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同學答,教師總結)

四、板書設計:

①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② 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③畫角:先點頂點再畫邊,

角的標誌填裏面。

意圖: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出現同學面前,整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分散難點,有利於同學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設計:

課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擺幾種圖形並數出每種圖形裏有幾個角。

  《角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2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爲此,我將整節課分爲四個環節:一是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三是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四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本節課的優點:

1、角來源於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認識角時,我藉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裏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而且這三次指角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爲學生以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後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錶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角來源於生活用充滿了數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造角的環節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是關於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節。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學生傾向於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髮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巧妙的一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麼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後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本節課有待改進之處:

1、在每個環節結束之後,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使得環節與環節之間過於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比如在鐘錶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後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可以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徵後再回過頭來看看,說說爲什麼圓形不是角,可以幫助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徵。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說說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裏,然後鬆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判斷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必須是直直的。但實際反饋時,上來展示的第一組用毛線拉成了一個三角形,第二組用毛線和吸管拉成了一個“T”型,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後來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現其實這是很好的生成資源,可以和練習中的數角聯繫起來。我沒有好好利用,實在是可惜。

  《角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實際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等特徵。

2、利用角的特徵來發現角、畫角、發明角。

3、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髮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角。

2、從直觀感知中籠統出角的圖形和正確的畫角。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黑板上寫上星級小組,同學們看這是什麼?(拿出一個五角星),喜歡這個嗎?那怎樣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今天我們要開展星級小組的評比,看看哪個小組能獲得今天的星級小組,有信心嗎?(生:有)同學們都有信心,每個組加上一個五角星,現在是幾星級了?下面張老師先請同學們看一段動畫片,可要看仔細了。

課件播放引入。

師:屏幕上哪些圖形我們已經學過了,它們分別叫什麼?

生1:這些圖形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師:這是什麼圖形呢?(課件出示角)

生回答:這個圖形是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知道它叫角,我們今天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師:看,我們的學校多麼整潔、優美。新的一天開始,學校裏早早就熱鬧起來了。認真觀察,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同桌活動,邊聽邊說)誰來把你們的發現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1:操場上有老師、老爺爺、小朋友。

師:你發現了角嗎?哪些地方有角,誰來指一指?(課件演示)

生1:老師手中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老爺爺手中的剪刀上有角。

生3:鐘面上有角、小朋友們做操時兩手之間形成了角、球場上有角。

師:剛纔第三組的同學發言特別積極,第一組和第四組的同學聽得特別認識,給他們分別獎勵一個一角星,現在是幾星級了?還是一星級的不要灰心,因爲還有機會。

師:在我們的學校裏有角,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在許多物體上面都有角。

  《角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4

教學內容:課本第38-40頁

計劃學時:1學時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知道角有大有小。

3、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角,並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正確的畫角方法。

教學難點:

1、會正確畫角。

2、感悟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大小有關。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剪刀。

教學方法:講授、探究、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設計思路

一、引入

(課前出示學校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1、師:孩子們,剛纔從屏幕上欣賞了咱們的校園,它美嗎?那你們平時喜歡到操場去玩嗎?最喜歡玩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題圖)這些小朋友在操場上玩得多開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細看看,操場上還有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呢,你們看見了嗎?(學生指出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球等)

2、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圖形朋友(出示園丁在剪草的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裏拿着的剪刀,張開就形成了這樣的圖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也形成這樣的圖形,這就角。(板書:角)孩子們,和角打聲招呼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這一環節,通過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喚起對已學圖形的回憶,並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一)在主題圖中找角。

1、師指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說)學生說到一個,演示一個,師跟着複述一遍,並及時表揚。

本環節: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麼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漸褪下去)那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兒的:(中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麼樣兒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徵。

(1)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覺得尖尖的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生:直直的)。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就組成了這一個角。

(2)師再指上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分別抽兩生)反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本環節從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使學生初步體會角是從物體表面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是一種簡單而美麗的圖形,並瞭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稱。此課之前,學生對角的認識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非數學意義的。教師在學生找主題圖的角的基礎上設計了閉眼想、用手比劃,觀看動態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調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比較,實現了對角的正確認識。

3、判斷角。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形客人,孩子們,想看看嗎?有我們的新朋友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學生判斷再抽生說理由。(出示書第42頁的第1題。)

4、再回到主題圖中講評學生前面判斷角出現的錯。

5、師:你們看,下面兩個圖形裏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右面的圖形又有哪幾個角?(書第42頁第2題,指給同桌看看,再抽生上來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師: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形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我們的教室裏,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們。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裏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教師的要求,兩個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師參與。)

(2)請學生說說找到的角,並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師:小小的教室裏有這麼多的角,那我們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不計其數。)

本環節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感知角——認識數學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學過的知識更理性地找角,這樣的學習過程,正所謂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與能力

(二)操作,認識角的大小

1、折角

(1)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摺一個角,試試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說一說,還不知道的孩子輕輕地打開書P39,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折角的。

(2)學生折角,師巡視指導

(3)展示最快的學生做的角。(讓生拿上來)這是一個角嗎?它的頂點和邊都在哪兒?讓摺好的同學把你折的角指給同桌看看,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兒?

本環節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思考怎樣將無角的東西變出有角來,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用學生喜愛的方式外化他們剛剛建立的對角的數學層面的認識,以多樣表現單一,鞏固了對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認識。

2、做活動角。

(1)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兒的活動角?用上老師發給你們的兩根小棍。試試吧!(生做)

(2)展示兩生做成的角(大小明顯的):這兩個角有什麼不同?

生:一個大,一個小。

師:對,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那有什麼辦法知道?

生:可以把這兩個角疊在一起。

師:你來試試。

生把兩個角放到展示臺上比:把它們疊在一起,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上面這個角的另一條邊在下面這個角的裏面,這說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師:這個辦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這樣把活動角比一比,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看誰的大,誰的小,比出結果了嗎?

設計意圖:角的大小比較,順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所認識之後安排,以學生組裝的活動角爲學具,組織學生討論、探究,羣體互動與教師引導有效整合,並相機指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強化了對角的認識。

(3)認識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程度的關係。

師:咱們再做一個“變變變”的遊戲,把你們的活動角拿在手上,(師也拿在手上)請變出一個比你們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變大點?你是怎麼做的?(請一生示範,把邊叉開一點,角就可以變大點)再請全班做。咱們繼續變,把你們手上的角變小點,再變小點,又是怎麼做的?(把邊合攏一點。)

(4)那角的大小跟什麼有關係呢?跟邊的什麼有關係?分四人小組討論。

(5)抽一組生說。

(6)師小結: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並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三)教學例3:畫角

(1)師:你們看,角多神奇呀,你們喜不喜歡它?那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怎樣畫角呢?(抽一生說)

(2)師:我們來看看究竟該怎樣畫角。(演示角的畫法)師: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畫好了。

(3)師:應該怎樣畫角呢?抽生說說。同時師再演示一遍,並小結:先確定角的頂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4)你們會畫角了嗎?試試看。生畫,師巡視。並展示學生畫的角。

本環節通過觀察、敘述、操作,使學生儘快掌握畫角的技能。

(四)拓展與延伸

(出示一個角)師:如果在這個角里添上一條線,這時變成幾個角了?再添上一條線呢?

三、全課總結

孩子們,你們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麼收穫呢?其實,角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在以後的學習中還會一一學習的。

四、佈置作業,知識延伸。

1.請你用角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

2.請同學們回家,讓爸爸媽媽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們找的對不對。

  《角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我是這樣理解教材的,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並進行解釋與應用。〈角的初步認識〉一節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認識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等圖形的基礎上學習認識角。二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結合圖形來認識角是比較容易的。因此我根據教材先了解學生對角的理解程度,緊接着通過親自動手操作來認識角,感覺角。瞭解角成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並學會自己畫角。能從各種物品圖形中找到角。從而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並學會從身邊的生活中找到角。區分角,會做活動的角,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本節課是單元的起始課,因此上好這節課非常重要。

二、學情分析

角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角並不陌生,能夠很容易的在周圍的物體上找到角,怎樣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經驗,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爲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做好準備。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 通過操作,使學生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

2、 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應用意識及觀察、比較、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3)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6)教學準備:爲完成以上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燈片,摺扇三角尺。學生的學具有:每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鬧鐘、長方形。還有毛線、紙、紙條。

(7)學習方式: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動手操作。

三、說學生:

根據學生認識發展規律,分析學生:學生年齡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侷限性,學生學習基礎深淺不一,思維程度不一,反應靈活程度不一,面對這樣的學生,因此我設計出不同層次教學題目,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全面發展。

四、說學法:

爲了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我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上述教學方法指導下,以謎語形式開頭,全員參與,使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並不斷的運用鼓勵性的語言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個個問題地解決使學生在不斷的活動中充分利用學具,認識角,並會畫角,做角,並且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五、說教法

本節課屬於認知教學,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兩點:

1、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2、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自己畫角、做角認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索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六、說教學過程

1、以猜謎語和導入課題,使學生愛聽,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猜謎語的方式引入角。通過實物認識角,知道的角的特徵。有兩條邊和一個頂點。通過實物小組合作找到角。這樣可以培養二年級小學生的合作意識。

(2)通過讓學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

(2)通過做活動角,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通過學生自己做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腦並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

(3)學生通過認識圖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對角的認識。(用多媒體出示各種圖形,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答對的小朋友給予鼓勵)。(評:及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4)從認識角到判斷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圖形中的角,和找出幾邊形中有幾個角,最後自己折角,這樣由淺到深逐層深入,體現了對學生的分層佈置作業。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