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動物兒歌說課稿(精選20篇)

動物兒歌說課稿(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動物兒歌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動物兒歌說課稿(精選20篇)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

說教材與學情分析:

《動物兒歌》是本冊教材第二次集中識字的第一課。文體特點:兒歌題材。文中出現了蜻蜓、蝴蝶、蝌蚪等小動物,雖熟悉,但對學生來說又陌生。如此便有了閱讀張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於進入飽滿的閱讀狀態。兒歌韻律:全文共六行,句句字數相對,結構相同,傳遞着一種信息: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偶句押韻,朗朗上口,易於學生背誦。識字寫字:本課要識的12個生字,有六個與昆蟲有關:蜻蜓、螞蟻、蜘蛛,都是形聲字,是培養學生運用形聲字特點識字的好材料,同時“糧、食、迷、藏”依然是形聲字,可以遷移識字經驗,進一步鞏固形聲字識字方法。書寫上,“造”、“迷”、“運”都是走之兒旁,藉助以前的書寫經驗,遷移至此,幫助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走之的字的字形把握更加準確。

說設計理念:

識字教學的關鍵在於如何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又有所側重地讓學生在兒童的情境中去識字。基於本課生字特點,設計多層次的識字學習活動中,從發現到學會再到運用,讓學生切實掌握形聲字的識字方法,同時引導多種識字方法融通運用。趣味化是低年級課堂的調味劑,本課通過活化文本插圖,設計學習活動,融合識字、理解、發現於一體,豐富學生體驗,發展學生思維,積累學生語言,達到趣味化和實效性的和諧共振。

說教學目標:

1、通過字理識字、自主識字、生字復現等方法,認識“蜻、蜓”等l2個生字;藉助經驗,寫好“迷、造、運”3個字。

2、通過情境中擺一擺的方法,瞭解小動物的部分生活習性,發現兒歌的語言特點。

3、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重難點:

學習運用形聲字特點認識生字。

教學準備:

大自然情境圖、小動物貼圖、詞卡、課件

過程設計:

第一板塊:情景導入,學情研判

1、春天到了,動物王國又熱鬧起來啦,我們一起趕緊去看看,請孩子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開火車分句讀。

3、同桌生字詞互讀,篩讀出難讀或不會讀的生字詞。

4、根據學情,拿出難點字詞,重點練讀。

5、再讀兒歌,你們知道兒歌中出現了哪些小動物呢?用“______”劃出來。

【設計意圖:動物王國情境導入,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字先學後教,針對難點,重點練讀。】

第二板塊:依據字理,主動識字

1、課件出示動物名稱,你們有什麼發現?(蟲子旁顯紅)

2、你們還有什麼發現?

預設1:未發現形聲字,課件出示“蜻”,加上蟲子旁讀,隱去蟲子旁再讀。

預設2:發現形聲字,追問,你怎麼知道是形聲字呢?

小結:像這樣右邊表示讀音,蟲子旁表示意思,這樣的字就叫形聲字。抓住形聲字的特點,能夠幫我們明白字的意思,讀準字的讀音,認識更多的字。

3、出示“糧““迷”“食”“藏”“造”“網”

(1)哪些字你也能用形聲字的特點記住它?

預設:糧、迷

4、剩下的生字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他們?

預設:造——組詞;網——字理識字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識字方法識記本課生字,重點使學生髮現、認識、運用形聲字的識字方法。】

第三板塊:情境復現,趣味朗讀。

1、小動物們,我們都認識了,它們又在什麼地方幹什麼呢?請孩子們再讀課文。

2、擺一擺:在情境圖中,根據課文內容,把小動物擺在相應的位置。

預設:擺錯,聯繫課文隨機指正。

預設:擺對,顯紅文中所有地點詞。

小結:小動物們在各自的小天地玩得可開心了。

3、多種形式練讀

(1)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那你能美美地讀一讀嗎?

(2)同桌合作讀

(3)男女生配合讀

(4)做動作讀

【設計意圖:在情境中擺一擺動物貼圖,不僅再次復現生字,更讓學生了解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特點,並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積累語言,體會小動物們的和諧生活】

第四板塊:聯繫經驗,學習寫字。

1、複習詞語

2、引導觀察:出示“迷、運、造”,走之是我們學過的部首,那寫好這三個字有什麼建議?

3、教師範寫:先裏後外,右高左低,先揚後平。

3、學生練寫

4、展示評價

5、再寫一個

【設計意圖:聯繫經驗,回憶走之的字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更好掌握走之兒旁的字的寫法。】

作業設計:走進動物兒歌,讀林良《小動物兒歌》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動物兒歌》

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二年級漢語下冊第三課,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教材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委員會中小學漢語教材編寫組編寫,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小學二年級學生使用,本教材在推動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雙語教育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法

(一)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要達到的基本目標就是,學生能夠熟練的朗讀課文,能夠聽懂課文內容。認讀本課詞語,理解意思。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夠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小動物們快樂的生活。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能夠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意思。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用朗讀、啓發、討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聽說能力,教育學生從小養成愛護小動物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以教學大綱爲指導,以本課教學內容爲中心,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劃分如下:重點:理解課文內容,認讀本課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結合圖片複述課文內容。

(三)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秉着“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育理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朗讀、講授、啓發式和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水平比較低,二年級學生的漢語水平較低,在教師的引導下,因材施教開展學習,以閱讀、討論、問答的方式獲得新知識,從而提高聽說能力和漢語水平。

四、說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爲了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禮貌,具有高素質的人才,上課前師生相互問好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在尊重老師的同時,更得到了老師的關愛和尊重,這樣不但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在課堂上配合得更加默契。

(二)複習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說說這些詞語都有什麼相同的特點。

三、朗讀課文“

本課時主要是學習課文的內容,學會朗讀課文是理解內容的前提,熟讀課文是學好本課的基本要求,所以要求每位學生都要能夠正確的、流暢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一遍課文,其他學生認真領會。

教師:現在老師來示範朗讀一遍課文,大家在下面認真聽,注意聽老師是怎麼讀的。

學生:認真聽老師範讀課文,並試着模仿老師朗讀。

2、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熟讀課文是爲了更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而學好本課的指標之一就是要能夠熟讀課文,並能回答相關的問題,所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來檢測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

(1)、說說平時看到的蜻蜓、蝴蝶飛的動作有什麼不同。

(2)、說說自己見過的小蝌蚪和蜘蛛是什麼樣子的?

3、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邊讀邊理解,並思考問題的答案。

4、老師通過一問一答,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

四、認讀詞語,理解意思,並用你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五、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六、作業: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板書設計:第三課動物兒歌

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

設計板書是爲了突出主題,直觀的把課文的中心思想呈現出來,有助於加深課文的印象,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課文內容。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動物兒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單元的第5課,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六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展現了動物生活美好快樂的畫面。本次主要是完成第一課時'認識生字,書寫生字,初讀課文,'的教學任務。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蜻、蜓”等12個生字,學會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字。

2、方法與過程: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這些小動物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培養小朋友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瞭解學生對利用漢語拼音認識漢字已經有了一定基礎,也對藉助圖片認讀比較感興趣的特點的基礎上,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朗讀兒歌,識記本課生字,會寫“迷”字。

教學難點:歸類認識帶有蟲子旁的生字,瞭解小動物的一些生活習性。

(三)教學準備:本課的PPT,生字卡,動物圖片。

二、說教法

在識字課堂教學設計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選擇了一些個人認爲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下作簡略介紹。

1、講授法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講授知識,描述場景,解釋概念,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學內容。

2、討論法

以學生爲主體,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思維性。在一年級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注重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3、直觀法

根據課文內容,藉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昆蟲的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在教師的引導下因材施教開展學習,以朗讀、討論、問答的方式獲得新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四、說教學程序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

2、揭示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出示學習要求:一讀二圈三再讀。

1、一讀

大聲朗讀課文,標出課文中共有幾句話。

2、二圈

①自讀課文,圈出課文中的生字,同桌間相互指讀。

②組內合作學習生字。

③檢查學習成果。

④組內合作討論交流記字方法。

⑤檢查學習成果。

⑥講解形聲字。

3、再讀

①朗讀課文,想一想兒歌中寫了哪幾種小動物?

②一問一答的形式讀兒歌。

③男女生賽讀,讀的過程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

(三)掌握方法學寫生字

1、出示寫字要求:一看二寫三對照。

2、學生觀察生字的書寫特點。

3、師範寫,學生描紅並仿寫。

4、同桌相互評議。

(四)課堂小結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專家、領導,親愛的同行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小學的張xx。今天是我們xx街道的語文盛事,也是我們xx縣語文專家、大咖,羣英薈萃的日子。非常感謝領導們的信任,讓我這個名不見經傳,又多年不曾登寧鄉小語盛事舞臺的“老人”這樣一個機會在大家面前露臉。不過,也因此特別忐忑。因爲擔心自己已經“落伍”,沒有跟上課改的步伐;擔心自己才疏學淺,又至今都還沒有看到這個學期的教學參考書,不能完全領會部編新教材的真實意圖……當然,雖然有種種擔心,但是我知道只有認真對待,努力鑽研才能讓自己有收穫。

本冊教材安排了兩個單元的識字教學,我今天教學的是第二個單元,也就是教材的第五單元的第一課《識字5 動物兒歌》。

衆所周知,課程改革後,識字寫字的教學安排是“認寫分開,多認少寫”。說白了,就是促使學生大量識字,能快速進入閱讀學習。新教材一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也這樣清楚地告訴我們。且對“會認字”只要求“會認”,不要求“會寫”。也不對字形作過細的分析。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復現生字,採取活潑有趣的方式讓生字反覆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識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可以將生字組成學生理解的常用詞語或句子,使生字在語境中不斷復現,幫助學生鞏固生字。那就無需學習和運用識字方法。這樣也減輕了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任務,只要重點關注“會寫字”的識字方法的學習和運用即可。

基於這些,我在這一課的第一課時教學中,重點就是通過反覆認讀,認識12個“會認字”。爲此設置了幾個有梯度的環節引領學生學會認帶有蟲字旁的生字。而12個“會認字”當中,“迷”、“造”和“網”同時又是“會寫字”。所以,我對它們也有了側重。尤其是象形字“網”,我不僅重點指導認識,向孩子們滲透字理,引導他們瞭解漢字的演變過程,熟記“網”字,並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感受漢字的神奇,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我想,這正是識字教學所要達到的情感目標。然後,順勢教孩子們書寫。

對於這一套教材,我心裏是完全爲之點讚的,用它的時候內心是歡喜的。就目前已經接觸的一年級新教材來看,相比之前的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它已經努力降低了難度,減少了教學任務。而且新教材的選材特別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也特別兒童化,非常適合兒童閱讀。蒙學、古詩、兒歌、童話都朗朗上口,淺顯易懂,沒有太長的課文,並且都圖文並茂,篇篇都吸引着孩子們的眼球。因此,我也爲孩子們引入了課外的兒歌誦讀。我們班人手一冊《日有所誦》。(這是“親近母語研究院”的教材,也是我在2013年開始到2016年結束的在“長沙市小學語文朱愛朝名師工作室”學習三年的收穫之一。)裏邊的兒歌都是短小的,都是特別有趣的。孩子們都能借助拼音很快熟讀,並背誦。而且,每一首兒歌都能給孩子們以啓發。我們班的孩子每天回家都會誦讀,沒有一個學生有牴觸情緒的。家長們也特別支持,紛紛叫好!每天早讀的時候,我也會做一些指導,或者檢查。督促他們堅持誦讀。經過這樣的練習,我發現孩子們的語感有增強,朗讀水平有提高。一個個記性倍兒好!今天,課前孩子們就會給大家誦讀幾首兒歌。最後,我也會讓孩子們練習誦讀一首關於動物的兒歌,作爲課的結束。

我認爲,不管教材如何更換,新課標的理念是不變的;不管時代怎麼進步,教學生學好語文,傳承我們中華的文化,是不變的;不管我們是年輕教師還是有經驗的老教師,都要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是不變的。我們行走在小學語文教改的路上,沐浴這新課改的春風,使用着不斷優化的教材,我想,這是我們小語人的福氣!更是孩子們的福氣!

感謝大家的聆聽!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動物兒歌》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6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教材還配有生動有趣的彩圖,展現了動物活動美好快樂的畫面。這裏的小動物一半是昆蟲,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有6個是蟲字旁的字,而且是左形右聲的形聲字,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形聲字的特點,有效識記生字。作爲識字兒歌,教學時還應在學生熟讀兒歌的基礎上,聯繫教材中的彩圖和學生生活經驗,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兒歌的特點是有節奏,有韻律,本課兒歌每一句都是以“誰在哪裏幹什麼”的結構組成的,因此應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兒歌的節奏和韻律,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運用形聲字的構字方法識記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誦兒歌。

教學難點:能仿造課文的寫法創編動物兒歌。

三、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認識“蜻、蜓”等12個生字;正確書寫“間、網”2個字。

2、方法與過程:認識“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等詞語,初步感知形聲字的構字方法,能用所學方法自主識字。

3、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體驗小動物生活的情趣,並能仿造課文的寫法創編動物兒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動物圖片、田字格小黑板

五、教學方法

在閱讀課堂教學設計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我選擇了一些個人認爲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下作簡略介紹。

(一) 誦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二)直觀法。

根據課文內容,藉助多媒體課件以及板貼,向學生展示昆蟲的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六、教學基本流程

一、猜謎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我們先來猜兩個謎語,聽清楚哦:謎語一:排隊地上跑,身體細又小,做事最勤勞,紀律第一好。謎語二:沒有腳,沒有手,鬆土數它最拿手。

二、識記生字,發現規律

1.今天,這兩個可愛的小動物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圖片裏你還看到了什麼?(根據學生回答點擊出示動物名字,隨機貼圖片,領讀,齊讀)提醒後鼻音“蜻蜓qīnɡ tínɡ”讀正確。

2.瞧,這些可愛的小動物一起出現了,你還能認出它們麼?(帶拼音帶圖認讀)

3.圖片不見了,你能叫出這些動物名稱麼?(去圖片帶拼音認讀)

4.拼音寶寶也走了,你還能認出小動物的名字麼?(去圖去拼音認讀)

5.小遊戲,給字寶寶貼上相應的圖片。

6.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 預設:

(1)都有蟲字旁;(2)生字與蟲子有關。

7.引導發現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讀一讀,想一想字意,看看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可以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一下。

8.拓展:原來,今天學的生字中一部分都有“蟲”,另一部分跟這個字的讀音有很大關係。小朋友,像這種一部分表示意思、一部分表示讀音的字,我們叫它“形聲字”。我們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形聲字。想不想用這種辦法來認識其他的字? (出示:我來猜一猜)齊讀。

三、朗讀交流,學習兒歌

1.導入:看看這些小動物都藏到兒歌裏面去了,請你把語文書翻到54頁,讀一讀課文。

2.自由朗讀,標一標總共有幾句話,再讀一讀,自己讀完之後,聽一聽同桌讀得怎麼樣。朗讀情況檢查:2個孩子讀一讀。

3.逐句識字。

(1)蜻蜓半空展翅飛,翅就是翅膀的意思,展翅就是展開翅膀,生做動作;

(2)“迷藏”生字卡片認讀,“迷”,(加一加),藏,是平舌音,我們來讀好它(跟師讀)

(3)“造”生字卡片認讀,出示宮殿圖,非常的雄偉,你覺得我們的小蚯蚓怎麼樣啊?

(4)“食糧”生字卡片認讀,理解食糧;

(5)蝌蚪池中游得歡,歡就是高興的意思,我們的小蝌蚪在池塘中游得很開心,你覺得他們在做什麼遊戲呢?

(6)“網”象形字圖片及文字演變識記,有一些字和物體長得很像,我們叫它象形字。我們平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網呢?

四、朗讀韻文,積累語言

1.這首兒歌真有趣,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來讀一讀。(一組讀一句)放下書本,老師把兒歌變成了這個樣子,你還會讀嗎?

什麼半空展翅飛?(課件出示挖空段落,開火車讀……)

蜻蜓哪裏展翅飛?(開火車讀)

蜻蜓半空幹什麼?(開火車讀)

2.合着節拍拍手一起讀。

3.讀着讀着,老師發現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背了。你們發現這首兒歌又有什麼規律嗎?紅色的是?藍色的是?紫色的是?(“誰 哪裏 幹什麼”的句式)

4.我們也來當個小詩人,來寫說一說好麼?(課件出示圖片,句式仿寫,交流)

五、寫字。(課件出示“間”“網”)

1.觀察兩個字之間有什麼共同點。

2.“間”、“網”:結構,組詞,書空,範寫,橫折鉤的寫法,描一個,寫一個,提醒孩子注意寫字姿勢。展示,指導,修改。正確書寫1星,端正1星,漂亮1星。

六、實踐活動,拓展提升

1.今天學了很多帶“蟲”的生字,課外去收集帶“蟲”的字,記錄在自己的展示本上,比比誰認識的多。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動物的雨傘》,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和準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闡述本次活動。首先說說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雨傘是幼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工具。《動物的雨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分別描繪了小鳥、螞蟻、青蛙這些小動物在遇到下雨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的好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羣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與生機。這首詩語言質樸、清新,句式工整,韻律十足,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讓幼兒在歡快活潑的氛圍中去感受尋傘的趣味性,進而萌發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學情分析:詩歌內容簡單明晰,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中班幼兒較小班相比,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根據《綱要》精神和年齡班語言領域特點,該詩歌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水平。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綱要》中指出"要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結合所執教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分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次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知道不同的小動物有不同的雨傘

2、能力目標:嘗試合作探討,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內容

3、情感目標:萌發對不同種類雨傘的喜愛之情,體驗文學活動的快樂。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活動重點放在"欣賞詩歌,知道不同的小動物有不同的雨傘"上。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我將分別從物質和經驗兩方面着手:

1、物質準備:實物傘、Flash課件、幼兒學具(小動物頭飾、教學圖譜各一套、小電腦、圖書、圖片)雨聲錄音

2、經驗準備:幼兒在活動之前瞭解過生活中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同時對於下雨有一定的感受和體驗。

三、說教法學法

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她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育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基於以上原則,同時結合本次活動的具體實施方式,我採用瞭如下教學法:遊戲法、談話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情境體驗法等。本次活動,我最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自主學習法,讓幼兒自己去了解詩歌,去觀察動物角色和感受其生動的語言。這不僅與生態課堂所提倡的"自主化、生活化"學習相吻合,也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則是活動的合作者和引導者。

四、說活動過程

一、實物導入,引發興趣

本環節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旨在讓幼兒在觀察交談的過程中去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

1、教師出示雨傘:小朋友,瞧,這是什麼呀?這是一把什麼樣的雨傘呀?雨傘有什麼用處呢?

2、出示小動物頭飾:今天呀,有三個小動物要出去玩,他們是誰呀?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幼兒猜想)

(導入旨在激發幼兒的興趣,因此活動一開始,教師便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以詩歌的主體雨傘導入,通過提問同雨傘有關的一系列問題,讓幼兒在加深對雨傘作用認識的同時,又對接下來部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而結尾的設疑,也萌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二、自主探索,瞭解內容

本環節主要採用觀察法和自主學習法,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自主探索知識,從而初步瞭解內容。

(一)、播放雨聲的錄音,讓幼兒能感受到下雨的情境。並提問:天怎麼樣了呀?那小動物們會怎麼去找什麼傘躲雨呢?請你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看看吧。

(二)、幼兒分組自主選擇方式合作探討詩歌內容,教師巡迴指導

給幼兒提供三組不同的材料,分別是:小電腦、圖書、圖片,讓幼兒自由選擇以何種方式學習探索。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深入到幼兒中去,去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適當地參與到幼兒的交流過程中去。

(三)、分享交流

教師請不同組別的幼兒來交流內容

1、師:你看到了什麼?它是怎麼躲雨的呀?(瞭解完後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學習這一句詩歌)哦,燕子飛到大樹上,她找到的是什麼傘呀?(大樹傘)那她心情怎麼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哈哈!大樹傘!"(重點學習"飛"這一動作)

2、師:還有誰也去躲雨了呀,它找到的又是什麼傘呢?(請剩餘兩組幼兒來交流一下。方法同上)

(四)、出示烏龜和松鼠的圖片(着急樣的)

1、教師讓幼兒猜想這兩個小動物沒找到傘,心情如何?並讓幼兒想想哪樣東西適合他們用來當做雨傘。

2、簡單總結:呀,小動物們都找到了雨傘,他們還謝謝我們小朋友呢。

(本環節,我採用了師幼商量的方法,教師以圖譜進行整理,在學習時,重點關注"飛"字和"哈哈"的情感詞彙,通過語言表達、動作感受讓幼兒理解之餘,感受其情趣所在。而第二句教師把主動權交給幼兒,這一句幼兒完全有能力在教師引導下集體創作,因爲有了前兩句的學習,第三句教師便發揮幼兒主體性,由幼兒來設計,這樣不僅體現了幼兒爲本的理念,教師也能夠在爲幼兒提供學習框架的同時,以引導者身份介入。這樣的學習簡單有效,符合生態課堂的理念。)

三、完整欣賞,學習詩歌

本環節主要採用了交流法,旨在考驗幼兒對於詩歌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1、教師完整朗誦詩歌,幼兒仔細傾聽

(小動物們都找到了雨傘,真開心,老師還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不想聽聽呀?這首兒歌的名字呀就叫做《動物的雨傘》)

2、圖譜展示詩歌內容:你聽到了什麼好聽的話?它是怎麼說的?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任何事物都要幫助幼兒有一個整體印象,才能便於其今後的繼續學習和理解。因此,教師在之前分段理解的經驗上,完整朗誦詩歌,同時結合圖譜這一形式,既清晰明瞭,又直觀呈現。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多元朗誦,鞏固練習

1、玩藏圖遊戲(教師將圖譜中某一地方的卡片拿掉,讓幼兒完整朗誦)

2、玩"躲雨"遊戲:教師當燕子,其餘幼兒當剩下來的小動物

3、幼兒自主選擇頭飾,表現詩歌內容。(播放雨聲錄音)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最主要的活動,因此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習得知識經驗,而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也有利於幼兒更好地學習內容,從而真正達到鞏固的目的,也使幼兒的興趣點再一次得到提升。)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

1、教師進行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叫什麼呀?你們喜歡嗎?你最喜歡哪一把雨傘呢?

2、進行簡單仿編: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在雨天尋找傘呢?他們又會去哪裏找呢?開動你們的小腦筋,誰來說說看?注意也用我們今天學到的句式來說哦!

3、最後的結尾:小動物們說要謝謝我們小朋友幫他們找到了傘,老師這裏有一頂大傘,那我們也撐着這頂傘回家吧!

(《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在最後一環節,教師不忘進行情感的提升,寓情於語,而簡單的仿編也能幫助幼兒拓展其思維和想象能力。至末,教師也首尾呼應,既貼合主題,又不忘迴歸到主題,讓幼兒在傘中將快樂延續……)

五、說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是活動內容的延續,我將從領域滲透和家園共育兩方面進行。

1、領域滲透:在美工區中準備白紙和畫筆,讓幼兒在課餘時間將詩歌內容畫下來

2、家園共育:與家長配合,請家長繼續幫助幼兒鞏固詩歌內容,有條件的話幫助幼兒瞭解更多的動物的特點和與其相適應的棲息地。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活動的分析、理解和說明。本次活動我覺得我的亮點在於能夠在體現"生態課堂"的這一理念下,又不忘使教師處於主導,去帶領幼兒朝着活動目標的方向學習和探索。如有不到之處,請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選自….班….學期主題《………》, 。

一、教材分析

本節活動是《山東省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中的一節語言課。《綱要》中指出語言課應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觸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首假聲幼兒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同時把學到的好思想付諸於行動。兒歌《……………….. 》中角色對話簡潔明瞭、內容生動有趣、人物形象鮮明突出,而且兒歌內容對幼兒具有很深的教育意義。而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在不斷提高 ,因此他們對着樣的兒歌會很感興趣,因此是一節很好的教育素材。

二、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1、 情感目標:………………………………………………………….

三、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活動難點………………………………………………

四、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的服務於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

2、 物質準備:……………………………………………..

3、 經驗準備:………………………………………………

3、空間準備:寬闊的活動室,幼兒坐成半圓形,便於上課 。

五、說教學方法:

教法:

本節課我採用了1、情景教學法,引入……..情景,引起幼兒興趣,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2、直觀演示法,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課件,通過分段播放講解,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故事情節的變化,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學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我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主要採用了談話討論法、直觀法、觀察法、模仿法、情景表演法、體驗法、分類法、練習法、多感官參與法讓幼兒用眼睛看、用用耳朵聽、用嘴巴說、動腦筋想,從而全身心的投入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六、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過程,我圍繞以下幾個環節來展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2、聽想結合,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

3、結合課件分段講述,鞏固內容。

4、故事表演,體驗樂趣。

活動延伸: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8

兒歌是孩子們很喜歡誦讀的一種文體,它充滿了濃濃的童趣,並且兒歌的句式排列整齊,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韻文短小但韻味回味無羣,讀後深受教育,孩子們非常喜歡。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依據《課標》對二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能流暢地背出自己喜歡的兒歌,並能歸納出自己在背兒歌時在認字、積累詞語、感悟句子方面的的收穫。

2.能自由發揮,給自己喜歡的兒歌配上動作,並有感情地背誦兒歌。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給插圖編兒歌。教學重點:背自己喜歡的兒歌,學會歸納總結學兒歌的收穫。

教學難點: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給插圖編兒歌。課前準備了《幸福拍手歌》 老師創編兒歌課件 、 集體誦讀的兒歌、 學生創編兒歌圖片。

在完成這些教學任務時我由淺入深,由一首歡快的兒歌歌曲入手,讓他們隨着音樂唱起來跳起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孩子們說說以前學的兒歌都是怎麼學會的,引導學生今後用更多的渠道去學習兒歌。第二個環節讓學生將自己以前會背的兒歌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彙報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將兒歌背誦出來,我還引導學生將兒歌中認識的字、積累的詞語、喜歡的句子、明白的道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在個別彙報後,爲了讓學生的參與面更廣,設計了兩人小組交流的環節,同時還設計了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兒歌加上動作在四人小組裏表演出來,然後推薦代表上臺表演。接下來老師要出示一份神祕禮物送給同學們,大屏出示老師自編兒歌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將照片和兒歌結合起來觀察,發揮老師自編兒歌的作用,激勵學生自編兒歌並彙報。最後在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活動時安排下節課的學習內容,即,將兒歌進行分類。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9

按教材教學安排,本課是三年級電腦打字的第四課,學生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已經學習了鍵盤的中排鍵、上排鍵、下排鍵的基本錄入方法。結合學校高年級學生學習文字錄入時按教材進度教學,課上的快但不紮實,因而在學習本課之前,又給三年級學生增加了3節英文錄入練習課,學生已基本掌握正確的指法。英文兒歌這一課學習,有三個方面新知識點,分別1、應用爲大小寫鎖定鍵,2、應用上檔鍵,3、應用光標控制鍵,有**已學知識的鞏固。

根據學生的情況和三維目標,把這一課的教學分爲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使用學生日常經常演唱的flash歌曲引入新課,一方面可以放鬆學生心情,第二方面引入本課學習內容。

第二環節:找一找,試一試

這一設計的想法是:通過尋找歌詞中的錯誤,嘗試修改錯誤,先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和尋求解決的途徑。學生在嘗試中會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嘗試中培訓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不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只知道跟着老師走。

第三環節:比一比,誰是打字高手

這一環節是學生理解大小寫鎖定鍵、上檔鍵等知識後的一個鞏固練習。一方面可以檢驗上一環節學習的效果,同時又可以鞏固打字學習的文字錄入等知識。通過比賽的形式開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不會感到打字學習有枯燥的感覺。

第四環節:練一練,鞏固學習

這一環節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在歌詞的中間位置插入新的內容的要求,引入光標的定位方法,一種是使用鼠標控制,另一種是使用光標控制鍵。

第五環節:我能解決問題

總結本課的學習知識點。

在本課的準備中本着學生體驗、練習、掌握的原則進行教學設計,不足之處,請多批評指正。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0

設計意圖:我園的教育是以藝術教育爲龍頭,以創新教育爲突破口,以科研爲先導;經過多年的實驗與研究,我園確立了以創新教育爲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教育,並將創新教育滲透到幼兒園各科教學活動當中,切實有效地實現了《創新教育與幼兒園各科教學整合》的子課題研究。

本次活動的內容是:語言領域中的仿編兒歌:搖籃,在活動目標中我確立了讓幼兒在仿編兒歌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實現這一目標中,我知道只有教師創新地教,幼兒纔會創新地學,因此,我在教會幼兒一段小兒歌的基礎上,讓他們來仿編兒歌,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地把幼兒的思維一步一步地引向新天地的"梯度"教學方法,首先,我請幼兒先觀察畫面,然後根據畫面學習一段兒歌,再請幼兒根據畫面仿編兒歌,最後,請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大膽地創編兒歌。

班級:中班

活動名稱:語言--仿編兒歌:搖籃

活動目標:

1、在學習兒歌的基礎上,掌握仿編兒歌的技能。

2、通過仿編兒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萌發幼兒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搖籃;歌曲:搖籃曲。

活動過程:

1、聽搖籃曲,導入課題。

2、教師請幼兒看課件:搖籃。

(1)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上有誰?藍天像星寶寶的什麼?白雲怎樣飄動?(幼兒根據畫面自由說。)

(2)教師:現在,老師就教你們學習畫面上的一首小兒歌:搖籃。

請小朋友認真學、仔細聽。(藍天是搖籃,搖着星寶寶,風兒輕輕吹,星寶寶睡着了。)

(3)教師教幼兒學習兩遍,請幼兒再獨立說兩遍。

(4)教師請幼兒根據第二幅、第三幅畫面仿編兒歌。

(5)教師:請小朋友看畫面,我們一起把編好的兒歌說一遍。

4、教師:請小朋友想一想,你還能編出這樣的兒歌嗎?(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想象說)。

5、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可真棒,今天學會了仿編兒歌的本領,還知道了生活在搖籃裏的寶寶都很幸福、快樂,請你們回去後繼續來創編這樣的兒歌,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教材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而且隨着年齡的發展,託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託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爲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

因此,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正如《綱要》中所說的,“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此活動〈滴答滴答〉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瞭解了各種物體發出的各種不一樣的聲音,把音樂、科學內容有機地聯繫起來,加深了幼兒對語言內容本身的理解,還使他們對優美動聽的聲音產生了好奇心,平時更加善於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導向作用。根據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70知識目標:使幼兒瞭解和區分不同物件發出的不同聲音

70能力目標:通過傾聽和探討,使幼兒熟練掌握某幾種東西發出的聲音,能夠一聽或者一看,就能辨認出來

70情感目標:通過對聲音的傾聽研究,使得幼兒更加熱愛大自然中的一切,從而自主發現其內在的奧妙

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爲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文中出現的幾種物件所發出的聲音的掌握,並簡單用肢體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探索身邊任何一種物品,它所能發出怎樣的聲音,善於發生,並大膽表述出來。

四. 說教學教法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步驟爲:

激發興趣——動靜結合動手體驗——幼兒交流——觀看DV——音樂欣賞(雨的聲音)——延伸活動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準備了很多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麼啊?這些東西可好玩了,還能唱出好聽的歌呢?而且每個東西唱的都不一樣呢,小朋友想不想聽?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爲幼兒以無意注意爲主,有意注意纔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豐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2

一,說活動教材。

(一)設計意圖:

《猴子開車子》是一首語言樸實、短小精焊、有利於小班孩子理解與學習的兒歌。從兒歌的選材上可以看出,這裏源於生活的題材,我常常看到孩子們小小的身影蹲在地上,專注地玩着玩具汽車和模仿“開汽車”遊戲的情景。因此,我結合孩子的這一興趣點,設計了這一活動,這個活動能讓幼兒感受兒歌的趣味性,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並能從中教育孩子一些交通規則,培養良好的乘車子習慣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教材所韻含的知識點是:能從中教育孩子一些交通規則,培養孩子良好的乘車子習慣和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二),說教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及我班孩子的特點,我就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理解兒歌內容,並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2,喜歡朗誦兒歌,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從兩條目標來看,第一條是認知目標也是能力目標,意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從而激發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的看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所以就在這一目標中體現。第二條是能力目標也是情感目標,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通過喜歡、流利、大膽的朗朗兒歌,從而能進一步的感受兒歌的趣味性,體現了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所在。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理解兒歌的內容和學習朗誦兒歌。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的實施本活動的目標,我爲活動準備有:2只猴子圖片,兩輛小車子和猴子的兩張圖片,還有若干個方向盤。

二,說教法。

1、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並結合語言活動自身的特點,我主要運用了視聽講結合法,完整跟讀法和遊戲三種教學方法。

第一種: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與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通過活動的教具,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從而激發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聽:是教師示範朗讀,讓幼兒認真傾聽中感受兒歌的趣味性,從而刺激幼兒喜歡去學習兒歌的目的;講: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交流,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激發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種:完整跟讀法,在幼兒自由積極的獲取知識的同時,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朗讀兒歌。

第三種:是充分利用有趣的遊戲形式,引導幼兒掌握活動的內容並從中感受到輕鬆和快樂。由此進一步進行教育幼兒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三,說學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我本着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在本次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以下學習方法:

1、觀察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感知兒歌的內容。

2、提問法:引導性的帶動互動提問,鼓勵幼兒將所看到的,想到的,嘗試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

3、遊戲法: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加強對兒歌內容的理解。

四、說活動程序。

(一),出示圖片導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請來了客人,看,誰來了?(小猴子)我們跟小猴子打招呼,(小猴子,你好)!再看,又來了個誰?(小猴子),現在有幾隻小猴子呢?(兩隻小猴子),這兩隻小猴子要去做什麼呢?我們來聽兒歌《猴子開車子》。

(二),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示範朗讀兒歌,幼兒注意傾聽,並回答問題。

問:兒歌裏有誰?(兩隻小猴子)發生了什麼事?誰在哭鼻子

(三),圖片演示,學習朗讀兒歌

2,教師示範朗讀兒歌。(師邊操作圖片,邊朗讀兒歌)。

問:小猴子爲什麼哭呢?我們應該怎麼樣安慰他呢?(不要傷心,開車要小心點)。

3、幼兒學習兒歌,邊看演示邊跟老師讀兒歌。

4、嘗試用多種形式學會兒歌。

師:現在我念前半句,你們接後半句好嗎?

師:現在我要考考你們,我先念第一句,你們接下一句可以嗎?

(四),出示方向盤遊戲,鞏固朗讀兒歌。

(1)、師:老師這裏有一件好玩的玩具,猜猜它是什麼?(方向盤)方向盤是開車時用來掌握方向的,一會兒我要看誰讀的兒歌響亮,我就請誰來跟我做遊戲,好嗎?(幼兒讀一遍兒歌)。

(2)、師:現在請你們注意看我跟小林老師是怎麼玩這遊戲的。(教師邊帶幼兒讀兒歌,邊表演)。

(3)、1請1一2名幼兒上來和老師一起表演。(誰願意來)?

2請1一2名幼兒上來和老師一起表演。(重點指導“咚”的時候才碰到一起)。

(五),幼兒體驗,結束教學活動。

1、師:每人一個方向盤,找好你的朋友,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兩遍)

師小結:今天我們玩了開車的遊戲,知道方向盤是用來開車時掌握方向的,所以以後我們開車時要小心不要碰到一塊了,這樣會很危險的。

2、師:我們開着小車子到外邊去玩吧!注意掌握好你的方向盤,不要碰到一塊了。(師帶幼兒開着車子走出教室)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搖籃》,本次說課將從說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等四部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動內容選自:福建省幼兒園領域活動指導大班下冊。綱要指出:“引導孩子接促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孩子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詩歌《搖籃》是在大班上冊學習了《風在哪裏》、《好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爲後面學習《畢業詩》做好鋪墊。可以看出本課在詩歌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

2、教材處理:(下面我來說說教材的處理)詩歌搖籃是一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構思獨特,想象豐富,富有兒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繪出了小寶寶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裏睡覺的那種寧靜、溫馨的畫面。能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適合孩子的學習。大班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彙,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語表達能力,選擇這一教材符合大班孩子學習特點。根據綱要中指出,各領域的教育要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將語言與藝術、社會相整合。(在欣賞詩歌搖籃的同時,結合遊戲《送寶寶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孩子對詩歌搖籃的理解和體驗。)我將單純的語言活動《搖籃》處理成遊戲式、互動式、表演式的活動。本活動原教材安排一課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讓孩子理解詩歌內容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初步學習仿編。第二課時是鞏固仿編,並把它畫成畫冊,製作成圖畫書。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

3、說目標:(接着說活動目標)

大家都知道,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目標:

(一)認知目標:通過欣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溫馨、寧靜的優美意境。

(二)能力目標: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使用“飄”、“翻”、“吹”,引導孩子大膽進行想像,學習初步仿編

(三) 情感目標: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孩子要感受詩歌語言的豐富和優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感受詩歌意境美作爲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孩子要仿編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且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知識經驗不夠豐富,想象力比較薄弱,因此如何引導孩子如何根據搖籃的句式,進行仿編也就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5、活動準備:

爲了幫助孩子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我爲本次活動做了以下準備

(一) 經驗準備:課前我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影視活動引導孩子觀察詩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園、大海,讓孩子親自感受大自然的美,爲詩歌《搖籃》教學的開展奠定情感基礎。

(二) 物質準備:將詩歌《搖籃》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還製作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和各寶寶的貼絨教具,以及歌曲《搖籃曲》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針對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孩子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所採用的教法有:(情境創設法、)多媒體演示法、啓發提問法、分段教學法等主要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孩子的學習總是伴隨着特定的情境。針對孩子對文學作品難以感受、理解的特點,我積極創設情境,在活動始,我創設了《搖籃曲》溫馨、寧靜的情境,導入新課;在活動中,我創設了《送寶寶回家》的遊戲情境。幫助孩子理解內容。通過情境化教學,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孩子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多媒體演示法:現代教育學研究認爲,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能化靜爲動,化虛爲實,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針對孩子動作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活動中我將詩歌《搖籃》製作成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音像結合進行教學,這樣化抽象爲具體,化枯燥爲形象,增強孩子對文學作品內容的理解。

分段教學法:孩子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從整體入手,分段教學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動中,在讓孩子完整欣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搖籃》內容中結構的不同變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序,進行分段教學,從而加深孩子對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還應用了表揚激勵法、歸小結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師應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成爲活動的主體。本次活動我預設了以下幾種學法幫助孩子學習:

1.遊戲體驗法:學前教學學家陳鶴琴指出,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符合孩子愛玩的天性,應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有活動中,我組織孩子玩“送寶寶回家”的遊戲,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參與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這麼說,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動中讓孩子看一看《搖籃》的課件、做一做“輕輕飄”、“輕輕翻”動作幫助孩子理解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3.合作討論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合作討論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有利於通過同伴互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搖籃》仿編中,我讓孩子合作討論:小朋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當做搖籃?它的寶寶是誰?誰搖寶寶睡覺?讓孩子在合作討論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自主性。

四、說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突出了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遊戲中,因此,我遵循“以人爲本,層層深入”的原則,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律動引入,激發興趣。

2、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迴歸整體、情感昇華。

5、引導仿編、體驗創造。

第一部分:律動引入,激發興趣。

環節目標是:激發孩子參與活動興趣,讓孩子處於最佳學習狀態。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啓發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節:

1、表演體驗:活動一開始,我播放《搖籃曲》創設溫馨、寧靜舒服的情境,讓孩子學小寶寶走進入活動室。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2、談話引題:播放“搖籃”的畫面,提出問題:小朋友,這是什麼?你知道搖籃是幹什麼用的嗎?通過提問讓孩子對搖籃有了初步的瞭解,爲後面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引出活動內容和活動課題。

第二部分: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環節目標是:完整欣賞,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啓發提問法、多媒體演示法,

本環節我設計了2個環節:

第1環節是教師配樂有表情完整朗誦散文一遍。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了什麼?通過提問,幫助孩子初步感知散文內容。

第2環節是教師播放課件,完整欣賞兒歌第二遍。提問:小朋友,詩歌裏講了什麼?你聽完這散文有什麼感受?通過這概括性的提問,讓孩子有了想象和自由講述的空間,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引導孩子用好聽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溫馨、寧靜、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環節目標是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多媒體演示法、多感官參與法、啓發提問法。本部分是重點環節,

我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教師精導,教學第一段

先播放課件1,提問:什麼是搖籃?搖着什麼寶寶?怎麼搖?星寶寶怎麼樣啦?通過提問幫助孩子理解第一段內容,在回答的過程中我結合動作幫助孩子學習和理解“輕輕飄”,然後老師小結,教師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第一段。

2.師幼互動學習第二、三段

播放課件,師幼表演再現二、三段內容,提出問題:什麼是搖籃?搖着什麼寶寶?怎麼搖?魚寶寶、花寶寶怎麼樣了?幫助孩子理解二、三段內容,結合動作幫助孩子理解“輕輕翻”、“輕輕吹”。

3.孩子互動學習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畫面,讓孩子自由交流討論第四段內容,然後請全班孩子想動作來表現第四段內容。孩子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並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如:“星寶寶睡着了”,要用輕柔的聲音來朗讀。

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學習,根據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順序進行教學,爲孩子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有機會說,並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內容層層深入,從而解決了重點問題,達到環節目標。

第四部分:迴歸整體、情感昇華

環節目標:進一步體會詩歌的內容

採用的教學方法有:遊戲法、啓發提問法

教師和孩子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一遍,然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小朋友聽一聽。給孩子提供一個說的機會。爲什麼說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這個問題是難點,我將用“送寶寶回家”的遊戲幫助孩子理解他們之間的依存關係。我準備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請小朋友將各寶寶的圖片貼在相應的背景圖上。教師進行小結,幫助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對孩子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導創編、體驗創造

環節目標:通過仿編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採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啓發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節

1、 讓孩子瞭解詩歌的結構特點。孩子朗誦兒歌,教師逐一出示相應的圖片,然後引導孩子縱向觀察:

第一排,什麼是搖籃?第二排,搖着什麼寶寶?第三排,怎麼搖?第四排,什麼寶寶睡着了?

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具演示,孩子應該會很快理解詩歌的結構特點。

2 、孩子自由仿編,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仿編。對能力弱的孩子,我將示範仿編或提供前半部分圖片讓孩子編後半部分,或提供後半部分圖片孩子編前半部分。對編得好的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對仿編較困難的孩子,鼓勵他積極參與仿編活動。最後將仿編好的詩歌進行朗誦,體驗創造的快樂。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4

一、說幼兒: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探究、分析、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能主動地去探究周圍和環境的變化。

無意記憶較多,較少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記憶。能根據自己的表達方式將感知到的加以表現。

語言表達能力及審美能力有一定發展,能夠比較連貫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已能清晰地談話,詞彙開始豐富。

2、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想象的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達與創造的空間幼兒具體形象性的思維,需要具體的活動情境與活動形式。幼兒進一步發展的自主性與主動性,需要寬鬆、安全的探索環境。

二、說教材:

《布娃娃》,是一節語言活動。孩子與布娃娃有着天然之緣,他們喜歡與他們爲伍。他們聆聽故事,觸目所見。孩子們對布娃娃的世界充滿着興趣和好奇,布娃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布娃娃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而且有着鮮明的外形特徵,較易引發幼兒的多種聯想。綱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大班語言活動《布娃娃》恰恰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因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情境,成爲他們觀察的對象,遊戲、表達、表現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布娃娃,親近布娃娃,而且有目的、有意識地認識、瞭解布娃娃走進布娃娃的生活世界。

三、說目標《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指導小朋友正確朗誦兒歌。

2、引導小朋友認識布娃娃的優點。

四、材料的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內容,我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圖片 音樂

五、教學方法設計

1、談話、遊戲引出主題

2、觀察、討論法提高幼兒理解兒歌的能力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爲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既給予孩子技法上的幫助,又給予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活動中我始終作爲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的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美、表現美。根據對本次活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與教學程序的設計,估計活動的重難點將會得到突破。但是由於孩子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我在活動中還將根據孩子的基礎和能力水平,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中午,有幾個小朋友需要吃藥,我就幫助他們先拿好自己的藥,再幫他們把袋子撕開。有兩個小朋友帶來的是糖漿,他們很神氣地對我說:"老師,我會自己開的!""我也會!"說着,就自己把蓋子打開了。旁邊看到的小朋友說:"我也會這樣開瓶子的!"在區角中,我們爲孩子設計了幫圖形寶寶回家、響罐等遊戲活動,孩子們經常想打開罐子看看裏面的東西,也經常把蓋子搞得亂七八糟。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它不僅能提高認識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識活動成爲快樂的事。幼兒的認識活動更是受到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的直接驅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3~4歲的幼兒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幼兒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較隨意,只能直接地、簡單地表面化地認識一些周圍的事物。我班幼兒對身邊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提問,非常願意自己動手去探索,同時,也願意嘗試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發現,與老師、同伴交流。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利用幼兒活動中的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密切聯繫生活中的現象,能夠較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活動目標設定爲:

1、瞭解瓶蓋的作用,能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

2、能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

3、情緒愉快地參加探知活動,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

定位重難點:

重點: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並積極探索瓶蓋的開關方法。

難點: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

並做好活動準備:

1、圖片:"小熊的家"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瓶蓋(大小、形狀、開啓方法不同)與瓶子。

3、小筐若干。

二。說教學方法

美國教育家克拉克(Leonard H. Clark)和斯塔爾(Ivring S. Starr)把教學方法定義爲:教師爲達到教學目的而組織和使用教學技術、教材、教具和教學輔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兩部分。教師適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便於傳授知識,使學生易於形成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根據這次科學活動的性質和需要,我採用了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實習法等教學方法,將在教學過程中作具體闡述。

三。說教學過

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主要活動過程分成四個部分:一。情景導入,激發好奇心;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三。再次操作,討論、擴展經驗;四。結束。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探知的慾望。

加涅(Gagne)認爲,構成教學過程有九個要素,其中首要因素就是要"引起學生注意".

活動開始,出示圖片:"小熊的家","今天,()我們要到小熊家做客,看,熊媽媽來了!"通過設疑提問使幼兒對教學內容加以注意:"唉呀呀,這是怎麼回事?你們看,熊媽媽一不小心把瓶蓋全弄亂了,真着急呀,怎麼辦呀?"這時,請幼兒幫熊媽媽想辦法,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分鐘,情景法、討論法)

(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

教師在引起幼兒注意之後,接着就應對幼兒提出教學目標。其目的在於讓幼兒在學習之前在心理上有所準備:將要做什麼和怎樣做。這裏主要分爲三個步驟:

第一步驟:提供每組幼兒一筐瓶子和蓋子,自己嘗試給瓶子蓋蓋子。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們面對真實,向真實發問,與真實接觸。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探究解決問題。在這裏,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材料,使每個幼兒都有探究的條件和可能。

第二步驟:幫助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通過之前的探究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在頭腦中有許多刺激、動覺的經驗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處於半意識狀態的東西,通過思考和適當的方式表達形成想法,通過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係,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也有向別人傾訴的慾望,在這裏,通過講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即能夠滿足幼兒的訴說慾望,也能幫助孩子形成知識點。"知識是在孩子們的探究之後,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形成的。"

第三步驟:幫助幼兒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在之前的操作中,幼兒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難,通過大家集體討論,視頻演示來幫助幼兒解決困難,爲幼兒相互學習,分享經驗提供平臺。

(12分鐘,實驗實習法、討論法)

(三)再次操作,討論、擴展經驗。主要分爲兩個步驟:

第一步驟:提供更多的瓶子和蓋子,請幼兒自由操作,鞏固對瓶子和蓋子特徵的認識。

第二步驟:再次討論,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根據瓶口的特徵選擇合適的瓶蓋。

通過材料操作難易程度的變化,引導幼兒對瓶蓋的不同開關方法產生興趣,幫助幼兒擴展經驗。

(8分鐘,實驗實習法、演示法、討論法)

(四)結束

熊媽媽感謝小朋友的幫助,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分鐘,情景法)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6

一、說教材分析

《家》這首兒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琅琅上口,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都是孩子熟悉的,除了兒歌中所提到的小鳥、青蛙、小羊、蜜蜂等小動物,孩子還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認知水平說出許多相關的東西,易於爲孩子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孩子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孩子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知識目標:

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會兒歌,並嘗試創編兒歌

能力目標:

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孩子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說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會兒歌

活動難點:嘗試創編兒歌

四、說教學準備

活動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五、說教法

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觀察法、猜測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旨在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和手段,使兒歌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讓孩子快快樂樂學兒歌,從而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六、說教學程序

(一)以全體孩子背誦兒歌《我愛我的家》導入主題。(加深孩子對家的印象)

(二)出示背景圖,引導孩子學習兒歌。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不同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不僅做到了學科整合,還讓孩子感受到這首兒歌並不是老師枯燥無味地教給他們的,而是他們在玩中獨立獲取的。他們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這樣不僅有效落實了教學目標,還突出了重點。

(三)互動學習

1、遊戲接龍

2、集體複述兒歌

這裏我通過遊戲活動,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孩子學習朗誦,使孩子感受到兒歌的內在語言韻律,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師用一種小動物示範創編兒歌,然後孩子發揮想象力,自由創編兒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由於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孩子創編,突破難點,發展孩子創造性思維。

(五)以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結束活動。讓孩子感受家、爸爸媽媽所帶來的愛。

七、活動延伸

讓孩子回家爲父母做一些事 如(爲父母洗一次腳等等)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7

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改變了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爲師生互動式教學,本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合作。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兒歌《小燕子》說課稿,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一、說教材分析

1、說教材

燕子是春天來臨的象徵,也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熟悉的一種動物。大班孩子已經認識過燕子外形特徵,對他們來講燕子區別其他鳥類的標誌是像剪刀一樣的尾巴。他們還了解了燕子是益鳥、喜歡捉小蟲,喜歡在屋檐下做窩,燕子顏色很漂亮,是黑白兩色的……孩子們通過科學活動獲得了有關於燕子特徵的認知經驗。而兒歌《小燕子》則是從語言領域的角度引領幼兒感知、認識燕子,以兒歌語言特有的規律和節奏,向幼兒描述了燕子的活潑可愛。因爲大班孩子已經有的一定的認知經驗,所以將這個活動放入大班教學就比較合適。

兒歌是以擬人化的手法對燕子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進行了動態的描述,以燕子的剪刀尾巴將整首兒歌串起,仔細品味就能夠發現前面兩句寫出了燕子輕巧的體態和標誌性的特徵;中間兩句使用方位詞“上”和“下”寫出了燕子飛翔時的情景;後兩句中“茅草當枕頭”和“泥巴搭窩窩”則是對燕子做窩的說明,就六句兒歌將小燕子的形象表現得栩栩如生。唸誦而歌后,還發現和押韻,兒歌每“巧”和“刀”、“朵”和“雲”、“頭”和“窩”,讀起來琅琅上口。兒歌的中間兩句把燕子活潑、俏皮表現得非常到位,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歡燕子,同時對大自然發生濃厚的興趣。

兒歌是屬於語言領域的範疇,但兒歌中的內容有一些科學領域的東西,所以這首兒歌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既能讓孩子學些兒歌,又能通過兒歌幫助孩子瞭解一些科學知識,體現了現代幼兒教育的相互滲透教育理念。

前面我已提到過大班,因爲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求知慾,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思維積極、活躍,對新的東西有着很強的學習慾望,在他們的頭腦中總有數不清的疑問、問不完的問題,而且他們還喜歡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喜歡解決問題後帶給他們的成功體驗,他們會因此而快樂、因此而滿足。所以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和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解讀,我把此兒歌的教學對象定位在大班,因爲兒歌《小燕子》不僅需要孩子有良好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於引導幼兒擴展孩子的思維。我們給孩子安排的學習內容如果有一定的挑戰性,這不僅迎合了幼兒積極思考的特點,而且有利於培養他們勤于思維的習慣。

2、說目標

“教育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這是在新綱要明確指出的,也是要求我們在目標的設立上要考慮孩子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在目標的制定中要考慮全面一些,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要通過能力培養,提升孩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促進孩子個性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將目標制定如下:

2.1、理解詩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並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經驗仿編詩歌。

2.2、培養幼兒喜歡燕子、願意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爲什麼這樣定目標呢?因爲目標1滲透了認知和能力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內容的基礎上來運用已有經驗仿編詩兒歌。目標2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激發孩子愛燕子、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3、說重、難點

我將此次的活動重點定位爲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

活動的難點是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編詩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難點的突破主要是先前的知識準備,和對詩歌的結構分析來突破的。

2.4、說活動準備:

包括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知識準備主要是請孩子在家長幫助下收集燕子的圖片和資料,加深對燕子的瞭解。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根據兒歌內容製作。多媒體課件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於幼兒對兒歌的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我在此次的教學中主要採取了觀察法、視聽結合法、提問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進行教學。運用形象的多媒體教具幫助孩子直觀感受並理解作品內容。在相互的談體會中獲得交流,使得一個人的經驗融集成爲大家共同的經驗。同時通過教師及孩子的問題,啓發幼兒觀察事物及積極思維,培養幼兒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態度,使孩子發展成獨立學習能力的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孩子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以激發興趣爲基點,讓孩子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活動氣氛中理解兒歌的內容,幼兒在相互的討論、談話中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同時在相互的交流中並理解活動中的重難點。

三、說過程

整個活動分爲導入、理解、創編兒歌三部分,下面作簡單的說明:

第一部分的導入主要是通過燕子的謎面來感知、複習燕子的外形特點,並以此爲導入,請孩子談談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過此環節爲下面的兒歌學習做準備,這也是課前給孩子佈置的一個任務——收集所需資料。學習自我的資料收集及養成這種習慣,對孩子可持續性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第二部分理解兒歌是通過直接播放課件,通過孩子的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教師在孩子講述的基礎上幫助孩子用兒歌的語言進行概述、根據孩子的情況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嘗試着用兒歌的語言說。教師的完整朗誦幫助孩子欣賞,感受詩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兒歌的韻律美。在此學習過程中,教師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在商榷中共同解決。

第三部分主要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收集的資料,按照兒歌的形式仿編兒歌。這個活動有點難,正是有點難纔對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讓孩子體驗突破的快樂。

四、說效果

兒歌《小燕子》的教學活動其是教育的一個載體,我們的幼兒教育主要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自主學習,培養他們勤于思考、敢於發問、樂於與同伴交流的學習態度,所以我在兒歌的設計中就很注重孩子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在目標的制定中就考慮了能力因素,在之前的知識準備中我就鼓勵孩子自己找資料,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將孩子的需求放到首位,讓孩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敢於發問,以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當然,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有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反思、探索,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獲得更好的方法和途徑。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8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幼兒園託班語言《學兒歌布娃娃》。

說活動教材

這是一首適合託班幼兒朗誦的兒歌,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將布娃娃的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在字裏行間中充分體現了幼兒對布娃娃的喜愛。

這首兒歌中蘊涵着許多領域的教育價值。社會領域:可以通過抱娃娃、親娃娃來激發幼兒喜愛布娃娃的情感。藝術領域,可體驗布娃娃的形象美。教育價值最大的則是語言領域,可讓幼兒學說“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這句話適合幼兒在角色遊戲中進行運用。

兒歌中布娃娃的形象描繪得很逼真,可讓幼兒在觀察布娃娃的基礎上,學習簡單地描述布娃娃的形象“大大的眼睛黑頭髮,張着嘴巴笑哈哈”,但並非所有的娃娃都是這樣,有些是黃頭髮,有些是小眼睛,也有些是小嘴巴,小娃娃的表情也會有所不同,這就爲幼兒的創編活動留下了空間。

但託班幼兒又是最喜歡布娃娃,最喜歡當小爸爸、小媽媽的時候,兒歌中的語言正是孩子們想對娃娃傾訴的話語,非常貼近幼兒;兒歌中描述性的語言比較壓韻。適於幼兒進行學習;根據託班幼兒語言以模仿性爲主的特點,也可讓他們嘗試模仿性地根據孩子們自己抱着的娃娃長相進行適當地改編。

布娃娃是託班幼兒特別是託班的女孩子非常喜愛的玩具。孩子們喜歡模仿大人,學做爸爸、媽媽去抱抱娃娃,但幼兒在抱娃娃時只有動作,往往是無聲的,而且忽略了對娃娃的形象描述。本次活動我們就提供機會讓幼兒在扮演爸爸、媽媽的自然情景中邊抱邊說“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又讓幼兒從觀察布娃娃的眼、頭髮、嘴、表情等方面來學習兒歌:在學習集體描述教師手上娃娃的基礎上,嘗試根據自己的布娃娃的長相。大膽地進行創編。最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1、活動目標

(1)學說“我來抱抱你,做你的好媽媽”。

(2)能從眼睛、頭髮、嘴巴、表情等方面來描述布娃娃的形象。

(3)在抱抱、親親布娃娃的過程中,體驗喜愛布娃娃的情感。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19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瞭解蛤蟆大姐新衣的變化及相應的心情,在此基礎上學習朗誦兒歌。

2、感受兒歌幽默、詼諧的風格,對文學作品感興趣。

3.懂得做事要動腦筋、有主見,不能聽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

活動準備:

1、《蛤蟆大姐穿新衣》視頻(對視頻中的個別詞的讀音或者詞彙與文學作品有出入的進行適當的調整,向幼兒呈現協調的、科學的、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

2、蛤蟆、花裙、小兔、穿花襖的田鼠、青蛙、穿褲子的小鹿、小狗、戴蝴蝶結的花貓等兒歌情節圖片(根據兒歌內容準備11張圖片,分別有穿花裙、花褲、花襖、拿蝴蝶結、大哭的蛤蟆大姐)

3、小花布一塊(事先剪成花裙)、剪刀

活動過程:

一、圖片引題,直接引出主人公及兒歌

師:今天我帶來了條裙子?你覺得這是一條怎麼樣的裙子?

師:你們知道這條又新又漂亮的裙子的主人是誰嗎?

師:你覺得蛤蟆大姐穿上這條裙子會有什麼感受呢?

師:蛤蟆大姐真高興,穿條花裙新又新。那麼在這位蛤蟆大姐身上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請你們仔細來聽聽這首兒歌《蛤蟆大姐穿新衣》。

二、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1、完整欣賞,初步感受兒歌詼諧、幽默的風格

師:聽了這首兒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師:有趣在哪裏?

過渡句:蛤蟆大姐的新衣是怎麼變成蝴蝶結的呢?讓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兒歌。

2、第二遍完整朗誦,初步感受兒歌的內容,瞭解花裙的變化過程(教師邊朗誦邊出示動物圖片)

師:蛤蟆大姐的新衣發生了哪些變化?

小結:原來蛤蟆大姐最初做了一件花裙,後來又改成了花襖、花褲、最後變成了蝴蝶結呢。

過渡句:那這麼漂亮的花裙爲什麼要改成花襖呢?

3、分段理解,深入理解兒歌情節

第一段:

師:小兔見了做了什麼?說了什麼?“不如”是什麼意思?(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片,幫助幼兒記憶兒歌內容)

師:小兔的建議是:蛤蟆大姐的花裙還是田鼠的花襖漂亮。

師:蛤蟆聽了以後它是怎麼做的?(幼兒學說兒歌語言)

第二段:

師:這次蛤蟆大姐又聽了誰的意見?(教師帶着對蛤蟆的否定的語氣、表情來肯定孩子的答案)

師:青蛙是怎麼給意見的?它怎麼說、怎麼做?(學說)

第三段:

師:蛤蟆大姐又聽了青蛙的話,把花襖改成了花花褲,可惜啊!

師:小狗是怎麼給意見的?“斜一斜”是怎麼樣的?

第四段:

師:蛤蟆大姐最終還是將花褲改成了蝴蝶結,那它戴上了嗎?爲什麼?

師:是啊,蛤蟆大姐頭頂上光溜溜的,怎麼能戴上蝴蝶結呢!真是好笑!

4、幼兒看圖譜朗誦兒歌

師:我們一起來看着圖片念念兒歌吧。要把蛤蟆大姐好笑的地方念出來。

師:我們把小動物說的話也來表演表演吧。(分角色表演兒歌)

三、情感理解,提煉經驗

師:你喜歡兒歌裏的蛤蟆大姐嗎?爲什麼?

師:小朋友平時做事的時候也是別人說什麼?你就做什麼?

小結: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自己動腦,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像兒歌裏的蛤蟆大姐一樣光聽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

附:

蛤蟆大姐真高興,穿件衣裙新又新。

小兔見了把頭搖:“不如田鼠花花襖。”

花裙改成花花襖,蛤蟆大姐眯眯笑。

青蛙肚子鼓啊鼓:“不如小鹿花花褲。”

動物兒歌說課稿 篇20

一、說教材

《小花狗與大石頭》是一首有趣的兒歌。兒歌中用簡短、朗朗上口的語言描述了小花狗出門遇到的事情。“碰到大石頭”、“跌個大跟頭”對幼兒來說是十分有趣的事,“骨碌骨碌碌……”對幼兒來說是十分有趣的聲音,所以本節活動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綱要》中指出:“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及我班孩子的特點,我就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積極愉快的學習朗誦兒歌,豐富相應的詞彙:"出門"、"跌"。

2、運用聽說遊戲的方式,通過玩手指遊戲、集體表演,感知、理解兒歌的內容。

從兩條目標來看,第一條是認知目標也是能力目標,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從而激發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的看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所以就在這一目標中體現。第二條是能力目標也是情感目標,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通過手指遊戲、集體表演、大膽的朗頌兒歌,從而能進一步的感受兒歌的趣味性,體現了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所在。

三、說重難點

重點是:積極愉快的朗誦兒歌。

難點是:邊表演手指遊戲邊說兒歌。

四、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的實施本活動的目標,我爲活動準備有:

1、根據兒歌內容編出相應的手指動作。

2、教師用手偶小狗一隻。幼兒用指偶小狗,人手一隻。用布和棉花做的道具大石頭一塊。

五、說教法、學法

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孩子的興趣,爲其自主自動的探究學習提供了可能。我選擇的教法有:1、提問法、2、遊戲法、3、完整跟讀法,在幼兒自由積極的獲取知識的同時,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地朗讀兒歌。

在整個活動中遵循《綱要》理念,以幼兒爲主,讓幼兒在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猜測法、遊戲表演法、動手操作法、生生互動法。

六、說活動過程

我會將以上的教學方法滲透到活動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

(一)、教師引導幼兒瞭解兒歌中的角色。

1、教師神祕的出示手偶,引起幼兒的興趣。

2、提問:"這是誰呀?它出門去幹什麼?"

此環節爲幼兒提供猜測、充分說的機會。

(二)、教師藉助手偶,示範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感知兒歌內容、感受兒歌的趣味性,幼兒十分喜歡這首兒歌。

(三)、師生互動,學習兒歌。

1、在手偶表演的提示下,幼兒跟隨教師一起朗誦兒歌。

2、用接唸的方式朗誦兒歌教師念一句,幼兒念一句。

在這一環節中採取遊戲的方法,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兒歌,幼兒在遊戲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歌曲的內容。

(四)、表演兒歌,複習鞏固。

1、幼兒右手食指套上小狗的指偶,邊念兒歌,邊表演手指遊戲。

2、教師和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集體進行形體表演。(出現道具:石頭)幼兒和教師一起扮演小花狗,邊念兒歌邊用動作表演。最後,幼兒進行形體動作表演,有的幼兒雖然動作不是很協調,但是十分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