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百年孤獨讀後感【熱門】

百年孤獨讀後感【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百年孤獨讀後感【熱門】

百年孤獨讀後感1

最後幾章一口氣讀完,讀到最後奧雷里亞諾破譯羊皮卷時,卷裏所預兆的結局和現實世界如鏡像般重疊,實在震撼。

如此生命力蓬勃,欣欣向榮,擁有遠大前程的龐大家族,一代又一代裏性格長相的復刻以及人生軌跡的雷同,卻無法帶來綿延的福祉和不盡的子嗣。伴着布恩迪亞們以各種各樣稱得上匪夷所思的死法,魂歸馬孔多揚塵的'土地,作者早已暗示了他們無可挽回的衰頹命運。極盛轉衰的家族史詩讓人聯想起曹公筆下的紅樓。

家族內且做且毀的祖傳惡習,情慾世界中的沉浮,以及層出不窮的宏偉事業,從一開始的鬥雞到之後的香蕉帝國,都只是爲了讓布恩迪亞們在這永無止境的重複和分裂中找到精神寄託。但即便如此,孤獨仍然無可避免的在早已預設好的地方如蛛網般密不透風地把他們籠罩。

正如書中所言:“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裹挾入黃土的,只有那將回憶的長詩拋灑於過往後的醍醐,和頓感天地渾然而自我無比渺小的悵惘。百年孤獨。

佳作!

百年孤獨讀後感2

《百年孤獨》是世界文學史上迷幻現實主義代表作,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對三個字的感悟非常深刻——想象力。馬爾克斯給主人公設置了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用文字講述了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以及在戰亂的年代裏馬孔多小鎮的百年曆史,歷經風雨和歲月,故事還融入了神話傳說、宗教以及民間故事等素材,豐富多彩。

百年孤獨是圍繞布恩迪亞家族展開的,第一代布恩迪亞人的傳奇生活經歷就讓我感到驚奇。布恩迪亞與烏爾蘇拉結婚卻害怕長出尾巴於是穿着緊身衣,被大家嘲笑,之後在鬥雞比賽中勝出後殺了譏笑自己的'同村村民。之後又收到村民鬼混的攪擾,痛苦淒涼的眼神讓他不得安睡,於是決定逃離這個村子。經過兩年的遷移,他們來到一片被大沼澤地圍繞的小鎮馬孔多,在夢的指引下定居此地。他很聰明,是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從吉普賽人帶來的文明中發現了獲得了很多知識,並有了新的發現,因此對科學文明十分嚮往,整天研究自己的科學實驗,最後因精神失常而死去,家裏的重擔落在了妻子烏爾蘇拉身上。

以上便是百年孤獨中第一代人的故事,讀過之後,你是否被作者的想象力而震驚了?通過閱讀這本書的後續故事,你會發現烏爾蘇拉活了110多歲,見證了馬孔多小鎮的百年曆史。而在這段歷史裏,發生了幾十次內戰,戰爭的殘酷讓底層人民生活艱難。

百年孤獨深刻的揭示了政客們的虛僞、統治者的殘酷和普通民衆的愚昧和盲目,讓我們感慨萬千!

百年孤獨讀後感3

最早接觸魔幻現實主義還是在影視劇中,當時還未曾讀過《百年孤獨》,雖然早有耳聞,如今讀完只有震撼。馬爾克斯用他史詩一般的敘事架構和細膩唯美的文筆爲我們展開了一個荒誕而又真實的世界。跟隨馬爾克斯的腳步,我們見證了馬孔多和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孤獨之旅。

孤獨並非布恩迪亞家族特有的標籤,它也是人類共同的命運,即是人生的常態。我們每個人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然後又孤獨地離開,帶不走任何一切,唯有孤獨一同入殮,永世相隨。

如果說陪伴纔是幸福的源泉,那布恩迪亞家族就是一個悲傷的共同體。即使他們血濃於水,可縱觀他們的一生,之間幾乎沒有太多深刻的交流,反倒是梅爾這個亦真亦假的'魔幻角色承載了一些短暫的幸福時光。

孤獨是一段漫長的旅程,長到你最後都感覺不到時間在流逝,因爲時間變的不再重要。孤獨也是一場短暫的旅行,短到當你開始享受它的時候,時間已所剩無幾,因爲生命的長度有限。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通過銘記他人來充實自我,讓每個孤獨的個體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假如你也感到孤獨,那麼請不要悲傷,你的孤獨並不孤獨,最重要的是享受當下的生活。

多年以後,當人類只剩下文字來寄託回憶的時候,《百年孤獨》一定是其中之一。

百年孤獨讀後感4

孤獨的宿命圍繞着這樣一個家庭,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預示着他們相同的命運。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每個人的精神歷程都是一個圓,他們從小就孤獨,冷漠,孤獨似乎是這個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點,成如小說中寫道:“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着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地沮喪,他們又以不同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終點最終回到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涼。

說到孤獨,不僅僅存在於文學作品中,在我們的生活中更是無處不在、如影隨形。不管外表多麼樂觀開朗的人都避免不了孤獨的時候。生活在現代社會,在每天的忙碌工作後的深夜,推杯換盞後的牀榻,總有一陣無法抗拒的孤獨感襲上心頭。孤獨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如何抵抗,都會像《百年孤獨》中的歷代布恩地亞一樣被挫敗,並陷入更深的孤獨中去。

孤獨並不一定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於體驗人生,勇於面對一個人時挫敗的`感覺。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認清自己,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己的對話,能夠聽清自己的心,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麼一刻的清靜,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樣我們便能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心境。孤獨使得一個人完善,更加有深度與厚度。享受孤獨,享受與自己對話的每一秒鐘,爲自己留一方空間。

百年孤獨讀後感5

“文學是爲了嘲笑人們而做出來的最好的玩具。”這句話是最後那個和阿瑪蘭塔·烏蘇拉愛的死去活來的奧雷良諾的朋友阿爾瓦羅說的。那麼加西亞·馬爾克斯寫這本書我可不可以看做他在嘲笑,而且不僅僅是拉美的歷史。

今天下午在圖書館一口氣讀完了最後四章,其實早在讀到老阿瑪蘭塔死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不安了,雖說之後的家庭成員在一定程度上覆興了另一種形式的家業,可是那種浮躁虛華正是預示從波峯下滑直至衰落的最好嘲諷。這個時代就這樣沒落的'開始了。

作者以平直的語言講着看似與他無關的故事,語氣裏沒有表情,可是之中有似夾雜着弱弱的同情。每個人孤獨的方式都不同,卻又是一脈相傳。這個家裏是由女人來支撐的,所以孤獨就顯得風情和動人了。

然而,他是這麼嘲笑的。追求科學與外世界的被科學和超脫的精神折磨而死;環球漂泊見多識廣的最終還是回到這裏離奇而死;一心操守家業,默默打理內務的被煎熬而死;參與戰爭、起義和遊行活動的因對鬥爭的恐懼而死;純真的昇仙,惡俗的墮地,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全部被意識捲走,剩下幹扁腐化的軀殼。

最後得知墨爾基阿德斯爲這個家族早就準備好密碼羊皮書,我彷彿看到了長滿綠斑的吉普賽老頭閃着黑色渾濁的眼睛嗤嗤地笑,笑這個家族以看不到的程式緩緩地進行。每個布恩地亞家族成員和與其有關聯的外人本都擁有特殊的力量,所有人的力量在明處互相烘托,卻在暗處抵消。讓孤獨佔了上風。

百年孤獨讀後感6

百年孤獨斷斷續續地歷時十六個多小時,最後讀到接近凌晨收尾,一場風暴席捲整個村落,一切塵埃落定,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所有的沉重情緒都被作者一笑而過,用一種輕鬆的方式卻讓人內心感覺沉甸甸。

我相信,百年孤獨並不玄幻,他是社會和許多家族的映射,文中沒有對話全程像在講述一個家族的故事,這恰好無這個無關愛的家族契合,長輩對晚輩沒有認真的陪伴和關愛,沒有言語交流,雖然生活在一起,但彼此並不瞭解,這個家族的人極度缺乏愛和安全感,所以會有奇怪的癖好。活着,我們總會相信,只要做些努力總比什麼也不做好,可是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最深寒意的是,宿命的不可更改,即便不是第七代破譯出家族的命運,而是提前獲知命運而有時間去扭轉,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一切是徒勞,我們還會選擇努力去改變嗎?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再來,但這個社會充滿了孤獨,塔更像是人類的'基因,存在每個人身上,書中的故事呼嘯而過,每個人都曾總有美好的記憶,就憑着這個溫暖的光亮,也足夠撐過漫長苦澀的人生吧。

百年孤獨讀後感7

最近,音樂庫中在單曲循環《百年孤寂》,於是我踏入了《百年孤獨》的世界中。它被譽爲“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之著”,它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讀完,書中病態的孤獨,形形色色的畸形人格,漂浮在我的四周,久而不去。

書中的人物霍·阿·布恩帝亞本是一個勤懇務實、富有創造力的人。但由於他錯誤地對科學和求知癡迷,鍊金術,上帝銅版照片……他完全發了瘋,所以他是個孤獨者。

他的妻子烏蘇拉是個閃爍着母親一切美好品質的婦女。在我看來,她其實就是這個家族的地基。整部書都是她忙碌的身影,這個女人的身上擁有着另一種孤獨感。

我想全書最悲哀的人物莫過於布恩帝亞的次子奧雷良諾了。他發動了無數次的武裝起義,卻都無果。所幸命很大,躲過了埋伏、暗殺以及槍決,頑強地活了下來。但活下來也許纔是對他最大的折磨。他癡迷於做小金魚,反覆不停地做,就如同對於鍊金術的癡迷。

書中的`人物無不充斥着孤獨感。這也許正是作者想要對我們表達的,他們的孤獨性給整個家族帶來了毀滅。同樣,這個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的家族也象徵了當時的社會。或許作者正以此書來表達自己對拉美民族共同團結,擺脫孤獨的強烈願望。

我希望我們不要像他們一樣,在生命的進程中,執着於最初的不圓滿,一直迷失下去。而是要有發現世界美的眼睛,打開那顆心,擁抱這世間的美好,做個容易滿足,幸福的人。

百年孤獨讀後感8

多年以後,當我讀到“馬孔多在下雨”這句話時,我回想起了我第一次聽說百年孤獨的那個遙遠的高中午後。

百年?很久。孤獨?令人不解。在高中某個時間第一次聽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內心強烈的閱讀慾望就被喚起了。但是礙於學業緊迫,那時候 即便忙中偷閒也是拿一些爽文來讀,於是就那麼錯過了。之後再見到這本書就是在所謂的“死活讀不下去了書排行榜”,紅樓夢和百年孤獨分列狀元榜眼。《石頭記》的厲害我是知道的,理所當然《百年孤獨》也不會好讀到哪裏去,於是拿起的書就又放下了。一直到我讀完《金陵十二釵》才恍然大悟:有多麼死活讀不下去,就有多麼經典多麼好看。看完此書後更加確信了這一真理,《百年孤獨》,一本好書,一本奇書,一本神書!

提到此書不得不說其描寫的碩大的家族以及交雜錯綜的人物關係,重複七代的'人物而且還長的人物名字,確實給閱讀帶來了很大困難。二十六萬字的書,我讀了整整七個多小時纔讀完—而且我看其他人很多十幾個小時纔讀了一半的。但是如果認真閱讀,並且把握住書中稍縱即逝的行文脈絡的話—我承認這本書乍看上去非常的亂—還是可以很好地理解到作者的深意。

百年孤獨讀後感9

剛開始看《百年孤獨》的時候,她發現有幾個不同尋常的地方。下面是她的看法。

首先,布恩蒂亞家族中的人名反覆用的都是阿卡蒂奧和奧雷連諾,這也彷彿他們的生活一直是在一種可怕的循環中度過的;其次,故事的情節很具神話色彩,死去的人可以因爲按奈不住寂寞從新回到人間,甚至與活人交談。這也引起了她看下去的衝動,這是一個彷彿描述一個國家百年的繁衍與生存、恥辱與壓迫的故事。霍·阿·布恩蒂亞帶領他的妻子,以及他的親屬朋友們歷盡千辛來到了一片未開墾的土地上,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地,這塊後來被命名馬孔多的.小鎮上,蘊含了無窮的神祕,但似乎又令霍·阿·布恩蒂亞陷入了無窮的孤獨。在他身上也體現了那種可怕的循環,在他對創造發明產生厭倦以後,便整日地呆在實驗室裏製作金屬金魚,每做到二十條的時候就將它們熔化重做。

他的後代奧雷連諾又從戰爭走向孤獨,終於也陷入了循環制作金魚的怪圈中。家族一代代地傳承,又一代代地都是那副孤獨樣,直到家族的最後一代奧雷連諾·布恩蒂亞的出世,由於壟斷資本主義的入駐,不僅是布恩蒂亞家族,整個馬孔多已經開始沒落了。那本羊皮書卷上用梵文字描述的這個家族從建立到沒落其實已經是註定的宿命,終究是一個可怕的循環。

《百年孤獨》讀完後都會給人留下一種深沉的感覺,她認爲這種感覺纔是作者真正想要傳達給讀者的。

百年孤獨讀後感10

《百年孤獨》的大致內容是:在這裏個拉卡塔的小鎮。每天,總會有一個衣着破爛的少年在郊區路上,風雨無阻。那位少年只有12歲,儘管家裏貧窮,但是他從未間斷一件事:在貴族學校,聽讀書聲。學校裏的書聲像音樂一樣把少年吸引了過來,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少年在樹叢呆了五年,在這五年裏少年不停地學習知識。

但去卻被校長髮現,校長讓他把這份試卷做好,後來少年考了100分,學校收了它他做學生,長大之後他成爲了作家就是《百年孤獨》的作者: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我的感想是:這位作者是這麼愛學習,因爲他們家的生活貧窮,所以這位少年從來都沒有上學,但他卻沒有放棄過不學知識的念頭。

雖然家裏和街道都留滿了少年的筆跡,但是少年還是在默默背誦知識,母親十分的欣慰。從這讓我知道了兒子是十分想學習知識,母親很爲難因爲家裏沒有錢供少年上學。

但是就在有一天,矮樹叢的'樹枝枯死了,在也隱藏不了少年的身影了,校長知道了想考一考這位少年就給他一份試卷,這是讓誰想不透的一份最難的試卷少年考了100分得了全年級第一。

從這讓我知道了,校長看這位少年很喜歡學習,也想看一看少年在哪個水平,但是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少年考了全年級第一,這讓我知道少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也因此校長免去了少年的學費,讓少年可以在教室裏和別人一起學習,時間飛快的過去了,少年成爲了最有實力的作家,從這讓我知道了,只要肯下功夫一定可以成功。

百年孤獨讀後感11

讀完《百年孤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馬爾克斯爲了準確表達而使用的近乎殘忍的手段。

比如要描寫一個老人的蒼老,現實主義的作者可能會刻畫老人深邃的皺紋,渾濁的眼睛。但是馬爾克斯不會這麼循規蹈矩,他的做法可能是讓老人的皺紋的溝壑之間長出青苔,或者讓老人的鼻孔爬上蜘蛛網。

因爲魔幻現實主義的世界裏不需要用現實世界的邏輯來解釋,所以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裏有了“胡作非爲”的自由。雖然魔幻離不開現實的框架,但是單調的現實也正是因爲有了天馬行空的魔幻色彩而增添了無限可能。

這樣的手法在表現人物情緒的時候可以充分的`施展,因爲在超越常理的力量的作用之下,他可以輕易的讓讀者看到盡頭、無窮這種現實世界裏不着邊際的概念,也可以更輕易地讓讀者感覺到徹骨的絕望。

比如表現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的時候,他讓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綁在慄樹底下,每天就這樣一動不動一直到死去;讓烏爾蘇拉不但雙眼失明還每天只能聽見沒完沒了的雨聲,讓她被遺忘直到有一天後背爬滿水蛭;讓麗貝卡關在小黑屋裏直到身上爬滿蛆蟲。他近乎變態的手法就像是給讀者眼上蒙上黑布,並且把鐘錶消音,抽離了時間概念和空間概念,讓讀者在沒有邊際的黑暗中感受最高級的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12

孤獨是把你拉進黑暗深淵的一雙手;孤獨是在周圍喧鬧的環境中你卻在灰暗的角落裏輕輕抽泣。而一個歷經百年孤獨的家族,他的歷程,會是怎樣的呢?

《百年孤獨》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衆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通過布恩迪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和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孔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

這本書寫的是布恩迪亞一家七代人的荒唐、古怪、甚至有些倫亂的故事和馬孔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乃至消亡的歷史。漫長的幾代人之中,有手藝靈巧的、有求知旺盛的、有聰明機靈的、有勇敢堅強的、有吃苦耐勞的、有光彩照人的……他們有堅毅的眼光,不輕易服輸的性格,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統治者們的殘忍,民衆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衆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

作者馬爾克斯不愧是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人,以此書爲代表,他用絢爛並無束的語言構建了魔幻的天地。

歲月雖逝,但水流影在,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傳奇,註定不會在世界上重現。

百年孤獨讀後感13

很久以前就聽說過百年孤獨這部名著,直到最近才把這本書看完。說實話,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並沒有看懂,因爲這是一部內容龐雜,人物衆多,情節曲折離奇的鉅著,而《百年孤獨》的另一大魅力就是書中有大量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宗教典故,而作者所用的敘述手法更是讓人又愛又恨。對於我來說,這種獨具特色的寫作手法讓我一方面既迷戀,但同時給我理解文章帶來一定的難度。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歷,特別的是,這個家族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那樣的充滿神話色彩,無論是從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還是第七代的奧雷利亞諾,抑或是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經歷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以致於有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過,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到讓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烏爾蘇拉,她是那樣的充滿活力與激情,在那樣一個不正常的大家庭裏,在經歷種種不幸與變革下,在她慢慢變老後,她還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她離去後的這個家庭,在我看來已經是個空巢,沒有了核心,可惜她離開人世的方式讓我的心中始終留下一個結,那種方式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或許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百年孤獨讀後感14

高中時看《百年孤獨》看得我很凌亂,只記得人能詭異地長出豬尾巴來。最近這本書又掀起了一股熱潮,看看馬爾克斯的傳記有助於加深對這部偉大作品的理解。

加西亞馬爾克斯總把它和外公外婆以及兒時的記憶聯繫在一起。

據加西亞馬爾克斯回憶,大屋的很多房間是空着的,其所以空着的原因是它們的居住者死了可能是哪個親戚,比如他的舅老爺拉薩羅科特斯、姨奶奶佩特拉科特斯或者姨媽瑪爾加麗塔。爲了紀念他們,房間一直空着。後來孩子們長大了,房子不夠住了,外婆就請人加建幾間。因此,實際上,房子由四部分組成,建成於不同時期。

住在那麼一座大屋裏,加西亞馬爾克斯難免感到既渺小又膽怯,尤其是在黑夜來臨的時候,房子變得靜悄悄的!

多年以後,當加西亞馬爾克斯不得不離開阿拉卡塔卡時,大屋就成了他最大的精神負擔,因爲他想用文學成就它,一半爲了忘卻,一半爲了紀念。他後來多次提到的'那部萌生於青少年時期的長篇小說,指的就是《大屋》《百年孤獨》的雛形。

百年孤獨讀後感15

《百年孤獨》是我比較喜歡的外國小說之一,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和讀其它書都很明顯的不同,這可能就是本書的特點之一吧。這本書的不同之處就是全書幾乎沒有任何向上的積極氣息,有的只是孤獨和頹廢。

這部30萬字的《百年孤獨》,很好看,你會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眉頭緊鎖,當時重複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雙眼”因爲據說本書是公認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馬爾克斯對於生活也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筆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開朗還是封閉,是堅毅向上還是墮落腐化,不管他們的生活是積極向上還是紙醉金迷都給人一種深深的孤獨無奈感,他們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他筆下的世界雖然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卻還是愚昧落後沒有任何進步相反還逐漸走向沒落。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爲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爲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裏被黑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