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精選18篇)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愛因斯坦的理論爲核能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爲幫助對抗納粹,他曾在利奧·西拉德等人的協助下曾致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頓計劃的啓動,而二戰後他積極倡導和平、反對使用核武器,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精選18篇)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

愛因斯坦既是一位科學家,也稱得上是一位幽默大師。無論在什麼場合,愛因斯坦都喜歡用充滿幽默的情感和語調與人交談。那些含蓄、深沉、詼諧、雋永的語言,揭示出深刻的科學哲理,給人啓迪,耐人尋味。

一次,愛因斯坦和一位女友通電話,對方把自己的電話號碼“24361”告訴了他,並叮囑他不要忘記。不料,愛因斯坦馬上回答:“這有什麼難記呢,你的電話是兩打加19的平方。”原來,“兩打”是24,而“19”的平方是“361”,兩者合起來就是“24361”了。如此幽默而獨特的計算法,竟使女友笑出聲來。

愛因斯坦在67歲時寫了一篇一生中唯一正式的自傳。令人奇怪的是,這篇自傳不寫自己出生的時間和地點,不寫父母的情況,也不寫個人的經歷和細節,而是開頭便提出:“準確地說,思維是什麼?”爲了解答人們對此而產生的疑慮,後邊接着寫道:“因爲,像我這種類型的人,生活的實質就在於他所想的是什麼和他是怎樣想的,而不在於他所做的.或經歷的是什麼。”後來,他還把這篇自傳戲稱爲“愛因斯坦的訃告”。

弗蘭克曾經對愛因斯坦說,有一位物理學家雖然被一些同行因不理解而揶揄,但仍堅持研究一些非常困難的課題,並從中發現了許多新問題。愛因斯坦聽了感嘆地說:“我尊敬這種人,但我卻不能容忍這樣的科學家,他拿出一塊木板來,尋找最薄的地方,然後在容易鑽透的地方拼命鑽許多孔。”

1930年的一天,愛因斯坦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信中問道:“親愛的愛因斯坦先生,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如果您在臨終時,回顧一生,您將以什麼來確定您的一生是成功還是失敗?”愛因斯坦即刻提筆回信:“親愛的先生,無論在我臨終之際或臨終之前,我都不會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因爲,大自然不是一個工程師,也不是一個承包商,而我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一次,一位同行問他:“明天是星期天,我來不來您這裏一道工作?”“爲什麼不來呢?”“我想,可能星期天您應該休息一下。”愛因斯坦哈哈大笑,說:“不,上帝星期天也不休息的。”

愛因斯坦出名之後,面對社會各界人士的一片讚揚聲,他卻又“舉”起了“投槍”,“當我的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時候,於是德國人就硬說我是德國人,而法國更認爲我是世界公民!可是,假如我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呢?於是法國人就硬說我是德國人,而德國人則更咒罵我是猶太人!”事實正是如此。當愛因斯坦的聲名廣泛傳揚以後,德國柏林大學、威廉皇帝學會都千方百計地想把愛因斯坦從蘇黎世爭取到柏林來。可是,愛因斯坦對於當時普魯士的專制主義非常痛恨,於是他一如既往地予以鍼砭,“柏林對我簡直就像對待一隻得了獎的下蛋雞那樣,可連我自己也還不知道,我是否還能下蛋”。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2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爲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着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看着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

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裏,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爲“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着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着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着,他從課桌裏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麼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裏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裏,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爲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裏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裏振動着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讚許,又有擔憂。因爲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

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爲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裏。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爲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係,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爲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衝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鬥,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

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3

有一次,愛因斯坦請教數學家明可夫斯基:“一個人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作出自己傑出的貢獻呢?”

明可夫斯基笑而不語,而是接着他朝一個建築工地走去,並且徑直踏上建築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築工人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導師弄和一頭霧水,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認真地說:“看到職馬,只有這樣才能留下足跡。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涉足的地方,你別想再踩出腳印……”愛因斯坦沉思良久,若有所悟。

衆所周知,愛因斯坦後來終於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閃光足跡:創立了相對論,成爲現代物理學奠基人;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譽爲“世紀偉人”。

對於自己的成就,愛因斯坦曾多次提到明可夫斯基的'那一段話,表示了無限的敬意,並意味深長地說:“如果一生都只在模仿前人,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進步與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法國作家司湯達說過:“一個具有天才的稟賦的人,絕不會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無疑,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一個絕佳典範。其實,唯有敢於推陳出新,另闢蹊徑,才能讓你與衆不同,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4

愛因斯坦出席了一次爲他舉辦的正式宴會,男賓都打領帶,女賓都穿裸肩的禮服。

他的太太因感冒未曾參加,見愛因斯坦回家,就急忙詢問宴會的情形。

於是,愛因斯坦告訴她,今晚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出席了。

太太打斷他的話,問:“不要管那些,你告訴我太太們穿的.什麼衣服?”

“我可真的不知道,”愛因斯坦認真地回答,“從桌子以上的部分看,她們沒有穿什麼東西。而在桌子以下的那部分,我可不敢偷看。”

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100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

愛因斯坦聞訊後,聳聳肩道:“100位?幹嗎要這麼多人?只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只一個人出面也就足夠了。”

一天,愛因斯坦在冰上滑了一下,摔倒在地。

他身邊的人忙扶起他,說:“愛因斯坦先生,根據相對論的原理,你並沒摔倒,對嗎?只是地球在那時忽然傾斜一下?”

愛因斯坦說:“先生,我同意你的說法,可這兩種理論對我來說,感覺都是相同的。”

一個愛說廢話而不愛用功的青年,纏着愛因斯坦要他公開成功的祕訣。

愛因斯坦厭煩了,便寫了一個公式給他:A=x+y+z。

愛因斯坦解釋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

“z代表什麼?”青年迫不及待地問。

“代表少說廢話。”愛因斯坦說。

愛因斯坦的二兒子愛德華問他:“爸爸,你究竟爲什麼成了著名的人物呢?”

愛因斯坦聽後,先是哈哈大笑,然後意味深長地說:“你瞧,甲殼蟲在一個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識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彎的,而我卻能意識到。”

愛因斯坦被帶到普林斯頓大學他的辦公室那天,有人問他需要什麼工具。

“我看,一張書桌、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鉛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他說。

“爲什麼要大的?”

“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

一次,羣衆包圍了從德國移居美國的愛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當時,據說全世界只有幾個科學家看得懂他關於“相對論”的著作。

愛因斯坦走出住宅,對大家說:“比方這麼說——你同你最親的人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喏,這就是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5

1900年,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郎克和兒子一起在自己的花園裏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原來,他提出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

他沮喪的原因,是因爲這個發現推翻了他一直崇拜井虔誠信奉爲權威的`牛頓理論、爲了不侵犯權威,他終於宣佈取消自己的假設。

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普朗克教授自己也許沒有想到,他這一猶豫,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與普朗克教授不同,愛因斯坦卻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假說,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那一年,他才26歲。隨後,愛因斯坦又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 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權威。

兩種人,兩種性格,兩種表現,造成兩種結果。如果普朗克能像愛因斯坦一樣,不迷信權威,而是勇敢地向前人挑戰。那麼,愛因斯坦所取得的成果,或許應該記在普朗克名下了。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6

1899年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時,他的導師是數學家明可夫斯基。由於愛因斯坦肯動腦、愛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賞識。師徒二人經常在一起探討科學、哲學和人生。有一次,愛因斯坦突發奇想,問明可夫斯基:“一個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卻被問住了,直到三天後,他才興沖沖地找到愛因斯坦,非常興奮地說:“你那天提的問題,我終於有了答案!”

“什麼答案?”愛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師的胳膊,“快告訴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腳並用地比畫了一陣,怎麼也說不明白,於是,他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築工地走去,而且徑直踏上了建築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築工人們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弄得一頭霧水,非常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

“對、對,歧途!”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專注地說,“看到了吧?只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然後,他又解釋說:“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涉足的地方,別想再踩出腳印來……”

聽到這裏,愛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對明可夫斯基說:“恩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從此,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着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裏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於是,就在愛因斯坦走出校園,初涉世事的幾年裏,他作爲伯爾尼專利局裏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在物理學三個未知領域裏,齊頭並進,大膽而果斷地挑戰並突破了牛頓力學。在他剛剛26歲的時候,就提出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爲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閃光的足跡。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啓發了愛因斯坦的創新和探索精神。其實,在人類社會和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各式各樣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着人們踩出新的腳印、踏上新的征程。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7

1917年,愛因斯坦發現廣義相對論方程的宇宙解不穩定,據此宇宙要麼收縮要麼膨脹,這與當時天文學界流行的穩態宇宙說相牴觸。爲解決此問題,他在方程中加了一個宇宙常數項,使其宇宙解變爲穩定。不料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1929年通過天文觀測,發現宇宙是在膨脹。愛因斯坦在事實面前坦然認錯說:加入宇宙常數項是“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此事在他身後又有戲劇性發展,容後再議。

愛因斯坦完成廣義相對論後再接再厲,致力於探索萬物之理“統一場論”,終其後半生矢志不渝。在當時基本粒子實驗數據不足的條件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愛因斯坦知難而進,屢敗屢試。1929年他又提出一個萬物之理新版本。那時他的廣義相對論預言早就爲天文觀測證實,頭頂諾貝爾獎光環的愛因斯坦聲譽如日中天,成爲舉世聞名的科學明星。萬物之理新版本消息透露後,媒體大肆渲染。《紐約時報》頭版聳人聽聞的標題:“愛因斯坦將所有物理學歸結爲一個定律”。《時代》雜誌進行專訪,以他的相片作爲封面。其他報刊紛紛跟進,對愛因斯坦的崇拜達到宗教狂熱。但科學不是靠吹捧出來的,理論必須言之成理持之有據,才能爲同行科學家所承認。具有“上帝之鞭”雅號的29歲青年物理學家泡利敢於挑戰權威,他對愛因斯坦說:你的這個理論是純數學的,與物理現實無關。他預言:“在一年內你會放棄。”愛因斯坦果然不到一年就放棄了這個新版本。但他並未死心,在1931年1月和10月又提出兩個更新版本的萬物之理,不幸也都以失敗告終。愛因斯坦終於公開認錯,他戲謔地對泡利說:“到底還是你對,你這個小淘氣!”那時泡利尚未得諾貝爾獎,愛因斯坦在這位年輕後輩面前坦然認錯,體現出虛懷若谷的大師風範。

在和玻爾等人的論戰中,愛因斯坦說過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我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意思是他不贊成量子論機率解釋。在長述二十多年的.論戰過程中,愛因斯坦堅持此立場。但越來越多的精確實驗證明量子論的結果正確,使之成爲有史以來最精確的理論。在事實面前,愛因斯坦有所省悟,他在1953年10月12日致波恩的信中表示支持機率解釋。

人們盛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方程的真和美,殊不知他在十年探索過程中屢遭挫折,迷途知返,不斷改正錯誤,最終纔得到正確的方程。“失敗爲成功之母”,此之謂也。

語云: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意思是君子犯錯無損其光輝,但有一前提,必須認錯改過。愛因斯坦深諳此理,身體力行。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8

正像歷史學家認爲17世紀下半葉是牛頓的時代那樣,人們常把20世紀的上半葉看成是愛因斯坦的時代。因爲他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幾乎整個20世紀物理學的創造歷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着前進的方向。

人們常說,愛因斯坦是天才。他當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愛因斯坦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主要是因爲他無限勤奮,是因爲他符合時代要求,不倦探索,敢於創新。

愛因斯坦不但無限勤奮,他還是一位不受傳統觀念束縛、敢於衝破禁區、創立新說的偉大科學家。他敢於並且善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當然,這首先是時代的要求。愛因斯坦生活的時代,特別是在他科學思想最活躍、貢獻最多的20世紀初,是科學思想新舊交替的時代。就在絕大多數人向經典物理學頂禮膜拜的時刻,一連串“挑戰”卻接踵而來。在平靜而晴朗的物理學太空中掛着兩朵烏雲:一朵和黑體輻射實驗有關,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實驗有關。另外,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也有力地衝擊着經典物理學的大廈。愛因斯坦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涌現出來的'闖將。

愛因斯坦還在少年時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追趕光線的人;關於光線的想法引出了狹義相對論。他又設想:假如吊索斷了,一架升降機墜入深谷,裏面的乘客會有什麼感覺;這個想法導出了廣義相對論。科學理論的發展,不是拆了舊房蓋新房。它像登山一樣。創立一個新理論就像登上一座高峯。視野擴大了,原來隱蔽着的東西被發現了。原有的理論仍然歷歷在目,只是顯得小了,成了廣闊視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高峯以後,沒有滿足,沒有停頓。他環顧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間無比壯麗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塵土,又準備攀登新的高峯——統一場論。這是相對論的第三階段。他希望把引力場和電磁場統一起來,而且希望這統一的場能夠解釋量子力學所不能解釋的問題。

愛因斯坦最反對這樣的科學家,他們“拿起一塊木板,尋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鑽孔的地方,鑽上許許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鑽頭”,對準統一場論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電磁力和引力統一起來,給物質結構一種統一的解釋。他也知道統一場論不會在自己手裏完成。可是他認爲,“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那種證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讓我來做吧。”他給比利時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裏是這樣寫的:“留給我的事情是:毫不憫惜自己,研究困難的科學問題。那個工作迷人的魔力,將持續到我停止呼吸。”愛因斯坦是這樣寫,也是這樣做的。他在神聖的好奇心的驅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幾十年,直到最後一息。他在生命彌留之夜,在醫院的病榻旁還放着一疊統一場論的未完成稿,準備翌晨醒來再繼續演算。愛因斯坦對統一場論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種毫不氣餒的熱情和頑強性格的寫照。

生活就是追求真理。正像德國劇作家萊辛說的:“對真理的追求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爲可貴。”愛因斯坦在勤奮的工作中,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過了一生。他有限的生命已經結束。但是,人們在心裏建起了紀念他的殿堂。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9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後,將近一年多的時間裏都沒有找到一份哪怕是僅供餬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經成年,而年邁的父親還在爲他的生計而奔波勞累,愛因斯坦幾乎絕望了!

有一次,愛因斯坦無意中在一冊雜誌上看到一則介紹德國偉大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的文章。文章中,奧斯特瓦爾德被稱作是“科學伯樂”,因爲他曾無數次發現並培養了許多科學人才。

愛因斯坦思考了一夜,最終決定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一封信,希望能在他身邊謀得一份工作。信寄出去後,過了好久都沒有收到奧斯特瓦爾德的迴音。愛因斯坦懷疑信件會不會在途中被郵局弄丟了,所以,他在幾天後給奧斯特瓦爾德寄了第二封自薦信,但與上封信一樣也是石沉大海、毫無音訊!

“這究竟是怎麼了?難道是地址有誤嗎?”愛因斯坦困惑極了,他再次詳細地對照了奧斯特瓦爾德的實驗室地址,發現自己並沒有寫錯,“就算是地址有誤,郵局也會把信件退回來啊。”

愛因斯坦想,可能是奧斯特瓦爾德忙於工作,一時沒空拆信,擱在哪個角落裏忘記了吧!於是愛因斯坦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了第三封信,這次他用了一張明信片,他想,這樣奧斯特瓦爾德總應該可以順利看見這封信的內容了!

讓愛因斯坦意想不到的是,這張明信片寄出去一個月後,依舊沒有收到奧斯特瓦爾德的回信。

“奧斯特瓦爾德一定是太忙碌了!我必須爲他節約更多的回信時間!”愛因斯坦心想。幾天後,愛因斯坦拿筆寫起了第四封信。這次,他不僅再次採用明信片,還在明信片的反面,捎帶上一個寫着自己地址的回信信封!

愛因斯坦的父親看見這情形,心疼地對他說:“我看還是算了吧,不要再做這種無謂的努力了,可能奧斯特瓦爾德並不認爲你是一個值得培養的人才!”

“不,父親!我的努力不一定會給我帶來滿意的結果,但如果不努力,就絕對不會擁有滿意的`結果!”愛因斯坦說。

第四封信寄出去以後,愛因斯坦滿懷信心地足足等了一個多月,但是很遺憾,他同樣沒有收到任何迴音。

就這樣過了大半年,愛因斯坦正準備寫第五封求職信。一個清晨,郵遞員敲開了他的家門,送來了一封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來信,邀請他就職於一個專門審查各種新發明的技術職位。

奧斯特瓦爾德與瑞士伯爾尼專利局並無任何瓜葛,爲什麼給奧斯特瓦爾德發信,卻收到了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邀請?愛因斯坦困惑了!

原來,在愛因斯坦寄出第一封信的前幾天,奧斯特瓦爾德已經搬移了實驗室。愛因斯坦寄去的所有信件,都被塞進了實驗室外那隻已成擺設的郵箱裏!而奧斯特瓦爾德那個年輕的助手,後來則去了瑞士伯爾尼專利局工作。有一次,那位助手在途經昔日工作過的實驗室門口時,無意中發現了愛因斯坦的所有信件!更加出乎人意料的是,奧斯特瓦爾德的那位年輕助手,就是愛因斯坦的大學同學和朋友—格羅斯曼!

對於愛因斯坦的才華,格羅斯曼是絕對的瞭解。憑着這些信件,他向自己所在的專利局推薦了愛因斯坦。就這樣,愛因斯坦終於憑着那四封自薦信,成功擺脫了待業的陰影。

愛因斯坦在之後的一生中,只要提起此事就不忘對格羅斯曼表示感謝,但同時他也會順便說一句:“努力從來不會白費,只要堅持,哪怕無法在這個枝頭開花,但卻能夠在另一處葉下結出果實!”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0

愛因斯坦十六歲那年,整天都和一羣不愛學習、貪玩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導致他的功課越來越差,甚至還有幾門功課不及格。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愛因斯坦拿着漁竿正準備和那羣孩子一起去釣魚,他的父親攔住了他,說:“孩子,你整天只知道玩,還有幾門功課不及格,我和你的母親很擔心你的前途。”

愛因斯坦不以爲然地回答父親說:“沒什麼可擔心的,你看他們的功課也不及格,不是照樣天天玩嗎?”

父親充滿關愛地對愛因斯坦說:“孩子,你千萬不能這樣想。我給你講一個寓言故事吧。有兩隻小貓在煙囪旁邊玩,一不小心,兩隻小貓一起掉進煙囪裏了。它們好不容易纔從煙囪裏爬了出來,兩隻小貓互相望了望對方,一隻小貓臉上沾滿了菸灰,而另一隻小貓的臉上卻乾乾淨淨。乾淨的小貓看見滿臉菸灰的小貓,就以爲自己的臉也弄髒了,於是趕快跑到河邊洗臉;而那隻滿臉菸灰的小貓看到乾淨的小貓,以爲自己的臉也是乾淨的,於是跑到其他地方玩去了,結果嚇得其他動物四處逃竄,以爲見到了妖怪。孩子,我們不能把別人作爲自己的'鏡子,只有自己纔是自己的鏡子。”

愛因斯坦聽完父親的話以後,非常羞愧地放下漁竿,回房間看書了。

只有自己當自己的鏡子,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超越自我。

愛因斯坦生平簡介

愛因斯坦生於德國烏爾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是一名不太成功的商人,母親波林·科克是一位鋼琴家。五歲時對袖珍羅盤着迷,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愛因斯坦出生後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遷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遷至意大利米蘭。儘管愛因斯坦的語言能力不是很好,但愛因斯坦在就讀小學和中學時,是一個頂級水平的學生。隨着愛因斯坦的長大,他在數學方面表現出特別的天賦。

1895年,愛因斯坦來到瑞士蘇黎市投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得很不錯,但其他科目沒有考好,該校校長赫爾岑推薦他去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學習一年。在阿勞州立中學學習的這段時光中使愛因斯坦感到快樂,這所學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觀’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師範系學習物理學,學校裏的物理教授海因裏希·弗里德里希·韋伯(Heinrich Friedrich Weber)很討厭愛因斯坦,曾對愛因斯坦說:“你很聰明,但有個缺點,你聽不進別人的話”,愛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馬利奇時常與韋伯教授衝突,她指責他對愛因斯坦不公平,1899年6月,愛因斯坦在實驗室引起一場爆炸,手部嚴重燒傷。1900年畢業,沒能如願留校擔任助教,只能靠當“家教”維持生活。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在大學同學格羅斯曼(M. Grossman)的父親協助下,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爲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鑑定工作。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翌年1月15日,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大學的博士學位。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1

愛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哲學家、數學家,是相對論的創立者,是公認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愛因斯坦的故事,讓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他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爲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爲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爲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世紀偉人”。

愛因斯坦的.故事

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後腦勺,母親以爲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裏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裏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纔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爲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裏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爲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爲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牀,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着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後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着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儘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爲什麼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2

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後腦勺,母親以爲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裏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裏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但這個小孩子也有讓家長得意的地方。他5歲開始拉小提琴,特別喜歡莫扎特,長大後,在四重奏方面很有造詣,甚至達到了藝術家的完美境地。三四歲穿過慕尼黑最繁華的大街時,第一次給他指明道路,第二次觀察他,他就能先看右方,再看左方,毫不膽怯地穿過去。不到10歲,就能一次用卡片搭起14“層”高的樓房,顯示了他的耐心與毅力。

求學:被教授斷言將庸常無爲

愛因斯坦的拉丁語不錯,但希臘語和現代外國語言則很糟糕,有一次教授看了他的作業後,火冒三丈,斷定他一生絕不會有什麼作爲。16歲時,他又受到班主任的嚴厲叱責,愛因斯坦忍無可忍,堅定地向班主任宣佈:我再不會來了。

這次他遇到了一所好學校——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在這裏,既聽不到任何一點命令的聲調,也看不到任何一點培養崇敬權威的痕跡。學生是個別對待的,獨立的、有充分根據的思考比博學更受人重視。戀愛:必須找到共鳴板

愛因斯坦一生有過三次戀愛。第一次是讀大學前,和房東的女兒相愛,發現找不到共鳴,很快結束。第二次和大學同學,這個女孩在受到的中學教育中包括物理學,這在當時的婦女中很罕見。兩人一有空閒就在一起,愛因斯坦稱她是自己思想的共鳴板,但由於父母反對,兩人在生了女兒一年後,才結了婚。1912年,愛因斯坦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姐開始戀情,雙方曾刻意中斷了一年的.來往,之後,又按捺不住重新開始通信。對待異性,愛因斯坦始終需要的是思想的共鳴板。

日常:風趣幽默

在愛因斯坦書信中,有他與20世紀著名科學家諸如洛倫茲、薛定諤、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領域的傑出人物弗洛伊德、羅素、蕭伯納、羅斯福等人的通信。但更多的是他與親朋好友的通信。幽默的語言,現在讀來都令人忍俊不禁。他把親愛的朋友稱爲“你這個討厭的傢伙”、“但願今晚我能用魔法把你招來”。有一次,他稱一女士爲老太太,那女士來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說用不着巴結他。愛因斯坦在旁邊注了評語,說“哦,哦,好像我是什麼大人物!”

他對女友建議他雨天游泳、晴天跑步不以爲然。他說:我已下定決心,若大限一到,就是倒斃,也儘量少用醫療手段。在此之前,將按我罪惡之心的願望任意行動。我日常的生活是:吸菸像煙囪,工作像騾馬。飲食無所顧忌不加選擇,至於散步,只有真正有了愉快的同伴才願意進行。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3

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其意義極爲巨大,但卻沒有多少人弄得懂。他自認爲當時真正瞭解相對論的只有 12 個人。

爲了解釋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曾作了許多有趣的解說。一位婦女曾問他:“你是否真的相信你的'相對論是真的?”愛因斯坦回答道:“我當然相信,但要等我百年之後了。”婦人問: “那又會怎樣呢?”他幽默地答道:“那時,如果我不錯,德國人就會說我是德國人,法國人會說我是猶太人;如果我錯了,德國人就會說我是猶太人,法國人就會說我是德國人。而這樣一來,他們便在使用我的相對論了。”

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請求愛因斯坦解釋他那聞名於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很誠懇地用數學爲這個人解釋,但不幸這人不懂數學,於是愛因斯坦只好換一種方式,用極淺顯的語言來說明相對論,但這人仍然不懂。最後,愛因斯坦問那人是不是有丈母孃,那人回答說:“有。”於是,這位天才科學家便很高興的說:“那就成了。假使你剛度過兩個星期的蜜月,到第三個星期你的丈母孃來了,在你那兒住了兩個星期。這前後兩個星期的時間雖然一樣,而你的感覺卻大不相同,這便是相對論。”

一位科學家去拜訪愛因斯坦,當訪客走進他的研究室時,愛因斯坦正匍匐於地,似乎正有所舉動。這位科學家以爲他正在檢驗相對論的原理,於是不驚動他,只留神地觀看,那知愛因斯坦匍匐了一會兒,忽然向來客說道:“先生,你能幫助我嗎?我的一張鈔票丟了!”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講課時,正值暑假放假前夕,一個學生問他最近有無新發現的學理,他被逼不過,只好說道:“我有一個發現,西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指暑假的開端到暑假的終點,請諸位善用暑假。”此話一出,全體同學鬨堂大笑。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4

愛因斯坦小時候曾經被老師認爲是遲緩兒,所以當老師聽到愛因斯坦的母親希望兒子將來能夠做律師或老師時,都抱以無限的同情,他的老師認爲這只是做母親,望子成龍的心聲,事實上這個願望是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

他的老師說對了一半,愛因斯坦長大後,沒有成爲老師或律師,而是成爲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而這個成就也是他小學老師所始料未及的成就。

他的老師認爲愛因斯坦是遲緩兒,原來愛因斯坦小時候有個習慣,就是每當大人問他問題的時候,他都等一段時間,纔回答這個問題,所以大家認爲他是心智遲緩的低能兒。但愛因斯坦之所以要過一段時間纔回答問題,是因爲他認爲不能夠隨便回答,必須經過腦中先思考一遍,才能回答,所以大人問他問題,他之所以隔一段時間纔回答,是因爲他的腦中在思考如何回答,才能比較完整回答問題,而這個時候的愛因斯坦才只是5歲的兒童而己。

當愛因斯坦因爲相對論的發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聲名大噪,有次記者問他問題,愛因斯坦回答說,他從不去記憶任何從書本上,就能夠找得到的答案,他的職責就是找尋書本上找不到的答案。而相對論就是書本上找不到的答案,也讓他成爲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事實上愛因斯坦不應該稱爲是很聰明的人,而應該說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聰明的`人是反應靈敏、思想敏捷、通權達變的人,而智慧的人卻是懂得作選擇,有化繁爲簡的思考能力,能夠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事情,這就是聰明與智慧的區別。

愛因斯坦無異是個很有智慧的科學家,因爲他懂得集中精力,在最有生產力的工作。所以當他任職第一份工作之時,就把全副的精神花在研究相對論方面,所以纔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5

1888年(9歲),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裏德曼是指導老師。10歲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着作。到了12歲,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同時愛因斯坦開始懷疑歐幾里德的假定。16歲,自學完微積分。同年,愛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失敗。愛因斯坦開始思考當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會看到什麼現象。對經典理論的內在矛盾產生困惑。

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與此相聯繫,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於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17世紀的笛卡爾和其後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首創並發展了以太學說,認爲以太就是光波傳播的媒介,它充滿了包括真空在內的全部空間,並能滲透到物質中。

與以太說不同,牛頓提出了光的微粒說。牛頓認爲,發光體發射出的是以直線運動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衝擊視網膜就引起視覺。18世紀牛頓的微粒說佔了上風,19世紀,卻是波動說佔了絕對優勢。以太的學說也大大發展:波的傳播需要媒質,光在真空中傳播的媒質就是以太,也叫光以太。

與此同時,電磁學得到了蓬勃發展,經過麥克斯韋、赫茲等人的努力,形成了成熟的電磁現象的動力學理論——電動力學,並從理論與實踐上證明光就是一定頻率範圍內的電磁波,從而統一了光的波動理論與電磁理論。以太不僅是光波的載體,也成了電磁場的載體。直到19世紀末,人們企圖尋找以太,然而從未在實驗中發現以太,相反,邁克耳遜莫雷實驗卻發現以太不太可能存在。

電磁學的`發展最初也是納入牛頓力學的框架,但在解釋運動物體的電磁過程時卻發現,與牛頓力學所遵從的相對性原理不一致。按照麥克斯韋理論,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個恆量。然而按照牛頓力學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慣性系的光速不同。例如,兩輛汽車,一輛向你駛近,一輛駛離。你看到前一輛車的燈光向你靠近,後一輛車的燈光遠離。

根據伽利略理論,向你駛來的車將發出速度大於c(真空光速3.0x10^8m/s)的光,即前車的光的速度=光速+車速。而駛離車的光速小於c,即後車光的速度=光速-車速。但按照這兩種光的速度相同,因爲在麥克斯韋的理論中,車的速度有無並不影響光的傳播,說白了不管車子怎樣,光速等於c。麥克斯韋與伽利略關於速度的說法明顯相悖!

愛因斯坦似乎就是那個將構建嶄新的物理學大廈的人。愛因斯坦認真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特別是經過赫茲和洛倫茲發展和闡述的電動力學。愛因斯坦堅信電磁理論是完全正確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使他不安,這就是絕對參照系以太的存在。他閱讀了許多着作發現,所有人試圖證明以太存在的試驗都是失敗的。經過研究愛因斯坦發現,除了作爲絕對參照系和電磁場的荷載物外,以太在洛倫茲理論中已經沒有實際意義。

愛因斯坦喜歡閱讀哲學着作,並從哲學中吸收思想營養,他相信世界的統一性和邏輯的一致性。在“奧林匹亞科學院”時期大衛·休謨(DavidHume)對因果律的普遍有效性產生的懷疑,對愛因斯坦產生了影響。相對性原理已經在力學中被廣泛證明,卻在電動力學中卻無法成立,對於物理學這兩個理論體系在邏輯上的不一致,愛因斯坦提出了懷疑。

他認爲,相對論原理應該普遍成立,因此電磁理論對於各個慣性系應該具有同樣的形式,但在這裏出現了光速的問題。光速是不變的量還是可變的量,成爲相對性原理是否普遍成立的首要問題。當時的物理學家一般都相信以太,也就是相信存在着絕對參照系,這是受到牛頓的絕對空間概念的影響。

19世紀末,馬赫在所着的《發展中的力學》中,批判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這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05年5月的一天,愛因斯坦與一個朋友貝索討論這個已探索了十年的問題,貝索按照馬赫主義的觀點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兩人討論了很久。突然,愛因斯坦領悟到了什麼,回到家經過反覆思考,終於想明白了問題。

第二天,他又來到貝索家,說:謝謝你,我的問題解決了。原來愛因斯坦想清楚了一件事:時間沒有絕對的定義,時間與光信號的速度有一種不可分割的聯繫。他找到了開鎖的鑰匙,經過五個星期的努力工作,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呈現在人們面前。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爲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爲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範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纔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即所謂的反引力的固定數值)代入他的方程。他認爲,有一種反引力,能與引力平衡,促使宇宙有限而靜態。當哈勃將膨脹宇宙的天文觀測結果展示給愛因斯坦看時,愛因斯坦說:“這是我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

宇宙是膨脹着的。哈勃等認爲,反引力是不存在的,由於星系間的引力,促使膨脹速度越來越慢。星系間有一種扭旋的力,促使宇宙不斷膨脹,即暗能量。70億年前,它們“戰勝”了暗物質,成爲宇宙的主宰。最新研究表明,按質量成份(只算實質量,不算虛物質)計算,暗物質和暗能量約佔宇宙96%。

看來,宇宙將不斷加速膨脹,直至解體死亡。(也有其它說法,爭議不休)。宇宙常數雖存在,但反引力的值遠超過引力。林德饒有風趣的說:“我終於明白,爲什麼他(愛因斯坦)這麼喜歡這個理論,多年後依然研究宇宙常數,宇宙常數依然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疑問之一。”

在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有一天德皇軍隊通過慕尼黑的市街。好奇的人們都涌向窗前喝彩助興,小孩子們則爲士兵發亮的頭盔和整齊的腳步而嚮往。但愛因斯坦卻恐懼得躲了起來,他既瞧不起又害怕這些“打仗的妖怪”,並要求他的母親把他帶到自己永遠也不會變成這種妖怪的國土去。

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並不申請加入意大利國籍。他要做一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並且在“敵國”裏作了一連串“和平”演說。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

爲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意大利遷到荷蘭。又從荷蘭遷居美國,而且加入了美國國籍。他認爲,在美國這個國度裏,各階級的人們都能在勉強過得去的友誼中生存下去。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6

年輕時,我受邀參加紐約一位著名慈善家的晚宴。吃完飯,主人帶領我們來到一個很大的會客廳。眼前的景象讓我感到一絲緊張。僕人們開始排列鍍金的椅子,靠牆放置的是一堆樂器。很顯然,一場室內音樂晚會即將上演。

然而我的耳朵天生對音樂沒有感覺。我費很大勁才能理解最簡單的曲調,古典音樂對我來說就是一堆噪音。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我不得不裝一把。音樂響起後,我坐下來,努力擺出自認爲滿足的表情。其實內心早沉浸在飄飛的思緒中。過了一會,周圍響起鼓掌的聲音,我據此判斷終於可以放下僞裝了。此時,我的耳邊響起一個溫和但是極具穿透力的聲音。“你喜歡巴赫?”

我對巴赫的瞭解就像核裂變差不多。但我的確認出旁邊坐着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張臉。凌亂的白髮以及雙齒間的菸斗,他就是愛因斯坦。

通常遇到此類問題時,我只需隨便一答就可以了。但是這位鄰居的眼神告訴我,他的問題並非出於社交禮貌。他對我的回答充滿了興趣,而且認真對待。“哦,我不知道誰是巴赫,我從未聽過他的音樂。”

愛因斯坦流露出一種困惑的驚奇表情。“你從來沒聽過巴赫?”那種表情就彷彿聽到我從未洗過澡一樣。“並不是我不想了解巴赫,”我慌亂回答,“我天生就是音樂盲,幾乎不聽任何人的音樂。”這位老人的.臉上出現憂慮的神情。他立刻說道:“請跟我來好嗎?”

愛因斯坦拉着我穿過衆人古怪的眼光,來到門廳,走上樓梯來到一間書房。關上門後,他微笑着問我:“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一直這樣,我希望您能下樓欣賞音樂,愛因斯坦先生,我不喜歡音樂沒啥關係的。”

愛因斯坦搖搖頭,滿臉不悅。“告訴我,有沒有哪種音樂然你感興趣?”“哦,我喜歡有歌詞的曲子,我能跟上節奏的音樂。”他微笑着點點頭,說道:“舉個例子?”

“嗯,我喜歡平·克勞斯頓的所有歌曲。”“好的!”愛因斯坦走到房間角落,開始翻騰唱片,我緊張不安地看着他的舉動。“啊哈!就是這個。”不一會兒,房間裏飄滿了《當藍色的夜晚遇上金黃的白天》。幾個片段過後,他關掉留聲機。

“現在,告訴我你剛纔聽到了什麼?”最簡單的答案就是跟着哼唱。愛因斯坦的表情充滿驚喜。“你看看,你真的有雙欣賞音樂的耳朵!”我說因爲這是我經常聽的曲子,而且百聽不厭,除此之外不能證明什麼。

“瞎說,這說明了一切。你還記的上學時的算術課嗎?假設你剛開始接觸數字,老師就讓你做分數長除,你能做到嗎?”“當然不能。”

“所以呀,你會感到很痛苦,以至於不願意再接觸長除法和分數。結果,因爲老師的一個錯誤,你終生將無法欣賞二者的數學之美。”愛因斯坦吐了個菸圈繼續說:“但是你剛上學時,老師都會從基礎教你,並一步步逐漸過渡到分數和長除法。音樂也一樣。剛纔的簡單歌曲你已經掌握了,現在我們欣賞稍微複雜點的。”

他又翻出愛爾蘭男高音約翰·麥科馬克的唱片。幾段旋律後,愛因斯坦說道:“請學着爲我唱幾句好嗎?”我試唱幾句,但是音調出奇地準確。他臉上的表情就彷彿父親注視着兒子參加畢業典禮。

“太棒了,現在試試這個。”這是意大利歌劇《鄉村騎士》中的片段。不過,我還是成功地模仿了男高音卡魯索的幾個唱段,並得到愛因斯坦的讚賞。他一直伴隨我的哼唱聽到曲尾。中間,愛因斯坦做出各種動作配合我發音。

“現在,年輕人,試試巴赫吧。”回到會客廳,樂手們已經演奏另一個曲目。愛因斯坦微笑着拍拍我的膝蓋。“只管去聽,”他耳語道,“就這麼簡單。”

沒那麼簡單。如果沒有他的點撥,我從來不會欣賞巴赫的《小小羊兒可以吃草》。音樂會結束後,我第一次爲樂手們衷心鼓掌。這時,主人突然來到我們身邊。“真不好意思,愛因斯坦先生,”她用冷冷的目光盯着我說,“讓你錯過了大部分表演。”“我也感到遺憾,”愛因斯坦說,“不過我和這位年輕的朋友參加了一場人類最偉大的活動。”

她困惑地問道:“真的嗎?是什麼?”愛因斯坦微笑着將胳膊搭在我的肩膀上,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也成爲他的墓誌銘。“在美的邊沿揭開另一個嶄新世界”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7

愛因斯坦經常拒絕作家的採訪或坐着由畫家爲他畫像,但有一次,他改變了態度。

一天,一位畫家請求爲他畫像。

愛因斯坦照例回絕道:"不,不,我沒有時間。"

"但是,(來自)我非常需要靠這幅畫所得的錢生活啊。"畫家懇切地說。

"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愛因斯坦馬上改變了態度,"我當然可以坐下來讓您畫像。"

這個故事中有兩點引人深思,一是愛因斯坦的同情心使他的人格更加偉大,二是畫家坦率地直陳困難,而獲得成功,這種做法比花言巧語更能打動人心。

倘若說,豐富的人生宛如一首優美動聽的'樂曲,那麼,真誠應該是樂曲的主旋律。茫茫人海,芸芸衆生,真誠無處不在,無人沒有。它容納了人間的真善美,象徵着春天和希望。真誠雖是一種付出,卻會讓人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真誠雖是一種代價,卻會讓你得到意料之外的回報;我們都有責任,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一顆真誠的心靈,就不會有落落大方的表現,就不會有高雅端莊的體態!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8

在普林斯頓,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高等研究所最有名的教授,愛因斯坦的故事。我去的時候,他剛剛退休。七十多歲了,他每天仍然從他住的地方步行到研究所去。在我的記憶中,愛因斯坦大概是不開汽車的,我沒有看到過他開汽車。人們見到他每天從他的家走到辦公室,距離大概有兩公里的樣子。我跟他的接觸很少。那個時候,研究所裏有二十多個博士後,我們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整天討論。我們都非常尊敬愛因斯坦,因爲無疑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可是,因爲他已經退休了,我們覺得不應該去打擾他,所以我們跟他的接觸並不多。

1950年前後,他把他的一本叫做“相對論”的小書,加了一個新的附錄。在這個附錄裏,他發展了一個新的統一場論,想把電磁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他做了一系列關於這個理論的演講。

愛因斯坦在年輕時,1905年一年之內寫了三篇影響極深遠的文章。後來,他又發現了廣義相對論。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理論,是一個集無數非常複雜的經驗,用非常美妙的數學,表現了一個由純粹思想考慮得出來的結果,教育論文《愛因斯坦的故事》。我想了想,評論愛因斯坦的工作,也許最好的兩個字是“深廣”。他做的東西又深又廣。

我介紹大家去看派斯在4年以前所寫的愛因斯坦的`一個科學傳記。以前雖然有過很多愛因斯坦的傳記,但都不是真正深入做理論物理的學者所寫的。這卻是第一次,所以立刻就成了一本非常重要的書。書名取了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上帝不那麼簡單,可也不是狠毒的。上帝創造了自然,自然的規律是很妙的,但並不是故意引你入歧途,使你不懂。只要你弄對了,你就可以懂。派斯就拿它做了書的名字。

派斯是1918年生的,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我們同事了十六七年,後來他到洛克菲勒大學做理論物理方面的主任。最近幾年,他致力於寫科學史。上述的這本書使他一舉成名。最近他又寫了一本關於20世紀物理學歷史的書,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邀請他,我的印象是明年他要來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