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唐代詩詞 > 李存勖的詩全集 唐代詩人李存勖

李存勖的詩全集 唐代詩人李存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1W 次

李存勖(有時被寫作“勗”,885年-926年),即後唐莊宗,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門)人,五代時期後唐政權的建立者。唐末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亞子”。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後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北卻契丹、南擊朱樑,東滅桀燕(劉守光)使得晉國逐漸強大起來。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是爲後唐莊宗。同年十二月滅後梁,實現了對中國北方的大部統一。以勇猛聞名。存勖雖武人,但洞曉音律,能度曲。存詞四首,載《尊前集》。926年死於兵變。

李存勖的詩全集 唐代詩人李存勖
李存勖詩詞全集

歌頭、 陽臺夢·薄羅衫子金泥鳳、 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 一葉落·一葉落

李存勖文學成就

李存勖,其祖、其父皆一介武夫,剽悍勇武則有之,然似與文彩無涉,而將門之子的李存勖卻精通音律,雅好詞賦,文彩昭然。他不僅喜歡寫詞,而且好像不喜歡依現成詞譜去填,而是自己作詞自己譜曲。清人所編的《詞學全書》見到署名唐莊宗的詞有三首:《一葉落》、《陽臺夢》和《憶仙姿》,都是作爲詞譜的範詞,不僅聲調和諧,悽惻感人,而且都註明莊宗自制曲。

李存勖散聞軼事

三年河東變河西先智後昏李存勖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長子,小名亞子,幼時體貌出衆,而且忠厚沉穩,喜歡獨來獨往,很受李克用的喜愛。十一歲時便跟隨父親出征作戰,得勝後隨父親進見唐昭宗。昭宗見了他,非常驚訝:“這孩子真是長相出奇!”然後輕撫着他的背說:“小兒日後必定是國家的棟樑之才,不要忘了爲我大唐盡忠盡孝啊!”接着,昭宗又賞賜他翡翠盤等物。因爲昭宗對李存勖說了一句“此子可亞其父”,意思是說使他的父親成爲亞軍,超過其父,因而得名“亞子”。
  李克用對聰明出衆的李存勖寄予了厚望,一次,李克用出徵凱旋而歸,在上黨(今山西長治)三垂崗打獵,崗上有唐玄宗廟,李克用便在廟前置酒,聽伶人們奏樂,演奏的《百年歌》到了老年時期,聲調極爲蒼涼悽苦,大家的心情很沉悶。這時,李克用卻捋着鬍子指着身邊剛五歲的李存勖笑道:“老夫雖然壯志未酬,但二十年後,他肯定和我一樣在此地征戰,完成我的大業!”
  漸漸長大的李存勖幾乎是文武全才,善於騎馬射箭,又精通《春秋》,喜歡音樂,懂音律,聽戲演戲都很在行。稱帝后與伶人同臺演戲,還取了藝名“李天下”。
  李存勖比起他的父親來,謀略更勝一籌。李克用的部將多年隨他征戰,經常賞賜,加上他的姑息遷就,致使兵將驕悍,肆意擾民。李存勖比父親看得遠一些,請求父親嚴肅軍紀,李克用卻置若罔聞,依舊聽之任之。等到李克用病死後不久,李存勖便立即整頓軍隊,提高了戰鬥力。再如,幽州的劉仁恭是在李克用全力扶持下才得以佔據幽州地區的,後來卻反覆無常,忘恩負義,李克用向他徵兵時竟不發一兵一卒。等再次遭到朱溫軍隊圍攻時又厚着臉皮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恨他毫無信用,不肯發兵。李存勖則勸父親:“現在看天下形勢,歸順朱溫的有十分之八九,到現在黃河以北地區能和朱溫對抗的只有我們和幽州、滄州了,而這兩州朱溫早就想吞併,如果我們不相救,日後就難有機會了。圖大業者不應計較小恩怨,現在他有難,我去解救,他一定會感恩歸順於我,這是我們河東重振雄風的良機,千萬不崐可錯過。”李克用終於聽從了兒子的話,出兵解了幽州之圍,阻止了朱溫勢力的發展。還有一次,李克用與朱溫爭戰居於下風,戰事吃緊,李克用滿臉愁容。李存勖就又分析形勢勸說父親:“凡事物都有盛衰的規律,我們三代盡忠於王室,縱使勢力衰微無法報效也問心無愧。物不極則不反,惡不極則不亡。現在朱溫已經有了篡位之心,陷害忠臣,妄稱神靈暗助。但依我看來,他已經走到了極點。父親大人應當靜心休養,等他衰退之時再趁機進軍。不必這樣輕易就沮喪憂愁。”李存勖說得句句在理,李克用聽了兒子的話,憂愁盡散,又和大家一起舉杯同樂。

奇襲潞州
  在李克用病死後,李存勖又充分施展了自己的謀略,不但除去內患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出奇兵在潞州大破樑軍的夾城,讓朱溫慨嘆不已。
  初繼晉王之位,李存勖並未鋒芒畢露,而是靜觀其變。叔父李克寧受李克用的委託,掌握軍政大權,起初李克寧協助侄子李存勖內外治理,但後來卻在別人的慫恿下欲取而代之,加害李存勖。李存勖在危難時刻得到了父親舊臣張承業的大力支持,最終果斷地除掉了李克寧,地位初步穩固。然後,李存勖便集中力量對付樑軍,機智果敢地解了潞州之圍,給朱溫一個下馬威。
  李克用死的時候,晉軍與樑軍對峙潞州,李存勖想立即出兵解圍,有的人認爲服喪期間不宜出兵,李存勖則對衆人分析道:“敵人以爲我們正在服喪,肯定不會出兵作戰,況且又認爲我年輕,剛剛接替父親之位,肯定沒有治國能力,更不用說領兵打仗了。這樣,敵人一定會精神懈怠毫無防備,如果這時我們突發奇兵,先發制人,那一定會成功的。”說服了衆人,李存勖立即整軍出發,直撲潞州的樑軍。部隊出發後,路過三垂崗,不由得想起二十年前父親在此地飲酒所說的那番話,李存勖異常感慨,暗下決心要將樑軍徹底擊潰。趁着漫天濃霧,率領周德威等將領分兵直搗樑軍的營寨,樑軍果然毫無防備,被李存勖殺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這次奇襲成功大大挫掉了樑軍的銳氣。朱溫聞訊,驚訝得張大了嘴,半晌才擠出一句話來:“生兒子就應當生李亞子這樣的!李克用雖死猶生,我的兒子們與之相比,都是些豬狗之類無用的東西。”
  得勝之後,李存勖回到了晉陽,也就是太原,緊接着又開始了系統的整頓改革。其實在他剛繼晉王之位時就已開始了,先任命李存璋爲河東馬步都虞侯兼軍城使,負責整頓軍紀。李存璋立即部署,打擊擾亂軍紀的將士,誅殺了幾個首領,沒過幾天,軍紀大振,百姓們拍手稱快。等破了潞州之圍,李存勖又進一步全面整頓,不僅是軍紀,而且涉及政治與經濟各個方面。命令各州縣保舉賢良之人充任官吏,罷黜地方的貪官污吏。同時減輕人民的租賦稅收,撫卹孤兒與老人,爲民平反冤獄嚴厲打擊盜賊。李存勖身體力行,每當路上遇到飢寒的百姓,就下馬親自慰問。從此,河東地區民心依附,百姓開始安居樂業。經濟的發展反過來又爲李存勖的作戰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
  對於軍隊的整頓更是重點,爲提高戰鬥力,他制定了嚴格的軍律,下令騎兵在見到敵人之前不準乘馬,步兵和騎兵戰鬥部署已定時,必須保持嚴整的隊形和陣式,不得隨意跨越防區地界,以防止發生混亂,給敵人以可乘之機。分路進軍時,到達集結地的時間不得延遲,違者斬首。這次改革收到了極大的效果,三軍將士作戰都勇猛向前,以一當百。同時,李存勖還將自己的音樂才能用於軍隊,自寫歌詞,自譜曲子,讓將士一起放聲高唱,稱爲御製軍歌,作戰前不論上一次是勝是敗,都要齊唱軍歌,所以將士們在作戰時都忘掉了生死,唱歌打仗可算是李存勖用兵之一絕。在加上河東兵都穿着黑衣,鎧甲也用黑衣包裹,所以被稱爲“鴉軍”。不過,他們唱的軍歌肯定比烏鴉唱得好聽。
  經過努力,不但軍隊的戰鬥力大增,經濟實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李存勖的力量比父親李克用時要強很多,所以才能在和朱溫的對抗中逐漸地佔了上風,爲日後奪取山東,滅掉後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後,李存勖便和後梁展開了對黃河以北地區的爭奪。河北的戰略地位極爲重要,佔據了河北,向西就可以攻擊河東,向南則可以壓服後梁。當時的河北地區主要有三支割據勢力:王鎔佔據鎮州(今河北正定),爲成德節度使,王處直據有定州(今河北定縣),爲義武節度使,劉守光在幽州(今北京城西南),爲盧龍節度使。三人當中,劉守光的勢力最大,而王鎔和王處直較弱。朱溫稱帝建立後梁時,三鎮爲保持自己的割據勢力,均表示臣服歸順。而李克用也極力拉攏三鎮,想趁機將河東的勢力擴張到河北。
  王熔和王處直由於不滿朱溫的猜疑與濫殺,反樑而投向了河東,朱溫發兵征討,王鎔和王處直急忙向李存勖請求援兵。李存勖立即派周德威率兵作爲先鋒出發相救,自己親率大部隊隨後增援。中途俘獲了樑軍士兵,得知朱溫派兵遣將時曾經下令:“鎮州就算是用鐵鑄成的,也要給我拿下來!”李存勖爲激勵兩州將士死守的決心,派人將俘虜送到了鎮州和定州。後來兩軍在柏鄉一帶展開激戰,周德威與其他將領奮勇衝殺,機智調兵,最終大敗樑軍,取得了柏鄉大戰的勝利。
  後來,幽州的劉守光在囚禁父親劉仁恭奪取節度使之位後,發兵攻打鎮、定地區,李存勖率軍救援,而朱溫則應劉守光的請求趁機再次和河東軍開戰,由於柏鄉慘敗的陰影還沒有忘記,進軍路上心情暴躁,以致於交戰之前就殺死了幾個文官,勇將李思安也被斬首。朱溫自己泄了些怨氣,但卻使部下心神不寧,導致又一次慘敗。還未碰上晉軍,就有流言說晉軍大部隊已經鋪天蓋地而來。朱溫如驚弓之鳥,竟丟下自己的行營大帳,奔逃到棗強(今河北棗強),與大將楊師厚一起攻城,因爲守軍抵抗,在攻陷後梁軍竟血洗該城。河東的援兵在李存審的率領下,僅以幾千人對付朱溫的強兵五萬。李存審在夜裏先以數百名騎兵突襲樑軍,朱溫不敢戀戰,又燒大營逃命。驚慌之中又迷失了方向,走錯了路。跑出一百五十里後才發現。對濫殺成性的朱溫早已恨之入骨的河北人民聽說樑軍又來,紛紛拿起武器到處襲擊樑軍,有的在地裏勞動的農民也舉着鋤頭痛擊樑軍。朱溫這次敗退,因爲並沒有和河東軍主力交鋒,所以更覺得窩火,結果一病不起,退回之後被兒子殺死。
  朱友圭殺父繼位後,衆兄弟都不服,特別是朱溫和張惠所生的朱友貞,身爲嫡子,更是打起了“除凶逆,復大仇”的旗號,聯合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興師問罪。在楊師厚的幫助下,朱友貞得到宮中禁軍的配合,最後殺死朱友圭,奪取了皇位。在五代時期,他是通過兵變奪取皇位的第一個人,從此爲以後的兵變提供了效仿的先例。
  但朱友貞並沒有遏止後梁衰亡的趨勢,相反,卻加強了這種趨勢。朱友貞重用爲他奪取帝位出謀劃策的趙巖,而且趙巖又是父親朱溫的女婿,關係親密。但趙巖沒有治國之才,只會弄權亂政,敗壞風氣。中央政治被他們弄得腐敗了,一些老臣在他們的縱容下橫行霸道,基層的官吏更是敲詐剝削,任意加重百姓的負擔。朱友貞不善用人,派朱友能任陳州刺史,朱友能卻只會橫行鄉里,縱容下屬騷擾百姓,最終逼出了陳州農民起義。起義雖然被鎮壓,但說明後樑統治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本來陳州是後梁的財賦重地,當初朱溫能稱霸中原,打敗並消滅秦宗權,正是靠張全義經營陳州,全力供應才得以實現的。朱友貞卻反其道而行之,這又怎麼不加速自己的滅亡呢?

掃滅劉守光
  就在後樑矛盾重重國勢日益衰微之時,李存勖卻步步得勝,集中力量滅掉了劉守光。 劉仁恭在朱溫滅唐之前取得了滄州,便命長子劉守文爲滄州節度使,接着進兵鎮州和定州與魏博,被朱溫打敗後向李克用求救。朱溫領兵大舉進攻滄州,劉仁恭由於兵少,竟命令男子十五歲至七十歲的全部自備糧食和武器參軍,男子的臉上刺“定霸都”三個字,士人則在臂上刺“一心事主”四個字,以防止逃亡。共得兵二十萬,但戰鬥力很差。滄州被圍困得出現了吃土吃人的慘相,最後由於樑將丁會降晉,削弱了樑軍,加上朱溫急於稱帝而退兵,劉仁恭才得以維持其勢力。但回到幽州後,劉仁恭卻一下子昏庸起來,在西邊大安山修建宮殿,廣招美女,醉心於聲色之中,又召僧道煉長生不老之藥。兒子劉守光在後樑軍再次侵擾時趁機領兵進入幽州城,派人將父親抓回來,囚禁在幽州城。劉守文從滄州起兵討伐大逆不道的弟弟。最後被心狠手辣的弟弟殺死。在劉守光妄自尊大,想要當北方的盟主的時候,李存勖便施了驕兵之計,和王熔、王處直一起尊劉守光爲“尚父”,但劉守光並不滿足,最後竟登基稱帝。在劉守光派兵南下時,李存勖便趁機派周德威端了他的老巢,將劉守光和父親劉仁恭一併抓獲,押回河東處死。一對反覆無常的父子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李存勖至此完成了父親交給的一支箭的任務,滅掉幽州和滄州後,李存勖便掃除了後顧之憂,在他正要南下奪取魏博時,恰好魏博發生了兵變,李存勖借勢出兵,唾手而得魏博。從而使河東的勢力逼近了後梁的生命線:黃河。

南下攻樑
  朱友貞得帝位全賴楊師厚相助,因此對楊師厚大加封賞,封鄴王,加中書令銜。楊師厚手握重兵,權傾朝野,日久漸生異心。誰知未來得及行動便重病染身,一命歸西了。這倒使朱友貞大快其心,還在宮中擺宴慶賀。然而,趙巖的幾句話卻使後梁喪失了河北重地。趙巖勸朱友貞趁楊師厚病死軍中無主的機會,將魏博鎮一分爲二,削弱其力量,以免後患。朱友貞便下詔將魏博鎮分成天雄和昭明兩個鎮,天雄鎮仍在魏州,昭明鎮則在相州(今河南安陽),然後將財物和將士均分給兩鎮。爲防止發生變亂,先派兵北上監視,實爲伺機平叛。魏州將士世代據守本地,不願奔走他鄉,於是發生了兵變,並向李存勖投降,李存勖見此良機,不禁大喜,連忙親自領兵趕赴魏州,立即捕殺了兵變的頭目八人,斬首以威懾兵變將士。同時又將楊師厚的親兵收爲自己的親兵,以示恩寵。然後又下令嚴懲擾民的士卒,整頓軍紀。
  安定魏博內亂之後,李存勖率兵與劉尋展開了決戰。劉尋在樑將當中是最有智謀的,在魏縣(今河北魏縣東南)受挫後,認爲晉軍的主力集中於魏州,其大本營晉陽(今山西太原)必定空虛,便想用奇兵直搗河東的腹心,再回頭取鎮州定州,然後平定河北地區。劉尋爲迷惑晉軍,讓人做了許多草人,然後在草人的手上綁上旗子捆在驢背上,驢往返活動在城牆上,就像人在城牆上活動一樣,自己則率領主力祕密地去奇襲晉陽。李存勖知道劉尋用兵詭詐,號稱“一步百計”,見好幾天劉尋不出戰,便派人偵察實情。得知劉尋已經棄城而去時,料到他必定襲擊晉陽,因爲他知道劉尋擅長襲擊,不擅長決戰的弱點。李存勖立即派騎兵從後邊急追,同時派將日夜兼程走大路趕回晉陽做防守準備。
  劉尋這次偷襲並未成功,先是途中遇上陰雨天氣,太行山本來就險要,加上雨天更是泥濘難行,士卒因腹泄及腳腫而死亡的高達百分之二三十之多。後又得知晉陽已有準備,只好轉兵突圍,想東進佔領臨清(今河北臨西),切斷晉軍的糧草供應線。但晉將周德威此時已經領兵來增援,繞過劉尋軍隊搶佔了臨清,同時對劉尋又形成了夾擊之勢。劉尋退居莘縣(今山東莘縣)堅壁不出,想伺機再動。樑末帝朱友貞不懂軍事,反而下詔催促劉尋速戰,劉尋上報情況,認爲晉軍善於騎射,不宜速戰,請求增發軍樑,以便持久抵抗。朱友貞卻斥責劉尋要糧不是破敵,而是“療飢”,還派了宦官到前線督戰。
  劉尋固守半年之後,李存勖爲誘其出戰,放言要回晉陽,劉尋以爲有機可乘,便領兵出戰,在晉軍優勢兵力夾擊之下,七萬樑兵大部分被殲,劉尋和幾十個騎兵逃脫。李存勖乘勝追擊,擴大戰果,除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外,河北之地全部佔領。
  李存勖佔據了河北地區之後,又經過長達七年的戰爭,與尚有實力的後梁軍隊爭奪黃河沿岸各個戰略要點,時間之所以這麼長,重要原因之一是北邊的契丹常常南下騷擾幽州等地,威脅河東的安全,李存勖不得不北向抗擊契丹,擊敗契丹勢力後再整頓休息補充物資和兵員,無形之中滅後梁的時間便拖延了很長時間。還有後樑的大將王彥章等人勇猛善戰,更增加了滅樑的困難。但是李存勖最後還是果斷地出奇兵奔襲後梁首都,滅了這個宿敵。最終將父親李克用所交付的三支箭的任務全部都完成了。同時增加也建立了後唐,登上了帝位。

先明後昏
  我們常說一句話:大風大浪都闖過來了,小河溝裏卻翻了船。李存勖百戰而完成了父親的三樁心願,平定中原,面南稱帝。但從此之後,李存勖卻陡然一變,從智勇一下子滑入了昏庸,變化之大,令人驚訝。滅樑後不久,李存勖又派兵奪取了關中和兩川,疆土的強盛在五代居於首位。這使得南方的吳和楚等國也驚恐不已,但統一大業未成,李存勖卻命歸九泉之下了。
  李存勖平定中原,稱帝建國之後,卻一無治國之才,二無用人之法,全然沒有了往日英勇之氣。對待文臣武將,李存勖或者昏庸或者驕橫,以致無法團結衆人之心。對於後梁的功勞李存勖曾經歸於自己一人,說天下是他用十指取得的,抹殺了衆將的戰功。對於戰功赫赫的李嗣源他也妄加猜忌,忠良之將郭崇韜被劉皇后害死時,他聽之任之。遠離忠臣良將的李存勖對唐朝末年的腐敗士人卻格外器重,重用蘇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蘇循本來是唐朝臣子,朱溫稱帝前後,鞍前馬後地效勞不止,被敬翔等人鄙視,罵他爲“唐之鴟梟,當今之狐魅”,貶斥回鄉。李存勖建後唐時,由於以興復唐朝爲旗號,曾下詔尋訪唐朝的衣冠,蘇循又重新出山,見到李存勖即用唐朝見皇帝的禮拜見。當時文武衆臣都沒有用朝賀之禮,蘇循卻跪拜高呼萬歲,涕流稱臣,使李存勖喜形於色,歡於內心。第二天,蘇循又敬獻三十管大筆,說是“畫日筆”。畫日筆原爲皇帝專用,李存勖更是高興,立即任命他在舊任禮部尚書的基礎上兼皇帝河東節度副使。除了蘇循,李存勖又招納唐朝舊臣,鑽營之徒紛紛再現,像豆盧革等人任職後不但敗壞了政治,還侵蝕了一些將領,唐末時的腐敗世風又重在後唐瀰漫起來。
  李存勖不但用唐末舊臣,而且還像唐中後期那樣重用宦官和伶人。當初朱溫誅滅宦官,河東卻成了宦官的避難所,雖然張承業是宦官中的傑出者,輔佐李克用父子盡心盡力,但李存勖恢復招用大批宦官卻使政治日益腐朽,宦官多時曾達到上千人。李存勖寵用宦官,並當成心腹來重用,委以軍國大事。他又設置監軍一職,派宦官充任以監督駐外將領。李存勖不懂得時代變化情況,片面效仿唐朝,非但不能用宦官加強中央集權,反而受盡其害。三年之中,李存勖從河東變到了河西,而且一路想西走去,即從勇猛善戰,變到了昏庸荒淫,命喪亂軍之中。

寵信伶人
  至於寵信伶人,李存勖更是花樣迭出,本來他從小就喜愛音律,愛看伶人演戲。稱帝前,就曾任命伶人做官以致貽誤戰機。滅樑之後,原被樑軍俘獲的伶人周匝見到李存勖,向他保舉曾保護他的後梁教坊使陳浚做一郡長官,李存勖見到周匝,異常歡喜,對周匝保舉的陳浚連人也不看立即應允。由於李存勖的寵信,伶人們出入宮廷內外,傲視戲弄貴族大臣。衆人氣憤之餘又不敢向李存勖告狀,有的甚至反過來巴結伶人,以保求富貴。四處的節度使們也爭相重金行賄。伶人中爲害最深的就是景進。李存勖想知道宮外之事就問景進。景進由此大進讒言,干預朝政,文武大臣對他都很畏懼。同時伶人與貪官污吏又相互勾結,不但使朝廷日益腐敗,還陷害忠臣良將,魚肉百姓,搜刮民財。李存勖用人不當,直接將自己推上了滅亡之路。
  但是,伶人中也有個別忠直的,敬新磨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他不但忠直,而且很機智。李存勖喜歡和伶人們一起演戲,還給自己起了個藝名“李天下”。有一次,他玩得竟亂喊道:“李天下!李天下在哪兒?”敬新磨走上去便給了他一個耳光,李存勖被打得直髮蒙,其他的伶人見了,頓時變了臉色,敬新磨卻斥責道:“李天下只有一個,你又叫誰呢?”說得大家笑了,李存勖也轉怒爲喜,重賞了敬新磨。
  李存勖喜歡打獵,但又常常踏壞莊稼。一次在外圍獵時當地縣令上前勸諫:“陛下,凡是擁有國家的人都應該愛民如子,以民爲立國之本。必須不應該爲圖一時快樂而踐踏農田,傷害民心。陛下如同萬民父母,怎麼能這樣做呢!”
  李存勖聽了大怒,命人將他綁了起來,想砍頭問罪。敬新磨和其他伶人見狀趕忙上前扭住縣令,佯裝斥責道:“你身爲縣令,對下可以驅使百姓。既然知道陛下喜歡打獵,就應該多多留出空地,怎麼又讓百姓在這裏鋤地勞作,妨礙陛下的鷹犬飛走呢?現在犯了錯又不能自責,反而敢對陛下亂說,我看你是該死啦!”
  衆伶人聽了都跟着笑了,李存勖知道是自己的錯,聽了這種反話,怒氣消了大半,一會兒又下令釋放了縣令。
  用人不當導致了政治腐敗與黑暗,而其中任用善於剝削百姓的孔謙之類的酷吏更是弄得民怨沸騰,再加上李存勖那位吝嗇貪財,爲富貴竟不認生身父親的劉皇后,朝廷上下離心離德,將士百姓怨氣沖天。李存勖最終自食惡果,在兵變中被流箭射中而死。

李存勖生平

早年經歷
  李存勖自幼喜歡騎馬射箭,膽力過人,爲李克用所寵愛。少年時隨父作戰,11歲就與父親到長安向唐廷報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賞賜和誇獎。成人後狀貌雄偉,稍習《春秋》,略通文義,作戰勇敢,尤喜音聲、歌舞、俳優之戲。當時,軍閥混戰、佔據河東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溫,又名朱晃)牽制圍困,兵力不足,地盤狹小,非常悲觀。李存勖勸說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滅四鄰,想篡奪帝位,這是自取滅亡。我們千萬不可灰心喪氣,要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李克用聽後大爲高興,重新振作起來,與朱全忠對抗。

即位晉王
  開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於同月襲晉王位。辦完喪事,他就設計捕殺了試圖奪位的叔父李克寧,並率軍解潞州(山西上黨)之圍。李存勖認爲潞州是河東屏障,沒有潞州對河東不利,所以他立即率軍從晉陽出發,直取上黨,乘大霧突襲圍潞州的樑軍,大獲全勝。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驚,他說:“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爲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資治通鑑·卷二六六》)潞州圍解,河東威振,控制鎮州的王鎔和控制定州的王處直見形勢驟變,也動搖了附樑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結成聯盟共同對付後梁。後梁爲了保護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戰,於是雙方在柏鄉又展開了一場血戰。柏鄉之役,晉軍有周德威等3000騎兵和鎮州、定州兵;樑軍有王景仁率的禁軍和魏博兵八萬。樑軍守柏鄉、以逸待勞,在地形、兵力、裝備幾方面處於優勢;而晉軍是騎兵,機動性和進攻能力大,對樑軍構成威脅。戰役開始,李存勖採用周德威建議,引誘樑兵出城,聚而殲之,晉軍主動後撤。樑軍主將王景仁果然上當,傾巢而出。晉軍抓住機會,以騎兵猛烈突擊樑軍,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譟而進。這時晉軍李存璋率領的騎兵大隊也趕上,樑軍丟盔棄甲,死傷殆盡。這一仗,使樑軍喪失了對河北的控制權,之後,朱全忠一聽晉軍就談虎色變。而李存勖卻進一步安定了河東局勢,他息兵行賞,任用賢才,懲治貪官惡吏,寬刑減賦,河東大治。

建立後唐
  李克用臨死時,交給李存勖三支箭,囑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討伐劉仁恭(劉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帶);二是征討契丹,解除北方邊境的威脅;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滅世敵朱全忠。他將三支箭供奉在家廟裏,每臨出征就派人取來,放在精製的絲套裏,帶着上陣,打了勝仗,又送回家廟,表示完成了任務。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縣)打敗了朱全忠親自統帥的50萬大軍。接着,攻破燕地,將劉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後,他又大破契丹兵,將耶律阿保機趕回北方。經過十多年的交戰,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親遺命,於公元923年攻滅後梁,統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縣西)稱帝,國號爲唐,不久遷都洛陽,年號“同光”,史稱後唐。

後期統治
  李存勖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員勇將;但是在政治上,卻是一個昏暗無知的蠢人。稱帝后,他認爲父仇已報,中原已定,不再進取,開始享樂。他自幼喜歡看戲、演戲,即位後,常常面塗粉墨,穿上戲裝,登臺表演,不理朝政;並自取藝名爲“李天下”。有一次上臺演戲,他連喊兩聲“李天下”!一個伶人上去扇了他個耳光,周圍人都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問爲什麼打他,伶人阿諛地說:“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兩聲,還有一人是誰呢?李存勖聽了不僅沒有責罰 ,反而予以賞賜。伶人受到皇帝寵幸,可以自由出入宮中和皇帝打打鬧鬧,侮辱戲弄朝臣,羣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鎮爲了求他們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還爭着送禮巴結。李存勖還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羣臣的言行,置身經百戰的將士於不顧,而去封身無寸功的伶人當刺史。此外,李存勖還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宮太監,把他們作爲心腹,擔任官中各執事和諸鎮的監軍。將領們受到宦官的監視、侮辱,讀書人也斷了進身之路。同時,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搶民女入宮,有一次,竟搶了駐守魏州將士們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衆叛親離,怨聲四起。

身死國破
  公元926年,李存勖聽信宦官讒言,冤殺了大將郭崇韜。另一戰功卓著的大將李嗣源也險遭殺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將士們的擁戴下,率軍進入汴京,準備自立爲帝。李存勖得訊忙拿出內府的金帛賞給洛陽的將士,逼他們開赴汴水。軍到中牟縣,聽說李嗣源已進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勢已去,急返洛陽,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陽後,他試圖抵抗李嗣源的進攻。四月,李嗣源先鋒石敬瑭帶兵逼進汜水關(河南滎陽汜水鎮),李存勖決定自己率軍去扼守。丁亥日,軍隊按照他的命令在宮門外等候出發,李存勖正用早餐。這時,被提升爲從馬直(李存勖親軍)指揮使的伶人郭從謙趁軍隊都調到城外候命之機發動兵變,帶着叛亂的士兵亂殺亂砍,火燒興教門,趁火勢殺入宮內,在混亂中射死了前來帶領侍衛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陽,派人從灰燼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屍骨,葬於雍陵。李嗣源自己又當上了皇帝。
  李存勖死後諡曰“光聖神閔孝皇帝”,廟號爲(唐)莊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