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周人不遇文言文翻譯

周人不遇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周人不遇是一個成語,出自東漢·王充《論衡·逢遇篇》,指周人得不到君主的信任賞識,知遇之恩。下面是關於周人不遇文言文翻譯的內容,歡迎閱讀!

周人不遇文言文翻譯

原文

求仕不遇(周人不遇) 王充:昔周人有仕數不遇,年老白首,泣涕於途者。人或問之:“何爲泣乎?”對 曰:“吾仕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對曰:“吾年少之時學爲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後主又用武。吾更爲武,武節〔武藝,兵法。〕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嘗一遇。”仕宦有時,不可求也。

譯文

過去周朝有個人,(一生)多次求官沒有得到君主賞識,(直到)年老鬢髮斑白,(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問道:“您爲什麼哭泣呢?”他回答說:“我幾次謀官都得不到賞識。現在自己傷心已經年邁,失去機會了,因此傷心地落淚。”那人又問:“您爲什麼一次都得不到賞識呢?”他回答說:“我少年時苦讀經史,後來文才具備,試圖求官,不料君王卻喜歡任用老年人。這個君王死後,繼位的君王又喜歡任用武士,我改學武藝,誰知武功剛學成,好武的君王又死去了。現在新立的君王開始執政,又喜歡任用年輕人,而我的年齡已經老了,所以終生不曾得到一次賞識,未能做官。”(入朝)爲官講究機遇,不可以過於強求。

註釋

仕:謀求官位。

數:幾次,多次。

遇: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賞識(知遇之恩) 。

或:有的

時:時機,機會。

就:古今異義,都是動詞,都解釋爲“完成”“實現”。

傷:感傷。

是以:即“以是”,因此。是:此。

武節:泛指武藝,兵法。

人君:國君,皇帝。

更:變動。

周:今洛陽一帶。

嘗:曾經。

塗:通“途”,道路。

何爲:爲什麼

是以:因此

啓示

文中的周人,他之所以不被任用,碌碌終生的'原因就是因爲他根據君主的喜好,今天學這樣,明天學那樣,最終沒有一樣精通的本領,沒能實現理想。

自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當官不能強求。

出處

東漢·王充《論衡·逢遇篇》。

作者

王充(27—約97),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今屬浙江),他的祖先從魏郡元城遷徙到會稽。王充年少時就成了孤兒,鄉里人都稱讚他孝順。後來到京城,到太學(中央最高學府)裏學習,拜扶風(地名)人班彪爲師。《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