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管仲夷吾者文言文翻譯

管仲夷吾者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文言文翻譯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各位,我們看看下面的管仲夷吾者文言文翻譯,大家一起閱讀吧!

管仲夷吾者文言文翻譯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爲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爲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爲貪,知我貧也。吾嘗爲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爲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爲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爲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爲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爲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爲政也,善因禍而爲福,轉敗而爲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爲取,政之寶也。”

【參考譯文】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的時候,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賢能。管仲家貧,經常佔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很好地對待他,不因爲這些事而有什麼怨言。隨後,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齊桓公以後,公子糾被殺,管仲也被囚禁。鮑叔牙於是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在齊國執政,桓公因此而稱霸,(並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安定,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時,曾經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並不認爲我貪心,(因爲他)知道我家裏貧窮。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頓不堪,陷於窘境,鮑叔不認爲我愚笨,(因爲他)知道時運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我曾經多次做官多次被國君驅逐,鮑叔不認爲我不成器,知道我沒有遇到好時機。我曾多次作戰,多次戰敗逃跑,但鮑叔不認爲我膽小,(因爲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需要贍養。公子糾失敗,召忽爲之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不認爲我沒有廉恥,(因爲他)知道我不把小的過失看作是羞恥,而是把功名不顯揚於天下看作恥辱。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瞭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了管仲以後,自己卻情願做管仲的下屬。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能,反而讚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

管仲出任齊相執政以後,憑藉着小小的齊國在海濱的條件,流通貨物,積聚財富,使得國富兵強,與百姓同好惡。所以,他的說法是:“倉庫儲備充實了,百姓才懂得禮節;衣食豐足了,百姓才能分辨榮辱;國君的作爲合乎了法度,六親才能團結。”“不提倡禮義廉恥,國家就會滅亡。”“國家下達政令要像流水的源頭,政令要順着百姓的民心。”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給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廢除掉。

管仲執政的時候,善於把禍患轉化爲吉祥,把失敗轉化爲成功。他重視分別事物的輕重緩急,慎重地權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齊桓公實際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襲擊蔡國,管仲就尋找藉口攻打楚國,責備它沒有向周王室進貢包茅。桓公實際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機讓燕國整頓召公時期的政教。在柯地會盟,桓公想背棄曹沫逼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就順應形勢勸他信守盟約,諸侯們因此歸順齊國。所以說:“懂得給予正是爲了取得的道理,這是治理國家的法寶。”

管仲富貴得可以跟國君相比擬,擁有三歸和反坫,齊國人卻不認爲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後,齊國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諸侯國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