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鄒忌諷齊王納諫》文言文考點講解

《鄒忌諷齊王納諫》文言文考點講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9W 次

譯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文言文考點講解

鄒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麗。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服,照着鏡子,問他的妻子:"我同城北的徐公比,哪個更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更美?"妾說:"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與他坐着聊天,他問客人:"我和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不如。晚上躺着想這件事,心想:"我妻子認爲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妾認爲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認爲我美,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爲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嬪妃和身邊的親信,沒有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您的;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於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很深哪!"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上書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裏的,可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羣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像集市一樣;幾個月後,還偶爾有人來進諫;一年以後,就是想進諫也沒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到這種情況,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

重點字詞

1.鄒忌諷齊王納諫。諷:諷諫。納:接受。2.鄒忌修八尺有餘。修:長,這裏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窺鏡。朝:早晨。服:穿戴。窺:照。4.王之蔽甚矣:受矇蔽。

5.明日,徐公來,孰視之。明日:第二天。孰:仔細。6.期年:滿一年。

7.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當面指責。8.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又一次。

9.時時而間進.時時:不時,有時候。間:偶然。進:進諫。

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認爲……美。私:偏愛。

11.謗譏於市朝。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諫。市朝:公共場所。

重點語句翻譯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譯: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個更美麗?

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譯: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譯: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

譯: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徐公,自認爲不如徐公美麗。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於我,都認爲我比徐公美。

6.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譯: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過失的人,給予上等獎賞。

7.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譯:能在公共場所指責我,傳到我的耳中來的,給予下等獎賞。

8.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譯:旨令剛下達,大臣們都來朝廷進諫,宮門口和院子裏就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之後,常常斷續有人來進言規勸,滿一年後,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進諫的了。

理解性默寫

1.鄒忌與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

2.表現鄒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3.鄒忌與徐公比美時不自信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4.鄒忌從妻妾客人的回答中受到啓發的句子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5.鄒忌推斷出齊威王受矇蔽的句子是: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

6.齊威王採取的納諫措施是: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7.威王"廣開言路"後出現了"門庭若市"(成語)的局面,而"無可進者"後,會出現"門可羅雀"(成語)的場景。

閱讀理解

1.本文的標題應該如何理解?

答:這是個兼語結構。鄒忌用巧妙設喻的方式委婉勸諫齊威王,齊威王從諫如流,積極採納他的建議,實現了齊國的大治。

2.鄒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對自己的評價?

答:他認爲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見他有自知之明。

3.鄒忌是在什麼情況下"諷"齊王的?

答:由一件家庭瑣事引起聯想,然後圍繞這件家庭瑣事展開思考並提問。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答:鄒忌在"諷"齊王時,很講技巧,先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5.鄒忌是怎樣把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聯繫起來的?

答:鄒忌把妻、妾、客比齊王的嬪妃、羣臣及其他諸侯國;把自己與徐公誰美的事比齊王治理國家之事;把自己所受的矇蔽比齊王所受的矇蔽。

6.鄒忌進諫時說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麼好處?

答:齊威王是個聰明有爲的君主,只要認識到自己受了矇蔽,就會很清楚下一步該怎麼辦,所以不需說多餘的話。

7.請你談一談比喻說理有什麼好處?

答:能用具體的事物說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爲淺顯,變複雜爲簡明,變逆耳爲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

8.齊威王設上、中、下三等獎賞的根據是什麼?爲進諫者頒獎意味着什麼?

答:根據是:勇氣。此舉說明齊威王有改正缺點的勇氣,振興國家的決心。

9.文中依次敘述"令初下""數月之後""期年之後"進諫者的人數,這是爲什麼?

答:說明齊國的政治日益清明。

10.諷諫的結果如何?

答:齊王接受了諫言,併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而"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11.齊威王是怎樣對待鄒忌的進諫的?

答:首先肯定"善","乃下令"完全採納了鄒忌的建議。

12.中國歷史上不乏忠臣進諫的故事,但他們的命運卻各不相同,請舉例說明。想想,如果想勸諫成功需要什麼條件。

答:歷史上敢於直諫的賢臣和從諫如流的明君:魏徵等勸諫唐太宗而有"貞觀之治";曹劌勸諫魯莊公而大獲全勝;鄒忌勸諫齊威王而齊國大治。歷史上進諫難,納諫尤難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諫商紂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紂王剖心而死;春秋時吳國的大臣伍子胥,他勸吳王夫差殺死越王勾踐,以免後患,吳王不聽,他堅決同吳王爭論,最後被迫自殺;屈原勸諫楚懷王連齊抗秦而被放逐;蹇叔勸諫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鄭而被嘲諷羞辱。如果想要勸諫成功,不僅需要臣子以國家爲己任,敢於進諫,還需要臣子善於進諫,有高超的語言技巧,委婉說理;更需要君主有容忍之量,從諫如流。

13.鄒忌成功的說服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啓示?

答:他的勸說方式,即委婉勸說,它的優點就在於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啓發、明白道理,從而樂於接受。今天的人際交往仍值得借鑑這種做法。

14.對文中的鄒忌和齊威王,你更欣賞誰?請簡述理由。

參考:示例1:喜歡鄒忌--他有勇氣,說話講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歡齊威王--他胸懷寬廣,虛心納諫,有富國強兵的願望等。

15.鄒忌認爲"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答:因爲齊王身邊的人阿諛奉承(私王、畏王、有求於王),不可能聽到真實的情況。

16."王曰'善'。"請你結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達作用。

答:體現了本文語言精練的特點。一個"善"字,既表達了齊王的贊同和誠意,又恰如其分地顯示他的矜持和尊貴。

17.揣摩"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說說這段描寫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活動,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人物的活動分爲三個層次。鄒忌對徐公"孰視之",表明他的認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窺鏡而自視"是爲了作比較,顯示出鄒忌雖不自信但也不輕信;"暮寢而思之"則表明他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

18.什麼是"設喻"和"類比"論證?

答:"設喻"是指設置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類比"是一種根據兩個同類事物某種屬性的相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式。類比推理是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其結論不是必然性的。兩個同類事物之間的相似點越多,推出的結論就越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