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範升字辯卿文言文翻譯

範升字辯卿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範升字辯卿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範升字辯卿文言文翻譯

  範升字辯卿文言文原文:

範升字辯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歲通《論語》、《孝經》,及長,習《樑丘易》、《老子》,教授後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闢升爲議曹史。時莽頻發兵役徵賦繁興升乃奏記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於日月震震於雷霆而朝雲不見公雲不聞則元元焉所呼天方春歲首,而動發遠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價騰躍,斛至數千。吏人陷於湯火之中,非國家之人也。如此,則青、徐之寇在於帷帳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縣,免元元之急,不可書傳,願蒙引見,極陳所懷。”邑雖然其言,而競不用。升稱病乞身,邑不聽,令乘傳使上黨。升遂與漢兵會,因留不還。

建武二年,光武徵詣懷宮,拜議郎,遷博士,上疏讓曰:“臣與博士樑恭、山陽太守呂羌俱修《樑丘易》。二臣年並耆艾,經學深明,而臣不以時退,與恭並立,深知羌學,又不能達,慚負二老,無顏於世。誦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開口以爲人師,願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許,然由是重之,數詔引見,每有大議,輒見訪問。

時,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爲《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詔下其議。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見於雲臺。帝曰:“範博士可前平說。”升起對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於丘明,師徒相傳,又無其人,且非先帝所存,無因得立。”遂與韓歆及太中大夫許淑等互相辯難,日中乃罷。時難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違戾《五經》,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錄三十一事。詔以下博士。

  範升字辯卿文言文翻譯:

範升傳,範升,宇辯卿,代郡人。少年時死了父親,靠外家生活。九歲時讀了《論語》、《孝經》,年長時,學習《樑丘易》、《老子》,並教授後生學習。王莽的大司空王邑提拔範升做議曹史。當時王莽連續徵兵,賦稅繁多,範升於是向王邑提意見道“:我聽說做兒子的別人不非議其父母算作孝,做臣子的'下面不非議其君上算作忠。現在衆人都稱朝聖,都說皇上公明。所謂明者沒有看不見的東西,聖者沒有聽不見的東西。現在天下的事情,明明勝過日月,震震勝於雷庭,而朝廷上看不見,公也說聽不見,那麼老百姓怎能呼天?您以爲對的而不講,那麼過失還小;明知道錯了而跟着幹,那麼過就大了。兩者對於公無可避免,天下埋怨您是應該的。朝廷把遠處人民不服從爲憂慮,我認爲近處人民不喜悅算是重憂。現在行動與時令乖戾,事情與道理相違,好比車子在覆車的道上狂奔,在事敗之後去探湯,後出更加可怪,晚發更可怕哩。現在正是歲首,而動員百姓遠征,野草不能充飢,田荒無人耕種,谷價飛漲,每斛漲至數千,官吏百姓陷於水火之中,不是國家的人。這樣下去,就像讓胡、貊之人守關,青州、徐州的強盜就近在帷帳之內了。我有一句話,可以解除天下人倒懸之憂,免去百姓的焦慮,不可用書信傳遞,希望皇上引見,陳述我的想法。”王邑雖然認爲範升的話有理,但始終不用它。範升稱病請求退休,王邑不聽,派他乘傳出使上黨。範升就與漢兵相會,於是留下來沒回去。

建武二年(26),光武帝徵召範升到懷宮,封爲議郎,升爲博士。範升上疏推辭道“:臣和博士樑恭、山陽太守呂羌都學過《樑丘易》。他們二人年紀老了,對經學很有研究,而臣沒有及時退休,現在與樑恭並立,深知呂羌有學問,又不能進,對二老深感慚愧,沒臉面見世人。讀了書不能實行,知道而不能說,不能開口以爲人師,願推掉博士讓給樑恭呂羌。”皇上不同意,但從此更重視他,數次下詔引見,每有大事,常召見訪問。

當時尚書令韓歆上疏,想爲《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皇上下詔讓大家討論。四年(28)正月,朝見公卿、大夫、博士在雲臺。皇帝說:“範博士可上前發表意見。”範升起立答道“:《左氏》不以孔子爲祖,而出於左丘明,師徒相傳,又無其人,又不是先帝所存,沒有因由可立博士。”於是和韓歆及太中大夫許淑等互相辯難,到了中午才罷。

當時提出疑難的認爲太史公多引《左氏》,範氏又上書說太史公違背《五經》,歪曲孔子的話,以及《左氏春秋》不可錄三十一事。詔書把他的意見下交給博士討論。

永平年間,做聊城令,因事免職,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