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9篇範例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9篇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9篇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

我們的課堂應當還給學生,整個語文課程如能讓學生參與起來,這要比教師一人“一言堂”的教學效果要好,本篇文章開始教師只講了索溪峪景色的“野”,緊接着讓學生小組討論課文中還描寫了其他景色是怎樣的“野”法,同時抽兩個學生講這兩部分內容。班中有一名學生異常活躍,自告奮勇講第一部分內容,在他的帶領下,整個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充分參與話題的討論,許多教學問題迎刃而解,真理也許是在這種輕鬆的討論、辯論環境中自然而出吧!

但其中,也發現強調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活躍的同學談得較多,沒有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引導學生評價也存在不足,在場面熱鬧,積極參與背後還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活動都應該爲語文學習服務。

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一名同學在日記中竟然模仿本篇課文寫了一篇《獼猴區的“野”》,語言活潑,獼猴所獨有的、天生的野在他的筆觸下富有靈性,他能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作爲一名語文教師還是很欣喜的。同時,引導學生作文寫出自己的特色,這樣你的文章也有新意。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2

六上第2篇課文《索溪峪的“野”》就是一篇很好的習作範文。全文采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謀篇佈局:在概括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別從“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都採用同樣的方法。例如,寫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芋野性的美,接着從山具有“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來具體描寫。另外,課文用了擬人手法和聯想的表達方法,把“山”、“水”、“動物”描寫得別具一格、富有情趣、野趣盎然。

品讀着這麼靈動有趣的美文,孩子們的心情也是十分愉悅的,都被作者深厚的文學底蘊深深折服了。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一個個躍躍欲試,也想嘗試着創作一篇美文。

先仿課題。通過探討,一個個擬人化的作文題目出爐了:《苗寨的“美”》、《喀納斯的“秀”》、《日湖的“青春活潑”》……

再仿結構和語言。因爲有了範文的引路和老師的指導點撥,學生在佈局謀篇時,完全沒有問題,就是遣詞用語得花心思。不過,學生寫起來還是比較得心應手,有幾個學生的習作投稿後即被錄用發表。

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材盡其用,就能讓閱讀和寫作的互動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能讓習作教學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朗。

超越,在萬山之巔,永無止境,但我會執著前行,爭取讓自己的習作教學上有所作爲,盡其所能讓自己的學生獲益。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3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文字優美。脈絡清楚,採用了先綜述後分述的寫作方法。文章篇幅比較短,語言洗練。

這篇課文該怎麼教呢?拿起課文,反覆讀過幾遍,我發現課文寫山的野的時候也是採用先綜述後具體描寫的方法,並且在這個自然段裏有不少的優美詞句,是孩子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因此,於是我把這個自然段作爲教學的重點。

學生自讀課文後,我引導孩子學習生字新詞。這些生字新詞並不要求掌握,但是我認爲這些詞能幫孩子們積累,能豐富孩子們的語言。因此,我不惜耗費了比較多的時間。教學這些生字新詞的時候,我先出示這些生字新詞讀準字音,然後讓孩子們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孩子們覺得太陌生的,我讓孩子們把這些詞帶入課文中去理解。在這個教學環節,我覺得非常紮實。孩子們確有所獲。

然後,引導孩子們弄清課文的寫作特點,並把課文分段。

最後,我讓孩子們自學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山的“野”?請用朗讀讀出你的體會。這個環節,我給了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自學,去體味。隨後我檢查了孩子們的自學情況,孩子們的朗讀還是比較到位的。接着我引導孩子們談了這個自然段的寫作特點,並告訴孩子們在自己的習作中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這樣可以讓習作更有條有理。如果在這個環節裏讓孩子們進行一個小練筆的訓練就更好了。但是,由於上課的那天是週五,如果這課不上完,就會拖到另一個星期。由於自己趕時間,因此,把這個環節省略了,而這個環節的省略是非常不該的。

後幾個自然段的文字比較通俗易懂,我讓孩子們自讀,然後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結果,我可愛的孩子們沒有一個同學提出不懂的問題。於是我問了孩子們幾個我問題。

最後我讓孩子們寫寫學了這課後的體會,孩子們都有一定的見地。

這課教完後我覺得非常輕鬆。首先我大膽不受教師用書中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的束縛。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研讀課文,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設計的初衷就是讓孩子們學了後確有所獲,而且又充分挖掘了課文的潛在資源。

我想,孩子們學過這課後一定也記憶猶深,因爲他們確實有些收穫!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4

一、成功之處

1、抓住題眼,理清脈絡。在一開始出示課題後,我就緊緊抓住題目中得“野”字,先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預習說說自己對於野字的理解(他們的回答讓我覺得很切合文本內容),然後出示正確的解釋,加深印象。當對野字有了較爲深刻的理解時,再讓學生通讀全文,並思考全文又從哪幾個部分來具體描述“野”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強,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務。再者,在教學山野這一節時,我又提出類似的問題,學生受到之前問題的啓發,這個問題也就顯得輕鬆一過了。從最初的教學導語,到文章的總結部分,我始終突出“野”字,緊緊圍繞題眼來教學。

2、對於現在的農村孩子來說,出外旅遊並不是那麼簡單,大部分孩子的旅遊範圍只侷限於金華市,很多名山大川、秀麗風光他們沒機會領略,所以對他們來說,索溪峪的美景是陌生的、很難想象的。所以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就把索溪峪的景色提前讓他們進行觀賞,而不是讀文之後再來看圖。我認爲只有先形成直觀的印象,才能對後面文本的解讀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單單是在開頭,在後面的教學中我都堅持這一原則。

3、美蘊含在文字裏,就需要我們通過仔細研讀、不斷研讀去挖掘。在教學山野時,先聽老師範讀,而後自由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美去練讀,交流,指導糾正,指名讀,男女賽讀,和老師一起分段讀。在多種多樣的感情朗讀中,學生體會到了驚險、磅礴、隨心所欲與不拘一格的山野美。我並沒有花多大力氣,全靠學生自己在讀中的領悟。

4、雖說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但不代表就應該撇開應用能力的教學,因此我安排了對雙引號所表示的作用、擬人句的練習。這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很難,但讓他們在無形中對這類知識加深了印象。

二、不足之處

1、對於整堂課的環節,時間安排還沒有掌握妥當,以致一開始時間花的稍顯多了,導致課堂的最後十分鐘有點趕。

2、在課堂上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不多,與學生交流、互動也少了點,還沒有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

3、還沒有調動起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慾望,讓一部分學生成了旁聽觀衆了,沒有照顧到整體。

三、改進措施

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夥伴。小組可以一起討論,推薦代表彙報討論結果;學生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小組同學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共同製作幻燈片……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的意願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學生變得更自信,更有活力,也必定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課堂上如果老師能多角度的指導朗讀,學生通過反覆的讀體會索溪峪山的'自然美,野性的美,不拘一格的美,學生就會真正的入情入境。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5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冊的課文。文章通過描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讚頌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發了作者暢遊其間的無比愉快的心情。姚老師的這堂課,能夠放手讓學生在網絡的環境中自由地翱翔,運用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自主合作學習,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並將其感悟和體會到的內容、學習的結果作全班交流分享,就這一點來說我覺得是非常好的。本着討論研究共同發展的思想,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這堂課的幾點看法:

一、從教學內容方面來看

《索溪峪的“野”》是第11冊的一篇課文。課文緊扣一個“野”字,分別描寫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動物的野、遊人的野。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先概括,後具體地對索溪峪的景物進行了生動的描寫。姚老師讓學生通過朗讀或上網學習的方法來自主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她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野”,由“野”存疑引導學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學習貫穿其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引導他們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語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學生的創新

潛能真正得到放飛。

上課之後,教師用優美的語言介紹了張家界和索溪峪的風光,把學生很快帶進了課文。出示課題後,讓學生關注這個字體、大小、顏色、粘貼方法不同的“野”字,讓學生讀出感覺。我覺得在這一環節上,這樣處理不當。感覺很生硬。學生第一眼看到的課題上有變化,很自然地就會關注到這個字。這時候教師應該適時地引導,讓學生來說說你對這個字的感覺。當學生有所感悟有所體會之後再來讀課題,這樣,教師就不用再反覆、沒有目標地讓學生讀課題了。另外,還可以在教學完課文之後回過頭來再讀課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在導入課文之後,姚老師又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很多同學說出了自己的疑問:爲什麼說索溪峪“野”?“野”在哪裏?怎樣“野”等等……在教學完課文之後,老師有沒有把孩子所提的這些問題給解決了呢?如果沒有回答,那麼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浪費了時間。姚老師說:“帶着你想知道的問題來學習課文。”接着她就介紹製作的專題網頁。網頁製作得很漂亮,板塊介紹也非常清晰,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了指導:可以用讀課文的方法,進行初讀──默讀──研讀──品讀;也可以用上網學習的方法,查資料──交流體會──進行網上討論和寫作。幾乎所有的同學都選擇了上網學習的方法。

二、從教學方式方面來看

姚老師較好地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悟、自己搜索資料、自由探討的能力,效果較好,教師只在疑難處上作適當點撥。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根據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製作出各種形象、生動、有趣的畫面,創設出多種和諧的情境,這些情境是課文內容的再現,是教師教學色資料,是訓練語言文字的憑據,更是學生獲得大量知識的寶庫。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從運用網絡,整合反饋方面來看,姚老師的設計還是非常好的。她能根據課文內容和結構,體現教學上的總──分。結構清楚、層次分明。

三、從語言訓練方面來看

語文學科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語言能力。就這一點來說,訓練不到位。“關於語文多,語文本體少”。在一節語文課上,讓學生認識了很多課文之外的東西,沒有很好地落實朗讀。一節課下來,學生連最基本的課文句子都讀不通,更不要說讀得優美了。就這一點來說,姚老師語文訓練不夠。

四、從訓練反饋方面來看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預期目標制定非常好。上課後,教師讓學生讀了學習的方法和目標,但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一個很好的指導,預期的目標沒有達到。學生沒有對課文有初讀──默讀──研讀──品讀這樣一個深化的過程。

教學完課文之後,教師馬上讓學生寫一首小詩和文章來讚美索溪峪。學生寫不到位。

以上觀點如有不當之處,請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6

結合《索溪峪的“野”》談合作學習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曾諄諄教誨我們,“把開發文明寶庫的鑰匙盡我知道的交給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改變單一的師生交流方式,將“教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小組的交流合作”三個要素進行動態優化組合,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交流、多向協作。這樣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式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討論和對語言的感悟中,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每一位學生不僅僅是課程的學習者,對於整個學習過程來說,本身已成爲了一種學習的資源,實現了學習資源的共享。我在語文的教學中,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有迷茫,有感悟,現在我結合《索溪峪的野》的教學談談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體會。

  一、創設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合作學習成爲可能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平等、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同學合作交流的機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學習中充滿溫情與友愛,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和競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平等和寬鬆,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大膽地進行交流與合作。

首先,我從建立師生之間平等關係入手,爲合作學習做精神準備。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更應該與學生共同參與合作,與學生一起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我總是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帶領學生進行了關於蒐集張家界資料的小組合作。在合作中,作爲一名合作的參與者,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同學們一起上網瀏覽;和他們一道做資料整理等。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使自己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同學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願意與我一起討論與解決,也敢於對我的看法提出質疑,師生間進行合作與交流成爲了可能。

其次,引導學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圍。

在小組合作中,組員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是他們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在班級中引導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以往成績好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常獨領風騷。成績較差的同學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從平時出發,讓這些差生多表現自己的優點,使他們自己樹立信心,讓那些優生髮現他們的長處。我在平時的訓練中,開展組內評出“忠實聽衆”,“最佳主持”,“優秀組長”,“合作星”的評選活動,通過評選和老師的激勵,使學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形成平等的學習氛圍。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

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將幾個人拼湊在一起,而應該對時間和人員等有合理的配置,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否則,小組合作只能成爲幾個人的共同學習,而達不到小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與提高的目的。據此,我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有合作機制,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人員:

小組人員合理的配置,有利於小組合作順利、有效地進行,也助於學生在合作中發揮自身的潛能。因此,在小組交流讀書體會,探究感悟索溪峪的野時,我從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出發,根據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的不同,在各小組中合理地安排優、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形成了以6人爲單位的小組。並且,每小組還選出了小組長,以組織、管理、協調小組的學習活動。

2、合理配置合作時間:

爲了避免小組合作流於形式、走過場,在小組合作的時間配置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合理的安排,以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探索、討論、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穫。在組織學生彙報自學體會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感悟、質疑,以產生對所需討論的問題的見解,然後再組織學生在小組進一步合作,形成小組的統一結果,在此過程中,我根據合作內容的需要,給予學生適宜的時間配置,以達到合作的充分。

3、合理配置合作內容:

合作內容是指每一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的具體問題。制定的合作內容的好壞決定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敗。因此,我在學生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先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讓每個學生都有信心表達。交流之後,提出合適的具有一定探索價值的認知目標,在《索溪峪的野》這課中,學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語言美,或領悟作者怎樣寫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質疑解疑。這樣,在合作內容上體現出層次性,難易程度,使學生保持合作學習的興趣。

  三、採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沒有反饋,漢有評價,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爲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展現優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學生合作學習後,我首先對他們的合作過程給予積極的評價:最活躍的小組、最有收穫的小組、最團結互助的小組等,還將合作學習的評價和班級的“合作星”評比相結合,以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在合作過程評價的同時,反饋合作學習的成果。小組派代表彙報展示合作成果,老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激勵性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合作的愉悅和成功的喜悅。

在小組合作的初涉中,我和我的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魅力。我們積極地融入其中,體會艱辛、享受樂趣。“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一次又一次地獲得了合作的勝利!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7

課堂“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索溪峪的野》一課教學談

合作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現代的學習方式,其特點是“合作”、“探究”和“思考”。在學習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和評價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係。

教學中,爲了體現合作探究,教者經常用到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但這樣,往往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其實,合作探究不僅是小組之間的合作,還有個人與全班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同學之間自由選擇夥伴、自由選擇合作方式等等,多種合作方式的運用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學習的快樂,並且在快樂的學習中打開思維,進行創造,最終實現自主的創造性學習。

李蘇蘇老師所授的小語十一冊《索溪峪的“野”》這一校內研究課,在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

  一、打亂座位,自由選擇合作伙伴

《索溪峪的“野”》這一課,作者從山野、水野、動物野、人變野等四方面描述了索溪峪美麗的自然風光。教師在帶學生初讀完課文,瞭解課文脈絡以後,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教師把代表課文四部分的圖片分別置於教室的四個方位,然後說“同學們現在可以自由下位,你喜歡課文的那個部分你就坐到代表那部分的圖片旁邊去,喜歡同一部分的同學在一起說說爲什麼你們都喜歡這部分。比比看,哪部分同學的理由最充分。”老師的話剛落音,教室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很快坐到新的座位上,各抒己見。之後的反饋環節更是一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激烈場面。

  二、合作互動,自由選擇合作方式

爲了進一步體會索溪峪的野,進一步發揮合作的作用,教師又提出:各部分的同學分工合作,採用各種方式來展示你喜歡的那一部分,如,讀、畫、展示蒐集的資料等等都可以。這個任務一下達,小組內又馬上分好工,開始準備,大組合作下很自然地產生了小組合作。擅長朗誦的同學組成的小組,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讀;擅長畫畫的小組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畫展示出來;蒐集了資料的那些小組則整理着各種文字、圖片資料;還有的小組則對課文用到的修辭手法、寫作方法進行分析。這一輪的反饋,場面更熱烈。課堂上同學們的“野”把索溪峪的“野”展現得淋漓盡致。

像這樣的課學生就“動”了,而且“動”得好。

新課程理念中有一句話:“教師要做學生的伴遊,而不僅僅是導遊。”所謂“伴遊”,就是要自始至終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在學習當中與學生同甘共苦;所謂“導遊”,就是要指導學生學習,爲學生排疑解難。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爲核心,“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8

今天上午,上了這一課。由於只有一節課,我只重點探究了索溪峪山的野。我覺得那個“野”味,在我的課堂上還沒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究其原因,我覺得存在如下問題:

1、 課件資料準備不夠豐富,遠遠沒達到欣賞的效果。所以,整堂課顯得比較枯燥無味,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2、 讀的層次不夠,沒有把索溪峪的“野”讀出來。主要是讀的形式不夠多,學生還沒有入情入境。

3、 在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表達方法上還不夠,學生的領悟較淺顯。

在今後的課堂上,要做好充分準備,儘可能多地爲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在如何指導學生朗讀上,也需要下功夫多鑽研,力爭發揮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六年級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9

  教學的成功之處是:

教師能利用網絡,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帶着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性學習、探究式學習,能努力體現學生是知識意義主動建構者的主體地位,能爲學生提供豐富的網上資源,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在學生自學前進行一定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幫助者、促進者的作用。

  有待商榷改進之處:

1、本課教學內容過於龐雜:

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要完成對課文的初讀感知,細讀感悟,品讀積累,還要瀏覽和欣賞網上相關文字、圖片、錄像,並要在論壇中進行交流,寫作小詩,這麼多的學習內容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內完成是不現實的,最終只能導致學生的自學如同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流於形式,走馬觀花。

改進意見:重新調整教學環節,最後的論壇交流和寫作小詩可用綜合實踐課的時間另行安排。初讀感知和細讀感悟應分開進行,分別組織交流。

2、缺少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

網絡的優勢之一就是交互性強,便於進行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堂課上幾乎沒有學生間的協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協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最終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與感悟。

改進意見:學生的自學可以鼓勵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伙伴共同進行,自學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可以進行交流協商。自學結束後,也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小組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能獲得交流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閱讀感受的機會,在交流中讓全體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後的論壇交流也可安排在自學過程中進行,這樣要比最後孤立的進行更爲合理。

3、學習目標落實不到位:

由於學習內容過多,學習時間不足,導致了學習目標的形同虛設。最明顯的是,教師開始有求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默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研讀課文,領悟作者表達方法,品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但最後“領悟作者表達方法”,“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這兩點在學生的交流中均未體現。

4、個別精英學生的自學交流取代了全體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本課中交流自學採用的是個別學生的交流,發言學生一共不到十個,而且幾乎每個段落只有一兩個學生髮言,其餘學生沒能獲得參與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