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索溪峪的“野”》語文教學反思

《索溪峪的“野”》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索溪峪的“野”》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索溪峪的“野”》語文教學反思

《索溪峪的“野”》語文教學反思1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設計上,我以“哪個方面的美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爲中心問題提出,讓學生自瀆自悟。在學生感悟驚險的美、磅礴的美兩個方面,我處理的方式是一樣的,以學生自主品悟爲主,而老師只是在其中起個牽針引線的作用,煽動學生爲驚險的美而感慨動魄、爲磅礴的美而浩氣長抒,同時能根據“一線天”、“百丈峽”、“十里畫廊”、“西海峯林”等字面來想象畫面理解詞語。在教學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一方面,我則沒有像前面那樣放手讓學生交流感悟,而是又將學生的思維牽引到我的兩個層面的閱讀上來,一是通過理解隨心所欲的含義,讓學生探究這索溪峪的山怎樣隨心而長,各長成了哪幾種樣子,讓學生讀一讀、數一數,結果是有往高處長的,有橫着長的,有斜着長的,有三五成羣長的,有兩兩相對長的,有獨自一個長的,作者描寫出的就有六種,而後面的省略號更是告訴我們,這山的形態是各式各樣,變化多端。第二個層面的閱讀則是讓學生品讀作者通過豐富的聯想,優美的語言文字把我們帶進無限遐想之中,它們有的敢與白雲嬉戲,有的將綠水作鏡打扮自己,有的相依相偎,有的如亭亭玉女。彷彿這些不再是毫無生氣的靜物,而是充滿生機、有情有意的生靈。於是我就範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閉眼想象,當學生陶醉於這山的各種美中時,我馬上將學生的思緒拉出來,用一問激出關鍵:欣賞了索溪峪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那你明白了嗎,這山野究竟野在哪?這“野”字是什麼意思?學生立刻會意到:“野”就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不經過人工雕琢的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索溪峪的“野”》語文教學反思2

沒有反饋與評價,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爲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應及時地給予反饋。在展現優秀的合作方式和成果,學生才能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與成功,從而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信心和興趣;糾正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小組合作的順利開展。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學生合作學習後,我首先對他們的合作過程給予積極的評價:最團結互助的小組、最有創造性的小組、最有收穫的小組等,以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在自主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時要用心傾聽並給予指導與評價。當小組派代表彙報展示合作成果時,老師給予適當的點撥和激勵性評價,並讓其他小組的成員也來發問與評價,從而讓他們感受到合作的愉悅和成功的喜悅。在小組合作學習的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學習的魅力,它給學生帶來的'是“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的成功體現。

《索溪峪的“野”》語文教學反思3

課堂“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索溪峪的野》一課教學談

合作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現代的學習方式,其特點是“合作”、“探究”和“思考”。在學習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和評價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係。

教學中,爲了體現合作探究,教者經常用到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但這樣,往往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其實,合作探究不僅是小組之間的合作,還有個人與全班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同學之間自由選擇夥伴、自由選擇合作方式等等,多種合作方式的運用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學習的快樂,並且在快樂的學習中打開思維,進行創造,最終實現自主的創造性學習。

李蘇蘇老師所授的小語十一冊《索溪峪的“野”》這一校內研究課,在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

  一、打亂座位,自由選擇合作伙伴

《索溪峪的“野”》這一課,作者從山野、水野、動物野、人變野等四方面描述了索溪峪美麗的自然風光。教師在帶學生初讀完課文,瞭解課文脈絡以後,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教師把代表課文四部分的圖片分別置於教室的四個方位,然後說“同學們現在可以自由下位,你喜歡課文的那個部分你就坐到代表那部分的圖片旁邊去,喜歡同一部分的同學在一起說說爲什麼你們都喜歡這部分。比比看,哪部分同學的理由最充分。”老師的話剛落音,教室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很快坐到新的座位上,各抒己見。之後的反饋環節更是一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激烈場面。

  二、合作互動,自由選擇合作方式

爲了進一步體會索溪峪的野,進一步發揮合作的作用,教師又提出:各部分的同學分工合作,採用各種方式來展示你喜歡的那一部分,如,讀、畫、展示蒐集的資料等等都可以。這個任務一下達,小組內又馬上分好工,開始準備,大組合作下很自然地產生了小組合作。擅長朗誦的同學組成的小組,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讀;擅長畫畫的小組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畫展示出來;蒐集了資料的那些小組則整理着各種文字、圖片資料;還有的小組則對課文用到的修辭手法、寫作方法進行分析。這一輪的反饋,場面更熱烈。課堂上同學們的“野”把索溪峪的“野”展現得淋漓盡致。

像這樣的課學生就“動”了,而且“動”得好。

新課程理念中有一句話:“教師要做學生的伴遊,而不僅僅是導遊。”所謂“伴遊”,就是要自始至終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在學習當中與學生同甘共苦;所謂“導遊”,就是要指導學生學習,爲學生排疑解難。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爲核心,“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

《索溪峪的“野”》語文教學反思4

六上第2篇課文《索溪峪的“野”》就是一篇很好的習作範文。全文采用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謀篇佈局:在概括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別從“山野”、“水野”、“動物野”、“遊人野”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都採用同樣的方法。例如,寫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芋野性的美,接着從山具有“驚險的美”、“磅礴的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來具體描寫。另外,課文用了擬人手法和聯想的表達方法,把“山”、“水”、“動物”描寫得別具一格、富有情趣、野趣盎然。

品讀着這麼靈動有趣的美文,孩子們的心情也是十分愉悅的,都被作者深厚的文學底蘊深深折服了。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一個個躍躍欲試,也想嘗試着創作一篇美文。

先仿課題。通過探討,一個個擬人化的作文題目出爐了:《苗寨的“美”》、《喀納斯的“秀”》、《日湖的“青春活潑”》……

再仿結構和語言。因爲有了範文的引路和老師的指導點撥,學生在佈局謀篇時,完全沒有問題,就是遣詞用語得花心思。不過,學生寫起來還是比較得心應手,有幾個學生的習作投稿後即被錄用發表。

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材盡其用,就能讓閱讀和寫作的互動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能讓習作教學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朗。

超越,在萬山之巔,永無止境,但我會執著前行,爭取讓自己的習作教學上有所作爲,盡其所能讓自己的學生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