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反思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這幅名揚中外的畫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古色古香的圖包含了太多的美。怎麼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做畫的精心和古畫的歷史價值呢?這成了我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反思

上課初,我不忘生字詞的鞏固,設計了開火車反覆讀本課生詞,並強調了重點詞語“作坊、一乘、溜達”的詞義。

接着,開始研讀課文。我讓學生邊欣賞古畫,並配上優美古典的古箏樂曲,將學生帶入畫中美輪美奐的意境中,激發學生了解古畫的興趣。這一教學環節比較好。

下一環節,我設計了“資料卡”用來對學生預習課文的一個反饋。由於課前學生已經在家完成了,所以課上彙報比較準確。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培養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把閱讀後獲得的有價值的信息資料隨時摘抄進行積累,有利於培養學生略讀瀏覽的能力。在後面課文的學習中,學生能夠運用此方法迅速篩選文章信息,也體現了這種方法學生掌握很好,並能夠學以致用,舉一反三了。

在學習2——4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邊對照課文插圖,邊快速默讀2—4自然段,找一找課文中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並用筆圈一圈。再請學生在這其中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內容,輕聲讀一讀,看看從這一部分描寫中體會到了什麼?還要把有關的語句畫一畫。這一環節是想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彙報時,再由教師引導學習段落中的詞句訓練重點,反覆品讀,體會張擇端的畫技高超、精湛,在體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但學生彙報時比較自由,先彙報了“街市”,又彙報了第四段的“橋北頭情景”,打亂了文章的順序,顯得有些雜亂。

在引導學生學習街市的熱鬧時,我設計了“走在這樣的街市上,你彷彿會聽到怎樣的聲音呢?”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彙報道:“我彷彿聽到了馬蹄的“噠噠”聲;推獨輪車的“吱吱”聲;趕毛驢的人喊出的“駕駕”聲。”在學習橋北頭情景時,我設計了“聽老師讀讀這段話,請學生閉目想象,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說道:“我彷彿看到了騎馬人和乘轎人險些相撞的情景,聽到了騎馬人勒馬時馬叫的聲音,感受到當時的驚險;我彷彿看到乘轎人擦把汗,聽到他說:“哎呀,真玄啊!,我差點跟馬頂牛了,”感受到當時場面的有趣。”這一點擊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處理2——4自然段時,對朗讀的指導仍然不夠,對第4自然段動詞描寫生動分析的不夠,沒有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用詞的妙處。對這三段的處理,我還是以教師逐步的引導爲主,並沒有真正的放手讓學生去學,這也是這節課設計中的最大失誤。中間三段應該由老師先帶領學生分析一個自然段的寫法特點,再由學生小組內用這種學法學習另一段,最後自己再用總結的學法或分析出的段落結構特點學習一段。而我的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去細細品讀,容易讓他們忽視了其他兩段,沒有去分析,就沒辦法在別的同學彙報時一起分析、一起體會交流了。

本課的後一個環節,是我一直堅持的。在學完課文後,又是一次全景欣賞。隨着畫卷徐徐展開,配以《清明上河圖》對應資料的解說,補充課文未能涉及到的內容。較之第一次欣賞,不僅有內容上的拓展,更在情感上傳遞着民族文化的光輝燦爛。“這一次的欣賞,在孩子心田累積的不僅是畫面,是文字,更是文化的積澱,從而達到本課的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最後,我以一首小詩結束,更加激發學生體會到《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最後的點題:他爲什麼被稱爲“名揚中外的畫”。

這次教學,我對《清明上河圖》這幅古畫有了更深的瞭解,在這堂課上我覺得不足的是像一幅氣勢這麼宏大的畫,如何將它寫下來呢?還應適當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本科教學設計中還存在很多不足,我也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深挖教材,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